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33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4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批 准 审 核 复 核 编 制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排水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六年七月防洪度汛应急预案审批表审核部门、人员及意见审核部门姓名职务(职称)审查意见施工单位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预算材料设备文明施工部门会签意见年 月 日审批意见(施工单位盖章)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建设或监理单位审定意见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目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2.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1.2.2 相关批复及文件11.3 编制原则21.4 适用范围31.5 汛期时间32. 概况42.1 工程概况42.2

2、 堤防概况42.2.1 情况简介42.2.2 工程处堤防现状52.3 河道概况52.3.1 府河52.3.2 堤内排水系统52.3.3 后湖自排闸62.4 水文气象条件62.4.1 地下水情况62.4.2 气象条件72.5 工程地质条件83. 主要施工方案93.1 施工进度计划93.1.1 工期总体安排93.1.2 汛期施工内容93.1.3 进度计划重难点分析103.1.4 主要施工节点113.1.5 进度计划潜在问题及对应措施123.2 施工总布置143.2.1 主要临时设施布置内容143.2.2 布置条件143.2.3 施工场地规划163.3 施工导流173.3.1 施工导流总体思路173

3、.3.2 导流标准183.3.3 导流方式183.4 土方开挖及填筑203.4.1 主要施工项目及工程量203.4.2 土方开挖施工重难点203.4.3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及方法213.4.4 土方填筑243.5 基坑支护243.5.1 概述243.5.2 降水施工253.5.3 支护结构设计综述263.5.4 灌注桩施工293.5.5 水泥搅拌桩施工293.5.6 支撑施工303.5.7 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313.5.8 支撑拆除314. 施工期安全监测334.1 主泵房深基坑安全监测334.1.1 监测项目334.1.2 监测目的334.1.3 观测周期334.1.4 监测资料整理及险情预报

4、344.1.5 日常巡视检查354.1.6 其它注意事项364.2 张公堤安全监测364.2.1 监测点布置374.2.2 监测内容及方法374.2.3 堤身安全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395. 汛期施工风险辨识与分析405.1 工程等级405.2 设计水位405.3 度汛洪水位及防汛目标405.4 工程区历史险情405.5 防洪度汛风险分析405.5.1 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洪度汛风险415.5.2 明渠支护、开挖施工防洪度汛风险416.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426.1 组织机构426.1.1 防洪应急领导小组426.1.2 防汛组织机构及职责436.2 防汛值班预警制度446.2.1 防汛值班446

5、.2.2 预警信息446.2.3 预报、预警456.3 应急响应456.3.1 级预警及响应456.3.2 级预警及响应466.3.3 级预警及响应476.3.4 级预警及响应486.4 防汛应急处置方案496.4.1 应急救援程序496.4.2 应急结束546.4.3 后期处理556.4.4 应急演练556.5 防汛应急保障措施5659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工程施工期间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工程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处置工作,力保工程安全,确保抗洪抢险、救灾有序进行,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损失。针对可能发生

6、的洪水灾害以及由洪水引发的其他灾害,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为防洪调度、抢险救灾和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防御洪水,迅速、及时和有效地控制险情,动员力量,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保证堤防安全和工程正常施工,并结合本工程建设情况,特编制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国家防洪抗旱应急预案(6)湖北省防洪抗旱应急预案(7)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8)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后湖四期泵站工程试桩专项方案1.

7、2.2 相关批复及文件(1)武汉市国土资源个规划局: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修建规划的批复;(2014.10.08)(2)武汉市江岸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14.11.10)(3)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建委关于后湖泵站四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14.12.10)(4)武汉市水务局: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2015.01.12)(5)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建委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2015.04.22)(6)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2015.06.19)(7)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

8、员会、岩土与深基坑专业委员会: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项目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意见(2015.07.16)(8)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015.07.21、2015.09.08)(9)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2015.09.28)(10)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后湖泵站三期机组改造及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2015.11.27)1.3 编制原则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施工期间成立防洪应急领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明

9、确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调动项目部各部门积极因素,采取紧急抢险保护措施,全力保证堤防安全,减轻灾害损失。(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警惕防汛抗洪能力。(2)防洪抢险必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设单位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防洪应急领导小组,各施工段要坚决服从防洪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3)防汛抗洪以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抢救相结合”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4)防洪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坚持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

10、局利益。1.4 适用范围本预案为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在汛期施工期间,遭遇标准洪水、超标洪水、工程隐患等等因素导致重大险情,引起的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导性文件。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完工日期暂定为2017年12月31日,经历2016、2017年两个汛期,防洪范围东西方向长度约200m,具体为张公堤4+3504+535,其中4+440为本工程12条出江压力管道的中线;南北方向长度约600m,其中张公堤以北至府河河滩消力池约350m,南至黄孝河渠进水口约250m。1.5 汛期时间2016年5月10月、2017年5月10月为防洪度汛期。2. 概况2.1 工程概况后湖泵站是汉口黄孝河排水系统的出口泵站,位于武汉市汉

11、口解放大堤北端里程碑约3km处,担负着汉口黄孝河地区约51.4km2汇水面积的排渍重任。后湖泵站分别由一期、二期和三期泵站组成。后湖一期泵站建于1959年,抽排能力为12.66m3/s,因设备严重老化、无法正常使用,已于1978年退出运行。后湖二期泵站建于1972年,装机5台,抽排能力为37.5m3/s。19982000年,将2#、3#、4#机组改造为1600HD-9型水泵、TL-1000型电机;2007年,将尚未改造的1#、5#号机组更换为1600HLB-10型水泵、TL900-202150型电机。后湖三期泵站于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装机12台。当水泵扬程为6m时,抽排能力可达到96.96

12、m3/s;在设计工况点扬程10.6 m时,抽排能力为81m3/s。根据武汉市水电测试中心于2013年9月编制的武汉市城市排渍后湖泵站三期现场安全检测报告,该站水泵设备鉴定为四类设备,即设备严重损坏和老化,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存在问题对安全运用影响较大,即使大修也难以保证安全运用,只有对设备淘汰更新,才能保证安全运用。我项目于2015年8月进场开工,到2016年3月31日,12台机组全部改造完成投产,截止目前已投入运行100余天,累计运行近2600个台时,运行情况良好。后湖四期工程位于府河右岸,距上游岱黄高速府河大桥约0.8km,距下游岱山二桥约1.2km,朱家河进口1.8km。泵站出江管道中

13、心桩号为张公堤4+440。四期东面为现状自排明渠及岱家山闸,西面为现状后湖泵站二期建筑物,北面跨越张公堤与府河相连,南面紧靠现状三环线。后湖四期泵站为新建工程,土建主要工作内容有:进水间、格栅间、前池、泵房基坑支护工程;堤内泵站工程(除进水间、格栅间、前池、泵房基坑支护外);翻江堤出江工程;明渠工程等2.2 堤防概况2.2.1 情况简介张公堤(也称解放大堤)是汉口西北面的重要防洪屏障,是汉口防洪保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起于堤角(0+000),止于舵落口(23+770),全长23.77km,堤防等级为1级堤防。后湖四期位于张公堤4+440附近,对应的设计洪水位为28.24m;工程所在张公堤4+

14、440处11月4月10年一遇施工期水位为20.72m;工程所在张公堤4+440处设计枯水位为13.36m。2.2.2 工程处堤防现状后湖四期工程处现状堤顶高程为黄海29.8129.98m,堤顶宽度为1218m,堤顶有一沥青路面,堤外坡为草皮护坡,坡比约1:3.99,堤内坡为草皮护坡,坡比约1:2.4,堤内60m处为岱家山闸为自排明渠,堤外有一高地,高程黄海26.7827.35m,为后湖四期设计出江管道铺设处。2.3 河道概况2.3.1 府河府河发源于随州市大洪山北麓的洪沙河,与支流厥水汇合后形成府河,流经广水、安陆、云梦、应城、孝感、黄陂和武汉市至江岸区的谌家矶汇入长江。府河流域面积15208

15、km2,府河在武汉市域段又称朱家河,流长48km,市区段长24km。府河年最大迳流量98.8108 m3,年平均径流量47.1108m3。府河属季节性河流,年际水位水量相差悬殊,最高水位可达28.24m,低水位仅为16.93m。平均水深2.5m,汛期时最深达7m,平均流量198m3/s,平均流速0.38m/s。最大流速1.3m/s。每年11月至来年4月河水一般位于河槽内,汛期则漫浸河漫滩。府河接纳汉口地区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汉口主城区主要的纳污和排渍河道。2.3.2 堤内排水系统汉口黄孝河系统位于汉口中部地区,汇流范围:南起汉江沿河堤、北抵张公堤、西与机场河系统相接、东与沿河各系统相连

16、,总汇流面积约51.4km2,根据排水主渠系的不同,分为建设渠系统和黄孝河明渠系统两个汇水子系统,汇水面积分别为17.10km2和34.3km2。黄孝河系统整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之势,地面高程在19.5m26.2m之间。系统东西向最大宽度达7.5km,南北向最大长度达12.5km,平均自然地面坡度约为万分之五,整体地势平缓。黄孝河汇水区内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已接近区域总用地面积的90%,其中以居住和公用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40.69%和11.29%。截至2012年,黄孝河系统共建设现状排水主干管网161km,明渠11.8km。(1)建设渠系统建设渠系统汇流面积17.1km2,服务

17、范围南至新建街、北至张公堤、西至建设大道延长线、东至京广铁路。该系统以解放大道温馨路建设渠后湖二期泵站一线为排水主干通道,以兴业路、后湖大道、汉黄路和新湖新渠等为排水主干管渠,区域排水集中汇流至建设渠,汛期经后湖泵站抽排出府河,非汛期经自排闸自排出府河。(2)黄孝河明渠系统黄孝河明渠目前为生活废水排水渠,水位变化较频,水位达19.50m开始排至16.70m停,日变幅为2.80m。黄孝河明渠系统汇流面积34.3km2,服务范围南起汉江堤防,北至张公堤,西达游艺路、新华路,东至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和建设大道延长线。其中京广铁路以南的区域为旧城合流区。该系统以多福路游艺路解放大道台北一路建设大道黄孝河

18、路黄孝河明渠一线为排水主干通道,汛期排水通过后湖泵站抽排出府河,非汛期排水经自排闸自排出府河。2.3.3 后湖自排闸后湖自排闸又名岱家山新闸,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闸底高程为14.41m,闸孔尺寸为3孔4m3m,过水流量为50m3/s。2.4 水文气象条件2.4.1 地下水情况根据后湖四期勘察设计文件,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后湖四期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沟渠入渗补给,水量有限;勘察期间(2014.10.122014.11.05),实测上层滞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0.205.40m,相当于黄海高程17.7226.46m。孔

19、隙承压水赋存于(5)细砂及5b粗砂夹卵石层中,含水层顶板为上部(4)层粘性土,底板未揭露。含水层补给及排泄方式以水平相为主,水量丰富。孔隙承压水与府河水联系密切,与府河越近影响越大,互补关系、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量较为丰富。勘察期间,实测承压水位埋深为3.1m左右,高程17.70m(ZK30)。根据武汉市区域水文资料,承压水测压水位最高标高20.0m左右,年度变幅3m5m。2.4.2 气象条件武汉市属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9极端高温: 42.2(1920年7月)极端低温: -18.1(1997年1月30

20、日)最高月平均: 29.0(7月)最低月平均: 3.0(1月)(2)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 1280.9mm(107年平均)最大年降雨量: 2105.3mm(1889年)最小年降雨量: 575.9mm(1902年)最大月降雨量: 819.9mm(1887年6月)最大日降雨量: 317.4mm(1959年6月89日)最大小时降雨量: 102.1mm(1998年7月21日)暴雨多集中在48月份,其间降雨量占全年的65.6。汛期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3.6。(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494.0mm 年最大蒸发量: 2131.6mm (1951年)年最小蒸发量: 962.9mm(1929年)最

21、大月蒸发量: 293.8mm(1934年7月)2.5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设计方地质勘探结果,场地表层人工填土,第四系覆盖层由上而下依次为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冲洪积粘性土、砂土及粘性土层。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各层地基土建筑性能如下:1)杂填土,以建筑垃圾混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生活垃圾,结构松散,成分复杂,力学性能不稳定,大部分场地分布,厚度普遍较大,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作为基槽侧壁土层,其自稳性差,应重点支护。2)素填土,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结构松散,部分素填土中混有塘泥,力学性能不稳定,沿线局部地段分布,厚度有一定变化,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作为基槽侧壁土层,其自稳性差,应重点支护。3)淤泥质黏土

22、混素填土,以淤泥质黏土为主,混含少量素填土,厚度普遍较大,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作为基槽侧壁土层,其自稳性差,应重点支护。4)淤泥,该层土为近期湖塘、鱼塘或藕塘沉积物,流塑状,工程力学性质极差,具有流变性,应予以清除换土或强化处理。作为基槽侧壁土层,其自稳性差,易触变,应重点支护。5)黏土1a,力学性质较差,建筑性能较差。6)黏土1,力学性质一般,层厚较小,其下一般分布有软弱的黏土,建筑性能差。7)黏土2,程软塑状态,力学性质差,层厚较大,建筑性能差。8)黏土3,力学性质较好,建筑性能良好。9)长江冲洪积三级阶地老黏性土层及砂性土层,力学性质较好。10)红黏土,硬塑状态,强度较高,工程性质较好。

23、11)黏土岩,属半成岩,呈硬塑状态,强度高,工程性质较好。12)强风化泥灰岩,强度高,工程性质好。13)中风化泥灰岩,强度高,属极软岩,工程性质好,由于期间可能有岩溶发育,当以该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时需进行施工勘察。14)层灰岩(中微风化程度),强度高,属于坚硬岩,岩土工程性质优良,由于其间可能有岩溶发育,当以该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时需进行施工勘察。汛期灌注桩施工及明渠开挖的主要工程地质剖面图详见附后图纸。3. 主要施工方案3.1 施工进度计划3.1.1 工期总体安排(1)根据合同及业主要求以及目前施工情况,结合四期设计图纸,在保证2016年5月1日全面开工的情况下,后湖四期工期于2017年12月31

24、日前完工。(2)后湖四期工期分1条关键线路及多条独立非关键线路。1)其中关键线路即为主泵房的施工:项目开工新明渠开挖老明渠回填四期泵房桩基施工泵房开挖泵房施工及水泵基础施工泵房桥机安装水泵及管道安装水泵电机安装泵房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尾工。2)非关键线路包含:张公堤及其北侧压力管道及消力池施工;进水明渠底板及二期格栅间施工;自排明渠开挖施工。3.1.2 汛期施工内容(1)主泵深基坑1)汛期施工原因后湖四期深基坑区域面积7100平米,由于深基坑工序比较多,结构复杂,施工面相对较小,所有工作全部安排到2016年枯期,则无法完成,根据工期安排,为了确保2017年4月30日,深基坑施工至0高程,汛期必须安

25、排基坑支护以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施工。此部分距离张公堤最近70m,最远200m,全部位于现有自排明渠南侧;2)汛期施工内容根据设计图纸,支护灌注桩主要分为两种:直径1m,长度18m,间距1.3m的AB线支护灌注桩,共计68根;直径1.2n,长度24m,间距1.3m的BC线支护灌注桩,共计155根。水泥搅拌桩间距0.45m,咬合0.2m,直径0.65m,总计732根。(2)新建自排明渠1)汛期施工原因a、后湖泵站承担汉口地区1/3地区的雨污水排放任务,汛期由二期、三期17台机组排水,枯期为机组检修期,由现有自排明渠排水。b、后湖四期设计必须废除现有自排明渠新建,因此,只能在汛期自排明渠不使用时,封

26、堵回填原有的旧自排明渠,施工完成新自排明渠,2016年枯期时,机组检修,汉口地区的雨污水由新明渠排出。2)汛期施工内容新建明渠区域汛期施工面积约1.7万平米,此部分2016年汛期需打水泥土搅拌桩、灌注桩和开挖,开挖大部分位于现有明渠南侧,仅约50m位于现有明渠以北靠近张公堤。明渠施工主要包括449根直径1m的灌注桩,桩长13m23m,21613根水泥土搅拌桩,桩长57m。3.1.3 进度计划重难点分析(1)后湖四期投标工期为600天,投标计划2015年9月开工,施工经历两枯一汛,现因征地问题推迟至2016年45月全面开工,本计划虽按合同工期600不变安排,但施工期变为“两汛一枯”,由于武汉市汛

27、期具有雨水多、雨量大、地下水位高的特点,工程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成为工期控制的难点。(2)由于汛期府河水位上涨,张公堤以北压力管道施工区域将被淹没,汛期无法施工,只能推迟至2016年枯期施工。现由于开工推迟,此部分施工与主泵房深基坑施工工期重叠,将大大增加施工管理的难度,加之施工场地内道路较窄、施工区域较小,压力管道开挖与深基坑开挖同时施工,将造成场内交通负荷较大,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可能受此影响,且加重了施工扬尘降噪等文明施工的负担,2016年枯期的开挖施工是后湖四期进度控制重点及难点。(3)后湖四期设计上需对后湖二期、三期格栅间以南区域进行清淤、开挖、底板硬化等,将黄孝河渠及建设区在此合流,

28、施工内容还包含A、B、C、E、F线五条明渠排桩支护施工。此部分无法在汛期施工,枯期只能分幅施工。故考虑枯期先用土石围堰围三期全部和二期小部分,施工A线、B线、C线渠道的排桩、底板和旋喷桩以及二期格栅间等,破除一期围堰,另施工围堰围二期剩余部分,施工E线、F线明渠剩余工程。根据此部分施工工程量及施工特点,原计划分幅施工在两个枯期内施工完成,目前由于开工推迟,仅剩余1个枯期,此部分施工现只能在一个枯期内完成,此部分施工工期的控制是本工程控制的难点,施工中将根据一期施工进度合理调整。(4)张公堤以北压力管道的施工需要对张公堤进行开挖,由于张公堤为一级堤防,关乎汉口地区乃至整个武汉市汛期安全,此部分压

29、力管道的施工,必须在2017年4月30日前完成,且要按一级堤防要求完成回填,若汛期来临,管道还未施工完成,将受到业主及武汉市政府的强制要求回填,此部分施工工期的控制是本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3.1.4 主要施工节点(1)临建工程后湖四期目前计划于2016年5月1日全面开工开工,由于目前仅提供泵站内一块施工用地给我项目,还不具备临建工程施工条件,计划依托后湖三期已有临建工程,根据征地进度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同时开始场内临时施工道路修建及临时设施施工,根据设备清单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2)围堰施工考虑本项目施工导流的复杂性,本工程需要修建包括2016年汛期围堰、2016年枯期一期围堰、2016年枯期二

30、期围堰、破堤围堰、消力池围堰及主泵房等。2016年汛期围堰计划在2016年5月31日前完工,目前由于征地未完成,尚未施工,由于汛期围堰布置在张公堤以内,仅作为原明渠封堵清淤用,与防汛关系不大;(3)进水明渠为保证二期、三期格栅间以南明渠在2016年枯期顺利截流,同时满足整个后湖泵站枯期排水的要求,进水明渠需在一个汛期内完成施工,计划开工日期定为2016年5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6年10月21日。(4)二期、三期格栅间以南明渠二期、三期格栅间以南明渠包含开挖、清淤、旋喷桩、灌注桩以及二期格栅间的拆除和重建。为确保2017年4月30日后二汛排水强度,且尽可能不重复采用围堰再次干地施工,二期

31、、三期格栅间以南明渠必须在第一个枯期完成,即2016年10月16日开始,2017年5月15日完成。(5)四期泵站主体工程四期泵站主体工程包括进水明渠及自排明渠施工、节制闸、进水间、格栅间施工、前池施工、泵房施工、压力管道及真空破坏阀室施工、消力池施工以及变电站。泵房施工是工程的关键线路,首先进行现有陆地段的表层开挖、支护灌注桩与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在2016年5月31日围堰完成施工后,开始回填原河道,然后进行剩余部分的支护桩以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的施工,深基坑施工除混凝土支撑需要等强外,还因设计单位严禁汛期开挖,故基坑支护完成后,开挖施工仅能安排在枯期进行,分层支护开挖深基坑。基坑开挖计

32、划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2016年12月31日结束。泵房混凝土施工计划在2017年1月1日开始,2017年4月31日施工至深基坑0高程。2017年8月31日泵房完成封顶,开始设备安装,2017年12月31前完成水泵设备安装调试。(6)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开挖因必须保证张公堤顶部道路的畅通,且受到施工导流的影响,翻江堤部分与堤外部分必须2017年汛期前结束,堤内部分压力钢管受深基坑支护排桩的影响,必须等深基坑施工完毕且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施工。堤外部分计划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施工,至2017年4月15前完成;堤内部分计划于2016年11月1日开始施工,至2017年1月30前完成具体施工进度

33、计划详见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7)节点分析根据要求,本工程节点如下:全面开工时间暂定为2016年5月1日;进水明渠完工通水时间为2016年10月21日;二期、三期格栅间以南明渠施工完成为2017年5月15日;变电站完工时间为2017年10月26日;四期泵房封顶时间为2017年8月31日;堤外压力管道施工完成时间为2017年4月15日;项目完工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3.1.5 进度计划潜在问题及对应措施(1)岱山村用地的征地拆迁是本工程的关键岱家山用地一是事关自排明渠能否按期通水,2016年枯期能否正常导流施工。二是主泵房深基坑的关键线路施工位于此区域内,本部分动工推迟一

34、天意味着后湖四期投产推迟一天,若推迟一个枯期或汛期,则工程全部完工可能推迟一年。应对措施:1)加强与项目公司及总承包部的联系,根据项目公司2016开年工作会的安排,狠抓落实总包部征地协调工作,积极主动的与业主共同推进征迁工作,诚心诚恳与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权属单位和个人处理好相互关系,绝不发生因项目部原因导致的征迁困难,做好征地协调及配合工作。2)做好本部分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专业队伍、施工设备材料以及技术方案上、试桩等工作上,提前准备,以2016年5月1日必定全面开工为出发点,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征地及垃圾清运完成后,能第一时间有序有力的进行此部分工程施工。(2)由于新自排明渠必须安排在20

35、16年汛期,根据武汉市汛期的特点,雨水多、雨量大,地下水位高,由此将导致施工组织的难度和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成为影响工期和投资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应对措施:1)编制雨季开挖施工措施,从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经济上做好雨季开挖施工的相关工作,确保工程进度。2)做好工程变更索赔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若遇到特大暴雨导致无法进行施工的,除了保证工程安全外,项目部将在合同范围内,及时对工期和费用进行索赔,做好现场记录。同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增加雨后设备资源投入、加强排水等工作,与监理、业主及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做好调价补差工作。(3)根据目前安排,进水明渠的三期拦污栅前及二期拦污栅的底板硬化和渠道施工需要在

36、一个枯期内两次围堰,两次排水,涉及导流、灌注桩、搅拌桩、高压燃气保护、桥梁保护等,且由于黄孝河桥的影响,导致施工作业面难以打开,存在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应对措施:1)由于本部位施工分两次围堰施工,在一期围堰时,做好施工准备,加强施工管理,从人员、材料、设备上保障一期施工进度,尽可能将一期围堰拆除时间提前;2)根据一期进度,适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二期围堰。如若一期围堰拆除时,2016年枯期时间所剩不多,则一是可以上报相关单位是否可以2016年枯期做一部分,剩余2017年还剩半个枯期,再次利用围堰施工完成剩下的部分;二是考虑可以协调泵站管理单位,考虑2016年枯期尾汛期初,排水量不大的

37、情况下,能够利用三期泵站导流,二期暂时不排水等措施,延迟二期围堰拆除的节点工期,在12个月内施工完成剩余部分再行拆除二期围堰等等3.2 施工总布置3.2.1 主要临时设施布置内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需要布置以下主要临时设施:(1)场内临时施工道路;(2)承包人生活、办公营地及福利设施;(3)施工生产辅助设施(含钢筋厂、木工厂、金结加工厂、施工机械修配及汽车保养厂、设备停放场及其它临时建筑设施);(4)仓库系统:包括施工临时机电资库、劳保仓库、油库及各类材料堆放场;(5)施工供电、施工供水、施工供风、施工照明、施工通信;(6)消防、安全及环境保护设施;3.2.2 布置条件3.2.2.1 对外

38、交通本工程紧靠武汉市三环线和张公堤,位于武汉市后湖排水站内部,目前已有两条道路连接站外城市交通系统:一是泵站张公堤三金潭立交;二是泵站福溢路(公共通道)三金潭立交。在自排明渠南侧,目前三环线此部位有开口,后期规划一条施工道路,直通三环线。其中张公堤堤顶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具备工程车辆通行条件,可以满足不高于30t工程车辆通行需求。3.2.2.2 场内交通本工程场内施工道路以利用现有泵站道路、张公堤顶道路为主,施工通行最大轴荷为30t,可以满足通行需求。局部需新建施工道路,新建道路不占用堤防及其附属绿地,工程施工完成后,按原样恢复,对业主及相关单位有其他要求的,按相关程序对道路拆除后进行处理,

39、详见后湖四期泵站平面布置图。目前站内主要规划道路及新建道路编号,其布置如下:DL1:为泵站现有道路,三期为连接公共通道已对其加长,终点为张公堤,混凝土路面,宽4m。长320m。DL2:为泵站现有道路,起点连接DL1道路,终点至办公室营地后,连接左侧出堤道路,混凝土路面,宽4m,长240m。DL3:为泵站现有道路,起点连接DL2道路,终点至三期拦污栅。混凝土路面,宽4m,长260m。DL4:为泵站现有道路,起点在泵站办公楼前,终点到四期明渠。混凝土路面,宽4m,长250m。DL5:新建施工道路,起点在办公营地前,终点到四期明渠。混凝土路面,宽7m,长170m。DL6:新建施工道路,起点连接DL5

40、道路,终点与右侧出堤道路相连。混凝土路面,宽7m,长130m。DL7:新建施工道路,连接DL6施工道路和DL8施工道路,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190m。DL8:新建施工道路,为自排明渠D线施工道路,位于自排明渠左侧,混凝土路面,宽7m,长210m。DL9:新建施工道路,起点连接三环线,终点连接右侧出堤道路,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430m。DL10:新建施工道路,连接三环线和金属结构加工厂,混凝土路面,宽7m,长30m。DL11:新建施工道路,为明渠E线、F线支护施工道路,沿E线、F线布置,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550m。KL1:新建基坑开挖道路,从自排明渠右侧的DL11施工道路开口

41、进入基坑,到四期泵站进水间,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200m。左侧出堤道路:新建施工道路,起点连接张公堤堤顶道路,终点连接消力池围堰堰顶道路,位于出堤压力管道左侧,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400m。右侧出堤道路:新建施工道路,起点连接张公堤堤顶道路,终点连接消力池围堰堰顶道路,位于出堤压力管道右侧,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360m。堰顶道路:位于消力池围堰顶部,连接左、右出堤道路,混凝土路面,路面宽5m,长280m。明渠A线施工道路:从公共通道修坡下基坑,沿明渠A线布置,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120m。明渠C线施工道路:沿明渠C线布置,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m,长90m。3.2.2

42、.3 施工供水本工程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武汉市自来水管道。在厂区内和张公堤外分别设置一个生产水池,厂区内生产水池布置在四期进水间左侧,蓄水量50m3,;张公堤外生产水池布置在出江压力管道右侧的施工征地范围内,蓄水量50m3。3.2.2.4 施工供电根据本工程施工用电估算情况,拟布置4座变压站,一个400KVA变压站位于二期新建格栅间左侧,一个400KVA变压站位于二期格栅间右侧,一个1000KVA变压站位于办公营地前面,一个630KVA变压站位于明渠右侧。3.2.2.5 施工通讯我项目部已在施工布置区牵入通讯线路,施工范围均在国家通讯卫星信号范围之内,各种通讯方式均可自主选择。3.2.2.6

43、设备修配加工在施工区域布置一个小型设备修配车间,可提供设备小修保养服务。3.2.2.7 料场土料采购自东西湖区三店西路附近的料场,运距约28km。3.2.2.8 渣场经我项目部与东西湖区走马岭弃渣场管理人员协调,对方同意我方在施工期间将渣土、废渣弃往此处,后湖泵站到此弃渣场距离约36km。3.2.3 施工场地规划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施工用地范围,结合各场地特点,考虑在自排明渠右侧与三环线相间的部位另征用一块9000m2临时用地,以满足施工场地需要。对各施工场地具体规划如下:办公区:已在压力管道左侧建造办公室500m2,。生活区:利用原有三期职工宿舍,并在办公室左侧新建一栋职工宿舍,宿舍结构为活动板

44、房,上下两层。工人宿舍布置三处:三期循环水池附近布置一栋,新建变电站附近一栋,自排明渠右侧布置一栋,活动板房结构,上下两层。钢筋厂、木工厂:在三期前池左侧,公共通道旁布置钢筋厂、木工厂,占地面积约3200m2;设备仓库:设备仓库布置在四期泵房左侧,现状变电站下游侧,占地面积约1200m2。本合同工程施工用地计划见表3.2-1。表3.2-1 本标施工用地计划表 序号用地名称位 置用 途占地面积(m2)使用时间1办公区四期压力管道左侧,紧靠张公堤布置办公区、职工食堂等9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2职工生活区A三期泵房左侧职工宿舍3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3职工生活区B四期压力管道左侧,紧

45、靠张公堤职工宿舍2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4工人营地A三期前池左侧工人住宿7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5工人营地B自排明渠左侧工人住宿20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6工人营地C自排明渠右侧工人住宿10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7压力钢管加工厂出堤压力钢管左侧加工压力钢管48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8钢筋厂、木工厂三期前池左侧加工钢筋、木材32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9设备停放场及修理车间二期格栅间右侧设备修理、保养、停放9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10材料堆放场A二期格栅间右侧堆放材料9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11材料堆放场B自排明渠右侧堆放材料15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12设备仓库四期泵房左侧设备仓库12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13金属加工厂自排明渠右侧金结加工厂40002016年5月初至工程结束3.3 施工导流3.3.1 施工导流总体思路采用明渠、抽排结合围堰分期导流方式保证基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