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768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泉驿区龙泉镇电子政务系统方案建议书V1.0西南物理研究所电子政务系统方案建议书前 言非常感谢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参与镇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征集工作。我们真心希望以我们的智慧、经验以及专业的服务精神提供一套符合您们要求的电子政务系统,帮助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早日迈向信息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真诚祝愿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蓬勃发展,成为各区中的亮点。目 录第 1 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51.1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51.1.1系统总体功能划分51.1.2基本架构51.2电子政务系统的特性61.2.1服务性61.2.2集成性71.2.3可扩展性71.2.4安全性

2、71.2.5协调性81.3电子政务的安全要素81.3.1有效性81.3.2机密性81.3.3完整性81.3.4可靠性/不可抵赖性/鉴别91.3.5审查能力9第 2 章总体设计102.1总体设计原则102.1.1标准性和开放性102.1.2实用性和易用性102.1.3先进性和前瞻性102.1.4可扩展性112.1.5信息的完整性112.1.6安全性112.1.7不可抵赖性112.2系统硬件结构122.2.1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122.2.2系统硬件结构122.3系统软件功能结构162.3.1系统软件功能结构图162.3.2系统软件功能结构16第 3 章应用软件系统173.1应用软件系统173.1.

3、1公文管理模块173.1.2会议会务管理系统183.1.3政务信息管理183.1.4档案管理系统193.1.5活动日程安排系统193.1.6车辆管理系统193.1.7讨论组模块193.1.8经济计划管理模块193.1.9项目管理模块203.1.10公共信息服务模块203.1.11系统管理模块203.2应用系统平台213.2.1应用平台概述213.2.2应用平台选型21第 4 章项目成功的保证措施224.1保证项目需求实现的具体措施224.1.1设计方与使用方紧密结合224.1.2站在世界技术的高点224.2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224.2.1保证项目建设工期的具体措施234.2.2保证系统

4、稳定运行的具体措施23第 5 章系统工程质量保证计划245.1引言245.1.1目的245.1.2定义245.1.3参考资料245.2管理245.2.1机构245.2.2任务255.3职责265.4标准、条例和约定265.5评审和检查265.5.1第一次评审275.5.2第二次评审275.5.3第三次评审285.6系统配置管理285.7媒体控制295.8供货单位的控制295.9记录收集、维护和保存29第 6 章技术服务计划306.1售前、售后义务技术咨询306.2安装、调试、系统集成306.2.1准备工作306.2.2系统安装试运行316.2.3技术维护31第 7 章技术培训337.1培训原则

5、337.2培训人员337.3培训内容347.4培训后应达到水平347.5培训时间3435第 1 章 电子政务系统概述1.1 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1.1.1 系统总体功能划分按功能目标的不同可将电子政务的系统功能分为以下三类: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协同处理(Collaboration)与内务服务(Business service)。内容管理即管理对内对外网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协同处理支持工作人员的协同工作,它提供自动处理公务流程,这样减少了纸张成本和提高处室工作效率。内务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后勤等公务之外服务,优化内部配置。电子政务的系统功能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6、它们组合构成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1.1.2 基本架构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论述。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由于电子政务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应用才能描述清楚系统架构。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政务系统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的,并分成三层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是信息传送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手段,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传送方式;中间是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包括CA(Certificate Authority)安全认证、数据库和数据交换与接口三个部分,其主要的核心是CA安全认证;而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其中最有用的是呼叫中心。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7、是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基础。在体系中起中层支柱使用。由于电子政务是用电子方式和网络进行公务下活动,因是政府的活动,因此身份的确认与安全通信变得非常重要,方案中首要完成的就是建立一个中立的、权威的、公正的电子政务认证中心CA认证中心,它所承担的角色类似于网络上的“公安局”和“工商局”和“公证处”,给相关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签发数字证书“网上身份证”,用来确认电子政务活动中各自的身份,并通过加解密方法实现网上安全的信息交换与安全处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国情的特殊性,CA认证中心似乎需要政府的授权,但实际上,CA认证中心只是根据政府机构已签发的身份、资质证明文件进行审核,而并没有增加

8、新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安全的会员制,因此CA认证中心的商业运作性质要大过政府行为,除非以后真正由CA认证中心来发放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等。1.2 电子政务系统的特性1.2.1 服务性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使用者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因而,产品的服务质量(快捷、方便、高效)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公务活动的关键。现在Internet上许多企业都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而网络在这种服务的提高中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显而易见,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具有明显的特性:方便、快捷、高效。这不仅对客户来说如此,对于政府而言,同样也能受益。1.2.2 集成性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兴产物,其中用到了大量新技术,但并不是说新技

9、术的出现就必须导致老设备的死亡。网络的真实价值在于协调新老技术,使用户能更加行之有效地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更加有效地高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电子政务的集成性,还在于事务处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它能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严密性。1.2.3 可扩展性要使电子政务正常运作,必须确保其可扩展性。网络上可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而传输过程中,时不时地会出现高峰状况。倘若原来设计每天可受理40万人次访问,而事实上却有80万,就必须尽快配置一台扩展的服务器,否则客户访问速度将急剧下降,甚至还会拒绝客户的来访

10、。对于电子政务来说,可扩展的系统才是稳定的系统。如果在出现高峰状况时能及时扩展,就可使得系统阻塞的可能性大为下降。电子政务中,耗时仅2分钟的重新启动也可能导致工作中断,因而可扩展性可谓及其重要。1.2.4 安全性对于政府而言,网络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中央提出的物理隔离国际互联网,党政网不得与国际互联网互联等,都是为了安全。在电子政务中,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欺骗、窃听、病毒和非法入侵都在威胁着电子政务,因此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加密机制、签名机制、分布式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墙、安全服务器、防病毒保护等。为了帮助创建和实现这些方案,国际上多家公司联合开展了安全

11、电子交易的技术标准和方案研究,并发表了SET(安全电子交易)和SSL(安全套接层)等协议标准,使企事业能建立一种安全的电子政务环境。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技术,安全性应该贯穿于系统建设的所有层面上。1.2.5 协调性公务活动是一种协作、协调过程,它需要公务员与公务员间、公务员和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协调、协作。为提高效率,许多组织都提供了交互式的协议,电子政务活动可以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能加强政府内部相互作用,电子邮件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但那只是协调合作的一小部分功能。利用网络将内部公文流转、起草、签复等,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消除了纸张带来的麻烦并提高了效率。1.3 电子

12、政务的安全要素 1.3.1 有效性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的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电子E化的前提。其信息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因此,要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保证数据在确定的时刻、确定的地点是有效的。1.3.2 机密性系统中的信息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秘密。传统的纸面文件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并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而来,最后由机要室解密。要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维护秘密是电子政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

13、非法窃取。1.3.3 完整性电子政务简化了一些过程,减少了一些人为的干预和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同时也带来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各方信息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各方信息的完整性将影响到各方以后的工作,保持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因此,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1.3.4 可靠性/不可抵赖性/鉴别在传统的纸面处理中,双方通过在合同、契约或单据等书面文件上手写签名或印章来鉴别伙伴,确定合同、契约、

14、单据的可靠性并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纸黑字。在无纸化的电子政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1.3.5 审查能力根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应对数据审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可为事后的督查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 2 章 总体设计2.1 总体设计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在系统总体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2.1.1 标准性和开放性电子政务系统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系统,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流改造并加速传统政务模式。由于电子政务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超越地域界限、时间界限,通过网络

15、将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流连接在一起;由于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考虑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延续性,有利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投资得到合理保护,新建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尽量符合国家标准,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必须具有开放性。2.1.2 实用性和易用性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职责,良好的实用性可以让大多数被使用者感觉到便利,能够迅速地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将使用界面变得美观,操作便利,那么被使用者就会极大地感到系统的易用性,从而产生愿意使用的感觉。2.1.3 先进性和前瞻性正是由于IT技术的迅猛发展,才会有电子政务系统的迅猛发展,而从一开始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因为其先进的理念为大家所接受。所以

16、先进性和前瞻性可以说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固有特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为本系统设计了WAP网关系统(可选系统),以便开展移动公务,更好地提供最迅速、最便捷的服务。2.1.4 可扩展性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使系统平滑升级,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扩展性不仅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系统上。譬如:早期的视窗系统(windows 3.x)管理的内存容量只有区区几百兆,如果您有一台内存1G的服务器,该软件系统就无法完全发挥硬件的性能。其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平台等诸多软件系统中。2.1.5 信息的完整性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

17、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并且,由于目前国内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而且,部分介质所载信息的法律有效性还有争议。所以,除了数据必须做好备份外,还必须对重要信息做好其它种类介质的备份,譬如:大型的招投标项目应该做好纸质文件的打印和保留,同时,有必要用光盘进行备份。本系统中就特意设计了网络打印机和相关的文件打印管理软件,还得灾难恢复软件。2.1.6 安全性一个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不仅要保证存储数据(静态数据)的安全性,还要有效保证过程中动态数据的安全性,这对于保护使用对象的合法权益不被恶意损害是非常重要的。2.1.7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主要用于防否认防抵赖,即防止参与某次通信交换的一方

18、事后又否认曾经发生过本次交换,或修改这次交换的内容。因此电子政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一经使用,则都必须是不可否认的。2.2 系统硬件结构2.2.1 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2.2.2 系统硬件结构2.2.2.1 网络交换设备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网络系统平台是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最基本的一条工作思想。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系统的需求,我们可确定在网络系统设计中遵循的如下指导原则:l 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组网,适应未来发展趋势。l 带宽保障:选用主流的高速网络技术,提供足够的带宽。l 标准化和开放性:采用通用的国际标准和协议,不采用有碍网络互通的厂家特有性能

19、,保证应用系统与网络结构无关。l 可靠性:优化网络结构,将网络分层设计,保证网络可靠稳定地运营,采用高质量的网络产品和必要的冗余设备构建高可靠的网络系统。l 安全性:采用防火墙技术和反入侵技术保护网络管理系统和重要的服务器系统不受入侵;在接入层路由器上设置路由限制,进一步保证整个大网的安全。l 易用性:易于管理和运营支持。l 有利于保护投资的良好扩展性:选择性能价格比最好的设备,同时考虑将来扩展时能够继续使用。网络系统推荐选型交换机选型产品描述(配置)Intel express 系列530T10100M,2个扩展槽2.2.2.2 服务器主机设备主机系统选型概述主机系统的运算能力和I/O能力往往

20、是考察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个衡量主机系统处理能力的参数是TPMC值,TPMC值是测试单台主机或集群系统在配备特定的操作系统,采用特定的数据库的情况下每分钟处理事务的能力(Transaction Per Minute)。TPMC值越高说明系统处理能力越强。通常情况下,用户的应用每秒钟会触发几个事物这一基准数据的取值范围是可以定量计算的,这样针对某个联机事物处理系统,对系统主机的选择就可以参照主机的TPMC值来确定了。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机TPMC值是通过实验手段取得的,某系统的TPMC值是在其生产厂商所送检的特定配置的主机硬件 + 特定配置的操作系统 + 特定配置的数据

21、库系统所得出的事物处理能力的衡量,其配置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可能会对TPMC值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数据库系统类型或它的配置,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写系统的TPMC值,不可忽视的是,应用软件设计和编码的好坏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事物处理能力。所以对TPMC值的作用,可以用作参考,但不可以生搬硬套,按照一般的原则,选择主机时一般对TPMC值要求要高一些。选型原则对服务器的选型主要考虑以下原则:l 属于国内主流产品,生产厂家具有较强的研究、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占有率较高,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l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其计算机系统可以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界事实上标

22、准的系统软件。l 具有较强的连网能力,其计算机系统支持ISO/OSI网络协议标准和TCP/IP网络协议在簇。l 具有较强的扩充能力,可以更加需要进行系统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扩充。并且该计算机系统可以运行目前一些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ybase、Oracle、Informix等。l 全面支持中文。l 支持服务器软件及其与数据库的接口软件。l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l 优质的售后服务保障。总之,网络的服务器选型取决于网络规模、预期的网络负载、服务器技术特性等方面。主机系统推荐选型服务器选型产品描述(配置)Web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DB SystemEmail Serv

23、erl WEB Server:HTTP协议的服务器,接受浏览器的HTTP请求,发回请求的网页,是Internet/Intranet系统的主要服务器l Email Server:提供邮件服务的系统,一般提供WEB Mail、SMTP、POP3的服务l Application Server:位于三层结构中间层的服务器,主要功能是用于公务逻辑的处理,它接受客户机的处理请求,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简化开发和维护,提高服务器的效率l DB Center:存放整个系统各种数据的服务器(群)2.2.2.3 个人计算机(工作站)设备设计原则l 国内的知名名牌l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l 优质的售后

24、服务保障l 稳定、易用的环境工作站推荐选型工作站选型产品描述(配置)PC2.3 系统软件功能结构2.3.1 系统软件功能结构图通用政务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图2.3.2 系统软件功能结构(详见第三章)第 3 章 应用软件系统由于具体应用系统的构成比较复杂,因为对具体的政务活动及流程不熟悉,还有一些专有的外部软件系统,所以本方案只选取几个基本必备的功能进行论述。3.1 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主要为政府内部网建设一个先进的、标准的、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基本服务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开放性与可伸缩性。政府机关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即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以及公务人员协同工

25、作,涵盖了日常机关办公事务处理的几乎全部事宜。包括公文管理、会议会务管理、政务信息管理、档案管理、领导日程安排、车辆管理、公共信息服务、讨论组、系统管理等十几个模块。信息发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环境,无论共享信息在物理上如何分布,都可使用户及时方便地获取信息。政府部门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将在业务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共享信息在网上实时发布。3.1.1 公文管理模块公文运转子系统为政府部门创建了一个协同办公的网络环境,使各种业务处理工作可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增强了决策制定的可协调性。高效、便捷的签收登记:批量签收与顺序签收,本地签收与远程签收,自动回执,系统自动登记

26、与手工录入登记。多样性的查询和统计:分类查询,按单位、日期、状态、编号、密级等对收文进行分类;组合查询,输入标题、附件标题、单位、文号、日期、密级、批示领导等查询信息,查找匹配以上条件的收文;全文检索:任意输入一段文字,查找包含以上文字的收文。根据以上查询结果或全部收文按单位、批示领导、月份等信息要素进行统计。因此,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管理性。归档准备,按年度将办结事宜自动归档,或手工归档。实现了拟稿、审核、核稿、签收、会签、批示、电子签名、办理、盖章、退文、退稿、备查、提交归档、公开、打印、送印、方案分发、随机分发、销毁等业务操作。为保证发文在各部门流转中及时得到处理,业务人员能够决定是否需要

27、催签、催退、回执;为了便于文秘部门对发文的管理,支持多种查询方式,可完成统计、汇编等工作。为保证发文处理的严肃性、合法性、保密性,一方面不同业务人员应具用不同的权限,如阅读、修改、销毁、公开等权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在发文处理的不同业务阶段,即使是同一人,他的权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发文经部长或司局长审批后,拟稿人便失去对发文稿修改能力;又如未办结的发文,不许销毁、公开,只有办理完毕后,才能执行上述操作。所以,要根据业务人员的职责给予恰当的权限,即要使他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又要能阻止他失误、错误的操作,甚至是蓄意破坏的行为,保证公文可信性。3.1.2 会议会务管理系统系统对常规会议和临时会

28、议提供计划、准备、记录、查询的功能:在会议召开前进行会议准备,准备内容包括合理地安排会议的参加人员、时间、场地、内容议题,准备会议文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出会议通知等;会议召开期间管理会议日程表、确定接站方案、定票方案;会议结束后要对出席情况、议题讨论结果、会议决议等内容作记录并整理会议记要。3.1.3 政务信息管理提供原始信息管理功能、电子行政地图管理,可录入、删除、修改原始信息条目;提供刊物编辑功能,可预选信息条目、摘登条目内容、组刊、刊号管理;以及刊物查询、统计、汇编。3.1.4 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系统的案卷组织功能,通过建立案卷、修改案卷、删除案卷、编入文件、移出文件等操作,可迅速将相关

29、文件编辑成卷;利用系统的案卷借阅功能,通过查阅案卷目录、填写借阅申请、批准借阅、自动催退、强制归还等操作,可有效实现借阅过程控制。3.1.5 活动日程安排系统政府机关的领导工作繁忙,日常活动较多,建立网上领导日程安排可加强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整个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工作。系统的目的在于协调领导日常活动安排,检测并避免各种可能的冲突,并供有关人员查询日程安排。利用该系统,可制订活动计划,填写主题、组织单位、活动类型、密级、起草人、集合时间、集合地点、行动路线、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活动地点、要求等信息,下一步呈报有关领导,领导批示意见,然后下发通知,最后将活动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3.1.6

30、 车辆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管理机关车辆使用的整个过程,从用车的申请、审批、通知,到派车、回车,以及最后的单据的存档、查询、统计,其目的在于充分调配机关车辆,合理利用资源。3.1.7 讨论组模块办公人员可以用它来共享他们的想法和思想。通过建立讨论主题,相关人员可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某种观点发表看法或答复对方。利用计算机网络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3.1.8 经济计划管理模块可为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便利的计划编制工具,以提高制订计划的效率和能力。每个计划是一个集合,包括多个分类计划本,如农业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等。每个计划本由多张计划表格组成,计划表格则由各种计划指标构成。因此,计划的基础就是计划

31、指标数据库。计划编制人员可把计划表格制成模板,将每个单元格与数据库指标建立关联。在制订新一年的计划编制时,可将上一年的计划作为模板直接导入,通过调整基准年度产生当年的计划草稿,在此基础之上,可方便地制作各种计划。3.1.9 项目管理模块项目管理子系统政府部门的项目管理业务提供管理软件,动态跟踪项目的全过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的项目管理是直接根据项目的业务需求来定制的,一旦项目属性发生变化,项目管理软件就需要重新改造。该子系统则以政府投资项目为设计对象,把各种项目信息作为项目属性,其中有些项目属性为系统默认属性(如项目名称、单位等),有些项目属性则为用户定义属性,使用户可在系统原型基础上再

32、确定特有属性,并对项目进行编辑与维护。此外,用户查询到某个项目后,就相当于打开了该项目的主页,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都有相应的连接,使对项目的跟踪、查询更加方便快捷。3.1.10 公共信息服务模块包括如下内容,机构设置、职能与人员编制简介,单位业务介绍,通讯录,公告板,先进事迹宣传栏,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方法等。3.1.11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维护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具备管理和维护以下几方面的公共信息,以达到配置系统和改变工作流以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环境的目的:机构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级别、性质、隶属关系、邮件群组、公务邮箱等内容,为各项子应用系统提供机构单位的基本信息(独立于具体应用);人员

33、信息:包括人员姓名、职务、职务级别、所属单位、Notes邮件地址、电话、传真等内容,为各项子应用系统提供人员的基本信息(独立于具体应用);应用数据库信息:包括各项子应用数据库的标题、所在服务器名称、所在路径、文件名、所属应用、年度信息、数据库类型等内容,供各项子应用系统使用,满足它们互访的需求。通过对机构、人员、应用数据库等公共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综合办公系统公共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独立性。3.2 应用系统平台3.2.1 应用平台概述?3.2.2 应用平台选型应用系统平台选用了IBM公司的Louts Notes产品和Microsoft WINDOWS OFFICE。之所以选择

34、该产品,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成熟性、先进性、灵活性、售后服务。第 4 章 项目成功的保证措施4.1 保证项目需求实现的具体措施4.1.1 设计方与使用方紧密结合充分理解和了解使用方对系统的要求是保证实现项目需求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定要坚持全过程与使用方紧密结合。对这样大的工程的细节的理解,甲乙双方都需要一个过程来取得一致。双方必须紧密结合,逐步调整和完善。4.1.2 站在世界技术的高点从世界角度着眼,选用信誉好,质量可靠,技术水平高的公司的产品。在本系统中采用了COMPAQ、CISCO、Microsoft等世界一流公司的产品作为基础,保证了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性能,为集成整个系统

35、,并在此之上开发应用软件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4.2 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本项目工期短,质量要求高,开发工作量大。如果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不注意质量控制,会给整个项目造成严重的损失。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ISO9000的要求,把项目搞好。我们的具体措施是:把“质量第一,建设第一流的信息系统工程”作为我们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严格要求我们自己,把工程搞好。严格按照ISO9000关于研究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软件开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公布了一系列标准,我国也参照了国际标准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将用以规范软件开发工作。本公司专门任命了一位副总经理主管软件质量工作,

36、组织了测试检验中心,专职工程师进行把关,严格执行质量保证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质量评审。4.2.1 保证项目建设工期的具体措施按照要求,本系统在数个月内完成。对于专业要求强,性能要求高,系统复杂的信息工程来说,时间是非常紧的。为了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我们的措施是:1、认真做好计划。使整个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全面计划是关键。能平行展开的工作尽可能平行展开。通过计划网络分析,找出影响工程的关键路径。抓住这条路径上各项工作的进度,并针对工作进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2、充分保证技术力量。由公司技术领导牵头,组织好技术队伍,按不同的工作阶段的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员。3、严格按系统工

37、程科学管理方法办事。对工作的每一阶段都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每一步工作做得细就能保证最终系统一次成功,防止大的返工。4.2.2 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具体措施1、从设计上保证系统可靠安全运行。采取数据库服务器双机热备份,保证不间断服务,重要数据随时自动备份,配不间断电源等措施(详见系统安全防范部分)。2、开发人员协助用户起步。系统在交付使用前的安装调试阶段,开发人员将协助用户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原始数据,跟踪测试系统运行情况。3、开发人员在用户处跟踪系统试运行。为期一个月系统试运行阶段,开发人员将在用户处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运行时发生的各种故障。4、搞好系统维护。为期一年系统维护阶段,

38、开发人员将不定期到用户处或以打电话、电传和E-mail等方式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运行时发生的各种故障。第 5 章 系统工程质量保证计划5.1 引言5.1.1 目的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系统工程和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所交付的系统和软件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或合同中规定的需求,以及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开发单位在开发系统工程和软件(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硬件和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质量保证要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经理批准。5.1.2 定义本计划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

39、T 11457和GB/T 12505。5.1.3 参考资料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系统工程和软件配置管理计划5.2 管理5.2.1 机构在项目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质量保证小组,负责质量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小组属总经理领导,由总经理代表、项目组代表、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的质量保证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项目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质量保证人员在业务上受质量保证小组领导,在行

40、政上受各子系统负责人领导。5.2.2 任务质量保证工作涉及工程整个开发和应用各阶段的活动,应该贯彻到日常的开发活动中,而且应该特别注意工程质量的早期评审工作。因此,对新开发的或正在开发的各子系统,要按照GB 8566与本计划的各项规定,进行评审工作。质量保证小组要派成员参加所有的评审与检查活动。评审与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认真采取措施,保证与提高工程的质量。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如下几类评审与检查工作:阶段评审: 在开发过程中,要定期地或阶段性地对某一开发阶段或某几个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进行评审。在系统工程和软件及其所属各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以下三次评审: 第一次评审

41、工程需求、概要设计、验证与确认方法; 第二次评审详细设计、功能测试与演示,并对第一次评审结果复核; 第三次是功能检查、物理检查和综合检查。 阶段评审工作要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原则上由项目总体小组成员或特邀专家担任评审组长,评审小组成员应该包括项目委托单位或用户的代表、质量保证人员、开发单位主管部门的代表,其他参加人员视评审内容而定。每一次评审工作都应填写评审总结报告、评审问题记录、评审成员签字表与系统问题报告单等四张表格。日常检查:在开发过程中,各子系统应该填写项目进展报表,即工程进展报表表头、阶段进度表、阶段产品完成情况表、开发费用表等四张表格。项目经理可以通过项目进展季报表发现有关工程质量

42、的问题。工程验收:必须组织专门的验收小组对系统工程和软件及其所属各个子系统进行验收。验收工作应按照经项目委托单位和本公司双方都认可的验收规程,正式履行验收手续。验收内容应包括文档验收、程序验收、演示、验收测试与测试结果评审等几项工作。5.3 职责在质量保证小组中,其各方面人员的职责如下:组长全面负责有关系统质量保证的各项工作;总经理代表负责有关阶段评审、项目进展报表检查以及系统验收准备等三方面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工作。 项目专职配置管理人员负责有关系统配置变动、软件媒体控制以及对供货单位的控制等三方面的质量保证活动;各子系统的质量保证人员负责测试复查和文档的规范检查工作;用户代表负责反映用户的质量

43、要求,并协助检查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项目专职质量保证人员协助组长开展各项质量保证活动,负责审查所采用的质量保证工具、技术和方法,并负责汇总、维护和保存有关质量保证活动的各项记录。5.4 标准、条例和约定在系统工程和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还必须遵守下列标准、条例和约定:系统配置管理计划编程格式约定“系统文档编写规范”5.5 评审和检查对各个子系统,都要按照GB 8566的规定,认真进行定期的或阶段性的评审工作。就整个开发过程而言,至少要进行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功能检查、物理检查、综合检查以及管理评审等八个方面的评审和检查工作。评审分成三次进行,评审

44、之后,要对评审结果作出明确的管理决策。5.5.1 第一次评审第一次评审会要对系统需求、概要设计以及验证与确认方法进行评审。工程需求评审应确保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的合理性。概要设计评审应评价设计说明书中的概要设计的技术合适性。系统验证和确认评审应评价系统验证和确认计划中确定的验证和确认方法的合适性与完整性。5.5.2 第二次评审第二次评审会要对详细设计、功能测试与演示进行评审,并对第一次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第一次评审结果,应按照系统配置管理计划的规定处理。详细设计评审应确定设计说明书中的详细设计在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需求方面的可接受性。编程格式评审应确保所

45、有编码采用规定的工作语言,能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中运行,满足编程格式约定,并且符合GB8566中提倡的编程风格。在满足这些要求之后,方可进行测试工作评审。测试工作评审应对所有的程序单元进行静态分析,检查其程序结构(码模块和函数的调用关系和调用序列)和变更使用是否正确。在通过静态分析后,再进行结构测试和功能测试。在结构测试中,所有程序单元结构测试的语句覆盖率C0必须等于100%,分支覆盖率C1必须大于或等于85%。要给出每个单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变化范围。各个子系统只进行功能测试,不单独进行结构测试,因而要登录程序单元之间接口的变量值,力图使单元测试的C1和C0准则的那些测试用例在子系统功能测试时得

46、到再现。测试工作评审要检查所进行的测试工作是否满足这些要求。特别在评审功能测试工作时,不仅要运行变量的等价值,而且要运行变量的(合法的和非法的)边界值;不仅要运行开发单位给出的测试用例,而且要允许运行任务委托单位或用户、评审人员选定的采样用例。5.5.3 第三次评审第三次评审会要进行功能检查、物理检查和综合检查。这些评审会应在集成测试阶段结束后进行。功能检查应验证所开发的工程项目已经满足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所有需求。物理检查应对系统工程和软件进行物理检查,以验证程序和文档已经一致、并已做好了交付的准备。综合检查应验证代码和设计文档的一致性、接口规格说明之间的一致性(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和功能需求的一致性、功能需求和测试描述的一致性。5.6 系统配置管理对系统工程和软件的各项配置进行及时、合理的管理,是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该工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措施。配置管理工作按系统配置管理计划进行。在系统配置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规定对系统问题报告、追踪和解决的步骤,并指出实现报告、追踪和解决系统问题的机构及其职责。8.7工具、技术和方法在系统质量保证活动中,应合理地使用质量活动的支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