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82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二九年二月目 录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一)学校简介1(二)总体建设目标31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32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3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特殊性和适应性(一)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41审计事业发展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研究性审计专业人才42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加速培养研究生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53完善具有江苏特色学位授权体系的需要6(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特殊性71办学的行业资源优势72办学的区域资源优势83办学的国际资源优势84学科布局与结构优势105科研特色与团队优势116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

2、践与探索12(三)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适应性131适应审计行业发展的需要132适应江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43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需要154适应完善江苏省学位授权体系的需要15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S1工商管理(1202)学科建设规划17S2应用经济学(0202)学科建设规划25S3理论经济学(0201)学科建设规划33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Z1公共管理(1204)学科建设规划38Z2法学(0301)学科建设规划44Z3数学(0701)学科建设规划50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一)校园网建设规划55(二)图书馆建设规划57(三)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建设规划59(四)研究生培养基础环境与

3、生活设施建设规划61六、附件(一)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1教育部关于公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8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教高函20088号)632温总理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摘选,秘密级)673李金华: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依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办发20082号,摘选,秘密级)684李源潮: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江苏发展新优势在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选)715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摘选)746梁保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选

4、)757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苏教研20072号,摘选)808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南京审计学院依托审计署深化内涵建设建议的复函(审办人发2008103号)83(二)研究生培养的文件与总结9教育部关于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研20033号)8610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2003.11.7) 9111审计署关于委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培养审计系统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函(审函2002118号,特急)9312审计署关于商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南京审计学院联合培养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函(审函2002119号,特急)9413北京大学研

5、究生院关于同意与审计署联合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的复函9514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工作总结9715受国家审计署委托,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MPA工作总结103南京审计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一)学校简介南京审计学院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是我国审计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建于1983年,原为国家审计署直属高校;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审,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1993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997年,授予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

6、位。十多年来,我校在省内同批次招生院校中录取分数稳居前列,部分省份列入本一批次招生,大部分省份超过本一批次分数线。正因如此,2008年起,我校审计学、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列入江苏省本一批次招生。2003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2004年起,我校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招收会计(审计)学和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44人,已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66人;此外,我校受国家审计署委托,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MPA(审计管理方向),累计招收MPA学员287人,已授予硕士学位203人,其中审计系统人员143人。这些为我校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

7、年4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质量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2008年4月,教育部发文(教高函20088号,见附件1)公布我校评估结论为“优秀”。2007年12月,“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与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拥有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数学等一级学科,还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拥有会计(审计)学、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法学理论7个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审计学、金融学2个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

8、研究”、“区域金融创新研究”2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审计学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学校现设24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审计学、金融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金融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精品课程10门、精品教材(含立项)10部、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全国和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竞赛奖13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8项。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751

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8人,MPA学员84人;教职工总数1220人,拥有专任教师790人,教授91人,副教授241人,博士135人,在读博士113人;王家新教授为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盛晓白教授为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胡宁生教授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入选14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0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3人。学校现有2个经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专业(会计学、国民经济学),

10、设“审计信息工程”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国民经济研究所、货币研究所、长三角区域金融研究基地、分工与超边际研究所、公共绩效评估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出版发行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审计与经济研究和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年以来,学校教师完成了国务院“金审工程”二级课题2项和国家“863”计划子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获原始取得全部权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审计研究、数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2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

11、61篇,被SSCI收录1篇,被CSSCI收录933篇;出版学术著作(含译著)75部。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2200亩;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9328万元;拥有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20个、各类专业实验室30个,其中审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19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长期订阅国内期刊1944种,订阅国外期刊(含电子期刊)15200种;拥有“金审工程”审计文献资料库、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信龙金融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EBSCO、Elsevier、Springer等外文

12、数据库。(二)总体建设目标1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精神,以“特色、质量、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在总结25年学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十一五”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和谐校园;坚持以行业有效需求和江苏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审计为品牌,构建学科群和学科高地;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造就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办学定位。功能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依托行业资源和江苏区位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办学层次定位:以

13、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开拓留学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凸显审计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六大门类学科协同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经济监督系统、金融系统和企事业单位,重点为审计行业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总体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从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转化,把学校建设成品牌凸显、优势突出、规模适度、质量优秀、结构优化、环境优雅、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发挥重要的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社会先导作用。2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以“凸显品牌、强化特色、推进交融、加强

14、交流”为基本原则,以“一级学科夯基础、二级学科建方向、三级学科创特色”为建设思路,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重点,以重点学科、硕士点建设为标志,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为目标。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局部创优势,整体上水平;加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彰显特色优势学科。学科建设目标。构建审计品牌凸显,工商管理学特色鲜明,应用经济学优势突出,理论经济学基础厚实,公共管理学、法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支撑有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基础性学科作用显著,各学科交叉融合、

15、协同发展的学科(群)体系。通过20092011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全面提高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水平与实力,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科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特殊性和适应性(一)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1审计事业发展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研究性审计专业人才审计具有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自1982年宪法确立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后,25年来我国审计事业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基本确立,审计在维系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16、作用。仅2008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69亿多元,促使被审计单位健全规章制度3690项,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37件(人民日报,2008.12.29),为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温家宝总理2008年9月6日曾批示:“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见附件2)。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审计风暴”后,社会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内容和范围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外资外贸审计,

17、并延伸到政府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和境外审计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审计的功能由披露、防护和纠弊发展到预警、前瞻和建设;审计理论和方法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得到充实和渗透。审计环境、目标、内容、程序与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标志着我国现代审计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的电子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以高科技手段从事财务造假和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技术问题经常发生,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要求现代审计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现代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还要熟练应用网络技术、信息安

18、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式审计、网络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等新型审计形式的需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20世纪中后期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政府绩效审计,强调系统分析、政府问责和制度改进,由揭露腐败、增强透明度向绩效考核、政府问责转变,引领了政府审计的国际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审计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对社会经济系统及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解析与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准确分析和合理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和威胁国家安全的体制、政策障碍,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综上,现代审计越来越显示出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时代特征。为此,培养适应现代审计

19、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要求审计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这也决定了审计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适应现代审计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品格和职业道德,具有熟悉政策、通晓业务、精通技术的专业素养;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纷繁的审计环境下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按照审计逻辑,客观公正地观察、评价审计事项;必须具备出众的宏观经济研究、预测与判断能力,能够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决策与管理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必须具备娴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

20、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表达审计意见。这些素质和能力要求,决定了审计人才须具备的知识结构更趋系统性和复合性,与此相对应,对审计人才的培养也应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国审计行业的人员配置看,目前,我国共设置各级审计机关3172个,配备审计人员8万多人,而被审计单位有30多万家;全国内部审计机构3.4万个,配备内审人员10万多人,而我国企事业单位有100多万家。据审计署测算,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尚缺审计人员约50万人。从学历结构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尚不足5%,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组织中这一比例则更低,审计高层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对研

21、究生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急需“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人才”(李金华,2007.12.26,见附件3)。2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培养研究生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江苏是经济大省,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这将影响江苏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江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急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审计、会计、咨询等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梯度推进和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提出了“坚持双轮驱动”,“以建设现代国际制

22、造业基地为目标,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李源潮,2005.7.19,见附件4);强调重点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审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产业。发展经济,金融是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是更主力、是支撑。2007年2月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推进金融创新,建设金融强省”、“把江苏建成金融服务的创新区、金融资源的集聚区和金融运行的安全区”的战略目标。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强调“把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中共江苏省委、江

23、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见附件5),再次指出了江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高等院校须增设相应学科,加紧培养一大批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梁保华,2005.7.19,见附件6)。然而,目前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审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据江苏省人事厅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当年江苏省人才市场招聘财务、审计、统计、金融等专业领域研究生人才需求岗位18500人,物流、贸易、采购等专业领域研究生人才需求岗位5500人,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研究生人才

24、需求岗位14000人,上述合计38000人(现代快报,2008.2.27);而当年全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届毕业研究生总数为4100人左右。可见,江苏省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供需间还存在相当大的缺口,急需加速培养。我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江苏金融、贸易等服务行业,相当部分毕业生走上高管岗位。以银行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已为江苏各类银行培养了县级支行行长500人以上,市级分(支)行行长50人以上,省级分行行长20人以上;另外,还应有关地方政府的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地市级领导干部金融理论与业务培训,为江苏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与金融业不断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日益复杂、江苏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要求相比,高

25、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据调查,全省地市级银行硕士研究生平均比例不到5%。当前,江苏正在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合作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农村信用联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的金融机构,强调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急需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因此,拓展研究生教育正是适应这种趋势、更好服务于江苏经济发展的关键。3完善具有江苏特色学位授权体系的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审计、会计、金融、管理等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是江苏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苏教研20072号,附件7)中提

26、出了“加强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强化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重视传统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的基本原则,以及“各高校形成若干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重点学科或重点学科群”,在“经济、管理、法律、教育、医科学科群具有比较鲜明的江苏特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根据省教育厅批准的南京审计学院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科学谋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特色求生存、谋发展、壮实力,大力开展学科建设,经管法文理工六大门类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尤其审计学学科与管理学、经

27、济学、法学、数学、信息科学等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科际整合、交叉的特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校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符合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我校审计学学科目前已涵盖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领域,是江苏省学科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也是全国较为完整的审计学科,应该纳入全国硕士学位授权体系,成为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特殊性1办学的行业资源优势我校曾长期隶属于审计署,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省署共建后,审计署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南京审计学院事业发展,审计署23个司局、25个驻各中央部委派出局和18个驻重点地区(城市)特派办以及全国3100

28、多个地方审计厅局,以其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系统的组织载体,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提供、国际交流、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巨大帮助。近五年来,审计长和副审计长曾40余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审计长李金华担任我校名誉院长;现任审计长刘家义和各位副审计长均为我校名誉教授,每年来校讲学。2008年4月,审计署办公厅以关于南京审计学院依托审计署深化内涵建设建议的复函(审办人发2008103号,见附件8)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在省署共建的基础上,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培养、教材课程建设、专业实践和国际化交流等方面给予有力指

29、导和全方位的支持;为我校创办审计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行业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南京审计学院是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单位,每年承办审计署主办的全国性审计学术研讨会和各类学会、协会会议;多位教师加入审计学术团体,担任学会、协会领导职务;参加了审计法、审计准则等重要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主持重大理论研究课题的开发,承接审计行业委托课题;参与审计实践和大案要案的攻坚,派教师赴境外参与联合国审计,以及赴审计机关挂职锻炼等;促进了我校科学研究始终立足于审计事业发展前沿,为研究生教育注入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设于我校,使我校成为全国内部审计的交流中心、

30、学术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多位教师担任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各分委员会的学术职务,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承接ACIIA(亚洲内部审计协会)重大研究课题;受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委托发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年度报告;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理论研究平台。依托审计署资源,我校还与国(境)外审计监察机构、行业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丰富的审计行业资源禀赋是我校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孕育、成就我校办学特色和创办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背景和优良环境。2办学的区域资源优势我校不仅具有独特的行业资源,而且拥有丰富的区域资源。江苏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升级

31、加快,依托中心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又是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南京市正在加快构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化中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为我校培养审计、会计、金融、经济、管理等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实践案例和科研选题。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培养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而我校与金融系统具有天然的渊源关系,联系密切,校友广泛分布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相当部分在金融机构担任要职,为我校获取金融信息、开展金融

32、项目研究、建立产学研基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南京是江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同时又是经济信息与人才等要素的重要聚集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术资源与师资资源。我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处南京的优势,与兄弟院校互聘教师、互认学分、互用实验室、互借图书、互用体育场馆、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互相开放教学实践基地、互享信息资源、互开辅修专业、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平台。通过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资源结构,减少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增加学校实际可使用资源的总量和类型;有利于促进各类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为学科专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

33、有利条件;有利于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向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层次、更新的领域、更广的空间发展。3办学的国际资源优势依托审计行业优势,把握国际商科教育的主流方向,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明显提升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准,而且也为研究生教育利用丰富的国际办学资源创造条件。(1)与INTOSAI和ASOSAI合作,获取国外政府审计发展前沿信息。在审计署的支持下,我校与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和AS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关系,参与INTOSAI和ASOSAI的研究课题,跟踪研究国外政

34、府审计理论发展、审计方法更新和政策、制度变迁的动态。这些信息资源对于我校强化特色科研起到积极作用,对于确定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理论体系,都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作用。(2)加强与国(境)外政府审计机关和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年来,共有100多位国(境)外审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来我校交流、讲学;美国、法国、德国、捷克、摩洛哥等国的审计长先后到我校演讲并受聘担任荣誉教授;先后有20多位教师到美国审计总署、德国联邦审计院、法国审计法院、日本会计检察院等国外政府审计机关考察、学习。与此同时,我校还实施了“海外访学计划”,每年都选派

35、教师赴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院校进修培训,仅会计学院近两年就有7位教师赴澳大利亚、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专业课程,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台湾世新大学每年都有多批次教师来我校访问、讲学。通过合作交流,拓展了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国际视野、提高了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为培养研究生做好了师资储备。(3)承担国外最高审计机关留学人员培训,参与联合国审计。2007年9月,我校受审计署委托,承办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33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审计官员留学培训。刘家义审计长在结业典礼上指出,在南京审计学院举办的国际审计留学生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一次主办面

36、向世界的、中长期审计人员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2007年11月,联合国第62届大会选举我国审计署审计长为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6年),按照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委员国在委员任期内,将承担联合国审计任务。2008年,我校承担了审计署派往联合国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5名教师经过严格考核,入选联合国项目审计工作组。王芳老师于2008年11月赴曼谷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审计工作,成为中国第一批参加联合国现场审计的两位专家之一,并因表现突出,受到审计署的表彰。承担国外最高审计机关留学人员培训、参与联合国审计,拓展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形式,也为研究生培养开辟了国际交流的途

37、径。(4)与国外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合作,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研究平台。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支持下,我校有2名教师成为IIA“学术关系委员会”与“学术基金托管委员会”的理事,参与了国际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工作;教师与学生多批次参加全球内部审计会议,12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召开的亚洲内部审计年会(2007、2008),并承担了亚洲内部审计协会课题“亚洲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任务。我校还成功地承办了“第二届国际IT审计研讨会(2004)”和海峡两岸内部审计研讨会(2005)。2007年,IIA组织世界主要国家内部审计协会的秘书长,在我校举办了国际内部审计研讨会,拓宽了师生的

38、国际视野,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资料与信息,促进我校的学术研究更具针对性、前沿性和建设性。(5)开设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探索国际商科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我校被IIA认定为中国唯一的IAEP(内部审计教育伙伴)合作级院校,成为IIA在全球认定的36所高校之一,其它35所高校都是在研究生层次培养会计、审计人才的国际高水平大学。借助IAEP项目平台,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大学、意大利的比萨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并通过该项目开展国际商科研究生教育,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设计蓝图。(6)创办“执业资

39、格教育+学历教育”、“国内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1997年,我校在江苏省最早设立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培训中心和考试中心(黄金级培训机构)。11年来已培养九届共2000多名学生,先后有18名学生在ACCA课程考试中获全球第一或大陆第一,200余名毕业生进入德勤、毕马威、安永和普华永道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定人才招聘基地。我校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已招收五届共327名学生,首届毕业生中有14名优秀学生录取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多种合作办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学生高层次

40、就业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其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4学科布局与结构优势我校坚持服务审计事业发展和江苏经济建设,构建了覆盖经、管、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的学科布局。除本次申报的3个一级授权学科和3个一级支撑学科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学科布局合理,各学科之间互相依托、融合交叉。其中,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将经济理论转化为经济政策和现实生产力;法学学科研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问题;公共管理学为经济政策实施及其效果评价提供分析框架,其与政府审计关系尤其密切;数学学科为经济、管

41、理类学科提供数理基础和研究工具,有利于促进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科学化、精确化。工商管理学科凸显审计品牌,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大审计”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审计、会计、财务、企业信息管理等学科方向相互交融,特色鲜明,奠定了学科强势。应用经济学学科以服务江苏经济为导向,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等方向为突破口,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产业经济等方向形成合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汇聚学术队伍,开展科研攻关,学科优势突出。理论经济学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为出发点,展开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为经济管理类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应用方向基础扎实、创

42、新力强;“分工、交易与超边际分析”研究方向立足前沿、前景广阔。公共管理学、法学、数学等支撑学科各具特色、支撑有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对其他各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也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了高层次的理论研究、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我校合理的学科布局与优化的学科结构,为开展研究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科研特色与团队优势我校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1)长期与审计系统全方位合作,较早并系统地开展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尹平、王会金、张金城、时现、杨

43、政、王昊等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政府审计、审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审计、审计准则等方面取得了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审计基础理论,推进了审计方法创新,促进了审计事业发展。尹平教授的著作审计规制论提出了“应用审计规制治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观点,构建了审计规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王会金教授的论文“基于骨牌理论的中观审计风险预防机制研究”(审计研究,2006.3)较早提出了以行业审计为背景的“中观审计”概念,并对中观审计风险及其预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时现教授作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制定与设计工作,受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

44、委托撰写的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状况的专业报告;张金城教授出版的国内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专著,被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研究者大量引用;杨政教授作为首届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程参与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架构的设计与制定;王昊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数据质量的审计风险控制模型研究”,建立数据式审计风险模型,对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法。(2)紧密联系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实际,研究并解决区域经济梯度推进中的经济、金融问题。以张伦俊、蔡则祥、王家新、汪祖杰、李群、

45、姜德波、卢亚娟等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宏观经济调控、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运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以张伦俊、王家新等教授牵头的国民经济研究所,注重研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参与了江苏省“八五”、“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定、咨询、论证等工作。张伦俊教授在主持的2项国家社科基金“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指标测定与计量研究”和“宏观经济与税收收入协调增长的季度模型研究”的研究成果中,较早提出税收经济协调系数、宏观税负最优区间等观点;蔡则祥、汪祖杰等教授领衔的金融学团队,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提出的“关于筹建江苏银行的建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为江苏银行的筹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