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028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XXXX24-V4.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500kV 线路保护标准招标技术文件 第1页 / 共34页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智能录波器通用部分编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2月1本标书对应的专用部分目录序号名 称编 号1智能录波器 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使用说明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标书分为标准技术标书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标书专用部分。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标书。技术标书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

2、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污秽等级、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压力释放能力、环境温度等要求。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7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标书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标准技术标书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表格,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

3、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8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与通用部分条款的差异也需填写在“表8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5、技术标书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6、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目 次1.总则1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23.使用条件53.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53.2.贮存、运输环境条件53.3.周围环境54.技术要求54.

4、1.额定电气参数54.2技术性能要求64.3电磁兼容性能及环境要求94.4绝缘性能94.5机械性能94.6结构和外观要求104.7安全要求104.8屏柜要求105.功能要求155.1基本要求155.2定值要求165.3装置控制字要求175.4装置显示要求175.5网络端口独立性175.6装置的安全性175.7通信规约175.8异常情况告警185.9时钟与时钟同步185.10暂态记录要求195.11报文分析要求225.12故障录波要求235.13离线分析255.14事件记录265.15存储及查询要求265.16报文导入导出要求275.17图形显示要求275.18数据管理要求286.试验287.包

5、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308.双方工作安排313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 第 33 页 / 共38页1. 总则1.1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智能录波器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投标者必须具有3年以上智能录波器的设计、制造经验, 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O-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国家电力部门鉴定证书, 提供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1.3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

6、品。1.4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含通用、专用部分)的条文提出异议, 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有异议, 不管是多么微小, 都应在标书的专用部分“表8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描述。1.5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1.6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7 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 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8 投标方在应标招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

7、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0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

8、招标技术文件的基本条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按标准号顺序排列标准,如果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MOD)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IEC 60068-2-1:2007,IDT)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EC 60068-2-2:2007,IDT) GB/T 2423.3-2

9、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IEC 60068-2-78:2001,IDT)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I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IEC 60068-2-6:1995,IDT) 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IEC 60068-2-14:1984,IDT) GB/T

10、2887-201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 GB/T 2900.17-2009 电工术语 量度继电器(IEC 60050(446):2009,IDT) GB/T 2900.49-2004 电工术语 电力系统保护(IEC 60050(448):1995,IDT)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01,IDT) GB/T 4798.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2部分:运输(IEC 60721-3-2:1997,MOD) 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

11、B/T 9361-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 60255-21-1:1988,IDT)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EC 60255-21-2:1988,IDT) GB/T 14598.9-201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3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GB/T 14598.10-2012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4部分:电气骚扰试

12、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0255-22-4:2002,IDT) GB/T 14598.13-2008 电气继电器 第2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0255-22-1:2007,MOD) GB/T 14598.14-201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2-2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静电放电试验(IEC 60255-22-2:1996,IDT) GB/T 14598.16-2002 电气继电器 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IEC 60255-25:2000,IDT)GB/T 14598.17-2005 电气

13、继电器 第2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IEC 60255-22-6:2001,IDT) GB/T 14598.18-2007 电气继电器 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IEC 60255-22-5:2002,IDT) GB/T 14598.19-2007 电气继电器 第22-7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工频抗扰度试验(IEC 60255-22-7:2003,IDT) G/B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IEC 60255-27:2005,MO

14、D)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8:2001,IDT) 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9:2001,IDT)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0:1993,IDT) GB/T 17626.17-200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7:2002,IDT) GB/T 17626.29-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

15、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9:2000,IDT) GB/T 19520.12-200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1部分:插箱及其插件 GB/T 20840.7-2007 互感器 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IEC 60044-7:1999,MOD) GB/T 20840.8-2007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IEC 60044-8:2002,MOD) GB/T 22386-2008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IEC 60255-24,IDT) GB/T 25931-201

16、0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GB/T 26864-20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 478-201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720-201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柜(屏)通用技术条件DL/T 860-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850) 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5149-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自动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NB 42015-2013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Q/CSG

17、 110031-2012 南方电网故障录波及行波测距装置技术规范Q/CSG 11006-2009 中国南方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Q/CSG 1204005.34-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数据 第4篇:IEC61850实施规范IEEE 802.3-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 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Q/CSG 1204005.67.3-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3分册:一体化运行记录分析装置Q/CSG 1204005.34-2

18、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数据 第4篇:IEC61850实施规范IEEE C37.118-2005电力系统同步矢量度标准3. 使用条件3.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3.1.1. 环境温度:-10+55;3.1.2. 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3.1.3. 大气压力:80kPa106kPa。3.2. 贮存、运输环境条件3.2.1. 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3.2.2. 在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3.3. 周围环境3.3.1.

19、电磁干扰不超过4.3规定的条件;3.3.2. 场地符合GB/T 9361-2011中B类安全要求;3.3.3. 抗震烈度满足Q/CSG1204005.67.3-2014的要求;3.3.4. 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没有严重的霉菌存在。4. 技术要求4.1. 额定电气参数4.1.1 直流电源4.1.1.1 额定电压:220V、110V;4.1.1.2 允许偏差:-20%+15%;4.1.1.3 纹波系数:不大于5%;4.1.2 数字采样4.1.2.1 保护交流额定电流数字量为:采样值通信规约为GB/T 20840.8(IEC 60

20、044-8)时,额定值为01CFH或00E7H;采样值规约为DL/T 860.92(IEC 61850-9-2)时,0x01表示1mA;4.1.2.2 测量交流额定电流数字量为:采样值通信规约为GB/T 20840.8时,额定值为2D41H;采样值规约为DL/T 860.92时,0x01表示1mA;4.1.2.3 交流额定电压数字量为:采样值通信规约为GB/T 20840.8时,额定值为2D41H;采样值规约为DL/T 860.92时,0x01表示10mV;4.1.2.4 频率:50Hz。4.1.3 模拟采样直流电压:DC 220V/110V4.2 技术性能要求4.2.1 硬件结构智能录波装置

21、宜有以下功能单元组成:记录分析单元管理单元记录分析单元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异常判定、故障分析、数据存储、数据远传等功能;管理单元完成界面显示、配置管理、离线波形文件展示与打印等相关功能。4.2.2 数字采样回路准确度4.2.2.1 工作范围a) 相电压:(0.011.1)Un范围内满足数据转换准确度要求;b) 保护电流:交流电流在0.05540 In范围内满足数据转换准确度要求。c) 测量电流:交流电流在0.052 In范围内满足数据转换准确度要求。4.2.2.2 数字采样转换准确度a) 对于FT3输入,转化为COMTRADE后应能准确反映实际输入。b) 对于DL/T 860.92 SV输

22、入,转化为COMTRADE99后的准确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1 DL/T 860.92 SV转换准确度要求电压输入2UNUN0.5UN0.1UN相对误差0.005%0.01%0.02%0.1%保护电流输入50IN20ININ0.5IN0.1IN相对误差0.005%0.01%0.3%0.5%2%测量电流输入2ININ0.5IN0.2IN0.1IN相对误差0.005%0.01%0.2%0.5%2%4.2.2.3 直流回路准确度直流回路准确度应满足下列要求表2 直流回路准确度要求输入电压0.1UN0.5UN1.0UN1.5UN2.5UN相对误差5%2.5%1%2.5%5%4.2.2.4 装置应支持双

23、A/D系统,不低于16 位。4.2.2.5 装置的暂态记录的采样频率应不小于4000Hz,连续记录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00 Hz。4.2.2.6 装置GOOSE信号状态识别的相对时间偏差不超过1ms。4.2.2.7 装置的SV与GOOSE的同步偏差应不大于1ms。4.2.3 相位一致性装置记录的各路电压和电流波形相位应一致,相互之间的相位误差不应大于2。4.2.4 频率测量准确度装置应能记录暂态及动态过程中的频率变化过程,额定电压下,频率在40Hz55Hz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1Hz;4.2.5 功率测量准确度输入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时,装置在功率因数角为0、45、90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测

24、量误差不大于1.5%的视在功率。4.2.6 非周期分量的记录准确度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常数为0.1s,装置所记录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4.2.7 功率损耗直流电源回路:正常工作时宜不大于100 W。服务器4.2.8 记录量的配置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能接入不少于60个合并单元(MU)的SV报文;可由不超过3个记录分析单元组成;每套装置接入经过挑选之后的SV采样值通道数不小于256路,接入经过挑选之后的GOOSE信号通道数不少于1024路。当采样率为 4000Hz 时,单台记录分析单元接入的MU个数应不少于24个,经挑选的作为暂态记录和连续记录的SV通道数不少于128路,GOOSE控制块不少于64

25、个,经挑选的GOOSE信号不少于512路。4.2.9 数据记录装置应包含暂态记录及报文连续记录功能,具体要求如下:4.2.9.1 暂态记录a) 采样率不小于4000HZ;并应有足够的存储容量能够满足,多次记录的要求,存储介质宜为失电保持的静态存储器,各路采集量同时工作时,完整的数据记录的次数不小于2500次。b) 报文异常记录:10000 条;c) 当装置工作电源消失时,应能将停电时刻前2s,停电时刻后100ms所记录暂态数据完整存储。4.2.9.2 连续报文记录 装置应能连续记录报文;记录应满足以下要求: a) SV、GOOSE、MMS 报文连续记录:7天; b) 记录数据的分辨率:1 us

26、; c) 文件格式:PCAP 格式。4.2.10 通讯接口4.2.10.1 装置应具备的通信接口应包括通信网络接口、记录网络接口、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4.2.10.2 装置的各网络接口应采用相互独立的MAC控制器。4.2.10.3 光纤发送功率和接受灵敏度光纤发送功率:-20 dBm-14dBm;光纤接收灵敏度:-31dBm-14dBm。4.2.10.4 装置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报文处理能力不低于600Mbps。4.2.10.5 装置监视接口配置站控层MMS宜采用RJ45接口,也可采用光纤接口;过程层采用850/1310nm多模光纤接口,1000Mbps应支持LC接口。每台记录分析单元至少应

27、支持以下装置记录端口配置需求: MMS记录端口数 3;过程层记录端口数(组网方式) 8;(可根据工程需要扩展)过程层记录端口数(点对点方式) 16;4.2.11 逆变电源装置所使用的逆变电源应满足DL/T 527-2002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此外,同一厂家同一系列装置的电源模块应能互换。逆变电源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100000小时(11.4年)。4.3 电磁兼容性能及环境要求电磁兼容性能及周围环境应满足DL/ T 553及QCSG 1204005.67.3的要求。4.4 绝缘性能4.4.1 绝缘电阻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

28、,用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定装置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M。4.4.2 介质强度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能承受GB/T14598.3规定的交流电压为2kV(强电回路)或500V(弱电回路)、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介质强度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4.4.3 冲击电压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交直流输入回路、输入输出触点等各电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GB/T14598.3规定的峰值为5kV(强电回路)或1kV(弱电回路)的1.2/50s标准雷电波的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性能应符合本规范中的各项规定。4.5 机械性能4.5.1 振动装置

29、能承受GB/T 11287规定的I级振动响应和振动耐受试验。4.5.2 冲击和碰撞装置能承受GB/T 14537规定的I级冲击响应和冲击耐受试验,以及I级碰撞试验。4.6 结构和外观要求4.6.1 装置的机箱、插件尺寸应符合GB/T 19520.12的规定;4.6.2 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气干扰措施,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设置可靠的接地点。4.6.3 装置的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散热要求,如果使用风扇,风扇应满足10年故障率小于3%的要求。4.7 安全要求4.7.1 装置应有安全标志,并应符合GB 14598.27-2008中9.1的规定;4.7.2 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至少应为G

30、B1459827-2008中规定 的IP30级,并达到I类电击防护要求;4.7.3 装置的着火危险防护不应低于GB1459827-2008中规定的V2级;4.7.4 金属结构应有防锈蚀措施。所有紧固件应拧紧,不松动。4.8 屏柜要求4.8.1 对结构的要求4.8.1.1 所有的设备应该是新造的、能够经久耐用。4.8.1.2 所有的设备在结构上应该便于拆装、检查和安装。4.8.1.3 制造设备用的材料应是对其性能经过严格检查后所挑选出的材料。4.8.2 涂漆和防锈4.8.2.1 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 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立即涂一层底漆。在金属零件

31、的表面涂一道底漆以形成厚度为0.04毫米到0.1毫米的干膜。在这之后接着涂两道外用调合罩面漆, 使干膜的厚度达到0.127毫米到0.178毫米。底漆和罩面漆应该是同一厂家生产的。4.8.2.2 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4.8.2.3 屏上的涂漆应该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亚光的表面层。4.8.2.4 屏上的涂漆应有良好附着力,不低于 GB/T 1720规定的2级。4.8.3 屏柜要求4.8.3.1 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所有供应物资必须进行标签管理。各供应商必须承诺按照相关要求,对所供应的物资进行标签贴标工作,将相关信息在出厂前写入标签

32、。4.8.3.2 安装在继电保护室的屏采用柜式,前后开门结构尺寸为2260800600mm,前开门旋转式结构2260800800mm。正面应采用带玻璃的防护门,门轴在屏正面左侧,背面设钢板防护门。此外还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和侧板。门与屏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新建变电站应采用前后开门结构。4.8.3.3 屏柜不同回路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DL/T 720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4.8.3.4 屏柜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后门双开,屏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屏柜采用前开门旋转式结

33、构时,装置装于旋转面板上,旋转面板的旋转角度不小于135。4.8.3.5 外引接线端子排置于柜内两侧,端子排距屏后框架距离不得小于150毫米。端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毫米。4.8.3.6 前后开门结构屏体用厚度为2.5毫米的钢板制作。前开门旋转式结构屏体用厚度为3.2毫米的钢板制作。4.8.3.7 屏体设计成封闭的、带有开启门的、垂直自立式,并且应安装容易,便于控制电缆的进出连接、检查和维护。4.8.3.8 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设备应采用成套插入式结构。4.8.3.9 屏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4.8.3.10 如采用分立式连接片,连接片的开口端应

34、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并满足:连接片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连接片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连接片;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屏柜的连接片导电杆必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连接片在拧紧后不会接地。4.8.3.11 试验部件、连接片、切换片,安装中心线离地面不宜低于300毫米。4.8.3.12 各类按钮、开关等操作件的操作寿命不应少于10000次。4.8.3.13 对于具有整定机构的元器件的操作寿命不少于10000次,整定操作时不应出现发卡或操作失灵等现象。4.8.4 端子排布置4.8.4.1 同一屏上布置多套装置时,端子排采用按装置分区,按功

35、能分段原则。柜内每侧底端集中预留备用端子。4.8.4.2 每个装置区内端子排按功能段独立编号。4.8.4.3 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连线,配置足够连接端子。4.8.4.4 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 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屏内左右两侧各侧至少留有不少于10个的备用端子,且留有备用端子排以供设计时作转接或过渡用。4.8.4.5 各回路之间、正负电源之间、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空端子隔离,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至少间隔1个空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4.8.5 低压回路的布线4.8.5.1 布线a) 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

36、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0 mm2,但对于PT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1.5 mm2,CT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2.5 mm2。b) 元器件与端子、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用多股绝缘导线时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应牢靠、接触良好。c) 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 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d) 应保证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e) 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f) 若屏内具有加热器,端子和电加热器或电阻器之间的连接引线不能使用非耐热绝缘铜线。由于电加热器或电阻器附近的温度高,因此, 应该采用瓷管套着

37、的裸导线, 或使用耐热的导线。g) 在进行屏的内部布线时,不应该布置得使接点处于不利的角度或者温度升高的地方。h) 对长期带电发热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与周围元器件及导线束应保持不小于20mm的间隙距离。i)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越门或翻板的连接导线,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软导线,要留有一定长度裕量,并采用缠绕带等予以保护,以免产生任何机械损伤,同时还应有固定线束的措施。j) 连接导线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头。装置内部配线侧每一个端子的一个端口不允许连接超过两根的导线,并保证可靠连接。k) 绝缘导线束不允许直接紧贴金属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导线绝缘不受损伤的措施。l) 各装置对时

38、接口的配线应连接至端子排,且端子排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外部对时信号缆线的接入。4.8.5.2 接线端子a) 所有端子为额定值1000V、10A的压接型阻燃端子。端子选择优质可靠端子。b) 装置出口段端子采用红色端子。c) 元器件与端子、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用多股绝缘导线时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d) 电流电压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CT和PT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e) 每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厂家内部接线。f) 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4.8.5.3

39、颜色在直流回路中:(正极) 棕色(负极) 蓝色4.8.6 电子回路4.8.6.1 在电子电路中应该使用金属护套带屏蔽层的电缆或绞合电缆。4.8.6.2 电子电路和电气回路之间在路径上应该保持合理的间隙。4.8.6.3 电子电路的外部连接应该用连接器进行。4.8.6.4 应采用电线槽进行布线,若采用其他的布线系统则应由相关部门审批此布线系统。4.8.6.5 在屏内应该有消除过电压发生的电路, 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均应有预防外部过电压和电磁干扰或接地的措施。4.8.6.6 每块印刷电路板应经防潮气和灰尘侵入处理。4.8.7 接地4.8.7.1 交流电源输入的二次屏柜应有工作接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

40、线芯。中性线芯不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4.8.7.2 当采用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向二次屏柜供电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线芯和保护接地线芯。接地线芯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接地线芯材料和截面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4.8.7.3 二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推荐使用403mm2)的与屏体连接良好的二次专用接地铜排母线,铜排应提供两排螺丝连接孔,每排不少于20个孔。螺丝孔径为5.2mm,孔中心纵向至铜排长边距离为10mm,还应配套提供铜螺丝组件(含螺杆、螺帽、垫片、弹簧垫片、线耳)。外界地网接地点采用两个10mm规格螺丝连接孔及相应铜螺丝组件,分别布置在铜排两端,距铜排端部

41、50mm。4.8.8 屏柜温升屏柜各部位温升不应超出DL/T 720的规定。4.8.8.1 屏柜绝缘性能4.8.8.2 用开路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a) 所有带电回路(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b) 无电气联系的各带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c) 介质强度满足DL/T 720的规定。4.8.8.3 空气开关配置要求每套装置应采用独立的直流型空气开关。4.8.9 照明屏内不装设照明灯。4.8.10 铭牌屏柜的铭牌应该固定在屏的表面或屏内醒目的地方,铭牌应该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铭牌为白底,其上为黑色的粗体字,并用中文

42、标注。4.8.11 柜体颜色柜体颜色在合同签订后由招标方最终决定。5. 功能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装置中单一电子元件损坏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5.1.2 装置直流电源电压在0.81.15Un的范围变化时, 设备应能正常运行。5.1.3 直流电源在纹波系数不大于5时,不应对装置正确动作有所影响。5.1.4 每套装置应有独立的DC/DC 变换器,当直流电源电压突然消失然后恢复正常时,装置的DC/DC变换器应有自恢复功能。装置对24V、12V、5V和3.3V电源应设置监视回路,以上电源异常时应闭锁装置并发出告警信号。5.1.5 在直流电源开合过程中、直流回路一点接地情况下、在直流电源电压

43、缓慢或突然变化过程中,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消失时,应有输出触点启动告警信号;当直流电源电压恢复正常时,装置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5.1.6 开关量输出应满足DL/T 478 中规定的继电器触点性能要求。5.1.7 装置动作信号在直流电源断开和恢复后仍然可以保持。5.1.8 当电网或大机组有扰动时装置自动启动暂态记录过程,并按以下要求记录:a)A时段:大扰动开始前的状态数据,输出原始记录波形及有效值。记录数据可整定,装置可整定范围不小于0.1S;b) B时段:大扰动后的状态数据,输出原始记录波形及有效值。记录时间可整定,装置可镇定范围不小于3S;c) A、B段数据记录采样频率不小于4000Hz。

44、第一次启动,负荷内置判据任一条件自动起动,按A-B时段顺序执行。重复启动:在已启动记录的过程中,入又满足新的自启动条件,则重新进入B时段重复执行。当完成B时段的记录且无新的自动启动条件被满足时,经不小于0.1S的延时后,自动停止暂态数据记录。5.1.9 装置应能完成线路和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隔离开关及继电保护的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和记录、故障启动判别、信号转换等功能。装置应能记录直流量,直流电压回路接入智能录波器时应经过空气开关隔离,且在采集直流对地电压时不得对站内直流电源系统造成影响。5.1.10 装置不应对变电站通信网络产生任何影响,除组播管理注册协议(以下简称GMRP)外,不应向过程层网

45、络发送任何报文。装置在出现故障、死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应对网络产生影响。5.1.11 装置应能记录智能终端的GOOSE 反校信息。核实5.1.12 装置的测量元件和启动元件相互独立。5.1.13 装置应采用嵌入式平台。5.1.14 装置内存容量应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发生规定次数的暂态记录启动时能不中断地存入全部数据的要求,5.1.15 装置不应出现死机,且能完整记录全部激励触发的暂态起动。5.1.16 装置所有网络端口(包括上送信息的端口和数据采集记录端口)均应采用独立的网络端口控制器实现,在任何情况下各个网络端口之间均不应出现数据渗透。5.1.17 装置应设有自复位电路,在正常情况下,装

46、置不应出现程序死循环的情况,在因干扰而造成程序走死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异常信号或信息,而装置不应误动作。5.1.18 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自动检测必须是在线自动检测,不应由外部手段起动;并应实现完善的检测,做到只要不告警,装置就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应防止误告警。除出口继电器外,装置内的任一元件损坏时,自动检测回路应能发出告警或装置异常信号,并给出有关信息指明损坏元件的所在部位,在最不利情况下应能将故障定位至模块(插件)。5.1.19 装置应具备防病毒和网络攻击能力;不应因病毒感染影响正常记录或丢失已记录的数据。5.2 定值要求5.2.1 定值形式及内容5.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