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281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8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 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中共广 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基本情况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威胁严重。截至2019年8月6日,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39处,威胁总人口 59284人,潜在经济损失114677. 08万元。 我市地处花岗岩风化土层覆盖区及沉积岩风化松散岩土覆盖 区,崩塌、滑坡、泥石流高发易发,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和平、 龙川、连平及紫金县东南部,具有突发、

2、群发、同发等特点; 我市地质灾害致灾点多集中在村镇居民区及矿山活动密切地 区,与削坡建房及工程建设等密切相关,山区人多地少,居民 建房屋多依山削坡而建,存在大量削坡建房风险点,主要集中 在龙川、和平、紫金县。从地区分布来看,地质灾害隐患遍及全市各地,北部相对 集中。其中源城区4处、东源县24处、龙川县104处、和平 县35处、紫金县251处(含江东新区)、连平县121处(附 件1、附件2)。从影响范围来看,威胁Iooo人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 患点21处,威胁100人至1000人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98 处,威胁10100人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59处,威胁10 人以下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

3、1处(见附件1)。从隐患类型来看,滑坡320处、崩塌206处、泥石流2处、 地面塌陷6处、地面沉降3处、不稳定斜坡2处,分别占总数 的 59. 37%、38. 22%、0. 37%, 1. 11%, 0. 56%、0. 37%(见附件 3)。从行业来看,城镇17处,村庄454处,学校59处,旅游 景区(点)1处,交通设施4处,医疗机构4处(见附件3、 附件4)。二、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 责、部门联动、全民动员、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采取“全 面排查隐患、彻底摸清情况,分类科学研判、精准综合治理” 的策略,结合广东省地质灾害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4、),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 好避险搬迁;加强工程治理,有效化解隐患;提升能力建设, 加强监测预警等措施,推进防治监测预警精准化,技术治理现 代化,责任落实层级化,群测群防大众化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建设,重点解决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基本消除重大 地质灾害隐患。三、总体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 按照地质灾害的特大、大、中、小规模等级,威胁IOO人以上 的地质灾害点治理由省统一进行安排,市级对全市10100人 (中型)地质灾害点安排治理计划,县级对10人以下地质灾 害隐患点安排治理计划,到2022年底前努力实现以下五项工 作目标。(一)2

5、020年年初,建成覆盖全市、县区的地质灾害防 治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每个县区至 少有一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部 门与地勘单位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统一领导、部门联动、 上下协调、机制灵活、职责明确的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 害防控能力和保障水平。(二)2020年年底前,建成更加完善、覆盖全市的群测 群防体系。以现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为基础,通过建立以 行政村(居委会)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健全群测群 防“三查,工作制度,配置普适型巡查监测装备,建成更加完 善、覆盖全市隐患点和风险点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落实地质 灾害防御工作。(三)2021年

6、年底前,基本建成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 台。在全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系统框架内,以现有省市两级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为基础,扩大到县、乡镇两级,建成“四 级联动”(省、市、县、乡镇)、“四位一体”(监测、预警、 预报和采集)、“三员共享”(管理人员、巡查人员、群测群 防人员)的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标准 化、信息化、精准化、便捷化“四化”管理目标,为地质灾害 防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四)2022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全市在册中型地质灾害 隐患点。通过采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等措施,消 除全市威胁城镇、村庄、学校、旅游景区(点)、医院等地区 的259处在册中型地质灾害

7、隐患点。20202022年,每年组织 实施完成任务的33. 3%, 2022年年底前实现100%。各县区在组 织实施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基础上,要统筹资金 对本辖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消除 地质灾害隐患。(五)2022年年底前,大幅降低全市削坡建房引发地质 灾害风险。按照“降低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的思路,建 立台账,制定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开展避险搬迁、简易工程治 理和监测等方式,大幅降低存量风险。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根 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划定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 围,加强村庄建房的规划选址、用地管理、建设管理和监管引 导,坚决遏制增量。四、重点工作

8、任务(一)综合治理全市在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采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等措施,全面整 治全市259处在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L采取避险搬迁。对受威胁群众有搬迁意愿、附近又有合 适搬迁安置用地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彻底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022年年底前组织实施中型地质灾害隐患 点避险搬迁4处(龙川县4处),涉及10户98名群众。(附 件5、附件6)(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 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2 .实施工程治理。对不适合实施避险搬迁的中型地质灾害 隐患点,因地制宜,区

9、分轻重缓急,采取削坡减载、坡面防护、 修筑挡土墙、挖截排水沟等有效的技术手段,有计划实施工程 治理,根治地质灾害隐患。2022年前组织实施中型地质灾害隐 患点治理工程255处。源城区1处、东源县7处、和平县13 处、龙川县53处、紫金县113处、连平县68处(附件7、附 件8)。(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自然资 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 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3 .开展专业监测。暂无条件实施工程治理或者避险搬迁的 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专业监测措施,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 预警,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市专业监测设备 只有

10、7处,只针对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各 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二)综合治理削坡建房风险点。按照“降低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 削坡建房风险点,加强综合整治管理。到2020年年底前,在 既往削坡建房排查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全市削坡建房风险点 的排查,建立风险点管理台账,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各县(区) 人民政府要落实防控责任,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元,对削 坡建房实行群测群防和网格化管理,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 部包组、管理员包点的三级防控体系。到2022年年底前,采 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详见河源市削坡建房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开展削坡建房避险搬迁、

11、简易工程治理和监 测,大幅降低削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门要落实国家建筑边坡监管有关规定,出台乡村住房建设指导 意见,从严监管乡村住房建设行为;自然资源部门在开展国土 空间规划编制和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结合村庄安全和防 灾减灾要求,划定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预防和 应对地质灾害的措施,编制削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防御指弓I, 指导群众科学开展建房选址、削坡护坡等防御措施,进一步加 强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和违法用地的查处;农业农村部门在美 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先推进削坡建房避险搬迁工作,负 责确定村民建房资格,自然资源部门确定选址,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门确定建设要求。

12、(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 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三)建设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到2021年年底前,以现有省市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 统为基础,采用省统建或市统建、县区使用或对接的建设模式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一张 图”管理;建立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地质灾害 实时在线智能化监控;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会商系统,实现 地质灾害防治可视化、一体化的指挥功能。最终建成集监测、 预警、预报和采集为一体,实时连接省、市、县、乡镇四级, 可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员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巡查人员用 于地质灾害巡查监测、群测群防人

13、员用于监测情况实时上报的 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 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 应急管理局)(四)设立群测群防体系。到2020年年底前,以现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为基础, 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元,建立由乡(镇)长担任责任人、 由村干部担任管理员、由群测群防员担任专管员的“三员共管” 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学校、旅游景区(点)、水利设施、交 通设施、医疗机构等也要建立责任人、管理员的网格化管理责 任体系。健全群测群防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复查的“三 查”工作制度,配置简易监测工具和移动巡(排)查终端,建 成更加完善、覆盖全省隐患点和风险

14、点的群测群防体系。各县 区人民政府要将群测群防专管员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责 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 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 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五)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到2020年年初,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 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推进自然资源部门与地质勘探 单位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全市各县区至少有 一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市级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统 一领导、部门联动、上下协调、机制灵活、职责明确的地质灾 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支撑体

15、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市地质勘探单位)(六)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按省的统一部署,河源市作为2020年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试点市,要积极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工程治理 和专业监测,建立河源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群测群 防体系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指 导帮助灾后重建,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 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 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 理局)五、保障措施(一)成立机构。建立市级指导

16、、县级统筹、县为主体、 乡镇实施的分级负责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 担任组长,分管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的 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 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 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 成员的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由分管自然资源和住房城乡建 设的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协管自然资源、住房城乡 建设的副秘书长和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兼)办公室 副主任。有关部

17、门要按照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职责分工,制定工作 措施,指导行业地灾防治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成立本地区本单 位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引 导,编制具体细化实施方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组 织保障水平,确保行动计划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二)资金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我市大型(含) 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费用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中型 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费用(避险搬迁补助资金、工程治理 资金、专业监测资金)由市县财政统筹解决市级资金来源: 每年在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并利用拆旧复垦、水

18、田垦造等土地收益资金,以及接受大型企 业(或引进的大型项目)捐助等形式筹措资金,同时积极申请 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费用由县 级财政统筹解决;削坡建房排查整治相关资金待住建部门排查 完成后再制定相关整治资金方案,资金通过统筹中央、省和市 县资金等多渠道解决;其他资金(包括群测群防专管员补助资 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经费)由市县统筹解决。 同时,加大社会化筹资力度,引导和动员群众自筹互助开展避 险搬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等方式,支持低收入农户避险搬 迁。六、工作要求(一)强化规划及用地保障。各县区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大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削坡建房的重大风险点避险搬迁用

19、地指 标和空间保障力度,实施避险搬迁的农民住房所需用地计划指 标由省统筹保障,允许使用各地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乡镇 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管理,村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 严格落实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要求,村民宅基地选址和农房建 设必须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农村危房改造、泥砖房改造、拆旧复垦和生态移民 等政策统筹推进避险搬迁。(二)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我市已被列入全省地质灾害重 点市资金支持范围,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资金早日 落实。市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力度,确保 资金落实到位。各县区财政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保障力 度。(三)规范

20、项目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严格按照 广东省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部纳 入项目库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省下达的综合防治任务, 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大型(含)以上治理工程入库项目的统筹 申报、监督管理、竣工验收和信息公开工作,以及中、小型治 理工程项目库管理;各县区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 日常管理,做到项目计划、补助政策、招标过程、竣工验收和 资金使用“五公开”。同时,认真落实廉政监督制度,加强对 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四)加强检查督导。市政府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列 入重点督办事项,每年下达目标任务,按照“半年通报、年度 督查”要求,定期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工作进展

21、情况。市政府要 与各县区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要求,强 化考核监督。对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地质灾害 综合防治工程的重要意义,使受威胁群众增强对综合防治的认 识,提高避险搬迁的积极性,形成群众积极配合开展地质灾害 综合防治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顺 利进行。各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序号地区威胁IoOO 人以上特大 型隐患点威胁100人 至Iooo人 大型隐患点威胁10人 至100人中 型隐患点威胁10人 以下小型隐 患点合计1源城区021142东

22、源01275243和平814130354龙川32757171045紫金932113972516连平1116841121合计2198259161539各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细表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河源市共有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119处1河源市东源县曾田镇居委会曾由中学崩塌小型较差大2235002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船塘街镇社区居委会中兴北路 西侧滑坡特大型差大50010003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桥西(渔队)滑坡小型差大18110004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西湖小区滑坡中型较差中397808.625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中心学校地面沉降小型较差大

23、1122006河源市东源县新丰江林场港中路森林公安分局崩塌小型差大160157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甘背墉滑坡小型差大156158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政府后山泥石流中型差大121970.819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文径村文径小学滑坡中型差大18040010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叶潭中学崩塌小型较差大40050011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义合中学崩塌小型差大28020012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船塘街镇社区羊耳凹小型较差小11950013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强新村车站一带崩塌特大型差大1156388014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强新村铁扇关门崩塌大型差大10355015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东水中学滑坡特大型差大105020

24、0016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街背井头坑滑坡特大型差大1180320017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公白中学滑坡中型差大10641018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新陂村上屋垠、山塘滑坡大型差大408400019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新聚村新聚小学崩塌小型差大11726020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政府、卫生院后山崩塌大型差大35050021河源市和平县古寨镇古寨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滑坡特大型差大1056316822河源市和平县古寨镇梅华村红桃白坟咀滑坡中型差大103185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23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中和新屋仔滑坡大型较差大12335024河源市和平县礼

25、士镇新丰村礼士中学崩塌大型差大15020025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中心小学男生宿舍楼后滑坡特大型差大1500100026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大屋滑坡大型差大24636027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第三小学滑坡特大型差中24305028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均联村肖屋村民小组滑坡中型差中130160029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康乐村糖专家属楼崩塌中型差大13430030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老人民医院家属楼后山滑坡中型差大19460031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龙湖村大竹同(两所一队之看 守所后山)崩塌特大型差大760236032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梅径村河头村民小组崩塌大型差大57280033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实验初

26、级中学滑坡特大型差大2200150034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中磔早坑、高路滑坡大型差中11230035河源市连平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地面沉降大型差大18828036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蕉坪村湖竹坝滑坡中型差中1019037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村委旁地面塌陷中型差大21080038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上新屋崩塌大型差大14284039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上坪中学崩塌大型差中80024040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下洞村横坑屋崩塌大型较差大11240041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小水村下增滑坡大型差大25837042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新河村新洞滑坡大型差大10655043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东罗村高寨下滑

27、坡大型差大29238044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溪西村虎形屋钟振永(钟玉庭)滑坡中型差大11335045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连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滑坡大型差大1138350046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径口社区敬老院西侧崩塌大型差大175115047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低寨村李井全、李家浪、李胜 全屋后滑坡中型差大103375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48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全村滑坡特大型差大1571206049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乾化村李成云屋后滑坡小型差大20337050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上盘小学崩塌小型较差大1036451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长

28、山村李荣显屋后滑坡小型差中12310052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塘尾小学乾头分校崩塌小型差中1072453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芝野村象咀前坑崩塌小型差中1069654河源市龙川县黄布镇宦境小学滑坡小型较差中1304055河源市龙川县龙镇大塘村大塘小学崩塌小型差大2004056河源市龙川县迪龙镇迪龙中学后山崩塌小型差中68080057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龙山公园山脚下崩塌大型差大1299830058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大地村大地小学崩塌小型较差大1498059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龙母中学滑坡小型差大23030060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永和学校崩塌小型差中34017561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大古小学崩塌小

29、型差大1404862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上溪村滑坡小型差大28230063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幼儿园崩塌小型差大75936064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上坪村河排崩塌小型差大10635065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中心小学A.B校区崩塌中型差中172470066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上榴村滑坡滑坡小型差大11014067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中心幼儿园崩塌中型差小10310068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田心中学教师楼、实验教学楼、 运动场滑坡小型差大80050069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谷前村谷前中学崩塌中型差大21030070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黄花塘小学背后崩塌中型差大1005071涧源市.龙川县铁场镇石坑村黄泥塘滑

30、坡中型差大12015072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上蒙村野猪坑滑坡小型差中10550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73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卫生院崩塌小型差大10930074河源市龙川县新IB镇新IB中学崩塌小型差中323203575河源市龙川县新田镇中心小学崩塌小型差大44015076河源市龙川县义都镇务礼村务礼小学滑坡小型差大1122477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光明社区大坑小组崩塌中型较差大10560078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黄子洞村下围村小组崩塌中型较差中11798579河源市紫金县好义镇中心小学崩塌中型较差中140580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黄

31、屋嶂滑坡大型较差大32625284.781河源市紫金县敬梓镇冯坑小学崩塌大型差大20613082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邓绩先爱国廉政教育基 地滑坡大型差大12848083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第二中学崩塌中型较差中280384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第三中学滑坡小型差大110030085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东坑村东溪田叶永环等34户滑坡小型差大17068086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龙窝居委老公路凹崩塌小型差中1014087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琴江中学滑坡小型差大1000388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五星小学崩塌小型差大11318089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南岭中学崩塌大型差大60035090河源市紫金县上义镇上义居委石

32、角嘴崩塌大型差大107591河源市紫金县上义镇中心小学滑坡大型差大110848092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陂湖村四角楼滑坡中型差大10473.593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黄畲村光远楼滑坡小型差中10516094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璜坑小学滑坡小型较差中1035095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小学滑坡小型较差中2112096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上璜坑村高城排崩塌中型差大10825097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水口小学崩塌小型较差中1182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98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永光村茶排滑坡中型差大110270.7599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永光村河背滑坡中

33、型差大107253.5IOO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永光村陶下永光小学崩塌中型较差中250250101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永坑小学滑坡大型差大132320102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长排坑梅兴街崩塌中型差大10834312.5103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第二中学滑坡大型较差大250650104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公路街陶窝塘滑坡大型较差大10531024105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红光村坪上村小组滑坡大型差大103140106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上漱小学崩塌中型较差中200100107河源市紫金县乌石镇石坑小学崩塌中型较差中1105108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敬老院崩塌大型较差中105800109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联光村

34、五斗村小组禾笛里滑坡中型差大135500110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青溪中学滑坡小型较差小350200111河源市紫金县中坝镇中山中学滑坡中型较差中1500112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白溪村三村杨屋滑坡大型差大122160113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第二中学崩塌大型差大83220114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金山大道张八岭崩塌特大型较差大11152240115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炮竹厂滑坡小型差小10050116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升车村墩排崩塌中型差中105145.6117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升车村委后山崩塌中型差大145183.4118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紫城中学崩塌大型较差中1322800119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

35、紫金中山高级中学崩塌特大型差大130022001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下畲村滑坡中型差中361202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业联村马任球屋后滑坡小型好中815703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墉江村横江自然村高丘崩塌中型差中15364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双丰利农片环光生产队滑坡小型差中1020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5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新龙村莲塘组滑坡大型差大412306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卫生院后山崩塌大型差大232107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大地村桐坑崩塌中型差大462008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南龙村南龙村摇头良滑坡中型差大431309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梅州村村

36、委会滑坡大型差中187010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大庙村河背6组崩塌中型差大3212011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乾化村李越清屋后滑坡小型差大2117512河源市龙川县黄石镇衫河村衫河四队崩塌崩塌小型差小607013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雁群李东阳、李仕宏、 李建能屋后滑坡小型差大246014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铁坑袁付伟、袁继承屋 后滑坡小型差小10115河源市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大家门马日东山沟滑坡中型差大3015016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黄龙村陈火青房屋滑坡小型差中1015017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黄花村高花窝滑坡小型差大2910018河源市紫金县乌石镇新达四街滑坡小型较差小3030019河源市东

37、源县柳城镇东源县柳城镇柳城村好村小组 文化广场崩塌小型差中3030020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东源县顺天镇顺天居委河唇街滑坡小型差中1728021河源市东源县黄田镇东源县黄田镇黄田卫生院滑坡小型差中3280022河源市紫金县中坝镇径口村蕉坑村民小组崩塌小型较差中232523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蕉坪村鹿湖滑坡小型差大809024涧源市.连平县内莞镇蕉坪村联新村崩塌小型差小245625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旗石村西排崩塌小型差大383626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旅石村东排上新屋二滑坡小型差大732027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旗石村东排上新屋一滑坡小型差大703028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占坑村三角湖上营文伟崩塌大型差大

38、205829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塘头二崩塌小型差大1224序号地级市灾害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 损失(万元)30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小水村下洞崩塌小型差大186531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小水村受湾山经济社崩塌小型差大302032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新塘屋(一)崩塌小型差大103533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上坑经济社崩塌小型差大304834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保中寨民房后面山坡 (一)滑坡小型差大2312335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黄岭社区黄岭邸崩塌大型差大6624036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百高村坳顶(溪山大饭店)滑坡中型差大5030037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陂湖村横树栏张火明、曾庭香 等4户滑坡小型较差小2015038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径口滑坡小型较差小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