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 目:两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院 系:历史文化系专 业:人文教育班 级:2011级专接本姓 名:耿洪利学 号:20110406005指导教师:王慧杰2013年5月12日毕 业 设 计(论 文)2两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摘要】两宋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茶业经济便是一大亮点。在两宋300余年的统治时期,我国茶业经济总体趋于成熟,并逐渐走向繁荣。因此,有所谓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主要表现在:茶叶产地增多且分布广阔,茶叶生产产量的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加强,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愈来愈多,出现了规模大、需雇工经营或租佃经营的大茶园。这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
2、本的积累壮大并广泛投资于茶叶、粮食、布帛等贸易密切相关,商业资本的介入有助于茶园户完成茶叶再生产,即使在当时政府榷茶条件下,商业资本对茶叶生产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商业资本向茶叶生产渗透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茶叶生产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受到了专制统治政府的抑制,茶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严重阻碍,最终未能顺利发展。【关键词】两宋 茶叶生产 商业资本23Period of two the Song Dynasty tea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 capital relationship【Abstract】The two Song Dynasties, Chinas
3、 commodity economy highly prosperous period, the tea economy is a major bright spot. In the two song 300 years period, the overall economy of China tea industry tends to be mature, and gradually move toward prosperity. Therefore, the so-called tea “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flourished in the s
4、ong” says. Mainly displays in: the origin of tea increased and broad distribution, tea production yield,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level enhanced,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farmers in tea production, there are large in scale, be hired management or tenancy management in tea garden. This was the deve
5、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business capital strength and extensive investment in tea, food, cloth and other trad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volvement of commercial capital, contribute to the household of tea plantation reproduction, even if at the time the government monopoly under the condi
6、tion of commercial capital of tea, tea produc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 capital penetration to the tea production encountered many obstacles, capitalism in tea production factors growth inhibited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the tea economy of capitalism has been s
7、eriously hampered, ultimately failed to develop smoothly【Key Words】Two song Tea production Commercial capital 目录引言4一、两宋茶叶生产的发展4(一)茶叶产地及其分布4(二)茶叶产量的提高13(三)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的加强15二、商业资本介入茶叶生产及其作用16(一)商业资本介入茶叶生产161 商业资本间接参与茶叶生产向园户预付货款172商业资本直接参与茶叶生产在城铺户17(二)商业资本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18三、茶叶生产的资本主义萌芽未能顺利发展的原因20(一)专制政府的遏制201、垄
8、断茶叶流通202、严格控制茶叶生产213、切断商人与茶园户的直接联系21(二)商人向官僚士大夫的转化22结论22参考文献24致谢27两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引言中国一向被誉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饮茶、植茶、茶叶焙制、茶叶的商品生产、乃至茶叶专著的修撰,无一不源于中国。茶叶药用、饮用的被发现,茶由一种野生植物被培植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之一。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缓慢,茶业一直仅作为传统农业的附庸。进入唐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之风大兴,到两宋时茶业已摆脱了农村副业的地位,成为一种日益高度发展的商品生产。这是和当时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商
9、业资本的积累壮大并广泛投资于茶叶、粮食、布帛等贸易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思想上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农商皆本的意识破茧而出,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提高,同样促进了茶业经济的繁荣。商业资本参与到茶叶的生产中,这就有可能孕育出有别于传统货币关系的新的商品货币关系。国内关于两宋时期茶叶生产的学术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后便大量增加并日益深入,但是对于两宋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间关系的研究尚未进行专门的深度探索,很多研究仅仅局限于茶叶生产一项,并未涉及商业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主要论著有: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周荔宋代的茶叶生产(历史研究,1985年
10、,第6期)、林文勋宋代四川茶产量考辨(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方健唐宋茶产地和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分析(茶业通报,2009年,第1期)。孙洪升教授对唐宋时期的茶叶经济进行过一些研究(唐宋时期的茶叶生产与商业资本的关系(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论唐宋时期的茶商资本(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论唐宋时期茶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思想战线,2006年,第5期),但这毕竟不是关于两宋时期茶叶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关系的专门性论述,而是综合了唐宋两代。国外对此尚未进行研究性著述,这里不提也罢。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欲在论述
11、两宋时期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深入剖析两宋时期商业资本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商业资本向茶叶生产领域的艰难渗透情况,由此反映商业资本在传统社会中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和我国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艰难历程。探讨在茶叶生产中的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并分析其未能顺利成长的原因。 一、两宋茶叶生产的发展(一)茶叶产地及其分布两宋时期茶叶产地在唐五代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宋代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这是毋庸置疑的。陆羽的茶经卷下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唐代的茶叶产地分布情况:“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
12、,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黔中生恩(思)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此得知唐朝时期有43州产茶,而据后来学者们考证,除茶经所载的43州外,唐朝产茶地实际上还有33州,共计76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9页。到了宋代,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无路不产茶。江东西、两浙、福建、荆湖南北路、川峡(成都府、
13、梓州、利州、夔州)等路都盛产茶叶。宋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汉阳军,曰无为军,曰蕲州之蕲口,为榷货务六。初,京城、建安、襄复州皆置务,后建安、襄复州务废,京城务虽存,但会给交钞往还,而不积茶货。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元)脱脱:宋史第十三册,第一百八十三卷食货下五,中华书局(北京),1977年,第4477页除此之外,还于江南宣州、歙州、江州、池州、饶州、信州、洪州、抚州、筠州、袁州、广德军、兴国军、临江军、南康军,两浙杭州、苏州、明州、越州、婺州、处州、温州、台州,湖南江陵府、潭州、澧州、鼎
14、州、岳州、鄂州、镇州、归州、峡州、荆门军,福建剑南、建州等地建立了众多买茶场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分析,茶业通报,2009年,第1期,第44页。熙宁七年(1074年)至元丰八年(1084年),四川置买茶场41个,金州6个(元)脱脱:宋史第十三册,第一百八十四卷食货下六,中华书局(北京),1977年,第4500页。现将两宋茶叶产区分布列一简表。两宋茶叶产区分布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河南(一)光州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宋)沈括:梦溪笔谈说到:光山、子安、商城3茶场,岁买茶93.5万余斤信阳军(申州)信阳市、县及罗山县太平寰宇记载,信阳军土产茶。蔡州汝南、上蔡、西平、
15、遂平、确山等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2页山东(二)淄州淄博市、高青、邹平、博兴一带同上密州诸城、高密、安丘一带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5页宁州可能是鲁南某地同上陕西(三)兴元府汉中地区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1页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陕西(三)洋州洋县、西乡、佛坪县(宋)苏辙:栾城集载,益、利路所在有茶,人户以种茶为生,其中列有洋州。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载,渭州陇西郡华亭1茶场。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5页金州安康地区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
16、1983年,第4期,第31页四川(四)眉州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县同上雅州雅安县一带同上达州达县、宣汉、城口等县同上彭州彭县一带(宋)范缜:东斋记事载,蜀八大名茶中有“彭川之棚口”茶。蜀州崇庆、温县、灌县(宋)范缜:东斋记事载,蜀八大名茶中有“蜀州之味江”茶。汉州广汉、德阳等县(宋)范缜:东斋记事载,蜀八大名茶中有“汉州之杨村”茶,宋史食货志载有“广汉之赵坡”茶。绵州绵阳县一带(宋)范缜:东斋记事载,有“绵州之兽目”茶,产于彰明县兽目山为名。有设彰明茶场(唐昌明县)1处石泉军北川(原茂州石泉)、安县(龙安)及旧永康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载,设有龙安、永康2茶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
17、第31页嘉州(后称嘉定府)乐山、峨眉、夹山、洪雅等县(宋)范缜:东斋记事载,有“嘉州之中峰”茶,产于峨眉山。邛州邛崃、大邑、浦江县(宋)范缜:东斋记事载有“邛州之火井”茶,思安茶也著名。巴州巴中、南江、通江等县太平寰宇记载,巴州土产茶。简州简阳、仁寿县太平寰宇记载,简州土产茶。泸州泸州市、纳溪、合江、江安县太平寰宇记载,泸州土产茶。利州广元一带太平寰宇记载,利州土产茶。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重庆(五)渝州重庆节、江北、江津县太平寰宇记载,渝州土产茶。涪州涪陵一带太平寰宇记载,涪州宾化(今南川)县以茶蜡供输合州合州、铜梁、壁山等(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有水南茶。夔州奉节、巫山
18、县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6页忠州(后称咸淳府)忠县、垫江、丰都县(明)方以智:通雅载:州多江之玉津,唐宋时产茶名”,临江即今忠县。贵州(六)思州务川、德江、思南等县太平寰宇记载,思州土产茶。珍州(唐为夷州)湄潭、浽阳、凤冈县太平寰宇记载,夷州土产茶。播州遵义市、县一带太平寰宇记载,播州土产生黄茶。湖北(七)江陵府(又称荆南府)江陵、松滋、公安一带(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峡州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县市(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荆湖则江陵府、潭、澧、鼎、鄂、岳、归
19、、峡七州”归州秭归等县同上鄂州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嘉鱼、通城等县同上兴国军阳新、大治、通山县(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有进宝、双胜、宝山等片茶荆门军荆门、当阳县(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荆湖则江陵府、潭、澧、鼎、鄂、岳、归、峡七州、荆门军;”黄州黄冈县一带(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有麻城茶场,岁买茶28.27万余斤。襄州襄阳地区(宋)王钦臣:王氏谈录载,其父王洙,在产茶之处,春初取新芽轻灸,杂陈茶烹饮,来医治陈茶气味,在襄阳试作甚佳。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湖北(七)蕲州蕲春、浠水、黄梅等县(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有洗马、王棋、石桥三茶场,
20、共岁买茶113.2万余斤。土贡茶,太平寰宇记载:“茶山在(淆水)县北深川,每岁采造贡茶之所”。石桥即今罗田县城(清一统志)。安州安陆县一带太平寰宇记载,安州土产茶。施州恩施地区(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施州方茶,苦硬,仅销行江陵、襄阳等地,宋代生产未断。湖南(八)潭州州治长沙市(宋)华镇:云溪居士载,官吏以9斤为1大斤,岁榷茶135万斤。长沙、安化设有茶场。名茶有独行灵草等。岳州岳阳地区(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荆湖则江陵府、潭、澧、鼎、鄂、岳、归、峡七州、”澧州澧县、石门、慈利、临澧等县同上常德府(唐郎州,北宋名鼎州)常德市、县、桃源、汉寿县(元)脱脱:
21、宋史李点传载,境内多茶园。永州零陵地区北部及祁阳、祁东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0页邵州邵阳市、县、邵东、新化等县同上武冈军武冈、洞口、城步、新宁县同上郴州郴县、宜章、资兴、汝城等县同上衡州衡阳地区同上辰州沅陵、泸溪、溆浦、辰溪等县同上桂阳军桂阳、兰山、临武县同上沅州黔阳、芷江、怀化、麻阳等县同上江西(九)吉州吉安地区同上南安军南康、大余、上犹县同上隆兴府(即洪州)南昌市一带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6页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江西(九)赣州(原虞州)赣州地区太平寰宇记载:“虔州土产介茶,香味第一,最难得”
22、饶州疲阳、景德镇市、乐平、万年、德兴、余干县(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信州上饶地区同上袁州宜春、分宜、萍乡市、万载县同上抚州临川、余江、宜黄、崇仁一带同上江州九江市、瑞昌、德安、湖口县同上南康军星子、永修、都昌县(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临江军清江、新干、新余县同上建昌军南城、南丰、黎川县同上筠州(又称瑞州)高安、上高、宜丰县(宋)朱彧:萍洲可谈云: “江西瑞州黄蘖茶,号绝品”广
23、东(十)南雄州南雄、始兴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0页循州龙川、兴宁、和平县同上广州广州市一带同上惠州惠阳、博罗等县同上封州封开、郁南县太平寰宇记载,封州土产春紫笋,夏紫笋茶雷州海康、徐闻、遂溪县(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雷州方啜凳茶”,凳茶即苦凳,又称苦芋,大叶种茶。广西(十一)昭州平乐、昭平、蒙山、恭城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1页郁林州博白、浦北县一带同上全州全州、灌阳县同上融州融安、罗城县同上浔州桂平县同上容州容县、北流、陆川县太平寰宇记载,容州土产竹茶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广西(十一)静江府桂林
24、市、兴安、灵川、永福等(宋)朱周去非:岭外代答载:“静江府修仁(今荔浦)县土人制为方胯古县(待考)亦产茶”。(明)曹学佺:名胜志载,灵川县在北宋时己产茶。宾州宾阳、上林县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6页安徽(十二)宁国府(即宣州)宣城、宁国、旌德、泾县等(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徽州歙县一带和江西省婺源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29页南平军(即太平州)当涂、芜湖市、繁昌县同上广德军广德、郎溪县同上池州贵池、东至、青阳、石台县太平寰宇记载,
25、池州土产茶。庐州合肥市、肥西、舒城县有舒城王同茶场。(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岁买茶29.7万斤。土产开火新茶舒州(后称安庆府)怀宁、太湖、宿松、岳西等县有罗源、太湖2茶场。(宋)沈括:梦溪笔谈载, 共岁买茶101.4万余斤。太平寰宇记载,怀宁县多智山产茶,采为岁贡安丰军(原寿州)寿县、霍山、六安、霍丘县有麻步、霍山、开顺3茶场。(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共岁买茶133.3万余斤和州历阳、含山县太平寰宇记载,和州土产茶。福建(十三)泉州泉州市及其附近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7页建宁府建瓯、崇安县(武夷山市)一带为最著名的建茶产地。(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岁出
26、不下300万斤。(元)脱脱:宋史地理志载:“贡龙茶,元丰(间)贡龙、凤等茶。建安县有北苑茶焙、龙焙监库”。大观年间起,岁贡21.万斤福州福州市太平寰宇记载,福州土产茶。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福建(十三)邵武军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县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30页汀州(原临汀郡)长汀、宁化、清流、武平、连城、上杭县同上漳州漳州市、龙海、漳浦、南靖等县市太平寰宇记载,漳州土产蜡茶。南剑州南平市、沙县、顺昌、尤溪、将乐县(宋)王存:元丰九域志载,南平有雷、大熟、濛洲,游坑、汾常5茶焙。土贡茶110斤。(元)脱脱:宋史食货志云,岁出不在20万余斤江苏
27、(十四)海州连云港市、赣榆、沐阳县一带(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常州常州市、无锡市、武进市、宜兴市(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两浙则杭、苏、明、越、婺、处、温、台、湖、常、衢、睦十二州;”扬州扬州市和江都县(宋)欧阳修和原父扬州六题诗中自注云:“余尝守扬州,岁贡新茶”。平江府苏州市地区及上海市嘉定一带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中国茶叶,1983年,第4期,第29页江宁府南京市一带同上浙江(十五)临安府杭州市一带同上绍兴府
28、绍兴地区同上庆元府宁波地区同上严州建德县一带同上湖州吴兴地区(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两浙则杭、苏、明、越、婺、处、温、台、湖、常、衢、睦十二州;”台州临海地区同上续省市区产茶府州军县相当于现今地区材料出处浙江(十五)婺州金华地区(不包括下列衢州)(元)脱脱:宋史食货志载,“茶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两浙则杭、苏、明、越、婺、处、温、台、湖、常、衢、睦十二州;”衢州衢县、常山、
29、开化等县同上温州温州地区同上处州丽水地区同上备注:表中河南蔡州、江苏海州和山东在南宋时被金占领。而陕西兴元府有西县(今勉县)、城固2茶场。四川彭州有棚口、木头、水昌、浦口4处茶场;蜀州有导江、青城、味江3处茶场;汉州有什邡、绵竹2处茶场;眉州有丹棱茶场1处;嘉州(后称嘉定府)有洪雅茶场1处;邛州有邛崃、思安、火车(均为县名)3处茶场;雅州有雅安、荣经、芦山县灵关寨、名山县名山、百丈山5处茶场;达州设有广安茶场1处。广东的南雄州由韶州划出。浙江绍兴府有绍兴、上虞、余姚、诸暨、新昌、剡县6处茶场;庆元府为唐代明州;临安府的府城设有都茶场1处;婺州有金华、东阳、永康、浦江(县名)4处茶场;严州唐为睦
30、州,有建德、桐庐、青溪(今淳安)、分水(县名,桐庐西)、遂安(县名,淳安西南)5处茶场;温州设有温州、平阳2处茶场;处州设有丽水、青田、遂昌3处茶场。图表中的产茶区包括我们今天的16个省市区(考虑到当时的云南不在两宋版图范围内, 具体产茶州府因史料记载不详。因此,未能列入图表当中)。南宋则包括今天的15个省市区。而上海市嘉定县一带是否产茶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当时它只是从地域上属于苏州府管辖,如果再剔除这个县,那么北宋与南宋的产茶区应该大致相同,均为当今的15个省市区。总计为当时北宋产茶州、府、军113个, 南宋时108个,辖县500个左右。除其中10个军(不含安丰、信阳、桂阳、石泉4军)
31、是从唐朝州郡中分割出来的外,两宋实际产茶的州府军应为103个和98个,分别比唐朝增加了27个和22个(唐朝按76州计算)。这尚不包括茶经所载的唐朝产茶的润州、费州、韶州、象州4州资料。可见两宋时期产茶区的广阔。而宋代的史料记载也反映出当时产茶区之广阔。东南、川峡是当时的主要产茶地,南宋绍兴时期(11311162年),产茶地“东南十路六十州(实际列名细数为六十四州军府),二百四十二县”,成都府路、利州路也是重要的产茶地,成都府路9个州军,建茶场20个,利州路2州3茶场。夔州茶产地有忠州、达州(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2总论东南茶法、甲集卷4夔州茶。以上共计产茶州府军77个。宋史第一百
32、八十四卷食货志下六载,“茶之产于东南者,浙东西、江东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广东西,路十,州六十六,县二百四十二”。丁谓云:“天下产茶者七十郡半”(宋)丁谓:北苑焙新茶并序,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11,这尚没有包括梓州路潼川府及其他未征榷的地区。四川产茶地主要集中于成都府路,名茶尤其出在该处。当时“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宋)范缜:东斋记事卷4。八大名茶产地,除罗村属利州路外,其余7处清一色属成都府路。由于茶区广阔,全国以茶为生的人数也相当庞大。根据宋代名臣叶清臣的记载,“景祐元
33、年(1034年),天下户千二十九万六千五百六十五,丁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十一。三分之一为产茶州军,内外郭乡又居五分之一”(宋)叶清臣:请弛茶禁疏,载(元)脱脱:宋史第十三册,第一百八十四卷食货下六,中华书局(北京),1977年,第4495页,可见两宋产茶区的范围之广阔。另外,通过图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上看,两宋时期的茶叶产区分布具有地区上的不平衡性,其中以两浙路最多,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南路、利州路、广南西部依序次之,福建路、淮南西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广南东路、京西南路、淮南东路依序又次之朱重圣:宋代茶之产区及其种类与产量,见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
34、员会宋史研究集,第15辑,1984年,第290350页;孙洪升:唐宋时期茶叶产地变迁考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156157页,如果将图表中显示的两宋时期各省市区的产茶府、州、军排序,则是四川14、江西13、湖南12、湖北11、浙江10、安徽9、广西8、福建7、广东6、江苏5、重庆5、陕西4、贵州3、河南3、山东3。这与今天我国产茶区的布局基本吻合,其中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占到产茶府州军的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两宋茶叶生产的重心在上述五个地区;其次, 茶叶产区的分布格局与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产茶区分布较广,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分布次之。
35、而在茶叶生产比较发达的五个地区,产茶地区域间的不平衡性逐渐消失,总体上产茶区的分布格局趋于平衡,呈现出起头并进的良好趋势;再次,即使在产茶地不重要不发达的其它地区,茶叶产地的扩展与唐代相比也较为迅速,因而这种总体上分布的不平衡性又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二)茶叶产量的提高关于宋代茶产量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两宋时期的茶叶产量在唐五代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仅通过茶叶产地的空间地理分布,并不能十分准确地把握茶叶生产的具体发展状况,而茶叶产量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说明。因两宋时期政府长期实行榷茶政策,对茶叶的产销加以控制,从而使我们得以更好的了解当时的茶叶产量。关于两宋时期的茶叶产量,两宋史
36、书提供了一些统计数字,在这里以备参考。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和宋史志第一百八十三卷食货下五记载,北宋前期榷茶买茶总额为2 306.2万斤,而按宋会要辑稿食货29之6至7的记载,则为2 277.446 2万斤、2 280.546 2万斤,两者与2 306.2万斤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虞州、吉州、郴州、辰州、南安军等州军,“止纳折税茶,充本处食茶出卖”(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六册,食货29之2至7,中华书局(北京),1957年影印版,第53085311页,因而不计入买茶总额。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两宋政府没有,也无力把园户生产的茶叶全部收集到官府手中,否则就不会从法律上严令禁止园户私藏、贩卖茶叶
37、了。而这2 306.2万斤的买茶总额仅是北宋东南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路的产量,且福建产茶仅统计了建州、南剑州2州,其他5州茶叶产量并未包括。广东、广西两路的茶叶产量也未包括在内,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此两路茶课为92 336斤(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六册,食货29之19,中华书局(北京),1957年影印版,第5317页。不仅如此,上述数据未包括大量折税茶、食茶、耗茶、贡茶、私茶、折役茶、赡军茶等在内。因此,两宋时期的实际茶叶产量应该比上述数据要大的多。另外陕夔州路外,据吕陶净德集记载:“蜀茶岁约三千万斤”,并在自注中提到元丰七年(1084年)产量为2 914.7万斤,翌年
38、为2 954.8万斤(宋)吕陶:净德集卷3奏乞罢榷名山等三处茶以广德译亦不阙备边之费状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版。因此,还应加上四川地区的茶叶产量约3 000万斤。如果仅从上述有关史料记载的课额数来看,北宋茶叶产量已达到为5 315.4万余斤。北宋的茶叶产量究竟是多少?方健先生按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买茶额2 900余万斤作为基数来计算,得出宋茶叶产量为1.65亿宋斤,约为唐朝茶叶产量的2.75倍方健:唐宋茶产地和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76页,折合约1.96 944亿市斤(1宋斤等于1.1 936市斤计),合98 472吨,这种估计可能过高了。孙洪升先生认为北宋
39、茶产量约在7 000万斤至8 000万斤左右,合今8 355.2万市斤至9 548.8万市斤,接近于1亿市斤孙洪升:唐宋时期的茶叶产量辨析,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第79页。郭正忠先生估计在1亿宋斤(约当今6万吨)以上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第258页。陶德臣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估算,认为应该在12 000万斤左右。折合约13 801万市斤14 526万市斤(不考虑大小斤问题)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49页。由于两宋的茶法不断演变,再加上茶叶生产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当时政府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的高低情况变化,
40、仅靠一些原始文献中提供的数字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推算出两宋时期的茶叶产量。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原始史料进行大致的推算。在前人研究考证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量的史料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对北宋的茶叶产量重新进行推测:即按买茶额2 306.2万斤,折税茶和贡茶以166.8万斤和76万斤计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天禧五年十二月戊子记事,中华书局(北京),2004年,第22582259页,耗茶约634.205万余斤,私茶1 153.1万斤孙洪升:唐宋时期的茶叶产量辨析,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第79页, 食茶和水磨茶分别以1 700万斤和800万斤计,川茶3 000万斤计
41、算方健:唐宋茶产地和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7475页,得出的结论是:北宋的茶叶产量大致应该在9 836.305万斤左右,折合11 740.6 136市斤(不考虑大小斤问题),合126.9 255万担(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载,“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唐代茶产量至少为80万担吴觉农:茶经述评(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255页,如果按吴觉农先生的说法80万担来计算的话,北宋茶叶产量大约是唐朝的1.59倍。到了南宋时期,虽然管辖疆域与北宋相比有很大缩小,且战乱较多,但主要产茶地因都在南方,基本上没有丧失,战乱
42、也多发生在北方,对茶叶生产影响不大。因此,南宋时期的茶叶产量,与北宋相比可能会有所降低,但两者之间的出入应该不会太大。值得注意的是,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茶叶产量远高于川峡4路,这与吕陶所说的川茶产量与东南相比“十不及一”的历史命题是相吻合的,另外也与当代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相一致。所以,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宋时期完成了自唐五代以来的茶叶中心的东移陶德臣: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第50页。(三)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的加强著名经济史学者傅筑夫先生认为,“茶是农业中首先发展起来的商品,茶的种植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茶的焙制作为一种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中唯一的一种专门化的
43、商品生产”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63页。两宋时期茶叶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与当时茶叶生产专业化的水平的加强密不可分的,是茶叶生产的专业化加强的必然结果。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使命完成,南方经济实力增强并超过北方,为南方的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而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又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南方饮茶之风随之北传,北方地区的人们开始喜欢饮茶,影响乃远及塞外少数民族。因此,北方的茶叶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这就为茶园种植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加速了茶叶商品化过程。同时,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
44、,不宜种植稻麦等粮食作物,而茶叶则恰恰相反。我国自古就有“高山多雾出名茶”、“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的说法,由于高山丘陵地区多云雾弥漫,自然条件好,因而所产茶叶质量优,价格高利润厚。再加上茶树又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生长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可以一次种植多次收获,只要稍加管理和采摘得当,其栽培经济年限可达五、六十年甚至更长,能够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这对改变农民经济状况极为有利。因此南方地区的农户开始大量种植茶树。由于茶叶是我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与普通的种植其它粮食作物的农户不同,他们种植茶叶,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用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而不仅仅是为了自给或仅仅出售多
45、余的产品。因而,这类的农户已经具备了商品生产者的功能。两宋时期,茶叶种植的区域分布较唐朝不仅范围扩大且更为集中,这样就便于茶叶生产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一时期的茶叶已摆脱了农村副业的地位,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为一种日益高度发展的商品生产。宋代许多茶区对茶叶的经营,已非一般副业,而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重要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叶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过去许多农户只是兼营茶叶生产以获取少量的额外收入,到了宋代,许多农户转向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种植面积不断过大,逐渐形成比较大的茶园。两宋时期因政府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大量土地被兼并到了地主手中,专门经营茶园的地主随之增多,也就加速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