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46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河南省高级经济师大纲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需求理论2弹性理论2消费者理论3替代效应,收入效应3不确定性(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4生产要素配置组合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5生产者均衡6各种类型市场的特征及其经济效率的比较9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9外部性与政府管理11凯恩斯消费理论13乘数理论15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16通货紧缩23国际货币体系24西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新发展25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2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7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2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29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31发达国家

2、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31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32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客观依据和实践33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安全34管理环境:包括外部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35管理创新38企业概念与特征、类型、系统结构及特征39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39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40企业战略管理40企业的“四定”管理45生产能力及其核定47企业技术开发管理47新产品开发49技术转移与保护49供应链管理49供应链管理策略下的供应商管理51需求理论(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表示某种商品的

3、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需求表。 (3)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为: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与预期。 (2)某种商品的需求还与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相关商品有互补品和替代品两种。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影响

4、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从需求函数的角度上说,需求量的变动是需求函数的自变量(P)变动引起的应变量数值的变化。无论如何

5、变化,都在函数的值域范围之内。因而表现在图形上为同一曲线(即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相反的,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函数外的原因(外生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函数整体的变化。在需求函数的例子中表现为需求函数自变量外的因素如:收入,嗜好等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因而似的整个函数改变,表现为整体曲线的平行移动弹性理论是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比率间的关系(前者为需求价格弹性,后者为供给价格弹性)(1) Ed : 需求完全有弹性,与Q轴平行。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2)Ed=0:需求完全无弹性,与P轴平行的直线。表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需求量却固定不变。例如作为商品的火葬的服务费(3)

6、 1 Ed 1)。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程度的变动。(4) 0Ed1)。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小程度的变动。在价格变动为P时,需求富有弹性(D1曲线)的需求量变动为Q1,而需求缺乏弹性(D2曲线)的需求量变动为Q2,且Q1Q2。3.影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需求程度:成反比,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于奢侈品的需求弹性;。(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成正比,越易被替代的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成正比,用途广泛的商品需求弹性大;(4)商品的使用时间:成反比,非耐用商品的需求弹性大。 4.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_

7、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_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中点公式):举例1: 设计算机为需求价格富有弹性,Ed=2,售价P=5000元,销售量Q=100台,总收益TR=PQ为500000元,当销售价格降为4500元,则P=5000-4500=500元, 因为Q=Ed P Q / P=2500100 / 5000=20(台) 所以降价后销售量Q=100+20=120(台)降价后总收益TR=4500120=540000元降价前的500000元 。 即价格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d1),为了增加收益,应采用降价策略。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两个重要的理论:他

8、们是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这两者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其中基数效用理论一般的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理论则一般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基数效用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研究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基本观点是:消费者所购得的产品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在这种情况下,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学上的基数(比如1、2、3)来表示。所谓产品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计量,比如用10元钱看一场电影的效用是50,用5元钱买一杯饮料的效用是5,那么花15元钱可以得到55个效用单位。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序数效用

9、理论是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定性进行研究。如刚才提到的例子,如果看电影的效用比喝饮料高,那么电影的效用就是第一,饮料是第二,至于具体的数值则不作定量的研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例如,商品1价格下降,使得商品1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2较以前便宜了,这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变动的影响,因

10、此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成为收入效应。例如,当商品1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货币收入不变,但现有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强了,即实际收入水平提高。这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补偿预算线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地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

11、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替代效应分析:为了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使消费者能够回到原有的无差异曲线上去,做补偿预算线FG,平行于预算线AB 。补偿预算线FG与预算线AB平行,所以这两条预算线的斜率相同,用商品1和2的相对价格P1/P2表示,而且相对价格P1/P2是商品1的价格P1变化以后的相对价格。 替代效应 补偿预算线FG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均衡点c,与原来的均衡点a相比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1X2,这个增加量就是在剔除了实际收入变化影响之后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分析 设想

12、一下,再把补偿预算线FG推回到AB的位置上去,于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就会由无差异曲线U1上的c点回复到无差异曲线U2上的b点,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量X2X3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显然归因于商品1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它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结论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变化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化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

13、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对于吉芬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化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不确定性(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一、不确定性的描述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描述不确定性的指标有:1.概率概率是表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概论是一个很难形式化的概念,因为它的形成依赖

14、于不确定事件本事的性质和人们的主观判断。概论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来源于以往同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无法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时,概率的形成便取决于依据直觉进行的主观判断,这时,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判断,从而进行不同的选择。2.期望值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期望值反应了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如果有两种可能性结果,其值为X1和X2,可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r1和Pr2,则其期望值E(X)Pr1Pr2。在存在n种可能性结果的情况下,期望值为:X2X1E(X)Pr1Pr2PrnXnX2X13.方差方差是离差(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平均值。标准差是

15、方差的平方根。一般地,如果有两种可能性结果,其值为X和X,相应的发生概率分别为Pr1和Pr2,E(X)为期望值,则方差可表示为2Pr1X1E(X)2X2E(X)2二、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又称预期效用,是指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和1p分别表示两种结果W和W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作EU或EUp、(1p), W、W,即EUpU(W)(1p)U(W)显然,期望效用是每个状态中的某种效用函数pU(W)和(1-p)U(W)的加权和,代表了消费者对每个状态的消费或收入的偏好。期望效用和期望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所拥有财

16、富的加权平均数,期望值公式为:Wp、(1p), W、WpW(1p)W期望值效用UpW(1p)W。【例】某人在周薪为360元的情况下得到一个选择机会:根据他的销售额获得报酬,每周收入900元的概率为20,其余情况下每周仅收入225元,假定他的效用函数为U根号W,求他的期望效用、期望值和期望值效用。解:已知UW,且W900时p0.2,W225时1p0.8,则其期望效用为EUpU(W)(1p)U(W)0.2根号9000.8根号22518其期望值为:Wp、(1p),W1、WpW1(1p)W0.2900+0.8225360(元)其期望值效用为UpW1(1p)W36018.97三、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1.风

17、险规避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规避者。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凹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平坦。2.风险爱好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爱好者。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凸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陡峭。3.风险中立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中立者。他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穿过原点的直线。可见,不同的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是风险规避者,人们会以各种形式避免风险。但是有些人在某种情况下却喜欢冒风险。真正的风险中立者可能并不多见。四、降低风险的途径1.多样化选择多样化指

18、消费者在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某项带有风险的经济活动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行动,以降低风险。2.风险分散投资者通过投资许多项目或者持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而消除风险。这种以多种形式持有资产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持有单一资产而发生的风险,这样,投资者的投资报酬就会更加确定。3.保险在消费者面临风险的情况下,风险回避者会愿意放弃一部分收入去购买保险。如果保险的价格正好等于期望损失,风险规避者将会购买足够的保险,以使他们从任何可能遭受的损失中得到全额补偿,确定收入给他们带来的效用要高于存在无损失时高收入、有损失时低收入这种不稳定情况带来的效用。此外,消费者可以进行自保,一是采取资产多元化组合,如购买共同互

19、助基金;二是向某些基金存放资金,以抵消未来损失或收入降低。生产要素配置组合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经济形态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但是它们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如何配置的问题。第一,一切实体经济都会直接表现为生产要素配置。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就是怎样以各种生产要素配置而制造出产品。从流通的角度看,就是怎样通过一定生产要素配置而使产品发生位移,与新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形成新的组合。从交换的角度看,就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怎样卖掉自己不再需要的产品(生产要素组合),买回自己需要的产品(生产要素组合)。从分配的角度看,就是怎样把产品(生产要素组合)分配到众多消费者手中。从消费的角度看,就是怎样消费现有产品(

20、生产要素组合),进入下一轮再生产过程。第二,由于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要素的价值形态,因此资本的流动、银行资金的运动,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它随时可以转换为实物形态的生产要素进入具体的经济活动之中。因此,研究资源即生产要素的配置,就成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标准和途径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大要素。劳动是指劳动者为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自然矿藏等等,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组合与管理工作的才能。四者结合在一起

21、,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要素还包括技术进步,通常又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2)全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包括资源的重新配置、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等。对于投入品在产业中的分配和商品在消费者中的分配而言,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交换率必须是同一的,即社会为了新增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A,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商品B,作为生产要素而言,则减少这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B后,必须能增加所需数量的生产要素A。与此相关,帕累托最优理论认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同样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任何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来说

22、都是一样的,二是任何投入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生产要素来说都是一样的,三是社会的边际产品变换率必须等于任何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此基础上,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模型应是:经济发展=劳动劳动力要素贡献率+资本(包括基础设施、厂房、机器等)资本要素贡献率+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土地要素贡献率+管理(即企业家才能)管理要素贡献率+技术技术进步贡献率这个模型的含义是:第一,生产要素配置的目的、目标,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增长,否则就不优化。第二,无论是微观经济体还是宏观经济体,无论是产品生产、商品运动,还是产业发展、全社会经济运动,模型中的五大生产要素不可或缺(但物质形态诸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

23、货币形态;以资金形式运动组合),配置起来才能形成生产力,创造价值。第三,在一定条件下,各生产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因而同样的经济结果可以有多种生产要素组合,但无论是哪一种组合,都必须达到帕累托最优,总收益最大化。第四,生产要素配置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不惜代价,以致耗尽或破坏后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而应使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途径,一是引进要素,即从外界输入某些生产要素,优化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配置,推动经济良性发展。引进稀缺要素。经济体在产品生产、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自身只具有某些生产要素,

24、缺乏别的生产要素,因而必须依靠引进,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运转起来。我国农村农业商品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重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近年来,不少地方涌现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承担农产品的开发、营销,农户则负责生产,效果较为明显。这实际上是引进了农村稀缺的经营管理要素,使原来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补足加快发展和扩大经济规模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对自己生产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商品和自身需要较少而且生产要素稀缺的商品,采取放弃生产,通过对外贸易输入的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益。三是激活要素,就是通过建立新的机制,使原来处于闲置状态的生产要素组合激活起来,创造价值,产生

25、效益。四是创新要素。经济学家熊彼特著名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五是要素再生。生产要素配置后,必须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价值,才能对原来的各生产要素进行价值补偿,然后重新组合,进行下一轮再生产。市场上销售不出去,实现不了其价值,产品质量再好,也不能说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优化的。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围绕“以人为本”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只有人这一要素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配置过程中居于主导、支配的地位。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合和管理水平,决定着物质要素配置的效益,决定着生产要素的输出或输入。“以人为

26、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就是尽可能把所有的劳动者、管理者与物质生产要素组合起来。二是及时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一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往往会使原有的资源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配置。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市场经济既是开放经济,又是连续的过程,要立足于此来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生产要素配置在更长的时间内和更大的范围内最优化。因为一定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个环节上看不一定是最优,在一个产业链上会是最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是最优,在更大范围则是最优。生产者均衡所谓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所谓产量最大

27、化是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当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实现生产者均衡即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市场结构为非完全竞争市场时,实现生产者均衡未必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均衡条件生产者均衡

28、的基本条件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MC=TC/Q 边际收益MR: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总收益的增量与销售量增量之比。 MR=TR/Q 停止营业点在这一点上MC=AVC,这时,收益刚够补偿可变成本,厂商就可能生产。因为,在这一点上进行生产只会损失不变成本,如不生产也会受同样的损失。如收益处在A点以下,不足补偿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便不可能生产,如不停产,厂商不仅蒙受不变成本的损失,而且蒙受可变成本的损失。 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MC=ATC(AC),这时,如收益正好补偿平均成本,即收支相抵,厂商仍愿意生产,因为它可以获得平

29、均利润。注意:西方学者把平均利润当作平均可变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关生产者均衡的分析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线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企业的边际成本线,边际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是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线决定价格和产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任何一家厂商增加或减少销售量都不会影响价格,任何一家厂商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而只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由于价格为常数,所以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但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单个厂商的水平需求曲线仅仅表示整个行业需求曲线上的一点。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对该行业产品总需求量必须等于组成该行业的各厂商所面临

30、(或提供的)的需求量之和。这一情况适用于所有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价格为常数的条件下: R=PQ,AR=PQ /Q=P MR=dR/dQ=dPQ/dQ=P AR=MR=P 垄断市场垄断:是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没有任何替代品的竞争对手,这种市场叫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销售量和价格成相反方向变化。只有降价才能增加销售量,曲线因而向右下方倾斜。 AR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只是AR曲线随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平均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并且,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

31、的更快,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的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销售量增加而下降。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带来的收益,即边际收益,就低于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全部收益。 1. 概念 在长期中,生产函数中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同一数量的产出往往可以由各种要素的多种不同组合来得到。生产函数的这一特征可以用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来描述。 假定某一种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劳动L资本K两种要素,两种要素都是可变的,并且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那么等产量曲线就是一条由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量的所有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所组成的一条曲线。如生产100个单位的产量,既可以用2个单位劳动和4个单位资本又可以

32、用6个单位劳动和1个单位资本。 使用资本多使用劳动少的叫资本密集型企业。反之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2. 性质 1)处在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Q3)总是代表较大的产出。 2)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是不相交的。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并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 等成本线假定生产要素仍未劳动L和资本K 两种,劳动的价格为工资W,资本的价格为利率r.假定厂商的总成本为C,其成本构成就是:C=W*L+r*K 其中W*L是劳动的成本,r*K是资本的成本。对应这个函数的曲线就是等成本线(isocost line).与等产量曲线类似,等成本线C上的每一点也表示是劳动与资本的一

33、种组合。 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这表明要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而保持总成本不变就必须相应的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将上式变形:K=C/r-(W/r)*L.可以看出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情况下,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一个常数。即两种投入要素价格之比。 用图像分析生产者均衡1. 方法 有了这两个概念就可以考察厂商如何将投入要素的组合调整到最低成本也就是在产量为既定的情况下,是所耗费的成本最小。 右图为既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相切之点E就代表了为了达到既定产量所需的最低成本。也代表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成本组合。 2. 结论 当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价格之比时,或者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它的价格

34、之比相等时,厂商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成本组合。 同时也说明边际产量之比时对两种要素的技术评价,而要素价格之比则是对它们的经济评价 把每一个不同产量下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成本组合的点相连而得到的曲线叫做厂商的生产扩张线。生产扩张线表示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对应于每个可能的产出量的要素最优成本组合的轨迹。 各种类型市场的特征及其经济效率的比较市场类型 比较项目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市场特征 厂商数目 无数个 较多 少数 一个 产品品质 同质 异质 同质或异质 同质(没有任何 相近替代品) 进出产业 非常容易 较易 不易 非常困难 对价格的 控制程度 没有控制 有一些控制 相当程度

35、 很大程度上控制,但经常受到管制(通过控制产销量来控制价格) 市场价格 执行者(接受者) 影响者 录求者 制定者 典型产业 农产品、 小商品市场 轻工业品市场、纺织、家电 航空、石油、水泥、重型机械 基础设施行业、 煤、水、电 超额利润 短期 有 有 有 有 长期 无 无 有 有 均衡条件 短期均衡 MR=SMC=P=AR Q:MR=MC P:P=P(Q) Q:MR=MC P:P=P(Q) 长期均衡 MR=AR=P=LMC=LAC=SMC=SAC MR=LMC=SMC AR=LAC=SAC Q:MR=LMC=SMC P:P=P(Q) 市场效率 长期均衡价格 最低 P=LAC=LMC 较低 P=

36、LACLMC 高于完全竞争 低于完全垄断 最高 PLMCLAC 长期均衡产量 最多 较多 高于完全垄断 低于完全竞争 最少 规模经济 缺乏 存在 存在 存在 技术进步 较快 最快 较慢 经济效率 最高 较高 最低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一、工资理论1、 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工资或工资率是劳动的价格。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也即厂商雇佣的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因为,在静态条件下资本数量不变,劳动力的使用将呈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因此,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就不仅决定他自己的工资,而且决定所有工人的工资。如图9-10所示。2、 以

37、均衡价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马歇尔认为,可以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的决定。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将所有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则具有“向后弯曲”的特征。如图9-11所示。在点图9-11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之前,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在此点之后,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提供量反而减少,供给曲线“弯”向左边。西方经济学用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之间进行选择来解释其中原因。劳动可以带来收入,但“闲暇”也是个人所需要的一种“消费品”,二者具有替代关系,也都给个人带来效用满足。工资率的

38、提高对劳动供给具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谓替代效应,是指工资愈高,也就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高,或者说“闲暇”作为一种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个人将选择提供更多的劳动量;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工资愈高,个人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上升,因而能够“购买”更多的“闲暇”,从而减少劳动供给量。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相反的影响,其综合净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一般地,在劳动提供量不大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将会随着工资上升而上升,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当个人提供的劳动量已经较高时,收入效应往往占了上风,这时,随着工资的继续上升,个人反而减少劳动提供量,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弯”向左边。

39、符合劳动力供给“向后弯曲”假说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从历史统计看,20世纪初到现在,个人真实收入逐渐增加,而周劳动小时却在逐渐减少,由5060小时下降到3540小时。尽管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而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一般还是随着工资上升而向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高工资可以吸引新的工人加入。这样,综合本章第二节关于要素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分析,劳动供求曲线的交点将决定一个均衡的工资和劳动数量。如图9-12所示。图9-12 均衡工资的决定要素(服务源泉):要素是储存起来的生产力量的存量,它能够在将来一个长时期或短时期内被发挥出来。 例如,劳动者,土地。 要素服务(服务提

40、供):服务是要素在某一指定时期内实际的作用,它是单位时间的流量。表示生产服务的价格,不能没有时间量度。 如,劳动者工作的“人时”,土地的“公顷年”。 要素的供求与要素服务的供求。 要素:土地的供求。 要素服务:土地租赁的供求。 要素的价格和要素服务的价格 要素:土地所有权的购买价格( purchase price )。 要素服务:土地的租赁价格( rental price )。购买价格就是要素的价值,租赁价格就是每年的服务价格。 知道每年服务的价格(R),就可以算出要素价值(V): V = R / i 其中,i 是利率劳动供给模型 max U ( Y , l ) 其中, Y 表示收入 W 表示

41、劳动价格 工资率 表示一天可支配的时间(如16小时) l 表示自用的时间,即闲暇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替代效应:更高的工资鼓励工人用工作替代闲暇,即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因为闲暇更贵了。 收入效应:更高的工资允许工人购买更多的正常品,包括闲暇,从而使工作时间减少。 劳动供给 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上倾斜。 如果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后弯转。外部性与政府管理经济学理论指出,除非出现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否则政府不愿干预市场。市场失灵模式中,以外部性及市场垄断两种最为重要。而市场垄断被认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下面本文将针对外部性以及

42、政府针对外部性所实施的各项政策作一下探讨。1外部性的型式分析11金融外部性庇古(pigou ,1932)指出,由污染所制造的外部性社会成本,必须用征税来纠正,这种税我们称之为庇古税(pigourian tax o庇古税成为人们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选择。但外部性在这里没有严格区分。后来,经济学家将外部性区分为金融外部性及技术外部性两种。金融外部性是指消费者需求产生变动,而这种变动和效用函数或生产函数的改变并不相关。例如,飞机问世以后,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逐渐由汽车转到商业客机上。由金融外部性产生的问题可通过市场机制调整来解决,并不需要政府干预。当个人的需求受社会需求的影响时,也是一种金融外部性。

43、以d(P,D)代表第i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其消费量随价格P增加而减少,但随整体消费数量D的增加而增加。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加总可得D=d(P,D)=F(P,D),Fp0 (1)。将(1)式的左右两边对D全微分可得dPdD= dG(D)dD=卜FDFp (2)。 (2)式表示,由于Fpl,则dPdD0。换言之,如果社会互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力,以致某一消费者需求增加一单位,所导致整体消费者需求增加的幅度超过一单位时(亦即FD1),则可能发生需求斜率为正的情况(亦即dPdD0)。12技术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可分成三类,第一类为个人效用受到他人消费影响的消费外部性(consumption exte

44、rnality)。第二类为个别厂商生产技术受到其他厂商生产波及的生产外部 (production externality)。第三类为个人效用受到厂商生产波及或厂商生产技术受到个人消费波及的消费 生产外部性(consumptionproduction externality)。由于市场价格并不能充分反应这些外部性的影响,因此,通过政府干预,可以提供适当诱因来矫正厂商或个人的行为。下面举例说明技术外部性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进行适当的干预。假设第一种商品为第二种商品的生产投入,其技术关系为,y2= zl,分别代表第一种商品投入量及第二种商品产出量。假设第一种商品价格为l,第二种商品的价格为P,则

45、在个别厂商受限其技术关系而追求利润极大的假设下,可求出第二种商品的供给函数为y2(P)= P2,而个别厂商之利润为(P)=P 24。假设第二种商品的总生产(y2),对消费者效应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房屋供给过多所产生的拥挤效果),导致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y2)=Xl+ln X2 05 In y2 。在分权(decentralizedeconomy)经济体系下,个别消费者因无法左右厂商的产量y2,而忽略y2对其效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假设厂商利润平均分配在1个消费者身上,则一个代表性消费者面临以下最优化问题:Max Xl+ln X205 In y2; StXI+P X24+(P)I一个政策制定者,可将生产所造成的负面外部性内生化,其所面对的问题如下:Max aU(Xl,X2,y2)St X2y2;X1+X24I其中a为政策制定者给予第i位消费者的权数。将上述问题求解,可得代表陛消费者的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