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526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项目管理QC小组成果报告 QC成果交流材料创新型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2014年12月1目 录一、小组简介1二、背景1三、选题理由3四、目标设定6五、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8六、根据最佳方案制定对策表16七、实施18八、效果检查39九、标准化41十、总结与下一步打算43一、 小组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项目管理QC小组成立于2014年1月 ,注册登记编号为2014-06。小组类型为创新型,共由10人组成,均为项目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并聘请国家级诊断师、高级工程师李超建作为小组的辅导员,小组

2、概况见表1。 表1 小组概况小组名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项目管理QC小组课题类型:创新型注册编号:2014-06成立时间:2014年1月1日课题名称: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活动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1月受QC教育情况:人均 75学时活动次数:12次成员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TOM学时职称组内分工1王冰怀男5472教授级高工组长:架构决策、课题管理2张新生男5472高级工程师副组长:组织策划、负责实施3陈怡静女3686工程师副组长:调研协调、负责研发4岳 嵩男3574工程师数据统计分析、实施推广5胡柏松男5174高级工程师负责测试、培训、推广6苑莉钗女4073高

3、级工程师数据分析、设备调研及比选7管 军男4574工程师系统开发、协助测试8王 康男2883工程师调研、系统研发、数据分析9李宝华男3772工程师系统开发、数据分析10李海涛男3770工程师调研、协助测试、推广制表人:陈怡静 制表时间:20014.12.4二、 背景(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业务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以下简称“国内事业部”)成立于2009年,以油气管道EPC总承包管理为主营业务,为业主和客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目前累计完成管道安装建设17769公里,年均管道建设3020公里,具体统计见表2:表2 国内事业部管道建设统计表年度承

4、建管道项目累计数(个)累计完成管道建设(公里)建设管道(公里)备注2008年42669 延续项目2009年65294 2625 包括延续项目2010年87253 1959 2011年159218 1965 2012年2212818 3599 2013年2717769 4952 平均3020 制表人:陈怡静 制表时间:20014.1.6(二)全生命周期数据库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油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并以此作为项目规划、前期、定义、实施、验收和运维的全过程基础数据和交互平台。对油气管道工程参建各方数据采集和上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追溯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

5、求。(三)管道局数据仓库管道局筹建了统一标准的数据交互平台“管道局数据仓库”,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数据和管道局内部企业管理各方数据交互,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三、 选题理由(一) 现有数据采集模式无法适应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和管道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现有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统计方式比较原始,模式见下图: 图1 施工数据采集上报及管理流程图 制图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014.1.6现有的施工数据采集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和管道局数据仓库对采集数据时效性、可追溯性的要求,施工现场数据采集亟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图2 管道局工程项目管理数据流向图制图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014

6、.1.10(二) 现有数据采集模式无法适应国内事业部精细化、高效管理发展的要求1、百公里线路施工数据采集量课题小组对管道局数据仓库系统开发组的调研,对施工现场数据采集量进行了估算,百公里线路施工数据采集量达到了80266组,具体统计见表3。表3 百公里线路施工数据采集量估算表数据类别数据名称数据量(组)备注施工数据交桩209同桩号数量施工数据测量放线209同桩号数量施工数据清点200按照2条/公里估算施工数据扫线200按照2条/公里估算施工数据收管8400按照管长为12米/根估算,每公里约为84根钢管施工数据短节预制100根据连头数为1处/公里估算施工数据布管8400同钢管数量施工数据清理管口

7、施工8400同钢管数量施工数据环境监测380根据每个机组1条/日计算,1个机组每日施工22道焊口,1公里需3.8日估算施工数据焊口组对预热8400同钢管数量施工数据焊接温度测量8400同焊口组对预热数量施工数据焊接工艺记录8400同焊口组对预热数量施工数据焊缝表面质量检查8400同焊口组对预热数量施工数据留头100按短节预制数量估算施工数据焊口返修420按照5%焊口不合格率估算施工数据防腐补口8400同焊口组对预热数量施工数据保温8400同焊口组对预热数量施工数据补伤1680按照20%钢管数量估算施工数据防腐补口剥离强度试验168按照每50根钢管试验一次估算施工数据管沟开挖200按照开挖500

8、米/日估算施工数据一次回填200按照管沟开挖数量估算施工数据管道下沟200按照管沟开挖数量估算施工数据二次回填200按照管沟开挖数量估算施工数据地貌恢复200按照管沟开挖数量估算合计80266制表人:胡柏松 制表时间:2014年1月152、现有施工数据采集模式耗时1)施工现场数据采集耗时小组成员在机组驻地进行了5组典型作业数据采集时间的现场模拟测试(机组人员返回驻地时间段不计算在内),具体统计见表4:表4 施工现场数据采集转换电子数据耗时统计表 序号作业名称现场手工采集时间(分钟/组)数据电子化时间(分钟/组)现场数据总耗时(分钟/组)备注1焊口组对预热1.51.93.42管道组对、焊接工序交

9、接单1.212.23焊接温度测量0.90.91.84焊接工艺记录10.91.95焊缝表面质量检查1.11.42.56焊口返修登记表10.91.9合计13.7制表人:王康 制图时间:2014.1.8从上表可以看出现场技术员、质量员从手工采集到转换为电子数据(Excel)的平均耗时为2.28分钟/组。则百公里现场施工数据采集耗时为183007分钟,即3050小时。2)数据统计录入平台耗时目前各项目部施工现场数据分别由施工分部和EPC项目部统计人员汇总现场施工数据,每个部门的具体时间统计见表5。按照保守统计,数据再次填报各相关平台的平均耗时为2.8小时/每天。表5 施工现场数据统计录入平台耗时统计表

10、 序号工作内容施工分部(分钟)EPC项目部平均耗时(分钟)备注1数据催要等待30102数据汇总40303平台录入60PCM平台、局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等合计70100制表人:王康 制图时间:2014.1.8一个标准化机组日均焊接30道焊口,1公里管道焊口88道计算,百公里综合工期为293天。则百公里线路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的数据汇总统计并录入平台耗时为2.8小时293天=820小时。百公里线路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总耗时:3050+820=3870小时国内事业部按年均建设管道3020公里计算,则每年数据采集耗时量为116874小时,按施工管理人员综合人均收入200元/小时,每天工作7.5小时计算,每年投入施

11、工数据采集的耗费就达到233.7万元,现有的数据采集模式无法适应事业部精细化、高效管理发展的要求。为了全面提升EPC项目施工数据管理的水平,缩短数据采集统计流程,缩减项目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的工作量和时间,公司领导下达指令性任务,先由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入手,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数据采集和管理。选题: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四、 目标设定(一) 目标设定目标:百公里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效率提升40%缩减(二) 目标可行性分析1、理论依据小组收集整理了项目线路施工现场管道安装典型(焊接机组、防腐机组、土石方机组)作业记录表,具体统计见表6。表6 现场施工典

12、型数据采集统计表序号作业记录数据总量重复数据数量自动关联数据数量百分比需填报数据数量百分比1交桩记录1355388622交桩测量放线记录1299753253环境监测记录14342910714材料检查验收记录12000121005焊接材料发放、回收记录1012208806焊条(二次)烘干记录831137887布管检查记录151012803208管道焊口组对检查记录表25883217689管道组对、焊接工序交接单15664096010工序(过程)交接单10888022011焊接温度测量10666044012焊接工艺记录186633126713焊缝表面质量检查记录226627167314焊口返修登记

13、表122217108315补口情况登记表166638106316补伤情况登记表12332597517防腐补口剥离强度试验记录162425127518管沟开挖质量检查记录表16174495619管道下沟、管沟回填质量检查记录表215838136220弯管安装统计表7771000021管道焊口组对及外观抽检记录表296828217222管道防腐补口质量抽查记录表2058401260合计3331081263820762制表人:苑莉钗 制表时间:2014.1.20整理分析后发现, 22个记录表中数据采集总量为333个,其中重复数据和可关联数据达到38%。从理论上讲小组通过创新使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现场施工

14、数据,规避重复数据的录入,进行数据关联和记忆,可以减少38%的数据采集量。则百公里数据采集量缩减为80266组38%=30501组,缩减数据采集时间30501组2.28分钟/组=69542分钟,即1159小时。采用信息化方法可以同时实现数据后台统计汇总,节省施工分部和EPC项目部统计人员的工作全部耗时820小时。折合百公里线路数据采集节省1979小时,效率提高至1979/3870100%=51%,据此,目标设定为采集效率提升40%更具可行性。 2、同类型类比2009年管道局北京咨询中心QC小组曾就PMC工时填报研发了一个填报系统,较原有的工时采集方式效率提高了69%。现有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的方式

15、和PMC工时填报原采集方式类似,研发需求也类似,所以同类型比较设定目标可行。3、研发支撑条件研发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需要以下支撑条件:1)系统开发技术支撑小组不具备软件开发能力,但管道局中油龙慧自动化工程公司是业主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和管道局数据仓库的开发商,可以提供技术支持。2)设备需求此系统的研发构建在管道局整体信息化架构的基础上,由管道局数据中心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及设备资源,并分配油网访问地址和互联网访问地址。 3)费用需求目前可预见的费用为软件开发费,初步估算研发费用50万,国内事业部自筹研发经费。百公里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效率提升40%可行五、 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16、 (一) 平台架构设计方案小组认为管道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必须在管道局工程信息化发展架构的基础上,满足各方平台对数据采集的需求,缩减数据采集的流程,讨论提出了三种采集系统架构设计方案:1、总方案一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逐条填报/批量导入以统一的数据仓库为核心,现场纸质记录为采集手段,利用数据采集模板,实现数据快速批量导入。研发面向工程现场执行层的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架构,部署在管道局云平台;工程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使用纸质表单模板采集数据,回驻地后登陆系统逐条填报,或者转化成电子版系统导入表格模板,登陆系统批量导入。图3 总方案一 采集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制图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

17、014.2.182、总方案二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模板采集 以统一的数据仓库为核心,移动智能终端为采集手段,利用数据采集模板,在施工现场实现电子化采集。研发面向工程现场执行层的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架构,部署在管道局云平台;工程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按照项目管理所需的不同数据采集模板,填报在数据采集模板中;回驻地后导出填报的记录,登陆系统批量导入,或者由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同步到系统中,自动批量导入。图4 总方案二 采集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制图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014.2.183、总方案三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元数据采集以统一的数据

18、仓库为核心,移动智能终端为采集手段,充分利用“元数据”理念,自下而上采集、汇总数据。研发面向工程现场执行层的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架构,部署在管道局云平台;将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采集机制固化到数据采集终端系统中,搭载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交付给工程现场人员使用;工程现场人员在数据采集终端上直接填报元数据,由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自动同步到系统中。图5 总方案三 采集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制图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014.2.184、系统架构设计方案比选小组针对上述三种方案展开对比分析,具体三种方案对比情况见表7,其中数据时效性计算如下:(1) 总方案一:百公里线路施工现场数据采集3050小

19、时,百公里综合工期为293天,计算得出百公里线路施工现场数据采集平均每天耗时:3050293=10.4小时/每天(不包括登录平台表格导入时间)。总方案一数据无法实时入库。假设机组人员每天回到驻地均加班完成当天数据入库的理想情况下,数据入库延迟平均至少10.4小时;(2) 总方案二:若现场具备网络条件时,数据可实时入库,数据延迟时间为0小时;若现场不具备网络条件时,数据无法实时入库,需回到驻地同步数据。假设机组人员回到驻地即进行同步数据,并且现场具备网络条件和现场不具备网络条件出现概率相同的理想情况下,按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数据入库延迟平均050%+850%=4小时;(3) 总方案三

20、:与总方案二一样,若现场具备网络条件时,数据可实时入库,数据延迟时间为0小时;若现场不具备网络条件时,数据无法实时入库,需回到驻地同步数据。因此,数据入库延迟平均4小时。表7 数据采集方案对比表方案类型总方案一总方案二总方案三备注数据时效性数据入库延迟平均至少10.4小时数据入库延迟平均4小时数据入库延迟平均4小时数据质量在系统上逐条填报/批量导入时,系统可校验数据并提示错误数据,但属于事后校验在系统上批量导入时,系统可校验数据并提示错误数据,但属于事后校验数据采集的同时即进行数据校验,系统只能提醒和自动修正,数据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数据采集效率纸质记录后需转换成电子版表格,需重复一次采集工

21、作量,数据采集效率较低需按照项目管理所需的不同数据采集模板填报数据,采集模板之间重复的数据仍需要重复填报数据来源唯一,用户只需要一次录入,可重复利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机组名称、人员姓名、日期等数据可自动关联,降低用户数据采集工作量录入工作量存在重复数据录入存在部分重复数据录入采用元数据理念,数据关联,无重复数据录入,还可充分利用设计、采办提供数据大大缩减录入工作量研发周期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研发周期:15人月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研发周期:16人月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研发周期:4人月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研发周期:15人月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研发周期:10人月系统研发费40万50万终端设备购置费、网络流量费用50

22、00/套 65万 终端设备购置费、网络流量费用5000/套适用性现场人员无法看到项目信息实时反馈,填报信息的反馈等现场人员能从终端获取局工程项目平台中各类本项目信息反馈,能提供资料查询、现场照片、录影资料的收集等现场人员能从终端获取局工程项目平台中各类本项目信息反馈,能提供资料查询、设计图纸查看、现场照片、录影资料的收集自动记录等便捷服务制表人:陈怡静 制图时间:2014.2.18通过对三个方案的时效性、数据质量、数据采集效率、研发周期、耗费资金、适用性等多方面比较,总方案二“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模板采集”具有较大优势,但是从长远的经济效益和数据管理提升空间来看,总方案三“

23、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元数据采集”不仅仅能满足各方数据采集的需求,还能够给工程现场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的降低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综合比较,选定总方案三为系统架构总设计方案。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元数据采集(二) 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研发通过小组调研,召开讨论会确定系统研发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工作:(三) 数据采集终端设备选型表8 录入终端设备选型对比表设备类型笔记本手机三防PAD备注便捷性体积大携带和现场使用不便,便捷性差体积最小携带便捷,便捷性最强体积较小携带便捷,便捷性较强录入速度笔记本屏幕7-15寸,配备键盘,录入速度佳;屏幕最小,一般为1.8-5.0寸,录入

24、界面受制约,录入键受温度等因素制约,录入速度相对差;屏幕最适合手持操作,一般为5-12寸,录入较快笔记本录入最快;三防PAD第二;手机相对录入较慢传输速度需依赖网络情况需依赖网络情况需依赖网络情况数据处理能力硬件配置最高,性能最好,数据处理能力最强硬件配置一般,性能一般,数据处理能力一般硬件配置一般,性能一般,数据处理能力一般存储量存储量最大,一般大于500GB存储量受限最大32GB存储量最大可达64GB手机和三防PAD需依赖内存卡进行扩展,根据现场数据采集情况,8G即可满足要求防水、防尘、防摔性能最差较强最强工作时间耗电量大,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工作时间最多5小时耗电量最小,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

25、工作时间最长,至少8小时耗电量较小,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工作时间较长,至少8小时手机、三防PAD工作时间均可超过8小时,满足现场使用需要用户操作适用性施工现场操作受操作场地、办公条件限制,适用性差受屏幕限制操作易出错,适用性一般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用户体验最好费用5000-200001000-40005000-10000优点录入便捷,用户体验好携带方便,电池持续工作时间长,价格便宜,适合现场机组人员配备携带方便,电池持续工作时间长,用户体验好 缺点无三防特性,不方便现场携带,电池持续工作时间达不到现场要求,价格较高屏幕大小受限,用户体验差价格稍高制表人:苑莉钗 制表时间:2014.2.28小组召

26、开多次设备选型讨论会,充分比较8种设备,从工程现场施工环境(防水、防尘、防摔)、电池容量、工作时间长(保证一天8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用户操作习惯,减轻操作疲劳、数据处理能力(具备1G CPU处理速度,具有2G 内存),能够保证具有复杂业务逻辑的程序高速运行、处理数据快速准确、存储容量上应能够满足大量业务数据存储的需求、购买价格(实施推广成本)等多方面比较,最终确定采用三防PAD为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四)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软件研发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软件的研发方案包括:数据库选择、系统架构的选择。1、 数据库选择表9 系统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类型OrcaleSQL server备注开放性能在所有主流

27、平台上运行(包括windows)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可伸缩性、并行性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伸缩性有限安全性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没有获得任何安全证书性能性能最高多用户时性能一般客户端支持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C/S结构,只支持windows客户应用模式ODBC,JDBC,OCIADO,DAO,OLEDB,ODBC可操作性较复杂,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操作简单,但只有图形界面使用风险完全向下兼容,完全没有风险不十分兼容早期产品,有一定风险制表人:王康 制表时间:2014.3.13根据以上各项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从开放性、安全性、性能等多个角度相比

28、较,Orcale数据库更加具有优势,数据采集系统也充分考虑与数据仓库、局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综上所述,小组讨论后确定采用Orcale数据库最为最佳方案。2、 系统架构选择龙慧公司基于公司已发布的1.0、2.0、2.5等多个版本的第一代开发平台(以下简称为ADP),在多个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中进行了应用。近期在与外部公司的一些商用开发平台的广泛交流和调研后又研发出一套基于云架构的配置开发平台(以下简称为CDP)。表10 系统架构选择对比表系统架构类型ADPCDP备注系统成熟度已在超过100个项目上进行应用、完善,已持续发布的1.0、2.0、2.5等多个版本,系统非常成熟、稳定新研发出的平台

29、,未广泛应用,应用项目8个,稳定性未得到充分验证系统研发资源经过多年的研发人才队伍的培养,研发人员约60人,研发资源较充足研发人员约30人,研发资源相对较少系统集成能力对不同的技术架构、不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的系统集成难度大,用户体验一般支持界面集成、数据集成,能够实现不同的技术架构、不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的系统集成,用户体验较好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稳定性强,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但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支持云架构、大数据缓存等先进技术,系统可扩展性强与移动端兼容性兼容移动端兼容移动端开发效率需要按照系统功能编写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完全复用率低采用配置方式就可完成大部分的业务功能,开发效率稍高开发时间4个月3

30、个月开发成本稍高,约80万稍低,约50万实施运维成本可维护性较强,对研发人员依赖程度较高,实施运维成本较高可维护性较强,对研发人员依赖程度低,实施运维成本较低业务需求响应能力需重新调整程序代码,不能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快速、灵活适应用户需求变化优点已在大量实际工程项目得到应用,开发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开发经验和项目使用需求,系统成熟、稳定适合数字化管道系统等工程项目快速构建、稳定、随需而变,开发效率高,运维成本低缺点不能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而快速响应,开发、运维成本高系统未广泛应用,系统稳定性需验证,具有一定的风险制表人:王康 制表时间:2014.3.25经过小组从系统集成能力、开发效率、业务需求响应能

31、力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基于云架构的配置开发平台(CDP)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平台。(五) 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研发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研发中主要方案比选是数据采集终端操作系统的选择。CNET报道,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的第三季度报告中显示,Android操作系统以83.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之首,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81.4%上升至83.6%。苹果的IOS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为12.3%,虽然苹果的iPhone、iPAD、iTouch等高端产品非常畅销,但由于没有占据低端手机市场,机型单一的苹果在占有率上无法与Android匹敌。位列第三

32、的则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已下跌至3.3%。而剩下一些冷门的操作系统仅在最后的0.8%市场份额中挣扎。表11 数据采集终端操作系统对比表操作系统类型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的IOS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备注市场占有率83.6%12.3%3.3%源码模式混合(自由免费,开放源码)闭源(封闭源码,开源组件)封闭式系统硬件兼容性最高高一般流畅度较高最高一般费用低高高开发语言使用Java语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丰富的代码库和各种成熟框架,开发简单,但开发效率偏低指定Objective-C语言,执行效率高,但只能用于开发苹果系统上的程序可使用Java

33、语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丰富的代码库和各种成熟框架,开发简单,但开发效率偏低优点不限制硬件,方便厂家定制设备用户体验好,稳定性高界面简洁,运行流畅缺点占内存大,运行速度略低需要授权需要授权,硬件升级速度减缓、效率低制表人:李宝华 制表时间:2014.3.25根据对以上操作系统的应用率、硬件兼容性、费用等多个方面的比较,小组最终选择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数据采集终端的系统,Java语言为数据采集终端系统开发语言。(六) 确定最佳方案制图人:王冰怀 制图时间:2014.3.25六、 根据最佳方案制定对策表表12 对策表18序号最佳方案对策目 标措 施地点完成时间负责人1三防PAD为终端设备调

34、研、比选并购买终端设备PAD设备支持3G、WiFi通讯方式;防水、防尘、防摔设计达到IP56以上的工业标准;电池续航能力8小时以上;屏幕大小为7-10寸。1、数据采集终端设备调研北京、深圳2014-4-1苑莉钗2、数据采集终端设备选型廊坊2014-4-10苑莉钗3、数据采集终端通讯方式设计廊坊2014-4-10陈怡静2Orcale数据库的创建调研采集数据内容至少完成线路施工焊接机组、防腐机组、土石方机组三种类型机组的数据采集范围;完成对应的数据采集标准编制和数据库表创建。1、现场管理和采集数据调研,收集西三东、各二级单位施工机组现场采集表单廊坊厦门2014-5-20李海涛梳理数据采集范围2、

35、施工现场数据采集范围梳理,与竣工资料、业主全生命周期采集数据进行对标廊坊2014-6-20胡柏松编制统一标准3、根据现场施工工序,按类别编制线路工程数据采集标准廊坊2014-7-10王康开发各类数据表4、以编制的数据采集标准为基础在Orcale数据库中创建各类数据表北京2014-7-29王康3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软件研发(采用CDP应用系统)采用CDP为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增加报表设计等辅助功能,在实际项目上进行功能测试能够存储数据采集终端同步的数据;生成指标项和项目所需的管理报表;至少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应用试用。1、结合CDP特性,从系统层面、用户层面、集成层面搭建总体架构廊坊北京天

36、津2014-6-20王冰怀2、系统部署和数据流向2014-6-20胡柏松3、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和管理人员意见,进行各项功能设计与程序开发2014-7-29李海涛4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研发(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各项功能设计的确定,开发软件在实际项目上进行测试能够实现离线或者在线数据采集和同步、二维码扫描、图纸资料查看、数据统计功能,至少在一个工程项目中试用。1、数据采集终端系统功能规划2014-6-20张新生2、系统设计与程序开发2014-8-1李宝华3、程序测试、优化2014-8-20管军4、终端培训、推广使用2014-9-10岳嵩制表人:陈怡静 制表时间:2014.4.3七、 实施实施对策

37、一:数据采集终端选型1、数据采集终端设备调研考虑到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应至少采用符合IP56工业标准的防水、防尘、防摔设计,能够经受多次从1.2米高度坠落到光滑的水泥地面,能够抵挡从各个方向上的溅水和扬尘;电池容量大,工作时间长,能够保证用户移动作业一天的需要;采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减轻操作疲劳;此外,还应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处理能力,具备1G CPU处理速度,具有2G 内存,能够保证具有复杂业务逻辑的程序高速运行、处理数据快速准确。支持容量16G以上的Micro SD/TF卡,能够满足大量业务数据存储的需求。为了找出能够适应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强光、风沙、粉尘、

38、潮湿等条件,需要有一定的防震防水防尘抗性,性价比良好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小组调研了四个厂家8款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目录见表13:表13 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目录表序号名称型号操作系统备注1联想样机1Lenovo Miix 10 folio case keyboardWindows2联想样机2Lenovo Win7 PCWindows3联想样机3RP700AAndroid4联想样机4K1Android5联想样机5TinkPad Tablet 2Windows6华维无Android7GETACZ710-G1-NAndroid8富士康T70Android制表人:陈怡静 制表时间:2014.2.52、数据采集终

39、端设备选型表14 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对比表序号名称操作系统价格三防效果操作易用性备注1联想样机1Windows4000防水、防尘、防震性差屏幕适宜,操作性稍好图中位置2联想样机2Windows6000防水、防尘、防震性差屏幕稍大,操作性稍好,但携带不方便一排23联想样机3Android10000三防特性较好较为笨重,携带不便;屏幕稍小,操作性稍差一排44联想样机4Android7100三防特性较好屏幕适宜,操作性稍好二排15联想样机5Windows6100防水、防尘、防震性差屏幕适宜,操作性稍好一排36华维Windows10000三防特性较好较为笨重,携带不便;屏幕稍小,操作性稍差一排17GETACAndroid10000三防特性较好屏幕适宜,操作性稍好二排二8富士康Android5000三防特性较好屏幕适宜,操作性稍好二排3制表人:苑莉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