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6629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8 大小:4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报告目 录第一篇:全球篇1第一章 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21.1 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概述21.2 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1.3 全球电信产业发展状况101.4 全球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分析12第二章 全球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52.1 信息技术在全球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趋势152.2 信息技术在全球商业贸易中的应用趋势19第二篇:亚太篇19第一章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1.1 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191.2 亚太地区电信业发展状况191.3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状况19第二章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2.1 信息技术在亚太地区行政管理中

2、的应用趋势192.2 信息技术在亚太地区企业中的应用趋势192.3 信息技术在亚太地区商业贸易中的应用趋势19第三篇:国家和地区篇19第一章 美国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1.1 美国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1.2 美国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二章 日本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2.1 日本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2.2 日本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三章 韩国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3.1 韩国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3.2 韩国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四章 新加坡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4.1 新加坡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4.2 新加坡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五章 印度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5.1 印度信息技术

3、及产业发展状况195.2 印度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6.1 印尼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6.2 印尼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七章 菲律宾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7.1 菲律宾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7.2 菲律宾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八章 泰国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8.1 泰国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8.2 泰国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九章 澳大利亚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9.1 澳大利亚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9.2 澳大利亚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十章 新西兰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10.1 新西兰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10.2 新西兰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四篇

4、:中国篇19第一章 中国大陆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1.1 中国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1.2 中国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二章 香港特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2.1 香港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2.2 香港信息技术应用及趋势19第三章 台湾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展望193.1 台湾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93.2 台湾信息技术应用趋势19第一篇:全球篇全球信息技术应用展望第一章 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1.1 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特点1、产业发展走出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它在激烈

5、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之间,为全球经济增速的1.5倍左右。但是,200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导致了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整体下滑。根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的不完全统计,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2001年信息产品的产值为1051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3.7%,销售额为1046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3%。目前全球信息产业已经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软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2003年,全球软件行业规模达到795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4%;2003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实现销售

6、收入2350亿美元,较2002年的2150亿美元增长9.3%;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2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5.8%;全球电信业在2003年也开始逐步走向复苏,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平稳增长,增幅达到8.5%。2、产品技术更新快,研发成本高且风险大高创新性和高更新率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信息产品的研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高的投资,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甚至高达15%到20%。一旦投入巨资的新技术新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并得到回报的话,

7、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因此,投资信息产品和技术开发既能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同时也呈现较高风险。3、产业界限模糊化,技术创新一体化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技术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交叉经营、资源共享;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产品的共享,个人计算机、传真机、手机等大量进入家庭,使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边界趋于模糊,3C(Computer,Consumer,Communication)技术的融合,使传统家用电器、计算机、通信终端逐步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4、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

8、品比重上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信息产品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类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元器件生产保持稳定的比例。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的市场结构是:投资类占62.7%、消费类占9.1%、元器件类占28.2%;2000年投资类比例上升到63.9%、消费类则下降为7.9%、元器件类仍占28.2%。世界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生产已经从1996年的5058.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139.6亿美元。从世界信息产品销售市场来看,计算机的市场规模最大。2000年世界计算机市场占世界信息产品市场的29.5%,而通信产品(包括无线通信和电信产品)占21.1%。2002

9、年,全球移动电话市场销售量已达到4.23亿部,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6%。5、市场分布向亚太地区(除美日以外)扩散目前,全球信息产品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美国、日本、西欧和亚太地区。近几年来,全球信息产品市场分布向亚洲地区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亚洲和拉丁美洲信息产品的产值和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2000年亚太地区(除美、日以外)信息产品市场占全球的比重为17.7%,而2001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为18.2%,预计2003年将超过20%。6、信息产业转移出现四大趋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全球信息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的特征:从转移的动机来看,由成本单一导向型转变为成本与市场双重导向型;

10、从转移的模式来看,由单个企业的分散转移转变为企业群落的集群转移;从转移的要素来看,由加工制造的单一环节转移转变为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的多环节转移;从转移的形式来看,由以直接投资设厂为主的单一投资转变为以投资设厂和整合并购相结合的多元投资。1.1 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概述1.1.1 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总体状况整体来看,2002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与2001年相比,出现了较小幅度的增长。据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 2002(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不完全统计,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大陆,但包括中国香港及台湾)2001年,信息产业产

11、值为10518亿美元,较2000年下降13.7%;销售额为10463亿美元,较2000年下降12.3%。2002年全球信息产品市场有所好转,产销增长率均为1.8%,产值达10705亿美元,销售额为10651亿美元。2003年全球信息产品市场全面回升,产值达13800亿美元,销售额达13400亿美元。19992003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销规模见表1表1-1-1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产销统计(单位:百万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美国34881441958738514547225731496537402031889

12、0380004360000410000日本227524174091263451208989230869192102231984194005260000220000亚太260059182644323203221793278305206859288051214584440000360000西欧240172280171246463290188227638273331231574276543320000350000合计1076569105649312182621193227105177710463121070499106513613800001340000资料来源:CCID从信息产品类别分析,2001

13、年几乎各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出现了负增长。在生产方面,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占有较大份额,分别为28.9%和26.9%;而生产下降最快的产品是元器件和电信产品,分别下降20.3%和18.2%。在销售方面,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产品是计算机,为30.7%;而销售额下降最快的是元器件,下降率为21.5%。2002年世界各类信息产品市场均有所恢复,增长最快的是无线通信产品。表1-1-2为19992003年世界主要信息产品产销统计。表1-1-2 19992002年世界主要信息产品产销统计(单位:百万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产值销售额计算机

14、306913325194324359347746283154321295286379325104365000363000办公设备15798154941499614507134751364813145134711900018000控制仪器790547600884758808988208476916833707812710600098000医疗和工业37677345703932136578394003604940134369875700055000无线通信和雷达148888135124171937156836157867139669165442143482190000184000电信1144051

15、07111134198128544109808111335109702111361170000155000消费类电子63478763566768983916621617713662882784558700085000电子元器件310355286636381004344201303826270265309443278150386000382000合计1076568105649312182621193226105177510463131070497106513713800001340000资料来源:CCID1.1.3 全球主要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一、全球半导体产业实现微幅增长200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

16、继2001年创下20年来销售额新低(1520亿美元,见表1-1-4)之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收入达到了1533亿美元。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03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收入达171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2.1%。无线通信设备成为2002年拉动半导体市场增长的领头羊,其中,手机领域的表现特别突出,数字蜂窝手机市场也是半导体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亚洲,手机的新增用户数还在增长。这一倾向在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每月新增用户达到500万。另外,Wi-Fi(IEEE802.11)也成为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按不同地区分析,2002年亚太地区半导体市场增长了29%,成为增长最明显的地区。另一方面,美洲减少了

17、13%,日本和欧洲则减少了8%。表1-1-4 200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地区分布美洲欧洲日本亚太其他全球市场规模3562943423931351520同比减少44%30.3%26.8%23.4%40.5%33%资料来源:Gartner Dataquest半导体产业的低迷,导致了2002年全球10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序出现变化,台积电首次进入10大半导体供应商之列。见表1-1-5。表1-1-5 2002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名表(单位:十亿美元)2002 排名2001 排名公司名称2002 销售额2001 销售额变化率11Intel$23.99$23.701%23Samsung$

18、8.73$6.3238%32TI$6.50$6.411%44STMicro$6.35$6.301%55Toshiba$5.88$5.684%66NEC$5.53$5.324%79Infineon$5.36$4.5617%88Hitachi$4.90$4.831%97Motorola$4.76$4.94-4%1014TSMC$4.66$3.7126%资料来源:IC Insights二、家用PC成为推动PC增长主动力据Gartner Dataquest统计数据表明,受全球经济萎缩和主要市场饱和的影响,2002年,全球PC市场总体形势仍不很理想,虽然全球PC出货量实现了正增长,为1.324亿台,比2

19、001年增长了2.7%(2001年全球PC的出货量比2000年下降了4%),但PC的需求仍处在谷底。2002年,合并后的新HP超过DELL成为第一大PC出货商,市场占有率为16.2%,DELL的市场占有率为15.2%;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厂商依次是IBM、NEC 及Toshiba。见表1-1-6。表1-1-6 2002年全球PC市场份额前5名厂商市场排名全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新HP116.2%-DELL215.2%18.3%IBM36%-3.7%NEC43.4%-7.4%TOSHIBA53.2%16%资料来源:Gartner Dataquest2002年,家用PC是推动PC销量上升的主动力,尤其是

20、家用便携电脑增长迅速。相比之下,商用电脑市场没有增长,企业市场疲软,销售增长不力。三、全球手机市场回春,中国市场成为最大拉动力手机产业在经历2001年的需求衰退之后,自2002年下半年起,在GPRS服务逐渐成熟、彩色手机渐趋普及,以及多媒体应用逐渐广泛的刺激之下,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开始增长,出现回春现象。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Dataquest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共销售手机4.23亿部,明显超出预计的近4.1亿部,增长6%。芬兰诺基亚公司继续保持了它在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全年共销售手机1.51亿部,增长8.4%,占全球份额的35.8%,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获得了巨额盈利。摩

21、托罗拉出售手机6460万部,增长9.4%,拥有全球份额的15.3%,仍名列世界第二。韩国三星手机销售猛增47.6%,达4170万部,占到了全球9.8%的份额,超过西门子而跃居第三位。西门子共出售3460万部手机,增长16.4%,在全球份额中占8.2%。索尼-爱立信手机销售下降14.3%,为2310万部,仅占全球份额的5.5%,居第五位(见表1-1-7)。表1-1-7 2002年全球手机厂商销量前5名(单位:万部)生产商2002年销量占全球份额与2001同比增长诺基亚1510035.8%8.4%摩托罗拉646015.3%9.4%三星41709.8%47.6%西门子34608.2%16.4%索尼-

22、爱立信23105.5%-14.3%其他-合计42300100%6.0%资料来源:Gartner Dataquest公司2002年,全球手机市场回春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手机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中国每年新增5000万用户,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每年增加的用户数相当于欧洲各国一年累积用户数。据预计,受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的拉动,2003年全球手机市场将继续回升:其一,中国手机市场用户需求的继续扩大,并继续成为最大的需求拉动力;其二,带相机摄像头的手机在欧洲等市场不断普及;其三,用户趋于换购2.5代GPRS手机或是第3代手机等新机型。四、宽带市场由冷转热,DSL成为宽带接入主流技术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

23、球宽带业务市场达391亿美元,全球宽带DSL和光纤总数达到5200万线,全球宽带用户数已超过3000万,宽带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主要的增长点。不过,宽带业务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非常不平衡,在美、日和西欧,平均每100人中只有2个宽带用户;而在韩国,每100人中有12个宽带用户。韩国目前有近50%的家庭都装有宽带,韩国电信40%的固网收入都来源于宽带业务。来自日本宽带市场的最新消息,也进一步证实了在新的一年里宽带市场的繁荣。据日本公共管理暨内务、邮政与电信通讯部最新的一项主要调查显示,日本宽带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60多万人,而日本政府更是有信心到2005年有4000万家庭使用高速宽带网络。预计,2

24、003年全球宽带市场将更为看好,全球固定宽带业务将增长到586亿美元,2003年全球宽带DSL和光纤总数将达到7500万线。2002年和2003年将相继成为宽带业务的起飞年。1.2 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2003年,在全球信息产品市场,美、日两国依然居于霸主地位,其市场走势对全球影响深远。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信息产品生产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成为全球信息产品市场上的一个亮点,但在产品销售方面,西欧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表1 2003年全球10大信息产品生产国(地区)(单位:亿美元)排名国家或地区2002年 2003年增长率1美国3189360012.8%2日本2320260012

25、.1%3中国*1692220030.0%4韩国69988025.9%5德国49058018.4%6英国47953010.6%7中国台湾4374809.8%8新加坡39946015.3%9马来西亚39244012.2%10法国3533807.7%资料来源:CCID 2004年2月1、美国: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第一强国信息产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领导者。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的国家基础研究与实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致力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始终保持信息产业的世界领先和霸主地位。(1)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大美国既是全球最

26、大的信息产品制造国,又是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市场。2002年,美国信息产品产值增长到3190亿美元,信息产品市场规模降为3800亿美元,但仍均列世界第一位。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内,美国无论是信息产业的供给能力,还是市场需求规模,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2)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集成电路与软件分别被誉为信息产业的“心脏”和“大脑”。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软件行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2003年规模达到3100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市场三分之一以上,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业的推动下,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集成电路业首先兴起,特别是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生产国

27、,也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并主导了全球半导体与电子产品的发展。2003年,美国消费电子产品基本保持了持续稳健增长态势。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2004年1月公布的数据,2003年美国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额为963亿美元。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2002年信息产品市场规模为486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5% 。其中通信及通信设备的市场规模为73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占美国信息市场总规模的15%。2、西欧:在重点领域占据优势的经济区西欧各国经济高度市场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备,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先进,具有全球化的营销和信息网络,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并根据各国的要素禀赋

28、和现有产业基础,制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增强竞争优势。2001年,西欧信息产品产值为2276亿美元,占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21.6%;同年,该地区信息产品市场规模为317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6.4%。尽管西欧各国中,并没有哪一个独立拥有信息产业中所有领域的竞争优势,。但作为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欧盟的优势产业几乎涵盖了半导体、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及软件等所有关键领域和重点产品。西欧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领域:在高性能及智能化计算机产品领域,西欧占据较大优势。在二十世界90年代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超级计算机中西欧占23.8%,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

29、移动通信领域处于全球第一位,西欧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二代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市场规模(全球应用范围最广)及获得性优势(第三代移动通信采用同类标准的倾向)等。在软件行业方面,西欧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00年至2003年,西欧连续四年保持了30%以上的份额。2003年规模达到2420亿美元,并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通信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优势。3、日本:开发特色产品的信息强国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信息产业在总体规模和水平上超过了原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强国,处于全球信息产业的核心圈内和产业链的高端,拥有大量专利技术,劳动生产率高

30、、经营管理先进、全球营销体系完善,在许多特色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全球信息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日本的信息产业产值在2002年降至1583亿美元的谷底后开始回升。2003年,日本的信息总产值达到1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日本软件技术非常先进,2003年底,日本软件从业人员超过60万,软件行业规模达770亿美元。日本国内的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相关的企业级软件市场庞大,如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都拥有大规模的软件企业。在全球十大软件商中日本有2家(任天堂和富士通),在全球十大企业中日本有3家(富士通、东芝和索尼)。然而由于保守的经营观念和三大软件制造企业的垄断经营,严重

31、阻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使得目前日本的绝大多数产品只能在日本国内销售,出口所占比重不高。20世纪80年代,由于加强质量控制(QC)并主攻存储器生产,日本掌握了全球53%的集成电路市场,一举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强国,并连续7年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日本由于信息产业不景气,发生了泡沫经济,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进入2002年,日本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再度趋旺,并再度占据26%的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但是,日本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仍无明显起色,日本各集成电路厂商被迫相继紧缩部分集成电路事业。日本是全球通信制造行业的三大中心之一。由于日本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采用了技术标

32、准封闭的发展思路,日本通信厂商在欧美标准(GSM、CDMA)方面投入很少,因此日本厂商虽然牢固控制了日本市场,但也丧失了争夺全球市场的机会。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凭借其卓越的质量、精巧的外型和先进的技术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第一大强国,成为日本信息产业整体回升的“发动机”。而消费电子产品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0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91.4亿美元,增长16%,其中,DVD播放机的产值增长了67%,而带有录放功能的机种更是剧增了210%。4、韩国:极具竞争力的后起之秀韩国是全球信息产业第二梯队的代表,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经济起飞。其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法规体系相对完善、生产要素全球化程度

33、较高、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市场方面联系紧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韩国产业结构升级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一方面主动参与全球信息产业的水平分工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关键元器件研发、生产等中附加值业务;另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组装和主机的附件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02年韩国软件行业增长率达到70%,在全球所占比重较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韩国2003年软件产业规模为252亿美元,软件行业的增长率也达到了50%,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软件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发达的制造业为软件行业提供了比较

34、成熟的应用市场。此外,在企业管理软件、电子政务、游戏软件、CDMA增值服务等方面,韩国软件行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较高的性价比。韩国软件行业的目标是2005年国内生产规模达到37.12兆韩元(约合314.6亿美元),出口达到33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七位。韩国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已迅速跃迁到产业链的上游。如在平板显示这一战略产业中,韩国三星、现代、LG等大公司均已成为全球技术的新领导者之一。忠清南道是韩国的著名历史古城,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平板显示行业研发制造中心。2002年10月,三星电子已在这里建造耗资120亿美元的工厂,生产电视机和计算机用的液晶显

35、示器,到2010年,预计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器生产厂。韩国是全球通信制造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韩国在家用电子领域的生产开始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另外,韩国在通信技术研发与制造、游戏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也有竞争优势。韩国因国内市场狭小,外向型主导,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市场风险较高。SK通过业务创新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快速成长,并CDMA运营上具有领先优势。2002年,韩国通信设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2万亿韩元,比2001年增长16%。其中,三星在移动电话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名,其基础器件、工艺精美和款式时尚等优势使其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5、中国台湾:从

36、代工基地转向制造、营销基地中国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岛屿经济,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中国台湾的信息产业从1980年开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用不到20年的时间,使其硬件工业发展成为在全球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提供者,计算机硬件产品中有多项在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台湾的许多中小企业具备强有力的产业创新能力,大量“缝隙型企业”高度专注于信息产业的某些细分市场(如电脑的某些配件、键盘等),在竞争激烈的信息产业中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例如,近年来中国台湾集成电路技术能力逐渐增强,其中集成电路专利技术被引用情况超过美国,显示中国台湾在这一领域已经超越美国。特别是在

37、最近5年,不仅逐步建立了基础,对外的扩散也开始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中国台湾拥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生产要素基本靠进口,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经营管理与生产效率较高,国际信息网络畅通。在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由早期的主要参与垂直分工体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过渡到现在的主要参与水平分工体系,处于产业链中段,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现在的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由过去的简单加工过渡到现在的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在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能力,代工生产管理经验丰富。另外,中国台湾在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子、中文软件等方面有竞争优势。1.3 全球电信产业发展状况对

38、全球电信厂商来说,200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和网络泡沫化余波的冲击,全球电信厂商资本支出普遍缩减,全球电信系统资本支出仅1,300亿美元,与2001年的2,400亿美元相比,缩减了45.8%。一些知名电信厂商(如WorldCom)甚至由于资金用尽、债台高筑,以致于申请破产保护,或成为其它电信厂商并购的对象。在通信和网络技术方面,2002年,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均有显著发展。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移动通信开始向第三代系统过渡,第四代系统技术已开始试验。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日本成功进行了世界速度最快的光通信系统的基础试验,信息处理

39、能力达到15Tbps。在无线网络技术方面,采用802.11系列标准的网络技术成为无线网络的热门技术,超宽带技术正异军突起。此外,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已开始向产业化进军。1.3.1 全球电信市场发展情况一、有线电信市场在有线语音市场,2002年有线语音服务(如市内电话、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长途电话等)仍是许多电信厂商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2001年2002年,各国政府陆续开放固网业务,使有线电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固网厂商加入后,有线语音服务面临强大的降价压力。此外,移动电话和网络电话(voice over IP,VoIP)正逐渐侵蚀传统有线语音服务市场,从而造成有线电信市场收入和利润率下

40、降。在有线宽带市场,2002年其市场规模大幅成长,韩国成为是全球最大的宽带市场,台湾宽带发展进入全球先进之列。以DSL接入线(DSL Lines)为例,据中国台湾Point Topic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第三季全球DSL接入线达3,000万条,季增长率达20%,DSL接入线最多的国家是韩国(608万条)和美国(584万条);如果将各国人口因素考虑进来,每百人DSL接入线最多的国家则为韩国(12.7条),其次为台湾(7.3条)。对电信厂商来说,有线宽带市场的迅速成长,是相当可观的收益来源,如2002年韩国约有一半的家庭使用宽带上网,韩国电信(Korea Telecom)的固网业务收入的40%

41、就来自宽带上网服务。二、无线电信市场在移动语音市场方面,各先进国家的移动语音市场已接近饱和,2002年西欧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80%之间,中国台湾移动电话门号数与人口数的比率更已超过100%,2002年第三季度,台湾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2,366.6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105个移动电话门号。然而,在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加的同时,移动语音市场竞争激烈,迫使移动语音通信费率日趋下降,移动电话系统厂商的平均每户营收(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逐渐降低,移动语音服务营收对电信系统厂商的贡献值持续减少。为提升ARPU,移动电话系统厂商积极推出移动数据上网服务。三、移动数

42、据市场在移动数据市场方面,2002年各先进国家电信厂商多已推出2.5G移动数据服务,日本的NTT DoCoMo、KDDI和J-phone更是领先全球,率先提供3G服务。电信厂商对2.5G和3G服务市场抱有相当高的期望,然而尽管2002年移动数据服务的用户数持续成长,2.5G和3G移动数据服务却尚未受到大众消费市场的欢迎。以中国台湾市场为例,2002年第三季WAP用户数为57.8万户,2.5G(GPRS)用户数为16.9万户,比之高达2,366.6万的手机用户数,不难发现中国台湾移动数据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即使在移动商务发展领先全球的日本市场,其3G服务亦未延续i-mode的成功经验。200

43、2年9月,NTT DoCoMo宣布了其3G服务FOMA的用户数目标,计划在2003年3月底达到138万,但截至2002年7月底,其FOMA用户数仅有127,400户。四、移动信息市场在各种移动电话非语音增值服务中,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无疑是少数已在全球大众消费市场普及的服务。以欧洲市场为例,根据GartnerG2发表的调查报告,欧洲SMS的普及率已超过网络间的网络普及率,2002年欧洲有41%的成年人使用SMS,而成年人使用网际网络的比率则为30%,2001年欧洲SMS和网络普及率分别为28%和29%。此外,Forrester的研究报告指出,2002年

44、欧洲手机族平均每月SMS传输量为1亿5,600万则,欧洲移动电信厂商总收入约有12%来自SMS,显示SMS已经和网际网络一样,成为相当强而有力的信息传递媒介,也是电信厂商相当重要的收入来源。1.4 全球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分析据2003年1月中旬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闻称,2002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IT产业仍持续巩固了其地位,并在逐渐改变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外貌。由世界经济论坛、Insead和世界银行于2003年1月19日发布的最新全球信息技术报告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2-2003(2002-2003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在全球8

45、3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的信息技术综合排名位列世界第一,美国、新加坡、瑞典、冰岛四国分列第二到第五位。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国的信息技术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位列第43位。该报告沿用了2002年世界经济论坛“网络化准备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简称NRI)的评估形式,通过应用每百人中因特网用户数、每百人中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台主机容纳的用户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的比例、因特网公共接入的方便性、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化社会、网络化经济等指数,对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表1-1-10和表1-1-11表示的是是20022003年全球信息网络准备指数综合排名和网络化准备指数比较情况。表1-1-10 20022003全球信息技术应用综合排名国家和地区NRI综合排名IT环境排名基础设施排名使用状况排名芬兰1221美国2134新加坡3812瑞典4643冰岛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