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407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序言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系统化复习序 言,考纲综述,考试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链接课标1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采用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真题品析,2011绍兴中考一、文言文阅读。(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2、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注意通

3、假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这几个词语在课后注释上有明确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舍弃,限制(限止),震慑(威慑),极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A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顺接;B前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后者的意思是“的人”: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施行仁政的人;D都是“凭借”的意思。,D,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4、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 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 意思。例如:“以”,凭借;“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可翻译成“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_ 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实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

5、,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二)大鼠(13分)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

6、)【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阖(h):关闭。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啻(ch):仅;止。龁(h):咬。,5.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来断句。断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猫蹲良久”中猫是主语,蹲良久是谓语,这应是一句;“鼠逡巡自穴中出”中“鼠”是主语,后面是谓语,也是一句;“见猫”省略了主语“鼠”,即鼠见猫;“怒奔之”也省略主语“鼠”。,/,/,/,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

7、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4)既而鼠跳掷渐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时要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解释其意思的前提。“辄”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于是、就;都”两种,结合上文,是“都”的意思:“适”,恰巧;“咸”与桃花源记中“咸来闻讯”的“咸”意思相同,“都”的意思;“迟”,缓慢,迟缓的意思。,总是,都,正巧(恰逢),都(全),缓慢(迟缓),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_ 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

8、键词语的意思。“然后”在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怯”,害怕。,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8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猫的目的是抓住老鼠,但猫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放纵老鼠,使它放松警惕,最后抓住了它。这就叫欲擒故纵。,C,2011温州中考二、文言文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9、,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有会意_ _ (2)性嗜酒_ _ _ (3)期在必醉_ _ (4)既醉而退_ 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在课后注释课文全解上有明确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体会、领会,爱好、特别喜欢,期望、希望,已经,10下

10、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B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他皆是代词。A指他的;C指他;D指它的。,B,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 解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如: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对于,在方面。,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12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_ _ 解析分析语句的含义,必须置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所以,我们只有把它放回原文中,联系下文内容,贯通起来,

11、方能识其真义。下文接着的语句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时一有体会,便高兴得废寝忘食。不难理解,陶渊明读书重视的是感悟。所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应该是指陶渊明喜欢渎书,但不追求对字句的穿凿附会(即不拘泥于对字句的解释)。,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

12、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回:回转,扭转。上:指唐太宗李世民。霁威:息怒。谒告:请假。鹞:猛禽。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固:故意。,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_ _ (2)故中辍耳_ _ (3)外皆严装已毕 _ _ (4)上尝得佳鹞_ 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要注意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读本上来。如“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等。,善于、擅长,停止,完成、结束,曾经,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 _ 解析可采用直译为主,意译

13、为辅。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如:“或”“上”“移”“威”。,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15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_ 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全文来回答。,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三、(2011浙江台州)古诗文阅读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14、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4)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通,变通,穷尽,愁,通“无”,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题目中这个句子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按照“汝之不惠,甚矣”的顺序。关键词:“惠”,聪明;

15、“甚”,太。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你太不聪明了!,18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意思。例句中“以”的意思是“凭借”,A因为;B用来;c认为;D凭借。,D,19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_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对

16、文言语句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先要说出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语句说出其中的原因。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三)(9分)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

17、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课外文言词语的解释可结合对语句的翻译和课内所学。(l)“始”可以结合满井游记中“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中“始”的意思来解释,

18、“才”的意思:“遣”,派遣;“而太傅留之”意思是太傅把他留下来,之,代词,代东阳;“语”,动词,告诉。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3)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才,派,他,代东阳(或谢朗),告诉或“对说”,21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本句话的意思是说“新妇在年少的时候家中遭遇灾难,自己一生所寄托的,只有这个儿子”,因此应在“难”与“一”之间和“寄”与“唯”之间断句。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2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王夫人坚持“流涕抱儿以归”的原因可以从她所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这句话中找出。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新病起;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