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363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2.1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一般过程2.2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2.3 试验荷载方案设计2.4 结构试验观测方案设计2.5 结构试验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2.6 试验大纲及其他文件,1,PPT课件,讨论:1、结构试验包括哪些主要环节?2、结构试验设计的定义为?3、生产性试验的试件数目的确定原则是什么?4、采用什么方法确定多因素科研试验的试件参数?5、简述模型设计中主要的相似要求。6、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哪两种,试对比分析。7、试列出不考虑自重荷载的静力试验模型的相似条件。8、阐述结构试验荷载的分类。9、何谓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10、简述试验测点选择与布置的原则。

2、任务:参照一些成熟的实验,设计并讲解一个完整试验。,2,PPT课件,2.1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一般过程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包括结构试验设计、试验准备、试验实施和试验分析等主要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PPT课件,4,PPT课件,以简支梁试件设计为对象说明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1)试件设计 确定试验参数,结合试验经费与时间,进行试件设计。 如适筋梁试验:强剪弱弯原则、板的抗剪问题、梁截面 尺寸的确定、经济配筋率问题。(2) 加载设计。 支承条件、加载方式(等弯矩段)、加载设备、加载制 度(荷载与位移混合控制)。(3) 观测设计。 P-、挠度、裂缝、应变、曲率等。尽可能

3、多地测量内 容,充分利用试验。,5,PPT课件,2.1.1 概述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是整个试验中极为重要的并且带有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对所要进行的结构试验工作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划,从而使设计的计划与试验大纲能对整个试验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6,PPT课件,2.1.2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准备工程结构试验准备工作十分繁琐,不仅牵涉面广,而且工作量很大,一般准备工作约占全部试验工作量的1/21/3以上,试验准备阶段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有时还关系到试验能否进行到底。,7,PPT课件,试验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试件的制作。2试件质量检查。3试件安装就位。4安装加载

4、设备。5仪器仪表的率定。6作辅助试验。7仪表安装,连线试调。8记录表格的设计准备。9算出各加载阶段试验结构特征部位的内力及变形值以备在试验时判断及控制。10在淮备工作阶段和试验阶段应每天记工作日志。,8,PPT课件,2.1.3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实施1.加载试验。 加载试验是整个试验过程的中心环节,应按规定的加载程序和量测顺序进行。参加试验的每个工作人员应各就各位,各尽其职,做好本岗工作。重要的量测数据应在试验过程中随时整理分析并与事先估算的数值比较,发现有反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或故障,把问题弄清楚后才能继续加载。2.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资料的整理是将所有的原始资料整理完善,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试验量

5、测数据记录和记录曲线,都作为原始数据经负责记录人员签名后,不得随便涂改。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不能和原始数据列在同一表格内。,9,PPT课件,2.1.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试验数据处理。因为从各个仪表获得和量测的数据和记录曲线一般不能直接解答试验任务所提出的问题,它们只是试验的原始数据,需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运算处理才能得出试验结果。2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分析的内容是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了哪些物理现象。最后,应对试验得出的规律和一些重要的现象做出解释,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将试验结果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做出结论,写出试验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应提

6、出试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计划。,10,PPT课件,2.2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 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选择,试件尺寸与数量,试件构造措施等,2.2.1试件的形状 试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构造一个与实际受力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当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特别是对在比较复杂的超静定体系中的构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11,PPT课件,框架结构中梁柱和节点试件形状,12,PPT课件,2.2.2 试件尺寸工程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原型和模型两类。生产鉴定性试验中的试件一般为实际工程中的构件,即原型构件,如屋

7、面板、吊车梁等。基本构件性能研究的试件大部分采用缩小比例尺的小构件,压弯构件的截面为(16cm16cm)(35cm35cm),矩形柱(偏压剪)为(15cm15cm)(50cm50cm),双向受力构件为(10cml0cm)(30cm30cm)。,13,PPT课件,剪力墙单层墙体试件的外形尺寸为(80cm100cm)(178cm274cm),多层的剪力墙为原型的1/101/3。 砖石及砌块的砌体试件一般取为真型的1/41/2。国内曾进行过多幢砖石和砌块多层房屋结构的足尺房屋实验。 框架试件截面尺寸为原型的1/41/2。框架节点一般为原型的1/21,做足尺模型试验一般要求反映有关节点的配筋与构造特性

8、,国内曾先后进行过装配式混凝土和空心混凝土大板结构的足尺房屋试验。 实践证明,试件尺寸将受到尺寸效应、构造要求、试验设备和经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14,PPT课件,2.2.3试件数目 在进行试件设计时,试件数目即试验量的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试验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试验的目的、任务以及整个试验的工作量问题,同时也受试验研究、经费和时间的限制。生产性试验:按试验任务的要求来确定试件数量。科研性试验:(1)单因素根据因素的水平数来确定试件数量;(2)多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来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多因素试验存在的问题:全面试验的次数(试件数量)与实际可行的试验次数

9、之间的矛盾。n个因素,m个水平,则全面试验次数mn。实际所做的少数试验与全面掌握内在规律的要求之间的矛盾。,15,PPT课件,2.2.3试件数目试验数量的设计方法有4种,这4种方法是四门独立的学科。,优选设计法,因子设计法,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16,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 针对不同的试验内容,利用数学原理合理地安排试验点,用步步逼近,层层选优的方式以求迅速找到最佳试验点的试验方法叫优选法。 单因素问题设计方法中的0.618法是优选法的典型代表。 优选法对单因素问题试验数量设计的优势最为显著,其多因素问题设计方法已被其他方法所代替。,17,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 做馒头,碱放少了馒头

10、会酸,碱放多了馒头会变黄、变绿且带有碱味,碱放多少才合适呢?这是一个优选问题;为了加强钢的强度,要在钢中加入碳,加入太多太少都不好,究竟加入多少碳,钢才能达到最高强度呢?这也是一个优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优选问题。 可见,碱的多少与馒头好坏之间的关系,碳的多少与钢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简单地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炊事员蒸馒头的过程:这次碱放多了,下次放少一点,下次碱放少了,再下次放多一点,以此类推,试验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最终获得碱的合适加入量,做出好馒头太妙了!炊事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用试验的办法来解决!,18,PPT课件,1.优选设

11、计法 解答一个优选问题,往往需做若干次试验安排这些试验的方法,选择时必须讲究科学例如,对钢中加入多少碳的优选问题,假设已估计出每吨加入量在1000克、1002克、为试验点,共需做一千次试验若按一天做一次试验计算,则需花将近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太费时了!这种安排方法显然不可取,有更科学的安排方法吗?能否减少次数,迅速找到最佳点呢? 为此,数学家们设计了运用数学原理科学地安排试验的方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优选法”数学大师华罗庚(1910年1985年)从1964年起,走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几个省(市),推广优选法,他在单位因素优选问题中,用得最多的是0.618法。 0.618法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设计的,

12、所以又称之为黄金分割法,19,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用0.618法来安排上述的优选碳的加入量的试验:第一个试验点:0.618法确定第一个试验点是在试验范围的0.618处,这点的加入量可由下面公式算出:第一点= (大-小)0.618+小。 =(2000-1000)0.618+1000=1618(克) 第二次试验点:在第一点的对称点处做第二次试验,这一点的加入量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此后各次试验点的加入量也按下面公式计算):第二点=大-中+小=2000-1618+1000=1382(克)。如下图:,20,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第三次试验点:比较两次试验结果,如果第二点比第一点好,则去掉1618

13、克以上的部分;如果第一点较好,则去掉1382克以下部分。假定试验结果第二点较好,那么去掉1618克以上的部分,在留下部分找出第二点的对称点做第三次试验第三点=1618-1382+1000=1236(克)。图下图,21,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第四次试验点:再将第三次试验结果与第二点比较,如果仍然是第二点好些,则去掉1236克以下的部分,如果第三点好些,则去掉1382克以上的部分。假设试验结果是第二点较好,那么在留下部分找出第二点的对称点做第四次试验第四点=1618-1382+1236=1472(克)。图下图,22,PPT课件,1.优选设计法 第四次试验后,再与第二次比较,并取舍,在留下部分用

14、同样方法继续试验,直到找到最佳点为止。一次又一次试验,一次又一次比较取舍,从第二次试验起,每次能去掉相应范围的382/1000,试验范围逐步缩小,最佳点逐步接近,因此,0.618法能以较少的试验次数,迅速找到最佳点 不少工厂在配比配方、工艺操作条件等方面,用0.618法解决了优选问题,从而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消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粮食加工通过优选加工工艺,一般可以提高出米率13。,23,PPT课件,2.因子设计法 因子是对试验研究内容有影响的发生着变化的因素,因子数则为可变化因素的个数,水平即为因子可改变的试验档次,水平数则为档次数。 因子设计法又叫全面试验法或全因子设计

15、法,试验数量等于以水平数为底,以因子数为次方的幂函数,即 试验数水平数因子数,24,PPT课件,2.因子设计法因子设计法试验数的设计值见下表。,25,PPT课件,3.正交设计法 试验工作者在试验设计中经常采用一种解决多因素问题的试验设计方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它主要是将参数组合与试验结果合并在一起考虑、应用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正交理论编制的正交表来进行整体设计和综合比较的。 均衡分散: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 整齐可比: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规律整齐 它科学地解决了各因子和水平数相对结合可能参与的影响。 也妥善地解决了试验所需要的试件数与实际可行的试验试件数之间的矛盾,即解决了实际所作小量试验与

16、要求全面掌握内在规律之间的矛盾。,26,PPT课件,现仍以钢筋混凝土柱剪切强度基本性能研究问题为例,用正交试验法做试件数目设计。如果同前面所述主要影响因素为5,而混凝土只用一种强度等级C20,这样实际因子数只为4,当每个因子各有3个档次,即水平数为3。详见下表:,钢筋混凝土柱剪切强度试验分析因子与水平数,27,PPT课件,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试验分析因子与水平数L9(34),试件主要因子组合如下表,试件主要因子组合,28,PPT课件,上述例子的特点是:各个因子的水平数相等,试验数正好等于水平数的平方。即 试验数水平数2 当试验对象各个因子的水平数互不相等时,试验数与各个因子的水平数之间存在下

17、面的关系。 试验数=(水平数1)2(水平数2)2 正交表除了L9(34)、L4(23)、L16(4212)外,还包括L16(45)、Ll6 (4229)等等。L表示正交设计,其他数字的含义用下式表示: L试验数(水平数1相应因子数水平数2相应因子数) L16 (4229)的含义是某试验对象有11个影响因素,其中4个水平数的因素有两个,两个水平数的因素有9个,其试验数为16。即试验数等于最大水平数的平方。,29,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优选法和正交设计都不能用,数学家方开

18、泰与王元经过几个月的共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试验设计,即所谓“均匀设计”,将这一方法用于导弹设计,取得了成效。 以分散均匀为设计原则的全新设计方法,其最大的优势是能以最少的试验数量,获得最理想的试验结果。,因子设计法和正交设计法是多少?,30,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属于近年发展起来的“伪蒙特卡罗方法”的范筹。将经典的确定的单变量问题的计算方法推广后用于多变量问题的计算,计算量往往跟变量个数有关,即使电脑再进步很多,这种方法仍无法实际应用,乌拉母(S.Ulam)与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在40年代提出蒙特卡罗方法,即统计模拟方法,这个方法的大意是将一个分析问题化为一个

19、有同样解答的概率问题,然后用统计模拟的方法来处理后面这个问题,这样使一些困难的分析问题反而得到了解决,例如多重定积分的近似计算。蒙特卡罗方法的关键是找一组随机数作为统计模拟之用,所以这一方法的精度在于随机数的均匀性与独立性。,31,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法与正交设计法的不同:均匀设计法不再考虑“数据整齐可比”性,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均衡分散” 利用均匀法进行设计时,一般地,不论设计因子数有多少,试验数与设计因子的最大水平数相等。即 试验数最大水平数 设计表用Un(qs)表示,其中U表示均匀设计法,n表示试验次数,q表示因子的水平数,s表示表格的列数(注意:不仅仅是列号)

20、,也是设计表中能够容纳的因子数。,32,PPT课件,U6(64)设计表,U6(64)使用表,表U6(64)中,s可以是2或3或4,即因子数可以是2或3或4,但最多只能是4。在这里可以看出s越大,均匀设计法的优势越突出。,根据均匀设计表U6(64),试件主要因子组合如下面两个表所示。,33,PPT课件,每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它指示我们如何从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以及由这些列所组成的试验方案的均匀度。它告诉我们,若有两个因素,应选用1,3两列来安排试验;若有三个因素,应选用1,2,3三列,最后1列D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度越好。,U6(64)

21、使用表,34,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均匀设计有其独特的布(试验)点方式: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试验,任何两个因素的试验点点在平面的格子点上,每行每列有且仅有一个试验点 以上两个性质反映了均匀设计试验安排的“均衡性”,即对各因素,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一视同仁。 均匀设计表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并不等价。,35,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例如用U6(64)的1,3 和1,4列分别画图,得到下面的图 (a)和图 (b)。我们看到,(a)的点散布比较均匀,而(b)的点散布并不均匀。均匀设计表的这一性质和正交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附加的使用表。,U6(64)设

22、计表,36,PPT课件,4.均匀设计法,例如用U6(64)的1,3 和1,4列分别画图,得到下面的图 (a)和图 (b)。我们看到,(a)的点散布比较均匀,而(b)的点散布并不均匀。均匀设计表的这一性质和正交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附加的使用表。,37,PPT课件,2.2.5 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的构造要求,在试件设计中当确定了试件形状、尺寸和数量后,在每个具体试件的设计和制作过和中,还必须同时考虑安装、加载、测量的需要,在构件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对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试件设计构造要求图,38,PPT课件,2.3 试验荷载方案设计,2.3.1荷载设计的一般要求选择试验荷载和

23、加载方法时,应满足下列几点要求:1试验荷载在试验结构构件上的布置形式(包括荷载类型和分布情况)称为加载图式。2荷载数值要准确、稳定,传力方式和作用点要明确,特别是静力荷载要不随加载时间、外界环境和结构的变形而变化;3荷载分级的数值要参考相应结构试验方法的技术要求,同时必须满足试验量测的精度要求;4加载装置本身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必须按变形条件来控制加载装置的设计满足刚度要求,防止对试件产生卸荷作用而减轻了结构实际承担的荷载;,39,PPT课件,5加载设备的操作要方便,便于加载和卸载,并能控制加载速度,又能适应同步或不同步加载的要求;6试验加载方法要力求采用现代化先进

24、技术,减轻体力劳动,提高试验质量。试验时常因各种原因,不能采用与设计计算相一致的荷载图式,其原因总结如下:1.对设计计算时采用的荷载图式的合理性有所怀疑时,在试验时采用某种更接近于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的荷载布置方式。2.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和为了加载方便,在不影响结构的工作和试验成果分析的前提下改变加载图式。,2.3.1荷载设计的一般要求,40,PPT课件,2.3.2 单调加载静力试验,试验荷载制度指的是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时间的关系。 荷载制度包括:加荷、卸荷的程序和加荷、卸荷的大小两个方面的内容。,1.荷载程序。 荷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来选择,一般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分为预载、标准

25、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3个阶段。每次加载均采用分级加载制,卸荷有分级卸荷和一次性卸荷两种。,41,PPT课件,2.3.2 单调加载静力试验,试验荷载制度指的是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时间的关系。荷载制度包括:加荷卸荷的程序和加荷卸荷的大小两个方面的内容。,1.荷载程序。 荷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来选择,一般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分为预载、标准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3个阶段。每次加载均采用分级加载制,卸荷有分级卸荷和一次性卸荷两种。,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加载程序,42,PPT课件,2)荷载大小 在试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试验荷载值。 对于预载试验,通过预载可以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并

26、把它解决在正式试验之前,也是正式试验前进行的一次演习,对保证试验工作顺利具有重要意义。,预载试验一般分三级进行,每级不超过标准荷载值的20。然后再分级卸载,23级卸完。加(卸)一级,停歇10分钟。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预载值应小于计算发裂荷载值。,43,PPT课件,2)荷载大小,对于标准荷载试验,每级加载值宜取标准荷载的20,一般分五级加到标准荷载。 对于破坏试验,在标准荷载之后,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标难荷载的10;当荷载加到计算破坏荷载的90后,为了求得精确的破坏荷载值,每级应取不大于标准荷载的5;需要做抗裂检测的结构,加载到计算开裂荷载的90后,也应改为用不大于标淮荷载的5加载,直至第一条裂缝出

27、现。,44,PPT课件,2.3.3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首先是研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确定结构构件恢复力的计算模型。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和曲线所包的面积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从恢复力特性曲线尚可得到与一次加载相接近的骨架曲线及结构的初始刚度和刚度退化等重要参数。,45,PPT课件,2.3.3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其次是通过试验可以从强度、变形和能量三个方面判别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第三是通过试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为改进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和修改规范提供依据。,单向反复加载制度,双向反复加载制度,46,PPT课件,1.单向反复加载制

28、度 目前国内外较为普遍采用的单向反复加载方案有控制位移加载、控制作用力加载以及控制作用力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三种方法。1)控制位移加载法。控制位移加载法是目前在结构抗震恢复力特性试验中使用得最普遍和最多的一种加载方案。这种加载方案是在加载过程中以位移为控制值,或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作为加载控制值。这里位移的概念是广义的,可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转角、曲率或应变等参数。,控制位移的变幅加载制度,控制位移的等幅加载制度,47,PPT课件,48,PPT课件,2)控制作用力加载法。,控制作用力的加载方法是通过控制施加于结构或构件的作用力数值的变化来实现低周反复加荷的要求。,3)控制作用力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

29、法。,控制作用力的加载制度,49,PPT课件,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1)X、Y轴双向同步加载。 与单向反复加载相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在与构件截面主轴成角的方向作斜向加载,使X、Y两个主轴方向的分量同步作用。2)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 非同步加载是在构件截面的X、Y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施加低周反复荷载。,双向低周反复加载制度,50,PPT课件,2.3.4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试验,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与外荷载无关

30、。,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人工激振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1)自由振动法。2)强迫振动法。,51,PPT课件,2.3.5 结构动力加载试验,结构动力试验可以区分为周期性加载试验和非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试验。周期性动力加载试验方法有:偏心激振器、电液伺服加载器、单向周期性振动台等。非周期性动力加载试验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地震振动台、人工地震(人工爆破)试验、天然地震试验等。,1.周期性动力加载试验的加载制度,1)强迫振动共振加裁。2)有控制的逐级动力加载试验。,52,PPT课件,2.3.5 结构动力加载试验,2.非周期性动力加载试验的加载设计,非周期性动力反

31、应测试试验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另一种是人工地震试验、第三种是天然地震试验。,1) 地震模拟振动台动力加载试验的荷载设计。 2) 人工地震模拟动力加载试验的荷载设计。3)天然地震是在频繁发生地震的实地等待天然地震发生过程中测试结构的动力影响。,53,PPT课件,2.3.6 结构疲劳试验,对于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如吊车梁和有悬挂吊车的屋架等,一般都要进行结构疲劳测试。因为结构物或构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的应力比其静力强度要低得多,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结构疲劳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结构的疲劳极限值(包括疲劳极限荷载和疲劳极限强度

32、)。,54,PPT课件,1.疲劳测试荷载 1)疲劳测试荷载取值:疲劳测试的上限荷载根据构件在标难荷载下最不利组合所产生的弯矩计算而得。荷载下限则根据疲劳测试设备的要求而定。 2)疲劳测试的荷载频率:为了保证构件在疲劳测试时不产生共振,构件的稳定振动范围应远离共振区,即使疲劳测试荷载频率满足条件: 或 为结构的固有频率) 3)疲劳循环次数:对于鉴定性检测,构件经过下列控制循环次数的疲劳荷载作用后裂度、刚度、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中级制吊车梁n2106次 重级制吊车梁n4106次,55,PPT课件,2.疲劳测试程序一般等幅疲劳测试的程序如下: 1)对构件施加小于极限承载力荷载20的预

33、加静荷载,消除松动、接触不良,压牢构件并使仪表运转正常。 2)做疲劳前的静载检测(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比构件经受反复荷载后受力性能有何变化)。荷载分级加到疲劳上限荷载每级荷载可取上限荷载的10,临近开裂荷载时不宜超过5,每级间歇时间1015分钟,记取读数,加满后,分两次卸裁。 3)调节疲劳机上、下限荷载,待示值稳定后读取第一次动载读数,以后每隔一定次数(3050万次)读取读数。 4)达到要求的疲劳次数后进行破坏加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施加疲劳荷载直至结构破坏;另一种是作静载加载直到结构破坏,这种方法同前,但荷载距可以加大。,56,PPT课件,3.疲劳试件安装要求 结构疲劳测试的时间长,振动量大

34、,通常是脆性破坏事先没有预兆,所以对试件的安装严格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试件、千斤顶、分配梁等严格对中,并使试件平衡。用砂浆找平时,不宜铺厚,以免厚砂浆层被压酥。 2)架设预防试件脆性破坏的安全墩。,57,PPT课件,2.3.7 试验加载装置的设计,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真实要求,使用方便性要求,对于加载装置的强度,首先要满足试验最大荷载量的要求,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受载后有可能使局部构件的强度有所提高。 例如,对于X形节点试件,随着梁、校节点处轴力N、剪力Q的增大,其强度会按比例提高。根据使用材料的性质及其差异,即使考虑了上述轴力的影响,试件的最大强度常比预计的大。这样,在

35、作试验设计时,加载装置的承载能力总要求提高70左右。,1、强度要求,58,PPT课件,试验加载装置也必须考虑刚度要求。正如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测试试验时如果加载装置刚度不足时,将难以获得试件极限荷载后的性能。,2、刚度要求,59,PPT课件,试验加载装置设计要能附合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要求能模拟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和变形条件,严防失真。,柱弯剪试验装置,偏压剪短柱试验装置,3、真实要求,60,PPT课件,试验加载装置应尽可能简单,组装时节省时间,特别是当要作若干同类型试件的连续试验时,还应考虑能方便试件的安装,并缩短其安装调整的时间。如有可能最好设计成多功能的,以满足各种试件试验的要求。,4

36、、使用方便性要求,61,PPT课件,2.4 结构试验观测方案设计,测试方案通常包括内容有: 按整个试验目的要求,确定试验测试的项目;按确定的量测项目要求,选择测点位置;综合整体因素选择测试仪器和测定方法。,2.4.1 观测项目的确定,2.4.2 测点的选择与布置,2.4.3 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2.4.4 仪器仪表准备计划,62,PPT课件,2.4.1 观测项目的确定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各种变形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反映结构整体工作状况,如梁的挠度、转角、支座偏移等,叫做整体变形,又叫基本变形; 另一类是反映结构的局部工作状况,如应变、裂缝、钢筋滑移等,叫做局部变形; 在确定试验的观测项目

37、时,首先应该考虑整体变形,因为整体变形能够概括结构工作的全貌,可以基本上反映出结构的工作状况。对梁来说,首先就是挠度转角的测定往往用来分析超静定连续结构。 总的说来,破坏性试验本身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观测项目和测点可以少些,而非破坏性试验的观测项目和测点布置,则必须满足分析和推断结构工作状况的最低需要。,63,PPT课件,2.4.2 测点的选择与布置 测点布置的原则:量测的点位愈多愈能了解结构物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还是宜少不宜多,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仪器设备,避免人力浪费,而且使试验工作重点突出,精力集中,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在测量工作之前应该利用已知的力学和结构理论对

38、结构进行初步估算,然后合理地布置测量点位,力求减少试验工作量而尽可能获得必要的数据资料。这样,测点的数量和布置必须是充分合理,同时是足够的。,对于一个新型结构或科研的新课题,由于对它缺乏认识,可以来用逐步迫近由粗到细的办法,先测定较少点位的力学数据,经过初步分析后再补充适量的测点,再分析再补充,直到能足够了解结构物的性能为止。有时也可以作一些简单的试验进行定性后再决定测量点位。 测点的位置必须要有代表性,以便于分析和计算。,64,PPT课件,2.4.3 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 1.仪器的选择 在选择仪器时,必须从试验实际需要出发,使所用仪器能很好地符合量测所需的精度与量程要求,但是防止盲目选用

39、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精密仪器。 仪器的量程应该满足最大测量值的需要。 选择仪表时必须考虑测读方便省时,必要时须采用自动记录装置。 为了简化工作,避免差错,量测仪器的型号规格应尽可能选用一样的,种类愈少愈好。 动测试验使用的仪表,尤其应注意仪表的线性范围、频响特性和相位特性等,要满足试验量侧的要求。,65,PPT课件,2.读数的原则 在进行测读时,一条原则是全部仪器的读数必须同时进行,至少也要基本上同时。 观测时间一般应选在载荷过程中的加载间歇时间内的某一时刻。 每次记录仪器读数时,应该同时记下周围的温度。 重要的数据应边作记录,边作初步整理,同时算出每级荷载下的读数差进行比较。,66,PPT课

40、件,2.4.4 仪器仪表准备计划 试验测试方案完成后,则需进行制定仪器仪表准备计划,需要说明仪器仪表的型号、数量、来源以及准备方式,责任到人,分头落实。 仪器仪表的准备方式大致有合作、借用、租赁、购置等几种。仪器仪表的准备也需要一定量的信息,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67,PPT课件,2.5 结构试验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2.5.1 概述,2.5.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基本要求,2.5.3 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对强度指标的影响,68,PPT课件,在结构试验中确定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有直接试验法与间接试验法两种:1.直接试验法是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测定方法。 它是把材料按规定做成标准试件,然后在试验机上用规定

41、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在制作结构构件的同时,留出足够组数的标准试件,用以配合试验研究工作的需要,测定相应的参数。2.间接试验法也称为非破损试验法。 对于已建结构的生产鉴定性试验,由于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随时间发生变化,为判断结构目前实有的承载能力,在没有同条件试块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对结构各部位现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来决定。,2.5.1 概述,69,PPT课件,2.5.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基本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由钢材、钢筋和混凝土等各种试样或试块进行试验所得结果的平均值。 在进行科研性试验研究中,要求材性试件与结构试件之间要保证做到严格的材料性质一致、施工工艺的一致和养护条件一致。对于钢筋混

42、凝土构件,浇筑时要用同批搅拌的混凝土制作试件,并采用同样条件成型和养护。对于钢筋,要在构件中的同一根钢筋上留取材性试件,有时甚至在构件试验破坏后,从被破坏的试件中敲出钢筋取样进行材料试验。在砖石或砌块砌体砌筑时,要求同一工人用同批砖块或砌块和同批拌制的砂浆砌筑同一砌体试件。,70,PPT课件,2.5.3 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对强度指标的影响,1试件尺寸与形状的影响 测定混凝土立方强度的立方体试件有边长为200mm、150mm及100mm三种。测定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的棱柱体试件则按h/a的某一比例(h为试件的高度,a为试件的边长)制作,如较多选用100mm100mm300mm和150mm150mm

43、450mm两种试件。如果用圆柱体试件时,通常按h/d2(h为圆柱体高度,d为圆柱体直径)的比例制作,选用100mm200mm和150mm300mm两种试件。,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的要求与换算系数,71,PPT课件,2试验加荷速度(应变速率)的影响,钢筋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时,加荷速度愈快,即引起材料的应变速率愈高,则试件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就相应提高。,72,PPT课件,不同应变速率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73,PPT课件,2.6 试验大纲及其他文件,结构试验的技术性文件一般包括试验大纲、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三个部分。,2.6.1试验大纲,2.6.2试验其他文件,

44、74,PPT课件,结构试验组织计划的表达形式是试验大纲。试验大纲是进行整个试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的详略程度视不同的试验而定,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试验项目来源,即试验任务产生的原因、渠道和性质。 2)试验研究目的,即通过试验最后应得出的数据,如破坏荷载值、设计荷载下的内力分布和挠度曲线、荷载变形曲线等,弄清楚试验研究目的,就能确定试验目标。 3)试件设计要求,包括试件设计的依据及理论分析过程,试件的种类、形状、数量、尺寸,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要求;还包括试件制作要求,如对试件原材料,制作工艺,制作精度等。 4)辅助试验内容,包括辅助试验的目的、数量,试件的种类,数量及尺寸,试件的制

45、作要求,试验方法等。,2.6.1试验大纲,75,PPT课件,5)试件的安装与就位,包括试件的支座装置,保证侧向稳定装置等。 6)加载方法,包括荷载数量及种类、加载装置、加载图式、加载程序。 7)量测方法,包括测点布置、仪表标定方法、仪表的布置与编号、仪表安装方法、量测程序。 8)试验过程的观察,包括试验过程中除仪表读数外在其他方面应作的记录。 9)安全措施,安全装置、脚手架、技术安全规定等。 10)试验进度计划,时间与劳动任务的对应关系。 11)经费使用计划,即试验经费的预算计划。 12)附件,如设备、器材及仪器仪表清单等。,76,PPT课件,2.6.2 试验其他文件 除试验大纲外,每一项结构

46、试验从开始到最终完成尚应包括以下几个文件 1)试件施工图及制作要求说明书。 2)试件制作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包括各部分实际尺寸及疵病情况。 3)自制试验设备加工图纸及设计资料。 4)加载装置及仪器仪表编号布置图。 5)仪表读数记录表即原始记录表格。 6)量测过程记录,包括照片及测绘图等。,77,PPT课件,7)试件材料及原材料性能的测定数值的记录。 8)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试验结果总结,包括整理分析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整理后的数据图表等。 9)试验工作日志。 以上文件都是原始资料,在试验工作结束后均应整理装订归档保存,此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文件,那就是试验报告。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全部试验工作的集中反映,它概括了其他文件的主要内容。编写试验报告,应力求精简扼要。试验报告有时也不单独编写,而作为整个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THE END,78,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