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武术理论教案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武术理论教案 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术专项课理论教案,主 要 内 容,一、太极拳二、武术技法、术语三、武术裁判法,一、太极拳,1.太极拳概说 1.1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拳综合融会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成为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1.2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时期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多数拳家亦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于陈式太极拳,迄今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1.3太极拳的运动形式,1.4太极拳的分类,小架式:以孙氏、武氏太极拳为代表,拳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大架式: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和简化太
2、极拳通常都采用大架。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中架式: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1.4.1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为温县陈王廷所创,陈氏世传太极拳原式,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有老架和新架之分。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手法螺旋缠绕且多变,呼吸要求“丹田内转”,套路架势宽大低沉,且有发力、震脚和跳跃动作。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 。,1.4.2杨式太极拳,1.4.2.1杨式太极拳的由来,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福魁(字露婵,1800年 1873年),在陈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杨福魁曾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得架式宽大、动作弧形螺旋的陈式老架太
3、极拳,后逐步删改了原有的纵跳、震脚与难度高、发劲明显的动作,经其子杨建侯修订为中架,又经其孙杨澄甫(1883年 1936年)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今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1.4.2.2杨式太极拳技法特点,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技法总结为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也把太极拳说成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1.4.3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动作舒展和顺,速度平衡均匀,架式中正圆满,结构严谨庄重,具有套路演练气派大的风格。,1.4.2.4杨式太极拳的架式,杨式太极拳的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
4、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来选择学练。,1.4.2.5杨式太极拳当代传人,杨式太极拳当代传人是杨振铎 。,1.4.2.6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二十四式太极拳于1956年正式发布,是依据杨澄甫的太极拳套路,按照内容简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其中的主要内容,重新编制而成的简化套路,由于其套路共有24个动作,故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它既保留了太极拳的传统风貌,又突出了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目前,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最喜欢的运动项目,1.4.3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满族人吴全佑(1834年 1902年)从杨露婵、杨班侯父子学技,传至其子吴鉴泉(1870年
5、 1942年)而创吴式。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拳架紧凑而开展,斜中寓直,动作轻松自然,以柔化著称。吴式太极拳传人李秉慈 。,1.4.4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吴禹襄(1812年 1880)从陈氏十五世孙陈清萍学陈式新架(赵堡太极拳),逐创武式。武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姿势紧凑,动作小巧,步法虚实分明严格,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胸腹部在进退旋转中始终保持中心位置。武式太极拳传人乔松茂。,1.4.5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河北定县人孙禄堂(1861年 1932年)孙氏精形意拳、八卦掌。民国初年他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融会三家之长,创造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动作灵
6、敏,舒展圆活,每转变方向时以开合动作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传人孙剑云、孙式太极拳传人孙永田 。,1.5太极拳的作用,太极拳具有:健体强身,提高身体机能;修身养性,调节心理状况娱乐身心,丰富文化生活;康复医疗,增进健康长寿等作用。,2.太极拳运动特点,2.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练拳时思想集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做到全身不该用力之处不用力,逐步达到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与动作和运劲协调配合,一般规律是“虚吸实呼”,“开吸合呼”,“起吸落呼”,不可勉强憋气。 掌握正确动作与自然相配合的腹式呼吸方法,可使练
7、习时肢体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动作更圆活和沉稳。,2.2动作弧形,虚实分明,动作变换要走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生硬转换。重心移动要平稳、虚实分明,不可吊滞双重。 太极拳以“阴阳”理论作指导,每招每势都有阴阳转换,即虚与实的转换。因此,虚实的变化贯穿整个套路之中。,2.3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动作要以腰为轴,圆转自如,带动四肢上下配合,完整一体。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即“外三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和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的天、地、人的大三合。,2.4均匀连贯,衔接和顺,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而且始终以意念引导动作。动作
8、之间要势势相连,绵绵不断,整套动作缓慢匀速地运动,有行云流水的舒畅感。遇有发劲、拍脚动作,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需保持前后衔接自然,气势完整不散。,2.5轻灵沉稳,发劲适当,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有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之说。太极拳基本姿势和具有气沉丹田要求的腹式呼吸使身体重心下沉,无论使行步还是定势,步型步法既轻灵又沉稳。发劲要起于腰腿,达于两手;抖擞而有弹性,做到刚中寓柔,刚柔相济。,3. 基本动作及方法,3.1身 型,头:虚领顶劲。,运动中随各种动作的要求,头部沿着纵轴转动,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面部应自然,口轻闭,舌尖微抵上颚,用鼻呼吸。,颈,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肌肉不
9、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肘沉坠松垂,自然弯曲,不可僵直或扬吊。,腕,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指,意劲贯注指尖,以中指领劲。,胸,胸舒松微内含,不可外挺或内缩,称作“含胸”。,背,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这部分皮肤有绷紧之感,称作“拔背”。,腰,腰松活自然,不可后弓或前挺。,腹,腹宜松舒,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突,不可一味“气沉丹田”。,脊,脊中正竖直,不要左右歪扭。,臀,臀向内收敛,不可外突或摇摆。,胯,胯松正缩收,不可僵挺或左右突出。腰、胯相连,转动时要一致。,腿,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旋转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明。前进用
10、足跟着地,后退用脚前掌着地。,3.2手 型 3.2.1拳,五指自然卷屈,拇指压于食、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3.2.2掌,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3.2.3勾,勾:五指尖自然捏拢,屈腕。,3.3步 型 3.3.1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宽不过肩,两腿直立或屈蹲。,3.3.2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垂直,脚尖直向前。后腿自然伸直,脚尖向斜前约45度60度,两脚全脚着地。,3.3.3虚步,后腿屈蹲,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3.3.4仆步,一腿全蹲,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另腿自然伸直 于体侧,接近地
11、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3.3.5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举于体前,大腿高于水平。,4.手法 4.1掤,手臂呈弧形,前臂由下向外张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4.2捋,常以两手一前一后、掌心一上一下相辅助,有随腰旋转,向后下方回捋之势。,4.3挤,通常前手手背向外,另一手辅助,手臂呈弧形,向前挤出,同时,腰身向前进中寓后坐之意。 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4.4按,两手心向前、向下按。有迎截外力并引为向下之意。,4.5搂掌,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 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4.6平分掌,屈臂两掌交叉于胸
12、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掌心朝外,掌指朝上。,4.7云手,两掌在体前交叉向两侧划立圆,指高不过头,低不过裆。两掌在云拨中翻转裹。,5.主要腿法5.1蹬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脚尖勾起,脚跟向前蹬出,脚高不过肩。,5.2分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脚面绷平,脚尖向前踢出,高过肩。,6.身法,保持中正安舒,旋转松活,不偏不倚,自然平稳。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不可僵滞浮软,俯仰歪斜,忽起忽落。,7.眼法,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两手。换势中,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8.练习太极拳的步骤及其要点,练太极拳可分成
13、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渡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法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个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作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个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作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起势 13、右蹬脚2、左右野马分鬃 14、双峰贯耳 3、白鹤亮翅 15、转身左蹬脚4、左右搂膝拗步 16、左下势独立5、手挥琵琶 17、右下势独立6、左右倒卷肱 18、左右穿梭7、左揽雀尾 19、海底针8、右揽雀尾 20、闪通臂 9、
14、单鞭 21、转身搬拦捶10、云手 22、如封似闭11、单鞭 23、十字手12、高探马 24、收势,二、武术技法、术语,1.三盘:武术传统用语。武术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上盘指胸以上部位;中盘指腰胯间;下盘指两腿与两足。,2.三节,武术术语。武术将人体和四肢分为“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就全身而言,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就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根节。就下肢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武术中素有“三节要明”之说。,3.四击,武术术语。拳术中的踢、打、摔、摔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指拳法,包括冲、撞、挤、靠、崩、劈、挑、砸
15、、撑、搂、拦、采、挒、勾、抄等; “摔”指摔法,掤、巩、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 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4.八法,武术术语。 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种方法总称。即练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锐,身灵活,步稳固,精充沛,气下沉,力顺达,功纯青。,5.六合,武术技法要领。(1)六合门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内外相合总称“六合”。此说渐为诸拳种流派采用,形成武术界共识的“六合”说。(2)形意拳的“六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内三合”)。内外相关,统曰六合。
16、(3)长拳中以手、肘、肩、脚、膝、胯六个部位的配合称为“六合”。,7.刚柔相济,武术运动中对劲力阳刚与舒缓运用的要求。武术的传统技法中,一般刚为阳劲,柔为阴劲。也有把明劲称刚,暗劲称柔者。“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作为各拳派劲法的基本要求。,8.虚实分明,太极拳术语。拳术中用力大小,意念集散以及动作开合等对立双方的统一。包括“分虚实”与“明虚实”。就步法而言,主要支撑体重的脚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的脚为虚。就意念而言,意念所注之处为实。如意念集中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就手法而言,上掤为虚,下捋为实。,9.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
17、,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即“内三合”和“外三合”完整一气, 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意连”。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重视精神意识、脏腑器官和体型体态的同步修炼,不偏废一方。,10.手型,武术名词术语。手有五指,拇指分两节,其他四指分三节。手指的屈与伸、分与并,形成了多种手型,也丰富了技法内容。主要手型有拳、掌、勾。,11.步型,武术技术术语。指步的式样与类型。腿和脚相互配合,通过髋、膝、踝等关节的不同展屈,是下肢在静止时呈现出各种造型
18、。各类拳种均有自己的步型,一般至少都包括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等五种主要步型。,12.手法,武术技术之一类。手的各部位攻防技法的总称。主要拳法有冲、砸、勾、挑、格、架。主要掌法有推、劈、撩、按、搂、插。,13.步法,武术技术之一类。以腿攻击对手或阻截对方进攻的技法。主要方法有踢、弹、点、踹、铲、扫及飞脚、摆莲、跌叉等。,三、 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1.竞赛通则,1.1竞赛类型,1. 2竞赛项目,1.3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完成比赛套路及现场成绩宣告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1.3.1抱拳礼,双脚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报,高与胸齐,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 30厘米。,1.3.2抱刀礼
19、,并步站立,左手抱刀, 刀刃向上;屈臂抬刀横于胸前右手成掌,掌心附于左拇指第一指节,齐胸高并与胸距为20 30厘米。,1.3.3持剑礼,并步站立,左手持剑,屈臂抬剑,剑身贴前臂斜横于胸前;掌附于左食指根节,高与胸齐,两手与胸距为20 30厘米。,1.3.4持枪(棍)礼,并步站立,左手持枪(棍)把(靠把端三分之一处),屈臂于胸前,枪(棍)身直立;右手成掌附于左拇指第二指节上,两手与胸距为20 30厘米。,1.4 计时,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当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1.5 完成套路时间,1.5.1自选套路: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
20、少于1分20秒钟,青少年(含儿童)不少于1分10秒钟。太极拳、太极剑套路为3 4分钟。1.5.2规定套路:太极拳套路为5 6分钟,太极剑套路为3 4分钟。1.5.3对练套路不少于50秒钟。1.5.4传统套路不得少于1分钟。1.5.5集体项目为3 4分钟。,1.6比赛场地,1.6.1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1.6.2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1.6.3比赛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1.6.4比赛场地的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1.6.5两个比赛场地临近边缘距离6米以上。,1.7比赛服装,裁判员统一着装,运动员
21、穿武术比赛服装。,1.8比赛配乐,集体项目、太极拳、剑术等项目在比赛时均可配乐,音乐自选选择。,2.裁判员组成,2.1执行裁判员2.1.1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2.1.2自选项目:裁判长1人,A组评分裁判员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3人。2.1.3规定、对练、传统和集体项目:裁判长1人,A组评分裁判员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2.1.4编排记录长1人。2.1.5检录长1人。,2.2辅助裁判员,2.2.1 编排记录员3 5人。2.2.2 检录员3 6人。2.2.3 宣告员1 2人。2.2.4 放音员1 2人。2.2.5 仲裁摄影员 1 2人。,3.规定、对练、集体项目评分
22、方法与标准,3.1 评分方法3.1.1 各项目比赛的满分为10.00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00分、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00分。3.1.2 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演练时出现的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进行扣分。3.1.3 B组裁判员和裁判长根据运动员整套动作的演练评定等级分,并对不符合编排要求的内容进行扣分。,3.2评分标准,3.2.1动作质量 动作与规格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分;其他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0.3分。,3.2.2演练水平,演练水平的评分,包括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和编排扣分。3.2.1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按劲力、协调、节奏、风格、配乐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5.00 4.2
23、1分为好、4.20 3.01分为一般、3.00 1.51分为不好。3.3.2编排扣分:运动员完成的套路与编排要求的内容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 0.2分。,3.3规定、对练、集体项目应得分的确定,动作质量应得分和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队)的应得分。3.3.1动作质量应得分: A组3名评分裁判员中,至少2名对运动员(队)演练时出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动作或其他错误内容同时确认,按照其扣分标准进行扣分,累计所扣分数为动作质量应扣分。 动作质量分值减去动作质量应扣分,即为动作质量应得分。,3.3.2演练水平应得分,B组3名裁判员和裁判长对运动员(队)整套动作的演练评定等级分,取中间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为演练评定等级分。等级分取到小数点后两位。B组3名裁判员和裁判长中,至少2名对运动员(队)演练时出现的不符合编排要求的内容同时确认,按照其扣分标准进行扣分,累计所扣分数为编排扣分。 演练水平等级分减去编排扣分,即为演练水平应得分。,3.4规定、对练、集体项目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THANKS!,理论课到此结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