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778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健康教育,健 康 教 育 概 论,第一节 健康概述第二节 健康的内容第三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五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一节健康概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原始时代身强体壮无病无痛十九世纪末心理健康二十世纪中叶社会适应二十世纪末道德 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 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 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赫拉克利特,健康数字,1 0 0 0 0 健康 学业 事业 家庭 金钱。,4,健康概念的演变,神灵主义的健康模式 健康是由鬼神主宰的唯心的迷信观点,认为健康出现问题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人类无力抗争,特别是传染病的几次大流行更加剧了人们的这种认识。,

2、5,健康概念的演变,机械论的健康模式 近代社会,受“人是机器”的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人们认为保护健康就像维护机器一样。认为肉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无病)就是健康。,6,健康概念的演变,生物学健康模式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疾病观形成雏形,认为疾病是由于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就是保持病原(微生物)、人体(生理病理)和环境(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医护人员只关心如何改善病人得的躯体机能。,7,健康概念的演变,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 把人看作复杂的、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重要关系,强调人际关系、社会压力、个体因素和认知对健康的影响。医务工作不单单是治

3、疗躯体疾病,还要帮助个体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调适的能力,对人的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给予全面关注。,8,健康新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三维健康观,9,健康新概念,1989年WHO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

4、,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四维健康观,10,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生物遗传环境因素,社会保健制度生活方式因素,无病,亚健康,疾病,死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第二节现代健康的内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生理健康,标准: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 发育正常,功能良好, 生理化指标正常, 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如何确保生理健康? 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 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有害身体健康 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标准: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

5、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适应健康,社会关系:与家庭、亲属的关系;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1、正确认识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和谐,既能接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接纳。 2、正确认识社会,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既能接纳社会,也能为社会所接纳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健康三要素的关系,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是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是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高层次反映,社会

6、适应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基础上的。,16,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具体表现为: 1、在满足自己需要时,不影响他人的健康和利益。 2、既满足自己的健康需要,也满足他人的健康需要。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衡量人体健康的十项标准(WHO),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

7、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快。,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快食:所谓快食,快食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吃得顺利,没有过饱或不饱的不满足感。快眠:快眠就是睡得舒畅。有睡意后就能很快入睡,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快便:便意来时,能顺利快速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快语:说话流利,语言表达准确,有中心,合乎逻辑,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迅速,动作

8、流畅。,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言行举止能被公众认可,能够很好地调整倩绪和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目标坚定,感情丰富,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网襟坦荡。良好的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管人际关系如何变化,都能始终保持对社会环境和自我需求的平衡。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与他人交往的强烈愿望,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人格,待人接物能宽大为怀。,19,第三节影响健康的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疾病与健康关系的报告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和行为60%;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占10%; 自然环境占7%;社会保

9、健制度占8%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Company Logo,1、自然环境(阳光、空气、水)2、社会环境(个人收入、工作条件),1、遗传2、病原微生物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形态),社会保健制度,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以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影响健康因素之间的关系,行为,四类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行为,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最主要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60%的死因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行为起到中介作用,行为是这几类因素互相作用的交叉点。行为因素最为活跃,也相对容易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

10、健康的四大基石:,一、合理膳食,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二、适量运动,运动的好处:1、改善心脏供血,增加心脏功能2、降低血脂水平,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改善肌肉代谢,增强体质4、防治高血压的有效辅助方法5、放松情绪、减轻体重,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正确对待自己 定准自己人生坐标, 不越位,不自卑正确对待别人 永远对他人有感激心正确对待社会 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世界,第四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信息的普及及传播健康教育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卫生宣教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的比较,我国的健

11、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的系统工程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危险人群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临床治疗,健康教育的核心,健康教育追求的是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观念和行为改变的统一。 知、信、行是表述健康教育最基本内涵的“三字经”,其核心是提倡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知,信,行,知是人们通过学习,接受卫生信息,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知就是告诉群众: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关于“知”,知识 基础 信念动力

12、 行为 目标,健康教育的核心,关于“信”,信念:相信某事物或某现象是真实的,可信的。 态度: 由接受健康知识转变为健康信念,进而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采纳健康行为的必要动力。健康在我心中!,健康教育的核心,知识 基础 信念动力 行为 目标,关于“行”,行是指居民的行为和行动,即:把已经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使自己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容易吗?,健康教育的核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干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健康。

13、,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健康促进,结合卫生日开展城乡基层健康教育,全国强化免疫日(1月5日) 国际麻风节(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份)世界卫生日(4月7日)全国计划免疫日(4月25日)世界哮喘日(5月3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5月5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 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献血日(6月14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世界人

14、口日(7月11日)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国际聋人节(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老人节(10月1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食品卫生法宣传周(11月第一周)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改善健康状况的对策,针对个人因素,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与心理状况。针对社会因素,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维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第五节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

15、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强调以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达到人人健康目的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一)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低投入、高效益的保健措施(三)是提供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一)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二)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三)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 (四)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 (五)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六)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16、21世纪新的健康挑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和流行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存在大流行的隐患精神心理性疾病多发其他传染病(H7N9、埃博拉等)卫生费用上涨、健康资源分配不平等其他:城市化加剧、人口流动、老龄化、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解决健康问题首先要控制疾病的影响因素,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伤害,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心理因素,公共卫生(健康)体系,计划免役,健康促进,医疗救治体系,¥,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的主要任务,以预防疾病为中心,注重生物学因素,解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问题,搞卫生,临床医学的主要任务,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临床医学,解决了占人群少部分的病人的问题,只吃病耗子的波丝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