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56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薯引进中国第一人把红薯(番薯)引进中国的第一任是明代的陈益。陈益,字德裕,广东广州府东莞市虎门镇北栅人。明万历八年(1580 年),陈益随友人往安南(今越南),当地酋长以礼相待,每次宴请,都有 味道鲜美的甘薯。但当地法例,严禁薯种出境。陈益以钱物“疏通” 了酋 奴,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薯种,于万历十年(1582年)偷带回国。陈益作 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为我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人物生平陈益(?一 1592),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 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今越南)。到达安南后,当地酋长接待 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

2、这 便是番薯。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之后的 1582年,他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想偷偷带 回国。当时,陈益还不完全了解番薯的栽种过程,只能将其埋在花坞里。不 久,番薯在花坞中长出嫩芽,慢慢伸出长长的薯藤。一天,陈益家的一名 仆人见到薯藤,非常好奇,就用手将那根薯藤拉出来,随手一掐,谁知嫩 嫩的薯藤一下子被她掐断了。仆人一时惊慌失措,生怕陈益责怪她,赶紧 将那根被她掐断的薯藤偷偷埋在花坞里的泥土中。谁知多日后,那根薯藤 长出了新芽,陈益发现后非常惊喜,仆人这才“坦白” 了经过。陈益不但 没有责怪仆人,还赞她“帮了大忙”,从此真正掌握了番薯的种植技

3、术。接着,陈益在其祖父位于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 35亩地, 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成功收获后,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并将 自己的寿穴也选在薯田边,要与番薯长相厮守。因薯种来自番邦,故名为 “番薯”。“自此之后,番薯种植遍布天南”,成为人们的主要杂粮。陈益从 安南引进番薯比福建陈振龙早12年,是我国引进番薯的第一人。万历二十 年(1592年),陈益临终时遗书后人,嘱咐每逢祭奠,祭品中必要有番薯, 陈氏后人代代遵循。人物故事(引进过程)某一年,陈益身着布衣,背上行囊,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 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到达安南后,陈益一行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接 待,他们摆出一道官

4、菜。这道菜看上去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吃起来却香 甜软滑,非常可口。陈益一边吃一边盘算着,这东西真不错,不仅好吃, 而且还能充饥。陈益从此以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 年之后,陈益冒着生命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想偷偷带 回国。正要开船时,多艘越南官船载着多名酋卒前来缉捕他。在这生死关头, 中国船员趁着海上风急,高升船帆,开船疾驶,终于逃脱了追捕,成功将 番薯种带回虎门。当时,陈益还不完全了解番薯的栽种过程,只能将其埋 在花坞里。没过多久,番薯在花坞中长出嫩芽,慢慢伸出长长的薯藤。一 天,陈益家的一名仆人见到薯藤,非常好奇,就用手将那根薯藤拉出来, 随手一掐,谁知嫩嫩的

5、薯藤一下子被她掐断了。仆人一时惊慌失措,生怕 陈益责怪她,赶紧将那根被她掐断的薯藤偷偷埋在花坞里的泥土中。多日 后,那根薯藤渐渐长出了新芽,陈益发现后非常惊喜,仆人这才坦白了 经过。陈益不但没有责怪仆人,还夸赞她帮了大忙,从此陈益便真正掌 握了番薯的种植技术。由陈益引种的中国第一块番薯地位于虎门小杰洛莲峰墓右侧(原址)随后,陈益在其祖父的坟墓前购置了 35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 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让周边忍饥挨饿的老百姓都能吃到香甜可 口的番薯。陈益将自己的寿穴选在薯田边,立志要与番薯长相厮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益的推广下,番薯种植技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每当遇到战乱或者灾荒时,老百姓便开始囤积大量的番薯。陈益的一生简 朴清贫,他没有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金银财宝,却给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带 来了希望。每当饥饿难耐时,便可咬一口番薯来充饥。陈益在临终时写下遗言,嘱咐后人,每年春秋二祭要带番薯一对来祭 奠他。据杨宝霖考证,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陈益的后裔每年前往他墓地 扫墓时,仍用红皮薯作为祭品,并写上红薯一对富胜千箱八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