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温县赵堡镇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地点: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沟村项目申报部门:温县财政局项目申报文号:温财字【2013】50号项目申报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五日目 录第一章 综合情况- 1 -1.1项目背景- 1 -1.1.1项目来源- 1 -1.1.2项目意义- 1 -1.2基本现状- 3 -1.2.1项目建设地概况- 3 -1.2.2区位条件- 4 -1.2.3自然条件- 5 -1.2.4旅游资源- 5 -1.2.5人口及经济状况- 6 -1.2.6居住建筑情况- 7 -1.2.7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7 -1.2.8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2、 8 -1.2.9环境保护现状- 9 -1.2.10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9 -第二章 项目可行性- 10 -2.1项目必要性- 10 -2.2项目优势- 11 -2.2.1政策优势- 11 -2.2.2自身优势- 11 -2.3项目目标- 12 -2.4村民意愿- 13 -第三章 项目实施内容- 14 -3.1项目建设内容- 14 -3.2工程数量、规模及标准- 15 -3.2.1道路工程- 15 -3.2.2给水工程- 16 -3.2.3排水工程- 17 -3.2.4垃圾治理工程- 18 -3.2.5卫生工程- 20 -3.2.6道路照明工程- 21 -3.2.7精神文明设施建设工程- 21
3、 -3.3项目投资估算- 22 -3.4项目实施机构设置安排- 24 -3.5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 24 -3.5.1管护主体- 24 -3.5.2管护范围- 24 -3.5.3管护方式- 24 -3.5.4管护标准- 24 -3.5.5管护措施- 25 -3.5.6管护资金来源- 26 -第四章 项目资金来源- 27 -4.1上级补助资金- 27 -4.2地方配套资金- 28 -4.3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 28 -4.3.1集体投入和村民自筹- 28 -4.3.2个人捐赠资金- 29 -4.4社会其它资金- 29 -第五章 项目效益- 31 -5.1经济效益- 31 -5.2社会效益-
4、 31 -5.3生态效益- 32 -5.4示范作用- 33 -5.5项目的创新性- 33 -5.6可持续发展- 34 -第六章 项目规划设计- 35 -6.1规划总则- 35 -6.1.1指导思想- 35 -6.1.2项目进程- 35 -6.1.3规划依据- 35 -6.1.4规划范围- 36 -6.1.5规划原则- 36 -6.1.6规划重点- 37 -6.2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 37 -6.2.1相关规划解读- 37 -6.2.2人口规模- 38 -6.2.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39 -6.2.4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40 -6.2.5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41 -6.2.6环境保护目标
5、- 43 -6.3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43 -6.3.1用地布局规划- 43 -6.3.2控制性详细规划- 44 -6.4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44 -6.4.1道路交通规划- 44 -6.4.2给水工程规划- 45 -6.4.3排水工程规划- 46 -6.4.4供电、电信工程规划- 48 -6.4.5广电规划- 49 -6.4.6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9 -6.4.7防灾减灾规划- 50 -6.5建筑设计- 51 -6.5.1建筑风格- 51 -6.5.2住宅设计- 51 -第七章 项目执行保障- 52 -7.1组织领导- 52 -7.2部门协调- 52 -7.3资金筹措与整合
6、- 52 -7.4招标采购- 53 -7.5施工管理- 53 -7.6资金管理- 53 -7.7完工验收- 54 -第八章 附件- 56 -(一)附表- 56 -(二)附图- 60 -IV温县赵堡镇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第一章 综合情况1.1项目背景1.1.1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和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豫财农改201327号)要求,现就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动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美丽乡村是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文化陈沟、生态陈沟、养生陈沟”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4大体系(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陈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焦作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促进美丽中原建设。1.1.2项
8、目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温县陈沟村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村,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以“美丽陈沟村”为试点,探索建设中原美丽乡村,打造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典型试点,构建同类生态旅游村科学发展的示范性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一)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9、永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河南省提出要保持生态省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温县是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致力打造河南省“生态宜居县”、“太极拳文化旅游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
10、续保持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美丽中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陈沟村为全省典型的生态旅游村,加快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先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基于对陈沟村特色优势(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生态文化背景和四大怀药原产地等原生态资源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基于对陈沟村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四)建
11、设美丽乡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温县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把农村作为发展重点和用力方向,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基础支撑,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特色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和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建设美丽乡村,是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从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造福农民的民生幸福工程。(六)建设美丽乡村,是展示温县陈沟村特色的有力抓手2009年以来,省委
12、、省政府确立了“旅游立省”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将陈沟村太极拳塑造成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作为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陈沟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太极拳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资源,紧紧抓住省市要求“打造太极圣地、世界级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历史机遇,以“做大太极品牌,做精太极文化,做强太极文化产业”为目标,高起点、高品位重点实施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扩建和太极文化村建设。随着陈沟村旅游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重点体现温县生态特色和太极拳文化,将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把陈沟村打造成有全国性影响力的美丽乡村、“中国太极拳之
13、乡”和“生态旅游村”。1.2基本现状1.2.1项目建设地概况温县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铁棍山药原产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近些年来,温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县、生态宜居县、太极拳文化旅游县,攻坚克难、多策并举,扎实工作,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1亿元,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6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14、成48.1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6元,分别增长12%和13.5%。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60余家,形成了温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制革制鞋等优势产业。温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增长剂。农业优势独特明显。温县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盛产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特别是“铁棍山药”品质地道、功效独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温县还是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县,小麦单产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温县坚持高起点规划、
15、大手笔建设,确立了“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扩张产业集聚区、开发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形成了功能互补、产城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近几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各类发展规划11项,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以陈沟村为核心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主要领导亲自上阵、主动招商、积极运作,群力群策开发太极拳文化,弘扬太极拳精神,打造太极拳品牌。1.2.2区位条件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北纬34.48,东经112.02,南滨黄河,北依太行,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铁棍山药原产地、中国
16、十大休闲旅游县,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温县处于郑州、焦作、济源、洛阳四市“一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南与陇海铁路、北与焦枝铁路毗邻,境内有黄河公路大桥和焦温高速公路,与连霍、焦晋、焦郑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赵堡镇位于温县城东10公里处,南滨黄河,与荥阳市相望,东接武陟县,北依太行,与武德镇相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赵堡镇辖22个行政村:赵堡村、西水运村、南孟丰村、北孟丰村、南保丰村、郑老庄村、大黄庄村、小黄庄村、东辛庄村、西辛庄村、陈沟村、刘圪当村、陈辛庄村、辛堂村、西马村、中马村、东马村、北平皋村
17、、南平皋村、军地滩村、东平滩村、汜水滩村。镇政府驻赵堡村。陈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赵堡镇西南侧,北邻南孟丰,南邻滩地,西邻刘圪垱村,东邻陈辛庄村,与古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遗址等隔河相望,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村外交通便捷,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东有桃花峪黄河大桥,西有建设中的焦桐高速巩义至登封段。陈沟村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阳古寺,古时名为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传精湛武艺,加上该村特有的沟壑连绵地形,且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人们便呼其村为陈沟。后来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编太极拳,陈沟村由此闻名。
18、1.2.3自然条件陈沟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750亩,耕地面积2800亩,现剩余耕地面积1050亩。属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自然坡降约1/2000,海拔102.3116.1米。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年长日久的冲击,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村内土质肥沃,土壤、气温、雨量均适宜作物生长。项目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太平洋欧亚大陆等大范围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暑适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4.4;无霜期年平
19、均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17.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41.8mm;风向多为西西南和东东北。年均风速为2.5米/秒。1.2.4旅游资源陈沟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大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中华太极拳文化园以及待建和在建的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总占地3500余亩。陈沟村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陈沟村被中国武协、民协、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太极拳祖祠:自陈王
20、廷创编太极拳以来,历经三百多年,名家辈出。为弘扬太极文化,彰显太极名师,在陈氏后人修建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的基础上修建了太极拳祖祠,用于太极拳爱好者纪念、瞻仰。太极拳祖祠由山门、碑廊、拳谱堂、祖师堂、扬武殿、耀德殿等组成。整个建筑结构充分展示了太极拳文化的底蕴及太极拳人的武术精神,为后辈人所敬仰。杨露禅学拳处:坐落在青峰岭下,杨露禅常常攀上青峰岭头,藏在树丛中向下面的武学园内猎看传拳情景,并在门前空地上练习,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露禅正是在这里拜陈长兴为师,并获得陈氏秘传拳谱的。之后,太极拳又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陈沟村武术馆:在此可以一
21、览当代太极拳师的风采。在武术馆大厅的四面墙壁上,可以看到当代太极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其中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太极拳传人陈小旺,曾多次夺得全国太极拳、太极推手冠军,以其精湛的武技折服武林。与他相邻的是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传人、全国武术十大名师陈正雷;以及与陈小旺、陈正雷并称为“四大金钢”的王西安、朱天才,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人人身手不凡,传拳授艺于五湖四海,名声远播于世界各地。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主要内容为演武馆、名师武馆、王廷文化广场等,是国际性太极拳文化研究、交流和表演、比赛场所。目前,演武馆、接待中心等建筑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王廷文化广场
22、已正式开始启动。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焦作、温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使用可谓是及时雨,由此陈沟村将越来越受到国际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势必会成为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心目中的“太极圣地”。陈沟村,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渗透着古老而神秘的太极文化和中华文明。自1992年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举办以来,每年来陈沟村寻根问祖、拜师学艺、健身养生,感受博大精深太极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已成为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及游客心中的太极圣地。1.2.5人口及经济状况陈沟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约630户,人口2830人。劳动力
23、大约100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数约300多人,国内外学拳爱好者3000余人,年均游客量120万余人,村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陈沟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旅游附属产业为辅助产业。在农业生产方面,陈沟村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花生,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00亩,平均亩产1080斤;玉米种植面积550亩,平均亩产1100斤,花生种植面积300亩,平均亩产600斤。同时,陈沟村重点在滩区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600余亩以“四大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区,成立了由30个农户参加的怀药加工合作社。把发展以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作为调整传统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陈沟村依靠丰富的水利资源、肥
24、沃的土地、便捷的交通、科学的种植模式等,林业、畜牧业、特色产业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畜牧养殖业再度壮大,生猪、牛、羊存栏均居赵堡镇前列;四大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巩固和发展了特色农业乡村地位。高品质小麦丰产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发展大农业的同时,陈沟村也充分发展观光农业,并联合太极拳文化发展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积极发展家庭武馆、家庭旅馆、太极拳特色产品销售等旅游附属产业,形成休闲旅游购物一条线的第三产业。1.2.6居住建筑情况目前陈沟村居民点中大多数房屋(包括在建新村社区)均为近些年新建,居住条件良好。老居民点内有少量存续时间较长的住宅,但由于村内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特将此类住宅作为特
25、色老宅予以保留,保持老村庄的原有风貌,供游客了解陈沟村的当地文化以及古村村容风貌,通过对这些老旧建筑的部分墙体进行加固和整修以及简单、必要的修缮,使村庄整体风貌得以延续,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为增加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特色和农民收入提供帮助。1.2.7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陈沟村村内有一处集文体图书室、计生学校、便民超市、村医疗卫生室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楼,硬件设施较为齐全,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空间巨大,呈急剧上升的旺盛势头,日益显现多样性趋势,图书品种、数量方面已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电影、广播、展览、专
26、场演出等农村文化产品较缺乏。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陈沟村文化中心广场投入使用。投资600余万元的陈沟村小学、幼儿园新学校建成使用,学校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共7个班级,现有学生320人,教师22人;幼儿园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共8个班级,现有学生260人,幼师12人。目前小学和幼儿园可满足本次规划中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教育需求。目前村内7家庭武馆正在建设中;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也正在建设中。另外,村内太极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围绕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周边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商业文化街区,为游客提供纪念品购买、餐饮、娱乐等相关
27、的服务。1.2.8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近些年来,在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的带动作用下,村内的基础设施正日渐完善。全村现有硬化主干道4条,总长1.8公里;村内两横一纵道路及两侧排水设施铺设完成;村内南北主干道(王廷大街)与东西干道(秉旺大道、宗祠大道及有本大道)相交错,构成陈沟村的主要道路网,道路均为水泥硬化道路。在村中老居民点内仅有少部分支路和宅间路为泥路或砖铺路,雨后会出现泥泞路面,影响村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陈沟村作为中外闻名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是温县乃至焦作、河南对外形象的窗口,目前村内整体环境较好,结合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建立了垃圾堆放掩埋点,确定了专门保洁员,
28、落实了卫生责任区,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基本改变了过去垃圾随地倒、杂物乱堆乱放的不良习惯。但是村内垃圾收运设备还不够完善,目前只有一个配合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需求的垃圾收集点和少量的垃圾收运设备,缺少集中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仍处于简单掩埋阶段,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卫生填埋,会导致水、土壤等的污染。村内供水目前采用水塔(2座)集中供水;村中的排水现状仅王廷大街部分路段有排水管网,排水管网长度总计2300多米,最终排入东沟;大部分道路排水以地形汇水,排往村中低洼地区和坑塘中,部分宅前路挖有暗沟,生活污水由此排除,村中排水系统的缺乏对土壤和地下水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目前村中电网较为完善,村内共
29、有五台变压器,总容量为1000KVA,村民用电情况良好,电信网络也较为完善。但道路供电仅为主干道王廷大街与主要路段交汇处、武校、景点及部分商店前有路灯,村内部分集中居住区小路为简易壁装式路灯,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太极拳爱好者习练、景观亮化等需要。1.2.9环境保护现状陈沟村是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随着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村内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治,栽植绿化树2000余株,并进行了墙体美化工作,村内绿化率高,大部分区域不再出现垃圾随地倒、污水随地倾、杂物乱堆放的现象。目前村中空气质量良好,植被的覆盖率较高,整体的环境质量良好。但因缺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加上垃圾收运设备不完善,垃圾
30、车运输距离到不了的部分地区和闲置的宅基地可能会出现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另外,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建设,南水北调渠陈沟村段土地被占用,部分地段土壤裸露;东沟的沟两边由于植被的覆盖率不高,造成了坡体水土流失,需要植树护坡,防止风沙。1.2.10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近年来,陈沟村在县委、县政府及赵堡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深入开展新时期村民核心价值观主题大讨论,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讲集体荣誉感、讲整体发展、讲大和谐大团结的“大我”价值观。通过“乡风村风文明宣讲”等形式积极引导村民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风尚。该村借助村级综合服务楼、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地
31、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陈沟村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建设清新、整洁、绿色、文明的人居环境,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取得了新成效,2010被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先进村”。目前,陈沟村人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致力于具有丰富的太极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把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61 -第二章 项目可行性2.1项目必要性1、上级政策决定本项目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
32、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美丽中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区位条件决定了项目的必要性。陈沟村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荟萃了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诸多优秀文化精华,融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于一体,以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为特点,因老少皆宜、延年益寿而备受推崇。陈沟村因此拥有极好的人文资源、
33、历史底蕴和旅游资源,村落的整体风貌无疑对整个景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项目主要以陈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的整治为主,使村落的整体形象能够对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加强旅游资源与当地传统产业结构的互动,使旅游业能够真正渗透到乡镇和村落的发展中去,相辅相成,不断的发展。3、县、镇发展决定了项目的必要性。自2002年以来,温县先后编制太极拳相关的各类发展规划11个,着力发展太极拳文化生态旅游和休闲养生产业,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为手段,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
34、不足,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因此通过对陈沟村基础设施的补充和完善,以及对村庄内部环境和整体风貌的整治,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并以此来响应县镇快速发展的口号,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更好的发展陈沟村太极拳文化。2.2项目优势2.2.1政策优势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重点建设焦作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文化体验游项目”、“推动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发展以少林和太极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休学游,建设一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焦作市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指出:“加快云台山、太极拳、黄河(嘉应观)、妙乐寺、圆融寺等文化旅游园区
35、建设,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步伐,开展太极拳段位授予工作,组建太极文化学院,打造云台山、太极拳文化两大文化旅游集团。”近些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将太极拳开发作为温县“四件大事”之一来抓,制定各类发展规划11项,主要领导亲自上阵、主动招商、积极运作,群力群策开发太极拳文化,弘扬太极拳精神,打造太极拳品牌。本次选择陈沟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充分显示了各级政府对陈沟村的重视程度,同时体现了陈沟村自身良好的发展潜力。2.2.2自身优势1、气候宜人陈沟村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36、由于受太平洋欧亚大陆等大范围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村境内有南水北调中渠、老蟒河、新蟒河,毗邻黄河滩区,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且陈沟村基本无工业污染。良好的气候和生态优美的环境亦是其极富竞争力的优势所在。2、特色明显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沟村,它荟萃了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诸多优秀文化精华,融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于一体,以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为特点,因老少皆宜、延年益寿而备受推崇。300余年来,经过陈沟村陈氏族人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已发展成为陈、杨、吴、武、孙、和
37、等诸多太极拳流派,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3亿之多,是21世纪人们最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世界独有的太极文化是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温县人民政府相继投入巨资,在陈沟村修缮、恢复了一批文化足迹,先后建成了太极拳祖祠、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历代宗师名人纪念馆、陈氏祖林、皂角树练拳处、东大沟练拳处、陈沟村太极拳学校、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和习武演拳场地,以及在建和待建的名人故居、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陈沟村古村等。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焦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陈沟村逐渐成为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心目中的“太极圣地”,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在游客中享有一定的知
38、名度。因此,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巨大优势。3、区位优越陈沟村距温县县城东5公里,处于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核心区。交通方面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建设中的桃花峪黄河大桥、焦桐高速巩义至登封段竣工后,温县与省会郑州、少林功夫所在地登封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游客的进出和太极拳、少林功夫这两大中国功夫旅游地的联通互动。出众的区位优势也是本次项目建设势在必行的优势之一。4、社会和谐赵堡镇和陈沟村领导班子,作风朴实,开拓精神强,干群关系融洽,农民综合素质较高,观念更新快,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勤劳肯干的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主
39、力军。因此,稳定的群众基础是本次项目的基础优势。综上所述,无论从政策、区位、地区影响力、村庄改造难度以及群众基础上,本项目村都具有相当强的优势,是区域试点项目的不二选择。2.3项目目标1、村庄秀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村内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自然生态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3、生活甜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明显缩小。4、社会和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治安良好,保持和谐稳
40、定。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特色村建设成为农民的美丽家园和幸福乐园。2.4村民意愿为确保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完成,项目前期,陈沟村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余两名村干部、村民主监督小组和村民主理财小组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到位。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发放致农民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宣传,使群众知道开展“一事一议”兴办村内公益事业是保证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是党和政府关心“三农”,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投入的有效载体,是为村民谋利益的有效途径。并对本项目进行了前期的村民意愿统计的工作,工作得到了镇领导和村干部的支持和帮
41、助,同时村民也对本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参与调查的村民均对本次项目表示支持,后期对收集的村民意愿进行整理后,按照村民对问题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列:1、 尽快对村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和整治;2、 希望完善村内主干道路的排水管网系统;3、 完善村中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建设公厕;4、 完善道路两侧供电线路改造工程;5、 对村中的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建设,能够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居住环境;6、希望能够改善村内的治安状况,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此外,村民还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议,走访中的每位村民都迫切希望此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能够在当地顺利开展,为大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章
42、 项目实施内容3.1项目建设内容温县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按照“设施完善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新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太极拳发源地-陈沟村和太极拳文化旅游开发为依托,着力开展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即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一、道路工程:总投资为500万元1、新建善志路,道路长度850米,总投资额为340万元;2、新建兴业南路,道路长度270米,总投资额为129.6万元;3、居民区宅前宅间路,道路总长度为1579米,总投资额为30.4万元。二、给水工程:总投资为209.6351万元1、管购置及安装,总投资额为189.5399万元;
43、2、配套工程,总投资额为13.7652万元;3、给水设施建设及安装,总投资额为6.33万元。三、排水工程:总投资为547.887万元1、工程一北至陈沟王西安武术学校北侧小路,南至常阳路,长约1480米,总投资额为88.8万元;2、工程二有本大道与王廷大街交叉口至东沟排水管网,长约100米,总投资额为6.2万元;3、北至陈沟村王西安武术学校北侧小路,南至宗祠西路,长约380米,总投资额为22.8万元;4、居民区内部排水管网建设,长约2569米,总投资额为82.2万元。三、垃圾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75.04万元1、垃圾收集和运输设施共投资175.04万元。四、卫生工程:总投资为:30万元1、建设1
44、座公厕,总投资额为11.33万元;2、公厕设备购置及装修,总投资额为18.67万元。五、道路照明工程:总投资为119.6万元1、主干道道路路灯建造44盏,总投资额为83.6万元;2、居民点内部路灯建造120盏,总投资额为36万元;六、市政临时工程费用总投资额为10万元;七、不可预见资金总投资额为20.36万元。3.2工程数量、规模及标准通过对村庄建设现状的考察以及村内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情况的调查,对本项目中涉及到的各类工程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对建设规模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并对建设标准做出说明。3.2.1道路工程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
45、-9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2、工程数量及规模新建善志路,建设长度约为85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建设标准达到路面光洁,直面厚度15厘米,混凝土面层C30,建设中根据路段实际设置人行道和各类工程管网;新建兴业南路,建设长度约为27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建设标准达到路面光洁,直面厚度15厘米,混凝土面层C30,建设中根据路段实际设置人行道和各类工程管网;居民区道路硬化,硬化长度1579米,宽度3.5米。3.2.2给水工程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46、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2、工程数量及规模本项目对村内给水工程进行整体新建,目前在陈沟村西北部已新建新城区供水厂,给水主管已接入村中。项目结合新建给水厂对村内的给水系统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以提高村内饮用水的安全性,同时提高陈沟村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计划结合村内主干道敷设环状的给水主管网,再结合主管网敷设枝状的给水系统。表1 给水工程量明细表序号项目名称标准工程量1管道敷设工程2PE管购置及安装3PE管
47、道敷设25mm(公称压力1.25)68452m4PE管道敷设32mm(公称压力1.25)57149m5PE管道敷设50mm(公称压力1.25)33068m6PE管道敷设75mm(公称压力1.0)18924m7PE管道敷设110mm(公称压力1.0)4500m8管件5%9配套工程10阀门110mm6个11阀门PE7514个12阀门PE502个13阀门32mm1个14水表110mm8个15水表75mm3个16水表32mm1个17钢管及安装80mm93m18球阀购置及安装15mm3500个19水表安装15mm3500个20立杆安装15mm3500个21伸缩节16个22路面修补2450平方米23给水设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