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546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学习资料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培训),2,目录 Contents,3,奥格系统集成(ASI)的使命:为杰出的组织和政府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服务。,方案是专业的用料是上乘的做工是精细的价格是实在的服务是周到的,4,我们的差距 GAP【建设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5,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 一级资质要求及许可范围,6,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一级 资质要求,7,8,价值体现:省心,快速,干得好百姓体,9,01装修工程,02供配电,03空调系统,04新风系统,05综合布线,06安保系统,07动力环控,08消防系统,09网络系统,10主机系统,10

2、,11,一般装修考虑的问题防火防水防尘隔音防雷防漏电,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12,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十防用料很重要,细节做工见分晓,13,数据中心机房设计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TIA-942-2005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机房分级与性能要

3、求:A、B、C级(容错、冗余、基本需求)01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02环境要求03建筑与结构04空气调节05电气技术06电磁屏蔽07机房布线08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09给水排水10消防,14,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GB50174-2008)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

4、调的主机房,应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15,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一般宜由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组成主机房computer room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辅助区auxiliary room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支持区support area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 室、电池室、空调机

5、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行政管理区administrative area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16,17,18,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备布置应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布置在有隔断的单独区域内。当机柜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和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主机房内和设备间的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

6、净宽不应小于1.5m。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m;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m 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m 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lm,局部可为0.8m,19,面对面、背对背机柜摆放及其空气组织,20,环境要求(GB50174-2008)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无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

7、照附录A 的要求执行。A 级和B 级主机房的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m 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 粒。噪声、电磁千扰、振动及静电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OOMHz 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21,建筑与结构(GB50174-

8、2008)一般规定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2.6m。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围护结构的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设有技术夹层、技术夹道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风管和管线安装和维护要求。当管线需穿越楼层时,宜设置技术竖井。改建和扩建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根据荷载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6 的有关规定。,22,建筑与结构(GB50174-2008)人流、物流及出入口主机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当与其它功能用房共用出入口时,应避免人

9、流、物流的交叉。有人操作区域和无人操作区域宜分开布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应满足设备和材料运输要求,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设门厅、休息室、值班室和更衣间,更衣间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的每人13 计算。,23,建筑与结构(GB50174-2008)防火和疏散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A 级或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它建筑物内时,在主机房和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

10、采用甲级防火门。面积大于100 的主机房,安全出口应不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面积不大于100 的主机房,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并可通过其他相临房间的门进行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应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主机房的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24,建筑与结构(GB50174-2008)室内装修室内装修设计选用材料的燃烧性能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的有关规定。主机房内的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

11、、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活动地板下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O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2 如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

12、。,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 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25,建筑与结构(GB50174-2008)室内装修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宜设置检修通道或检修口。A 级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防止水漫溢和渗漏措施。门窗、墙壁、顶棚、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闭措施。,26,给水排水(GB50174-2008)一般规定给水排水系统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照

13、附录A 的标准执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调机和加湿器的房间,地面应设置挡水和排水设施。管道敷设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应采取的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穿越主机房的给水排水管道应暗敷或采取防漏保护的套管。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主机房和辅助区设有地漏时,应采用洁净室专用地漏或自闭式地漏,地漏下应加设水封装置,并应采取防止水封损坏和反溢措施。电子信息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27,28,29,在电网内部,还有以下这些会影响电力正常供应,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一些因素:1、电涌:电网突然减载时,输出电

14、压会在一瞬间产生电压升高的现象。一般以超出额定电压110%且持续时间高于一个电力传输周期(20ms)作为标准。2、高压尖脉冲:指电网遭遇雷电、放电、负载突然增减时,电压达到6000伏,持续时间0.1-20ms的脉冲电压现象。3、暂态电压:类似于高压尖脉冲,峰值电压高达2万伏,持续时间为0.001-0.1ms的脉冲电压现象。4、电压下陷:电网突然加载,输出电压一瞬间产生电压降低的现象。一般持续时间一个周期以上。,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30,5、电线噪声:电声设备接入或电波辐射或电气风暴时,射频

15、或者电磁或其他高频物体对于电线的传输通道产生的电线声波干扰现象。6、频率偏移:不稳定频率的电力设备供电时,产生的市电频率上下变化超过3Hz标准的现象。7、持续低电压:电网高负载持续运行时,较长时间内市电电压有效值低于额定电压的现象。以上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中断和电压不稳等现象都属于电力的不稳定供应现象,而这些不稳定市电的供应,对于没有配备UPS的服务器来说,每一个因素都绝对可以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设备运行不顺畅甚至自动关闭电源的故障。,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31,电气技术(GB50174-200

16、8)供配电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根据机房的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及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照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执行。供配电系统应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备用容量。户外供电线路不宜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当户外供电线路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套电缆时,在电缆进出建筑物处应将金属外护套接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由专用配电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不应采用TN-C 系统。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按设备要求确定。,32,电气技术(GB50174-2008)

17、供配电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式中E-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KW/KVA)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由不同的回路配电。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配电箱(柜)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电子信息设备专用配电箱(柜)宜配备浪涌保护器(SPD)电源监控和报警装置,并提供远程通信接口。当输出端中性线与PE 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满足设备使用要

18、求时,宜配备隔离变压器。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连接点应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并应有明显标识。,33,电气技术(GB50174-2008)供配电A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配置后备柴油发电机系统,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后备能够柴油发电机能承担全部负荷的需要。后备柴油发电机的容量应包括UPS 的基本容量、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基本容量、应急照明及关系到生命安全等需要的负荷容量。并列运行的发电机,应具备自动和手动并网功能。柴油发电机周围应设置检修用照明和维修电源,电源宜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市电与柴油发电机的切换应采用具有旁路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自动转换开关检修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敷设在隐蔽通风空间的低

19、压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铜芯电缆,电缆应沿线槽、桥架或局部穿管敷设;当电缆线槽与通信线槽并列或交叉敷设时,配电电缆线槽应敷设在通信线槽的下方。活动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时,电缆线槽(桥架)的布置不应阻断气流通路。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34,电气技术(GB50174-2008),35,电气技术(GB50174-2008),36,一、单机串联供电,37,二、串联热备份供电,38,三、1+1并机供电,39,四、单机双总线供电,40,五、并机双总线供电,41,42,43,电气技术(GB50174-2008)照明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宜符合表

20、8.2.1 的规定,照度标准值的参考平面为0.75m 水平面。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的照度标准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的有关规定执行。主机房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荧光灯镇流器的谐波限值应符合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7625.1)的有关规定,灯具应采用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辅助区宜采用下列措施减少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1 视觉作业不宜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2 宜采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3 视觉作业环境内应采用低光泽的表面材料。工作区域内一般照明的照明均匀度不应小于0.7,非工作区域内的一般照

21、明照度值不宜低于工作区域内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44,电气技术(GB50174-2008)照明主机房和辅助区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10% ;有人值守的房间,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0%;备用照明可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主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51x 。其他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1x。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不应采用0 类灯具,当采用I 类灯具时,灯具的供电线路应有保护线,保护线应与金属灯具外壳做电气连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

22、明敷。技术夹层内应设照明,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柜)供电。,45,机房照明,46,电气技术(GB50174-2008)静电防护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应为2.5xl041.0109。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主机房和辅助区中不使用防静电地板的房间,可敷设防静电地面,其静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且不易起尘。主机房内的工作台面材料宜采用静电耗散材料;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可导电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宜采用焊接或压接,当采用

23、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20cm2。,47,静电防护,48,电气技术(GB50174-2008)接地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对功能性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线的电子信息设备,接地线及与其它接地线绝缘;接地线与接地线宜同路径敷设。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应进行等电位联结,并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等电位联结方式,可采用S 型、M 型或SM 混合型。采用M 型或SM 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时,主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网格四周应设置等电位联结带,并应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

24、近与接地汇流排、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机柜)应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49,电气技术(GB50174-2008)接地等电位联结网格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 的铜带或裸铜线,并应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边长为0.63m 的矩形网格。等电位联结带、接地线和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8.4.7 的要求。,50,等电位跨接,51,防雷接地,52,电磁屏蔽(GB50174-2008)一般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或企业对商业信息有保密要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电磁屏蔽室,电磁屏蔽室或采取其他电磁泄露防护措施,电

25、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电磁屏蔽室的结构形式和相关的屏蔽件应根据电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和规模选定。设有电磁屏蔽室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筑结构应满足屏蔽结构对荷载的要求。电磁屏蔽室与建筑(结构)墙之间宜预留维修通道或检修口。电磁屏蔽室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和单独接地线的形式。,53,电磁屏蔽(GB50174-2008)结构形式用于保密目的的电磁屏蔽室,其结构形式分为可拆卸式和焊接式。焊接式又可分为自撑式和直贴式。建筑面积小于50 ,日后需搬迁的电磁屏蔽室,结构形式宜采用可拆卸式。电场屏蔽衰减指标要求大于12OdB、建筑面积大于50 的屏蔽室,结构形式宜采用自撑式。电场屏蔽衰减

26、指标要求大于60dB 的屏蔽室,结构宜采用直贴式,屏蔽材料可选择镀锌钢板,钢板的厚度根据屏蔽性能指标确定。电场屏蔽衰减指标要求大于25dB 的屏蔽室,结构宜采用直贴式,屏蔽材料可选择金属丝网,金属丝网的目数应根据被屏蔽信号的波长确定。,54,电磁屏蔽(GB50174-2008)屏蔽件屏蔽门、滤波器波导管、截止波导通风窗等屏蔽件,起性能不应低于电磁屏蔽室的性能要求,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屏蔽门可分为旋转式和移动式。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旋转式屏蔽门。当场地受到限制时,可采用移动式屏蔽门。所有进入电磁屏蔽室的电源线应通过电源滤波器进行处理。电源滤波器的规格、供电方式和数量应根据电磁屏蔽室内设备的用点情况

27、确定。所有进入电磁屏蔽室的信号线电缆应通过信号滤波器或进行其他屏蔽处理。进出电磁屏蔽室的网络线宜采用光缆或屏蔽兰县,光缆不应带有金属加强芯。截止波导通风窗内的波导管宜采用等边六角型,通风窗的截面积应根据室内换气次数进行计算。非金属材料穿过屏蔽曾时应采用波导管,波导管的截面尺寸和长度应满足电磁屏蔽的性能要求。,55,56,57,温度过高,设备运行不稳定,会出现死机、断网等情况温度过低,容易出现冷凝,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58,湿度过高,容易出现水凝,导致设备损坏湿度过低,容易出现

28、静电,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恒:恒频、恒压、恒温、恒湿十防:防火、防水、防尘、防噪音、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59,空气调节(GB50174-2008)一般规定与其它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的机房,宜设置独立空调系统。主机房与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机房空调系统夏季的冷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1 机房内设备的散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3 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4 人体散热;5 照明装置散热;6 新风负荷。7 伴随各种散试湿过程产生的潜热。空调系统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1 人体散湿2 新风负荷,60,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61

29、,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62,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63,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64,空气调节(GB50174-2008)气流组织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方式、布置密度、设备散热量以及室内风速、防尘、噪声等要求,结合建筑条件综合确定。当电子信息设备对气流组织形式未提出要求时,主机房气流组织形式、风口及送回风温差下表选用。对机柜高度大于1.8m,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或热负荷大的主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上回风方式。在有人操作的机房内,送风气流不宜直对工作人员。,65,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至关重要,66,空气调节(GB50174-2008)

30、系统设计要求有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要求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如设置采暖散热器,应设有漏水检测报警装置,并应在管道入口处装切断阀,漏水时应自动切断给水。且宜装温度调节装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风管及管道的保温、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B1 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应考虑线槽及消防管线等所占用的空间。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防火阀应既可手动又能自动。主机房宜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空调

31、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最大值:1 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 。2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67,空气调节(GB50174-2008)系统设计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初或中效两级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初、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在正压端。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送排风应保持平衡。打印室等易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房间,对空谈系统应采取防止污染物随气流进入其他房间的措施。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可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也可按扎在主机房内。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采用下列节能措施:1 大型机房空调系

32、统宜采用冷水机组空调系统2 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并应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3 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68,空气调节(GB50174-2008)设备选择空调和制冷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运行可靠、经济适用、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空调系统和设备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机房的建筑条件、设备的发热量等进行选择,并按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执行。空调系统无备份设备时,单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15%20%的余量。选用机房专用空调机时,空调机宜带有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应满足机房监控系统的要求,显示屏宜为汉字显示。空调设备的空气过滤器和

33、加湿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设备安装应留有相应的维修空间。,69,70,71,72,机房布线(GB50174-2008)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应根据功能要求划分成若干工作区,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应根据机房登记和用户需求进行配置。承担信息业务的传输介质应采用光缆或六类及以上等级的对绞电缆,传输介质各组成部分的等级应保持一致,并应采用冗余配置。当主机房内的机柜或机架成行排列或按功能区域划分时,宜在主配线架和机柜之间培植配线列头柜。A 级电子信息系统及房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布线系统进行实时智能管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光缆布线系统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护措施:

34、1 环境要求未达到本规范第5.2.2 和5.2.3 条的要求时;2 网络安全保密要求时;3 安装场地不能满足非兵比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管线或设备的间距要求时。,73,机房布线(GB50174-2008)敷设在隐蔽通风空间的缆线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执行。机房布线系统与公用电信业务网络互联时,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在保证网络出口安全的前途下,确定接口配线设备的端口数量和缆线的敷设路由。缆线采用线槽或桥架敷设时,线槽或桥架的高度不宜大雨150mm,线槽或桥架的安装位置应与建筑装饰、电气、空调、消防等专业协调一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网络布线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35、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的规定。,74,75,综合布线标签系统,76,77,78,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GB50174-2008)一般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环境监控和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各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机房的等级,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以及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执行。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并应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分析和提示功能。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可设置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内,各系统供电电源应可靠,宜采用独立不间断电源

36、系统电源供电,当采用集中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时,应单独回路配电。,79,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GB50174-2008)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和控制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空气质量,应确保环境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2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应设置漏水检测和和报警装置;强制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纳入监控系统;进入主机房的水管应分别加装电动和手动阀门。机房专用空调、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自身应配带监控系统,监控的主要参数宜纳入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应满足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A 级和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采用KVM 切换系统对主机进行集中控制和

37、管理。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宜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紧急情况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受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而自动释放电子锁。室外安装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取有防雷电保护措施,电源线、信号线应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曾应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80,81,消防(GB50174-2008)一般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根据机房的等级设置相应的灭火系统,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以及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执行。A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

38、主机房应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以及A 级和B 级机房中的变配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C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以及本规范第13.1.2 和第13.1.3 条中规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采用预作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的有关规定。,82,消防(GB50174-2008)消防设施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种火灾灭火探测器,且火灾报警

39、系统应与灭火系统联动。灭火系统控制器应在灭火设备动作之前,联动控制关闭机房内的风门、风阀,并应停止空调机和排风机、切断非消防电源等。机房内应设置警笛,机房门口上方应设置灭火显示灯,灭火系统的控制箱(柜)应设置在机房外便于操作的地方,且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装置。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及设施应采用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作用面积等设计参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执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置单独的报警阀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手提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剂不应对电子信息设备造成污渍损害。安全措施凡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采取防鼠害和防虫害措施。,83,84,85,86,87,88,价值体现:省心,快速,干得好百姓体,89,3、感受一下一流的数据中心的魅力!,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