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744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代信息门户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代门户研究报告前言 门户是信息的集散地,打上网成为网民开始,我们就习惯于方便的从门户接纳信息。是门户为我们打开了互联网的那扇门,从此遨游于网络的天空。门户是互联网网民心中的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十年过去了,从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今天,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十年期。从1998年,新浪、搜狐这些中国网络门户的代表成立到今天,商业门户在中国也已经七年了。实际上,中国最早的门户瀛海威是1994年成立的,算起来门户在中国伴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一起走过了十年风雨路。 十年了,门户也在发生变化,细数这些变化我们能说出许多故事。但是从2004年开始到2005年并在未来三年以至更长时间延续的这种变化也许不是显现

2、在表面能让所有人看到的,但是必将成为门户至关重要的一次变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看看国外,myspace和technorati这些围绕互联网2.0理念的门户式应用不但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成就斐然,前景无比光明。而Yahoo、Msn等传统门户巨头推陈出新的产品和布局,例如Yahoo收购Flickr并且整合博客、RSS和SN这些互联网2.0理念下的应用推出Yahoo360度。Msn推出Msnspace的个性化空间。电子商务门户Amazon强化其Web服务项目AmazonPrime的投资,让更多地人参与进来,实现双向的交流(two-wayscommunication),而且Amazon

3、早已在其产品体系中体现了社会化、个性化的应用。这是一种让人重视的门户的倾向性转变。 再看国内,从今年开始,web2.0(互联网2.0)突然成为高频热点词汇在各种场合被人提及。当两年前还不为人所熟知的博客突然走上了互联网前台高举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互联网2.0新理念下的先锋旗帜一路高歌猛进,并且向互联网的标志-门户高峰发起冲击;当第二代门户这个字眼一次又一次被博客倡导者方兴东提及,而一次比一次让人感觉分量重,从桌边笑谈到不得不让人严肃注意的时候,我们知道真的来了-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一种理性告诉我们:门户的变局也许就近在咫尺。而这次门户变局依仗的理念则是个性化和社会化。 在2005年6月底,由搜狐

4、和博客中国主办的主题为十年轮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与新通信峰会上,昔日今日的互联网精英和草根同台,他们在谈论一个过去没有提到过的词互联网2.0,他们也更多提到网络社会化。虽然中心化的舞台还是聚集的焦点,可是草根的话语权以及去中心化的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2.0突然无处不在,不仅仅被提及而且被行动化。互联网老兵谢文把互联网第三个浪潮称之为社会化,他认为互联网下一个十年主题应该是互联网应用的社会化、人性化、个人化。 而正是互联网社会化、个性化趋势性思维下包装形成的互联网2.0理念,通过已经为人所熟知的博客以及RSS(简易聚合)、web服务、开放式API(应用程序接口)、SN(社会网络)、tags

5、(标签分类分众)、bookmark(社会性书签)等不为人所熟知的执行互联网2.0理念的成型工具元素整合成的工具包,正在互联网各个领域引发创新应用和变革。一切都在快车道上飞速奔驰着。互联网上不仅仅门户,几乎所有的一切应用和服务都将在未来经历2.0的创新和变化-不管它们的名称是被冠之以XX2.0或者第二代XX,本质是社会化和个性化浪潮下的互联网互联网2.0革命,而门户作为互联网的旗帜则首当其冲。 国内第二代门户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博客网立志于成为国内基于互联网2.0的第二代门户网站并已初具规模并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欣喜的看到,博客源于blog,但在本土化的耕耘发展以后,不断突破这个概念而纳入更

6、多的互联网2.0因素,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而更多的变化和跟进,包括传统门户在互联网2.0时代的变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给中国互联网用户将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本研究报告就在这个背景中产生。 一、第二代门户产生的背景 第二代门户的概念是在互联网日益呼唤社会化、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提出的。中国互联网开始从启蒙阶段、商业化阶段步入社会化阶段。 1.1以个人为中心-互联网进入社会化阶段 2005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标志性的数字:一亿互联网用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4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认为以一

7、亿网民为起点,中国互联网从2005年开始,宣告进入以个性化为核心的社会化阶段。 图表1-1中国互联网成长曲线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从1993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中国互联网的成长经历了互联网1.0(web1.0)时代的启蒙阶段和商业化阶段将步入互联网2.0(web2.0)时代的社会化阶段: 前两个阶段都是用户处于被动的角色属于互联网1.0时代,第一代门户在这个时代产生发展。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将进入后面详细分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2.0时代,适应这个时代特征的第二代门户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 1.2互联网新的理念的涌现-互联网2.0 1.2.1互联网2.0是互联网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次变

8、革。 互联网社会化阶段,网民有了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需求,而互联网上应用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的发展能够支撑这种需求的实现,因此互联网新的理念才得以产生来满足这种新的需求。这种新的理念归结来说可以称之为互联网2.0(web2.0),实际理论基础是网络社会化,而社会化又是以个性化为基础的,因为离开个性化主体也就谈不上社会化了。互联网2.0包含很多东西,包括互联网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在里面,例如满足个性化条件和社会网络建立基础的六度空间的理论、社会资本的概念、长尾巴理论、去中心化、弱纽带(弱链接)等等,而且有关的研究和应用还在不断发展更新过程中,但其本质上是顺应互联网个性化的浪潮产生的。 互联网2.

9、0(互联网2.0),将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因为互联网2.0完全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可以说互联网2.0是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因为互联网2.0让每一个人能够真正完全参与到互联网的共同创作中来,相对于互联网1.0时代网络中被动的参与和缺乏深层联系的简单页面跳转,互联网2.0是在实现让每一个人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从而彻底释放网民创造潜能,通过主体间内在的深层高质量联系实现信息的高效有序分享使得价值倍增。因此,可以说互联网2.0(互联网2.0)是互联网史上的一次革命。 1.2.2互联网实验室对互联网2.0的定义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互联网2.0不单纯是技术或者解决方案,互联网2

10、.0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这个理念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并且会越来越清晰。实践互联网2.0的成型的应用元素包括:博客(blog,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让个人成为主体)以及Rss(简易聚合)、Webservice(Web服务)、开放式APIs(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wiki(维客)、tags(分类分众标签)、bookmark(社会性书签)、SN(社会网络)、Ajax等等,底层是XML和接口协议,而这些应用又都是在一些互联网2.0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括:六度空间理论、长尾巴理论、

11、社会资本、去中心化等等。 1.2.3互联网2.0的核心特征:个性化和自组织 互联网2.0最核心的特点是以个人为中心和以自组织为中心。 图表1-2互联网2.0的核心-个性化和自组织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1、以个人为中心。“互联网2.0”发挥的是个人的力量。“互联网2.0”就是个性化最大张扬的个人时代。个人深度参与到互联网中,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个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彼此相连。这就引发第二个特征。 2、以自组织为中心。“互联网2.0”发挥的是自组织的力量。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创造的内容与内容之间,以及个人汇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是以不同的自组织方式,架构起来

12、。以自组织的方式让人、内容和应用等充分“活动”起来,力量才能最大程度爆发。 通过这两大核心特点,互联网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关于互联网2.0的特征,国内外有许多讨论,但是其核心都是个性化和自组织,而其它如分享(社会化)、参与等都是这两个核心特点的亚特性。 维基百科(wikipedia)互联网2.0特征的阐述。 图表中是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对互联网2.0有描述的条目。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互联网2.0应用的重要特征。 图表1-3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对互联网2.0的描述 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对互联网2.0的描述参考条件CSS和语义相关的XHT

13、ML标记 AJAX技术使用RSS/ATOM实现数据同步简洁而有意义的URLs支持发布为博客RESTian(preferred)或者XMLWebserviceAPIs一些社会性网络元素必要条件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实现数据在网站内外的自由迁移。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资料来源:维基百科(wikipedia) 1.2.4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的全面比较 互联网2.0和互联网1.0的一种全面简单比较如图表所示。 图表1-4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的比较 以上是互联网2.0和互联网1.0不同方面的一个比较。 把以上侧面整合起来,整体来看互联网2.

14、0和互联网1.0整个体系的对比图如图表所示。 图表1-5互联网2.0和互联网1.0整体体系对比图示 从图示中我们看到,互联网2.0实现的是与外部(门户、专业网站、网民)双向的沟通(two-wayscommunication)。而互联网1.0则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互联网2.0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双向的沟通,形成一个社会网络体系,重要的因素是网民在信息社会空间中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主体实现了个性化,网民不仅仅是信息和服务的接收者,网民同时还是信息和服务的创造者和提供者,这样用户参与到了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更由于生产方式变革(包产到户,自主经营),用户的主动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因此信息服务内容生产和传播的

15、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信息分享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能够产生增值,因此整个体系的价值得到高度提升。 这种双向的沟通依赖的是在整个互联网2.0理念体系下产生的一些应用工具元素帮助个体实现个性化聚合服务和应用以及社会化生产和交流,它们包括: 博客(blog,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让广大草根成为网络主体) Rss(简易聚合) Webservice(Web服务) 开放式APIs(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 tags(分类分众标签) bookmark(社会性书签) wiki(维客) SN(社会网络) Ajax 等等,仍然在不断发展中。 1.2.5互联网2.0国外典型应用 互联网2.0的一些国外的典型应用如下:

16、 图表1-6互联网2.0国外典型应用 主要类别典型网站备注专业 类书签分类标签的书签服务书签服务图片被Yahoo收购搜索Feed的搜索和标签归类Feed搜索RSS/feed在线RSS阅读,逐渐门户化多个Feed聚合成一个发布SN(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交友社会网络应用Tags分类分众标签应用门户基于互联网2.0的全方位服务门户,从音乐应用切入从体育入手的互联网2.0门户基于互联网2.0的电子商务门户韩国迷你博客为基础的门户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1.3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核心力量博客 博客做为网民个性化的系统,是互联网2.0中的最重要元素,在中国和全球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互联网2.0构建的商业体系

17、中大多离不开博客的身影。第二代门户的构建更是离不开博客,离开博客就离开了个性化的主体和呈现。无论是国外的myspace,amazon(实际是基于物品的博客体系)还有韩国的cyworld,包括中国的博客网这些成功的二代门户应用都以博客为重心。 1.3.1博客概念和发展数量 动态发展的博客概念 博客,最早译自英文Weblog/blog(也译作“网络日志”、“网志”或“部落格”等),它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交流中心,也是个人在网络上主要的信息集散地。中国网民形象的将博客称为自己“网上的家”。随着时间推移和互联网的发展,博客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化发展,并逐渐超越blog的含义。 国内最大的博客网站,立志

18、于成为全球最大博客门户的第二代门户博客网(),为适应门户化,面对更多的草根群体,所以将博客源自blog的本意进行了泛化,取其精髓的同时纳入了新的元素。博客已经在超越原来源自于blog的含义,纳入更多的元素,形成自身的社会网络体系以求打破头上的那层天花板进入更广阔的发展成长空间。博客中国(blogchina)改名称为博客网(bokee),已经源自blog而力图超越blog的空间自成体系纳入互联网2.0的精髓开始了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的征程。 博客发展数量 博客数量发展迅猛。互联网调查机构PewInternet发现,到2005年3月份,美国1/4的互联网用户阅读BLOG文章,9%的互联网用户创建了

19、自己的BLOG(博客)。韩国有4800万人口,其中1200万是blog(博客)用户。在中国,则有500万用户。 根据社科院05年研究报告的调查,虽然博客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短短时间内使用博客的人数已经占到了网民的三分之一,并仍然在快速的扩散之中。 图表1-7网民使用博客的频率 资料来源:社科院05年互联网报告 1.3.2国内对博客的认识 在中国,2002年,Blog被音译为“博客”。经过3年发展,博客已经从小群体应用走向大众,由一种新型的网上信息内容的组织和传播形式变成了使用者在虚拟社会的标签和缩影,从一种工具理性升华为一种价值理性。博客用户对博客往往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时间的序列下,博

20、客呈现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日记和枯燥日志,而是个人的思想精华和成长轨迹。在实际应用中,博客综合了目前流行社会软件的长处,成为个人在网络虚拟社会的中的个人标签,博客也被逐渐视为“个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全息缩影。如今,中国已经有500万个博客用户,中国数以百计的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博客服务。 1.3.3国外对博客的认识 国外把博客当成媒体传播工具。最早起源于1997年,在美国已经步入主流。最初的博客(blog),是一些由短小并有规律更新的帖子组成的网页,它们通常都包括一些超文本链接,由此可连接到那些引起了使用者兴趣、注意或想象的各类网页。美国连线杂志从传播的角度给这种网络“新媒体”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

21、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摩(DanGillmor)认为,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他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旧媒体(oldmedia)到新媒体(newmedia)到自媒体(wemedia)。博客即是一种“自媒体”。博客作为一种个人媒体,不仅丰富了媒体及网络媒体的概念,也使得网络传播的格局进一步多元化与复杂化,形形色色的个人化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专业机构的权力。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博客之一,就是因披露克林顿性丑闻的麦特德拉吉,他开办的德拉吉报道(DrugeReport)就是一种典型的Weblog。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博客的作用最易得到凸显。在2

22、001年“911”事件后,博客网站成了重要的信息发布与沟通的渠道。2004年岁末,在亚洲海岸发生强烈海啸后,各种博客网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3.4博客的价值 博客展示个人网络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互联网的核心力量。在互联网上,博客将成为最大的信息集散方式,也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竞相追逐的目标。博客兼有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的构筑网络社团,形成“圈子化”网络社区。 博客(blog)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日记的技术工具,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互联网上赋予个人以力量的工具。博客就是网络社会化的“杀手级应用”,它让每个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中自主的主体:呈现自己,表达自己并且与网络世界建立全面的交流沟通。

23、 随着网络对社会介入的日渐深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赢得的博客,就会赢得信息全球化的主动权。现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经济交流、政治较量,都通过博客网站上大量的信息展示出来。博客是新兴起网络交流技术,博客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传播理论框架,在虚拟社会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受到几乎所有网站的追捧。专业提供博客注册托管服务的网站(BSP网站),则成为大型的信息集散地,形成了不同的大型虚拟社区,在信息全球化浪潮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二、门户的演化 在互联网社会化和个性化浪潮中,第二代门户顺应潮流从生产关系上做了彻底改变,将原来被动接受信息的草根变成了积极的创作者,从而促进了信息的极大繁荣,变革了信

24、息生产方式。 2.1门户及门户的演化 2.1.1我们定义的互联网门户 门户是信息共享的枢纽和用户窗口。 通俗来说,门户是满足用户信息共享的网络枢纽。 无论第一代门户还是第二代门户,信息共享是其共同特征。随着互联网世界的发展,门户也在不断创新、蜕变和进化,也在“随需而变”。 而从这种动态演化的角度来看,门户就是“网民需求满足中心”,门户的实质是满足大多数网民的大多数需求。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是动态的,因此门户模式也是动态的。 2.1.2门户的动态演化 正如互联网是动态快速发展的,作为互联网的典型应用-门户也是在动态演化的,而理解门户的这种动态演化,我们也能洞悉过去发现未来,也有助于我们完整的理解

25、第一代门户和第二代门户的辩证关系。 起初,网民最关心的是如何寻找网站和网页(解决有与无的问题),早期的以提供分类检索服务为主的门户(网站)正是针对这种需求而出现的,例如早期的Yahoo(19951998)。 继而,随着网上内容迅速增长,网民最需要的是整理和提炼日益庞杂的海量信息(解决粗与精的问题),于是,以内容编辑为主的“内容提供”型门户网站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网络应用日益丰富,网民需求日益扩展,网民要求以自我为中心重新整合内容、娱乐、商务、通信和种种个人应用,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是当前门户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在网民个性化浪潮中,网民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创造者,如

26、何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使网民参与到信息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信息的创造、评价和筛选从而针对网民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这需要门户在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造,以博客等互联网2.0元素应用为主构建的以个人为中心,激发个人创造力和积极性参与到网络中来极大满足网民个性化需求的第二代门户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2.2第二代门户 2.2.1第二代门户定义 第一代门户就是现在的传统意义上的门户。满足了网民获取信息的需求。 第一代门户信息的共享的方式是集中控制式,信息的发布和采用属于网站编辑,因此话语权大部分掌握在门户网站经营层手中,网民被动接收信息,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沟通关系。 第二代门户则是满足用户创造的需

27、求,信息实现双向交流(two-wayscommunication)。第二代门户在以信息分享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升级。生产方式得到解放: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从而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改变。把人民群众的潜力释放出来。 第二代门户相对于第一代门户最重要的特征: 1.生产方式变革使得生产力得到解放,内容(文字、声音、图像、影像)更多由广大用户主动创作提供,内容的创作得到极大丰富。 2.个性化。第二代门户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的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门户,个人门户的拥有权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有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 3.自组织。通过双向交流沟通和内容精确归类,大量的内容是由用户产生,并且

28、能精确传达给目标用户而不会形成噪音。 4.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开放的APIs以及RSS输出,还有Web服务,将网络上的信息和服务屏蔽平台的差异化汇聚起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个人广泛参与。 全新的第二代门户的代表包括:以及,还有韩国的cyworld,包括国内的博客网()。而Yahoo、Amazon等也在努力吸收互联网2.0新的元素向第二代门户方向转变。 2.2.2第一代门户和第二代门户模式比较 图表2-1第一代门户和第二代门户模式示意 三、第二代门户的崛起 第二代门户的雏形在国内已经出现,目前还处于第二代门户的早期阶段,未来第二代门户将在全球门户中占据主导地位。 3.1第二代门户的类型 第二

29、代门户的类型大致归类包括: 图表3-1第二代门户的类型 类型特征主要代表备注基于blog的个人门户型最成功的是:Blog+SN为内核,从某一热点应用出发形成网络效应后拓展。Myspace cyworldflickr内核是满足个性化和自组织特征,提高网络社会资本价值。内容聚合型最成功的是基于博客搜索的technorati和以RSS聚合为拓展的bloglinesTechnorati bloglines内容通过搜索或RSS聚合,再通过tags分类分众呈现基于博客的网民主体型博客的意义在blog上泛化,博客是个人网上的主体,包含了个性化和自组织特征Bokee(博客网) 与基于blog的相似,但是除包含

30、个人门户的个人平台外,个人平台和公共平台互动的机制是独特的。更加门户化思路。以物品为中心主体的商品门户型广泛应用web服务 商品社会化评价体系以商品为中心纽带,网民参与的blog呈现Amazon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以上类型的共同特点都是以一个应用为中心迅速拓展形成网络效应以后,通过互联网2.0的各种应用元素强化其个性化和社会化内核,实现社会资本快速积累的机制。 第二代门户相对来说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 图表3-2第二代门户发展阶段示意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3.2典型的国外第二代门户分析介绍 我们对国外取得极大成功的第二代门户myspace和nate(cyworld)简单分析。 3.2.

31、1myspace分析 整体概况: MyS成立至今不到两年,它拥有1850万年龄在16至34岁之间的用户群。每个月新增注册用户达200万。 截止到2005年7月,myspace的Alexa排名已经达到三月平均值28名,当周平均值达到18名,在短短不到两年间,如此迅猛的增长让人侧目。 图表3-3myspace两年内的Alexa流量走势 资料来源:Alexa网站 myspace模式介绍 Myspace的模式简单来说实际是博客+SNS(社会网络系统)的基本模式再依托一个具体的热点产品服务:音乐来展开。博客+SNS+具体热点服务产品的模式被证明是一套有效的基于互联网2.0聚焦于具体产品和服务应用的有效组

32、合,也是基本的个人门户的框架。 借助博客+SNS的组合,myspace针对音乐的应用获得了大量有粘度的用户。在这个体系下,音乐吸引人加入是活性因子,SNS使得人和人之间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的信任连接,而博客则使得这个体系中的人个性化呈现出来,这样给用户以个性化的交流,使得用户持续使用提高了体系粘度,并吸引更多用户加入,这样一种网络效应就逐渐被构建起来,使得体系滚雪球增长形成正反馈。 Myspace这个体系的内核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基于这个内核每增加一个用户,由于用户是个性化的主体并融入在社会化体系中,并且被激发了创造力,因此用户会主动参与和创造并主动和其它用户沟通,整个体系的社会资本会增加从而能够

33、更加吸引新的用户加入,形成自增长的体系。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借助已经形成的网络效应来高效扩大这个体系中的被激发了创造力的用户。这样,第二代门户体系逐渐显现出来。 3.2.2cyworld分析 整体概况 Cyworld是韩国最大的mini网页服务提供商,根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已经有一千两百多万的注册用户,超过四分之一韩国人口(4800万),其中15-32岁的年轻人是其中主力,19-24岁的豆蔻女孩更有90%都是该项服务的使用者。网站提供日记,相册,网络存储,miniroom,购买音乐,虚拟礼品等服务,而所有的服务基本都集中在一个界面。通过网络,cyworld的主人还可以和其它

34、用户建立虚拟的联系,也就是社会网络(SN)。韩国的很多明星也在CYWORLD建立了自己的网页。 Cyworld作为韩国门户网站Nate的频道,占据网站85%的流量,流量上升迅速,2004年成功超越原韩国第三大门户成为门户三甲,并且大大拉近了与前两名和的距离,很有可能在将来实现超越,成为韩国最大的门户。目前的全球排名为三月平均19名。 图表3-与韩国领先门户网站流量走势对比 -85% -2% -2% -1% 资料来源:Alexa cyworld模式介绍 cyworld迷你博客商业体系可以理解为由两层组合发挥效力。 核心层(个人门户):Blog(传统博客+相片博客+移动博客)+cyworld特色的

35、SNS(三层关系+实名认证)+基础互联网服务(高速多种方式接入+大容量存储+新闻、电邮等传统应用) 外层:Avatar(韩国特色的有成功实践证明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系统)+电信增值服务体系(彩信、图铃、语音互动)+微支付体系 其中核心层是第二代门户的基础架构,实现了网民的个性化和自组织,使得Cyworld积聚网络社会资本的效率上高于传统互联网模式,再借助有特色的应用例如相册、博客等吸引用户加入形成网络效应,而Avatar和电信增值服务体系是Cyworld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成功商业模式。 Cyworld在韩国的成功具体可以归纳为: 1、实名制和三层(三度空间)SNS(社会网络系统): SNS的理论基础

36、是六度空间。目前国内外社会网络(SN)类网站一般都是四层关系(四度空间)构建,三层进一步缩小朋友圈范围,更加紧密。 Cyworld实行实名制。必须真名实姓注册,并且提交身份证件验证。 实名验证的blog在用户注册上比较麻烦可能遭遇用户增长初期迟缓的阻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形成成型的实名认证的个人门户体系,这个网络的价值要大于非实名制的价值,因为降低了信任成本,促进了社会关系流通。 2、韩国电信SKT的强大渠道资源,作为韩国电信的下属公司,cyworld成为用户的入口。 3、韩国单一民族地域小,电信业发达。 4、独具特色创造用户需求的Avatar互联网增值体系和电信增值体系,实现成

37、功的收费模式。 四、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博客网 4.1博客网的整体概况 4.1.1博客网的发展 博客网()的前身是博客中国(),于2002年8月开通,到今天接近三年的运营时间。博客网的商业化是从2004年开始,致力于打造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博客网的全球alexa排名已经进入了100名,三月平均排名在125名,注册用户超过200万,发展速度惊人。 图表4-1博客网流量趋势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博客网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博客网站,根据互联网实验室博客类网站CISI指数排名监测。博客网在博客类网站中排名稳居第一,领先优势明显。 图表4-2博客类站点05年7月份CISI指数排

38、名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4.1.2博客网的服务 博客网的服务涵盖资讯、博客托管服务(BSP)、博采(blogmark)、RSS博览、移动博客、图片博客、播客等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2.0服务应用领域。 博客网做为投资热点-博客的领导者颇受投资者青睐,已经顺利获得二期投资,并已经初步建立起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的雏形,形成成形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体系,计划在2006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4.2博客网的模式 4.2.1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体系 博客网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模式是以个人为中心,整合“博客论坛wikiSN(社会网络)社会书签(博采)”等应用,集成“信息中心网上出版朋友圈沟通交流”等各种互联

39、网功能,将网上资源积累构建、出版发表、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经营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打造全息新型的互联网深度交流平台。 在博客门户的体系中,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个人门户,基于博客提供网民个性化的应用,这是博客门户的核心,包括博客(文字、图片、声音、视频)+RSS+blogmark+SN(社会网络)。第二层是博客门户,一个公共的平台,个人门户网民创造出来的内容经过中间社会化的筛选(tags标签,搜索,评价体系,社会书签)以及人工编辑的筛选结合的方式,在博客门户公共平台上呈现出优质的内容。 图表4-3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体系示意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以上是博客门户体系的示意。这个图可以结合图表2-

40、1来看,可以体会第二代门户和第一代门户的区别。 4.2.2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和第一代门户的对比 博客门户和传统门户的区别具体的对比如图表4-5所示: 图表4-4基于博客的第二代门户与第一代门户的比较 阶段第一代门户第二代门户(新门户)核心基础基于编辑的单向度广播基于博客的多向度网播传播模式集中控制式P2P对话式网民地位被动的客体主动的主体网民角色消费者、受众和用户生产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核心应用新闻、邮件和搜索等博客、RSS、IM等互动内容辅助性角色核心角色内容机制封闭式采编开放式汇聚全球典型雅虎、新浪等博客网、Nate、Myspace资料来源:方兴东观察 以下是博客门户与传统门户(第一代门户

41、)的具体的对比分析: 博客网打出的口号是:你我的网络(showyoushareme),强调以网民个人为中心。与传统门户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门户是以编辑为中心的集中控制式传播,而博客门户是博客为中心的P2P对话式传播。也就是说,博客门户综合传统门户的优点,但是它将处处体现以网民个人为中心的独特之处。通过各种机制筛选、汇聚和对话,最大程度发挥每一个网民的创造力和思想智能,这就是博客门户超越传统门户的力量。 在网民地位上,传统门户完全是被动的受众,而博客网站,网民是最重要的主体,很多内容来自他们,很多网页的“主权”也属于他们; “读者比作者知道得多”,传统门户留言和BBS只是作为辅助功能出现,而博客

42、门户留言和论坛等内容将与正文至少处于同等的地位,今后甚至更高; 在内容生产方式上,将以机器自动和博客个人两种生产和推选的内容为主导,编辑的更多功能在于议程设置,以及改善技术质量、协调博客关系和专题制作等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内容上; 内容选取上,将更多以个性化和个人化为主要取向,有别于传统门户的主流媒体取向。通过新闻聚合,将主流门户的内容作为个性化内容的辅助和延伸阅读 4.2.3博客网整体体系 博客网(bokee)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和功能三大部门。 第一部分是内容,内容为王,这是与传统门户一致的,在内容分类、栏目设置和高密度内容组织上,博客门户充分借鉴和吸取了传统门户成熟的经验和优点。任何一个频

43、道都有相对标准化的构架:前期依然以质量较高的编辑选择内容为主,随后将以博客文章、内容聚合、RSS博览、博客聚合、博采、wiki、论坛、标签(tag)、专栏作家等几大“非编辑生产”的内容作为主导,这是区分传统门户的根本。 第二部分是服务,主要是免费博客服务,这是博客门户的基础,也是博客门户区分于传统的最有特色的部分。包括文章博客、移动博客、图片博客、播客、视频博客、RSS订阅、博采、MINI博客、无线应用等不同方式,也包括学生博客、教师博客等。 第三部门是功能和产品性内容。目前,博客门户与基于成熟的CMS系统的传统门户不同,由于博客门户基于blog聚合、内容聚合、RSS聚合、博采、wiki等很多

44、新兴以及还将不断涌现的还未成熟的最新技术,其实现和表达方式都依然在摸索之中,因此,博客门户需要一个演化阶段。博客门户新形式的内容比例未来几个月将从现在的3050提升到6080左右。传统门户编辑选择内容将最大程度压缩到次要地位。 五、结语 5.1第二代门户发展预测 5.1.1未来三-五年内,全球第一门户将是第二代门户 我们大胆预测:未来三-五年,全球第一门户将是第二代门户。第二代门户随着用户的增长和体系的完善,积累社会资本的机制将大大超越第一代门户,从而更能吸引用户。 未来三-五年,全球第一门户还是Yahoo吗?或者是M还是?还是其它的新的基于互联网2.0内核的第二代门户?这个难以预测。不过可以

45、肯定的是,Yahoo在面向未来的转变中如果不能很好过渡到第二代门户,使得内容生产机制发生重大转变,以个人为中心和自组织为中心使门户的生产关系彻底变革,那幺Yahoo的第一位置就会被取代。 基于互联网2.0内核的全新架构的第二代门户相对较意图转型为第二代门户的第一代门户更有机会。因为第一代门户船大难掉头,结构转变困难。 图表5-1全新的第二代门户更有机会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5.1.2第二代门户不会取代第一代门户 第二代门户将成为门户发展的新的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内容产生机制发生了变革,生产力不一样了,因此传统门户延续原来的模式不加以创新将会在未来与第二代门户的碰撞中处于劣势。 但是,传统门户注定会变,尤其是传统门户一般具有品牌、资金、渠道、用户的优势,并有自己成形的产业链,因此传统门户必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第二代门户也不会取代第一代门户。第二代门户将和第一代门户相辅相成。 5.2第二代门户发展建议 5.2.1从简单模仿到本土化创新 互联网2.0始于国外,在国内模仿和传播速度很快。模仿最初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培育了用户,但要真正做到成功的应用,需要结合本土化进行创新和移植。 真正成功的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一定要本土化。包括:团队的本土化、服务的本土化、商业模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