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030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ppt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中语文,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结合上下文)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引用: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语言精炼,典雅。,(三)修辞手法的作用,9、夸张:深刻生动揭示事物本质,增强感染力。10、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

2、人以深刻印象。11、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于理解;引起联想;行文活泼。12、顶真: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13、互文:文意互达互补,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引发读者兴趣。14、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15、反语:有讽刺性,表达更有力,语气更强烈,情感更充沛,印象也更鲜明),总的答题格式:(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3)内容和情感常用语言表现了突(写)出了强调了抒发了赞美了表达了增强了修辞方法+修辞内容+作用(效果)+内涵(情感/状态/道理/个性),具体分析答题套用格式 :修辞方法+修辞内容+作用(效

3、果)+内涵(情感/状态/道理/个性)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答题格式: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增强了等; 答题格式:修辞+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修辞+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4、夸张:深刻生动揭示事物本质,增强感染力。答题格式:修辞+内容+作用+内涵/情感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注意:(1)如果

4、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例1.赏析句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08年南京卷田野上的白发)【解析句中的被描绘事物是“秧苗”,关键词是“像”,喻体是绿色的地毯,所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地毯(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整体之美(作用、

5、效果),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能干(情感)。例2.赏析下列句子。“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的春)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作用)。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情感),题型2:分析第X段划线句使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或作用)例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射庭院的空明、澄澈

6、之美。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游曳的水藻、青荇,即写出了月影的美妙,更突出了月光的动态美,也衬托作者欣喜、闲适之情。(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射庭院的空明、澄澈之美。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游曳的水藻、青荇,即写出了月影的美妙,更突出了月光的动态美。 )例4.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小草当人来写,赋予小草人的情感,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对春的赞美。(把小草当人来写,赋予小草人的情感,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例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

7、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答:用夸张手法,把清酒和佳肴之价夸大到一斗十千个钱,一万个钱,表现了宴会隆重、盛大而奢华的场面,也引起读者联想,衬托下文作者的悲愤与失望的心情。(把清纯的美酒之价夸大到一斗十千个钱,又把佳肴之价夸大到价值一万个钱,表现了宴会的奢华,也引起读者对宴会的欢愉景象的联想,表达很奇特。)例6.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答:这里运用了通感修辞。把花香嗅觉感受说成 “浅紫色的”视觉感受, 而“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更加形象、灵动地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之情。(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

8、于理解;引起联想;行文活泼。)答: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之情。,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形式上,诗句工整、优美、富于韵律感。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美景,并蕴含人生哲理。(使用了对偶的艺术手法,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的环境美。在形式上,赋予诗句优美的音乐旋律,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例8.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

9、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江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飞泻陡壁,飞瀑落下深潭。鼎湖山听泉答: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表达了鼎湖山山泉的泉声的层次感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在形式上,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富于韵律、节奏明快。(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集中地表现了鼎湖山山泉的泉声的层次感和作者身处此地时所感到的大 自然的美妙。在写作形式上,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十分明快。),例9、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让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宇宙里有些什么 答: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10、,以强烈的语气,强调太阳系的构成。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以非常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系构成的看法,引起了读者强烈地感情共鸣。 )例10.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答: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把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喜悦表现地淋漓尽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集中地表现了鼎湖山山泉的泉声的层次感和作者身处此地时所感到的大 自然的美妙。在写作形式上,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十分明快。)例11、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多收了三五斗答:运用借

11、代手法,以旧毡帽代指江南农民,突出了农民穷苦潦倒的形象,表达很生动、传神。,例12、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答:运用反语,即说反话,以讽刺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例13、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答:引用孔子的话,说理更有力。 例1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它的物质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之一:物质基础。例1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呼物)答:运用呼告,作用是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例16、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

12、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呼人)答:运用呼告,赞扬了雷锋精神及其深远的影响力。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例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谐音双关)答:含有双关之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把天气的晴好与人的爱情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语言含蓄、给人以深刻印象。例18、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语意双关)答:用双关语意,以口红的颜色与给你一点“厉害的” 教训,形成相同语意,表达含蓄,给人深刻印象。,例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运用对偶,表达出只要

13、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例20、指出语句中修辞手法及理解含义(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单句互文)答:运用互文,(1)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2)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例2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修辞角度理解本句含义(木兰诗) (对句互文)答:运用互文修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这句诗意思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一、整体感知文章复习目标

1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金点巧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文章中心的方法:,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如背影。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

15、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二、记叙文理解,1、寻找记叙要素,领悟环境描写复习目标能正确分析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能领悟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金点巧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考题中常见的是:归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

16、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城乡建筑、风土人情、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交代时代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必须抓住关键句,结合故事情节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分析。,2、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把握好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常考的是分析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插叙的内容是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往往是带有回忆性的内容,其作用往往是起交代作用,或补充说明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或者是为下文作铺垫。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对插叙部分进行概括。,3、记叙方法的作用,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17、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三、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4.反问:加强语气,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四、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

18、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五、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六、好处、效果类问答,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七、人称问题,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八、某句话(段落)作用、好处

19、类型的解读,首段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末段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中间段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九、关于鉴赏人物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十、写景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

20、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十一、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 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

21、还是事理。2、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3、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分类别(5)打比方(6)、下定义(7)配图表(8)、作诠释(9)、摹状貌 (10)引用,4、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一)总分式(二)递进式等。,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

22、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二)说明文答题技巧:,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分点答题。),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3、本段(或划线句)运用什么说明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2)、分类别:条理清楚。 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3)、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答题思路:

23、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5)、作比较: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6)、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不能;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加点的“它”,“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6、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4、把所有选项返回原文认真对照,错误一般是在不易觉察处出现。有的选项涉及的是说明文相关知识,应熟练掌握文体知识。,7、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传说?,(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8、说明文开头段、末尾段、中间段的作用,开头:、引出说明对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引出下文末尾:总结全文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10、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理化建议,不能脱离文章 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实际,三、文学作品阅读,金华五中 童粉英,散文的阅读,指代的对象对文意的理解解释句中词语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对句子含义的分析把握对语言的赏析感悟把握

25、作者的思想变化过程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及启示,中考常见考查题型,考题形式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解题钥匙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钥匙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扬了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等。再认真具体分析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最后用简要的语言,完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

26、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把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哲理性句子,还要注意句子的双关意思。),三、分析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

27、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四、语言赏析。 A、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B、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反问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C、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四)、散文的线索,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