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运营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运营商报告.docx(2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中国移动运营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章 中国移动通信运营产业环境分析第一节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分析一、中国电信业2002年发展回顾2002年我国的电信业务收入达4116亿元,较2001年增长15,是同期GDP增长速度8的大约2倍,继续推动国名经济的增长。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为1924亿元,占46.8%。(一)电信业发展统计1、2002年,中国的电信网络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规模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到2002年底,我国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容量均居世界首位,2002年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含接入设备容量)达到2.85亿门,较2001年增长了11。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76万路端,较2001年
2、增长了1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了2.7亿户,较2001年增长了24。分组交换网、DDN、ATM和帧中继网络规模达到134万断口,较2001年增长了15.1%。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口达到332万端口,较2001年增长了30。光缆总长度达到241.6万皮长公里,较2001年增长了45.7皮长公里;其中长途光缆长度达51万皮长公里。从容量上看,已基本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2、电信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我国的电信业务收入达4116亿元,较2001年增长15,是同期GDP增长速度8的大约2倍,继续推动国名经济的增长。其中本地电话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占34.7,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为1924亿元,占
3、46.8%,固定数据业务收入占181亿元,占4.4%。2002年移动通信业务占电信业收入比例2002年固定电话用户达2.14亿户,同比增长19%。其中,城市、农村电话用户的比例分别为63.5%、36.5%。全国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为16.8%,比2001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总用户2.07亿,全国累计新增蜂窝移动通信用户6139万,比2001年增长42.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6.2%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5910万户,比2001年增长了75.3%;分组交换、DDN、ATM和帧中继用户共达66.6万户,比2001年增长了6.9%。通信水平分省情况(2002年12月)固定电话城市电话住宅电话移
4、动电话单位普及率 (部/百人)普及率 (部/百人)普及率(部/百人)普及率(部/百人)全 国17.5524.7813.6216.19东 部26.6226.5619.8927.48北 京51.2355.1431.3366.49天 津31.9642.8722.7330.52辽 宁25.5024.5020.2521.47上 海48.1159.1230.9356.59江 苏23.3321.9819.1220.22浙 江30.6925.3820.8131.66福 建27.7736.2423.6523.59山 东19.7915.7816.8613.23广 东26.7026.0117.6441.40海 南1
5、8.1021.0113.8613.78中 部14.4020.9911.9110.90河 北16.9624.3914.5412.55山 西17.1230.7113.5812.63吉 林19.3619.4115.5617.14黑龙江18.0822.7715.0217.98安 徽12.7419.5511.198.55江 西12.9324.4510.7510.38河 南12.7621.1010.637.67湖 北12.8714.9610.0410.30湖 南12.5620.5110.109.52西 部11.9427.549.1410.92内蒙古13.8330.4510.4314.56广 西11.072
6、5.588.919.02重 庆13.7019.2711.1213.71四 川10.6721.548.2410.28贵 州7.4622.566.066.49云 南10.5040.926.9511.71西 藏7.9980.964.588.00陕 西15.1233.5812.1012.77甘 肃13.0533.3210.178.02青 海11.5856.658.7314.74宁 夏16.3237.2210.3913.09新 疆18.6536.0213.5015.823、电信业务结构向多元化转变话音业务仍是主流,非话业务需求增长官迅速,2002年,来自话音业务的收入比例在90以上,固定数据通信的收入比
7、例只有4.4,但是固定数据通信业务的收入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51。IP长途对传统长途、移动电话对固定本地电话业务的替代趋势在增强。在本地通话业务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都在增长,但移动本地业务量增长要远高于固定电话,本地固定电话的竞争日趋激烈。4、电信业进一步打破垄断,走向市场竞争2002年量收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国际通信领域、国内长途领域、移动通信领域表现十分明显,除了资费下调,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等因素外,缺乏业务创新,难以提高服务附加价值,促进用户的消费也是重要的原因。 2002年,对国内电信运营市场进行了重组,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星
8、和铁通公司6家骨干企组成竞争格局,在无线联通领域有4000多家中小企业经营增值业务。5、电信网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国产设备得到广泛应用。6、电信投融资日趋理性化和市场化。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35亿,与2001年相比下降20.3%。(二)2002年存在的问题1、电信市场竞争秩序尚需进一步规范部分运营企业通过人为设置技术障碍,降低竞争对手的接通率,造成互联互通不畅,移动、长途等业务市场恶性价格战,在通信卡市场,低价打折销售通信卡的现象比较突出,通信卡的售后服务也存在一定问题。2、电信业务需求有待培育开发 2002年量收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业务总量增长近30,而业务收入只增长15,
9、在国际通信领域、国内长途领域、移动通信领域表现十分明显,除了资费下调,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等因素外,缺乏业务创新,难以提高服务附加价值,促进用户的消费也是重要的原因。2002年的增值电信业务尽管有企业开拓移动商务、固定短信、VOD颠簸等新业务,但只有移动短消息业务一支独秀,其他增值业务仍处于开拓、培育阶段,互联网业务也是停留在上网浏览资料、收发邮件上,还需要开放新业务。要进一步细分市场,结合消费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业务。3、电信业务发展地域差异仍然明显。4、网络资源综合利用不够理想目前干线传输网的光纤利用率仅为20左右5、电信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还有差距,电信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
10、提升。电话用户数用户数分省情况(2003年4月)固 定 电 话移动电话(万户)合计(万户)城市电话(万户)农村电话(万户)全 国22903.914719.28184.722571.7东 部11055.67064.53991.112226.9北 京602.3524.378.01002.6天 津304.3303.60.7341.7辽 宁1059.6736.7322.9952.0上 海688.6688.60.0970.4江 苏1782.7978.1804.61684.1浙 江1474.7818.1656.51579.7福 建1031.2634.1397.1813.8山 东1870.5859.0101
11、1.51298.6广 东2092.11413.2678.93462.2海 南149.6108.741.0121.8中 部7311.44389.02922.35981.0河 北1192.8630.3562.5942.5山 西583.2399.1184.1448.8吉 林513.4365.0148.4526.0黑龙江720.5529.7190.7785.0安 徽866.3406.8459.5617.1江 西558.5342.9215.6468.6河 南1235.4663.5571.9813.0湖 北778.5569.7208.8680.6湖 南862.8482.0380.8699.6西 部4536
12、.63265.31271.24363.8内蒙古348.2273.175.1394.9广 西568.5398.1170.5465.8重 庆446.1286.8159.4465.5四 川969.6693.3276.3934.6贵 州293.5213.779.7286.5云 南452.7343.8108.9545.4西 藏22.020.91.025.1陕 西578.4388.1190.4504.0甘 肃351.7254.797.0240.7青 海63.454.68.884.3宁 夏89.468.520.988.2新 疆353.2269.783.5328.6二、中国电信业2003年发展特点(一)200
13、3年一季度发展情况截止到年第一季度,全国电话总数达到.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亿户。年月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年第一季度我国电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电信业务收入增加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电话用户数继续增加,固定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万户。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截止到年第一季度,全国电话总数达到.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亿户。年月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其一,电信业务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移动、数据业务增势迅猛。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额
14、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移动业务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为亿元,占总业务收入的,增长了;数据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最快,业务收入完成额为亿元,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增长。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电信业总体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而移动、数据业务则成为电信市场的最大亮点。2003年一季度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电信业收入比例 其二,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固定电话用户重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月均增长万户,比上年月均增长高出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月均增长万户。截至今年月日,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万户,总数达到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亿户。目前,我国电信业
15、继续保持了全球用户数第一的地位,并且固定电话用户还重新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三,竞争逐渐向纵深层次发展,提高网络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受到广泛重视。尽管运营商之间价格战依然惨烈,但网络战、服务战已经提前浮出水面。中国电信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打造新的运维体系支撑新业务开发,例如中国电信推出的“寰球行”业务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也都加大了网络优化、运营支撑系统的投入,例如广州移动年初对网络追加了万元的投资,中国联通 网络全面投入运营。 其四,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加大业务创新、品牌营销力度。随着运营商之间的话务量竞争日益激烈,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优势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除了为提高企
16、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塑造企业品牌外,不断创新业务品牌也已经成为运营商取胜市场的关键所在。例如,重庆电信推出了“一号通”,广东电信近期推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等;中国移动推出了“动感地带”服务品牌等。 另外,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龙头作用愈加明显。经过改革的洗礼和市场的历练,国内运营商已经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仅靠运营商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还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作战,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在这种合作意识的指导下,广东电信加大投入建设“互联星空”产业链,中国移动则联合了众多共同打造“动感地带”,而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也都加快了与、制造商等的合作步伐。在打造产业链的过程中,运营商的龙头作用愈
17、加明显,“中国移动处罚违规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国电信业继续保持良性发展的势头,得益于外在环境(即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首先,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我国电信业良性发展的基础。电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和先导产业,可以适当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不能脱离宏观经济发展而发展。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我国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电信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在全球电信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电信业能够“一支独秀”,重要经验就是我国监管体制不断改革,监管政策得力。进入年,我国电信监管机构继续强化
18、对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问题、电信服务等的监管,并取得很大成绩。 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根基。为应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各电信企业不断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企业效益,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企业上市不但给企业发展筹到大规模建设资金,更刺激了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也给电信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各电信企业都加大了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信市场将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移动通信仍将成为电信市场上最大的亮点。在刚刚过去的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风起云涌、竞争十分激烈。联通二期
19、工程竣工,本季度末正式开通服务;中国移动也大力开展其品牌战略。移动通信成为中国电信业务市场上最大的亮点。 2、增速减缓,平稳发展。年第一季度,中国联通取消了对手机的补贴,中国联通用户为万户,新增用户仅为万户,占整个移动新增用户总数的.。和年第四季度相比,用户增长速度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少了政策支持的增速放缓。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发展将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3、前途扑朔迷离。目前被一些制造商炒得过热的技术前景很不明朗。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陆茂丰说:“是技术进步的方向,但究竟它有多大的市场需求,这还不好说。目前的情况下,铺开的条件还远远不够成熟。”市场需求注定了前途坎坷。4、互联互通成监管重
20、点作为电信行业的行规,互联互通是未来中国电信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信业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必须尽快拿出相应的措施,对电信市场进行有力的监控。(二)信息产业部2003年电信业务发展目标:电信业务发展目标:到2003年底,固定电话业务收入将达到1800亿元左右,占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的39.5;用户将达到2.47亿户,比2002年增长15.7;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可望达到19.4,比2002年增长2.6个百分点。到2003年底,移动业务收入可望达到2200亿元左右,占总电信业务收入的48.5,增长16.1;2003年4月左右,移动电话用户数可望超过固定电话用
21、户数;到2003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可达到2.58亿户,年增长率为24.9,移动电话普及率可望达到20。此外,短消息业务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增强型短消息(EMS)和多媒体短消息(MMS)的业务量也将有一定增长。三、2003年中国电信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2002年,我国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为8。未来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03年的GDP增长率将在7以上。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2年,我国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为8。未来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03年的GDP增长率将
22、在7以上。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六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的推进,对政府、企业、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电信业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提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孕育新的电信市场、提高电话普及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电信政策法规环境 良好的政策
23、法规环境是我国电信业蓬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电信立法已经形成了以电信条例为核心、以部门规章为补充的法规体系。未来的政策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速电信法制建设,建立以电信法为核心、以规章为补充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国特色电信监管体系的形成,同时按WTO的规则行使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由于受跨国运营企业自身战略调整的影响,2002年预期中的外资冲击并没有出现。但是,随着国际电信巨头实力的恢复,它们将通过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或者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预计2003年的增值业务将可能出现外资活跃的局面。 从区域上看,外资最先被允许进入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广
24、州和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预计国内的增值业务商和合资公司在这些地区的投资热度将持续增加。 一方面,由于知名跨国电信运营企业合作门槛的降低、国内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运营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增加了国内运营企业与国外运营企业合作谈判的筹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运营企业实力的壮大和业务经验的丰富,也逐步具备了开发国际市场的能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将使我国的电信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电信市场发展环境 1.电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由于我国各电信业务的普及率还较低,未来随着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电信消费能力的提高,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基于G
25、PRS和CDMA1X技术的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2003年的电信消费热点,并进一步加剧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相互地域渗透的加剧以及双方各地互联互通协议的签订,固定接入市场的竞争也会加剧。这些都会刺激电信市场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预期电信市场消费需求规模仍将保持1015的增长。 从个人通信消费来看,2001年的人均通信消费支出为280元左右,比2000年上升了20。随着我国电话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电信业务的创新和应用会与人民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我国的个人通信消费支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也将使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电信业务发展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目前的固定和移动业务
26、还比较单一,互联网应用业务虽然种类略多,但个性化业务应用还较少。未来随着网络平台更加完善、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断的业务创新将成为竞争的根本。因此业务发展将更加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将成为延伸电信产业价值链的焦点。在平均用户收入逐渐下降的趋势下,运营企业要增加业务的附加价值,必须延伸电信产业价值链,通过内容提供商、服务集成商等行业相关者挖掘深层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多种业务应用来共同培育市场,增加电信服务价值。 3.电信市场将向开放有效、全方位竞争方向发展 随着原中国电信的拆分重组,我国各业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主导运营企业的市场垄断力量大大下降。一方面随
27、着管制力度的增加、业务的融合和替代,未来市场的竞争将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中逐步走向有效竞争市场格局。另一方面,产业的价值链也将延伸分化,走向进一步开放:从以网络运营企业为核心的“需求扩散模式”逐步过渡到网络运营企业、业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商、内容供应商、接入服务商等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合作和培育开发市场的“需求互动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创新,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业务市场,而是全方位、多业务的竞争。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分流构成了移动运营企业对固网运营企业的异质业务竞争。在固定电话市场,2003年将是电信和网通南北相互渗透、在重点地区逐步展开正面全方位竞争的一年。在接入市场上,随
28、着无线局域网、宽带接入等方式的兴起,融合了话音、数据等多业务的几大基础运营企业间的全方位竞争将拉开序幕。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不规范竞争,但随着市场的成熟,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 伴随竞争的激烈和开展业务的需要,运营企业之间对抗性的竞争将逐步被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时代所代替,运营企业之间在某一业务市场存在激烈竞争,而在另一个业务市场却可能成为资源互补者,互相合作。 4.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配置面临结构性失衡 对于不同地区,资本的逐利性将使其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区域,从而使电信业务基础好、消费能力强的东部地区资金更加充足,而基础设施差、收入低
29、的中西部地区相对难以吸引资金,从而加剧资金要素的区域不平衡性。同样对于运营企业也如此,善于资本运作、业绩良好的公司的资金压力较小;而需要发展、实力弱小的企业则相对引资困难。 在人才方面,电信业的高层次人才本身就较缺乏,而外资公司的进入、市场的开放将加剧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流失现象短期内会加剧,使国内运营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压力。尤其电信人才向东南部集中的趋势仍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对中西部地区的通信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5.电信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伴随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更多的国际、国内投资者能够以多种方式进入电信服务市场。由于国外资本实力雄厚,民间资本总量可观又十分活跃,因
30、此有可能先后在增值业务领域和基础业务领域出现非国有资本踊跃投资的现象,最终实现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多渠道共同投资的新局面。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通信网络技术的演进方向将集中在IP技术、光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等领域。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往往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新一代电信网络的逐步形成。 (四)电信技术发展环境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通信网络技术的演进方向将集中在IP技术、光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等领域。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往往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新一代电信网络的逐步形成。 下一代IP网络应当是有服务质量保证、安全、可维护、可管理的电信级IP网络。 接入网的宽带化、数
31、字化和业务综合化成为接入网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 未来几年,GSM/GPRS和CDMA技术仍将是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完善网络覆盖、增强网络的业务提供能力、提高现有网络的利用率、充分挖掘2G网络的潜力将成为网络建设的主流。我国近期在3G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积极进行通信系统以及网络演进的研究和试验,积极做好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技术试验,对三种技术的性能、成熟性和兼容性进行充分测试,为今后更有效地引入3G移动通信系统做好准备。由于2G技术规模大、技术成熟,2G和3G共存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DWDM、光交换技术、智能交换光网络技术等方面。D
32、WDM仍将在长途传输系统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向超大容量和超长传输距离方向发展。光交换技术和智能交换光网络技术也将会在器件、协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第二节 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分析一、2002年移动通信业发展概述截至2002年12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1280万户,与中国固定电话用户相差无几;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已占据整个中国电信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电信市场的绝对主力;中国移动凭借全球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身份和不断提高的综合运营能力,已经跻身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第一军团,正在朝真正的世界一流通信企业迈进;中国联通则以季军身份在努力赶超,向着国内通信运营的第二名靠近。 两大移动
33、运营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经济效益位居国企前列,业务收入有望实现1500亿元,用户数有望达到1.5亿,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保持世界第一。中国联通CDMA用户数达到750万左右,GSM用户保持在6300万户,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国移动GPRS网已覆盖全国240个主要城市,并与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开通漫游。其基础网络建设加快,全长2.9万公里、覆盖全国的省际骨干传输网建成并投产使用。中国联通CDMA1X网络建设进程加快,除西藏外全国省会城市及部分大中城市网络已经建成,即将投产开通。中国移动跻身世界500强,排名第287位,在资产总额100亿元以上的中央管理的企业
34、中绩效评价得分第二名。竞争由价格战转向效益大比拼 随着竞争的加剧,原有的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竞争随着市场增量的减少、行业利润被削薄越来越显露出弊端。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在反思价格战带来的后果。为避免单纯的价格战,两大企业纷纷在服务与业务上下工夫,希望凭借差异化的服务与个性化的业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服务与业务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谁能创新,谁能以客户可承受的价格提供最实用的业务、最优质的服务,谁就将获得竞争优势。服务与业务能力的较量进一步延伸为企业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的较量,因为能否创新服务与业务,能否开发最具市场前景的应用,能否整合形成最能赢利的价值链,将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观念与机制的转变、管理能
35、力和效率的提高。 中国移动在2002年初提出了“服务和业务领先”的近期战略重点;中国联通在大力发展CDMA的同时,积极加强话音及数据业务开发,联通在信、彩e等一批深受客户欢迎的新品牌、新业务被推出。 企业服务水平在竞争中提高 2001年底启动的中国移动网络大会战,使中国移动网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长途来话接通率、无线接通率、掉话率、短信全程接通率等指标均优于国际平均水平;应急通信水平迅速提高,出色完成了党的十六大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任务。中国联通CDMA网经过一年的不断优化,已基本满足通信需求,直追G网水平。 企业的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服务的差距迅速缩小,客户满意度逐年提高。
36、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各级企业在2002年纷纷启动客户服务工程,实施客户积分计划,提供延伸服务,成为普遍服务手段。中国移动的大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大客户经理制基本落实,机场“全球通”贵宾服务全面开展。客户化观念进一步体现,迎合消费习惯,组织实施“计费月改自然月”和“按日合账全月交费”的收费制度,计费及时准确率又有提高,得到客户的普遍信赖。集服务与营销于一体的服务营销渠道初步形成,客户化、体验式的自建营业厅服务功能更加突出、更具亲和力。业务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各省BOSS集中化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业务比拼日趋激烈,新业务推出周期明显缩短 “双领先”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移动相继策划开展了世界杯和亚运会期
37、间的通信营销服务、校园计划、绿色田野计划等数个有影响有实效的服务和营销活动,针对目标客户的市场开发效果良好。中国联通大力实施的预存话费送CDMA手机等活动,极大拉动了CDMA市场的发展。业界普遍评价两企业的经营水平明显上台阶。 话音业务稳中有升,数据业务增长迅猛。两大企业相继推出的移动公话、会议电话、手机购物等业务试点效果良好,有效刺激了话务量增长。以短信息业务为代表的数据业务发展迅猛。2002年,中国移动有望完成短信量750亿条,中国联通有望完成250亿条。中国移动GPRS应用逐步成熟完善,无线上网卡业务等深受客户青睐。彩信、彩e相映成辉,投放市场仅两个月,用户反应空前积极,移动数据应用再辟
38、新空间。 中国移动整合移动梦网品牌,推出动感地带、商务干线、数码园地三个子品牌并逐渐得到市场认可,移动数据业务产品线基本形成。移动梦网产业凝聚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全网层面的合作SP已达400家,业务更加丰富;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的应用也进一步趋于丰富。 据统计,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加快,已达到四十天左右的国际水平。 2003年,移动通信东方风来满眼春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移动电话用户每月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绝对数量依然可观,但是由于增长的基数庞大,因此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趋缓。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移动电话市场的增长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从2002年末开始进入平
39、稳发展阶段。当企业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宏观利好政策相遇时,企业将获得蓬勃生机。200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良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将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更为移动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政府对电信市场监管的日趋科学,无疑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序竞争、互联互通、相互激发、携手共进,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业必将迎来生机勃勃的一年!二、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特征1、移动电话用户增量巨大,增速趋于平稳,用户规模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移动电话进入千
40、家万户。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新增移动通信用户6139.4万,增长率为42.3,总用户达2.06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9部/百人,比2001年底提高了4.99个百分点。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净增6130万户,达到20611万户,由于2001年的基数较大,增长速度比2001降低29.0%。应看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移动电话用户每月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绝对数量依然可观,但是由于增长的基数庞大,因此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趋缓。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移动电话市场的增长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从2002年末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预计20
41、03年4份左右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通信将跃居国内第一大电信业务移动通信主要面向个人用户,而固定电话主要面向家庭和单位用户,因此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用户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01年底移动通信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比值仅为0.81,而到2002年底,移动通信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比值已经达到0.96,整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比值已达到1.09,广东和北京的比值甚至达到了1.5以上。通过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比值,得到各省区市的分布情况下表所示。从表中可看到2002年相对2001年用户分布整体
42、向右跃迁。2001年只有广东、北京和上海三省市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大于固定电话用户数,有17个省区市的比值小于0.8;而2002年已有12个省区市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大于固定电话用户数,只有7个省区市的比值小于0.8。按此趋势发展,预计2003年4月份左右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通信将跃居国内第一大电信业务。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用户的比值在各省区市的分布情况移动用户数与固定用户数的比值区间0.6以下0.6-0.80.8-1.01.0-1.21.2-1.41.4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数200141311201200207128223、 ARPU值(平均用户收益)持续下降,主要原因首
43、先是实际使用价格水平的下降,其次是新增用户主要为低端用户,预付费卡的优势不再明显。到2002年底,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达到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的比重略有上升,达到46.8。15.9的收入增长率相比于42.3的用户增长率来看,移动通信“增量不增收”依然明显,ARPU值持续下降。造成ARPU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时有发生的价格战、各种资费优惠措施以及移动IP长话的广泛使用造成移动通信实际使用价格水平的下降,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从用户类型上看,虽然用户数在大量增加,但高端移动通信用户经过多年的发展
44、,尤其是近两年的发展,已趋近饱和,在2002年多数新增用户为使用量相对较少的低端用户。下图2反映了ARPU值及相关的变化情况。图中,用业务收入除以平均用户得到平均用户业务收入,反映了ARPU值的变化;用通话时长除以平均用户得到平均用户通话时长,其下降反映了低端用户的影响;在通话时长中本地与长途的比近两年基本保持在91,构成较稳定,所以用业务收入除以通话时长得到平均使用价格,其变化基本反映了实际使用价格的变化情况。三个指标的关系可示意为:平均用户业务收入平均用户通话时长平均使用价格,因此可以看出,ARPU值下降受其两个因子下降的影响。通过计算图2中3个指标的年增长率可得到下表2。2001年ARPU值下降了33,平均用户使用量下降12.4,实际价格水平下降23.4;2002年ARPU值下降了24.3,而平均用户使用量下降5.8,实际价格水平下降19.6。因此,我国移动通信ARPU值下降主要受实际价格水平下降的影响,其次是低端用户的影响。此外,实际价格水平的下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的使用量。ARPU值下降因素分析平均用户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平均用户通话时长的增长率(%)平均使用价格的增长率(%)2001-33.0-12.4-23.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