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10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国家总结出以下八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

2、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

3、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4、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总而言之,改革开放赋予了我国全新的旺盛的生命力!接下来,我们主要从经济成就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一、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近3

5、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

6、-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

7、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

8、,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尽管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

9、极影响,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

10、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快速而卓有成效的反应赢得了国内国际一致的尊重和认可,这里面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高效,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财富作后盾也是无法实现的。另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7号”的圆满发射,这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二、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07年是1952年的30.5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年均增长6.4%,平均约12年翻一番。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30年

11、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十年弹指一

12、挥间,我国农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农村,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一部分农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截至去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00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88.15。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最基本生活未能得到保障的贫民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联合国在2003年发表了最新的减贫统计,世界减贫人数的90%是中国实现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

13、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1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四梁八柱”的基本体制框架。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体制的新阶段。四、 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也取得相当进展,如双向选择的企业用人制度已经建立、商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现了“招、拍、挂”、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等。其中资本市场的发展引人注目,资本市场尽管发展历史虽然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却非常

16、快。我国股市规模、市值占GDP比重、交易量、交易系统的先进性等,都出现大幅跃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对国企改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减少了间接金融,降低了整个金融风险。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五、 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

17、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我国还积极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吸收国外直接投资7745亿美元,吸引外资规模连续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就是中国制造(和组装)产品大量出口,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发掘了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了空间。六、 在阶层分化方面,产生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和农民工阶层两大新的社会阶层,丰富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这块有着几千年重农轻商传统的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企业家:他们可以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改革开放以来、1992年之前创业的企业家,这一代企业家既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诞生的科技型企业家,如柳传志,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诞生的农民企业家,如鲁冠球,还有城市边缘人口创业的代表,如傻子瓜子的年广久,他们大多属于被迫创业,所设立的企业也大多带着“红帽子”。第二代企业家是1992年之后诞生的企业家。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的出台,大批原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和各方面能人纷纷下海创业,形

19、成了以陈东升、毛振华、田源、冯仑等为代表的“92派”企业家。他们具有较强的资源调动能力,企业的产权制度比较明晰。第三代企业家则诞生于2000年前后、伴随新经济的兴起,依靠风险投资、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家,如马云、张朝阳、李彦宏等。他们的典型特征是高学历、高技术、年轻化,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创始人或管理团队具有“海归”背景。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即农民工阶层。据有关方面统计,现阶段农民工总数已逾1.2亿,已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农

20、民工阶层的形成一方面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一阶层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正是这支大军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农民工进城在建设城市、繁荣城市经济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丰富了城镇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不足,有效地抑制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为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城镇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回首30年前,每个中国人也许都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国家在那一刻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今天,也许每个中国人都有理

21、由骄傲和自豪,因为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与成就。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保持清醒: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远未完成,中国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在面对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时,也许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拿出一份清醒一份拼搏一份责任去期待这个国家更为美好的明天。当然,改革开放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再来看一些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真正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问题。 (如何巩固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改革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国有经济才能体现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历史上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其它部门

22、的发展,经济发展在农业基础上,我国的农业问题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靠国际贸易。贸易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可能萎缩,资本流向高回报的区域,85-95,随着城市改革的发展,农业徘徊不前。“白条子”现象:农村人的粮食上缴,换不到钱币,只有欠条一张。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工业化过程中,耕地面积缩小。由于中内抓得紧,95年后又气候好,农业形势大好。 中国是怕旱不怕涝。农村的资金,技术,人才问题待解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问题“市场经济追求效率,机器排挤工人,对劳动者的需求下降,即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 历史上,计划经济下实现“低工资、高就业”,背上冗包袱

23、,国有企业为40%,是为了维系社会稳定。 现在市场经济追求大市场、小政府,精减三千八百万-四千万吃财政饭的人。民与官的比例为1:30。 中国的农村存在严重的隐形失业现象,耕地者只需1亿,乡镇企业容纳1亿-1亿三千万,还有一亿七千万-二亿的富余人口。 失业过高会比通货膨胀(“货币增值,物价上涨”)引起更尖锐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4、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构成个人收入的途径是多元的,基尼系数在0-1间,= ,改革前,城市为0.11,农村为0.13,改革后,1994年,城市为0.36,农村为0.41,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居民基尼系数。

24、基尼系数越高,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系数越低,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效率公平兼顾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减少差距,对收入高者收税,对低收入者规度最低工资,给以补贴、失业救济金等。注重公平则效率低,注重效率则差距大。只要采用市场经济,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间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发达地区经济基础高,多从事技术密集、资本、资金、劳动力密集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市场容量大。 不发达地区以土地等自然资源、劳动力密集的,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产品为产业,如农业商品初步加工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区发达,中部欠发达,西部不发达,加上80年代后中央政策向东倾斜,愈加拉大差距。 78年,人国民收入最高为上海,最低为贵州,78年差率为7倍

25、多,改革后为10.4倍,差距过多会导致利益摩擦,地区壁垒,地方保护主义,如黑龙江世界发达国家一般最先进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率为2,日本为1:0.75,例V理论: 发达地区空间变小,速度放慢。不发达地区则突飞猛进。 5、腐败问题 “腐败严重,令资产阶级政客自以为小学生,市场经济将货币推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管理疏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某些人为了弥补利益损失,发生了腐败”。 6、社会治安问题 社会治安的指标:1、犯罪率;2、居民安全感系数。 严打只是治标,急待治本。 在社会治安的背后要思考另外一些问题,有的被经济所逼,有的是文盲,法盲。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

26、题。 “两只手一起抓”,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是什么,要不要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道德观念是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英雄人物是什么?学模范,学谁?学什么? 8、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般是两个问题:1)产业结构高级化;2)优化:产业结构间关系,我们的产业结构是重型,第二产业处于重要地位,第三产业处于薄弱地位,农业的市场化,科学化程度弱,生产率低。在第二产业中如何调节一些传统企业:纺织,机械,如何加强高新,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金融、旅游业、服务业等等如何发展。第二产业在第一产业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二为基础,反过来第三产业促进第、二的发展,这几个问题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颂叟不可忽视。 面对

27、以上种种挑战,我国没有被击败,反而迎难而上,否则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这更加说明了我们的实力与客观的前景。接下来再看看专家对改革开放的见解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1949年到1976年“文革”结束,再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年的2008年,中国近代史上总是以30年作为历史变革的一个基点。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综合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持续发展的新问题。那么在下一个30年里,中国又将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继续挺进呢?1月12日,在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包括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等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以“中

28、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为主题共论未来。吴敬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们两人同在1930年出生,籍贯同是江苏,也同样是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界泰斗。但多年来,两人在对经济发展和改革上却有很多对立之处,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牛市崩盘时,吴敬琏称“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后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联手反驳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称吴敬琏的看法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至此吴、厉二人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并且在近10年间再也没有公开对话。直到今年1月12日,这两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终于在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进行了近10年来的首次公

29、开对话。对话中虽仍在一些经济问题上各持己见,但对于我国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和现存的部分问题也达成了共识。吴敬琏、厉以宁10年首次共论改革得失30年以来最成功的 三项改革厉以宁: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农村家庭承包制,在当时的条件下要通过农民的积极性调动来促进农民的生产,打破从前人民公社下大一统农业的情况;第二个大成绩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还是很不完善,但是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它的税收是民营企业提的,我们的出口很

30、多是民营企业起的作用。吴敬琏:第一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第二是1994年,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这个决定进行的全面改革;第三是根据1997年的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改革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年以来仍未解决的三个不足厉以宁:第一个不足之处是城乡二元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因为农业的承包制还是在承认城乡二元体制的前提下提出的,因为城乡二元体制没有触动,所以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市化速度比较慢,还产生了一些权利不平等,比如像农民工这样的问题;第二个不足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当中也存在着问题,行业垄断

31、很明确,要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这种行业垄断,特别是跟行政的垄断是比较难分的,这种还需要进一步改革;第三个不足是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财政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因此推行得极慢,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现在条件好了,所以要关注民生问题。吴敬琏:第一个不足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太迟缓了,碰到了很多的阻碍,部门从自己的工作方面,从自己的权利,从自己的利益着眼太多,所以就愿意保持旧体制,所以使得迟迟不能实现;第二个不足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比如说农地的产权问题,我的提法就是说把田面权还给农民,所谓田面权就是永久的使用权,这是跟经济学上说的跟地租相联系的产权;第三个不足是法治建设仍不完善,如果不建立在

32、法治的基础上,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会变成一个早期市场经济,甚至不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表示,虽然在过去平均每年9%-10%的增长速度当中,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但城市化的因素,同样正在起到更大的作用,会支撑经济的增长。“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即使在经济体制的领域里面,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仍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效率,仍然可以去通过制度的改革去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来使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够进一步提高。”樊纲说。例如体制

33、因素樊纲在谈到有关市场化时表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改革体系的进一步改革,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们还有多少价格是扭曲的,多少政府还在那里管制着,从政府改革来讲,我想现在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怎么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在解读国有企业如何实现市场化时,樊纲建议,资源本来应该是全民所有的,但“在我们这个制度下都是企业的收入,资源如果溢价的话,价格上涨,这些收入主要应该归国家所有,而在我们的体制下现在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第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特指是资源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又是不分红的,于是就在这样一个财税制度体制下,中国经济学家呼唤新一轮的财税改革,财

34、税改革有很多内容,包括对资源要收租,对资本要分红,然后要理顺中央地方的财政关系,要约束政府的支出行为。”樊纲认为,通过政府财税体制的改革和财税效率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够可持续。樊纲说,要想保持今后10年、20年或者再一个30年的高增长,中国还要继续改革,而这些改革也许会更难。改革还需循序渐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都达到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如是说,但是中国很多根本的体制问题,比如说产权还没有私有化,市场是双轨制,经济体系当中还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林毅夫表示,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当

35、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应该可以不用靠任何外在的保护或者是鼓励和推荐,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大家可以接受的预期竞争力。“也就是说,如果它管理好,那么这个企业在竞争的市场当中就可以赚钱。根据这样所建设起来的理论体系,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企业在市场当中不赚钱的话,它得到的结论一定是它管理有问题,当然,是什么东西造成管理的问题呢?”但是,在转型中的国家,实际上它有很多企业即使管理没有问题,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它即使管理没有问题,它也有可能没有办法获得大家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这种现象必然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来改革比较好?林毅夫表示,渐进的改革更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企业

36、没有自身能力这是一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存在于转型中国家普遍的一个现象,因此我们在进行理论思考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个暗含的假设放弃掉,来研究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现象,它背后的企业到底有自身能力还是没有自身能力。如果没有自身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进一步去追问,它没有自身能力的原因是什么?他表示,在一个国家转型的过程当中,由于当初推行的战略必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遭遇到很多干预,从而形成很多经济效率的损失。“但是我们在推动改革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些干预是内生的,对于内生的制度安排如果要改变它的话,必须从造成外生的原因着手。”林毅夫说,我国国民经济当确实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效率一直没有提高,地区城乡

37、的差距是在扩大,环境恶化也是越来越严重,但国内生产总值反而是以更快速的速度在发展。这就是我们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作为经济学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一些反思的一个时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感想: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30年前的那个春天,一位颇具设计天才的老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计出了一条宽广坦途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移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来。于是,1978年,我们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设立了经济特区。1982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8、1986年,启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1987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1994年,施行了医疗及住房市场化改革。1997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吹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冲锋号。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5年,废止了农业税条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2007年,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30年改革开放,30年功勋卓著。30年辉煌成就有力地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有中国

39、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策,是最科学的、最正确的、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决策。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从农田到工厂,从森林到牧场先进代替了落后,机械取代了人工,旧貌换新颜。我们体验了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号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即将举办 我们一次又一次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上新的高潮,一个又一个宏伟计划交替闪烁在电脑屏幕上,一扇又一扇窗口争先恐后向大海开放,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马不停蹄地追逐着车轮的速度。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阔步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4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热烈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建设成就的时刻,我们更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党始终牢记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参考文献:1胡鞍钢:中国:再上新台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92胡鞍钢:中国崛起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王孟龙:吴敬琏厉以宁纵论改革30年J.领导文萃,2008年第4期4李金珊赵云旗:论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 财政 与发展,2005年第5期5辜胜阻:三十年崛起三代民营企业家N.光明日报,2008.2.226张维迎:理解中国经济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8.7.107中改院08/中国改革评估报告(全文)8中国农村改革30年研究张晓山、李周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9 2008年01月14日00:56 北京商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