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444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抵退税新政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导读:加强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进 一步改造及完善各职能部门数据系统,及时高效完成政策资 金退付、各类补助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为切实缓解企业经营负担,应对经济下滑压力,2022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下 称“新政策新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等6 个行业企业自4月1日起可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 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批发与零售业等7个行业企 业自7月1日起享受新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22年 新增留抵退税总额约1. 64万亿元。为确保新政策落地,人民 银行靠前发力,组织各级国库全力做好增值税留

2、抵退税资金 拨付、退付等工作。根据湖南省的情况测算,全年预计有650 亿元以上的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上,相当于2021年 全省新增贷款的10%,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状况、降低经营 成本,为稳经济、保企业提供了有效支撑。新政策效果显著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今年1月1日至9月20日,已 退到纳税人账户的留抵退税款达2. 21万亿元。分行业看,制 造业退税5818亿元,占比26.3%,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其 次是交通运输业,退税占比15.2%o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 业是受益主体,享受退税的企业户数、金额分别占比92%、 40. 2%;中型、大型企业退税金额分别占比22. 4%、37. 4%。截 至2

3、022年9月末,湖南省各级国库共为4. 88万户纳税人办 结留抵退税618. 83亿元。为了解新政策实施效果,人民银行 长沙中心支行专门走访辖内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电 子问卷1873份。调查显示,新政策帮助企业加速消化留抵税 额,切实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一是新政策有助于企业消化市场变化、购销周期及税制 设置等产生的留抵税额,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调查显示, 有81. 3%的企业表示政策获得感较强。例如,湖南某公共交 通集团公司因增值税进项与销项税率“倒挂”4个百分点,日 常经营即可形成留抵税额,加之2020年采购12亿元的公交 车,共形成1. 25亿元留抵税额,现已全额享受退税,弥补了 企

4、业约6. 5%的资金缺口。湖南某塔式起重机械公司因投入厂 房及智能设备形成大额留抵税额,现已收到退税2458万元, 大约可弥补10%的资金缺口。二是留抵退税资金普遍用于发放工资、采购原材料等经 营活动,有助于企业稳经营。调查对象中,65%左右的企业表 示将留抵退税资金投向工资发放、原材料采购等方面;80. 1% 的企业预计本年内产生新的应纳增值税。例如,湖南某置业 公司反映,因及时收到前期项目开发形成的2000余万元留 抵税额,企业已在端午节前支付了 60%的工程款,确保了农 民工工资足额发放。株洲某精密工具公司将260. 39万元留 抵退税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加快了产品生产进度。三是新政策对

5、部分企业的投资扩产升级产生了正向激 励效应。留抵退税资金提升了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对企业拓 展业务领域、实现装备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某全肽生化公司将714. 55万元留 抵退税资金全部投入新药研发,占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计 划的8%;某汽车株洲分公司计划将获得的20亿元留抵退税 资金用于旗下三款新车型的研发投入;桂阳某新材料有限公 司将1510万元留抵退税资金投入高纯氧化锌生产项目的技 术改造以及电解锌项目的建设,补充了项目所需资金的10%o四是新政策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压力。 退税资金可用于归还融资借款,减轻成本负担,也可用于生 产经营,扩大

6、产能等方面。例如,湖南某电动汽车公司将3. 58 亿元留抵退税资金部分用于归还借款,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 费用。湖南某新能源科技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投产了第一 条电池生产线,并将由此产生的1720万元留抵退税用于第 二条电池生产线的建设,融资借款压力有所缓解,在一定程 度上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新政策执行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纳税信用评级不科学,限制了部分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根据新政策规定,纳税信用等级为M的企业,即使没有失信 行为也不能享受留抵退税。例如,湖南某生物科技公司成立 于2021年4月28日,目前有增量留抵税额320万元,但因 纳税信用等级为M级,所以无法享受政策红利,需到2023年

7、4月1日以后才能申报纳税信用等级B级,企业担心错过政 策窗口期;湖南某涂装工程公司成立初期连续4个月没有订 单,因此不能正常申报纳税,纳税信用等级被扣分,也导致 不符合留抵退税政策要求。留抵退税办理中,因部分企业退税申报信息有误等,导 致退库退回业务发生,造成所涉退税资金在途时间长、效率 低。税务部门在审查留抵退税业务发现错误时,要求企业必 须将退税款缴回国库,企业纠正差错后再申请留抵退税,待 税务部门核准后再办理退税。这个“退库一缴回一再退库办 理流程时效长,资金处于在途不能发挥使用效益。2022年第 二季度,湖南省共办理留抵退税缴回及补税业务1724笔,金 额达19. 11亿元。采购方企业

8、遭受供应商虚开增值税发票困扰,错失政策 红利。按照相关规定,税务机关若认定某销售方企业存在虚 开增值税发票行为,即对与其发生交易的采购方企业开展核 查。采购方企业若想将涉案发票恢复为正常抵扣,需履行较 多手续,耗时较长,因此有的企业选择放弃留抵退税。例如, 岳阳某水环境综合治理公司反映,交易对方深圳某供应商涉 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税务部门按规定即认定该企业所有发票 为无效票,不能正常享受退税政策。鉴于维权成本较高,该 企业最终放弃留抵退税。小微企业界定标准不科学,弱化了政策效应。按相关规 定,现阶段房企实行商品房预售模式,预收款不能确认为营 业收入。不少处于预售阶段的“高资产、高预收”房企,因2

9、021 年账面营业收入偏低而被划归小微企业,从而获得大量此前 积压未退的留抵税额。据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湖南省有 五个地市40%以上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由房企享受。例如,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申报退税时,预收款有2亿元以上,因2021 年账面营业收入仅31. 38万元,被认定为小微企业,并获得 2918.48万元留抵退税。现行规定中存在的上述漏洞,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新政策支持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发展的作用。疫情反复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直接影响政策刺激效应。 例如,湖南某电气公司反映,其半数供应商来自于上海,前 期因疫情导致采购中断,企业被迫减产50%;湖南某汽车公 司因供应链不畅、订单减少,企业减

10、产、停产较频繁,上半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企业不得不缩减采购计划, 固定资产及生产设备投入较往年大幅萎缩,导致增量留抵税 额不足10万元,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微不足道。此外,部分企 业因长期无订单、无经营收入,纳税信用等级被降至B级以 下,无法正常享受留抵退税。留抵退税规模已超出全年测算数,基层财力负担或增加。 由于中央留抵退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计划是根据年初 各地测算数编制,这意味着地方留抵退税超计划越多,财政 负担则越重。湖南省留抵退税实行“省级先行垫付、年底清算”, 基层财政年中负担减轻,但年末压力较集中,届时那些库存 长期不足的县区容易出现财政支付风险。此外,湖南省有 69.5

11、%的享受政策企业存在跨区域采购问题,若短期内难以 产生新增增值税收入,将加剧退税所在地的财政负担。相关建议放宽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建议 进一步拓宽留抵退税政策执行范围,将更多的大中型企业以 及纳税信用为M级的企业纳入留抵退税范围。彻底取消“连 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0、最后一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 于50万元”等退税条件,延续增量、存量共退新政策。统筹 考虑不同行业企业的收入形成特点,完善企业划型方法,更 好地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形成符合财政运行及 助企利企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长效机制。持续跟踪留抵退税政策效果,强化政策宣传和引导。相 关部门要持续监测留抵退税新政策执行

12、情况,客观评估政策 效应,及时总结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政策宣 传,指导企业享受最优税费政策红利。强化税务稽查,引导 企业做实财务核算、加强政策理解,构建退税风险防范意识, 合法合规享受政策。强化各项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促 进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与地区产业支持政策协同发 力,确保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优化退税资金负担方式,监测并缓解基层财政运行压力。 建立对基层财政留抵退税资金垫付制度,形成符合地方经济 发展、税收负担、产业结构的专项资金分配制度及增量收入 返还制度,强化跨地区资金统筹,增强县区财力尤其是下游 企业集中地财力保障。跟踪调查疫情下各地区重点税源行业 复工复产情况,重点关注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较慢、企业生产 经营状况无明显改善、财力负担持续加重的地区,及时应对 基层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重点监 测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国库库存长期偏低县区财政运行压力。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保障。加强 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关注留抵退税重要 节点,进一步改造及完善各职能部门数据系统,及时高效完 成政策资金退付、各类补助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确 保退库资金第一时间到达市场主体、中央财政资金第一时间 直达市县基层。重视新税源的开发和培育,多渠道盘活沉淀 和闲置资金资产,为稳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