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6693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改革开发30年来,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在基础设施、政务电子化、药品竞价与采购网络化、数字化医院、社区与农村卫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等多方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这一新形势下,反思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我省信息化新的思路。一、卫生信息化成就(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我省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发了巨大变化,从无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在政府推动的村村通公路、信息到村的发展背景下,我省、市、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中心基本与电子政府网联通,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2、也与全省电子政务网互联互通。全省所有医疗机构都已经具备接入互联网的条件,现已实现所有医疗机构经过网络进行了统计网络直报和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网络直报。全省医院1013家,拥有服务器6192台,平均每个医院6.11台;乡镇卫生院共1340 家,计算机共有8149台,平均6.08台。21个地级市全部建成局域网,并与省电子政务网或者与互联网进行联网。(二)政务电子化居全国前列。我省大力推进政务电子化,2000年建立了广东省卫生厅公众网站,率先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网上信访、网上监督等,2003年、2007年2年在省直单位评为第一名,在2007年全国卫生部网部评测中名列第六名。2004年建立厅机关

3、办公自动化系统、厅机关公文起草、流转、审批、查阅、短信催办等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在省直单位和全国卫生厅局办公系统建设中走在前列。2006年率先在全国卫生系统建立省级卫生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系统,我厅26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实现集中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监察、短信预警等。政务电子化,提高了行政效率,体现了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在省监察厅绩效评估中一直前六名以内。全省21个市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公众网站,提供各种卫生信息服务。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中山、茂名、珠海、东莞等大部分市卫生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三)药品招标采购电子化领先全国。我省药品采购在全国率先实

4、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网上竞价、网上议价、网上谈判、网上采购和网上监督监察的阳光采购工作,全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珠三角地区的社区和乡镇医疗构全部实现网上采购,全国3000多家药品生产厂商在网上进行竞价采购,规范了药品采购程序,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避免了药品采购过程的腐败行为,有效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为人民带来实惠。为了保证网上竞价数据的安全性、不可抵赖性,在全国率先实行数字证书认证、签名和加密,在全国电子签名研讨会上信息产业厅作为重点应用进行推荐。(四)医院信息化领先全国。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100%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 %医院建立门诊挂号系统、%门诊收费系

5、统、%药管理系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实验室检验系统(LIS)、%医生工作、%电子病历系统等。全省乡镇卫生院共1340 家,其中20%左右卫生院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构建了以财物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中山市人民医院、江门中心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佛山南海中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被卫生部列为全国示范试点单位。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院、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清远市连州人民医院等1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被省信息产业厅评为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区域信息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了解决资源共享,医疗机构协同与合作,切实减轻医疗费用。江门市卫生局率先建立了区域医疗协同

6、共享平台,市直医疗可能共享检验检查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换;珠海市将全市直医疗单位全部通过光纤互联,建立区域共享平台;广州市番禺区、佛山市南海区正在建立区域性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区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省人民医院建立与多个市县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系统,集中优势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五)社区卫生信息化初具规模。我省深圳宝安率先在90年代中期开始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计免、疫情报告、合作医疗和基础医疗保健等国家强制性或百姓具有需求动力的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信息化集多位一体的优势,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信息系统的建立,构建社区卫生信息化

7、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南海、江门等地开展全新基于健康档案管理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初具规模。(六)率先开展区域卫生资源规划。为了打破区域资源共享和整合的瓶颈,我省率先在江门、佛山市开展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从人的生命过程管理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研究卫生信息化的功能模型、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在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目前资源规划试点已经完成,已通过卫生部专家认证。(七)农村卫生信息化取得进展。 结合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意见,近年来我厅加强统筹规划全省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广东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8、规划,制定了五类农村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从资金和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我省从2006年起率先在村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有计划地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首期投入约300多万元,我厅分别在5个县区的7个镇卫生院31个村卫生站开展农村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其它地区的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如湛江市政府决定三年内安排1545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全市105家卫生院实施信息化建设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省有效实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在全省逐步建立具有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的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集中管理,网上监督、

9、网上及时赔付,有效推进了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迅速推进。我省从2001年开始启动全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省卫生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方案,先后启动疫情报告系统建设、卫生行政网的建设。在2001年投入300万元为全省县级及以上的防疫机构的计算机与安全设备,2003年投入1000万元为全省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疫情直报电脑。全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为96%,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79%,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为97.45。为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主要做好前期规划,方案论证,制定分阶段建设任务,第一阶段现已经完成全省卫生行政部门

10、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第二阶段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进行招标程序,第三阶段应急软件系统开发已经进入需求分析阶段。(九)卫生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全国领先。我省从1998年开始进行统计报告的信息化建设,在于1998年率先全国试点统计直报工作,于1998年全省统一使用统计病案管理系统,并于2000年全省推广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规范统计工作,形成全省统一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提升了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和数据时效性。二、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一)认识不到位。卫生信息化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二是思想认识不足,领导对

11、信息化重视不够,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合实际,是一种浪费。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不同业务部门进协调,加深对业务的理解,需要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让业务推动信息化发展。虽然各单位均成立领导小组,但是很多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一年一次会议都没有,形同一个虚设机构。特别是新的医改政策中第一次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支撑,没有信息化不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没有信息化不可能有医改的成功。(二)投入不到位。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到位,对经费管理和投入机制需按照信息化自身规律来进管理,信息化经费投入主要表现2个方面,一方面经

12、费投入不均衡、不足,经费投入地区差异性很大,发达地区投入多,欠发达地区投入少;另一方成投入方式存在问题。我们领导往往认为,信息经费只要投入一次性投入,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维护不断投入,一个信息系统是不断使用过程不断优化,注重运行维护的系统才有生命力。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经费只有3000万元,而上海市9000万元用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现有申请20亿经费用于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浙江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三)标准与规范不到位。卫生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技术路线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研究十分薄弱。由于在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缺乏科学宏观指导和业务规范作为依据,导致信息系统建

13、设目标定位不准,技术路线不当,投入回报难以实现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卫生信息标准的研发方面,由于其投入高、效益不直接等方面的原因,工作基础十分薄弱。标准不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不但会增加建设成本,而且会导致数据和信息不能交换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非统一标准的系统建立的越多,今后系统整合所需要的投入会越大,卫生信息化的核心竞争力就越难以提升。同时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和上下级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可遵循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形成“信息孤岛”。另外,项目驱动的信息化建设规定设备专用,形成自己的“自留地”也影响了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四)信息应用不到位。由于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缺少对需求进行认真分析,或者需求变更,缺少对

14、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设计,同时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存在不完善地方,导致系统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系统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改变,不愿接受新工作方式,也导致系统不能很应用,造成信息系统失败。这些都是因为信息应用不到位,信息系统没有与业务真实联系起来。上海闵行区卫生局全力推行社区卫生信息化,全省医疗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全部在区卫生信息网上运行,并与绩效考核结合起,取得了显著效果。浙江省卫生厅全厅整合了70多个应用系统,统一到个平台上运行,所有业务全部在网上运行,可随时掌控全省卫生业务运行情况,做到卫生管理的网格化和精细化。三、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新的一轮医疗卫

15、生体制改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基本目标。信息化作为卫生体制改革主要支撑,如何支持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是我们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就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思路:(一)总体目标。为了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面对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探讨卫生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把握和认识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今后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要以构建“数字卫生”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促进利用。建立统一

16、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居民获得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信息化总体目标是,以“数字化”统领卫生信息化,主要是围绕一张“网”、一张“卡”(健康卡)、一个行动“健康信息直通车”,构建广东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动态、综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信息化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张“网”:构建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形成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协作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基础平台,提供医疗咨询、远程医疗、医学教育、健康宣教、医疗监管等医疗服务和管理等服务。一张“卡”:建立全省统一“健康卡”,以健康卡为统一索引标识,在全省范围

17、内实现“一卡通”,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集成计划生育管理系统、生命事件登记系统、孕产妇保健管理系统、婴幼儿保健管理系统、计划免疫管理系统、健康教育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康复管理系统、基本医疗管理系统等。一个行动“健康信息直通车”:实施“健康信息直通车”行动计划,发动医疗机构送健康下乡活动,进行体检、建立初步健康档案管理数据,筛查慢性疾病,建立各种疾病防治本底数据,并通过无线网将健康信息发送到民健康档案系统。(二)建设原则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建设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设备和人员,

18、从整个省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职能。根据广东省投资安排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2、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应用的目的,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统一标准也是实现广东省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功能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3、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应用促建设,以实际需求出发,突发重点,根据当前业务发展与应用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期建设,不能盲目建设。(三)主要任务1、构建省、市、县三级信息交换

19、与协同的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省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通信网络构建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上连卫生部、与省直各部门进行横向互联,下连各级医疗机构。县(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接入和功能:在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接入省电子政务网,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完成数据收集、上报、下载、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分析报告工作。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及其功能:在全国以地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建立局域网,专线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与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医疗

20、机构连接形成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主要包括区域各类公共卫生数据库、数据传输、预警预报、医疗救治、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系统平台设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及其功能与地市级类似,主要包括本省公共卫生数据库和指挥中心建设、具有数据传输、预警预报、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实现的功能:2009年完成省、市网络信息网络的互联、全省三级医疗机构接入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2010年将网络延伸到县及县级医疗机构;2015年所有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接入医疗

21、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基础上,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交换与协同平台,推进公文交换和信息报送的应用,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形成省、市、县三级协同办公,提高政府供服务能力和执行能力,有效提高政府的监管和效率。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基本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办公业务电子化,行政审批的网络化和协同,基本形成公开、监管、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从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转变,建设思路从各单位单打独斗,向集中式建设转变,即“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新的建设思路,“平台上移”是大集中、统一平台、顶层设计,是信息系统发展必然趋势,“服务下延”是以人为本,直接面向服

22、务对象的服务,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选择技术、整合资源、梳理流程、考核效益。建设面向公共服务的卫生系统门户网站群,向公众提供各种政府信息服务,完善厅办公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不断吸纳创新元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前台受理,后台协办、领导审批新型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加强整合和协同,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和共享。 2、建立省级与市级二级医疗卫生数据中心。 通过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从分布在相关机构的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建立卫生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实现数据交换、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服务。一是以“健康卡”为居民主要标识符,辅于居民身份证、社保卡、市民卡、各级医疗机构下发的

23、诊疗卡,建立全省居民就医主索引数据库,实现以全省居民就医一卡通, 二是建立全省卫生资源数据库。三是医疗业务数据库四是疾病预防与控制数据库五是卫生监督数据库六是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3、建设医院网络服务系统。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使得信息滞后,各医疗机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全面共享。要大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率,扩大信息采集面,使卫生信息能够及时全面的为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服务,通过总结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经验,制定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规范,全面推动全省数字化医院建设。一是要建立区域协同的医疗服务平台,改变医疗就诊模式。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咨询电话、手机短信、掌上电脑等多种手段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

24、医疗服务,将集中在医院的病人按照不同的服务阶段和服务内容(如挂号、就诊、康复等)实施分流,形成前医疗、中医疗、后医疗的合理配置,既方便了病人,又减少了医院的医疗资源消耗。二是利用现有基础,建立具有实时诊断功能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先行在省会城市建立一个远程医疗中心,实现远程医疗咨询、远程医学影像读片等,同时开展远程医疗培训、思想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等,为我省边远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 4、建设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一是以健康卡(标准由省统一制定)为主,以各级市民社保卡、市民卡,医疗机构发放等为辅来标识个人健康服务身份,通过建立各级卫生信息平

25、台实现对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整合,从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共享的个人健康档案库HER。二是通过个人健康档案EHR共享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资源整合、双向转诊和医疗协作,使市民通过一张卡就能实现从生到死的各种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包括诊疗、体检、健康管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等),实现居民“病有所医”。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个人健康档案EHR为基础开展各项医疗卫生保健业务,向居民提供健康评估与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疾病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推迟疾病的发生,改善疾病临床症状,提高全市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四是各级管理部门同时利用卫生信息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

26、分析,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和监管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高卫生财政投资的有效性。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档案双向流动,互相共享和利用,做到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利用,为各种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5、加快农村卫生院信息化全面建设。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构建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构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在乡镇卫生院和条件具备的村卫生站建设网络终端,并与省、市、县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联通,提供全方位的新型合作医疗信息服务、疫苗接种信息服务、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诊疗信息服务、健康教育服

27、务。此外,还将开通面向农村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免费短信服务、网上培训及远程教育服务。农村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是全省数字卫生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信息末梢,是信息流的起点,通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互连互通,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四)保障措施1、理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与机制。信息化建设分为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系统运维部门,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对信息化项目论证和立项工作;技术部门负责项目方案制定、项目管理和实施;系统运维部门负责系统投入运行后,信息运行日常维护工作。部门之间是相互配合和支持,

28、运维部门人员必须了解并参与整个系统建设实施过程,才便于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部门提出方案必须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管理部门也应了解技术制定方案的过程和依据。形成部门之间配合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信息化建设机制和管理体系。 2、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论证和规范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每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建立了各种各样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取得了很多经验教训。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进行建设,每一个系统之间到了必须整合的阶段。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进行整合和共享,省卫生厅和各市卫生局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组,300万元以下的项目各市专家组进行论证,3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报省级专

29、家组进行论证,从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投入预算、规范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论证,确保每个项目建设能够取得实效。3、加强信息化建设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保证信息化机构和人员队伍,目前大多市卫生局没有相应机构和专职的技术人员,加强机构与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职称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卫生信息化建设需了解医疗卫生业务与信息化技术,利用高校和社会力量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人才,稳定队伍。4、规范信息化建设投入与项目管理工作。*加快卫生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硬件设备不断加强和投入的同时,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业务和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和应用能力,促进我国卫生信息化快速、有序、可持续地发展。制定广东省数字卫生建设规划,明确未来三年数字卫生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建立全民健康卡,实现全省一卡通。疫情报告、计免、合作医疗和基础医疗保健等国家强制性或百姓具有需求动力的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信息化集多位一体的优势,综合成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进程,提高城乡社区卫生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