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290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 经济管理学院 李凤芝,宏观经济学,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凯恩斯小传,经济学的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它帮助拥有经济学的人作出正确的结论。 凯恩斯,第一章 绪 论,宏观经济学的概

2、念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的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学著作。,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类问题,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情况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

3、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经济运行情况?,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从静态的角度(或称为短期)研究均衡的国民收入(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这个均衡的产出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产出。,经济周期问题,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一国的总产出为什么会呈周期性波动。怎样使经济尽可能地避免剧烈的波动,而沿着较为平稳的路线向前发展。,经济波动,繁

4、荣:通货膨胀,衰退:失业,财政政策(税收等),货币政策(利率等),削减支出,提高利率,增发国债,降低利率,经济增长问题,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一国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是怎样增长的;怎样使一国经济能够按一个较高的增长率稳定地增长;怎样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提高经济效率的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等等。,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率(%),就业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总就业量(水平)问题,即失业问题。研究怎样使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物价水平问题,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相反是通货紧缩。宏观经济学研究二者产生的原因;怎样防止其产生;如何治理等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失业和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后,

5、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问题,国际收支和汇率本来是国际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宏观经济学对其的研究侧重于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变化怎样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 14.15%,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1)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中国人民银行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6、财政部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能否帮助一国摆脱困境。,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古典经济学: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假定。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深刻分析。凯恩斯革命: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构架。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

7、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看得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经济。,货币学派:管住货币,让价格去做其它事情。新古典学派:批评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从长期和短期角度对不同流派的综合。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个体(个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单个变量(商品的数量、价格、产量)的

8、数值决定。 微观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指挥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范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及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及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下认为,资源能够实现最优的配置。,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即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其认为微观的配置不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必须由政府来干预调控,而政府又有能力调控。所以,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

9、为,总量的研究是建立在个量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节俭的悖论”“蜜蜂的寓言”但不是简单的加总,微观经济学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是“一片森林”。,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轿车进入家庭”这里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轿车能否进入家庭。这取决于轿车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等因素。经济学家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实证分析法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的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0、第二,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或规范某种经济行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二、 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是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力学中,均衡可以指在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经济学中的均衡具体描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情况(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第二种情况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第三种情况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维持不变(失业状态下

11、的均衡国民收入)。,三、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初步的、从而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他着重刻划均衡状态的特征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他假设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在静态分析中,没有时间这一维度。这与现实显然相差甚远。,Q,P,0,AD,AS,E,Q0,P0,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至于这种“过渡”,比较静态分析沿袭静态的眼光,即仍然假定它是在一瞬间完成的。,E,Q0,P0,动态分析方法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在时间这一维度中考察。在宏观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经济现

12、象的研究都是按动态的视角展开的。,四、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但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并列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例如,在萧条时期,侧重于需求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期,则侧重于供给分析。,五、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 如:投资、国民收入、储蓄、消费、货币流通量、失业又新找到工作的人数 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 如:资本、财富、就业量、储蓄额、消费总额、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学侧重于流量分析。,六、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称为统计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成为经济分析 。对一个经济变量可

13、以从事前和事后这两个角度来把握。事后变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事后变量又称实际量、统计量。事前变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前的取值,事前变量又称计划量、意愿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主要通过对事前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宏观经济现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一、宏观经济学的初期(一)-古典经济学,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的发表, 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力量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最有状态。 政策含义:政府在自由经济体系中作用十分有限,政府不能通过经济政策影响宏观经济

14、。 代表人物:李嘉图、米勒、马歇尔、庇古,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经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的极速下落是美国经济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宏观经济事件。这促成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同时,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身经济学研究正是因为曾经经历了这个可怕的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志 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

15、有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 凯恩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莫迪利亚尼、克莱茵、托宾、希克斯。,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停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扬的反凯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正如30年代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70年代的大滞胀引导经济学家和公众迎接反凯恩斯革命的到来。”(托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三),(1).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他认为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为定的罪魁祸首。 货币主义认

16、为政府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Milton Friedman,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1976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to Milton Friedman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onsumption analysis, monetary history and theory, and for his demonstr

17、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stabilization policy.,(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方面缺少微观经济学基础。 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预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Robert Lucas), 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Robert E. Lucas,for having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hypothesis of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reby havingtransformed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deep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 policy.,(3).新凯恩斯主义费雪(Fischer)泰勒(Taylor)曼昆(Manki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