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360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1讲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基础落实一、戊戌变法1.社会基础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的维 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1895年春的“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 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康有为为首的维 新派与顽固派势力展开论战,在1898年 中提出施政纲领,还组织了具有 救亡性质的保国会。,民族资产阶级,康、梁,公车上书,统筹全局折,应诏,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开始变 法。变法持续了103天,史称“ ”。 【概念辨析】 戊戌变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百日维 新,广义则包含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2、团体的出现、百日维新等。,定国是诏,百日维新,(1)法令,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汰冗员,废除 。经济上: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 的发展;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设立 。军事上: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 ; 添设海军。文教上:开办 和中小学堂;废八股 开设经济特科;设译书局、报馆、学会;派人 出国留学、游历。,旗人寄生特权,农工商业,邮政局,征兵制,京师大学堂,【细节点拨】 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废除了八股取士, 但科举制则是在1905年废除的。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 ,大肆捕杀维新 人士,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2)评价,积极:有利于中国 发展和

3、西学的传 播,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政权。消极: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 等君 主立宪制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 。,资本主义,定宪法,妥协性,政变,5.维新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 的改良运动;是 一次 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 思想和民族意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 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 的作用。 【概念辨析】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 动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 以著书立说,宣传、阐发、传播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为核心内容;后者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爱 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前者为后者打下了理论基 础,二者的结合点是“公车上书

4、”。,资产阶级,爱国救亡,思想解放,思想启蒙,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 猖狂, 矛盾空前尖锐。2.爆发 1898年秋, 在冠县发动起义,揭开了义 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3.纲领:“ ” (1)“扶清”:具有 性质,有利于争取官 军,但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战 争,但却带有笼统 的色彩。,民族,赵三多,扶清灭洋,爱国,排外,【理解升华】 义和团运动虽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的产物,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是帝 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二是封建主义与人 民大众的矛盾。“扶清灭洋”只反映了帝国主 义与

5、中华民族的矛盾。,4.活动 (1)1899年秋,蔓延到山东、 许多州县。 (2)1900年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清政府改用 “ ”的办法,默认义和团合法。 (3)6月中旬,义和团进攻北京 教堂和东 交民巷使馆区,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4)义和团配合清军,在 、杨村一带狙击 八国联军,并共同守卫天津。,直隶,招抚,西什库,廊坊,5.意义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并粉碎了列 强 的计划,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 的命运。6.失败原因 主观上,由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先进的革命 纲领,而且组织上也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瓜分中国,随手一练1.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

6、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 表现在 ( ) A.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C.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2.整整100年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生 前表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 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主要 体现了他 ( ) A.迷信皇权的愚忠精神 B.学习西方的开放精神 C.勇争第一的敬业精神 D.爱国改革的牺牲精神,D,重点精讲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有什么区 别与联系?

7、(1)区别 背景不同:早期维新思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 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下,在一些 知识分子中间产生的;康梁维新思想则是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严重的情 况下提出的。理论体系不同:早期维新思想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后者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实践效果不同: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联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在思想主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2.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运动? (1)从变法的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 族危

8、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 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要挽 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 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2)从变法的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应 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 国的改革进行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光绪帝在变法过 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尤其是政治、经 济方面的措施,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 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从变法的手段和形式来看:变法采取了自 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 动。 (4)从领导力量上看,领导这次运动

9、的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 动。,3.如何认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特别是教会活动的猖狂使广大人民直接身受其 害。因此,义和团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 者,“扶清灭洋”正是这种时代的产物。“扶 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它又把“大清”和 “中华”混同起来,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 对清政府和对封建制度的认识局限,也使义和 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的口号, 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的尖锐、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视,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参加义和团的强 大

10、动力。但这个口号也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 义,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西方先进的文明等同 起来,体现了分散落后的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和 落后性。 总之,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间的矛盾成为 最主要的矛盾,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 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 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表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 势力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是农民阶级小生 产者局限性的体现。,4.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1)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一次自发的有组织 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反帝表现在直接把 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镇压,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

11、主义的走狗。 因此,同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更是带有鲜明 的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义和团运动不是农民战 争而是革命运动。但由于其局限性,不能通过 义和团运动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2)近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中华民族的生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与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义和团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不能因为义和团身上浓厚的封建忠君意识和迷信色彩,就否认他们朴素的爱国情感。,5.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命题视角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胡锦涛

12、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时指出,事实雄辨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只有变法图强才是中国的出路。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与现实社会中的改革这一主题相一致。戊戌变法运动中的机构改革同现实中的改革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要注意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尝试命题1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 “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 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

13、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解析 此题的核心观点是:力量对比是戊戌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B项与力量对比无关。答案 B,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部分教材的重点首先是戊戌变法运动,其次是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要注意从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内容、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等角度掌握这一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要注意从兴起的历史背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及历史意义等角度掌握;还要注意从两大历史运动的比较角度掌握。尝试命题2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最恨和约, 祸国殃民”“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 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14、A.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近代化已经起步C.农民阶级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解析 义和团运动的传单中“最恨和约”只体现出中国近代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即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故A不全面;“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中的“铁路”“电线”“大轮船”表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化已经起步,B正确;农民阶级对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当然不能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C错误;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错误。答案 B,视角三 关注新课标理念 新课标教材关于本讲内容,一是从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视角认识维新思想;二是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的角度审

15、视戊戌变法;三是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角度看待义和团运动。尝试命题3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 谕旨”,声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 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这表明了 ( ) A.清政府不再苟且图存,想与列强一决雌雄 B.列强在北京犯下的抢杀暴行激怒了清政府 C.清政府不容列强对其内政干涉的本能行动 D.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列强主张坚决抵抗,C,视角四 运用教材史料 本部分教材可用以命题的主要历史图片史料有“北京强学会旧址”、国闻报刊头图片、京师大学堂照片、义和团的旗帜图片等;地图材料主要有“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文字史料主要有戊戌

16、政变记关于知识分子积极参政的记载、清政府关于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对策的史料等。,尝试命题4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 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 ( ) A.培养人才 B.改革军事制度 C.提倡西学 D.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解析 从“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D项 最佳。,D,规范答题考题再现观察分析下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学会、学堂、报馆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2)在分布上有何特点?其性质如何?(6分)(3)这些学会、学堂、报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

17、、报馆分布示意图,答卷抽样答:(1)历史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2)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性质:是资产阶级宣传维新思想的团体。(3)作用: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和高涨。,规范答案(1)历史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外来文化的传入。(任意答出其中3点得6分)(2)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城市和京津重要城市。(2分)性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团体组织和舆论场所。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4分)(3)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18、的发展和高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任意答出其中3点得6分),名师点评(1)该生卷面布局合理,符合考试要求。(2)在回答问题时应考虑全面,如第(1)问应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物质基础作为背景回答出来;第(2)问“特点”应进一步具体化,“性质”要点明“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第(3)问“作用”对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等。(3)本题属于图片材料型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挖掘图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质上是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解答第(2)问的突破口是认真观察地图,挖掘与题目有关的信息;解答第(3)问应从思想宣传、推动变法、启蒙、觉醒等

19、角度进行全面思考。,定时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09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 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 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解析 题目以幽默的笔调调侃“孔子”,从题目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已不是原来的孔子,已换上西装的样式。题目要求按照选择题的基本要求进行,把选项中的内容与题干要求一一对应,选择正确答案。董仲舒笔下的孔子一定是一个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形象,主张中央集权、天人感应;李贽笔下的孔子,是受到李贽攻击、批判的对象

20、;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是一位披着传统儒学外衣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形象,比较符合题目的要求。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也是遭到陈独秀猛烈批判的人物,是作为矛头指向出现的。答案 C,2.(2008海南)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 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 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解析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 康有为所说的“体”是指改革中国落后的专制 制度,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这与洋务派的

21、 观点不同。,D,3.(2009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 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 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直接判断和排除法两种方 法,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 中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 强”,据此可直接判断D正确。利用排除法解答: A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B为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为康有为的思想。,D,4.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 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 首,百体所从,军机

22、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 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 ) A.君主立宪政体B.开明君主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首先,材料体现了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思想; 其次,指出“皇上则为元首”故应属于近代西 方的君主立宪政体。,A,5.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 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 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派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人心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顽固派,A,6.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

23、布变法诏令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 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 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最准 确的是 ( ) A.变法急于求成 B.变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C.变法触动了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D.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A,7.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 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 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

24、命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 “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 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 故答案应为B项。,B,8.(2008上海)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 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 是 (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解析 D项中“好头颅六个凭空送”是指被杀的 戊戌六君子,故选D项。,D,9.义和团在其揭帖中写道:“扶清灭洋,替天行 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发农夫而护 村坊。”从材料看“扶清”的

25、含义应该是 ( ) A.保护清政府B.扶植满洲贵族 C.扶保中国D.替天行道 解析 义和团的“扶清”虽然将“中国”、 “朝廷”、“大清”等观念混淆,但是其具有 强烈的爱国含义,本质是保中国,而不是保清 政府。,C,10.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一应鬼子都杀尽”。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 国 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 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 文明,解析 “铁路”、“大轮船”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一应鬼子都杀尽”

26、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挑铁路,把线砍”说明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与近代文明。据以上分析,A、B、D项正确。该传单反映了义和团的反帝性质,但反映不出反封建性质,故C项结论不正确。答案 C,11.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失败的根本原因B.对外交往的态度 C.开展的主要地区D.革命的主要任务 解析 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太平天国运动主 张与外国平等交往,因此B项表述不正确;义和 团运动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北方,太平天国的活 动区域主要在南方,C项应排除;义和团运动主 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 任务是反封建,革命任务不完全相同。失败原 因都是因中外反动

27、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A,12.“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 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 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 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 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真 正目的是 ( ) A.利用其反对洋教B.纵容其发展 C.控制和利用D.坚决镇压 解析 从材料看,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猛发 展,加上其反对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所以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因而用 之,徐图挽救。A项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D 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

28、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 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 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 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 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 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 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 戊

29、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10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变法改革的情况。其理由是欧洲、日本经过变法达到自强。并对中国充满信心,“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期间遇到的种种阻力。既有维新派内部的反对,也有保守派顽固势力的阻挠。这些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

30、此题要求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失败的原因,属于最基础的历史问题,但主要考查的是对史料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认识把握能力。如材料二,表面上看是维新派内部的反对,实质上反映了变法措施和思想上的一些失误。复习中要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应用能力。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严重。,14.根据下列两幅图,概括19 世纪末中国两大政治运动的 区域性特点及相互关系,并 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等方面因素分析原

31、因。(20分),图一 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图二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答案 区域性特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于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形成原因:经济因素,南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北方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阶级关系因素,南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形成一股较大的政治势力;北方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思想因素:南方资产阶级维新派新思想传播较广,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关系:虽共同形成又一次革命高潮,但各自为战,没有有机结合。,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害怕人民革命,而依靠无权的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2)农民的落后性,盲目排外的思想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