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饰文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服饰文化ppt课件.ppt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服饰文化比较,胡茜茜,目录,一,简介二,中国服饰发展史 1,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2,中国近现代的服饰文化三,西方服饰发展史四,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五,总结,一,简介,服装与服饰的区别: 从广义上来讲,服装是衣服与装饰品的总称。服饰一般包括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有上衣,裤子,裙子,帽子和鞋袜;而另一部分则是包括有各种各样装饰品。从狭义上来讲,服饰只代表服装。背景:在人类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过去的几千里,人类的服饰经历的变迁,更新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人类以叶为衣,以贝壳,兽齿为饰。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已经学会了用棉,麻
2、,丝,化纤等材料来设计服装。同时,人们也学会利用珍珠,玛瑙,金银,钻石等珍贵材料来装点其服饰。,中西方服饰发展的现状: 从服饰方面看,当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被来自西方的服饰文化“一统天下”,这种服饰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价值观、审美观一起进入西方以外的人们的生活当中。它不仅被广泛接受,而且被称为“国际化”或以“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主动参与其流行。 近些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这种以西方服饰文化为特征的“国际化”服饰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股重新珍视本民族服饰
3、文化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另一方面,西方人也对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刮目相看,尤其是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推出的新作当中不断导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中国设计师熊英Heaven Gaia S/S 2017大秀于巴黎皇家皇家歌剧院惊艳亮相,以“圆明园”为主题,将中国风的清雅飘逸与西式裁剪结合,使每一件礼服都仿佛有了生命,珠帘斗笠、绢扇、宝塔耳坠宛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透过这些表象,不禁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深思:,1,中国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到底有哪些不同? 2,这两种文化有无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二,中国服饰发展史,1,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a.原始社会服饰 b. 商周服饰 c.春秋战国服饰 d.秦汉服饰 e
4、. 魏晋南北朝服饰 f.隋唐服饰 g. 宋辽夏金元服饰 h.明清服饰2,中国近现代的服饰文化a.近代服饰文化b.现代服饰文化c.当代服饰文化d.新世纪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a.原始社会服饰 b. 商周服饰 c.春秋战国服饰 d.秦汉服饰 e. 魏晋南北朝服饰 f.隋唐服饰 g. 宋辽夏金元服饰 h.明清服饰,a.原始社会服饰,服饰的起源: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
5、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距今约1万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贯头衣,兽皮,b. 商周服饰,服饰制度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
6、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1)冕服(2)弁服(3)深衣,皇帝冕服参考图晋武帝司马炎,弁服,东周男子深衣,c.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独立,七国争雄,礼崩乐坏,各种礼仪制度逐渐废除。中原一带较为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各学派坚持自家理论,竞相争鸣,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及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兵
7、家、杂家等诸学派,其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服装美学思想。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道家提出“被褶怀王”、“甘其食,美其服”。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豪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属于儒家学派,但已兼受道家、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提倡服装更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1)深衣(2)胡服,窄袖矩领胡服示意图,窄袖短袍加束革带的胡服示意图,楚国贵妇互裾深衣,d.秦汉服饰,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
8、,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1)裤(2)深衣(3)襦裙(4)袿衣(5)禅衣,长沙
9、马王堆棉裤及复原图,秦始皇兵马俑服装复原图,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绕襟深衣复原图,手拿长信宫灯穿深衣的女子 (满城汉墓出土),襦裙,袿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e.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1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1年。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袒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1)大袖衫(2)裤褶(3)裲裆(4)杂裾垂髾服(5)帔(6)贤士服装,
10、大袖衫,穿大袖衫的男子(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裤褶,裲裆,杂裾垂髾服穿杂裾垂髻服的女子(顾恺之列女图局部,竹林七贤,f.隋唐服饰,(一)隋代服装 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后,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逐渐得到了恢复。隋朝将“日月、星辰”等纹饰放回到皇帝的冕服上,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成为后世帝王冕服的基本形式。 在服装方面,隋文帝崇尚节俭。隋初的服装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装。然而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隋炀帝骄奢淫逸,求奇追丽,因此服装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隋炀帝制定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他自己黄袍加身,而百官和百姓却不得用黄色服装,于是黄色成为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服装
11、颜色。 (二)唐代服装 唐代的服饰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于利落。唐代在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装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装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自由、奔放、积极、活泼成为唐代服装的主要风格特点。,(1)官服(武德令)(2)男子袍衫(3)襦裙服(4)大袖衫(5)男装(6)胡服,穿圆领袍衫的男子,高髻、披帛、小袖上襦、长裙熨帛宫廷妇女(唐代张萱捣练图局部,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唐代周防簪花仕女图局部,穿男装的女子(唐代张叠虢国夫人游看图局部,穿胡服的女子(陕西西安出土石刻摹本) 穿回鹘装的女子(敦煌壁画
12、张大千摹,g. 宋辽夏金元服饰,一、宋代服饰文化 宋朝(公元960一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首都开封)与南宋(公元11271279年,首都杭州),合称两宋。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在唐这一鼎盛时期之 后的一个延续和维持期。服制承前代的制度,制定了上至皇帝、皇太子、诸王和各级官吏,下及吏庶的各类服饰制度。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宋代的服饰文化没有唐朝的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1)朝服(2)襕衫(3)背子(4)襦裙,方心曲领蔽膝朝服,大袖圆领襕衫,背子,襦裙,二.辽金元服饰文化,(一)辽契丹族的主要服饰 辽从辽太祖算
13、起共统一政权218年。辽太宗入晋以后,受汉族文化影响,服饰制度分为两种,北官仍用契丹本族的服饰,南官则承继晚唐五代的遗风。(1)圆领袍服,(二)金女真族的主要服饰,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穿白色皮袍,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夏天衣着多绣有鹘捕鹅、花卉、熊、鹿、等动植物图案,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1)女真族男子常服:,圆领窄袖袍服,(三)元蒙古族的主要服饰,元朝融合了地域内的汉族和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色目人等各大少数民族。其帝国贯
14、通亚欧,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体现在服装上,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1)质孙服(2)女服(穿袍服的皇后),h.明清服饰,明代服饰文化 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并根据汉族传统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明代是中国礼服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在品官服饰上更是注重等级标志。不同等级从头到脚皆有区别,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在服饰上的表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1)男子官服(2)补子(3)凤冠(4)霞帔(5)背子(6)比甲(7)水田衣,穿补子服、戴乌纱帽的官吏(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缝缀补子的官服,戴凤冠、穿霞帔的明朝皇后(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湖北蕲春蕲州明
15、刘娘井墓出土的凤冠,窄袖背子宽袖背子唐寅(孟蜀宫伎图),水田衣,比甲,清代服饰文化:,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大衣袖而为窄袖筒衣。衣襟以扣子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高层人士可再另加衣领。(1)补服(2)马褂(3)马甲(4)大袄(5)裙子(5)云肩,穿补服的官吏(张天培写真像),琵琶襟马褂,一字襟马甲,宽边大袄,云肩(传世实物) 清代女裙样式,2.中国近代的服饰文化,a.近代服饰文化b.现代服饰文化c.当代服饰文化d.新世纪服饰文化,a.近代服饰文化(民国的服饰),民国初期,近代的中国刚刚完成了社会制度的重大转变,虽然倡导民主政治,但是帝制色彩依旧存
16、在,真正认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人可谓寥寥。因此,除了政府官员、洋行职员以及留学生和社交人士穿着西式服装之外,一般的百姓在服装上还是延续旧制。因此,街头上出现了西服革履、长袍马褂、军装皮靴、袍褂翎顶,各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服饰交织混杂的局面。,穿西装的男子,穿长袍马褂的男子,穿袄裙的女子,旗袍,旗袍马甲,孙中山着中山装像,b.现代服饰文化(1)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文化(2)“文革”时期服饰文化(3)70年代服饰文化,人民服,列宁服,布拉吉,海魂衫,红卫兵服,民兵服饰,c.当代服饰文化,1,80年代服饰文化2,90年代服饰文化,喇叭裤,红裙子,1,80年代服饰文化,健美裤,男士皮夹克,蝙蝠衫,2,
17、90年代服饰文化,职业性女装,迷你裙,吊带裙,西装,d.新世纪服饰文化,1,中国元素2,旗袍3,其他风格在21世纪,服装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独一无二的境界,唐装,旗袍,乞丐服,休闲服,豹纹服,中国龙袍礼服,波西米亚风格,羽绒服,三,西方服饰发展史,1,古埃及服饰文化(BC3000-BC332)2,古希腊服饰文化(BC1000-BC1)3,中世纪的服饰文化(哥特式)4,近世纪服饰文化(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5,近代服饰文化(新洛可可时期)6,现代服饰文化(1914-1957)7,西方世界顶级品牌服饰文化,1,古埃及服饰文化(BC3000-BC332),古埃及人,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宗教等因素,
18、形成了以缠绕,围裹为主的服装造型。其服饰上的花纹图案,服色等,也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体现了古埃及及独特的服装文化特征。1,腰衣2,贯头衣3,披肩4,长袍,披肩,腰衣,贯头衣,长袍,2,古希腊服饰文化(BC1000-BC1),古希腊人的服饰,在不同地域的影响下,从僵硬到逐渐柔和,多采用不经剪裁,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人体上的披挂,缠绕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以独具曲线美的垂褶为主,形成希腊人独特的智慧创造。服饰特点: 服装的披挂性和缠绕性,服装的悬垂性和服装线条的流畅性,服装的自由性和变化性,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服装的简洁性和富裕内涵性,多立安旗同样式,面料演示,模拟穿着方式演示,缠绕型,3,中
19、世纪的服饰文化(哥特式时代),12-15世纪,欧洲进入了中世纪的鼎盛时期哥特式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到建筑,绘画,音乐,服饰等多个领域。“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服饰业更加细化,剪裁,缝制,滚边刺绣等工序都独立细分。这一时期的服装更加豪华亮丽,其特征是垂直线条为主,锐角造型居多。(1)修尔科(2)西克拉斯(3)科塔尔迪(4)普尔波万,(1)修尔科,2)西克拉斯,3)科塔尔迪,(4)普尔波万,汉宁,艾斯科菲恩,尖头鞋(波兰那),帽子(夏普论),4,近世纪服饰文化(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
20、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时期服装风格可分为两个时期荷兰式服装和法国式服装。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巴洛克服装是1650年以后才开始兴起的法国风格。当时男人服饰的特点: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一般妩媚化。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 巴洛克服装风格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服饰图案,荷兰风时期的女装,男子服装和假发,洛可可时期(18世纪):,洛可可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
21、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在巴洛克时期让男人们妩媚了一把以后,艺术上的洛可可时代,是一个女性的时代,弥漫着一种柔性文化的因素。其中蕾丝是当时女性服装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还要配备夸张的高发式和各种高跟鞋。 近年来,波西米亚风格的荷叶边、婚纱中的罗布装饰造型以及极具女性特质的蕾丝都证明了洛可可服饰飘逸、性感、奢华的魅力和影响。,洛可可风格服饰,洛可可风格花纹,男子服装及头饰和假发,洛可可风格女子造型,高跟鞋,5,近代服饰文化(新洛可可时期19世纪),新洛可可时期的男子服饰变得更简洁,且功能性更强。男子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选择穿不同的衣服,即男子的服装更加细化了。女装仍
22、旧追求曲线和装饰,紧身胸衣和裙撑仍然偶有使用,随着女子在体育中的出现,裤子也出现在了女装中。,19世纪欧洲男子的燕尾服,19世纪欧洲男子大礼服,19世纪欧洲男子便装,男子部分饰品,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后尤金尼,新洛可可时期女装,6,现代服饰文化(一),女装现代化时期的服饰文化(1914-1929),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部分男性都上了战场,女性必须参加工作来支持,工作取代了女性以时髦的,功能性不强的服装;紧身内衣衰落,女性的胸罩在1913年前后出现,长筒袜在20世纪10年代前后出现,成为女性生活的必需品。,男童式女装,杰尔逊奴样式,长筒丝袜,化妆:战后,女性的妆面开始变浓,并多样化。,(二),迪奥时期
23、的服饰文化(1947-1957),受二战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女装制服化,制服样式成为时尚。这个时期的军服裙子短而紧身,合体又不乏严肃感和纪律感,现代制服样式的风衣就来源于这个时期。而法国的设计示迪奥(Christian Dior)设计的新风貌样式,是凸显女性三位曲线样式的重新回归。,迪奥的造型设计强调胸,腰,臀三维曲线的设计。,7.西方世界顶级品牌服饰文化,a,CHANELb,PRADA,1, CHANEL(香奈儿),服饰特点:为女性塑造一种年轻不受拘束的形象。反对复杂的装饰和夸张的造型,喜欢间接干净的线条。因此,色彩以清新雅色调为主,黑白灰为最常用的色调。,经典产品-香奈儿小黑裙,2,PRAD
24、A(普拉达),20世纪初,美洲与欧洲的交通频繁,于是Prada决定设计生产一系列针对旅行使用的皮具产品,于是,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由玛丽奥普拉达于1913年在意大利米兰创建。 高贵,典雅,硬朗是普拉达一贯的风格。Prada在布料,颜色与款式上下功夫,其设计背后的生活哲学正巧切合现代人追求切身实用与流行美观的双重心态,在机能与美学之间取得完美平衡。是现代美学的极致。,四,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1,中、西方服饰文化中不同的服装功能意识,对于服装的功能,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认识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易 系辞下中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
25、见,中国人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把穿衣局限于保暖或装饰的功能,而更加关注的是其“治国安天下”的社会伦理功能。从夏、商到周朝,随着服饰礼仪制度的完善,这种观念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用穿戴装束来统一人的思想,不厌其烦地反复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阶层人的行为,来“治国安邦”。 西方在这方面就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古罗马人也曾十分重视衣服对于身份的表示,封建时代也曾不断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大多是一些奢侈禁令,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充分地把服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而更多注重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2,中、西方服饰不同的变迁过程,在中国五千年的服装史中,虽然多次受到周边少
26、数民族文化的冲击,甚至像元朝和清朝那样,被少数民族统治,但中原的汉民族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博的胸怀,不断吸纳异文化或异域文化之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内在原因恐怕与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又较晚脱离封建社会有关。换言之,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政体对于固有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伞。这使整个中国服装史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沿着 “保守、含蓄宽松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形态”发展的。其造型、结构上起伏不大,个性十分鲜明。进入20 世纪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伴随着反帝、反封建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先是被动地,后来又主动地接纳西方服饰文化“与国际接轨”,形成现代这种“国际化”的服饰文
27、化。,西方服装的变迁过程可归纳为从古代的“宽衣”,经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以后“窄衣”文化。这与主宰西方服装文化的民族之变动,文化中心之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古代的“宽衣文化”,是指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古代诸文明所创造的服装文化。其经典即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文化。这是西方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从服装上看,那是“一块布的艺术”,是披挂式和贯头式结构的经典。同样是“宽衣”,但与中国相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注释:“中世纪的过渡”,是指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形成的西欧封建国家,以基督教文化为精神支柱,以北方的窄衣文化为基础,同时继承和吸纳古罗马的宽
28、衣文化而形成的“从宽衣向窄衣的、从南方型向北方型、从古代向近代的过渡”。所谓“窄衣文化的发展”,是指中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时代以来(13-15 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以人为塑造体形的服装造型为特色的西方服饰文化。因为,其根源来自北方的日耳曼窄衣文化,所以,称之为“窄衣文化的发展”。) 进入20 世纪,西方人一方面通过殖民运动向外扩张,把西方的窄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也受到世界其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来自东方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的冲击。东西方文化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共同形成各种国际化的潮流。,2.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共同点,a. 服装的社会功能: 尽管中国与西方服饰文化在羞耻心的表现
29、方面,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但遮羞部位却有相似和相同之处: 如受儒家礼教的影响,中国的衣服采用掩盖、遮挡或隐蔽的手法对人体进行包装,尤其对两性的性特征更是不能强调;而西方在基督教思想的支配下,整个中世纪,其衣服形态也是对人体的掩盖,对两性特征的抹杀。从衣服形态的进化过程上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变迁过程。,b. 中西方服饰文化中贵族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在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服饰本身也扮演着物质财富的重要角色。这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物质财富,一直是人类追逐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这方面,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自古以来,王
30、宫贵族以及富商们都是当时最贵重的服饰物品的拥有者,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以及奴隶,则往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或只有最低限度的衣物。 在中国,对下层百姓有“布衣”、“短衣”、“白衣”等称呼,因为他们穿不起“绫罗绸缎”,穿不起拖裾长袍,穿不起色彩、纹饰华丽的衣服。这一点在西方也是同样的。而且,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经典的服饰文化的“痕迹”的,往往是那些达官贵人。因此,无论是中国服装史,还是西方服装史,几乎都是以宫廷贵族服饰的变化为主线构成的。,五,总结,总之,20 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几乎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各自发展着自己的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是必然的,这正是双方相互学习和互为补充的基
31、础。我们在看到两者差异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当今世界,虽然经济趋于全球一体化,但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日益突显。我们在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妄自菲薄,更应该珍重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更应该十分自信地努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独创的服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丰富全人类的文化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服饰与传播,华梅,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中外服饰文化,吴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中华服饰文化,江冰,广东人民出版社4,暴露还是遮羞.包铭新,李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5,西潮东渐,洋装渐起.曹彦菊.山东纺织经济期刊.2010.6,从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别看服饰民族化与国际化.李超德,祝蔚红.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国内近三十年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现状及展望,邬德平,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8,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李当岐,纪念“装饰”创世50周年增刊.9,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石海清.延边大学.201110,浅析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庄群.社科论坛 .2011.,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