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75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3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说明.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说明(20152020)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5月前言3第一章全省耕地概况5第二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背景9第三章规划依据及数据来源17第四章编制思路、技术路线及编制过程21第五章专题研究成果25第六章目标任务分解及主要建设内容54第七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58第八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预期效益82第九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环境评价84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和贵 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 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全省实现粮食和农产品基本 自给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受人

2、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耕地质量差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农产 品供求仍处于“总量不足、结构不均”的状态。为加快发展 我省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基本保障我省粮食安 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 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和中、小型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水 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根据全国高标 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省统计局、省烟草局等部门,在调

3、研的基础上, 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与贵州省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 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贵州 省2013-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等 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协调,并参考了有关部门近期普 查工作成果和相关研究结论。规划在总结近年来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的基础 上,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重大意义,梳理了现阶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和分市

4、(州)建设规 模。分五个类型区明确了具体建设内容和建成要求,提出了 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的机制和措施,测算了投资需 求,明确了资金筹集的原则和渠道,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确保规划顺利实 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的基本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第一章全省耕地概况一、全省土地总面积结构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 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IlOO米左右。省内地 貌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土地资源以山 地和丘陵为主,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 5%。山地

5、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61. 7%,丘陵占30.8%,其余山间盆地占7. 5%。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1760. 99万 公顷。其中:农用地1479. 3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 01%, 耕地455.2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 85%。全省土地总 面积结构情况见表1。表12013年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结构表地类万公顷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土地总面积1760. 9926414. 79100一、农用地1479.3722190. 3884.01耕地455. 266828. 8425. 85园地16. 80252. 050. 95林地895. 4813431. 9350.

6、 85牧草地7. 28109. 250.41其它农用地104. 551568. 315. 94二、建设用地62. 55938. 363. 55城镇村及工矿50. 42756. 302. 86交通运输8. 13121.790. 46水利设施4. 0060. 090. 23三、未利用地219. 073286. 0512. 44其它草地153.212298. 158. 70水域及水利设施17. 60264. 001.00其它土地48. 26723. 902. 74二、全省耕地总面积结构及坡度级分布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旱地多水田少,坡耕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十分宝贵。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

7、查,全省耕地面积455.26万公顷(6828. 8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 11公顷(1.65亩)。其中,水田面积125.44万公顷(1881. 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 55%,水浇地面积L 15万公顷(17. 2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 25%,旱地面积328.67万公顷(4930. 0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 19%。在全省总耕地455. 26万公顷中,25度以下耕地面积374. 40万公顷。全省耕地坡度级分布见表2。表2全省25度以下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万公顷行政区域 名称耕地 面积平地梯田及坡地面积2020 6060 15。150 25合计面积小计梯田坡地小计梯田坡地

8、小计梯田坡地贵州省374. 4023. 1054. 5726. 7627.81162. 5251.61110.92134.2225.0310. 92贵阳市23. 391.474. 222. 321.9012. 533.419. 125. 170. 694. 48遵义市68. 852.736. 253. 762. 4930.0111.0618. 9529. 865. 1124. 75六盘水市23. 380. 752. 290. 691.619. 861.068. 8010. 480.519. 97安顺市25. 134.764. 222. 132. 099. 692. 726. 976. 480.

9、515. 97毕节市86.313. 3413. 551.4912. 0637.152. 6434. 5032. 270. 7531.53铜仁市39. 451.514. 363. 201. 1617.318. 089. 2316. 275. 0511.22黔南州41.614. 3610. 057. 262. 7918.2110. 267. 968. 993. 865. 13黔东南州34. 981.834. 673. 651.0115. 159. 026. 1313. 356. 976. 38黔西南州31.312. 364. 972. 262.7112. 623. 369. 2711.351.59

10、9. 76由表2(包括贵安新区范围)可知,在全省455.26万公 顷总耕地面积中,25度以下耕地面积374.40万公顷,占总 耕地面积的82. 24%o其中,2度以下耕地面积23. 1万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5.07%, 26度的耕地面积54. 57万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11.99%, 615度的耕地面积162.52万公 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5.7%, 1525度的耕地面积134.22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9. 48%。三、耕地质量结构贵州省喀斯特地貌高度发育,山川纵横,坡耕地面积 比例高,耕地土层浅薄,耕地质量不高。2013年全省耕地 利用等分布结构见表3。表3全省耕地质量(利用等)分

11、布情况表评定耕地面 积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7级8级9级10级11级12级13级14级15级454. 820. 357.333. 9275. 14114. 3314873. 442. 330.01占评定耕地 面积9. 14%74.20%16. 66%由表3可见,我省耕地没有优等地,中低等耕地面积占 评定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90. 86%o从另一个方面可知, 我省耕地质量提升空间较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至少 可将我省耕地平均提高1个利用等以上。四、5000亩以上山间盆地或宽阔河谷台地耕地分布情况 全省有51个万亩以上连片耕地和4个500010000 亩的连片耕地,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间盆地或宽

12、阔河 谷台地。分散分布在全省9个市州。这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台 地是我省高等耕地主要分布区域,也是我省最重要的粮油生 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地、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率最高 的区域。小于6度以下的连片耕地面积累计约IL 69万公顷 (175. 29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 57%o其中,万 亩以上坝区耕地面积6. 11万公顷,500010000亩以上坝区 耕地面积5. 58万公顷。贵州省万亩以上坝区耕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万亩所在地区个数小于6度耕地面积其中水田水浇地旱地贵州省5191.6973. 180. 5417. 97贵阳市六盘水市23. 022. 360.010. 65遵义市810.5

13、9. 461.04安顺市1229. 0222. 180. 446.4毕节市59.62. 966. 64铜仁市33. 863. 550. 070. 24黔南州716.5114. 990. 021.5黔东南州79.59. 340. 16黔西南州79. 688. 341.34贵州省500010000亩坝区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万亩所在地区个数面积100009000 亩90005000 亩个数面积个数面积贵州省14483.61514. 239969. 37贵阳市97. 0797. 07六盘水市10. 5810. 58遵义市138. 6210. 94127. 68安顺市2216. 5632. 941913

14、. 62毕节市75. 1110.964.21铜仁市64. 1864. 18黔南州2518. 2643.812114. 45黔东南州128. 2710. 94117. 33黔西南州1914. 9554.71410. 25第二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背景一、“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 和耕地保护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通过土地 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坡耕地治理等措施,采取 田间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农机装备配套等 方式,完善田间配套设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011至2014年,通过整合国土、农业、农发、水利、烟

15、草 等部门涉农资金,实施“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建成高产 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451万亩,完成了 “十二五”期间国家 下达我省588万亩建设任务量的76%,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一 个利用等,为稳定全省粮食产量实现基本自给和农产品有效 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1、农田灌排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我省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效 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 共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82处,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 水库Ill座,小型水库208座,引提水工程60处,新增总 库容47亿立方米,新增兴利库容32亿立方米;启动实施了 全省8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造灌区82个,修

16、建“五小”水利工程31万处,坡耕地综合治理250万亩。2、土地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和我省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力度, 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良中低产田 土,优化农田结构与布局,耕地质量及地力水平得到明显提 升,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 全省累计改造中低产田近400万亩,整治土地588万亩,新 增耕地近70余万亩。全面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与耕地质量 建设提升行动,实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面积5. 5 万亩;全省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亩。3、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十二五”以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不断

17、扩大, 促进我省农业科技应用步伐的加快。通过良种良法、高产创 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 水肥一体化、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 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粮食的连续多年稳产高产。据统计, 截至2014年底,粮食亩产平均水平达到241. 85公斤以上, 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覆盖率达到100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达到4.2亿 亩,农业机械综合应用水平达到28%o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 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农业科技进步对 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8%。4、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十二五”以来,我省中、小型

18、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 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较快(稳步)提高。到 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各类拖拉 机、灌排机械、畜牧养殖机械总量分别达14.27万台、32. 15 万台、43. 56万台(套)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 应用水平达到28%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应用 水平达到33%以上,养殖、蔬菜、茶叶、油菜、马铃薯、玉 米等机械化综合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 积进一步扩大,耕地地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二、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1、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 设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县、乡(

19、镇)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 “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工2009-2013年连续5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 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2012 63)要求, 在规划期间,完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任务。201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20、严守耕地 红线,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盯牢守住千亩以上耕地坝子,大 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二贵州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 的通知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五千亩以上优 质坝区耕地刻不容缓工作出了加快贵州省山地现代高效农 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上这些,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法律和组织 保障。2、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资金 保障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30%上缴中央,70%留给地方人民政府,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 件复垦或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

21、地复垦费,专项用于 土地复垦。”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稳 定的资金来源。近年来我省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14年全省财政 总收入达2132. 16亿元,比上年增长IL 2%。其中,公共财 政预算收入1366. 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虬 各级财政部 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加强“三农” 工作的战略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2014年,全省各 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425余亿元。为个省里进一步加 大耕地质量建设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贵州省土 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22、)和省财政厅编制的贵州省 2013-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省水 利厅编制了贵州省“十二五”水利发展专项规划;省烟 草局编制了贵州省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十二五”规划(2011 年一2015年)等。同时。省财政、水利等部门联合发文要 求各地组织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各有关部门也正在 积极指导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规划奠定了较好工作基础。4、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整合 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党委领导、 政府统筹、项目搭台、各业

23、共建、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的 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五千亩以上坝 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提出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 局、强化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等措施,集中支持产业园区高 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向明确通过十多年的农田整治,我省积累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 建设经验,尤其是国发2012 2号文件的出台,为贵州省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向,对本规划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使本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更具贵州特点, 建设重点更加明确,建设方向更加清晰。(1)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在加快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

24、义 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 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内的水田灌溉 保证率达到80%。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对25以上陡坡 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物多样性。突出抓好石 漠化综合治理,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把石漠化治 理与解决好农民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致富。(3)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行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 少、质量有提高。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人均 基本口粮田不低于0.5亩。实施

25、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战略, 建设贵阳、遵义、毕节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铜仁、黔东南、 黔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安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黔西 南、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探索农村集体和农 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4)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推进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 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编制乌蒙山片区、滇黔桂石漠化片 区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 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上水平。重点支持麻山、瑶 山等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积极推广参与式扶贫,让农民通过 投工投劳参与扶贫项目。三、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利因素20152020年仍然是我省城镇化和工

26、业化高速发展期, 也是人口增加和转移的高峰期,势必加剧资源环境的压力, 农业生产用地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要 保证我省粮食基本自给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高标准农田建设 任务十分繁重。1、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土地需求的矛盾突出,高标准农 田建设势在必行。贵州省人均拥有土地资源面积6. 72亩,相当于全国平 均人均土地面积11.32亩的60%。规划期内,随着我省经济 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 施用地等需求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 资源约束下,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耕地数量 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规划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27、,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繁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交通、水 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耕地,生态建 设需要调整一定数量的耕地。面对日益匮乏的耕地后备资 源,走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的道路已不可能。加大现有耕地高 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是我 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不二选择。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与国家高标准基本农 田建设标准差距巨大。由于我省经济欠发达,经济实力较弱,加上贵州农业生 产总量和农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基本可忽略不计的状态, 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在我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严 重不足,农田基本建设欠账太多,农业基本上仍然处于分散 经营

28、、“靠天吃代”的传统农业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田 灌溉水源保障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工程性缺水 问题突出,全省有60%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 条件。二是现有农田灌排设施建设标准低、部分工程损毁严 重、灌溉效益衰减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中小型灌区及小型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大多灌排泵站带病运 行、效率低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很突出。四 是田间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通达率较低,农用物资运进、农 产品运出、农业机械下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五是现有的田 间道路中有相当的部分设计不规范,建设标准不高,养护跟 不上,损毁严重。目前,全省1/2以上田间道路需要修缮 或重建。

29、六是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排涝成本 高、效率低。七是农田防护工程较少,措施单一、结构简单, 对农田的整体防护效能不高。因此,要把贵州省农田建设达 到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水平,单位面积工程量和投资都 十分巨大。4、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由于贵州农田基本建设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农田基础设 施欠账太多,加之贵州省耕地破碎,坡耕地面积大,土层浅 薄,石漠化严重。尽管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 资金投入进行了制度性安排,但相对要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 建设数量、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以及工程的艰巨性、需要克 服的限制性因素来说,资金远远不够,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相对短缺。第三章规划依据及数据

30、来源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8、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9、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二、相关政策1、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 Ill号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2号3、财建2012151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资金使用管理办法4、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黔国土资发 201435 号;5、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

31、费资金使用管 理办法(黔财政201250号);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2号)7、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整合实施高标准基本农 田建设的指导意见三、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3、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4、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6、乌蒙山片区(贵州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15 年)7、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

32、划四、相关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 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7、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8、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9、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10、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

33、12);1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64-92;1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D-T1007-2003);13、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4、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4】35 号);15、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o五、相关基础数据来源1、贵州省“二调”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2、贵州省国土资源公告(2014年)3、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2014年)4、贵州省农业统计(20102014)5、贵州省土壤(1994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地图集 (2011 年)6、贵州省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物价、统计部门 提供的基础资料。7、贵

34、州省1:5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第四章 编制思路、技术路线及编制过程一、编制思路通过对本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形势背景、耕地资源分布、建设条件的分析,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的指导和控制下,按照“全域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与各涉农部门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提出本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技术路线、组织措施以及重大工程布局,并将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州,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规划的技术组和

35、聘请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规划采用的技术路线详见流程图。编制技术路线流程图三、编制过程规划的编制坚持“政府领导组织、主管部门牵头、 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参照国土资源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要求和确定的技 术路线,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整个编制过程,经历了组织准 备、前期工作、专题研究、规划方案和任务分解落实、形成 规划成果五个阶段。1、组织准备为了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 组长、各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 责统筹规划编制工作,解决规划编制的重大问题。下设规 划编制办公室,设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负责规划 编制的日常工作。成立由贵州

36、省土地整治中心牵头,聘请农、 林、水相关专家参与的规划编制技术小组,负责规划编 制和专题研究工作。2、前期工作1、基础资料收集。全面收集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更新调查数据;收集耕 地后备资源调查、贵州省五千、万亩大坝调查等资料;收集 同期的各部门规划资料。收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k贵州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 规划(20132020)、贵州省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 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贵州省 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规划资料。2、设置

37、和开展专题研究根据规划编制的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围绕规划编制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先后开展了贵州省“十 二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评价、贵州省万亩大坝耕地 质量调研、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与重大工程布局研 究、“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等专题研究工作。3、建设分区划分依据与原则以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贵州省 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贵州省区域气候、地形地 貌、水源、地质、农田立地条件等因素,本着保持县级行政 区划完整性、地貌类型相似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 种植制度相似性为原则,将全省划分成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 类型区。4、建设指标分解

38、按照国务院批复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 设规划下达给我省2020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着重 考虑我省各市(州)现有耕地总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 地利用现状、建设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增产潜力等因素, 结合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先易后 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注重实效的原则,经 上下反复征求意见,将主要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指标分 解落实到各市(州)。5、规划成果形成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贵州省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2006-2020)和专题研究成果,按照确定的规划思 路、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编制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5-2020)k2015

39、年3月,先后召开了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 大纲和调研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和领导对本规划编制大 纲、调研专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认为大纲结构基本合理, 指导思想比较明确,技术路线清晰,措施到位,调研专题设 置与规划内容紧密相扣,针对性强。大家在充分肯定的同时, 也提出了进一步细化编制大纲内容,明确各章节的主要编制 内容及要求,调研专题不要面面俱到,每个专题应以典型点 的调查为重点、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结论等 修改意见。规划编制项目承担单位和规划编制组人员按照专 家和领导提出的意见对大纲和专题进行了修改完善。2015年 46月,完成了相关专题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规划 初稿。在此

40、期间,规划编制组先后二次小范围邀请国土、农 业、水利、林业、烟草等单位的专家对规划进行研究, 听取意见,进行充实、修改和完善。2015年7月,由国土厅 规划处邀请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召开了规划论证会,领导 和专家在对规划给予充分的肯定基础上,提出了较多建 设性意见。编制单位再次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于2015年8月正式形成规划送审稿。第五章专题研究成果由于贵州省“十二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评价、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研 究成果在规划文本中引用较完整,本章只重点介绍“贵州省 万亩大坝耕地质量调研”和“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与重大工程布局研究”两个课题研究成果

41、。一、贵州省万亩大坝耕地质量调研报告内容摘要本次调研对象是原确定的51个万亩大坝中的43个,另 有8个因各种原因未列入本次调研之中。研究目的是通过实 地调研,摸清万亩耕地大坝的立地条件、自然环境、耕地资 源、耕地地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运行状况、种植制 度、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等进行评价,为本轮规划中的万亩耕 地大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重点、建设内容、技术措施等 提供科学依据。(一)大坝类型与分布根据万亩大坝距离县级以上城市的远近以及大坝周边是 否有高速公路或国道通过,将大坝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城郊型一一距离县级以上城市5公里范围内,包括惠水 涟江大坝、榕江车江大坝、普定金钟大坝为代表,共12个

42、。边远型距离县级以上城市20公里以上,附近无高速 公路通过,包括龙里羊场大坝、黄平旧州大坝、威宁牛棚大 坝为代表,共17个。过渡型一一介于城郊型与边远型之间,距离县级以上城 市520公里范围内,但大坝靠近高速公路或国道,有较好 的交通区位优势,包括湄潭黄家坝大坝、兴义丰都大坝、平 坝白云大坝为代表,共有17个。表2大坝类型分布序号类型县名大坝名称1城郊型金沙县西洛平坝大坝2榕江县车江一忠诚3普定县金钟大坝4江口县边江大坝5天柱县飞机大坝6平坝县夏云大坝7余庆县白泥大坝8绥阳县洋川大坝9惠水县涟江大坝10边远型松桃县普觉、寨英大坝11西秀区木寨大坝12磨玉大坝13黄平县旧州大坝14印江县、松桃县

43、印江石梁横新大坝15平塘县四寨大坝16锦屏县新化中黄大坝17安龙县龙广大坝18都匀市平浪大坝19龙里县羊场大坝20六枝特区木岗大坝21郎岱大坝22长顺县广顺大坝23马路大坝24贵定县云雾大坝25绥阳县旺草大坝26威宁县牛棚大坝27过渡型金沙县桃园协兴大坝28西洛岩孔大坝29湄潭县黄家坝大坝30兴义市丰都一拦山河大坝31下五屯大坝32安龙县木城大坝33木咱大坝34贞丰县定塘大坝35者相大坝36独山县基长大坝37黎平县中潮大坝38敖市隆里大坝39三穗县赤瓦大坝40绥阳县蒲场大坝41风华大坝42平坝县白云大坝43羊昌大坝(二)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1、气候我省万亩大坝年均气温在15. 50C-16. 8

44、0C之间,100C 年有效积温4610C6240C,年降雨量50mm132Omnb年 日照时数1180小时1350小时,无霜期285天340天。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旱灾、涝灾、冰雹、倒春寒等。各种农 业灾害发生频率为:冬旱、春旱、伏旱等季节性干旱发生频 率与全省其他地区发生频率基本一致,大旱发生频率约67 年一遇,中旱发生频率约34年一遇,轻旱每年均有发生。2、水资源各大坝理论上都在我省水利工程主要灌溉范围内,其灌 溉用水的水源共有大小河流36条,水库95座,山塘184个, 可利用水资源量2.12亿立方米。灌溉水资源均达到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n类标准。3、社会经济情况我省万亩以上耕地大坝共涉及八个市(州)28个县(市、 区)70个乡镇414个村,总人口 218.35万,农户55. 85万 户。有农业劳动力128. 93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转移数 量47. 16万人,实际从事农业生产人数74. 64万人。农民人 均占有耕地面积Ll亩,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