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7145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一、诗经(一)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共收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的生活面极广,可以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形式上以四言句式为主,多重章叠句。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内容,后三者指的是手法。(二)作品分析关雎:风诗之始,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历来为人们重视。诗中所歌咏的是人类最原始最永恒的两性相恋。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以雎鸠之鸣、参差苻菜为比兴,引

2、出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苦苦追求和思恋;后两章再以存菜起兴,想象自己在隆重热烈的音乐中与窈窕淑女共享欢乐的情景。在表现手法上,关雎兴而有比,含蓄婉转,赋写铺陈,一咏三叹,体现了诗经主要的艺术手法一一赋、比、兴。诗经中的这类抒情诗奠定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基本美学特征和民族特色。兼葭: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全诗共有三章,首二句均以兼葭起兴,描绘了一幅河上秋色图,营造了一种清虚寂寥、哀婉凄凉的意境,对抒写主人公执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环境烘托作用。全诗在表达上每章只换几字,这不仅产生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还产生了将诗的意境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

3、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浜”,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纸”、“宛在水中注”这些地点的转换,又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这首诗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超越对爱情的追求的浅层意义而具有更深广的象征意义。“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也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等。二、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瞅邑(今山东曲阜)人。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郁郁不得志。其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一

4、一儒家。他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被后世尊奉为圣人。他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教育原则等。论语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三、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主张行仁政以得天下,民贵而君轻

5、,以民为本。孟子散文的特点:一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之气概;二是善设机巧,引人入圈套,先纵后擒,使之无法躲避;三是常用譬喻说理辩论,在引人注意的同时增强了说服力。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四、庄子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应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全书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

6、“内篇”7篇是庄子自著,“外篇”11篇、“杂篇”15篇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著。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变化多端,他用丰富的寓言故事,大胆而奇诡的想象,壮丽纵恣的语言,诗意化地表现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五、左传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尤为突出的是善于描写纷纭复杂的战争。其特点是结构完整,情节精彩,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的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点在叙写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决定胜负的内外因素,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天下提供有益借鉴。六、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

7、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因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句式、结构上自由且富于变化。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表达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感情热烈奔放,想象奇幻。七、离骚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离骚是屈原遭遇流放之后满怀忧愁幽思写下的,其主要内容一是表现了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政治现实的激烈冲突;二是抒发了诗人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怀;三是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四是独立不迁、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其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

8、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如以香花香草等美的事物象征美德、君子、贤臣等,以恶花臭草等丑的东西象征恶德、小人、奸臣等。八、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五十二万余字,一百三十篇。从记载历史的角度看,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注重探究历史兴亡的决定因素,且创造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的记史体例一一纪传体;从文学的角度看,史记是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具有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又注重人物描写,写出了一系列人物传记,写

9、人物时又“好奇二着力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些都对后世文学尤其传记文学、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故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九、汉乐府乐府本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名称,根据现有的记载,秦朝已设,至汉武帝时重建,由于其职责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词、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于是后世把乐府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因此,汉乐府就是汉代的民歌民谣。它的创作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崭新的艺术形式。汉乐府诗句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多种,而以五言与杂言最为常见。比

10、起四言诗,五言诗增加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具有诗体解放的意义,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是善于叙事,表现在剪裁得当,对话传神,叙述生动。尤其是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一类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叙事已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三是语言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十、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汉末,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显著标志。最初收载于文选,因不知作者姓名,也不知具体创作时间,萧统泛题为“古诗二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而不乏润饰,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

11、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故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十一、“三曹”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诗作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是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十二

12、、建安七子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三曹”之外的优秀作家。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十三、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曰靖节,丹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是晋宋时期著名隐士、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

13、田园诗这一新的领域。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有三类,一是田园诗,二是咏怀诗,三是饮酒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薄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在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的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他的人品和诗品对历

14、代文人有着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十四、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可分为“吴歌”和“西曲”。吴歌出于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今存曲目二十四种,诗歌320余首。西曲出于荆、呈人樊、邓一带,今存曲目34种,诗歌140余首。南朝乐府民歌有民间作品,也有文人拟作,内容上绝大部分为男女恋情,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常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用以取喻起兴。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作品有最长的抒情诗西洲曲、最感人的抒写生死不渝的爱情诗篇华山畿25首等。北朝乐府民歌多产生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作者为鲜卑、匈奴、羌、氐、汉等各族人民,今存诗约70首。内容上比较丰富多样,有反映征战不息给社会、百姓带

15、来灾难痛苦的,有反映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的,也有热情大胆表露爱情的恋歌等。艺术上多直抒胸臆,气盛词质。代表作品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十五、王勃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表现出其横溢才华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用严整精美的骈体文写成的赠序,文中描绘了滕王阁的景物和宴会的盛况,并借机感怀时事,抒写怀抱

16、,发不平之鸣。全篇文辞瑰丽,笔法摇曳多姿,典故运用自如,一气呵成,颇具感人的力量。十六、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为人有大志,有远见卓识,爱国忧民,不畏强暴,轻财好施,任侠使气。曾任左拾遗等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最后惨死于一酷吏之手。陈子昂文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旗帜鲜明地革新齐梁华艳文风,提倡风雅比兴,汉魏风骨,指出好诗应该写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并努力付诸创作实践,从而将唐代文学导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其代表作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是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对当代及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均很大。十七、盛唐边塞诗人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守边生活、边塞

17、奇异风光、边地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初唐、盛唐因为守边或拓边,边关战事频繁,也有不少文人因公事或为了寻求功名来到边塞,因此边塞诗创作逐渐繁荣,至盛唐出现了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顽、崔颖等一批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表达杀敌报国的豪情,揭露军中矛盾,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抒发乡思边愁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这些作品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十八、孟浩然(一)作者简介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世称“王孟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

18、张丞相等。(二)作品例析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是访友之作,描写了乡村优美景色,抒发了友人之间真诚朴素的情感。诗的开头先写访友的缘由,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相邀,因而欣然前往,心情自然轻松而愉快,这也就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着重描写到故人庄园所见优美景致:绿树青山。见面后把酒闲话农事,则又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构成一幅悠闲恬淡的风俗图画。临别之际,诗人进一步主动提出重阳再约,反衬出这次相聚意犹未尽。“就菊花”三字既点出重阳时令,又显然具有高洁人格的象征意味。十九、王维(一)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辈开始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他与孟

19、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他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为一个整体。王维又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山水诗多入禅境,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别业等。(二)作品例析使至塞上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自

20、豪和对大唐军威的颂扬之情。诗的首尾两联均借汉代历史典故叙事,非常精巧。“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孤烟直”、“落日圆”,画面富于立体美和律动感。全诗动静相间,有声有色,荒凉中有生气,寥落中含壮美,已达到情辞兼胜的艺术境地。二十、李白(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的气质个性。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现存诗九百多首,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21、的艺术写照。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等。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多表现自我,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之势。(二)作品例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立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在惆祝莫测、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内容丰富,构思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极富浪漫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拘格律,体制宏放,堪称杰作。二十一、杜甫(一

22、)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有杜工部集传世。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即“安史之乱”前后,所以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奉为“诗圣二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即事命篇”的新题乐府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

23、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二)作品例析登楼为忧时之作。首联总领全篇,见繁花似锦而伤心,是因“万方多难”,因果倒装,起势突兀。颔联写登楼所见,“锦江春色”、“玉垒浮云”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颈联坚信朝廷不改,警告寇盗莫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尾联转思当今君主昏麒无能如蜀后主刘禅,而自己空怀诸葛之志,却只能吟诗自遣而已,以忧叹之结回应开篇“伤心”。诗中之景纯是情怀,情怀抒发全凭意象,且声宏气阔,气势雄伟,一向被称为“杜诗之最上者二二十二、韩愈(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24、“文”,世称韩文公。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他的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以文为诗”对宋诗影响颇大。后人对

25、韩愈评价颇高,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二)作品例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是早春景色并赠张籍,共两首,第一首最为出色。这首小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早春风景图画。首句一个“润”字写出了春雨的及时与可贵。在这天街烟雨迷蒙的背景下,推出了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的警句,写出了人人胸中有而笔下无的北方早春独特景象。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对早春发出由衷的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画龙点晴,把诗向更高的境界推进了一步。韩诗一向以奇崛险怪著称,但他晚年的这首小诗却极为新颖别致。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即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春草似有

26、若无的早春图画,抓住了早春的特色,写出了早春的神韵。语言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却有奇趣,令人回味。二十三、李贺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裔。一生潦倒失意,卒时年仅27岁。李贺作诗以苦吟著称,诗风独特,极富个性魅力。他的诗辞采瑰丽,形象怪特,想象奇幻,诗境冷艳奇诡。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秋来苏小小墓等。有“诗鬼”之称。二十四、刘禹锡(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二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和朴素唯物论者。主要作品有陋室铭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二)作品例析陋室铭是篇不足百字的

27、文章,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二十五、白居易(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8、:一是政治讽谕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感伤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白居易诗歌创作和处世态度对后世颇有影响。(二)作品例析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歌燕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是早春,春花初放,尚未嫡紫嫣红,所以有“渐欲迷人眼”的展望;春草如茵,尚未长到一

29、定的长度,刚能没过马蹄。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将美的景象与喜悦的心境揉到一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收到兴象俱佳的效果。二十六、柳宗元(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又与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文的成就大于诗,尤其以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最著名。(二)作品例析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时。文章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的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反映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全文内容翔实,人

30、物突出,见地深刻,笔锋犀利。二十七、杜牧(一)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清明泊秦淮等。(二)作品例析清明写清明时节雨中行路的情形及感受,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诗。首句点明时节,细雨纷纷,正是春雨特色。次句写雨中赶路,使人烦恼,“欲断魂”既见雨淋衣湿的孤独飘零身影,又曲折表露出在清明孤身赶路的忧伤心情。后两句别出一层新意,在一“问”一“指”间刻划出“行人”、“牧童”两个人物的神情,而一“指”之后诗即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二十八、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

31、生、樊南生。李商隐是中晚唐诗坛的巨擘,无题诗是他最著名又最难懂的一部分诗,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上的多义性,表达上的朦胧性。这部分诗在表达爱恋悲情时往往融入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人生的失意之悲;由于多用象征、比兴、典故等曲折的表达方式,造成寓意的不确定和读者理解的多种可能。李商隐之所以以“无题”为题,与他陷入党争的险恶政治环境,与爱情在那个时代总得不到承认和允许、因而不能也不敢大胆直说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无题”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上的策略和艺术追求。二十九、范仲淹(一)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一生以名节自励,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

32、精神,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写照。诗词文都有传世名作。(二)作品例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是其代表作。文中抒发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表现出的艺术才情极为后人激赏。作者先避开楼而写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古仁人之心”,可谓别出心裁。全文将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起,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确实是一篇典范之作。三十、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二一生潦倒失意,而词的成就很高。柳永词在内容上依然是以写男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为主,同时也描写了

33、都市的繁华、市民的生活以及自己为功名四处漂泊的落魄境遇。艺术上比较多地采用了铺叙的手法,也善于融情入景,尤其是长于白描手法,语言浅近通俗,真率自然,不避口语,有明显的俗化倾向。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词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并卓有成就的词人;他还精通音律,自创了不少新的词调。柳永在词的内容的拓展、词的表现手法的丰富、词体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望海潮(东南形胜)等。三十一、欧阳修(一)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

34、。诗词文都是名家,散文成就尤卓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学习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前代作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的总体风格。他的论说文往往有感而发,针对性强,且说理深刻;他的抒情散文情感色彩更浓,文学价值高;此外,他的史论和文论也议论精辟,多真知灼见。欧阳修的散文能综合运用议论、叙事、写景、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能开能合,收纵自如,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读起来让人感到层次清楚,表达曲折,气势流畅,音节铿锵,情韵兼胜,有很高的艺术性。欧阳修对宋代散文繁荣、对宋代散文平易晓畅主体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代表作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等。(二)作品例析醉翁亭记是

35、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以至于忘记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整篇文章的风格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三十二、王安石(一)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存世。他官

36、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诗作泊船瓜州明妃曲二首梅花北陂杏花等,散文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等最为著名。(二)作品例析船泊瓜州: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先写所见,再写所想。“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情怀。“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又”字,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一个“绿”字,经反复锤炼而得,含意极丰,极富表现力。明妃曲二首:王安石的咏史诗往往借古寓今,颇能表现其卓然特立的胸襟和疑古求新的思想意识。明妃曲二首借王昭君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现实乃至君王的不满,抒发“人生失意”之悲

37、。全诗的精彩之处在议论大胆而识见卓异,读后发人深省。表达上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实写,有虚拟,写昭君之美也多从侧面落笔,颇显功力。三十三、苏轼(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创作上总是力求创新。就填词而言,他突破了“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宗”等传统词学观念,将志向、狩猎、农村、怀古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写进了词中,将与婉约截然不同的豪壮风格带进了词中,从而为词的进一步发展、

38、繁荣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的路径。苏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极为丰富,成就极高。其共同特点是长于议论和抒情,行文能做到随物赋形,触处生春,既自然流畅,又摇曳多姿、富于变化,诚如他自评时所说的那样,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自然生态,自由驰骋,无施不可。(二)作品例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的上片由问天开始,写幻想乘风上天,但又觉得天上寒冷,不如人间温暖,实际表现的是作者内心仕与隐的矛盾和思考抉择;下片由月的圆缺想到人的离别和团聚,抒写了作者与胞弟的离别之情。结尾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自慰也是共勉。三十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39、,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宋代与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为人力求不俗,为文力求创新,不“随人作计,他的诗歌创作讲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点铁成金”,形成了瘦硬生新的风格,在当时就影响很大,并以他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歌代表作有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人物除黄庭坚外,还有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他们作诗以杜甫为祖,力求通过“夺胎”、“换骨”等方式“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但主要学的是诗法、句法等语言技巧方面,又过于强调学问在创作中的重要,相对忽略了门外丰

40、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又不能出新,于是拾人牙慧,堆砌典故,形成了一种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诗风,故长期以来不断有人批评,有人甚至视之为“剽窃之黠者”。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三十五、李清照(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两宋之交、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作家。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与诗不同。她的词善用浅近之语写深绵之情,尤擅白描,善于写“愁”,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作

41、品例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尤其是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李清照凭借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满天的愁绪抽丝剥茧,细细绘出。上阕着重写词人心情的悲伤;下阕进一步写词人的孤寂、凄苦。七组叠字大胆新奇,不仅显示了高超的遣词造句的技巧,而且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精神恍惚的状态和凄苦愁怨的心灵。接着写六种伤心的事情:气候冷暖不定,难以保养身体;秋风凄厉,淡酒既不能御寒,也不足以浇愁;见旧时相识归雁,触动内心隐痛;身心憔悴,无心赏菊;守在窗前,日长难熬;雨打梧桐,心烦意乱。结句归纳一笔,层次非常清楚。李清照不愧为写愁的能手。三十六、陆游(一)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42、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曾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二)作品例析卜算子咏梅是陆游一首咏物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是写梅花的遭遇,

43、也是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词人的刚直、高洁于此可见。三十七、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诗、文、词兼擅,尤以诗名,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诗歌从多方面深入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了田园生活,被视为田园诗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的田园诗不像前代诗人那样往往只借田园风物抒写个人的闲情逸致,而是更真实地反映农家的悲苦生活、辛苦劳作和淳朴风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这组诗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描绘了四季不同的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三十八、辛弃疾(一)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

44、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出生时,家乡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却屡遭排挤,最后含愤而卒。辛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并以豪放为主,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二(二)作品例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

45、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为的是洗清国耻,恢复中原,却一筹莫展。最后一句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二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与寻思。词在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是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三十九、文天祥(一)作者简介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正气歌、过零丁洋、金陵驿,散文指南录后序等

46、。(二)作品例析正气歌写于文天祥壮烈殉国的前一年,是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而写下的掷地有声之作。诗中充满浩然正气,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生死不渝的崇高信念,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战斗精神。四十、元代杂剧与散曲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

47、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十三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最繁盛的时期。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形式是一本四折,有的还加一“楔子二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联章体虽以同题同调的组曲出现,内容上互有联系,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是完整独立的小令形态,故仍属于小令的范畴。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主要有三:一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二是各曲同押一部韵;三是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散曲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四十一、关汉卿与窦娥冤(一)作者简介关汉卿,生卒年不详,以字行,号己斋叟,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