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534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二一年十月36目 录一、项目概述11.1 项目目的和意义11.2 项目任务和内容21.2.1 xx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21.2.2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21.2.3 xx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1.2.4 xx市国土资源局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31.2.5 xx市国土资源局窗口服务和查询系统41.3 项目建设原则41.4 项目基础情况说明61.4.1 现有数据情况61.4.2 现有信息系统情况71.4.3 现有基础平台软件情况71.4.4 现有网络情况71.4.5 现有服务器及硬件71.4.6 系统用户和对象8二、系统整体技术要求9

2、2.1 系统建设标准和依据92.2 系统环境要求102.3 总体框架要求11三、电子政务平台功能要求123.1 标准化数据接口123.2 工作流系统123.3 电子表单设计工具133.4 统计报表系统143.5 组织机构建模工具143.6 内容管理系统143.7 统一消息平台143.8 安全体系14四、国土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要求164.1 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164.1.1 数据输入与编辑功能174.1.2数据交换功能和数据输出174.1.3 图形的几何计算与逻辑性处理等功能184.1.4 数据变更与历史回溯功能184.1.5 数据检查功能184.1.6 历史地籍数据和影像查询功能194

3、.2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194.3 现有数据整合入库204.3.1 数据检核204.3.2 数据梳理204.3.3 数据整合204.3.4 数据入库21五、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225.1 土地登记发证业务系统225.1.1 土地登记业务功能225.1.2 业务督办功能225.2 数据库成果应用系统235.2.1 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235.2.2 图件制作与输出功能245.3 地籍档案管理系统24六、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256.1 办公事务系统256.2 效能督办266.3 短信平台266.4 移动办公平台26七、窗口服务与查询系统功能要求287.1 窗口服务系统287.

4、2 窗口查询显示系统28八、系统性能要求298.1 系统运行性能要求298.2 系统安全性能要求308.2.1 操作系统安全308.2.2 应用系统安全308.2.3 数据安全31九、系统开发管理329.1系统开发项目管理329.1.1 项目计划书329.1.2 项目实施339.2 项目建设周期349.3 项目提交成果349.4 知识产权要求35十、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3610.1 培训要求3610.2 售后服务要求36一、项目概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金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平台”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管

5、理行为,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建设能够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能够提高国土资源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应用,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金土工程”、“数字国土”等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各种国土空间数据库及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建设,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成果数据如何应用,如何与电子政务系统相结合,大量的国土基础空间数据与国土业务数据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等课题成为了国土行业关注的焦点。1.1 项目目的和意义为完成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金土工程”总体要求,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及其他已取得的信息

6、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的四级联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应用我局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将我局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1.2 项目任务和内容本次项目首先是要对xx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按照规划的指导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我局相关的业务系统逐步在该平台上运行,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二调”成果数据、地形数据、影像数据以及综合事务数据,按照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标准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属一体化”的土地登

7、记发证业务,实现窗口服务和查询功能。1.2.1 xx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采用企业总体架构(EA)和信息资源规划(IRP)的思想对xx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采取统一规划、以用为先、分期实施的策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各期建设内容及相互关系;对国土领域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国家、部、省的相关规范要求,统一信息资源分类、统一数据命名、制定数据标准以及全局的业务模型,为数据的跨平台、跨数据库、跨部门、跨业务的共享应用打下坚实基础。1.2.2 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支持统一的系统功能调用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支持流程自定

8、义和表单自定义,实现市级数据资源、身份权限以及业务规则的统一管理,满足各级和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需要。电子政务平台是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支撑环境。所有的业务应用系统都将基于此平台进行集成与开发。将各个业务系统集成在一个工作平台框架下,在一体化数据库的支持上,实现国土资源机构内多业务部门协同办公和互动作业的目标,实现对公众和社会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目标。1.2.3 xx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市级数据中心的标准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建立标准、科学、现势的xx市城乡全覆盖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构筑强大、高效、开放的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9、,形成以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图属一体化”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实现地籍实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地籍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利用以及社会化服务的水平。1.2.4 xx市国土资源局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xx市国土资源局公文管理和办公审批签核业务,通过系统建设满足市局的各类日常办公应用,加快公文流转速度,实现市局与县(市)、区局的公文流转。能够利用无线办公网实现手机终端登陆和相关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以及可扩展等特点。1.2.5 xx市国土资源局窗口服务和查询系统该子系统作为xx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对社会进行

10、服务的门户,可向公众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申请申报受理服务、受理结果查询服务、政务公开信息内容查询服务和通知通告显示服务。1.3 项目建设原则工程建设应体现“以管理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的建设思路,确立“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以务实为主、以基础先行”的建设方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一)先进性、超前性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选择应具有先进性的特点,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要适当超前,应代表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坚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总的原则应当选择成熟和先进的软硬件平台,选择先进的技术路线和开发方式,实现过程中还充分考虑系统的发展和升级,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从而

11、保证系统起点高、功能强、生命周期长。 (二)实用性、易用性系统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拓宽服务领域,因此,系统要做到高效、实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层次清晰,容易掌握,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能够满足各项业务的需要,真正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三)可维护性、可扩充性需求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中各部门职能的变迁,系统必需不断更新、升级。因此系统必须适应具体应用的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用户自定义或自适应性。系统管理员经过培训后,应能够承担一般的系统维护,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经过简单的定制或参数设置就能满足新的需求继续运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四)开放性和一

12、体化系统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保证多种平台的兼容性,多种产品的集成性,多种技术的并存性,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致产生信息“孤岛”。(五)安全性、保密性由于本项目建设和应用过程涉及一定的机密信息,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系统要充分考虑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进行严格权限的设定、数据保密等工作,并要提供数据备份功能。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功能,从数据库存贮、检索、提取、入库、发布等各个层面和角度都具有相应的安全机制。同时必须解决好行政审批系统与上下级部门的数据通讯安全问题。(六)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化是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

13、七)经济、时效性系统建设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系统建设目标。(八)稳定性、可靠性该系统主要面向国土资源管理日常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它将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开展日常业务的前提保障。1.4 项目基础情况说明xx市国土资源局中心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尚没有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各个业务系统主要以独立的方式运行,系统之间不具备数据自动无缝衔接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各个系统产生的数据也是相互独立,兼容性较差。系统建成后涉及市局、七个区局和十个县(市)局用户的协同办公应用问题,所以有必

14、要对本次系统建设的基础进行说明。1.4.1 现有数据情况1.4.2 现有信息系统情况1 xx市国土资源局外网网站2 xx市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3 xx市地籍数据检核系统4 地籍证发证套打系统5 xx市协同办公平台(电子监察网)1.4.3 现有基础平台软件情况地理信息平台:ArcGIS9.2 Arcinfo版(包括AE、ArcIMS、SDE) 数据库平台:Oracle 9i(可升级至10g)1.4.4 现有网络情况xx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内网采用千兆核心交换,通过xx市党政办公网向上能够与省厅相连,向下与各县(市)局连接,对内有313个内网信息接入点。1.4.5 现有服务器及硬件1.4.6

15、系统用户和对象本次建设重点是地籍管理和综合事务等日常业务系统,主要涉及:1 局机关所有科室、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2 各县(市)区局、开发区分局、工业园区分局办公室人员3 各区局、开发区分局、工业园区分局地籍业务办理人员4 其他具有访问权限的人员。二、系统整体技术要求2.1 系统建设标准和依据GB/T 13923-19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8578-200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

16、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CJJ 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8-1999 城市测量规范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 1001-199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2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

17、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2.2 系统环境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ArcGIS 9.2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9i进行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数据库管理部分采用C/S模式,以ArcEngine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主要在用B/S模式,通过远程调用服务器端数

18、据库数据,数据采用实时传输,保证数据安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图形部分通过ArcIMS作为后台图形数据发布服务器,以采用WebGIS方式实现图形浏览和相关操作;在图形数据属性管理上,采用ArcSDE+Oracle对影像数据、矢量图形数据及属性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系统能够利用移动SSL VPN网络实现用户在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登录。登录方式采用C/S模式,能够支持主流的移动设备。2.3 总体框架要求采用多层模型,即网络系统层、数据层、支持层、应用层、服务层等层次构造系统;在网络结构方面,采用以B/S为主,C/S为辅的混合结构模式,把B/S方式和C/S方式的优势进行互补;在设计

19、与实现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及组件式开发技术,以软件对象和逻辑相关的软件对象构成的应用组件为基础进行开发,利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构造的UML类图和类图基础上构造的UML部件视图进行编程和组织。图2-1 系统总体构架三、电子政务平台功能要求3.1 标准化数据接口数据是应用系统的灵魂,尤其是电子政务平台等基础性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设计和中间交换数据格式应符合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相关标准,以便于不同电子政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电子政务平台内部各模块、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接口应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思路,方便今后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应充分考虑xx市国土局应用系统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进行统

20、一设计、整体规划,以能够满足日常纵向和横向业务需要为标准。图3-1 工作流引擎示意图3.2 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系统是电子政务平台任务调度、任务指派、任务转发、任务启动的中心,对各应用系统提供具有决定作用的流程管理,能够实现根据角色、分工和条件的不同决定信息的传递路由、内容等级、安全等级等功能。图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3.3 电子表单设计工具电子表单设计工具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数据提供采集、表现的手段,它是信息采集、打包、显示、处理的载体,保证信息源的获取和显示。3.4 统计报表系统统计报表系统是实现报表制作,业务报表的统计分析、报表的转换与传送等功能,支持web打印方式和套打等功能。3.5 组

21、织机构建模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实现用图形的方式来轻松维护整个组织架构数据,包括部门信息、人员信息、岗位信息、权限、角色等内容,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实现单一入口认证。3.6 内容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快速部署业务系统,灵活定制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发布,对信息内容进行综合,完善信息的采、编、审、发流程,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实现基于内容的各种电子文件的归档等功能。3.7 统一消息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包括信息提醒组件、邮件提醒服务、手机短信息提醒服务和离线信息提醒服务四个应用接口,配合相关的消息服务软/硬件可以达到统一消息提醒的效果。3.8 安全体系安全体系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的

22、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安全体系要能够保证平台和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它包括认证授权系统、安全加密系统、身份识别、活动记录、网络监控、病毒防范等部分。四、国土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国土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xx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开发,同时作为xx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一部分,应按照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国土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应首先对xx市国土局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入库,然后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4.1 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xx市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土

23、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文件的要求,充分考虑和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并能够覆盖xx市建成区。采用ArcSDE+Oracle模式实现图属一体化的地籍管理,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影像等内容。能够满足矢量、栅格以及与之关联的属性信息的管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拓扑构建、查询、统计、汇总、制图、导入导出、数据检核等功能。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实时更新和批量更新的功能以适应xx市当前的发展速度,能够分别处理权属变更和图形变更,同时能够保存和回放宗地的历史数据情况。能够针对主流测绘外业数据、矢量数据和纸质图件等提供导入数据

24、库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能够完成外业调查的属性数据、电子表单、EXCLE表单和纸质表单等导入数据库,实现图属信息挂接。充分考虑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高级功能应用,以及其他扩展应用。 4.1.1 数据输入与编辑功能实现地籍数据(界址信息和权属信息)等外业采集信息手工输入、自动批量导入。除具备点、线、面、注记及复杂几何体等多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本输入和编辑功能以外,还应实现单宗土地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xx土地坐标系和xx规划坐标系之间的实时坐标转换。图5-1 外业数据导入系统4.1.2数据交换功能和数据输出可以将系统所需的不同格式(.xls、.dat等)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同时也要

25、支持按不同格式的要求进行数据导出,图形数据交换格式支持:E00、VCT、DXF、WALK、TIFF、JPG等,属性数据格式支持:shp、Coverage 、Xml、Mdb、SQL Server等。4.1.3 图形的几何计算与逻辑性处理等功能点坐标、线长度、高斯平面的计算、检验及相关属性自动更新功能;对矢量数据实施剖分、共线、并线、拓扑和图属一致等逻辑性处理功能;矢量数据的索引等。4.1.4 数据变更与历史回溯功能支持地籍数据的变更,对不同时序、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序的版本管理,提供不同版本数据融合处理的功能和工具,能直观、准确、快速地进行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历史回溯。数据变更:主要是实现数据采集系

26、统与地籍数据管理平台(ARCGIS平台和Oracle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自动对接功能,保持地籍数据库的时效性;历史回溯:提供完善的历史数据管理和回溯功能,要求系统不仅能保存地籍数据历史记录,而且可以对每个时点的历史数据进行无障碍的追溯,并进行直观、快速的可视化展示。4.1.5 数据检查功能采用基于元数据和质量规则的方法实现地籍数据的自动批处理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同时,提供数据质量状态监测功能,主要是对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或异常数据进行及时提醒或报警。4.1.6 历史地籍数据和影像查询功能已有的地籍数据和地图数据大部分是纸质件留存的,这部分数据在电子化后,仍然能够进行查询。查询结果能够同时显示纸

27、质扫描件和新生成的地籍数据。4.2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xx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文件的要求,充分考虑和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并能够覆盖完整的xx市行政区域。采用ArcSDE+Oracle模式实现图属一体化的地籍管理,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本农田、基础地理信息、影像、DEM等内容。能够满足矢量、栅格以及与之关联的属性信息的管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拓扑构建、查询、统计、汇总、制图、导入导出、数据检核等功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实时更新、批量更新等适应年度更新的功

28、能,能够分别处理权属变更和图形变更,同时能够保存和回放历史数据情况。能够针对主流测绘外业数据、矢量数据和纸质图件提供导入数据库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能够完成外业调查的属性数据、电子表单、EXCLE表单和纸质表单等导入数据库,实现图属信息挂接。充分考虑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高级功能应用,以及其他扩展应用。具体功能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4.3 现有数据整合入库充分认识xx市国土资源局现有的数据资源类型和格式特点,建设xx市城乡全覆盖的国土资源数据库。遵照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内容,提供完善的空间数据入库管理解决方案。针对同类不同尺度数据的协调性和不同类数据空间定位一致性等问题,进行接边或镶嵌处

29、理。保证图形元素无丢失;影像数据无模糊、无重影、无裂隙;属性信息语义保持连贯一致。现有数据入库后作为新的国土资源数据库的一部分。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优化,能满足不同用户权限访问不同图层、不同内容的应用要求。4.3.1 数据检核根据国家、部委的相关标准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检核,保证进入数据库的数据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4.3.2 数据梳理充分考虑现有数据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生产时间等分门别类,统计各类数量、面积等信息。进行信息挖掘,提高现有数据的利用率。4.3.3 数据整合遵照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内容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保证城镇地籍数据库能够覆盖xx市建成区,农村土地利用数据能够完

30、整覆盖xx市行政区。4.3.4 数据入库将整合后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入库操作,保证被电子政务系统访问的数据库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时效性强。数据库结构设计要考虑统计、分析等高级应用的需要,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五、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5.1 土地登记发证业务系统5.1.1 土地登记业务功能支持各类土地登记的业务受理、审核、注册登记、缮证颁证、归档等工作流程及相关表单打印,提供土地登记业务台帐管理功能,提供各类土地登记卡(簿)制作、打印、管理、查询的功能,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建立土地登记证、卡、簿、册的管理机制,实现土地登记证、卡、簿、册的套打、续打等功能。具体工作流程设置符合xx市国土局相

31、关业务工作实际,并能够根据业务的变更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土地登记办法的要求,完成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其他登记、抵押登记、遗失补证、土地登记信息公告等各项业务。对办结的地籍发证业务能够转入地籍数据库更新流程,按照一定的业务标准将地块空间信息和地籍信息在地籍数据库上进行更新,保证地籍数据库的现势性,同时保证土地登记信息的异地备份。5.1.2 业务督办功能对纳入督办范围的业务进行流程跟踪、时限监督、定时提醒、督办及挂起等操作,对办文情况实时监控。图5-2 地籍管理系统功能示意图5.2 数据库成果应用系统5.2.1 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目的是对土地数量结构、利用状况和权

32、属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制定土地利用、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存量管理、土地开发、耕地保护等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时提供决策依据。1 土地总量与结构分析。土地总量与结构分析是对年度内土地总面积、各地类面积、各类权属的土地面积及其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例结构进行统计以反映各地类、权属的分布状况,为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计划、规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 土地变化结构与动态发展趋势分析。土地变化结构与动态发展趋势分析是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用地类型的变化水平、变化速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为各种专题分析提供数据基础。3 相关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在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叠加与土地利用

33、、地籍相关的一些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应用提供决策依据。专题分析主要有建设用地占地规模分析、土地开发规模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分析等。4 按土地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实现日常土地登记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包括多条件查询、数据统计汇总、图表输出等功能。各类土地登记信息的导入和导出,特别是能够输出国土部要求的抵押登记季报数据及其他要求上报数据的制作。5.2.2 图件制作与输出功能系统提供丰富的图件制作功能,主要包括宗地图的生成与输出、标准分幅地籍图的输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输出、乡镇(街道)地籍总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不规则区域的图件输出等。5.3 地籍档案管理系统地籍发证审核

34、涉及文档较多,最终形成的地籍文档比较复杂。地籍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地籍档案的管理、查阅、连接、搜索等功能。最终交付使用的系统能够覆盖新的通过审批的地籍档案和以往地籍历史档案。六、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在xx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开发,并主要涵盖了公文管理和办公审批签核业务,通过系统建设满足市局的各类办公应用,加快公文流转速度,提高办公效率;满足市局与县(市、区)局的公文流转。6.1 办公事务系统实现xx市国土资源局办公事务在网上运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 收发公文管理:实现各类公文在网上办理,办理流程根据xx市国土局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定制,并能随业务变更进行调整

35、。实现公文起草、印制、发放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各种公文的编号、存档和查找等功能。2 个人办公管理:实现个人日常办公的实用功能,包括内网邮件收发、个人工作计划、个人日程安排、个人资料、个人工资查询、个人收藏和文件共享等功能。3 公共事务管理:实现国土局内部公共事务管理,包括考勤管理、值班管理、领导活动安排、请销假管理、外出管理等。4 公共资源管理:实现国土局内部各类资产的管理,包括车辆管理、物品管理、接待管理、会议室管理等。5 公共信息管理:实现国土局内部各类信息管理,包括通知、公告、内网论坛、内网即时消息等功能。6 档案管理:档案目录的建立、分类、查询等功能。6.2 效能督办实现国土局内部电子效

36、能督察,针对各类事务进行提醒、督办和催办。图6-1 短信平台6.3 短信平台建立全市国土工作人员通讯录,提供手机短信发送功能,通过群发和短信送达报告形式,督促日常事务办理。6.4 移动办公平台移动办公平台是基于桌面PC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的延伸,是桌面PC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的简化,使用户摆脱台式电脑的束缚,随时随地的进行办公,可以方便出差人员及时登录办公内网处理相关事务,方便现场巡查人员及时通过办公内网上传违法用地信息。利用手机或USB无线网卡通过加密的SSL VPN移动无线网络登录办公内网。提供C/S登录方式,在C/S模式下至少支持两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植入炸弹系统,一旦移动设备丢失可删除设备上

37、的所有数据,保证移动设备信息安全。图6-2 移动办公网络结构图七、窗口服务与查询系统功能要求办事窗是一个单位面向公众服务的门户,“窗口服务与查询系统”也是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对外服务的门户。主要包括窗口服务系统和窗口查询系统。7.1 窗口服务系统窗口服务系统作为xx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模块,要求能够将办件人员所提交的各种行政审批事项申请申报材料以电子件的形式开始流程,实现办件材料能够在各节点进行流转和审批。针对本次项目的实施情况,应首先开通地籍和综合事务相关业务的窗口服务系统。7.2 窗口查询显示系统通过触摸屏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业务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向办件人员或当事

38、人提供办事依据、办事流程、办理结果和土地、矿产资源登记结果、变更历史等信息。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查询系统: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目录的要求能使来访群众通过触摸屏查询机构职能、法规公文、计划规划等要求主动公开的信息。八、系统性能要求8.1 系统运行性能要求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能要求主要通过功能测试来体现,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容错性强,能够快速处理xx市国土资源局各业务产生的数据。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包括系统响应速度,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间隔等,要求均按照相关标准设计。1、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能够很好地适应目前xx市国土资源局网络环境。2、系统安装、维护简便,管理员能方便地通过后台管理程序进行日常数据

39、维护,可靠性高;系统安全性控制严格;用户权限设置严格,通过权限的设置,合理并严格地控制用户对各业务功能的编辑、浏览等操作。3、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摆脱繁琐的键盘录入,提高办公效率。4、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影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避免以系统文件方式存储容易泄密的缺点。5、必需支持影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备份,备份方式多样。数据恢复简单,还原率高,保证数据的不受到破坏。8.2 系统安全性能要求8.2.1 操作系统安全1 应遵循操作系统最小安装原则,仅安装必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2 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并及时安装各种安全补丁程序;3 应严格限制操作系统默认帐户和匿名帐户

40、的使用,定期更换帐户口令,口令应符合复杂性要求;4 应严格设置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禁止所有不需要的访问权限;5 应采用防病毒、漏洞扫描等安全防护措施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防护;6 操作系统应符合“GB/T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技术要求。8.2.2 应用系统安全1 系统功能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编码应符合安全规范;2 用户名和口令应符合复杂性要求,应对用户进行标识和鉴别;3 应具备访问控制功能,指定安全访问策略,严格管理远程访问权限;4 应符合“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等技术要求。8.2.3 数据安全1 所有提交的

41、数据资料应严格按照有关数据资料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存档管理;2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数据安全工作,并与关键岗位人员签署岗位安全协议和保密协议;3 根据国家保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完成数据安全定级工作,明确制度、分清职责、分级管理、逐级落实;4 应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及内容防篡改等技术,防止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5 应具备数据访问的身份鉴别、安全标记、访问控制、可信路径、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等功能,按照“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规定来授权用户对资料的访问,防止越权访问或未授权的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修改或破坏数据;6 对于通过非网络

42、下载形式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包括涉密数据),定期将数据提供合同、协议或其它有效凭证的复印件等进行归档和备案;7 重要大型数据库必须运行于专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上,并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提高网络灾难恢复能力;8 涉密数据资料的存储、传输、共享、使用应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九、系统开发管理9.1系统开发项目管理9.1.1 项目计划书系统开发建设应具有详细的开发计划书和质量保证计划,具体要求如下:1 开发计划书开发计划书必须包含如下内容:(1) 阶段划分:确定一种开发模型,并明确各开发阶段。(2) 项目组织和管理计划:明确人员分工。(3) 开发进度表(4) 技术支持

43、计划 2 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 各阶段的先行条件(2) 各阶段输入(3) 各阶段输出:即各阶段工作结果。(4) 各阶段工作结果评价方法:xx市国土局有权指定何为关键阶段并对其工作结果组织外部评审。9.1.2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按开发计划书和质量保证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还必须执行以下规定:1 项目评审所有关键阶段和环节必须经过外部评审,未按要求进行评审或评审未通过均不得进入下一阶段,外部评审具体要求如下:(1) 评审申请与批准开发单位向xx市国土局提出评审申请,xx市国土局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答复,并指定评审组组长。(2) 评审程序评审会由评审组组长主持。一般程序

44、为:报告演示答辩讨论形成评审意见评审组组长及评审组全体成员和开发单位均在评审意见上签字,一式两份,xx市国土局和开发单位分别留存。(3) 评审结论及对评审结论的处理评审结果分为:1、通过;2、不通过通过评审后,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未通过评审,则该阶段工作需返工,再重新进行评审。(4) 评审费用项目评审涉及的全部费用均由开发公司承担。2 项目沟通项目沟通采取多种方式,重要的书面或口头沟通应有记录,双方签字后妥善保存。3 配置管理开发公司需设专人进行配置管理工作,主要负责项目有关的纸质文档、电子文档、软件源代码、可执行程序等的保管和整理。建立项目文档清单,标明文档名称、编号、状态、版本等详细信息

45、,方便项目全体人员查阅。建立软件版本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9.2 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共计8个月。1 合同签订后30个日历日,完成需求调研与分析,总体规划编写,须经采购人审查通过;2 合同签订后90个日历日,完成数据整合建库工作;3 合同签订后180个日历日,完成系统开发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后2个月,经采购人验收合格,正式交付使用。9.3 项目提交成果1 编研成果xx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总体设计与建设规划2 软件系统成果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部署安装光盘(包括:系统安装程序、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第三方软件、系统源代码、用户手册和帮助文档)3 软件相关文档成果根据国家软件开发相关规范,

46、至少要提交的文档成果包括: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报告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xx市国土资源局空间数据库整合报告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地籍数据库设计说明书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共享和接口规范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安装部署手册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安装维护手册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测试报告xx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技术总结报告4 数据库成果(1)地籍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地籍业务数据库。(2)土地利用数据库: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3)综合事务数据库:业务流程数据库、档案信息数据库。9.4 知识产权要求本次项目的所有产生的源代码、软件、技术文档、数据等知识产权归xx市国土局所有。十、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10.1 培训要求1 提供培训使用的书面材料,所有培训采用中文编制。2 提供软件系统的安装、配置培训。3 提供面向系统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等的培训。软件的操作培训课程在系统试运行前完成。4 提供详细的培训计划。10.2 售后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