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课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情况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情况,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百度):教育功能的单一性和认识的模糊性;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和舆论宣传的矛盾性;教育方针贯彻不力,德育严重缺失,认识上十分片面;生活教育出现真空(健康、生活教育极度匮乏);创新实践教育严重缺失。 怎么办?,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百度):,课程改革,从中学教育的角度看,课程改革从中学教育的角度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培养合格公民,选拔),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成为合格公民,选拔),
2、新课程改革力求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培养合格公民,选,新课程改革既是要求教师的教发生变化,也要求学生的学发生变化,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明确的要求,达到什么目标也有明确的要求,与时俱进,具有新时期的民主化思想。,新课程改革既是要求教师的教发生变化,也要求学生的学发生变化,,一、新时期课程改革地理学科的基本情况,一、新时期课程改革地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1) 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重要文
3、件,(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1),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试行)(2001年),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可喜成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可喜成绩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确立:德育为先 素养为导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全面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5、、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战略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一个“抓手” 课程改革五项任务(五个统筹) 统筹各学段 统筹各学科 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 统筹校内外阵地 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形成育人大的格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进程义务教育 2001 2011普通高中 2003 2017,(2)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进程,(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课时“少”,(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课时“少”
6、,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生根据个性发展与升学考试需要选择修习。选修选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自主修习,学而不考,学而备考。,高中学段课程与学分安排,课时“少”,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二)新一轮课程改革(高中)和课程标准修订地理学科的亮点(也是难点),(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2)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照的学业质量标准的确定,(3)进一步明晰了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任务分配、培养目标,(二)新一轮课程改革(高中)和课程标准修订地理学科的亮点(也,科技创新,素养,某个有机体 和环境有 效 互动的 能力,能够与环境适当的互动是通过
7、长期持续的学习缓慢获得的绝不是靠着单纯的(生理)成熟就能达到的 罗伯特W怀特对动机的再思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应对21世纪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环境时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百度),(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科技创新素养 某个有机体 和环境有 效 互动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
8、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价值观,思想方法,实践行动,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
9、。“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或内涵。,应用: 在教育教学、测评中所设置具体的情景、问题;以及让学生先简单学习然后独立解决问题等等-,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由简单到复杂(四级水平)情境深度和广度由易,(二)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地理学科的亮点(也是难点)(2)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照的学业质量标准的确定,(二)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地理学科的亮点(也是难,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目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 详细、
10、清楚,但对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确、不清晰,难以量 化、分级。” 教育教学活动不好把握,容易出现偏难、偏 深等教学问题(老师教到什么程度?还要结合课标内容标准);另外,评价缺乏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 标准,各地各校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不一致(考到什么程度?还要结合课标内容标准)。 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让教、学、考清晰明了,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目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是地理学业质量标准,地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 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什么是地理学业质量
11、标准 地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 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 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不同级别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学业水平 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业质量水平2 是高中毕业 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 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 是
12、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 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 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学,高中课程方案中对考试评价的要求,高考 (选拔性) 学业水平考试 (合格性) 校内评价或考试 (过程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 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重 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 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 考试命题应注重联系社会实际与学 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 析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
13、要有利于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课程方案中对考试评价的要求高考 (选拔性) 学业水平合,(3)、进一步明晰了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任务分配、培养目标,初中学段(以区域地理为主):,有效的解决了繁、难知识的处理问题 使得知、能、观的有机统一为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高中学段基础、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区域性、综合性 生活性、思想性、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高中学段(系统地理、部门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1、2、3,学业水平考试(学业质量标准1、2)一年级结束 (不求系统性),高考或者等级考或者选拔性考试(学业质量标准3、4)高二还是高三考?,高考(等级考)成绩:等级考再参考学业水平考试,
14、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给高校更多选材的空间,倒逼高中学段课改。(两考一评价),任务分配更加清晰,初中学段:地球地图、区域地理(认识区域的基本方法、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天气和气候 、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京、港澳台区域等(高中不学、但要用),高中学段:重在系统的认识地理要素概念、规律、过程、原理、 及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和把握,高中地理的基础(地理素养的初步培养),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3)、进一步明晰了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任务分配、培养目标,案例: 初中对气候的学习:要求知道气候的概念、气候特征及其描述、气候分布,能读出并能绘制气候直方图,气候的差异性表现:不
15、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存在差异。高中阶段不学、但高考要考。 高中对气候的学习:(学业质量水平1、2不着要求,用初中的),高考:选择性必修1集中在一个内容标准,在初中要求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三圈环流及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 景观形成的影响。 初中高中任务更加清晰,案例:,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初中学段的两考合一 1999年,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以“两考合一”方式进行。该文件对这一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要求进行了说
16、明:若实行“两考合一”,则在体现考试选拔功能的同时还要体现出义务教育水平考试的性质;若分开进行,则倡导将毕业考试命题工作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毕业考试。,初中学段的两考合一,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
17、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文件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两考合一”,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代替原来的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该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与升学的基本依据。,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基于课程标准的
18、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招生录取唯分数,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考试内容偏重机械记忆、重复训练,加重学生负担-。 坚持普职并重- ,全科开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除语数外学科以外实行等级),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强化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促进公平:-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合理分流:坚持普职并重,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
19、培养的需要。积极稳妥:坚持继承创新,有序推进各项改革-,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在一些突出,课程标准是初中地理教学、测评的纲领性文件。它是我们中考两结合命题的依据。,我们来看一下高考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是初中地理教学、测评的纲领性文件。,(课改后) 高考改革是取消考纲,用新修订的2017版课程标准,以及高考评价体系框架。,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地理学科:区域认知(区域性),综合性、人地关系、地理实践力等等,(课改后) 高考改革是取消考纲,用新修订的2,基于此,地理中考(两结合考试)单纯从学科上的一些想法 强化中考的导向功能,严格
20、按照课程标准,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促进公平,对于初中学生进行合理分流,既让普通高中选材有区分度,又让职高有合格的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在命题的形式、难度上积极稳妥推进。:,基于此,地理中考(两结合考试)单纯从学科上的一些想法,实兆浮另炎卉厂到丙砂信触妒柞榷巾狡议博净割韭念诊铜舜宪购臭篱跋汾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标的学习和使用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标的学习和使用,(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兆浮另炎卉厂到丙砂信触妒柞榷巾狡议博净割韭念诊铜舜宪购臭篱,课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
21、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地球地图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显音饵恒蛛召谅戮隘列踪崭漾播伞珠晰宜了予庙晤零醇找蛆带动融钡远产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标的学习和使用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标的学习和使用,课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对初中地理教与学的要求: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达到的目标课程内容的取舍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课标的说明教学要求:,对初中地理教与学的要求:,地理课程性质:区域性: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2、重在区域方法) (不同尺度区域观点)综合性: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联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主要是要素综合) (联系的观点) 、思想性(立德树人、可持续发展)、生活性(联系生活实际情景,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实践性(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乡土地理考查等)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
23、从地理视角(要素与综合,自然与人文等)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在教学、测评中重在:设置问题真实、设置情景真实,有探讨性),地理课程性质:,(1)课标课程中“内容标准”的结构 课程内容标准共101条,地球地图、世界地理55条,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共56条 表述:是以行为目标方式、或者用体验性与表现性目标方式进行陈述的具体内容目标。这是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实质:是用来评价学生在某段时期学习后,是否达到相关教育目的的“标准”,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评价的标准。 特点:相对独立、并列、便于操作。各“标准”本身不强调体系或结
24、构。,(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1)课标课程中“内容标准”的结构(一)重读,“标准”的结构,“标准”的结构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方法限定(规定评价的方法): 运用(读)图(资料、数据) 举例(提出证据、联系实际)程度限定(规定行为目标的程度): 初步、准确等(用得较少),前置限定,方法限定(规定评价的方法):前置限定,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规定评价的行为目标,同时也要求了对主题内容的达成目标主要行为动词有: 描述、说出、说明、指出、找出、识别、绘制、比较、归纳、知道、懂得、记住等,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规定评价的行为目标,同时也要求了,(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
25、理课程标准 (2)要对课标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初中学生感性思维强一些,所以最好用案例、让孩子观察说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认识能够找出,最后让孩子自己有兴趣来解决问题,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介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较难的课程内容,标准被细化分解到不同的内容中去,所以在初中对于课程内容的解读一定要对课标内容进行适当归纳,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教学。,(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2)要对课标有一个,案例:对气候课程标准分配到下面内容中的。世界地理总论: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世界地理分区: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 运用地
26、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联系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自然条件的特点 ,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中国地理总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中国地理分区: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案例:对气候课程标准分配到下面内容中的。,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讲授,要进行两年的全局思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案例一:气候类型(七年级上册) 让学生能够感受气候与天气的不同,从而得出气候概念, 能够阅读气候直方图,说出气候的两个要素, 看世界地图,或者设置活动(情景)明白气候是有差异的,能够直观看
27、出或者感受纬度位置差异则气候类型不同,海陆位置差异则气候类型不同,海拔高低则气候不同。 在本节内容中气候如何分布以及原因是不要求理解、记忆、掌握的,但要求能够从图中读出。 学生就会有很多为什么?课程给学生好奇心留有很大的空间,对于课标对气候的成因标准分配在后面区域地理中进行了阐述。(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测评,案例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世界地理分区:亚洲概述)国家地理讲解中若选择“巴西或者印度”国家的时候,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就“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海陆位置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国家地理若选择“俄罗斯”,就 可
28、以联系印度阐述“纬度位置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案例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世界,2019年南充学业水平考试对于气候知识的考查,2019年南充学业水平考试对于气候知识的考查,中国地理分区: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读图要求(平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有条理):最热月气温多少、最冷月气温多少、温差大还是小?,14题地1问,降水特征:降水多少?最多是那几个月?季节?最少是那几个月?,中国地理分区: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世界地理分区: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考虑海陆位置,临大西洋,地形(平原),降
29、水丰沛,17题第2问,世界地理分区: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运用世界气候分,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联系,地理环境要素对气候的影响,一定要有意识的放在分区中讲授(这是综合性体现),图中给出盛行风,分层色图,考查地形对气候因子“降水”的影响,15题地1问,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地图,(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3)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取舍,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选取,着眼于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立足方法论以知识及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
30、值观统一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大胆取舍,突出范例教学思想总论部分与分区部分区别对待,(一)重读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3)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 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案例一:世界自然地理气候类型,教学目标的确定:案例一:世界自然地理气候类型,案例二:中国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内容的选择:1.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案例二:中国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
31、教学内容的选择:,案例三:世界分区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1.通过案例的方式初步认识区域自然地理和 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2.鼓励通过探究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 理的一般方法3.明白区域差异,再次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案例三:世界分区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案例四:世界分区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列出学习内容,旨在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而对具体学习的区域不作统一要求。但学习的区域数量除两极地区外至少达到“大洲地区国家(一四五组合)”,组合必须涵盖全部大洲。 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 但所
32、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所有“标准”,但区域与“标准”不需要一一对应。,案例四:世界分区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分区地理教师在讲授时候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课标要求重视区域方法论。为了公平、公正 ,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对于世界区域部分,原则上不考察记忆东西(七年级下册),都是要给材料、情景进行作答。(南北极区域必选学) 对于世界地理总论部分,要求适当记忆。,由于分区地理教师在讲授时候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课标要求重视,)要通过图片给出的资料:东南部矿产资源、农业生产、纬度位置等因素综合确定人口分布,而不考察记忆。图示巴西东部地震较少的原因:要求对七大洲、四大洋经纬度位置进行记忆、地震带进行熟悉,案例:对于人
33、口分布以及地震带的考查(19年学业水平考试(15题3、4问),)要通过图片给出的资料:东南部矿产资源、农业生产、纬度位置,1、考试科目(笔试)语数外政史(初三) 生地(初二) 命题资料 :各种复习资料,网上资料,期刊资料,课程标准 、试大纲 、前几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命题要求 :原创、 双向细目表 、易中难比例361 、 去年631 、 依据:课标、考纲以及全市教育教学情况、 兼具选拔功能(区分度),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结合考试)介绍,1、考试科目(笔试)语数外政史(初三) 生地(初二)二、基于,(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地理
34、考纲,全市地理学科教学基本情况。(2)目标:引导教学、高中选材(学生合理分 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3)命题顺序:研究中考试题,对照双向细目表研究课程标准,考纲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根据双向细目表,准备素材情景以及问题的设置反复对照课程标准打磨试题,确定难度写出试题评价签字付印,2、地理学科,2、地理学科,(3)试题特点,一是不讲求覆盖面,所有试题都是以课程标准为准二是试题采用12个选择题、4个综合题、1个探究题的命题方式,要求记忆的主要是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方式考查;读图、阅读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归纳、理解、分析等能力三是对地理基本知识、技能的考查。基本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
35、征、地理空间分布以及地理差异等方面的考查四是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18年、19年学业水平考试13题-17题)。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和地理学科能力的形成状况的考查,为了公平,世界分区不要求记忆,只作为素材。五是对于综合性的考查,介于学生学段、认识水平,在设问上都进行了前置限定。,(3)试题特点一是不讲求覆盖面,所有试题都是以课程标准为准,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双向细目表,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双向细目表,1问:注记 “嘉陵江”考查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乡土地理考查。3问:三峡大坝的最主要功能考查(环境功能)。需要调动所学知识:长江 “长”,流域面积大,夏季洪涝严重(记
36、忆)。,案例:,2问:介于初中学段的认知,对于综合性问题命题的题干尽量都进行了前置限定,让孩子们有思考的方向。,16题1、2、3问,1问:注记 “嘉陵江”考查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乡土地理考查。,(4)几点建议:,一:在教学中要领悟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二:要对课标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把课标合理的分配到课程中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能力,1、教学中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例如:
37、在以一个国家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自然地理要素对该国家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2、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杜绝满堂灌。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推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情景式和问题式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方式进行“台湾”内容的教学,将学习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台湾旅游”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等),通过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4)几点建议:一:在教学中要领悟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按照课,三:新课改的要求
38、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我们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合格公民而奋斗。初中现在改革要求是弱化考试,地理学科采用等级考赋分制,不要过于纠结成绩。只要提高及格率就行。(赋分制),3、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注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环境。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观察、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培养实践力,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三:新课改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谢 谢,谢 谢,学
39、习评价方式多元化,1.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 2.促使高考从知识本位向能力立意转变,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1.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命题特色: 第一,关注对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试题精选社会生活中的 地理素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并收集信息,利用地 理知识分析信息,最终处理与解决地理问题。尝试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 的自主作答空间,以便反映考生真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强调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形成的首要条件就是掌握学习 方法,课程标准由偏重地理知识学习转变为强调学习方法,因此课程标准卷侧重考查 地理学习方法,包括空间定位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地理综合分析方法等。,第三,关注实际生活和社会重大问题。试题的选材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一方面使学 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除了取材于生活,试题还-涉及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 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力图考查学生以地理视角认识重大问题的能 力,体现地理学科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价值。,命题特色:第二,强调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