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762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序能力分析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4.1 质量波动4.2 基本概念 4.3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4.4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中的一些问题4.5 过程能力调查,2,4.1 质量波动,一、质量波动及其原因二、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三、工序(过程)质量的两种状态四、工序(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3,一、质量波动及其原因,质量差异是生产制造过程的固有本质,质量的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工序质量控制的任务,是要把质量特性值控制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从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的性质来看,可分为:1、偶然性波动(chance of cause of variation)2、系统性波动(ass

2、ignable of cause of variation),4,质量波动及其原因,偶然性波动,系统性波动,偶然性波动,系统性波动,转化,相对的,5,质量波动及其原因,操作者,材料,机器设备,工艺方法,工序质量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纳为“5M1E”,测试手段,环境条件,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计划调度,人员培训,工装设备,物资供应,计量检验,安全文明,人际关系,劳动纪律,6,二、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质量波动的个别观测结果具有随机性,但在受控状态下的大量观测结果必然是呈现某种统计意义上的规律性。这种统计规律性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必要前提和客观基础,统

3、计质量控制是统计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特性值进行随机抽样,通过所得样本对总体作出统计推断,采取相应对策,保持或恢复工序质量的受控状态。,7,三、工序质量的两种状态,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有两种状态:,受控状态In control,失控状态Out of control,8,1.生产过程的受控状态,9,2.生产过程的失控状态, 0 , = 0 , 保持稳定。这时,从表面看,过程状态是稳定的,但由于质量特性或其统计量的分布集中位置( )已偏离控制中心( 0 ),黑点越出控制界限某侧的可能性变大。,10,生产过程的失控状态, =0 , 0 , 保持稳定。这时

4、,由于质量特性或其统计量的分布分散程度( )变大,导致黑点越出控制限两侧的可能性变大。,11,生产过程的失控状态, 0 , 0 , 和都保持稳定。这时,失控状态更复杂,失控程度可能更严重。,12,生产过程的失控状态, 和中至少有一个不稳定,随时间变化。下图表示分布集中位置 不断增大时的工序质量失控状态。,13,四、工序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旦发现工序质量失控,就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尽快恢复受控状态,尽可能减少因过程失控所造成的质量损失。,如某厂的“5110”工程是指:,在质量检验过程中,5个1检验,不能有1个不合格品,若有1个不合格,就需追查到前5个产品是否都合格。,14,4.2工

5、序(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环节。 所谓工序能力分析,就是考虑 工序的设备、工艺、人的操作、材料、测量工具与方法以及环境对工序质量指标要求的适合 程度。工序能力分析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有助于掌握各道工序的质量保证 能力,为产品设计、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的维修、调整、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一 过程能力 二 过程能力指数,15,一工序过程能力,1 概念:所谓工序过程能力,是指工序过程处于稳定、标准状态下,工序过程在加工精度方面的实际加工能力。 工序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是指工序的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称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6、 ; 工序过程处于标准状态,是指设备、材料、工艺、环境、测量均处于标准作业条件,人员的操作也是正确的。 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是指工序质量特性的分散(或波动)有多大。加工能力强或弱的区分关键是质量特性的分布范围大小,或集中程度。由于均方差是描述随机变量分散的数字特征 ,而且,当产品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N(,2)时,以3原则确定其分布范围(3 ),处于该范围外的产品仅占产品总数的0.27%,因此,人们常以6描述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实践证明:用这样的分散范围表示过程能力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又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性。,16,注意:过程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同,过程能力是衡量过程加工质量内在一致性的量值。生产能

7、力则是指工序加工最大数量的能力。,17,2 表达式:B=6 或 B6S,3 影响因素:,(1)人与工序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辅助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 (2)设备包括设备的精度、工装的精度及其合理性、刀具参数的合理性等; (3)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协件的质量及其适用性;(4)工艺包括工艺方法及规范、操作规程的合理性; (5)测具测量方法及测量精度的适应性;(6)环境生产环境及劳动条件的适应性。,18,4 过程能力分类:短期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短期过程能力:仅由偶因引起的变异所形成的过程能力,既是指过程处于稳定的过程能力,反映短期变异。此变异可由控制图的有关参数估计:,19,4

8、过程能力分类:短期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长期过程能力:是指由偶因和异因之和引起的总变异所形成的过程能力,反映长期变异,也称实绩变异S。此变异可由控制图的有关参数估计:,20,二 过程能力指数,1 概念:过程能力指数是衡量过程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记为Cp。通常以规格范围T与工序能力B的比值来表示。即: T=规格上限TU - 规格下限TL。 2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的区别:,21,2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的区别:过程能力是工序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而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对规格要求满足的程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过程能力强并不等于对规格要求的满足程度高,相反,过程能力弱并

9、不等于对规格要求的满足程度低。当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而且其分布中心 与规格中心 Tm 重合时,一定的过程能力指数将与一定的不合格品率相对应。因此,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说明过程能力的贮备越充足,质量保证能力越强,潜力越大,不合格品率越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工精度和技术水平越高。,22,4.3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一 计量值 1 双侧规格界限 (1)无偏 (2)有偏 2 单侧规格界限 (1)仅给出规格上限TU (2)仅给出规格上限TL,二 计数值 1 计件值 2 计点值三 SCAT(快速简易判断)法,23,1计量值双侧规格界限,双侧规格界限是指既具有规格上限(TU)要求,又有规格下限(TL)要求的情

10、况 (1)无偏规格中心 与分布中心 重合 计算公式:,因此有,由式:,根据工序能力指数Cp计算。,工序不合格品率p 的估计:,直接根据规格上、下限TU、TL以及工序分布的数字特征,估计 和进行计算,24,例1,根据某工序加工零件的测试数据计算得出, = 6.5,S = 0.0055,规格要求为 。试求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及不良品率。,解:,25,当k,即eT/2时,规定Cpk=0 (图中,曲线2),有偏时工序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e,B,TL,TU,P1,P2,Tm,T,计量值双侧规格界限,采用“用Cp和k值估计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率估计:,讨论,或,工序能力指数:,偏移系数 :,计算公式:

11、(图中曲线1)绝对偏移量 :,(2)有偏规格中心 与分布中心 不重合,26,当位于公差界限之外时, 。此时,则。此时的 Cpk 为“ 0 ”,当,恰好位于公差中心时,,从而K=0,则 ,这是“无偏”的情况,即理想状态。,当,恰好位于公差上限或下限时,,从而K = 1;,即:,当时,工序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率 大于或等于50%。对不合格品率这样大的工序,已远远不能满足加工的质量要求,故认为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0”。因此 时此公式使用合理.,讨论,27,例2,测试一批零件外径尺寸的平均值 = 19.0101,S = 0.0143,规格要求为 ,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估计不合格品率。,解:由题意:

12、,或由CpK=0.816,k=0.145查下表得不良品率估计约为2.1%2.3%,计算Cpk,不合格品率计算:,28,2计量值单侧规格界限,(1)仅给出规格上限TU,计算公式:,不合格品率估计:,解:,不合格品率:,当TU 时,p50%,则规定CpU0,例:某零件质量要求加工后不得大于71g,测试部分数据后得 70.2g,S0.24g,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U及不合格品率pU。,29,计量值单侧规格界限,(2)仅给出规格下限TL, 计算公式:, 不合格率估计:,例3 要求零件淬火后的硬度HRC71,实测数据后计算得 HRC73;S1,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及不良品率p。,解:,不良品率:,当

13、TL 时,p 50%,则规定Cp0,30,计数值计件值,(1)取k个样本,每个样本的样本容量分别为n1,n2,nk,每个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为d1,d2,dk。,(3)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2)计算平均不合格品率及平均样本量,计算公式 以不合格品率上限pU作为规格要求:,31,例1 某产品规格要求pU0.1,现取5个样本,n1n2n5100, 各样本中不合格品数为:d17,d25,d36,d42,d54,求过程能力指数Cp。,解:,32,计数值计点值,计算公式 规格要求是单位产品平均缺陷(或疵点数)上限或不合格品率很小时的样本中不合格品数上限CU,(3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2)计算平均疵

14、点数(或平均不合格品数),(1)取k个样本,每个样本的样本容量分别为n1,n2,nk,每个样本的疵点数(或不 合格品数)为C1,C2,Ck。,33,解:,例2:设某产品规格要求单位产品平均缺陷上限CU2,取容量为10的样本5个,各样本中产品的缺陷数分别为C17;C25;C36;C4 2; C54,求过程能力指数Cp。,34,4.,QS9000标准提出 新概念实绩指数长期过程能力指数。短期过程能力指数与长期过程能力指数汇总表,35,短期与长期过程能力指数汇总,36,短期与长期过程能力指数汇总,37,无偏的情况的 表示过程加工的一致性,即“质量能力” 越大,则质量特性值的分布越“苗条”,质量能力越

15、强;而有偏移情况的 表示过程中心 与规范中心 的偏移情况, 越大,则二者偏离越小,也即过程中心对规范中心越“瞄准”,这是过程的“质量能力”与“管理能力”二者综合的结果。故 与 二者的重点不同,需要同时加以考虑。,的比较与说明,用Cp和k值估计不合格品率P 单位:%,39,也要联合考虑,控制原则的不合格品率,40,联合应用 与 所代表的合格品率(%),41,3 SCAT(快速简易判断)法,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中,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工序能力的满足程度。如:新设备的验收要很快出结果;破坏性检验不可能做大量的切削而得到结果成本加大。,SCAT法: 是把预先规定的过程能力是否合格的判断值同样本得到的

16、极差R进行比较,以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42,SCAT(快速简易判断)法步骤,43,表4.3.6 SCAT法的判断基准,44,例4.3.5 假设需要快速检定一台用来加工轴径为的某种零件的机床,是否满足过程能力的要求。,解:1)选择n=8的抽样方案,取n1=8,随机样本n1经检验后其质量特性值为:9.98,9.99,10.02,10.01,9.99,10.00,10.01,10.01。,2)计算判断值表 根据公差界限 知,,T=TU-TL=10.05-9.95=0.1,根据SCAT法判断基准表5.3.6计算得判断值表5.3.7,45,表4.3.7 判断值表,46,3)计算样本n1的极差R1

17、,将R1与表5.3.7中的判断值进行比较,因为0.0190.040.054,所以不能对过程能力作出判断,R1=Xmax Xmin = 10.02-9.98=0.04,4)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n2=8,经检验后其质量特性值为:9.99,9.99,10.00,10.01,10.00,10.01,10.00,10.01。,得R2=Xmax Xmin = 10.01-9.99=0.02,R1+R2=0.06,将R1+R2与表5.3.7中的判断值进行比较,因为0.0550.060.090,所以不能对过程能力作出判断,47,5)随机抽取第三个样本n3=8,经检验后其质量特性值为:9.99,10.00,10.

18、01,10.00,9.98,10.01,10.01,9.99。,得R3=Xmax Xmin = 10.01-9.98=0.03,R1+R2+R3=0.09,将R1+R2+R3与表5.3.7中的判断值进行比较,因为0.09 0.092 ,所以此时对过程能力作出合格的判断,即该机床能够满足过程能力要求,48, 4.4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中的一些问题,过程能力指数Cp客观地、定量地反映了过程能力对规格要求的适应程度,因此它是过程能力评价的基础。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一般可将加工分为五类:见P130表5-2过程能力指数Cp值 评价参考1 Cp 1.67 级加工 P0.00006%2 1.67 Cp 1.

19、33 级加工 0.00006% P 0.006%3 1.33 Cp 1 级加工 0.006% P 0.27% 4 1 Cp 0.67 级加工 0.27% P 4.55% 5 Cp 0.67 级加工 P 4.55%,转过程能力调查,一、过程能力的评价与处置,49,1 Cp 1.67 级加工, 当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中心 与规格中心 重合时,T 10S,不合格品率p 0.00006%。(见图) 过程能力过分充裕,有很大的贮备。这意味 着粗活细作或用一般工艺方法可以加工的产品,采用了特别精密的工艺、设备或高级操作工人进行加工。这势必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成本。 措施: (1)合理,经济地

20、降低工序能力。如改用低精度的设备、工艺、技术和原材料;放宽检验或放宽管理 (2)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改设计,加严规格要求; (3)合并或减少工序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50,2 1.67 Cp 1.33 级加工,当 时,10ST 8S,不合格品率 0.00006% p 0.006%。(见图)对精密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对一般加工来说工序能力仍比较充裕,有一定贮备 。措施: (1)允许小的外来波动; (2)非关键工序可放宽检验; (3)工序控制的抽样间隔可适当放宽。,51,3 1.33 Cp 1 级加工, 当 时,8S T 6S ,不合格品率 0.006% p 0.27% (见

21、图) 对一般加工而言,过程能力适宜。措施: (1)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使生产过程处于良好的稳定、正常状态,并保证不降低工序的质量水平; (2)一旦发现工序有异常状态出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工艺过程,使之回到稳定、正常状态。 (3)检查不能放宽。,52,4 1 Cp 0.67 级加工,当 时,6S T4S ,不合格品率0.27%p 4.55% 。过程能力不足,不合格品率较高。(见图)措施: (1)要通过提高设备精度、改进工艺方法、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原材料质量等措施提高过程能力。 (2)要加强检验,必要时实行全检。,53,5 Cp0.67 级加工,当 时,T4S,不合格品率p4.55%。(

22、见图) 工序能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水平很低,不合格品率高。措施: (1)必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提高工序能力; (2)为了保证产品的出厂质量,应通过全数检查; (3)若更改设计、放宽规格要求 不致影响产品质量或从经济性考虑更为合理时,也可以用更改设计的方法予以解决,但要慎重处理。,54,加工分类,55,二、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选取关键的质量特性2.根据多变异分析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案主要变异为产品内变异时:应在一个产品中多选几个测量点;变异大时,多选几个产品内测量点;一般选35个。主要变异是产品间变异时:连续多抽几个产品,一般每次至少抽3个,产品间变异很大时抽510个样

23、本。3.样本含量问题:样本含量小于30时,难以判断数据分布的正态性,很难说明抽样时过程处于稳定或受控状态。一般样本含量大于50,56,4.过程的稳定性:过程不稳定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没有任何意义;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稳定。5.数据分布的正态性问题:通过直方图进行检验。6.超常值问题:个别数据明显与其他数据不同就是超常值。查明原因予以剔除。7.数据的独立性问题:检查过程抽样数据与抽样时间顺序是否有关,可以绘制趋势图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8.测量系统能力问题:,57,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过程的主要问题是标准差太大,改进过程应首先着眼于降低过程的波动。,说明过程能力分布中心u偏离公差中心TM太多,改进过程

24、应首先调整分布中心u使之更加接近公差中心TM 。,说明过程分布中心u和标准差都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先调整分布中心使之更加接近公差中心TM ,然后设法降低过程的波动。,P123例:5-3,58,四、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只有随机性变异没有系统性变异质量特征值是相互独立的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59, 4.5 过程能力调查,过程能力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和掌握过程能力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了解和掌握过程能力的活动称为过程能力调查。 一 过程能力调查程序 二 过程能力调查的应用,60,过程能力调查程序,明确调查目的,简化检查方法,

25、确认工序能力适宜时,进行工序控制,过程能力充分,计算并分析Cp或Cpk,作直方图、趋势图、控制图、并判定稳定性,明确必要性与目标、落实负责单位、完成期限、责任者、方法,按调查计划规定作业,记录数据及其背景,充分利用质量情报,选定调查对象(工序特性值),检查工序标准条件,确定测试与抽样检查方法,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过程能力分析,追查不稳定原因,过程能力过强,过程能力不足,设法降低成本,追查原因,修改标准,采取措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61,二、过程能力调查的应用,1.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就是通过工艺实施,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它是联系设计和制造的纽带。在工艺

26、验证中,通过过程能力调查,可以达到: (1)选择既可实现设计质量、又可采用经济又合理的设备、工艺、原料与技术; (2)确认适宜的过程能力,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工艺规程、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对象与方法等; (3)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提出修改设计的依据。 2.工艺诊断 过程质量水平需要提高、生产过程不稳定以及工序质量水平显著下降等场合,都必须进行过程能力调查。它可为工艺诊断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 3.技术经济分析 如对比不同加工过程的过程能力、质量水平和经济性;从适宜的过程能力出发确定经济合理的设备维修与保养标准;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供经济合理的过程能力依据等。 4.对比分析 用于设备

27、鉴定、调试、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对比以及技术考核等5.为工序控制、检查方式、产品说明书、质量体系等提供资料,62,课堂作业1:根据下列直方图计算 。 如果技术要求为 ,请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估计不合格品率。(1mm=1000um),习题1 示意直方图,20.985,63,课堂作业1解:频数分布表,E=49,由题知:Xo=16 h=4,64,平均值、标准差计算,65,课堂练习:某批外购件,其规格尺寸为4.5-0.05mm而收货合同则允许1%的废品,现从该批零件中随机抽取100个零件,经检验计算得平均值为4.48mm,标准差为0.008mm试决定这批零件的收货情况.,66,作业练习:,1325,6,7,8思考题:1321,2,3,4,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