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91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6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因素、效应与优化研究济南市国税局课题组摘要:2011年11月1日,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政策正式实施。增值税起征点是面向个人,体现国家对个体税收优惠的一项措施。本次起征点的上调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经营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的背景下实施的,目的在于为个体经济减轻税收负担,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要求。政策实施半年来,收获一定成效,但是也遇到许多问题,包括政策指向不明确,小微企业由于税法规定和征管原因没有享受到优惠;个体税收征收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个体税收减少带来的影响等。本文从济南市的实际实施情况出发,探讨政策决策的影响因素,政策的效应,国际经验,政策执

2、行中的具体困难等诸多方面,最终提出短期政策建议和长期政策目标导向,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关键词:增值税起征点;个体税收;小微企业;外国经验目录一、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概述3(一)增值税起征点的概念3(二)起征点与免征额的概念比较3(三)起征点的适用范围4二、我国增值税起征点的调整历程、背景及影响因素分析4(一)调整历程与调整背景4(二)影响2011年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决策的因素分析61经济发展水平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62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与起征点调整8三、国外增值税起征点应用经验纵览15(一)增值税起征点制度的实施具有普遍性15(二)国外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方法介绍以英法为例18(三)增值税起征

3、点应用的国际经验191. 较低的增值税税率和较高的增值税起征点192. 减征率的过渡办法193. 中小企业增值税的不同课征方式对起征点的影响204. 起征点与小规模纳税人225. 起征点与发票管理226. 起征点与政府内部合作227. 起征点与地区间跨区域合作23四、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对个体税收影响的分析以济南市为例23(一)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税收总量减免效应23(二) 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临界点效应25(三)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税源涵养效应27(四)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税收成本膨胀效应281. 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对征税成本的影响292.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对纳税成本的影响32(五)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政府财

4、政需求效应34五、增值税起征点机制优化建议35(一)短期政策建议351.使用调点与调率相结合的起征点调整模式352.建立增值税起征点的合理调整机制363.稳定税基374. 地方政府税收任务制定与国家减税政策相契合385. 加强税收宣传396出台小微企业优惠配套措施40(二)长期政策目标401. 废除起征点,使用征收率402. 深化税源动态管理,加强税源涵养工作413. 加强税收成本管理,树立成本节约意识414. 规范定税程序,科学定税425. 大力推进社会化办税,深化各部门税收协作43一、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概述(一)增值税起征点的概念起征点,又名“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

5、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当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达到起征点时,需全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时则无需征税。所以一般把规定起征点的征税方式称为全额累进制。起征点又可分为起征税额和起征价额。前者是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作为起征数额,后者则以应征税额为起征数额。为了照顾个体经营者,主要是广大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我国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规定了起征点,均为起征价额,其计税依据为业户的实际销售额。从征管角度来看,增值税的税款征收可简单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类,前者可以依据业户的账簿记录获得其销售额,后者则通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制定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一般运用费用定税方法、核定软件并结合行业

6、地方差异核定业户的销售额。 (二)起征点与免征额的概念比较一个与起征点息息相关的概念是免征额,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时常被社会大众所混淆。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通俗的讲,就是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因此,一般把规定免征额的征税方式称为“超额累进制”。从本质上来讲,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二者均属于减免税的税收优惠,都是针对个体业户,而且无论课税对象的额度低于起征点还是免征额,都不予征税。其不同点在于起征点时全额征税,而免征额是超额征税。所以一般认为前者是对低收入者的优

7、惠,后者是对所有纳税人的优惠。与超额征收相比,全额征收的一个缺点在于其会导致临界点处征税额的大幅跳跃。我们以山东省现行增值税的临界点20000为例,如果某个业户的销售额为19999.99元,则其应纳税额为0;如果其销售额为20000元,则其应纳税额为600元(200003%)。可见在临界点处,仅仅是0.01元的销售额增幅会带来600元的税额增加。若为免征额,则19999.99元时为0,20000元仅就多出的0.01元征税为0.0003元(0.013%)。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为典型的超额累进,其免征额为3500。由于这种跳跃,使得临界点附近的业户有动机采取某些手段避免自己的销售额超过起征点,

8、从而形成了一种道德风险。要避免这种道德风险,就是避免起征点左右的税负“跳跃”现象,我们在后面将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三)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起征点的适用范围。我国税法明确规定,增值税起征点的使用范围限于个人。所谓“个人”,与企业事业单位相对,具体指个体工商业户。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自然人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工商业经营,均为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必须

9、依法核准登记。 这里的个体概念易于税法中的小规模纳税人相混淆,我们在此加以区分。根据税收征收模式的不同,我国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一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是与一般纳税人相对的。税法规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而个体工商户则是根据经济类型划分的一种经营模式,其与小规模纳税人不属于一个范畴,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现实中一般个体工商业户的销售额较小,所以个体工商业户一般是小规模纳税人。在实际征税时,起征点仅仅适用于个体税收,即仅适用于按经济类型划分出的个体经营者。因

10、此,本文的分析对象是以个体工商业户为主体的个体。二、 我国增值税起征点的调整历程、背景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调整历程与调整背景1993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首次规定了增值税起征点,具体为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600-2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8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50-80元。规定起征点的背景在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照顾个体经营者,发展个体经济,从而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繁荣。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差,个体经济的规模较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很低,社会工资和物价水平都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所以起征点的数额也定在一个比较

11、低的位置。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增值税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税种,起征点的规定就随之保留下来。自2004年1月1日起,对于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等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以及以销售上述农产品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其起征点一律确定为月销售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一律确定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这次并不是起征点真正意义上的调整,因为只是针对农业个体经营者的优惠政策,并没有惠及所有个体工商户。其调整背景只要有两个:一是国家未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不平衡所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他的还包括后来农业税的免除;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起征点的水平已经

12、不能适应个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这次调整为日后起征点的调整埋下伏笔。2008年,我国将销售货物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600-2000元提高到2000-5000元;将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200-800元提高到1500-3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每次(日)销售额50-80元提高到每次(日)150-200元。 从1993 年规定起征点以来,15年来起征点一直没有调高,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社会现实是不相匹配的,因为一般来说,无论是总量还是个体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个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因此起征点这种优惠政策的优惠面就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即享受优惠的个体经

13、营者数量越来越少。如果想要保持政策效力,应当是起征点随之提高。但是出于保证税收收入的需要,起征点一直没有变动。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并席卷全球,我国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大,在这种形势下,本着为中小经营者减负的思想,增值税起征点首次提高。2011年10月28日,我国又将增值税起征点分别调整为5000-20000元,5000-20000元和300-500元。在条例规定范围内由各省决定其起征点的具体数额,山东省均采用范围上限,即最高数额为本省起征点数额。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税2011137号文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14、规定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虽然这一文件不是针对起征点的,但其却是自2008年调整农产品起征点以来的又一惠农措施,对平抑物价颇有裨益,并且使得蔬菜流通环节的由过去的起征点到集体免税,这或许是未来税收优惠政策的长期发展方向。本次调整与上次仅仅间隔了三年,同2008年的调整相比,这次调整比较突然。08年的提高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而这次则十分仓促和突然,以至于征收机关和个体经营者都对其准备不足。而且从提高的数额来看,这次起征点的上限一下提升了3倍,远远高于上次的增加幅度。从宏观经济看,2011年我国经济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但仍然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从政策方面,国家

15、加大了对个体经营者的扶持力度。具体的影响因素我们在下一部分重点分析。(二)影响2011年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决策的因素分析94年分税制给个确立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而增值税作为我国流转税第一税种,在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1993年规定起征点以来,增值税起征点全面上调两次,第一次是在2008年,即1993年的起征点历经15年才第一次全面上调;第二次是3年之后的2011年,可见上调的频率有所加快。一般认为,多种经济因素对起征点上调这一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换句话说,2011年起征点的大幅上调是对各种宏微观经济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鉴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选取五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1经济发展

16、水平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经济发展水平主要通过影响纳税人的发展规模来对起征点的制定产生影响和制约。增值税起征点政策是对规模弱小纳税人的政策优惠,因此规模的弱小判断就成为增值税起征点调整的直接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改变了纳税人的弱小程度。我们这里所说的规模弱小的纳税人就是在增值税起征点适用范围内的个体工商业户。图一 我国经济总量(单位:万亿)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总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GDP总量增速较快,2006年突破20万亿,2008年突破30万亿,至2011年已超过45万亿,居世界第二位。与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相伴的是个体经济的突飞猛进。表一 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基本情况年份

17、户数(万户)增长率(%)人数(万人)增长率(%)注册资金(亿元)增长率(%)20022377.5-2.34742.9-0.393782.4 10.120032353.2-14299.1-9.44187.0 10.720042350.5-0.14587.16.75057.9 20.820052463.94.84900.56.85809.5 14.920062595.65.35159.75.36468.8 11.420072741.55.65496.26.57350.8 13.620082917.36.45776.45.19006.0 22.5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户数较20

18、02年22.7%,从业人数增长了21.8%,注册资金138.1%。一方面说明我国个体经济的规模增加很快,尤其是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则表明个体经济正在由过去单一纯粹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个体工商业户的经营成果不断攀升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之一,而且是国民经济成分比较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所以如果国家给予其更加优惠的政策,包括采取上调增值税起征点等措施,个体工商业户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伸展自身的弹性,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总产

19、值为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54%;销售总额3.32万亿元,增长30.62%。在就业和再就业方面,2008年个体工商业户解决了接近6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支持125.3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中央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4.05亿元,1.62万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体工商户。由此可见,增值税起征点上调后,广大个体户会拥有更充足的可支配资金,从而对其经营规模的广大带来支撑,这样个体经济就能更积极地促进社会就业,缓解经济危机不利条件下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综上所述,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带动了个体工商业户业绩的提升和经营的发展,而个体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称为经济的强心针。所以为了使得优惠政策的惠及面不变甚至

20、扩大,增值税起征点的上调是有必要的。2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与起征点调整增值税起征点上调正是结构性减税组合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起征点上调与免征额不同,是对中低收入者的照顾。因此,这种措施正是应对了我国小规模纳税人为主的中小企业税负偏高的现状。(1) 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水平个体经济是我国现期经济中比较具有活力的部分,一般具有投资小,技术水平要求低、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灵活的特点,因此其可以最大限度地用劳动代替资本,对就业的容量比大中企业更大。而且个体工商业户的就业者大都是中低收入人群,所以其发展是我国改善民生,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之一。当然相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劳动密集程度可能类

21、似,个体工商户由于规模更小且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所以解决就业的容量不如小型企业,但相对于大型企业个体工商户还是具有就业容量的优势。鉴于个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应当通过起征点的提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负担。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规模越小,其实际承担的税负比较繁重。表二 全国个体工商户实际税负率年销售额(万元)占样本总数百分比(%)平均年纳税额(万元)平均税负(%)100008.75 1139.52 本表是根据2008年长三角地区的数据样本统计得到的,样本数为937,以企业居多,也包括一小部分的个体工商业户。其中个体业户的销售额与企业相比较低,一般在500万以内。平均

22、税负是其每个区间的平均年纳税额除以其年平均销售额得到的,我们发现随着年销售额的上升,经济单位的平均税负呈下降趋势。图二 全国个体工商户实际税负率趋势图尽管我们无法确定个体工商业户与小微企业的税负孰轻孰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税负都要高于大中型企业,企业规模与实际税负感觉呈负相关关系,本应税负轻的经济部分税负实际较重,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减负,起征点的提高就是一剂良方。从税负转嫁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体工商户产品所处的市场(一般仅与同类型中小企业和其他个体工商户竞争)数量众多,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市场准入准出都比较容易,实际上类似于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价格由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在与大企

23、业的竞争中,市场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大企业手中,所以个体业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场定价能力薄弱,产品定位也不明确。因此他们的税负也难以转嫁给消费者,只能自己承担,与能够转嫁税负的大企业相比,其实际税负可能更高。这里的税负不是指增值税税负,而是总体税负。有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税负转嫁更为困难,如下表:表三 各行业应对税负上升的差异比较(单位:%)如何应对税负上升制造业加工业商业一般服务业研发提高价格15.4 12.7 8.3 12.4 9.8 减少企业利润58.9 36.5 67.7 66.0 75.4 裁员或减薪13.0 34.9 9.8 12.4 6.6 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3.4 19.0

24、 11.3 7.8 4.9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加工和一般服务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其税负转嫁相应比较困难。尽管这是中小企业的情况,个体工商业者的实际状况可能还不如中小企业,其实际税负转嫁能力叫表中情况更差,造成其实际税负率更高。目前我国虽然对个体工商户给予一定的税收照顾和优惠,但由于有些税收优惠的涉及面较窄,力度也不足,宣传不到位,很多业户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放弃了税收优惠的待遇。最后一方面则是个体工商户税收的隐性负担方面,即他们在税务方面除应交税额之外的其他支出和费用,这将通过下面所要说的遵从成本来说明,在此不再赘述。(2) 个体工商户增值税税收负担现状

25、分析我国个体工商业户税负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税制。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流转税以增值税为核心,而且本文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增值税起征点的调整问题,所以有必要了解我国个体业户的增值税纳税状况。发达国家多以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主,对中小企业以低税率予以优惠,并且在税前扣除中也给予相应优惠,所以中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据统计,我国个体工商户面临的税费压力严重, 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左右。表四 济南市个体增值税税收数额及比重(单位:万元)年份增值税总额国内增值税个体增值税税收个体占国内增值税比重(%)个体占总增值税税收比重(%)2006911789838147182882.182

26、.01 20071070003990076210442.131.97 200812027341091261246762.262.05 200914042721285175268432.091.91 201013639421230455285582.322.09 201115278581355416344922.542.26 图三 济南市个体增值税税收数额及比重济南市个体增值税税收增长趋势比较明显,2006年至201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3.66%,2011年较2006年份接近翻了一番。个体税收占增值税税收比重上升了0.36%,占总税收中的比重上升了0.25%。所以其绝对量上增长明显,但相对量上

27、增长不够明显。绝对额的上升表明个体工商业户的实际税负有所上升,而个体增值税税收在增值税总额中占比不超过3%更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减税空间。个体业户的数量显然高于大中企业的数量,而其增值税税收比重却相对较低,所以起征点上调恰好可以只降低增值税总收入中不到3%的部分来换取数量众多的个体工商户的福利的上升和税负的下降,对于促进就业和缩小贫富两极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3) 税收成本与起征点调整税收成本包括征管成本与遵从成本。征管成本是针对税务管理人员而言的,即税务人员为保证增值税征管的有效实施而付出的成本。具体包括信息成本(为获取纳税人经营及财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人力成本(税务人员工资、开销及其他报酬)

28、和行政风险成本(与纳税人产生纠纷甚至诉诸法律的成本以及税务人员自身违法行为导致的损失)等。遵从成本则是纳税人遵从纳税的实际成本,例如付给财务人员的报酬、税收申报的咨询费用、与税务官员应酬的成本以及发生税收纠纷甚至诉诸法律的成本等等。这两项成本共同构成税收的社会成本。理论上来说,成本越高,起征点越高。因为个体户及中小企业本身所纳税额有限,如果成本过高,很有可能造成成本高于实际税收收入,造成社会总福利的净损失。如果提高起征点,以牺牲小额税款为代价避免耗费社会成本,反而损失较小。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增值税的征管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比较落后,而纳税人,尤其是中小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也普遍不足

29、,所以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都很高,起征点应当适当提高。然而起征点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却与理论有些背离,主要表现在由于政策实施的突然性和起征点调整的幅度太大,使得征税机关和纳税人都没有做好准备,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反而造成税收成本的上升,尤其是税务机关征税成本的增加。我们将在第四部分里详细讨论这一问题。(4) 财政状况与起征点调整 税收弹性如果给定其他条件,高税收弹性下,政府有条件提高起征点。因为高税收弹性表明政府有较高的财政收入潜力,也表明税负较高,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使适当提高起征点以减少税收带来的福利损失,而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可以由经济发展的高税收弹性作用来弥补。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观察到我国的

30、税收弹性呈一个上升的趋势,所以这也是政府提高起征点的一个应当考虑的因素。由于增值税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起征点上调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收入。一般来说,在消费替代弹性不敏感的情况下,政府支出越高,要求的政府收入也就越高,所以起征点应当越低。我国政府支出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我国的政府收入除税收外还包括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今年来这两项收入的增加基本满足支出的需要,另外加上债务收入,我国具备起征点上调的条件。 政府收支与政府预算由于增值税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起征点上调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收入。一般来说,在消费替代弹性不敏感的情况下,政府支出越高,要求的政府收入也就越高,所以起征点应

31、当越低。我国政府支出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我国的政府收入除税收外还包括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今年来这两项收入的增加基本满足支出的需要,另外加上债务收入,我国具备起征点上调的条件。图四 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图五 增值税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从这两张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我国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快于GDP增长率;我国增值税收入增长在2007年前高于GDP,2007年后低于GDP。总体看来,我国政府收入的高速增长可以对包括起征点上调在内的减税措施予以支撑。换句话说,在保证收入增长的同时,我国有一定的减税空间。政府预算是政府收支的事前规划,其对于起征点的影响也不容小视,预算政府收入越高,

32、支出越低,起征点处于保证税收的目的,就应该相应较低。但是我国在起征点上调出现了政府预算任务与起征点上调初衷相悖的矛盾。起征点上调是一项减税措施,然而我国日益扩大的地方政府支出使得预算收入的任务连年攀升,政府对于税收收入的要求也连年提高,这就造成了税务机关在减税政策执行中的矛盾,从而是减税的效力大打折扣。 财政政策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一直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国家投入了4万亿的政府资金,以扩大投资,带动消费。同时,结构性的减税政策也是扩张财政政策的一种,不同于以往减税政策的是,这种政策的周期较长,是一种税制的重大变革。起征点的调整正是对应了减税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换句话说,在积极财

33、政政策背景下,起征点的调整就是合情合理的。当然增支与减税并举会扩大政府赤字。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地方赤字不断扩大,使得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获取资金,这一定程度上拉动房价的上升,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长期来看,增支的政策如一剂猛药,不宜长期服用,而结构性减税可以是长期的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起征点或有继续上调的空间。(5) 居民消费行为与起征点调整 消费替代弹性所谓消费替代,是指由于起征点的存在而使得起征点前后的税负不相同,则体现在产品价格中税收转嫁量也不同,带来物价差异,因而消费者会购买税负转嫁少的商品以替代转嫁多的商品。换而言之,消费者可能更愿意

34、购买低于起征点的业户的产品或商品。其弹性的高低表明消费者替代的意愿是否强烈。如果弹性较高,则应税品的消费将大大减少,而非税品的消费将迅速增加。这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财政风险的增加要求一个比较低的起征点。我国的消费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个体工商户没有市场定价权,起征点上下的工商业户之间的价格鲜有差异,所以难以在价格上体现税负转移;二是我国的税负转嫁过程不易被消费者感知,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增值税并不敏感。因此消费替代弹性因素带来的财政风险相应较少,所以在提高起征点时可以不予考虑。 物价与消费行为息息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物价。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物价的上升,我国物

35、价除在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滑外,十年来一直处于上涨趋势,07年和08年更实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一直在高位徘徊。在2000年之前,我国呈现轻度的通货紧缩趋势,这可能是增值税起征点在这些年内未做调整的一个原因。通过测算可知,2008年的物价约为1993年的2.2倍,而增值税起征点的上限从2000到5000上升了2.5倍,两者比较接近,可以认为物价是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物价上升使得货币贬值,1993年的2000实际是2008年的4000还多,若仍按2000征税,必然造成个体经营者实际税负的上升。但2011年起征点上限从5000跃升至20000,是原来的4倍,物价在3年间

36、虽然上升较快,也远远达不到4倍的水平,所以物价只是一个因素,增值税起征点上升的决策必定是对于国民经济的通盘考虑。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起征点调整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税收成本、财政状况和居民消费行为五个因素。前四个因素一般与起征点应该是正相关的关系,居民消费行为与起征点的关系较为复杂,但消费替代与起征点是负相关,物价则是正相关关系。反过来,起征点的提高也会对经济发展水平、个体税负、财政状况和居民消费产生正面的影响,理论上应该降低税收成本,但后面我们在分析中会看到理论与实际的背离。所以建议我国政府在做出起征点调整的决策时,以这五个因素为主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和调整机制,

37、使得起征点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更加契合。三、 国外增值税起征点应用经验纵览(一)增值税起征点制度的实施具有普遍性首先我们明确一点,世界上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成分的划分里往往不划分个体经济这一范畴,但各国在对小规模纳税人征税时,往往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不同的课税方式,对流转额低于某一数量的潜在纳税人实行免税。所以这里我们所指的国外实行的起征点一般是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只有极少数是针对个体的,但其对我国的个体征税仍具有借鉴意义,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各国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征管经验。表五 2011年OECD国家增值税起征点起征点是否自愿放弃免税最低注册期限(年)一般起征点劳务起征点非盈利及慈善组织

38、起征点本国美元本国美元本国美元澳大利亚750004819915000096398是1奥地利3000034281是5比利时55806118是无加拿大30000230565000038427是1捷克100000067190是1丹麦500005762是无爱沙尼亚1600026076是无芬兰85008461是无法国80000875033200035001是2德国1750020544是5希腊100001280450006402是5匈牙利500000033913是2冰岛10000006807是无爱尔兰75000776233750038811是无以色列7060515787是无意大利3000035440是无日

39、本1000000081895是2韩国2400000026344是无卢森堡1000010201是5荷兰13451551否无新西兰6000037502是无挪威50000518814000014527是2波兰15000073430是1葡萄牙1000013971是无斯洛伐克4979085567是1斯洛文尼亚2500036407是5瑞典300003213否无瑞士1000005987015000089806是1英国73000103838是无按2011年人民币平均汇率6.4588换算成月度数据,加入我国月起征点上下限。图六 OECD国家与我国起征点比较示意图从各国起征点的数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规律。超过我国

40、起征点上限20000元的主要是以英法为首的发达国家,但还有一部分包括斯洛伐克、波兰、捷克在内的东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施行了普遍的减税政策,起征点上调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发展中国家则是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通过上调起征点培养中小企业,促进自身发展。在我国上下限之间的国家成分也是参差不齐。既有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有匈牙利,希腊,爱沙尼亚等发展中国家。低于我国下限的国家则呈现明显规律,基本都是北欧国家,因为北欧国家是高福利高税收国家,其税收优惠较少,起征点相应较低。所以,起征点的高低与国家发达程度并无必然联系,但与国家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息息相关。从我国本次调整的幅

41、度来看,上升的幅度太大,上限超过了德国等发达国家,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二)国外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方法介绍以英法为例国外起征点无成文的调整规定,但实际上每次在调整过程中都是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所造成的,而且调整的次数相对较少,调整比较谨慎。我们以英国和法国为例进行说明。英国在近十年来起征点仅作出一次调整,调整的背景是金融危机后经济萎靡,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但这次调整比较特殊,不是永久性调整,而是一个短暂调整。所谓短暂调整,就是于2008年年中宣布上调起征点,但同时规定在2010年年初起征点回复到上调之前的水平。可见其上调仅仅维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42、是一个短期的减税政策。这一政策实施方法有得有失。优点在于把起征点调整这一长期的刚性政策转变成短期的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而且从政治角度分析,新政府上台后必须表明其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但是起征点上调会对税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政府支出也会相应减少,长期来说是不利的,所以采取了这种短期上调的方法,其实就是用来救急的。不利之处是对国民的预期产生了影响,调整之后,由于起征点调整使得物价有所下降,刺激了消费,短期消费迅速上升,而且由于预期在起征点调整政策结束后物价会回到之前水平,所以消费者透支了将来的购买了来购买现期较为便宜的商品,厂家也透支未来的生产力。尽管短期使得市场欣欣向荣,经济有所提振,但是事实

43、证明一旦起征点又上升,消费迅速下降,对经济的不利冲击更大。这一政策实际上带来了经济的巨大波动。法国的政策是相机微调,但调整给予上下限,不作出较大的调整。但实际上今年来起征点调整几乎没有,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起征点政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其数额相对比较适中,对经济和税收都不会作用过大,意义在于使得中小企业得到实惠,而且这种实惠是切实存在的,调整反而影响经济稳定。而且西方经济学理论在90年代前较为信任货币政策,虽然之后减税浪潮席卷全球,但大部门国家也是通过税制的结构调整来减税,起征点的调整和相应研究都较少。我国起征点的调升除前面所说因素外,还有金融危机下的维稳因素。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政治经济

44、底层的民众会有不满,起征点的调整惠及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也处于底层,相对会对维稳起到一定作用。(三)增值税起征点应用的国际经验1. 较低的增值税税率和较高的增值税起征点相对于我国而言,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低税率,高起征点。这里我们与东盟国家进行比较,因为这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为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我们的邻国,与我国经济往来比较密切。表六 东盟国家增值税税率与起征点国家税率起征点(月)泰国7%12万泰铢,约合24456元新加坡7%8.33万新元,约合42.2万元菲律宾12%12.5万比索,约合18626元印度尼西亚10%,4%,1%5千万印尼盾,约合33945元越南10%,5%,0柬埔寨10%东盟整体的增值税标准税率在10%左右,远远低于我国的17%,四个国家的起征点也只有菲律宾低于我国现行的起征点上限20000元/月,所以按照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税率有下降空间,起征点在提高到20000元后仍然有上调空间。2. 减征率的过渡办法一般认为,增值税应当是一个链条,而且越完整越好,这就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