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815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看到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学测验成绩为82分,语文测验成绩为70分,父母们将对此做出什么样的评价?一个母亲在30分钟内对她的孩子笑了5次,能说明什么?某个体在一个词汇测验中认识34个单词,能提供什么信息?心理测验上的得分,都是原始分数,如果缺乏另外的解释资料,是毫无意义的。,一、什么是常模心理测验上的分数,通常要参照常模(norm)来解释。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在测试上的测试结果,经过一定统计技术处理后,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试结果评价参照系统。,二、什么是标准化样本常模作为比较的标准,其有效、可靠与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建立标准化的测验,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来自被试总体

2、的足够大的有代表性的样本,这个“足够大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叫做标准化样本。,三、标准化样本的条件1 标准化样本的成员必须给予确切的定义即成员必须都是具有某一研究特征的个体。如测量学前儿童是否具备阅读条件,标准化样本的成员应是还没有实施阅读教学的幼儿园的儿童。,三、标准化样本的条件1 标准化样本的成员必须给予确切的定义在一个全域中,各小团体在一个测验中的作业常有差异。假如这些团体的作业表现出不同水平和范围时,则应对每个团体分别建立常模。经常与测验作业发生关联的变量有性别、年龄、地理区域、经济地位、种族、教育水平等,三、标准化样本的条件2 标准化样本必须是欲测量的全域的一个代表性样本3 取样的过程必

3、须有详细的描述取样的过程、技术、样本的规模、取样的时间、与测验发生联系的变量(性别、年龄、种族、地理地域、家长职业、城市与乡村)以及其它。,三、标准化样本的条件4 标准化样本的规模要有适当的大小一般来说,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从一个较小的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得到的数据比来自较大但定义模糊的团体中得到的分数还要可靠。5 标准化样本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在一定的时空中抽取的标准化样本,只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情况,随着时空的变更,标准化样本就失去标准化的意义。需修订常模。,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四、常模参照测验的定义和任务定义:通过测试将被试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某一特定

4、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确定被试心理发展水平在这一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任务:甄别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五、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和编制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测试目标领域,编制的项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常模参照测验的统计指标要求适中,项目的难度值在0.30.7之间,区分度值应高于0.3;施测过程、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应标准化,保证每次测试结果之间的可比性;需提供信度和效度等信息资料。,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六、常模参照测验的使用范围:学业成

5、就测验能力水平测验人格测验,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为确定个体的测验得分在标准化样本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就要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某种相对测量,也就是说,必须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原始分数(raw scores) :实施测验之后,我们依照测验指导书(即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原始分数反映了被试答对项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导出分数(derived score):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按某种规则将

6、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称为分数的转换。,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设计导出分数有两个目的:(1) 表明了该个体在常模样本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参照其他个体,可以评价他或她的成绩。(2) 导出分数提供了一些可比较的量度,对个体在不同测验中的成绩,可以进行直接比较。,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有多种转换原始分数的方法,然而,导出分数基本上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纵向转换(发展性常模):即把个体得分与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比较,并转换成相应的等级水平;横向转换(群体内常模):把个体得分与同一群体其他人的分数进行比较,从

7、而确定个体的等级位置。,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如果测验所测量的特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又稳定地变化的,则可以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表现制成常模,这一常模就是发展常模。发展常模通常是以各年龄阶段或年级被试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以年(月)为单位,常模组原始分数转化成相应的年龄或年级水平后而得到的量表分数连续体。,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二)比率智商(三)年级当量(四)顺序量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比

8、奈-西蒙智力测验中首次以智力年龄表示被试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比奈认为,可以将一个儿童的行为与各年龄水平的儿童比较,以获得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首先,设计出可区分各年龄儿童智力的题目,每个题目放在大部分儿童都能成功的完成的那个年龄水平。如1908年量表,根据约300名3-13岁的正常儿童的成绩,所有题目都按年龄水平分组,以80%-90%的3岁正常儿童通过的所有题目放入3岁水平组,以此类推,直到13岁水平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

9、力年龄)就每个年龄水平制定一组适当的题目,可以得到评价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量表,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做智力年龄,简称智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智龄是年龄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单位,其求法是将儿童在测验上的分数与各年龄组的一般儿童比较,便可给予一个年龄分数。,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若实际中被试在某个低年龄水平的题目上失败,但通过了更高年龄水平的题目,应先算基础年龄(全部题目都被通过的那组题目所

10、代表的年龄),在所有更高年龄水平上通过的题目,用月份计算,加在基础年龄上,儿童的智龄就是基础年龄与在较高年龄水平的题目上获得的附加月份之和。,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例:吴天敏修订的比奈西蒙量表中,每个年龄都有6个测题,答对每题则得智龄2个月。假如某儿童6岁组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通过4题,8岁组通过3题,9岁组通过2道题,其智龄为?6(岁)+42(月)+32(月)+22(月)= 6(岁)+18月=7岁6个月,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常模也

11、适用于不划分年龄水平的测验。首先确定被试的原始分数,即被试在一套测验中正确通过的题目数或完成所需的时间。标准化样本中每一年龄组的儿童所获得的平均原始分数,构成这类测验的年龄常模。将被试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模对比,求得被试的智力年龄。如某个儿童的原始分数等于8岁组的平均分数,则其智龄就是8岁。,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年龄量表的基本要素有:一套能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一个由各个年龄的被试组成的代表性团体(即常模团体)一个表明答对哪些题或得多少分该归入哪个年龄的对照表(常模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

12、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优点:智力年龄的概念符合人们的日常观念,用一个人的智力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相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与同龄人相比是聪明还是愚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一)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未解决的问题:一个测验题目归于哪一年龄组的标准不易确定年龄量表的单位不是等距的,因为智力发展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不等。智力单位随着年龄而减小。如一个4岁的小孩智力迟滞一年将相当于一个12岁的小孩智力迟滞3岁,34岁间的智力增长等于912随见的增长。智力年龄的概念不适用于成人,成人到一定阶段后智力发展相对稳定。,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

13、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二)比率智商比奈西蒙量表传入美国后,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对其修订而成斯坦福比奈量表。它在心理年龄的基础上,以智商表示测验结果,即比率智商,意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二)比率智商比率智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速率或聪明程度。比起心理年龄,比率智商可以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的相对水平。比率智商的提出较智力年龄前进了一步。,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二)比率智商存在问题智力增长的终止

14、年龄难以确定,在计算高年龄组儿童的智商时应该用何实际年龄作为除数,尚无一定的结论。智力发展是不等速的,由于智力增长越来越慢,除数却越来越大,就会出现智商越来越低的现象。若各年龄组智商的标准差不同,不同年龄阶段计算出的智商,不能进行比较,使同一智商在不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二)比率智商,当10岁儿童所处的地位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其智商为86,11岁儿童所处地位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IQ为80.但二者的百分位都一样。,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二)比率智商当一个10岁

15、儿童,其IQ为86,在11岁时,如果他的相对等级不变,则他的IQ就将为80.这样,IQ的数值在各个年龄组的意义就不同了,这个因素给智商的稳定性的解释带来了麻烦。,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三)年级当量教育成就测验上的分数经常用年级当量来解释。指被试在某个心理测验上的得分所对应的标准样本群体的年级。年级常模指以年级为评价指标,它是从计算各年级学生在某份测验上的平均原始分数而得。,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三)年级当量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某一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数作比较,而说成相当于某一年级水平。如某一标准

16、化常模样本中四年级学生正确解答某一数学测验的问题数目平均为23,那么原始分数23便相当于4年级的年级当量。,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三)年级当量经常使用的与年级当量常模有关的概念是教育商数,即教育年龄(EA)与实际年龄(CA)之比。,教育年龄是与其有相同年级当量的学生的生理年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个体的行为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时间,只有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通过年龄和典型行为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评价参照标准,用于评价个体的行为发展特点和水平。,第五章 常模

17、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是最早的发展顺序量表。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表明其发育正常,相应能力或行为早于某年龄出现,说明发育超前,否则为发育滞后。其方法是观察典型行为与量表相应年龄段的典型行为的拟合程度。,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按月份显示了儿童在动作行为、适应性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会行为等4种主要行为领域中所达到的大致发展水平。将儿童的行为和从四周到36个月的8个关键年龄的典型行为相比较,就得出这些水平。儿童在4

18、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上行为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相应地,有八个分量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格塞尔等强调早期行为发展的顺序模式,即发展顺序的一致性和行为变化的顺序性。如:婴儿的感觉运动是这样发展的:4周能控制眼睛运动,去追随一个对象看,16周,能使头保持平衡,28周,能用手抓握东西并玩弄它,40周能控制躯干、坐立或爬行,52周能控制腿脚运动、站立和行走。其它方面的这种顺序性如对面前物体的反应、行为等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在这个意义上,称为顺序量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

19、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但注意的是:顺序量表在此处的用法不同于统计学上的“顺序量表”。总之,顺序量表能用来鉴别儿童在具体行为机能的发展中所达到的阶段。这类量表的顺序性指通过连续阶段的发展一致性,顺序量表一般提供儿童实际上能做什么的信息。,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四)发展顺序量表常模建构顺序量表首先要确定各发展阶段的典型行为特征,然后收集适合各相应阶段特征的代表性行为作为测量指标。,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一、发展性常模基于发展常模的分数,在心理测量上往往是粗糙的,不能适用于精确

20、的统计处理。但发展常模十分适用于描述的目的,尤其对个体作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时,也适用于研究的目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指把被试的测试成绩与相同性质群体被试的表现进行比较。(一)百分等级分数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一)百分等级分数常模是基于分数及其百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参照标准。一个原始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如某一被试在一项测验中得82分,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5,意味着参加该项测验的人得分低于82分的占全体被试的

21、75。百分等级值越大,说明成绩越优秀。,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一)百分等级分数常模优点:便于计算,易于理解用途广泛,同样适用于成人和儿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测验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即使不是正态,也不会改变百分等级常模的解释力,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一)百分等级分数常模缺点:百分等级分与原始分数两者的单位不是等值的。一般说来,在高分与低分两个极端,百分等级分对原始分数的反应迟钝,原始分数要有比较大的变化,百分等级分才会跳动一个档次;相反,在峰值分数附近它们反应十分敏感, 原始分数有一点点

22、变化也会引起百分等级分的极大波动。 所以不能真实体现被试间的能力差别。,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一)百分等级分数常模缺点:百分等级只具有顺序性,而无法用它来说明不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的数量。同时,也使大多数统计分析无法使用。最后,要强调的是:百分等级是相对于特定的被试团体而言的,所以,解释时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体。,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标准分数表示在一个分布中,个体分数在平均数智商或是之下多少个标准差。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

23、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一般Z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有多少个标准差,这是通过线性转换得出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标准分数的性质: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转换为Z分数后,Z分数的均数为0,标准差为1,可以对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Z分数与原始分数X的分布形态相同。,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小数和负数的存在使Z分数在计算和解释上有些不方便,

24、实际中更多使用的是以下各种标准分数的线性变换形式:1 T分数2 CEEB分数3 离差智商4 正态化标准分数5 标准九分,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1 T分数麦柯尔提出,纪念推孟与桑代克,命名T分数T=50+10ZT分数是在Z分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备Z分数的一切特性(单位等距、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2 CEEB分数CEEB=100Z+500,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3 离

25、差智商早期智力测验采用比率IQ比率智商貌似符合逻辑、简单易行,但存在很大缺陷。韦克斯勒在1949年编制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提出了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的概念。,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3 离差智商离差智商的原理: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作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该年龄的平均水平。一个儿童的智力高低由其与平均水平的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而定。这也是离差智商得名的由来。,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3 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

26、数。为使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所以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由于离差智商的提出,过去曾使用比率智商的许多测验在后来也使用了离差智商。,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3 离差智商计算公式为:IQD=100+15Z=100+15(X-M)/SDX表示量表分数;M表示被试所在年龄水平的平均量表分数,SD表示这一年龄水平被试的量表分数的标准差。个体的智商都是以100为均值,以15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不同

27、年龄的被试的智商就可以相互比较了。,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3 离差智商另外,斯比量表在1960以后也采用了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IQR=100+16Z注意的是,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离差智商是智力的相对量数,在对个人分数进行解释时,必须以团体为参照。,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4 正态化标准分数由于原始分数转化成一般Z分数后,其分数的分布形态并不改变,所以,如果原始分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分也是正态分布,原始分是偏态分布的,标准分也

28、是偏态分布。为了使不同分布形态的分数具有可比性,可以采用非线性转换,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强制性地扭转成正态分布。,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4 正态化标准分数把原始分数分布转换成正态分布,由此所得的标准分数称为正态化标准分数。方法:首先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自测验的最低分起);然后使用正态分布表,将对应的百分等级直接看成是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值,找出所对应的Z值,就是相应的正态化标准分数。,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非线性转换包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即测验所欲测量的

29、心理特质必须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而测验分数之所以没有出现正态分布,是由题目取样造成的。如果所测量的特质本身并不呈正态分布,进行非线性转换是没有意义的。,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5 标准九分数是将原始分数分成几个部分的标准分数系统。若原始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它是以0.5个标准差为单位,将正态曲线下的横轴分为九段,最高一端为9分,最低一端为1分,中间一段为5分,除两端(1分,9分)外,每段均有半个标准差宽。,标准九分与正态分布的对应关系,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5 标准九

30、分数若原始分数分布为正态,则原始分数能够很方便地被转换成标准九分首先,按大小顺序排列最初分数,然后根据上表中给出的正态曲线百分比来指定标准九分。例:如果团体恰好由100个个体组成,4个最低分数的个体得标准九分1,其次7个得2分,再其次12个得3分,依次类推。,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二、群体内常模(二)标准分数常模5 标准九分数当团体包括的个体少于或多于100时,首先计算相当于每个指定百分比的人数,然后,这些个体数就分别得到合适的标准九分。例:150个个体,怎么算?若原始分数分布不是正态的,只要将原始分数转化成百分等级就可以从表中求得被试的标准九分数。,第五章

31、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二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三、不同常模分数间的比较在正态分布下,各种导出分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发展性常模的编制关注不同年龄或年级被试心理特质水平的典型行为表现及其区分。首先须找出相应年龄的心理特质的典型性行为。群体内常模的编制关注的是测试结果分数的比较本身。,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一、常模编制的一般过程1 确定测试测试对象总体;2 在此基础上确定抽样方法进行抽样;3 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4 整理原始数据,分析测验数据的分布形态;5 选择一种合适的原始分数转换

32、形式,将测验分数转换成导出分数系统。,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一、常模编制的一般过程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1)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3)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4)样本大小要适当。(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6)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一)转化表(二)剖析图,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一)转化表转化表又称常模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且

33、最常用的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它由原始分数、相应的导出分数和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3个要素构成。测验使用者可以使用转化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或从所给的导出分数找到相应的原始分数。,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一)转化表1 简单转化表简单转化表是将单项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为一种或几种导出分数。,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一)转化表2 复杂转化表复杂的转化表是将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的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呈现在一张转化表上。,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

34、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一)转化表2 复杂转化表利用这种转化表解释分数,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表示出不同团体的导出分数,测验使用者可以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几个有关常模团体比较。允许对不同团体作比较。但在解释时必须注意到各个团体的测验分数必须在同样的情况下,即条件一致时获得,否则不便比较。,第五章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 测验常模编制与被试评价,二、常模资料呈现的方法(二)剖析图法剖析图是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直接以图形的形式呈现。从剖析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位置。使用剖析图作解释,要求各个分测验所使用的必须是同一个常模团体,否则无法进行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