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37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4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21.4 应急预案体系21.5 应急工作原则22 事故风险描述42.1 企业概况42.2 石场生产工艺、生产系统及现用生产设备62.3 应急力量情况72.4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7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03.1 应急组织体系103.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04 预警及信息报告144.1 危险源管理144.2 危险源监测监控174.3 预警184.4 信息报告185 应急响应205.1 响应分级205.2 响应程序205.3 处置措施215.4 应急结束236 信息公开25

2、6.1信息通报部门256.2信息发布原则256.3 信息通报方式、程序257 后期处置268 保障措施278.1 通信与信息保障278.2 应急队伍保障27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88.4 经费保障288.5 其他保障289 应急预案管理309.1 应急预案宣传309.2 应急预案培训309.3 应急预案演练319.4 应急预案修订3110 奖惩3310.1 奖励3310.2 处罚3311 附则3411.1术语和定义3411.2制定与解释3411.3 预案发布3412 附件35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并

3、能有效的组织抢险和救援,特制定本预案,其目的在于: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事故发展和扩大的条件,防止突发性事故、连锁事故发生;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和处理事故;3)尽力减轻事故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又便于灾后重建,及时恢复生产。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6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6)安全生产事故隐

4、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10)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关于做好实施工作的通知(应指信息201329号)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及其配套露天开采生产装置产品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边坡垮塌、滑坡、砂(岩)石滚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1.4 应急预案体系本砂场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因此将综合应急预

5、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合并编写。本综合应急预案,针对砂场开采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坠落事故等各类事故制订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本应急预案批准发布后,报送市县安监局备案,抄报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一旦发生事故,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各级应急工作小组和成员要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预案体系框图见下图:1.5 应急工作原则 1)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砂场突发事故造成的作业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

6、的骨干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砂场应急指挥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小组密切配合,积极正确处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和指挥以砂场应急指挥组为主,所属单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必须密切配合,负责处理事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请求上级增援。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急处置技术和水平。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规范、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处置方案的可操作性。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

7、备、物资和工作准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将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到常备不懈。2 事故风险描述2.1 企业概况2.1.1 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建设地址:师宗县丹凤镇大同米车村建设单位: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经营范围:建筑用石料灰岩露天开采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位于师宗县丹凤镇南东平距约19Km处的喇叭洞,属于丹凤镇米车村委会辖区。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08511040934;北纬:244637244700。矿区面积0.2806km2,开采标高2000-1925

8、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1。表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XY矿12741795.1735413695.38矿22742318.1835414841.39矿32742092.1835413922.39矿42741593.1735413740.38矿区面积0.2806Km2开采深度(2000m1925m)垂深75m矿区南距324国道3.0km,距县城19.0km,有简易公路直达矿区,交通比较方便(见图2-1)图2-1 交通位置图2.1.2 自然地理、经济1)地形地貌矿区最高海拔点位于矿区东部,海拔标高为2000.0m ,最低海拔点位于矿区南部,海拔标高1925.0m

9、,相对高差大约75.0m,地形坡度1015,局部达20,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山脉为东西走向,区内山地与河谷并存,地形高差相对较大,地形坡度小于30,总体地形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2)气候条件矿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8,7月份平均气温20.6,1月份平均气温4.3,极端最高气温32.6,出现在6月,极端最低气温-7,出现在2月。全区均有霜冻,在45天以上,同时还有积雪覆盖,在这一时期亦为风季,最大风速24ms,一般36ms。风向以WS为主,其次是ES和偏N风。年平均降雨量1235.57mm,日最大降雨量约120mm,雨季集中在6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81%,年蒸发量

10、1070mm,从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易发春早。3)经济条件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少,劳动力充足。农业结构较为简单,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工业基础近年来以白水电厂为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较为活跃,乡镇企业有煤矿、炼焦厂、酿酒厂及粮食加工厂等行业,其中煤炭总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0%。2.2 石场生产工艺、生产系统及现用生产设备云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有方解石开采的生产系统及公用生活辅助设施组成。2.2.1 生产工艺表土、废石、杂草清理挖掘机开挖挖掘机倒堆挖掘机铲装汽车运输出售图2-2 采矿工艺图2

11、.2.2 主要设备清单表2-2 主要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CASE360、240型)台2已有2装载机(50型)台1已有3潜孔钻(90支架、120履带式型)套2已有2.3 应急力量情况1)应急力量(1)石场应急力量石场设立的事故应急指挥组,小组成员均为救援队员。(2)社会力量师宗县丹凤镇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援单位。2)应急物资石场主要协助社会救援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物资由外援应急部门配备。3)应急装备石场主要协助社会救援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装备由外援应急部门配备。2.4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根据石场安全生产实际,石场危险源主要有:采场、运输车辆、电气设备、自然灾害、

12、周边环境等。这几个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边坡垮塌、滑坡、砂(岩)石滚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对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不同严重后果。下面对石场的风险进行分析:2.4.1 边坡垮塌、滑坡、砂(岩)石滚落边坡角过大,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机械操作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引起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2.4.2 触电风险分析在电气设备设施运行、操作和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压、电气设备等方面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

13、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等引起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2.4.3 机械伤害风险分析采掘、破碎、传输等机具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倾覆等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缺陷所导致的危害。2.4.4 物体打击风险分析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动力,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在石场因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违章作业,或露天开采方式和方法不当,作业场所内存在“伞檐、老鹰嘴”等现象,或因作业场所工作面不平整等原因,造成设备、岩石从高处坠落击中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2.4.5

14、火灾风险分析机械、车辆燃油遇高温、明火,以及易燃可燃物存放不当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的损毁。2.4.6 车辆运输伤害风险分析车辆虽然只是在石场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主要有:有碰撞、刮擦、翻车、坠车、失火和搬运、装卸中坠落及物体打击等。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驾车、疏忽大意、车况欠佳、道路条件差、环境恶劣以及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等。2.4.7 粉尘危害分析生产过程中,由于铲装、破碎、运输岩石产生扬尘,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云

15、南师宗明驰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组织结构见图3-1。应急指挥组事故调查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现场救援组图3-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组织结构3.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2.1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为应急指挥组,由负责人、安全员、作业人员等组成。应急指挥组主要成员如下:组 长:肖建军成 员:张小强 宋正肸 郑云 戴新宇 3.2.2职责1)应急指挥组职责(1)贯彻落实各级有关事故应急救援指示精神,组织领导、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紧急调度应急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指挥调度、协调有关人员参加石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向地方安监部门汇报通报事故情况;(4)必要

16、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组织并迅速恢复生产。2)组长职责负责事故应急定级和指挥全厂的整体应急救援工作。3)成员职责(1)负责现场抢险抢修作业;(2)负责现场紧急救援;(3)负责现场事故情况监测; (4)保障现场救援指挥通信联络以及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4)现场救援组职责现场救援组组长由安全员或厂长指定人员担任。人员由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周边单位的抢险救援队伍和石场相关救援人员组成。当发生特殊事故需要专业救援队伍救援时,聘请外部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援。(1)日常职责a.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规定;b.负责对石场作业现场进

17、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章、违规行为,有权要求石场有关人员改正;c.发现有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要求石场危险区内停止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d.要监督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按规定系好安全绳,带好防尘口罩等,对佩戴不齐全的职工,有权停止其作业;e.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向石场负责人汇报,并积极主动协助矿长做好紧急抢救工作,协助进行事故分析,防范措施采取和处理工作;f.对石场安全生产有贡献者提出对其进行表彰、奖励的建议对违章肇事者提出惩处的建议。(2)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组职责a.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b.收集现场信息,核实

18、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处置方案;c.及时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汇报应急处置情况;d.设置现场监护点,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小组请示应急终止;e.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f.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交办的其它任务。5)后勤保障组职责后勤保障组组长由物资管理员或厂长指定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1)保障救援物资和设备的供应;(2)保障救援现场所需的水、电供应;(3)保障救援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4)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系,报告有关情况并根据险情程度和需要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如应急指挥组决定需要外部资源援助时,向有关部门和周边单

19、位发出救援请求。(5)负责车辆的调配使用,根据有关情况派人或派车到指定地点接车、接人、接物,引导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到事发现场。(6)负责对外和对内发布信息。(7)负责伤亡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指导伤亡人员的抚恤、救济款物的发放。(8)参与事故调查,负责事故行政责任追究。6)医疗救护组职责医疗救护组长由安全员或厂长指定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制定人员护理受害者。7)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肖建军担任。主要职责是

20、:(1)负责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2)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治安秩序,进行人员疏散;(3)查明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4 预警及信息报告针对获悉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分析,完善预测预警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1 危险源管理石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边坡垮塌、滑坡、砂(岩)石滚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火灾、粉尘危害等。4.1.1管理措施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安全管理学习,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2)石场内

21、部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和法规教育,坚持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3)组织员工学习和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了解、熟悉生产过程中可能事故及事故处置、应急响应、自救和互救方法,灭火器的检查和使用等知识和技能;4)建立健全石场各种记录和安全管理台帐;5)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及时整改安全隐患;6)按国家要求为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7)接受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4.1.2技术措施1)建立石场各种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2)建立相关台账、档案;3)定期对石场进行安全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

22、,落实整改措施;4)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5)做好交接班记录。4.1.3预防措施1)边坡垮塌、滑坡、砂(岩)石滚落伤人预防措施(1)员工作业严格遵守各类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2)备齐急救用品。(3)遵守上级主管安排,持证上岗。(4)部门主管经常巡视检查。(5)严格监控各开采工艺指标的落实。2)触电预防措施(1)配电室的建筑结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规程执行。(2)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应选择防爆型,并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及线路电缆电缆的安全性,以防损坏、老化的裸露线路发生触电事故。(3)电工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经考试合

23、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4)临时用电及停、送电一定要实行工作票制度,没经批准,不得乱拉临时用电线路。(5)漏电保护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组保护。建议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对漏电保护装置应定期检查、测试及维护,确保性能良好。(6)绝缘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加强绝缘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等。同时,设备的电气控制箱和配电盘前后的地板,应铺设绝缘板。变、配电室和电磁站,应备有绝缘手套、绝缘鞋和绝缘杆等。(7)其他安

24、全对策措施建立健全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高电压作业时严格两票,对施工中用的临时开关设备、临时线路,应建立动火管理和审批制度。新增设备、仪器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3)机械伤害预防措施(1)所有转动机械的联轴器处有所有外露的机械转动部位(包括往复运动)均应设置防护罩或隔离栏杆。(2)皮带输送机应设置防跑偏、防逆转装置。(3)作业区周围应设警示标牌,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4)高处坠落预防措施(1)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止坠落的护栏、护板或安全圈等。所有楼梯、钢梯、平台均应采取防滑措施。(2)高处作业或检修作业时

25、,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戴安全帽,并设置防护网,禁单人进行高处作业。(3)高处作业时应遵守“十不登高”。(4)生产场所梯子、平台及高处通道均设置安全栏杆;地沟、水井设置盖板;有危险的吊装口、安装孔等处则设安全围栏;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5)粉尘危害预防措施(1)应用现代科技改革工艺,将产尘作业变为少尘作业。(2)将产尘设备密闭,或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遮盖设备的敞口,配置合理的通风除尘装置。(3)采用局部密闭排风除尘装置,加强通风排尘(排出的风也应处理,以免污染大气)。(4)加强对作业环境的空气监测,控制粉尘浓度。(5)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发现异常应给予及时治疗

26、,调换职业病患者的工作岗位。(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7)实施个体防护,给接尘人员发放防尘口罩、面罩等,并规定和监督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使用。4.2 危险源监测监控1)监控方式:人员监控2)监控方法(1)监控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2)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巡回安全检查及专业安全检查。(3)安全评价:定期进行安全评价或安全评估。4.3 预警4.3.1预警条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确定预警和响应的条件、程序,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后,根据其严重程度启动应急预案。4.3.2预警方式、方法采用电话预警、当面预警或其它方式预警。4.3

27、.3信息发布的程序1) 当得到突发地质灾害和重大隐患的预警信息后,由石场应急指挥组组织有关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确认,决定是否将情况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决定是否在管理范围内实施信息公布。 2) 当需进行预警信息公布时,选择预警信息公布方式,通知有关部门进行预警信息公布。4.4 信息报告4.4.1信息接收与通报1)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展开自救或互救,并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2) 应急指挥组组长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迅速向签有协议的应急机构求援或拨打120急救电话。4.4.2 信息上报1) 上报单位:镇政府、县安监局、县政府等相关部门。2) 上报时

28、限:1小时内上报,电话报告。3) 上报内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型、事故经过、伤亡、伤害人数和严重程度、现场采取的措施以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等。 信息发布部门:应急指挥组4.4.3 信息传递1)传递方法:采用电话传递、网络传递、人员直接传递上级相关部门。2)传递程序:信息报告由应急指挥组组长签署,专人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5 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1)依据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处理能力情况,对我石场应急救援系统分为二级:(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级(社会救援级)救援体系:造成1人重伤或1人伤亡,或者3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

29、级(社会救援级)救援体系:造成轻伤,或者3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2 响应程序1)事故发生时,现场发现人应采取可能的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撤离危险地区,同时大声呼救,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和现场救援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救援。若事故不能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应立即向外报警,并向相关部门逐级汇报,组织疏散人员、抢救和保护财产,报警时要讲清事故企业详细地址、详细情况、事故部位、事故性质、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行走路线,并派人到约定地点接引警车进入事故现场。3)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伤害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伤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

30、快送医院抢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现场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4)事故扩散危及到石场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过往行人向安全地带疏散;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应立即救护伤员,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当地县级医院抢救;后勤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生产安全应急指挥组下达的指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现场其他管理人员协助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等工作。5)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并落实

31、防范措施。救助工作结束后,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下达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响应程序见图5-1。图5-1 响应程序图5.3 处置措施5.3.1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力量在抵达现场后,直接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各小组履行各自职责:现场救援组在抢险救援方案确定后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后勤组保障物资供应、抢修供水供电设施;医疗救护组组织现场救护伤员,联系医疗机构并组织救护车辆人员送往医院救治;事故调查组维护现场秩序、保障道路畅通、负责人员的疏散及周边的警戒。5.3.2现场救援措施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组报告,说明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已采取控制措施和有效性。

32、在确保个人安全的条件下,首先抢救中毒、受伤人员,设置危险警示标识,隔离污染区域,限制人员、车辆进入。应急指挥组人员接到报警后,应在及时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发生事故地点和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场已采用的处置措施和处置效果等)的基础上,如需外部救援时应立即请示。应急指挥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按组长的命令,迅速、有序地组织落实对现场人员的指导,或向相关部门请求救援等。5.3.2.1人员疏散、撤离如事故进一步发展,影响到现场和周边人群的安全时,依据有关部门做出的决策,积极配合,组织落实人员疏散、撤离工作:1)事故现场人员撤离:根据事故发展趋势,应及时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清点,组织撤离到

33、安全地点,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根据事故情况,如有必要时,其他的人员(除救援人员外)立即向安全的地点疏散。3)周边区域人员疏散:事故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可能或已经影响相邻企业单位和居民时,立即报告相邻企业单位和居民疏散,与县政府取得联系后由县政府及相关救援机构组织人员疏散。5.3.2.2危险区隔离发生事故时必须设置警戒线,在危险区外疏导车辆通过,劝离围观群众。对情绪过激的群众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抢险人员必须正确穿戴适宜的防护器具。5.3.2.3救援及控制措施1)事故救援。请求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救护、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等给予支持,并组织

34、好单位内部的自救。2)灾害控制。根据专家意见,协助现场救援人员迅速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升级。5.3.2.4人员救治1)接触人群和执行人员:一般烧伤和中毒人员,由现场处置人员负责组织排查、登记。2)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事故处理完毕后,接触者要多休息,并观察身体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有不适应立即向领导报告后就医。3)患者转运:患者经现场处理后立即送至最近的医院就医。4)患者治疗方案:由护送人员向医生说明患者的具体情况后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5.4 应急结束 5.4.1 应急终止条件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条件。2) 遇险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得到急救或送往

35、医院救治;遇难人员得到安置和处置。3) 现场环境经检验、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 具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条件。5) 应急救援结束由应急指挥组批准。5.4.2 应急救援任务终止和工作总结1)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事故伤亡人数、重、轻伤人数、经济损失、参与响应情况、处理措施、经验教训、总结报告。2) 向事故调查组移交的相关事项:参与响应情况、救援措施、应急记录、相关图片、图纸、事故原因、后期处置相关事项等。3) 应急救援结束:由应急指挥组批准并宣布。4)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由应急指挥组负责。总结内容:(1) 收集整理所有应急记录、处置方案及措施、文件资料等;(2) 总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6、的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保障,查清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3) 评估事故损失及事故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并对预案进行修订,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4) 写出书面报告,同时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5) 总结报告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6) 总结报告存档备案。6 信息公开6.1信息通报部门由应急指挥组发布,组长为通报负责人。6.2信息发布原则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2)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细、及时、准确。3) 不弄虚作假,不瞒报、谎报、漏报、不报安全事故。4) 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6.3 信息通报方式、程序1) 主要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和相关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

37、、网络、信件信函、稿件等)。2) 与新闻媒体建立通讯联系,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7 后期处置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努力做好后期处置工作:1) 认真及时做好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抚恤及补偿工作。2) 做好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伤鉴定工作。3) 及时支付保险的赔付及补偿。4) 核算应急救援发生的费用,及时支付救援费用和征用应急物资的补偿。5) 收集整理事故应急救援记录、图纸、方案、措施等相关资料。6) 救援队伍认真核实参加应急救援人员、清点救援装备及发生的费用。7) 安抚受伤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8) 现

38、场清理、消毒、灾后重建、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9) 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投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10) 对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防范措施。11)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治类似事故发生。12) 修订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写出总结报告。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8.1.1 通信联系1)应急指挥组的成员应确保通信设备24小时畅通,24小时值守电话:13378899388。应急指挥组通信联系方式职务姓名手机备注组长肖建军13378899388应急指挥组组长兼事故调

39、查组组长成员张小强13629242045现场救援组组长宋正肸15991016362后勤保障组组长戴新宇13875644313医疗救护组组长郑 云15681117008/2)报告与求助电话(1)报警 电话:110(2)师宗县人民医院 电话:120(3)师宗县安监局 电话:0874-57570468.1.2 信息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收集、研究和追踪国家及地方应急救援最新信息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等方面信息,负责组织、协调厂内、外部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的交流与协作。8.2 应急队伍保障 1) 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护协议。2) 平时加强应急队伍学习、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素质。3) 保证应急队伍整编,人

40、员变动时,及时调整补充。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技术、设备、抢险物资的储备,一旦发生事故,确保物资和设备及时到位,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8.4 经费保障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提取安全措施费用,专款专用。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本市的相关规定,为石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石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8.5 其他保障 应急指挥组要根据事故性质和波及的区域,将应急救援区域划分为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和事故影响区域。事故中心区域:距事故现场0300m的区域或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事故中心区域。在此区域内应启动本石场事故应急预案,疏散人员和

41、搬运可移动的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并按应急指挥组的指令实施应急响应。此区域要实施戒严,防止非应急救援人员入内。事故波及区域:距事故现场300500m的区域或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事故波及区域。在此区域内的单位,按应急指挥组的指令,协助事故单位做好应急响应或准备,做好非必须值守人员的疏散,必须值守人员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协助运送应急物资和环境监测。此区域要实施警戒,防止非应急人员和非值守人员入内。受影响区域:指事故波及区域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存在危险因素的影响和环境污染的可能。在此区域内的单位,按应急指挥组的指令,协助事故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协助环境监测。此区域要实施警示,防止外部人员

42、入内。一旦发生事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按照上述要求疏散区域内非应急救援人员,并实施区域管制。后勤保障组应及时与医院联系,协调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实施救治,确保救护及时。9 应急预案管理9.1 应急预案宣传应急指挥组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落实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公布应急预案信息,宣传解释石场事故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增强从业人员的事故应急意识,提高预防、自救、互救能力。9.2 应急预案培训9.2.1 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全员定期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时间不少于4个小

43、时;应急人员定期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培训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内容。9.2.2 培训方式通过外部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内部安全学习、技能操作、应急演练等。9.2.3 培训要求1)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安全规章制度。2) 接受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法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学习。3) 企业按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员工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学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4) 组织员工学习和掌握应急救援知识、自救、互救知识,达到应急时既能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又能提高应急处置、安全防范、保护自己、保护他

44、人的能力。5) 从业人员自觉接受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和各项安全活动,掌握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控制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9.2.4 培训告知安全培训涉及到当地村民参加的,告知村委会通知村民按时参加培训和演练,并安排好相关事宜;涉及到其他部门参加的,请求相关部门参加监督、检查、指导。9.3 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发布后,应急指挥组按其应急预案内容,举行应急救援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知和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知识。9.3.1形式模拟事故方式,现场演练。9.3.2范围影响区域范围。9.3.3频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每年6月份)。9.3.4内容应急预案内容。9.3.5评估、总结演练完毕后写总结评估

45、报告,检验预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9.4 应急预案修订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10 奖惩10.1 奖励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其他特殊贡献的个人,由石场给予表扬、奖励。10.2 处罚对于在救援中无故不到位或迟到及临阵脱逃者将给予处罚、不服从命令或趁机捣乱者给予重罚。对于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或事故发生后逃匿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 附则11.1术语和定义11.1.1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11.1.2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11.1.3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11.1.4应急救援 emergen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