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844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235 大小:1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ppt课件.ppt(2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鉴定学,云南中医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总 论,一、“中药鉴定学”定义,1. 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2. 制定中药标准 3.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应用学科,真伪,优劣,涉及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学、药理学等,祖国医药学遗产+传统鉴别经验,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寻找新药,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二、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 、成分不同、疗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造成

2、中药品种混乱现象的原因:,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 考查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 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解决品种混乱的途径:,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中药品种的真伪是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原因: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误用;个别人有意掺伪、做假;正品短缺。,(2)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优劣,是指中药质量的好坏 。影响因素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药用部位运输贮藏,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1、药品管理法 1984.9.20 颁布 1985.7.1实施

3、2001.2.28修订 2001.12.1实施,2、中药质量标准中药标准含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成药、老药再评价标准和政策1994年 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2002年12月1日实施 SFDA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b、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 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记载,共有药用动、植、矿物463科,2107属,6559种。其中植物类315科,1841属,6157种;

4、动物类148科,266属,372种;矿物类30种。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矿物药材11亿余吨。品种数量均属全国之首,为新药开发及天然药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1)寻找扩大新药源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生产虽然成倍增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要,且中药大多依靠野生资源,经逐年采集,有些品种的产量有所下降,造成常用中药材的紧缺;一些多年生的道地栽培药材,由于需要量很大,虽一再扩大种植面积,也不时形成缺货现象;有些药材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供不应求。有些品种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品种,必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品。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

5、材之外,必须家种家养,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以弥补产量,努力寻找新的药源。,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从古代本草中寻找。调查、整理和推广民间用药,以扩大品种。大力研究野生变家种家养,以扩大栽培面积。进行药源普查。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寻找野生资源。从有效成分筛选。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3)中药资源的保护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危品种增加。,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水土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发达国家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物一般禁

6、捕。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原来大量捕杀,熊、虎、蛇类 、麝 3)不科学的滥采滥伐野生珍稀植物在未大量栽培前,不得进入制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时,也要重视资源保护和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植物种质库,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整、研究、整理、总结工作,恢复和新建一些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总之,丰富多彩的云南中药资源,是云南中药现代化推进和发展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应珍惜它,开发利用它,同时保护好它。,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1、萌芽阶段 无

7、文字记载,以口碑师传为主。,2、性状记述阶段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成书年代在东汉末年。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体例。,3、药图的兴起阶段唐代李勣、苏敬等人集体编撰新修本草(或唐本草) ,由于是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50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4、整理提高阶段北宋后期

8、,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5、发展阶段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于明万历6年(1596年)编成了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书中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的用药经验和知识。,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716种。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濬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

9、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方本草滇南本草(明兰 茂)为地方性本草的代表。该书刊于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记述药物多用土名,收载了一些当时别的医著上根本没有的药物,多数为热带药物,为研究道地药材的光辉范例。,二、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国内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1、研究、仲裁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中医药研究院和所仲裁管理机构:药品检验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2、法典、文献、教材法典:中国药典、部颁标准,文献:生药学上编(1933),赵橘黄、徐伯均生药学下编(1937),叶三多,

10、徐伯均中国药用植物志1955-1965,裴鉴、周太炎药材学,徐国均、药材634种,生产、鉴定、应用中药志第二版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中药大辞典(老1977、新1998)上、下册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药材品种论述谢万宗中药鉴别手册(1972)上、中、下册中国药用植物志八册中国药用动物志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南方组:徐国均;北方组:楼之岑中药材手册(1957、1990)药材学(1960)上、下册 中国药材学(1998)徐国均生药学楼之岑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986) 徐国均 380种中成药显微分析 (1997) 徐国均 20

11、0种,(3)教材1977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一版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80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二版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86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三版 任仁安主编1996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四版李家实主编2003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五版 康廷国主编,国外生药学发展概况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研究概况形态学解剖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中药鉴定学发展方向,1、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药的采收,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有效成分总含量相对高毒性成分含量相对低,

1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不同动物药-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矿物药-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保护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二、中药的加工,中药材加工的意义 1、保证药材质量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破坏少等要求,以保证药材质量。,中药材加工的方法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 蒸、煮、烫含粘液汁

13、、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加热时间的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透,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等。,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 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紫花地丁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

14、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三、中药的贮藏,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自然分解等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第四章,中药的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取样鉴定结果,三、中药鉴定的方法,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 化学指纹图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组织化学色谱法计算机技术,四、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参照中国药典项目 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炮制、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

15、忌、注意事项及贮藏,2022/12/14,46,茎木类中药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即: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茎类中药 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等。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2022/12/14,47,、性状鉴别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带叶的茎枝,还应观察叶的特征。茎类中药的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的

16、。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表面粗糙,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殊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2022/12/14,48,质地坚硬,断面常可见年轮,木质部占大部分,有放射状的射线与木质部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常可见导管小孔。中央有较小的髓部。草质茎一般为细长圆柱形、方形,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有时常成空洞状。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可以区别。木类中药如降香、沉香等则有香气。,2022/12/14,49,二、显微鉴别

17、一般应作横切片、纵切片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 (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茎的组织构造一般应注意如下各部分的特征: 1周皮或表皮 注意观察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情况等,幼嫩木质茎和草质茎的周皮尚不发达,常可见表皮组织。,2022/12/14,50,2皮层 注意观察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初生皮层有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3.韧皮部 由筛管、韧皮射线和韧皮薄壁组织组成,注意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等。韧皮部外方常有初生韧皮纤维束,或从韧皮部以外发生的纤维,称周

18、纤维或环管纤维,过去曾称中柱鞘纤维。,2022/12/14,51,4.形成层 一般都成环状,注意是否明显。5.木质部 观察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及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木质藤本的导管孔径较大。6.髓部 大多为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细胞壁有时可见圆形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2022/12/14,52,(二)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在观察时,应分别作三个方向的切面,即横切、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注意观察各切面组织的特征:1.导管 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此外还应注意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

19、体的形状和颜色。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而为管胞。管胞两端较狭细,无明显末梢壁(纤维状管胞),即使有斜形末梢壁但无穿孔而只有纹孔(导管状管胞),且纹孔的膜是完整的。管胞侧壁上的纹孔通常是具缘纹孔。2.木纤维 占木材的大部分。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壁细胞,细胞腔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少数细胞腔较宽。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称为分隔纤维。,2022/12/14,53,3.木薄壁细胞 细胞壁有时增厚或有单纹孔,大多木质化。有时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4.木射线 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但在切面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不同,射线细胞的长轴通常是半径向的,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横切面:所见射线是从

20、中心向四周的辐射状线条,显示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切向切面:所见射线的轮廓略呈纺锤形,显示射线的高度和宽度,如果全部射线细胞都是一样的称为同型射线,倘若细胞形状不同的,则为异型射线;径向切面:所见射线是多列长形细胞,从中部向外周横叠着,显示射线的高度和长度。,2022/12/14,54,关木通,【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成分】含马兜铃酸,尚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及马兜铃苷、木兰碱。,2022/12/14,55,川木通,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主含皂苷。,2022/12/14,56,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来源】 为木通科大血藤Sa

21、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 藤茎习称“红藤”。【性状鉴别】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横裂纹及疣状突起(小疙瘩)。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枝痕或叶痕。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附注】应注意本品在全国不少地区作“鸡血藤”入药。,2022/12/14,57,苏木,【来源】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成分】心材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

22、素成分。【理化鉴别】 取碎片投于热水中,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仍变成红色。取碎片滴加氢氧化钙试液,显深红色。,2022/12/14,58,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来源】 为豆科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藤茎【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纵沟。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横切面可见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木部淡红色,小孔洞(导管)不规则排列,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气微,味涩。,2022/12/14,59,沉香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23、Aquilatia sinensis (Lour.) Gilg及沉香Aquilatia agallocha Roxb.含有树脂的心材。【性状鉴别】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长约10cm,宽约24cm的条块。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有刀劈痕,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系含树脂的部分),有时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2022/12/14,60,【显微鉴别】 白木香横切面: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42130m,往往210个成群存在,有的含棕色树脂。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m,壁稍厚,木化。木射线宽l2列细

24、胞,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棕色树脂。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及丝状物(菌丝),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2022/12/14,61,切向纵切面: 可见木射线细胞同型性,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纤维细长,有单纹孔。内函韧皮部细胞长方形。径向纵切面: 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20个细胞。 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余同切向纵切面。,2022/12/14,62,沉香显微特征与白木香区别为:木射线大多宽为l列细胞,高5个细胞。韧型纤维较细,壁不具单纹孔。具缘孔纹导管直径至150m。草酸钙

25、柱晶极少,长至80m。,2022/12/14,63,【成分】 白木香含挥发油: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白木香酸及 白木香醛等;树脂。 沉香含油树脂。其挥发油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等。 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具有镇静作用。【理化鉴别】 取醇浸出物(热浸法)微量升华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2022/12/14,64,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来源】为茜草科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

26、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 hirsuta Havil.、华钩藤Usinensis (Oliv.) Havil.、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 带钩茎枝。,2022/12/14,65,【性状鉴别】 无毛: 钩藤 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约23cm,直径25mm。表面光滑无毛,具细纵纹,红棕色至紫红色。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环状托叶痕和窝状叶柄痕。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性空洞。无臭,味淡。,2022/12/14,

27、66,华钩藤 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常有宿存托叶。有毛:大叶钩藤 小枝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点,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 毛钩藤 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无柄果钩藤 钩枝具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叶痕明显。,2022/12/14,67,【成分】茎和根含钩藤碱和异钩藤碱(降压成分)等。【理化鉴别】 粉末5g+50乙醇30ml 回流2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去乙醇,残留物加1盐酸溶液lml,使溶解,滤过。滤液1ml+碘化铋钾试液l滴黄色沉淀;滤液1ml碘化汞钾试液或硅钨酸试液1滴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8、,2022/12/14,68,2022/12/14,69,2022/12/14,70,沉香,白木香,2022/12/14,71,各 论,第一篇植物药类根及根茎类中药(二),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a.、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之上乘。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

29、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清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则气温,补三焦之气,而散表寒。入合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邪热,入峻剂则缓正气,入润剂则养阴血,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甘草别名甜草、蜜草、国老(甘国老)-甘取其味道,国老取其功效。,本草沿革,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以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杭锦旗、阿拉善旗以及甘肃的陶乐、盐池一带所产品质最优。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产新疆和甘肃。,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

30、根茎分拢,按类归等。甘草依据取材部位和质量优劣,茎分“两草”,根分“五节”。茎分两草是一曰白粉草,即鲜草剥去外皮者;一曰大草,即适于药用之茎。根分五节是:大节、中节、小节、毛条、疙瘩头。甘草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称为甘草头,根的末梢部分或细小根称为甘草梢 。,性状鉴别,甘草1、根呈圆柱形。2、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暗棕色 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 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两 端切面中央稍下陷 。 3、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具明显 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4、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5、气微,味甜而特殊。,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

31、,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比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小而不明显。,显微鉴别,甘草的根及根茎均为正常的双子叶植物组织的次生构造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粉末淡黄棕色晶鞘纤维:纤维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包裹纤维,形成晶鞘。具缘纹孔导管较大棕色块状物,成分,1 、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甘草次酸(18-glycyrrhetic

32、acid)和葡萄糖醛酸。 2、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liquiritingen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等。,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 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为: 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提高小鼠肝细

33、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黄芪 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Hsiao、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小叶片数目,本草沿革,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产地,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以栽培的蒙

34、古黄芪质量最佳,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金井玉栏、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气。,栓内层与韧皮部外侧交接处,有的细胞木栓化,包裹韧皮细胞,使细胞死亡,形成管状木栓组织。,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厚角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有纤维束,与筛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常有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有木纤维束,木射线明显。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粉末黄白色纤维多成束,纤维初生壁与次生壁常呈分离状,显二

35、层性,断端常纵裂成帚状或平截。具缘纹孔导管偶见石细胞,孔沟不明显,层纹明显,成分,1、三萜皂苷类:黄芪皂苷(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为主要成分。2、黄酮类:山奈酚等3、多糖类:黄芪多糖,附注,地方品:同属植物的根1、A.chrysopterus Bge.2、A.floridus Benth.ex Bunge3、A.ernestii Comb4、A.tongolensis Ulbr,伪品:他属或他科植物的根1、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2、Malva rotundifolia L.3、Althaea officinalis L.4、A.rosea Cav.,红芪 Ra

36、dix Hedysari,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区别,黄芪表面灰黄色 断面皮部黄白色 无晶鞘纤维,有石细胞 纤维初生壁与次生壁常呈分离状,红芪表面灰红棕色 断面皮部淡棕色有晶鞘纤维,无石细胞 纤维壁厚,成束,断端平截,细胞壁不分离。,人 参,Radix Ginseng,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人参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载:“人参年深,浸渐成长。根如人形,故谓人参”。,人参别名“土精、地精、神草、黄参、地参、棒槌”,人取自其形,参取自其功效。,产地,栽培者为“园参

37、”,野生者为“山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野山参主要分布于辽宁省的宽甸、桓仁;吉林省的安图、敦化、抚松、通化;黑龙江的铁驪、穆林、虎林。园参主产于东三省,以吉林抚松产量最大,约占全国园参产量的50%以上。此外,山东、河北、山西、湖北等省均有种植,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少量栽培。,加工和规格,野山参加工成全须生晒参新鲜园参称“水子”或“水参”。水子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商品,主要有: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园参,除去支根,晒干。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红参:取洗净的鲜园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蒸3h后,取出晒干或烘干。其中芦长、体长(大于8.3cm)、带有较长支根者,称“边条红

38、参”,其它称普通“红参”。煎下的支根及须根,用此法加工者,则称”红参须“。白参(糖参):取洗净的鲜园参,置沸水中烫37min,取出,用特制竹针将全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溏液中23次,每次1012h,取出干燥。形体好的称白参,差些的称糖参。白干参:取鲜园参,除去须根后,用竹刀将人参刮去外皮,晒干,成品外表纯白色,较光滑。大力参:将根洗净,除去须根,于沸水中浸煮片刻,然后用日光及炭火烧干。,人参一般分芦、艼、体、腿、须等部。主根称“体” 根茎称“芦头“芦头上有许多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芦头上生有不定根,习称“艼”。支根为“腿”,腿生有细须根,其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芦头,芦碗,艼,腿,体

39、,珍珠点,生晒山参,性状鉴别,生晒山参,芦头细长、与主根等长或更长,称“雁脖芦”,其上有密集的芦碗,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习称“圆芦”。艼中部饱满形如枣核,习称“枣核艼”。,主根短,上端有紧密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参腿2 3支,须根细长,清疏不乱,质韧,珍珠点明显,习称“珍珠须”。,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马牙雁脖芦、下生枣核艼,身短体横灵、环纹紧密生,肩膀圆下垂,皮紧细光润,腿短二三个,分档八字形,须根瘤密集。 山参以横灵体八字分展、五形全美,皮紧细,纹深为佳,园参类,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身长,芦头上一面或两面生有芦碗,上着生1数条不定根;支根26条,末端多分枝;须

40、根似扫帚,短而脆,易折断,珍珠点小而少,生晒参,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断续环纹及明显纵皱纹;体轻,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红参 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习称“黄马褂”。断面平坦、角质,有光泽。气微香而特异,味甜微苦。白参 表面淡黄白色,全体可见加工时针刺的点状针痕。质较重,参体和参腿上常有白糖样结晶。味较甜,嚼之无渣感。,显微鉴别,正常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靠近形成层处环列,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色滴状或块状分泌

41、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m,棱角锐尖。淀粉粒众多,(红参中淀粉粒已糊化)导管多网纹或梯纹。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成分,含总皂苷:约4%,称为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dammarane)系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加酸水解最后产物为人参二醇(panaxadiol),如人参皂苷Ra1、Ra2、Rb1、Rb2、Rb3、Rc、Rd等;有的水解产生人参三醇(panaxatriol),如人参皂苷Re、Rf、Rg1、Rg2、Rh1等。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oleanane)系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如人参皂苷R0。挥发油等,人参多糖等。,附注

42、,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因药用部位、加工方法、栽培年限和产地而异。据报道,参须、参皮、参叶、花蕾含量较主根高。从人参地上部分分离出多种人参皂苷,茎叶中以原人参三醇皂苷较多。人参的组织培养物中含有与栽培人参根中相似的人参皂苷成分。,高丽参,朝鲜红参,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呈圆柱形或方圆柱形,长1315cm,粗细不一。芦短粗,长1.52cm,直径几乎和主体同。主体顺长,多单支。棕红色,半透明。气无,味甜,微苦。高丽参年产量不足我国的三分之一,年产值却相当于人民币25.6亿元,土人参,马齿苋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的根,根圆柱形,长短不一,分枝如人参状

43、,并有少许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断面乳白色,无树脂道。,含芸苔甾醇、谷甾醇、豆甾醇,西洋参,Radix Quinquefolii,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a L.的干燥根,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 表面有密集的环纹及线状皮孔,主根下部可见支根痕。质较坚硬,难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红棕色或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棕黄色 。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进口栽培品称种参,一般枝条大,无芦头、须根,但有一二枝叉,身多直纹,切断面呈黄白色,心实,无菊花纹。,成分,含人参皂苷类成分:已分离出17种人参皂苷,如人参皂苷R0、Rb1、Rb2、Rb3、

44、Rc、Rd、Re、Rg1、Rg3、Rh1、Rh2、Rd、RA0等,其中Rg1含量较微。具有拟人参皂苷F11 挥发油:挥发油中鉴定出1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有7种与人参相同),以反式-金合欢烯含量较高。11种酯、一定数量的烷烃,酸和醇等。油脂中含有乙酸、庚酸、辛酸等脂肪酸。16种以上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果胶、人参三糖及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多糖A、B、C、D、E、胡萝卜苷及甾醇等。,三 七,Radi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燥根,本草沿革,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曰:“其叶左三右四,故名”,又曰:“本

45、品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纲目拾遗引识药辨微 云:“人参三七,外皮青黄,内肉青黑色,名铜皮铁骨。此种坚重,味甘中带苦,出右江土司,最为上品。” ,又云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古代所用三七与现在的一致。但药材中以各种三七命名的较多,应注意正品三七与它们的区别。,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江西等地亦有栽培。广西的靖西、德保、凌云、那坡。云南的文山州:文山、砚山、马关、广南、西畴,麻栗坡、富宁 、邱北。云南文山的三七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为道地药材。,商品规格,春三七:栽培37年后的78月间采收;质量佳;冬三七:12月至

46、翌年1月采收;三七须(绒根):采挖的三七根,洗净泥土,剪下须根,晒干;筋条:除去须根的部分晒23天,待其发软时剪下支根,晒干;剪口:除去须根的部分晒23天,待其发软时剪下茎基,晒干;三七:主根(头子)再晒1天,反复轻和均匀地揉搓,再经暴晒、揉搓,增加光滑度,即为商品三七。,10头,40头,60头,80头,戴帽三七,性状鉴别,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习称“钉角”),侧面有支根断痕。颜色灰褐色或灰黄色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骨肉分离)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铜皮铁骨),皮部有棕色树脂道斑点。气微,味苦而后微甜。,筋条 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

47、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 呈不规则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绒根,显微鉴别,根横切面: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木质部导管12列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粉末:灰黄色。淀粉粒众多,导管多网纹。树脂道碎片,内含棕黄色滴状或块状分泌物。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棕色。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5080m,其棱角较钝。,成分,含皂苷:总量9.75%14.90%,主为达玛脂烷系皂苷,有人参皂苷Rb1、Rb2、Rd、Re、Rf、Rg1、Rg2及三七皂苷R1、R2、(notoginsenoside-R1、R2、)等。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dencic

48、hine); 水提三七素等。,附注(混伪品),1竹节三七 为五加科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的根茎。竹鞭状,扁圆柱形,结节较密。 组织中有树脂道和簇晶。2菊三七 为菊科菊三七 Gynura segetum (Lour.) Merr.的根茎,亦称土三七或水三七。不规则拳块状, 全体有瘤状突起。 组织中有分泌道和菊糖。有报道菊三七碱可引起广泛性肝坏死,并有致癌作用。3血三七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1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4藤三七 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Anredera co

49、rdifolia (Tenore) Van Steenis的块茎。呈不规则纺锤形。珠芽呈不规则的块状。味微甜,嚼之有粘滑感。 5姜三七 为姜科植物姜三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Craib的干燥根茎。呈球形或不规则圆形,外表面棕褐色,有环纹,顶部通常具叶鞘残留物。气芳香而有辛辣味。6景天三七 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 Sedum aizoon L.或费菜 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的根茎及根或全草,多鲜用。7绵三七 为豆科植物绵三七 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的干燥块根。近球形或短纺锤形。 气微,味苦涩。,

50、白 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产地和商品,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祁白芷:产于河北安国川白芷:产于四川遂宁、温江、崇庆杭白芷:产于浙江杭州、笕桥台白芷:产于台州黄岩、温岭以四川遂宁产者为道地药材,白芷,杭白芷,性状鉴别,白芷 根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