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8235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摘要: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从16世纪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未来社会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从那时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讨论,从按需分配到平均分配直至后来的按贡献分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马恩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实则很多借鉴了空想家的相关思想。研究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借鉴意义一、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基本内容未来社会的经济生活如何进行分配生产资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最为关心

2、的问题,几百年间,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配原则。莫尔首先提出了按照需要分配消费品的原则,同时这也是闵采尔、康帕内拉的分配思想。与按需分配想法不同,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指出,理想社会会消灭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统一安排生产、共同劳动、人人平等,在原则上实行平均分配;马布利提出全社会的劳动果实实行公有制,每年选出家政管理员,按照个人需要分配消费品,实现按需分配;而巴贝夫则提出“均等分配”,共和国内财产共有,土地属于所有人的,实行义务劳动,所有成员除老幼病残都要参与,平等分配也就成为必然。圣西门认为,个人的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傅立叶提出了按资本、劳动和才能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原则,即劳动占

3、5/12,才能占3/12或2/12,资本占4/12或5/12,或者劳动占3/6,资本占2/6,才能占1/6。此外他认为,在实业制度下,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取决于出身,而是取决于才能,因为一切特权都要取消,他还表示过个人的收入应当正比例于他的才能和贡献,即才能高贡献大者分配多,反之分配就少。傅立叶在新世界指出,协作制度是以劳动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人口平衡为基础的,这种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生产一消费协作社,即“法郎吉二而对于“法郎吉”的分配问题,他是这样制定的,即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包括知识)来进行分配。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的分配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早期进行了大量的改造社会、建立未来经济

4、组织的试验,但结果均遭失败。这深刻地印证了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两重性: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空想性、不彻底性乃至落后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对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中的那些具有预见性的因素和局限性因素加以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提出了科学的分配理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按劳分配体系,即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从经济关系来看,分配正义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的全民共享性,包含起点、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的正义性。从社会关系来看,分配正义强调的是生产条件的公平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有符合自身生产能力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没有任何一个阶层是凌

5、驾于其他阶层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和谐的。第二,在马克思看来,分配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凸显出来的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它的内涵会随着客观历史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他认为,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时期,尽管按劳分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它却是一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正义性的分配方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后,劳动已不再是人类的谋生手段而成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需求,在这个阶段,社会分工已然消失。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在进入

6、共产主义之前所必经的一个阶段,通过按劳分配这个阶段来丰富社会物质财富,发展生产力,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时按需分配就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最终分配方式。第三,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终极价值在于满足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内在本质和价值。马克思所追求的正义,并不单单只是对市民社会某一个阶层的公平正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而是真正普及到全人类,使社会的物质财富资料,生产力发展成果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是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这个阶段,分配的目的不再是帮助人类解决生存问题,而是更高层次地追求人的本质需要,实现人的本质价值,这些内在价值体现在满足所有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

7、发展社会关系、提升个人能力及展现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需求,这才是分配正义的真正实现。也就是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分配制度的最终归宿。三、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对确立分配制度的借鉴意义(-)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依据探索现阶段分配制度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存在不同的分配形式。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鉴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现状,在建立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照抄马克思时代的分配形式。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是立足于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探索出以按劳

8、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也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是相配套的。(二)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就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按贡献分配原则。个人收入的分配必须与他们对社会生产所作的贡献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杜绝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应当坚决消除特权收入等丑恶现象。只有这样,社会劳动效率才能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随之全面提高,从而极大地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马克思所提出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具体来说就是指按照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贡献来决定分配数量,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分配的不均等性,从而

9、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实现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确立,必须坚持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是承认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当前,我们不仅要承认劳动力要素的个人所有权,还要进一步承认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个人所有权,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就是个人的经济收益。所以在确立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必须确立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使其对生产的贡献在收入分配上得到相应体现。(三)不能盲目照抄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形式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达到实现按劳分配的要求。但到现阶段,各

10、种现实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一定是公有制,但到今天,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随之也就不能单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其次是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生产形式是商品生产,不仅劳动力成为商品,而且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也都已经成为商品而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企业家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都蓬勃发展,按要素分配作用的范围逐步扩大。最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劳动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得到承认,这就导致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不复存在。以上都决定了按劳分配不能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

11、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应当坚持按劳分配理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但不能盲目照抄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分配的具体形式。结语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描述时提出的,它在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描绘中的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设想,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立有着重要启示。马恩关于分配制度的设想很大程度上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发展而来的,认真考察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分配制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过程中做好收入分配公平、确保公平正义,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W.北京:人民出

12、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鲁婷.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历史演变J,改革与开放,2017(15):125-126+156.4孙用I融.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5彭富明.空想社会主义公正观及当代启示J.前沿,2015(11):19-22.詹真荣,张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07):31-34.7姬丽芳.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浙江师范大学,2014.8林霞.论圣西门的分配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2):80-82.9冯娟.按劳分配一一从空想到科学的新思考J.前沿,2011(07):122-124.10刘国华.空想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思想再审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4):132-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