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32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古瓷简史ppt课件.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泥河湾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陶片看,中国陶器的产生已有11700多年的历史。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将被瓷器所取代的命运。,中 华 古 瓷 简 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到了唐朝制瓷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如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两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

2、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了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从洪武35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200多年来烧制出许许多多的高、精、尖产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铜红釉、成化的斗彩等都是稀世珍品。,清朝康、雍

3、、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康熙时烧制出色泽鲜明、浓淡相间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今天久负盛名的中国古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所蕴含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陶瓷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古玩收藏家为之神往不已。,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就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并至此落下

4、帷幕。,邢 窑,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陶瓷史的一页空白,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

5、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邢窑遗址,邢窑白瓷,北方白瓷最高成就的代表邢窑是“盛唐之音”的见证。茶圣陆羽称“邢瓷类银”。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邱、临城、邢台等三地,因属邢州而得名。,唐代邢窑琴炉,唐邢窑白瓷盈字盒,出土文物,唐代邢窑白釉双鱼背瓶,浙 江 上 林 湖 越 窑 遗 址,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离市区约1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在环湖20多公里的山脚下,分布有110多处从汉代至宋代的古窑址,其烧造历史长达千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在东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完成了向青瓷的过渡,开创了人类生产瓷器的历史。而这个举世瞩

6、目的演进,就是在上林湖窑区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窑青瓷生产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最精美的青瓷产地,且历经唐、五代、北宋六百余年,长盛不衰。,浙江上林湖景色,浙江上林湖越窑窑址,荷花芯窑址,荷花芯窑址背倚铁锚山,面临上林湖,面积约2000平方米。199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文管会联合在此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瓷片,清理出一座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唐代窑炉遗址,该窑炉遗址斜长42米,宽2.5至3.2米,坡度13度。,头低尾高的龙窑,面湖倚山而卧。这不仅是上林湖的骄傲,也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汗与火的洗礼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

7、机。,唐至五代,是整个上林湖窑群的鼎盛时期。文化的发达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使上林湖的瓷窑在数量上激增。能工巧匠的聚集,使青瓷的制作工艺日臻完美。这一时期的每一件器物,无论是胎体的制作,釉料的配方,器形的设计,还是装饰的风格,窑具的改革,烧造的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上林湖畔的荷花芯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从出土的大量瓷片、窑具、器物看,这里是晚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窑址是毫无疑问的。,上林湖越窑青瓷,上林湖越窑青瓷是慈溪人民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精品。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唐宋瓷都之美誉。上林湖越窑烧制规模之宏大、纹饰釉色之精美、精神内涵之丰富、影响范围之广远,世

8、所罕见,它不但是中国瓷窑的典范,而且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延伸,对世界陶瓷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窑瓷器,寺龙口窑址,这座位于匡堰镇寺龙村钓竿山下的古窑址,经历了从晚唐到南宋长达近300年的烧造时间,其遗存之丰厚,品种之多样,实为越窑群体中之佼佼者。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联手考古发掘,终于使这座近千年无人知晓的窑址得以重见天日。,窑址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的龙窑窑址,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构造特点和装烧程序。除龙窑外,在旁边还发掘一座制作工场。更为重要的考古价值是,这座窑址的发掘,改变了考古学界以往一直认为越窑衰落于北

9、宋的传统认识,使越窑的烧造时间又推迟了100多年。发掘成果公布以后,前来考察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使昔日冷清的寺龙村变成了游人竞相参观的热土。这些眼花缭乱的瓷片虽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量,但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是很难对其作出合理的诠释。尽管如此,每一个参观者依然能从实实在在的遗址和瓷片中,真切地感受到古代越瓷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9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寺龙口窑址的发掘名列其中。,寺龙口窑址全貌,寺龙口窑址于2006年6月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归入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寺龙口青瓷窑址位于匡堰镇乾炳村古银锭湖南侧钓杆山西坡。古银锭湖原为泻湖,早年已废为良田,沿岸分布的

10、窑址群,是上林湖越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龙口青瓷窑址是古银锭湖窑址群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的窑址。,寺龙口青瓷窑址的龙窑建在钓杆山西缓坡上,两侧废品堆积隆起,最厚处达10米以上,面积约20,000平方米,保存较好。1998年和1999年下半年文物部门两次对窑址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为1,045平方米,揭露南宋龙窑遗迹1处,长50米,宽2米,残高0.4米,五代、北宋作坊遗迹各1处,五代匣钵挡墙3处,北宋挡墙1处,出土器物标本5万余件。确定窑址年代为唐晚期至南宋初期。,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器物造型的演变及装饰工艺、装烧技术的变化,可将其遗存分为晚唐、五代、北宋早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南宋初期六期。,

11、考古资料表明,寺龙口青瓷窑始于唐代晚期,一直延续至南宋初期,五代北宋时期烧制秘色瓷,供奉朝廷,南宋初为朝廷烧制精美绝伦的祭祀用瓷和宫廷生活用瓷。寺龙口青瓷窑址向世人展示了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初年越窑青瓷的发展轨迹,为深入研究越窑青瓷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第六期的堆积中存在着同窑合烧的二种不同类型的制品:一种是越窑制品,另一种为“官窑型”制品。制品的质量和装饰工艺,以及烧制的“官窑型”器物,表明这一时期的越窑,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期。,在浙西南边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泉山(凤阳山)的脚下,有一座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被誉

12、为“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香菇灵芝之乡”的山水古城龙泉市。,-大窑龙泉窑遗址所在地,龙泉琉华山下,龙泉青瓷肇始于西晋,开窑于唐、五代,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和元代,衰落于晚明和清,至民国仅剩不绝如缕之一脉。在千余年的烧制过程中,龙泉窑形成了著名的龙泉窑系,主要有哥窑和弟窑为代表的青瓷,产品有哥窑的开片瓷、弟窑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哥窑被列入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弟窑史上更多的是代表龙泉窑,胎白釉青,瓷器外形光洁不开片,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清丽淳厚。龙泉窑鼎盛时期,境内有窑址366处,当时的瓯江

13、成了繁忙的运瓷水路,船帆密布,穿梭往来,经此水路将瓷器运往全国和世界各地。,龙泉窑虽然有千余年的烧制历史,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它确是地处宁波上林湖越窑青瓷的小兄弟,越窑从东汉烧制,到唐朝,再到北宋衰落,繁盛千余年。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6件秘色瓷便是越窑的产品。越窑烧制秘色瓷、贡瓷的历史达到300年之久。到北宋时,官窑创建,越窑开始衰落,越窑的技术和人才开始流向龙泉。,龙泉小梅镇的大窑窑区是龙泉窑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北宋时期制瓷业已相当繁荣。据文献记载,在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时期,这里“沿河十里,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是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有着“瓷都”之称。,大窑遗址范围内

14、有126处窑址,年代从五代始烧至清代结束,贯穿各时代的全过程。该遗址历史悠久,窑址密集,产品精美,堆积丰富,生产规模宏大,是其它窑系无法比拟的。2005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点大遗址。,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址,枫洞岩窑址,其烧成年代为元、明时期,出土的以吨计算的大量瓷器,为龙泉窑的分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工作人员在清洗两件从龙泉窑出土的明代双鱼纹样青瓷标本。,出 土 文 物,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

15、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定 窑,涧磁村定窑遗址窑炉,涧磁村定窑遗址座落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涧磁村定窑遗址是宋代的著名窑址。宋代的曲阳属定州所管辖,故称“定窑”。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北宋,元代以后逐渐衰落。1951年故宫博物院首次发现了定窑遗址,1960年1962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涧 磁 村,定窑以其烧制的白瓷驰名于世,器形以碗盘居多,瓷胎细腻,釉色润泽,白中略显青黄或灰黄,口沿因为覆烧而不挂釉。当时已熟练掌握了用覆烧装窑的

16、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器物内壁多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的技法装饰花纹,图案繁复而严谨,层次分明,各种花卉和动物是主要的图案题材。北宋时期,这里成为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窑场之一,为宫廷和官府烧制出大量精美的瓷器,,窑址还出土有很多刻有“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等字款的瓷片。为宫廷烧制的瓷器多饰龙凤图案,工艺极为精巧。另外,窑址中还发现有少量的黑釉、酱釉、绿釉瓷片,即文献记载的“黑定”、“紫定”和“绿定”。,产品与制造工艺,唐五代产品粗细掺半,青白兼有。较粗的瓷器胎质粗而色灰,比较厚重,胎上一般施一层白色化妆土,表面施白釉或青黄、褐绿、黑色釉,有的瓷碗外表施青黄、褐绿、黑色釉,而碗里面

17、施白釉,施釉较厚,多不到底,常有流釉、积釉现象。细白瓷器胎质细而色白,比较轻薄,釉色洁白而略泛青色。器形有碗、钵、盘、盏托、罐、壶、高足杯、三足炉、盖盒、枕、铃、瓷塑等。碗一般底心平缓,多为斜直敞口、唇形口或莲瓣形口,底足有平底、实足平底、玉璧形底、宽圈足和圈足底等各式。执壶一般丰肩、平底、短流,有白釉和青黄釉两种。瓷枕一般比较短小,枕面多呈长方或椭圆形,有的白瓷枕面带褐色斑纹。瓷塑多为小型白釉加黑褐色点彩的动物玩具。器物装饰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素面,少数用模印、贴花、划花纹饰。装烧器物的窑具主要有碗形盒式匣钵、漏斗形匣钵、三角形支垫等。细白瓷碗都用匣钵单件装烧,粗胎瓷碗用三角形支垫叠烧,烧成

18、后碗底露 3个支丁痕 。,北宋时期一般白瓷器都用优良瓷泥制胎,基本上不再生产需用化妆土的粗胎白瓷器皿,青黄、褐绿、黑釉瓷器明显减少,细白瓷器成为主流。北宋早期白瓷胎釉均洁白细腻,器形新增有净瓶等。碗口一般为敞口或葵花式口,底足大体只存圈足一式。装饰仍较简朴,多素面,部分器物沿用模印、贴花、划花纹饰,刻浮雕式莲瓣纹比较流行。产品装烧方法仍是匣钵仰烧,基本上都用漏斗形匣钵。五代至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烧制日臻成熟,“官”、“新官”款器为这一阶段优质白瓷的名作。北宋中期以后定窑优良瓷料得到大量开发,白瓷产量迅速增长。中期的碗盘等口沿一般有釉,釉色微泛黄,说明当时覆烧技法尚未普及,器物造型比较精巧,执壶常用

19、瓜棱腹、弯曲流,碗盘多呈葵瓣口形。早期流行的花纹,包括刻浮雕式莲瓣纹明显减少,有深浅刀锋效果的刻花纹饰最为流行。纹样有萱草、莲荷、龙纹等。晚期的碗盘之类圆形器物基本上都用支圈叠装覆烧,器物口沿无釉有芒,釉色一般白中闪黄,有的略显灰黄。,此期产品品类较多, 仍以白瓷为主。器形复杂,还是碗盘最多。各种常用器形往往批量很大,即使像瓷祖之类特殊物件,也有成批出土,定窑瓷业之兴旺由此可见一斑。装饰花纹特别讲究,刻花、印花、划花都很盛行,刻划花常结合使用,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印花纹饰工整细致,显得特别明快清晰。纹饰主要有龙、凤和各种花卉图案、动植物形象等。北宋中晚期定窑创烧成功的新品种有“紫定”(

20、酱釉)、“黑定”和“绿定”,不过产量很少。新器形有孩儿枕、美女枕、龙凤盘等等,造型和装饰都很精美。此期优质白瓷以“尚药局”、“尚食局”、“龙”、“花”款器为代表。1986年在涧磁岭发掘获“尚药局”器和残片 9件,19851987年在涧磁岭、燕川发掘获“尚食局”器残片27件。所有“尚食局”器均出自晚期地层,其年代最早不会超过北宋晚期,大多数可能为金代产品。,北宋末定窑一度停顿,金代恢复生产后产品仍较精良,窑址中曾出土有大定、泰和纪年的印纹陶模,为鉴别金代定瓷树立了标尺。元代定窑逐渐衰落,产品单调,胎粗釉暗。金元时期许多碗盘类器物均采用器物内底刮釉一圈叠烧方法,这是粗糙化的表现。装饰也走向草率,有

21、的器物仅施黑色点画或以墨书为饰。,1、新发现的仕女人像瓷塑。,2、用于在窑内盛放被烧制瓷器的匣钵。,3、大量烧制瓷器时的辅助材料支圈。,定 窑 瓷 器,定窑瓷器,宋代定窑孩儿枕,北宋定窑白瓷兽耳瓦纹簋,北宋以后,更以乳白、牙白的釉色与精细的刻花、划花、印花装饰扬名,各地瓷窑争相模仿,成为南北白瓷中的典范。,北宋定窑紫定金彩壶,宋代定窑除白瓷外,还兼烧黑釉、绛釉、绿釉等瓷,工艺和釉色都比较丰富。,出 土 文 物,出 土 文 物,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

22、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 窑,清凉寺国保碑,清凉寺汝窑遗址,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窑址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个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大量的遗迹及出土文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遗址。,该遗址于1987年,经省文物研究所试掘,发现了作坊、窑炉、排水沟、灰坑、水井、澄泥池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汝官窑的典型器物及大量瓷片。,清凉寺庙,汝官窑的发现不仅为汝瓷的研

23、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考古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汝官窑遗址之谜的悬案得以了结。,汝瓷碎片,汝窑系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它作工精细,胎坚质密,釉层深厚,清澈蕴润,其精湛的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传世器极少,故其价值连城,国际市场上拍出天价。,汝瓷,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莲花式温碗,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

24、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汝窑天青釉水仙盘,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官汝窑四足洗,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官汝窑四足洗底,官汝窑直颈瓶,官汝窑直颈瓶底,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

25、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汝窑三足洗,汝窑青瓷,釉色呈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一些、有的稍淡一些,釉质莹润,光泽内敛,上有细密的开片,隐隐约约呈透明的冰裂状态,俗称“蟹爪纹”。,汝官窑在烧制青瓷时,一方面先烧氧化焰,后烧还原焰,另一方面,又控制在较低温度(11251225)下烧成,并有一段保温慢冷时间,以催化析晶,使釉中有大量钙长石的短针状晶体析出,所占体积超过釉的一半,另外尚有稀疏的气泡。由于汝窑青瓷在烧成过程中出现良好的析晶状态,所以其釉面不仅呈现出淡淡的天青色,还产生出一种玉石般的乳浊感。,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

26、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钧 窑,钧台钧窑遗址,钧台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境内。,钧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以县城内的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所产品质最高,故统称为“钧

27、窑”。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在此发现一批窑址,1962年该院又对此处进行考古调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在禹县钧台、八卦洞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窑址的分布面积十分广阔,达30多万平方米,瓷窑排列密集,堆积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达2米以上。钧台窑址应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续进行。瓷窑炉是从半侧焰式陶窑炉发展而来的,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窑,一般是单火膛,只发现一座双火膛。窑炉的结构及装烧方式便于控制火候,使温度达

28、到1200度。,钧瓷的釉色千变万化,主要有天青、豆青、月白、紫红、碧蓝、米黄诸色。器表多有自然形成的裂纹,称为“蚯蚓走泥纹”或开片。造型有各类花盆和盆奁几,如葵花式、莲花式、海棠式、六角形、方形、长方形等,还有出戟尊、敞口尊、碗、盆、炉、钵、洗等。,钧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全盛于北宋末年。钧窑中以铜红铜釉最为著名,它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古代烧瓷工艺的一项创新。到了金元时期,各地仍竞相仿制,元代以后逐渐走向没落,明代停止了烧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钧瓷传统艺术,已在钧台建厂恢复了生产。,钧 瓷,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这样,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窑瓷器,钧瓷

29、,钧窑瓷器,宋代钧窑瓷器,其中,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钧窑瓷器,钧瓷釉色有一种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北宋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北宋钧窑靛青釉尊,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

30、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官 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

31、的鱼子纹最为见长。,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据史料记载,南宋官窑有郊坛下窑与修内司窑两处。,郊坛下窑址早在1930年在杭州乌龟山西麓被首次发现,1985年1986年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出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迹和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遗址,目前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的遗址展示,采用了总体覆土复原,局部展示原貌的方法,参观者可进入遗址区近距离领略遗址的历史风貌。,出土文物,瓷片上的支钉痕迹,南宋青瓷茶碗,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

32、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官瓷,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官瓷,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簋式炉,哥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

33、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宋哥窑双耳三足炉,吉 州 窑,吉州窑是我国极负盛誉的综合性窑场,也是全国古代黑袖瓷

34、生产中心之 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各种器形有120余种,其中有青轴疑、乳白袖器、绿秘瓷、黑袖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琉璃器等。特别是“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等产品,饮誉中外,列为国宝。宋徽宗用吉州窑造烧的茶具品茶时,评论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因隋至宋,吉安称吉州而得名。在永和镇西侧长约2公里、宽1公里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今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吉州窑遗址现有废窑24处,即窑岭、茅庵岭、牛牯岭、后背岭、窑门岭、官家塘岭、屋后岭、猪婆石岭、蒋家岭、七眼塘岭、松树岭、曹门岭、乱

35、葬戈岭、尹家山岭、本觉寺岭、上蒋岭、讲经台岭、曾家岭、斜家岭、枫树岭、拓树岭、自家岭、天足岭、下瓦窑岭等。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早在宋代元丰年间,已是有名的瓷城了。,宋吉州窑蝶恋花玉壶春瓶,吉州窑海涛纹瓶,宋代吉州窑卷云纹瓷瓶,宋朝吉州窑刻花黑釉小碗,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吉州窑的木叶盏,吉州窑印叶梅瓶,耀 州 窑,耀州窑宋代名窑

36、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

37、、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

38、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宋代耀州窑刻花牡丹盘,宋代耀州窑刻花牡丹盘,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耀州窑刻花盒,耀州窑青瓷盒,宋耀州窑凤首壶,耀州窑刻划斗笠碗,耀州窑青釉刻花罐,磁 州 窑,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

39、面积约十平方华里。,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并创造性地以图案的装饰画法,把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绘在瓷器上,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磁州窑的中心窑区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富田窑址位于峰峰矿区彭城镇。,富 田 窑 址 现 代 馒 头 窑,富田窑址明代馒头窑,馒头窑是北方最常见的窑炉形制,在富田窑址可以看到从明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馒头窑。,富田窑址清代馒头窑,这座清代的馒头窑窑顶已经坍塌。,富田窑址清代馒头窑,富田窑址现代馒头窑,为了节省成本,窑炉外壁和烟囱是用废弃的匣钵和普通砖砌成的,窑炉的内壁才用比较贵的耐火砖。,富田窑址景区的地面,景区地面用瓷片装饰,这种奢侈的做法可能只有窑区可以做到。,元代磁州窑瓷片,诗词是磁州窑很重要的装饰手法和装饰题材,字体深受当时书法艺术风格影响,虽然出自匠人之手,但是仍有很高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