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054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概述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孔起英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内容概况,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第四章 学前儿童欣赏教育的实施指导 第五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实施指导 第六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 第七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参考书目,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屠美如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庞丽娟编,北师大出版社,1990 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4、艺术与人的发展,加登纳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美、美术、学

2、前儿童的美术第二节 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第一节 美、美术、学前儿童的美术,一、美二、美术三、学前儿童的美术,(一)美的内涵一、美 (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和特征 (三)美感 (一)艺术二、美术 (二)美术及各类型的审美特征 (一)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三、学前儿童 (二)与其整体智慧的发展相一致 的美术 (三)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四)他们个性的表现,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1)

3、客观论【重审美属性,重物】 美是物质的形式规律或自然属性。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培根等。 美是事物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加 上颜色的悦目西塞罗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 明确亚里士多德 美的精华在于文雅的动作 培根,(2)主观论【重审美需要和态度 】 美是观念,是直觉表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有黑格尔等。,(3)主客观统一论【重人又重物】 美既在人心,又在事物。典型代表有里普斯的“移情”说,阿恩海姆的“同构”说。 里普斯的“移情”说 移情说的主要代表是里普斯。在他看来,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

4、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阿恩海姆的“同构”说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物理性(非表现性),一种是表现性。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看来,审美体验就是对象的表现性及其力的结构(外在世界),与人的神经系统中相同的力的结构(内在世界)的同型契合。,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说力图要证明的是以下两点:第一,物理世界所具有的某种力的结构和表现性,是对象本身的客观物性,既不是人们靠“联想”赋予的,也不是凭“移情”而获得的。第二,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力的结构是不同质的,但可以相互对应、沟通、同一,从而达到内外两个

5、世界的同型合一,并从这种同构关系中产生诗与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孔子雍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陆机文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杜甫野望,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美既不

6、是外在客观物质对象所固有的某种特质或属性,也不是审美主体纯主观的某种观念或意识。美产生于审美对象与审美感官的契合点上。 美是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是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愉悦价值。,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1)审美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需要,它是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有审美的需要。(2)美的产生需要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某些客体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当以上两个条件具备时,美就产生了。所以说,美是审

7、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客体审美对象) 1、自然美(分人化自然美和原始自然美,重形式) 2、社会美(重内容) 3、艺术美(重内容重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的统一),插花 自然景色,(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客体审美对象) 1、自然美(分人化自然美和原始自然美,重形式) 2、社会美(重内容) 3、艺术美(重内容重形式,是有意味的

8、形式和深刻的内涵的统一),(三)美感(分析审美主体) 1、广义与狭义的定义(P6) 2、美感的特征(P6-7) 3、美的形态(静态与动态P8),(三)美感(分析审美主体) 1、广义与狭义的定义(P6) 2、美感的特征(P6-7) 3、美的形态(静态与动态P8),二、美术 (一)艺术 1、艺术的发展演变 起初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工匠、技艺、技术有古典美标准的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 2、从4个层面来理解艺术(1)从艺术的社会属性上看,艺术是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 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2)从艺术的认识属性来看,艺术以特有 的方式把握世界。,(3)从艺术的活动过程来看,艺术是艺术

9、家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的创造活动,或者是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4)从艺术的结果来看,艺术就是艺术品。,总之,对于艺术,我们一般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类重要的文化形态;它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以象征符号的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表现为一种精神产品。,3、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审美价值。 4、艺术的种类(P10) 在艺术的分类中,美术又被称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它既是表现性艺术,也是再现性艺术;既有纯艺术,也有实用艺术。 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艺术,它都包含着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二)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 人类为什

10、么会出现美术行为?年幼儿童的涂鸦行为如何解释?美术的起源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以下几种学说,对我们了解儿童的美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1、模仿说 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模仿说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美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法国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如何评价模仿说?,2、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 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动因是人的游戏冲动。 游戏说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剩余精力的使

11、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艺术就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3、巫术说 巫术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泰勒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 美术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劳动、巫术、情感、想象、游戏冲动、模仿都是致使其发生的原因,它们共同推动着美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三)关于美术的理论 【这是对美术的本质和价值的思考】 美术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再现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接受美学 1、再现主义 再现主义认为美术就是逼真的再现世界,即美术就是模仿现实。逼真是判断美术的标准。但随着照相术的发明,美术的再现主义理论开始受到挑战。,2、表现主义

12、表现主义认为,美术从根本上说是用以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点的。表现主义强调艺术家内在、主观、独特的精神世界。艺术家情感的涌动使得作品具有某些特定的视觉品质,这些品质又使观赏者产生与艺术家相同的情感。,3、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把美术作品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对象,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解释一件作品不应该参考该作品以外的任何东西,而只需关注作品本身的形式要素。 形式主义重形式,强调媒介本身以及它们在特定作品中的组成方式,例如绘画中的色彩搭配、线条模式、形态的排列、构图和质地等。,4、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认为,一件作品的意义是由它与观赏者及其文化背景的联系所决定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向每个时代的

13、每个人提供同样的信息的客体。 相反,艺术作品是一个需要观赏者的参与,需要观赏者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作品中有许多的“空白”和“空缺”,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观赏者来补充和完成。,以上美术理论对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启示?,(四)美术及各类型的审美特征 1、 美术的定义(P11) 2、各美术类型及其特征(P11-20) (1)绘画 (2)雕塑 每一类都从定义 (3)工艺美术 种类各种类特征 (4)建筑艺术 三个方面去掌握,(1)绘画 绘画的定义(P11) 绘画的种类(P11)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对比,水墨画,油画,版画1,版画2,版画2,版画3,水彩画1,水彩画2,水彩画3,水彩画

14、4,水彩画5,水粉画1,水粉画2,水粉画3,水粉画4,水粉画5,水粉画与水彩画的区别水彩画使用的是透明颜料,颜色通透梦幻,很漂亮,但是覆盖力弱,不易修改;而水粉画的颜料是一种粉质的、具有很强覆盖力的不透明颜料,它修改起来更容易。在作画方法上,水彩一般都是从颜色浅的地方着手,就像工笔画, 层层上色,因为其不易修改。水粉就不用这样,水粉可以从颜色浅的地方着手,也可从颜色深的地方着手。水彩比水粉难掌握,需要更强的造型能力,技法和工具也更复杂,所以还是水粉易掌握些。,壁画1,壁画2,年画1,年画2,连环画1,宣传画1,宣传画2,宣传画3,插图1,插图2,插图3,(2)雕塑 雕塑的定义(P15) 雕塑的

15、种类(P15) 雕塑的艺术价值(凝固的舞蹈 P16),(2)雕塑 雕塑的定义(P15) 雕塑的种类(P15) 雕塑的艺术价值(凝固的舞蹈 P16),(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的定义(P17) 工艺美术的种类(P17),(4)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的定义(P19) 建筑艺术的种类(P19) 建筑艺术的特点(凝固的音乐 P19),三、学前儿童的美术(一)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 1、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生命需求的直接显现 2、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3、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记录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4、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个性的表现5、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有着工作和 游戏的双重特性。

16、(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1、学前美术活动过程是多感官共同 参与的整体性过程2、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 断建构和生成的过程,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通过 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4、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一个不断对话、不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节 审美教育、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审美教育二、艺术教育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定义(P17) 一、审美教育 (二)特性(P29) (一)定义(P31)二、艺术教育 (二)内容与种类(P31) (三)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P32) (一)定义(P33)三、学前儿童 (二)性质(P33) 美术教育 (三)特性(P34)四、总结,

17、一、审美教育 也称美育,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以情感教育为主,目的在于达到人格的完善 2、以完整的人为对象,把个体的自由、全面、 和谐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二、艺术教育 以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培养各种艺术的专门人才,产生更多的艺术作品】和普通艺术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两类。,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一)相互包含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教育。 (二)相互促进1、艺术经验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 2、审美能力能使艺术创作更有灵感,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 属于艺术教育中的普通艺术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儿童,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审 美 教 育,艺 术 教 育,普通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美 术,文 学,音 乐,学前儿童美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