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819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集中整治阶段)类别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指标解释组织领导(K)分)1.编制完成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或计划3按时编制完成整治实施方案或计划,并报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实施方案或计划能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或计划,有序推进各项整治工作。2.成立领导机构,构建工作组织网络3坚持政府主导,各市、区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镇为具体实施主体。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牵头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整治工作。明确了责任分工,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3.各市、区级财政设立专项补贴资金2各市、区级财政设立了专项补贴资金,专项用于美丽城镇建设,保障建设

2、整治顺利推进。4.舆论宣传氛围浓厚,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2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开展美丽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尊重社情民意,扩大公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和理解,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规划引领(10分)5,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2根据苏州市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6.编制或修订完成镇总体规划、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3编制或修订完成镇总体规划、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按法定程序公示和审枇;规划符合城乡规划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村镇规划标准要求,重点中心镇符合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要求。7

3、.完成三年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初步规划方案设计和审查3完成三年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初步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审查,建设项目选址科学合理、方案设计到位并尊重客观实际。8,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2坚持规划的引领作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各类建设整治项目,突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环境卫生(10分)9.落实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10实环卫保洁责任制度,环境卫生状况改善明显。主要道路街巷平整,设施齐备,两侧无垃圾、无积泥、无污迹、无抛洒、无污水。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

4、圾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设立了专门的环卫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和环卫设施运行经费。类别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指标解释四集中整治(40分)10.整治街头巷尾3落实环卫保洁责任制度,重点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增加环卫设施,加大保洁力度,做到无积存垃圾。整治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设广告。增设路灯,改变黑灯瞎火状况。改善街巷排水设施,消除地面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现象。实施街巷立面整治,有条件的街巷通过整治展示地方区域特色。11.整治镇郊结合部3加快推进镇郊结合部位的环境整治,重点开展城镇出入口及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露天粪坑、黑臭沟塘、残墙断壁和乱搭乱建、

5、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整治乱设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规范T告设置,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有条件的城镇塑造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出入口景观。12.整治老旧小区8整治中的建设工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行招投标。竣工验收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房屋整治。对破根的公用部位、厨房间、卫生间阻塞的下水管道、渗漏的墙体屋面、风化露筋的阳台进行综合整修,达到房屋公用设施正常使用、房屋外观整洁整齐、屋面雨落水、厨房卫生间下水道畅通的要求。市政道路设施整治。对小区内原有破损道路、侧石、道板进行修补,恢复道路平整、完备。管线整治。修补小区内原有雨污水管网,确保排水畅通,无堵塞、无渗漏。整修

6、小区内路灯设施。整修或更新供电、电信、邮政、广电、燃气等管线和设施设备,做到合理分布。对小区内河道、河塘实施清淤,整修驳岸、护栏等设施。绿化整治。对小区内原有绿化进行补种增绿,根据需要调整树种,做到搭配合理。环境秩序整治。拆除占用道路、公共绿地、无合法手续的违章建筑,依法清理违法占道、占绿堆放杂物,依法取缔小区内马路市场及违法摊点。在不减少公共绿地的前提下,增加汽车停车位。对围墙、栅栏、皆井、垃圾房、封闭式垃圾箱、宣传栏、告示牌等进行整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中根据条件和需要,建设必要的物业配套用房交小区全体业主。由街道、社区指导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健全各项物业管理制度,根据小区不同条件,实

7、施不同形式的物业管理,切实巩固整治成果。13.整治城中村4根据土地权属、基础条件、环境影响程度,系统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土地支持等公共政策,分类整治,加快推进C近期有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按计划有序实施。未列入近期改造计划的,集中清理暴露垃圾、影响镇容的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增添路灯、公厕、垃圾箱等设施。采取联合行动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整治违法违规加工作坊。14.整治危旧住房4加快推进危旧住房改造,对安全隐患多、房屋质量差、老旧危、建筑密度高的区域优先实施整治,对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妥善处理好保护和改善更新的关系。近期有危旧住房改造计划的,按计划有序实施。未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集

8、中清理垃圾和脏乱死角,消除消防、危房等安全隐患,配备必要基础设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类别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指标解释四集中整治(40分)15.整治低洼积水地段3加强易淹易涝地段排查和成因分析,制定整治计划,有序推进改造,优先改造城镇有历史记录的淹水积水地段,消除严重积淹水。落实汛期应急防洪除涝(排水)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加大城镇防洪除涝(排水)规划实施力度,提高防洪除涝能力。16.整治河道水系3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搞好河道清淤轮(疏)浚,打通断头河(浜),清除河道障碍物,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加强河道水系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整治

9、沿河污水排放,消除河道黑臭异味,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改善河岸环境,提倡建设生态化驳岸,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17.整治建筑工地3所有工地实行封闭围挡,采用临时绿化或利用网、膜覆盖裸露土方和易扬尘材料,落实施工防尘降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硬化场内道路,出入口配备车辆高压冲洗设施,设置排水沟、沉淀池,做到施工泥浆、砂浆不进管网。规范场内施工物料堆放,保证场内整洁有序C建立健全渣土运输处置管理机构,规划建设渣土处置场所,实行密闭化运输,实现渣土运输处置和管理规范化。18.整治农贸市场3改善农贸市场内部环境,重点整治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落实环卫责任制度。加强日常保洁

10、,清除垃圾乱堆、污水漫溢等现象,配套完善公厕、垃圾收运设施。取缔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倚门设摊等行为。整治市场周边乱拉乱接、乱搭乱盖等行为。规范市场周边店招标牌设置,清理占道灯箱。19.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和广告店招6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要求,重点整治主要道路、背街小巷、窗口地区、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周边占道经营。合理设置便民早餐点、摊贩中心等经营疏导点,划定经营区域,明确经营时间,控制经营内容,规范经营行为,倡导入室经营C加强摊点保洁管理,确保摊收场清,规范有序、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规范交通秩序,重点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规范道口秩序,设置完善交通标志、指路标志、

11、诱导标志,合理划定路内停车区域及泊位标线,实行专人管理,保障道路通行顺畅。严厉查处违规占道、逆向停车、占用盲道等突出问题。整治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实现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明显改善。结合街巷立面整治,统一出新广告店招。重点整治未经审批、长期空白闲置、设施陈旧破根、严重影响镇容和安全的广告设施,清除沿街及小区楼顶、墙体、灯杆、树木等部位的非法广告。五建设管理(K)分)20.有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和队伍3有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管理落实到位,制度健全,管理有序。21.切实履行建设管理职责,积极开展质量安全检查3切实履行建设管理职责,监督实施各类规划建设项目,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有效监督各类建

12、设整治项目。22.清理违章搭建4有效开展各类违章搭建专项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遏制新生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规范城镇用地,消除安全隐患,美化居住环境。类别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指标解释六产业发展(10分)23.工业企业节能化、集中化、规模化3合理布局城镇经济产业,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搬离镇区,向工业园区集中,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壮大经济实体,有效带动城镇发展。2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4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5.积极发展第三产业3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和商贸小区,建立完备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七历史文化(5分)26.加强历史文化

13、保护,提高文物完好率5建立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制,逐级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确定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复查回头看,根据文物保护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状况,制定分类分级保护方案,并排出近期拟维修文物古建筑的清单与实施计划。八长效机制(5分)27.巩固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2巩固提高各项建设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健全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队伍,落实环境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措施,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28.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群众监督2完善各类检查考核制度,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确保整治有

14、成效、问题不反弹。年末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29.制定社规民约,引导群众参与1制定广大居民普遍接受的社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镇环境整治工作,共同维护美好家园。综合得分100附件2: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测评指标体系(综合提升阶段)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规划引领(K)分)L修订或编制完成镇的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4修订或编制完成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符合城乡规划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村镇规划标准等要求,重点中心镇符合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要求。修订或编制完成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或在镇总体规划中有绿地系统规划专篇,充

15、分体现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园林绿化理念。国家、省、市历史文化名镇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示和审批。城镇中心区、重点地区、有特色的地区编制城市设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2.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严格落实管理措施3设有专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严格落实各类规划,对各类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监管,严格实行“一书三证”制度,各类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齐全。3.有效组织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查处各类违法建设3定期组织检查城镇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按规定查处未取得相关规划审批手续或未按照审批要求建设的各类违法建筑。产业发展(

16、K)分)4.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布局合理3按照镇总体规划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发展适合当地的地区区位、资源、人文、历史等特点。5.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打造特色产业4因地制宜,依据地方要素禀赋优势,努力形成“镇一业”的产业发展特色。6.城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3通过经济产业发展,城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每年能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小城镇建设。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基础设施(15分)7.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10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设施运行良好,水量满足需求;供水水质校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镇区

17、液化气储罐站、换气点(站)设置合理,符合规划、消防、化学危险品经营等相关规范、规定,有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书,经营规范。排水管道通畅、污水有效处理、河道水系通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防洪排涝设施安全完好,无直接向河道水系排污现象,新镇区实施雨污分流,老镇区已完成或正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企业集中进行废水处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290%;污泥处理处置率240%。路网布局科学,道路交通组织合理,符合人流和交通需要,有明显道路、地名标志;路面质量良好;道路设施完善,路面及照明设施完好,主干道100%设置路灯,亮灯率达95%;雨算、井盖、盲道等设施建设维护完好。电力、通讯等线路架设有序,主要街道、

18、住宅小区及主要景观地区实施隐蔽埋设。镇区设置各类防灾设施,规划布局合理,各类建设符合防灾等相关规范要求;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住宅区和重要建筑物设有消防用水设施镇区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推行无障碍设施。8.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绿地、湿地和山体等得到有效保护5到2015年底,达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6%、建成区绿地率()231%、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0Om,的目标。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均匀,建有至少有一个面积大于2.0公顷,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科普教育及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的公园,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应急避险场所并保障日常维护管理到位。小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分布均匀合

19、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主要干道符合城镇道路绿化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小区、公共设施配套绿地建设指标达标。制定并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制定严格控制改变规划绿地性质、占用规划绿地等管理措施并有效实施。积极推广节约型绿化建设。完成规划区内的山体、湿地资源普查,制定山体、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责任明确,资金到位。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四公共服务(10分)9.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文化组织支撑有力6镇域范围内教学设施能满足本镇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校址适当,环境优美,校舍采光、通风良好,结构安全;镇区设有满足适龄儿童入托、入园需要的幼儿园、托

20、儿所,服务半径合理。镇区单独设置有综合文化站,面积不少于IooO平方,设备和室外活动场地完备,100%建有图书馆分馆并达到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标准;住宅小区、医院、商业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设有宣传栏,宣传内容健康。至少拥有1座乡镇级卫生院,能满足本区域居民群众日常医疗,位置适当,设施配套,交通便利。至少拥有I座敬老院和老年人活动场所,选址合理,环境优美。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财政经费保障,有不少于3人的编制内专职人员,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惠

21、民活动,并形成有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10.商业设施齐备,能满足居民群众日常需要2镇区商业服务设施齐备、网点布置合理,能满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11.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2大力推进城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服务管理有序,满足居民生活、娱乐和活动需要。以社区居民为依托,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为民服务,构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五建设整治(15分)12.到2015年底,所有老旧小区基本完成一遍综合改造10改造中的建设工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行招投标。竣工验收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房屋

22、整治。对破损的公用部位、厨房间、卫生间阻塞的下水管道、渗漏的墙体屋面、风化露筋的阳台进行综合整修,达到房屋公用设施正常使用、房屋外观整洁整齐、屋面雨落水、厨房卫生间下水道畅通的要求。根据建筑节能要求进行外窗节能改造,落实增加活动外遮阳和屋面增设保温隔热层等建筑节能措施。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五建设整治(15分)12.到2015年底,所有老旧小区基本完成一遍综合改造10市政道路设施整治。对道路、侧石、道板进行改造,根据现场条件,适当拓宽路幅,做到高峰小时小区道路畅通,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按照规范标准对有条件的小区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管线整治。按照雨污分流要求,进行雨污水管网改造。安装楼

23、道电子防盗门。增设和整修小区内路灯设施。整理、整修或更新供电、电信、邮政、广电、燃气等管线和设施设备,做到合理分布,有条件的地方做到管线入地。对小区内河道、河塘实施清淤,整修和新建驳岸、护栏等设施。绿化整治。根据绿化规划要求和绿化指标要求改建、增建小区公共绿地。根据需要调整树种,做到合理搭配。按照现代生活需要,结合绿化整治,增加景观、休闲小品建设,提升环境质量。改造后小区绿地率达25%以上。环境秩序整治。拆除占用道路、公共绿地、无合法手续的违章建筑。依法清理违法占道、占绿堆放杂物,依法取缔小区内马路市场及违法摊点。在不减少公共绿地的前提下,增加汽车停车位。对围墙、栅栏、窖井、垃圾房、封闭式垃圾

24、箱、宣传栏、告示牌等进行整修。增加安全技防设施。按照公安部门要求,根据小区规模安装相应的监控探头,新建、改建专用监控机房。选择适宜小区与公安部门联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条件和需要,建设必要的物业配套用房交小区全体业主。改造完成后,全部整治工程档案材料及时移交所在街道;相关新建工程及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整治工程档案资料按规定送城建档案馆存档。由街道、社区指导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健全各项物业管理制度,根据小区不同条件,实施不同形式的物业管理,切实巩固整治成果。13.深入整治街头巷尾、镇郊结合部、城中村、危旧住房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广告店招5增设路灯,改变黑灯瞎

25、火状况。改善道路排水设施,消除道路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现象。主要街巷完成立面改造,有条件的街巷通过整治展示地方区域特色。加快推进镇郊结合部位综合改造,增添必要的公厕、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有条件的城镇塑造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出入口景观。对未列入上年度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危旧住房、低洼积水地段加快实施综合改造,到2015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加大城镇排水规划实施力度,着力完善城镇排涝体系,提高排水防涝能力。合理规划建设、改造老旧农贸市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缓解停车供需矛盾。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建设管理(K)分)14.切实加强质量监督,保障工程质

26、量3严格按照各类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切实保障各类建设工程质量。15.切实加强安全监督,消除安全隐患3严格按照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工程安全监督,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各类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16.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提高工程质量4加强对各类建设项目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指导,积极倡导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有效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七环境卫生(K)分)17.抓好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4落实日常环卫保洁责任制度,全镇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垃圾分类

27、收集,生活垃圾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o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根据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要求,公厕数量镇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居民区每百户设1座,设施合理、管理到位。每个镇至少建成1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并配备专业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镇区环卫保洁主要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以上,环卫工人配比达到3%。以上。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机制健全,长效管理落实到位。18.加强国家卫生镇长效管理,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加强国家卫生镇长效管理。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医院达到省定标准化要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增加,超过2013年44元/人(常住人

28、口)水平。19.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河畅水清3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改善河岸环境,提倡建设生态化驳岸,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河道长效保洁经费和队伍,做到全天候进行日常保洁和督查考核。节能减排(5分)20.落实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内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近三年内无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完成上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采用节能技术;

29、新建建筑执行国家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有节能改造计划并实施。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类别项目指标内容分值指标解释九风貌特色(K)分)21.引导建筑与城镇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文化特色5城镇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路网结构符合镇区空间形态特征,不盲目拓宽取直。城镇建设风貌与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协调,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整体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各类建筑的形式、风格、色彩、高度以及材料的选用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传统风貌区、历史街区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建筑与原有风貌协调有序。22.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合理发挥文物资源的积极作用5

30、按照文物古建筑维修计划,确定年度文物古建筑维修项目,做好文物古建筑维修立项、维修方案编制和报批,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实施文物古建筑本体维修和环境风貌整治。镇域内历史文化遗存、地域风貌资源得到妥善保护与管理,争取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达100%,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80%左右,控保建筑完好率达70%左右。十长效机制(5分)23.巩固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2巩固提高各项建设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健全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队伍,落实环境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措施,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24.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群众监督2完善各类检查考核制度,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确保整治有成效、问题不反弹。年末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25.制定社规民约,引导群众参与1制定广大居民普遍接受的社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镇环境整治工作,共同维护美好家园。综合得分IO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