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36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学习大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效益,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某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制造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

2、展道路。”,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由于中德两国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情况的不同,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而且基

3、础也不一样。在定位上,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德国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德国已经跨越了“工业2.0”与“工业3.0”阶段,主要聚焦在高端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仍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由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基础零

4、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仍面临着质量的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2.0”时代已经解决了,因此中国还不能算是“制造强国”。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2.0”的后期阶段,中国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示范跟上的处境。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能够快速地进化,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必须快速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两化融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工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工业将打开发展空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5、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两化融合寄托着中国政府塑造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使命,从目的而言,与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规划并无二致。,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内涵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

6、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关于工业化,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化为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过程。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具体而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战略选择。,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

7、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我们对两化融合的理解,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理解两化融合的内涵现代企业的两大显著特征: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业化的第一推动技术,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了企业的全面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通常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和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两化融合,简单地说就是应用信息

8、技术来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的变革,实现企业的全面现代化。,两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活动不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则无法形成合力,有效帮助企业发展。,两化融合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向匹配的信息化,只有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活动,成为企业运作的基础,才能称之为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更不局限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是管理问题。但企业以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对于工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或者两化融合的主要难题,不是工业自动化技术、

9、信息技术选择的问题,也不是资金投入和信息系统、软件选择的问题,而是没有对传统落后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没有对管理机制、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匹配的问题,没有对加工设备、制造工艺进行同步改造升级的问题。简而言之,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在于管理方面,而不是技术层面。,企业两化融合需破解的三大问题,企业作为微观主体,未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进行加工生产,缺乏对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创新的认识,缺乏对两化融合全面、深入的认识。,缺乏支撑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绝大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手中,比如电子芯片、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等。归根结底,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10、,缺乏高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依旧偏弱。,产学研没有发挥应有的力量,多数大学没有真正做到面向企业,形成产学联动,科研人员的专利发明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动力较差。,两化融合的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两化融合的金融投资环境、政策制度环境、人才支持环境等需要进一步改善。,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的路径和抓手。2013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2014年首批选择了50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推动两化融合向更高阶段跃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必须找准抓手,第一章,第三章,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第二章,两

11、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的制度化、流程化,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代替工业化时代已经过时的传统管理模式。从德鲁克到加里.哈默,都说明了在两化深度融合的二十一世纪,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体系的表现形式,管理体系的运行方法,管理体系的特点,2010年以来,工信部逐步形成了以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2013年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作为首个两化融合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15年初进入ISO国际标准立项程序。借鉴ISO9000等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体系标准,组

12、织制定并完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4项基础标准的国家标准立项。中国制造2025是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线图,主线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既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信息化条件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领导小组:组长: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副组长:杨学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田世宏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德成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刘源张院士吴澄院士柴天佑院士组长:王安耕,联合工作组: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电信研究院、中企联、清华大学、北自所、地方工业和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代表、重点企业代表、其他相关研究院所等。,两

13、化融合,科学有效的规划,持之以恒的执行,定期全面的回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针对性的优化,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形象地说,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需要的是一套管理体系,而这套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三种功能:,“作战操典”功能明确协同作战的组织原则和要求,搭建运营体系,“瞭望塔”功能帮助企业掌握方向,“导航仪”功能帮助企业梳理流程,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引导和规范技术、设备和系统这三者的配套升级,借鉴 ISO9000、ISO14000 等以往成熟的管理体系的做法,通过总结提炼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 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并在企业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14、能够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成效,可带动产业加速实现整体提升,为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重要途径。,基本框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体现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理念和管理变革的趋势,研究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系列标准文件,我们发现很多发展的方向理念是一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体现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理念和变革的方向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集成是重点,数据是灵魂,能力是主线。,集成是重点,数据是灵魂,能力是主线,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2. 战略一致性,3.领导的核心作用,4. 全员参与,全员考核,5. 过程管理,6. 全局优化,7.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8. 引领创新,9. 开放协作,一是能够全面有效地落实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二是帮助企业真正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三是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为主线,加速原有第三方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实力整体提升。 四是顺应国家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促进行政资源整合优化,提升行政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一章,第二章,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培训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