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445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9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69页).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预案编号:*-2017-01预案版本号:2017年第1版预案发布日期:2017年8月25日编制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批准页编制: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审批: 年 月 日 发布页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

2、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2017168号)要求,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是公司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用于规范、指导公司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于2017年8月25日批准发布实施。公司所有部门,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 总经理: 2017年8月25日目 录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应急预案体系21.5应急工作原则22事故风险描述32.1单位概况32.2 应急能力评估4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3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53.1 应急组织体系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64预警和信息报告84.1预警84.2 信息报

3、告105应急响应135.1响应分级135.2响应程序145.3应急结束166 信息公开166.1信息发布人166.2信息发布原则167后期处置177.1 应急总结177.2 配合事件调查177.3 现场保护177.4 现场清理187.5 善后处置188保障措施188.1通信与信息保障188.2应急队伍保障198.3物资装备保障198.4 其他保障199应急预案管理219.1应急预案培训2110奖惩2411附则2411.1 术语和定义2411.2 应急预案备案2511.3 维护和更新2511.4 制定与解释2511.5 应急预案实施25第二章 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25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

4、析251.1 高处坠落事故261.2 机械伤害事故261.3 触电事故261.4 物体打击事故261.5 火灾爆炸事故271.6 中毒事故27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73 组织机构及职责274 预防与预警284.1 危险源监控284.2 预警314.3 报警系统及程序314.4 现场报警方式314.5 通讯联络方式324.6 报告内容应包括324.7 向外求援325 应急处置325.1 响应分级同综合预案325.2 响应程序同综合预案325.3 处置措施32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35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危险专项预案361 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362 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362.1 施工用

5、电安全控制措施362.2 施工用电安全要求373 现场处理措施414 脚手架工程安全防护措施424.1 电梯井洞口的防护措施424.2 结构临边防护措施424.3 楼梯间防护措424.4 防雷避电措施424.5 现场处理措施43第四章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41 事故特征442 应急组织与职责452.1 现场应急自救队职责452.2 现场应急自救队职责分工463 应急处置46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46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73.3 报警电话523.4 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523.5 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524 注意事项53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

6、事项53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53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注意事项53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54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54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54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54附件1公司应急电话一览表56附件2应急物资装备清单59附件4公司应急疏散图61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承担应急处置的部门

7、、人员分工明确,能够迅速、高效实施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以及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结合公司实际,特编制本预案。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88号);(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40号);(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7)*市安全生产条例;(8)*市突发事件

8、应对条例;1.3适用范围此预案适用于*所承包施工的各类工程过程中造成的工程倒塌,机械设备毁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综合应急预案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其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灼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1.5.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本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1.

9、5.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许多事故的破坏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大。因此,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的启动应急预案。1.5.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各类危险源风险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做好应急物质和技术储备工作。2事故风险描述2.1单位概况*成立于*年,位于*市*,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公司下设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业务部,财务部,设计部,工程管理部,全年从业管理人员平均人数达*余人,拥有高中

10、级工程技术人员*人,有资质项目经理*人。而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为*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及创新技术是公司立足和发展的重要资本。作为一支实力雄厚,享有盛誉的施工企业,公司以重合同、守信用、快速、优质、高效、竭诚为各界用户服务为企业宗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诚信守法”、“顾客满意”是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方针和目标。公司总经理与公司驻工地的其它项目经理一起,深入现场,与工人战斗在第一线,有效地组织全面施工,检查工程质量及安全,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科学地控制施工进度,在公司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所有的施工任务,并且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受到业主

11、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历年的先进企业及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2 应急能力评估公司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每年对应急队员进行训练,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及演练。公司配备了灭火器等应急救援物资,公司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高处坠落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主要体现在脚手架扣件质量低劣造成架体倒塌、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三宝”、“四口”安全防护不严、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雨雪天后高处作业没有防滑措施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2.2.2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主要体现机械设备防护

12、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2.2.3触电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触电事故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漏电、雨天后配电箱内进水导致漏电、电气设备接线不正确、未执行“三相无线”制、漏电保护器失灵、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2.2.4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主要体现在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抛掷物品、不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不遵守劳动纪录、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2.2.5火灾爆炸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主要体现在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及保管不当、动用明

13、火时没有专职看火人员、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2.2.6中毒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主要体现在地下作业环境存在的各种毒气、现场焚烧的有毒物质、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豆角等未彻底炒、煮熟等。在由于工地人员多,饮食卫生关系众多人员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将会导致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直接的经济损失。2.2.7地震事故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等;易引起地面塌陷、有毒有害气体涌出、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

14、坡等危害。3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如下:应急指挥部救援抢险组后勤保障组警戒疏散组通讯联络组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应急指挥部及应急小组人员组成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专职安全员救援抢险组组长:工程部经理成员:工程部员工;警戒疏散组组长:采购部经理成员:采购部员工通讯联络组组长:成本预算部经理成员:成本预算部员工后勤保障组组长:财务部经理成员:财务部员工3.2.2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组织应急物资的保障和人员的应急救援教育和培训;(3)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4)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

15、调动;(5)启动和终止各类专项应急预案;(6)调动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7)组织协调现场的抢救工作;(8)事故信息的上报。3.2.2.1总指挥(1)组织制定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宣布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调动(8)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9)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及收集相关数据;3.2.2.2副总指挥(1)协助总指挥组织制定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协助总指挥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应急现场指挥人员,尽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16、程度;(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及时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并做好善后处置工作;(6)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演习。3.2.3救援抢险组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组织对现场受伤人员的救助,对已损坏的设备进行抢修,对其它设备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查,控制事故现场。3.2.4警戒疏散组迅速疏散现场人员,划出危险区域,严禁人员靠近,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3.2.5通讯联络组迅速报警,并负责各部门间的联络,保障通讯畅通。3.2.6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器材、维修材料的供给。 4预警和信息报告4.1预警公司应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防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处

17、置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当火灾报警探头报警;遇特殊天气如高温、暴雨等;视频监控发现异常,巡检过程中发现异常等情况下,应立即采取预警措施,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置。4.1.1预警行动对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迅速采取措施,撤离人员、确定可能波及范围并设置警戒,通知部门经理。部门经理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向公司主管领导、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和求得援助。如在非工作状态发现险情,发现者应迅速直接向部门经理报告。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自然灾害、周边险情后,获取人应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负责人确认

18、信息属实,及时告知全体作业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4.1.2 预警级别及条件按照危险源是否会发生事故、事故灾难可控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本预案预警级别为级预警:级(现场级)预警、级(公司级)预警、级(社会级)预警。(1)级(现场级)预警级(现场级)预警是指有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已经出现发生事故的苗头,或事故发生的初期而做出相应的预警。 (2)级(企业级)预警级(企业级)预警是指已经发生了事故,但事故后果严重性或影响范围没有超出现场的控制能力,而做出相应的预警。(3)级(社会级)预警级(社会级)预警是指事故后果严重性或影响范围没有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但有可能会超出企业的控制能

19、力,而做出相应的预警。4.1.3 预警启动程序(1)现场已出现事故,或即将出现事故,则马上启动级预警;(2)一旦启动级预警,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并做好启动级预警的准备;(3)一旦启动级预警,应急指挥部应将事故情况上报*建委,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请求是否启动级预警。4.1.4 预警发布(1)级(现场级)预警由现场负责人发布;(2)级(企业级)预警由应急指挥部发布;(3)级(社会级)预警向*城乡建设委员会申请其发布。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或广播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均可。4.2 信息报告4.2.1信息报告与通知本司

20、设置24小时有效固定报警电话(*-*),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拨打值班电话,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并迅速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和应急指挥部按预警级别和图4.3.1信息报告流程图逐级上报。紧急情况下,可越级报告,或拨打110或119,有人员受伤严重的拨打120。事故现场负责人应急指挥部*城乡建设委员会拨打110、120或1194.3.1信息报告流程图4.2.2 信息上报4.2.2.1信息报告形式信息报告的形式分为以下四种:A 内部报告; B 向社会救援组织求援; C 向地方政府求援报告;4.2.2.2 信息报告的时限与内容A 内部报告的内容与时限:事故发生后立即

21、报告,报告内容如下:a) 事故类型、时间、地点和部位;b) 事故严重程度和现况;c) 人员伤亡情况;d) 已采取的措施;B 向社会救援组织求援时报告的内容与时限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如下:a) 企业名称、地理位置;b) 事故类型、严重程度;c) 事故介质名称;d) 人员伤亡情况;e) 已采取的措施;f) 需求的援助形式;g) 迎接救援队伍的地点和标志。C 向地方政府求援报告内容与时限a) 应急指挥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b) 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

22、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4.2.3 信息处置各级应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对事故信息报告进行研判,对属于本级处置的,必须立即组织展开应急,通知相关应急力量,向所管辖组织发出应急通知和指令。同时按报告程序迅速将事故信息和处置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各级应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经研判,超出

23、本级处置的,必须按报告程序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上级部门。在上报信息的同时,必须立即组织本级及所辖部门展开应急、通知相关应急力量、向所管辖组织发出应急通知和指令。 4.2.4 信息传递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

24、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按照锅炉爆炸、火灾扑救等不同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本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紧急集合点),转移时应朝上风方向,避开事故的扩散区域或火灾事故火焰辐射所涉及范围。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级应急响应,即:级(现场级)应急响应、级(企业级)应急响应、

25、级(社会级)应急响应。(1)级(现场级)响应级(现场级)响应是指事故发生的初期,事故尚处于现场可控状态,未波及到其它现场,能被岗位人员应急相应处理的事件。(2)级(企业级)响应级(企业级)响应是指事故超出现场可控状态,或可能波及到其他现场,尚处于企业可控状态,未波及相邻企业的状态,而做出级响应。(3)级(社会级)响应级(社会级)响应是指事故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可能或已经波及到企业外的状态,而做出级响应。5.2响应程序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指挥机构及对应的预案见表5.2。表5.2 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序号预警分级响应分级指挥机构分级预案体系分级1级预警级

26、响应现场应急小组现场处置方案2级预警级响应应急指挥部综合、专项应急预案3级预警级响应*城乡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应急预案本预案的响应程序内容如下:(1)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级预警,若超过级预警,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级响应;(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级,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并报告*建委;(3)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社区时,预警级别超过级,则由应急总指挥请求*建委启动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

27、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本预案的响应流程见图5.2。事故发生启动级响应预警级别是否超出级启动级响应是预警级别是否超出级请求启动级响应是否是,且超出级否图5.2 响应程序图5.3应急结束5.3.1 应急终止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4)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5.4.2 应急终止程序(1)事故现场负责人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报告应急指挥部后,解除级预警;(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

28、事故现场负责人关于解除应急预警后,派人到现场确认,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级预警;(3)若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或社区负责人解除预警。6 信息公开6.1信息发布人事故发生后,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将应急救援各阶段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发布的信息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同,客观准确表述事故态势、发展状况及救援情况。救援结束后,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6.2信息发布原则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7后期处置7.1 应急总结(1)应急终止后,事故发生部门负责编写应急总结

29、,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发生初步原因;b)应急处置过程;c)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d)在应急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e)对预案的修改建议。(2)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总结和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3)应急指挥部负责向上级部门上报。7.2 配合事件调查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按照事件调查组的要求,事故部门应如实提供相关材料,配合事件调查组取得相关证据。7.3 现场保护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件调查组取证。7.4 现场清理根据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

30、对事故现场洗消:(1)清理:用水、清洁剂、清洗液清理现场。(2)处理:对污染的衣物等集中处理,其他物料根据实际情况回收利用。7.5 善后处置财产损失由财务部门进行统计,事故发生后做好配合工作。发生人员伤亡的,由本司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及家属进行安抚,商谈救治期间的费用问题。人力资源部准备工伤认定材料,按照工伤上报程序进行上报。协助政府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开展事故后复产工作,并且对周边环境、场地进行的清洗工作,减少或尽可能降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使之达到国家标准允许的要求。组织灾后复产所需物资的供应和调运,使事故受灾后生产生活能够尽

31、快恢复。并对损毁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等进行修复重建工作。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本司内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具体见附件12.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事故发生较大时,本司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8.2应急队伍保障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本司现有应急资源,组建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通讯联络组和后勤保障组。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

32、卫生、地震救援、防台防汛、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政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部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还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8.3物资装备保障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本司为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

33、其联系方式见附件10.1、10.2。8.4 其他保障8.4.1经费保障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本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公司应确保应急费用专款专用,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8.4.2 应急过程保障应急指挥部应做好应急过程中的医疗、治安、消防等方面的保障工作。8.4.3 人员防护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人员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8.4.4 交通运输保障在应急响应时,利用公司现有的车辆资源,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

34、、装备和物资。8.4.5 其他保障(1)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公司质安科。(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备用一辆应急交通运输车辆, 备用车辆只承担距单位较近的运输任务, 司机手机电话 24小时开机,一旦应急事故发生, 通知司机速回。(3)现场保护组应常备用于应急突发事故的警戒带,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在事故现场治安警戒使用。(4)项目部办公室应当常备医疗急救用品。(5)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应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用锹、镐、撬棍等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定期更换灭火器,日常维护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 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挡物,保持消防器材应急使用及安全通道畅通。(6)应急组织机构的全体成

35、员,应树立“接到报警就是命令”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勇敢、科学、冷静应对事故,不能盲目、蛮干。 遇到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其它潜在危险时,必须有防范措施或请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7)在组织机构内,当正职休假,开会等外出时,副职必须承担起正职应当承担的责任。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制对本司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或检查应急培训总结,内容应包括:(1)培训时间;(2)培训内容;(3)培训师资;(4)培训人员;(5)培训效果;(6)培训考核记录等。9.1.1培训内容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应急指挥部和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的内

36、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任的责任;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每年的培训时间及内容如表9.1.2。表9.1.2 各类人员年度培训时间和内容序号人员主要内容时间1公司法人1、规章制度、标准;2、职业危害辨识;3、安全检查;4、制定应急计划和安全报告;5、事故调查方法。每年不得少于16h2管理人员1、国家政策法规;2、工业事故控制;3、事故调查分析;4、职业危害监督检查。每年不得小于16h3安全和应急救援人员1、国家政策、法规;2、危险源控制系统;3、应急救援专业技术;4、事故调查和评估。每年不得小于16h9.1.2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可根据本司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

37、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板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9.1.3 培训要求(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应选择身体状况良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以及具有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水平,每年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不低于两次的培训。(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每年度由员工所在部门进行应急响应的培训。(3)人员应急响应的培训,公司周边协助人员,应由应急指挥部协助周边人员进行应急响应的知识宣传教育。9.2应急预案演练本司应结合本司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本预案危险源分布表2.2.1中所列出的危险源作为事故预防重点,本司每半年组织至少

38、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以检查和测试应急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靠性,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演练形式可采取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等多种形式。9.2.1 演练准备应急指挥部应做好演练方案的策划,内容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9.2.2 演练总结应急指挥部演练结束后应做好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1)参加演练的公司、人员和演练地点;(2)起止时间;(3)演练项目和内容;(4)演练过程中的环境条件;(5)演练动用设备、物资;(6)演练效果;(7)持续改进的建议

39、;(8)演练过程记录的文字、音像资料等。10奖惩(1)对于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无故不到位或迟到及临阵逃脱者,将给予行政处分。(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不服命令的,将给予处罚。(3)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表现勇敢、机智、成绩突出人员应给予表扬或奖励。(4)在抢险救灾中,受到伤害的员工,按照工伤条例进行赔偿。(5)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项目部存档备案。11附则11.1 术语和定义11.1.1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

40、的行动方案。11.1.2 应急准备针对 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11.1.3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11.1.4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11.1.5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11.2 应急预案备案本预案报总经理审阅批准实施,留安全负责人或主管科室备案。同时上级*市*建设委员会备案。11.3 维护和更新每次演练结束或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颁

41、布及人员设置变动情况及时修改、补充预案。11.4 制定与解释本预案由*制定,并负责解释。11.5 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自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实施。第2章 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根据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统计,并通过对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的分析得知,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种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 85%以上,因此,这五种事故称为“五大伤害”。此外,中毒和火灾也是多发性事故。所以,我公司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如下:1.1 高处坠落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主要体现在脚手架扣件质量低劣造成架体倒塌

42、、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三宝”、“四口”安全防护不严、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雨雪天后高处作业没有防滑措施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1.2 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防护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1.3 触电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触电事故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漏电、雨天后配电箱内进水导致漏电、电气设备接线不正确、未执行“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器失灵、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1.4 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主要体在在高

43、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抛掷物品、不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不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1.5 火灾爆炸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主要体现在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及保管不当、动用明火时没有专职看火人员、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1.6 中毒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主要体现在地下作业环境存在的各种毒气、现场焚烧的有毒物质、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豆角等未彻底炒、煮熟等。在由于工地人员多,饮食卫生关系众多人员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现食

44、物中毒事故,将会导致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直接的经济损失。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根据事故性质、类别、严重程度,研究部署现场救援处置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立即进入岗位,按照现场勘查和救援同步进行的原则及时开展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救援物资到位。3 组织机构及职责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的同时,技术组必须根据上述事故类型配备专业人员。高处坠落专业负责人:*机械伤害专业负责人:*触电专业负责人:*物体打击专业负责人:*火灾爆炸专业负责人 :*食物中毒专业负责人:*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按照有关要求,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在施工中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同时,系统辩识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设备和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加强危险源监控。具体预防监控措施如下:4.1.2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1)认真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