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讲义.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71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711人力资源是项目桶底在所有项目的资源中间,人力资源居于核心地位,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特点中: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这是唯一能够自我判断、主动创新的生产要素。即使在步入发达信息社会的今天,仍旧没有任何智能设备能够完全替代人脑。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人的体能和智力是可以恢复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智能性 人最宝贵的素质是学习能力,智力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可以螺旋进步。专家研究证明,目前人脑已被开发的智力仅为人类智能潜力的3,这说明人是增值潜力最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需要在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不但有物
2、质需求,也有精神和感情需求,因此对人的管理是所有要素管理中最复杂的。一个项目,有了合格的团队,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合格的团队,一定不成功。我们在项目集成管理的章节已经论述过了,而人力资源在项目的资源集成中不是桶板,而是桶底。没有桶底根本就箍不成桶,桶底是漏的,板再长也装不住一滴水。就好像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去装备一个智障者,最多只能是展销会上的摆设。712人是项目实施的动力项目的实施阶段,是耗费时间和资源最多的阶段。从图17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活动基本上集中在五个领域:组织授权、奖惩激励、协调沟通、保证质量、保证供给。其中前两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后两项涉及质量管
3、理和采购供应管理,而中间的协调沟通涉及的是沟通管理和集成管理。若把项目管理比作驾驶汽车,实施阶段的主要管理内容就是踩油门保持动力。项目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团队成员的授权和激励,因此项目实施管理将围绕着人力资源为中心进行。713管人是艺术不是科学如果把所有学科按照其规律性从左至右进行排列,我们将会看到图7一l所列出的光谱。光谱中蓝色代表理科,红色代表文科。蓝色越深代表规律性越强,共性越强;红色越深代表非规律性越强,个性越强。我们可以看到,共性最强的学科是数学,依次排列为物理、化学、医学等,而个性最强的学科是艺术,依次排列为文学、历史、管理等,处在文理两科分界线上的是心理学。这个光谱表明,离人越远的事
4、物,规律性就越强,科学色彩越强;离人越近的事物,非规律性就越强,艺术色彩越强。医学和心理学是理科中涉及人的因素最多的,因此它们离文科最近。随着西方管理学的科学色彩越来越强,管理学在不断地向左移动。但是,无论它怎样接近科学,始终不可能跨出文科的边界,因为它归根结底还是一门人文学科。只要涉及人,就不可能完全有规律性,就需要艺术的理念。科学追求共性和规律性,艺术追求个性和灵活性,关于管理科学的特点,我们已经在集成管理的章节中充分论述过了,科学理论的最大好处是便于沟通,易于学习,因此我们在本章节也会使用大量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但需要再一次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千万不能教条地使用科学手段,在
5、这个最人性化的管理领域里,艺术理念不是科学手段的补充,而是它的领导。麻烦的是,艺术理念不像科学理念那样易于表述,它归根结底凝结为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2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721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人的社会性具体表现在合作比单干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这就是组织存在的理由。按照柳传志的说法:组织的功能就是瘸子背瞎子,让1+12。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具备屏蔽个人缺点、发挥个人优点的功能。如果1+12,那么我们不如单干好了,何必组织起来呢?要知道维持组织本身的成本也是一项负担。组织形态的核心问题是分工、授权、合作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模式,就是基于不同的分工授权形式。常见的组织部门化模式有:职能
6、部门化 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组织授权地地区部门化 以空间布局为基础的组织授权过程部门化 以流程阶段为基础的组织授权产品部门化 以产出成果为基础的组织授权客户部门化 以服务对象为基础的组织授权人类最早的组织形态,来源于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前两类部门化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军队和政府模式。过程和产品部门化的模式则来源于工业企业。而项目组织的形态,则基于后两类组织授权模式,最后一种尤为典型。组织的分工导致合作的需求。从合作模式的角度考察组织部门的功能,如图7-2所示,一个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线部门 一线部门是直接实现价值或面对目标的部门。例如,企业中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部门或生产部部门;军队中直接面对
7、敌人的步兵、装甲兵、航空兵。二线部门 二线部门是一线部门的直接支持系统,专为一线部门服务。例如销售部门背后的市场企划部门,生产部门身后的技术部门;支持步兵的工兵和情报部门,支持飞行员的地勤系统。三线部门 三线部门是组织的一般性支持系统,其功能不但要支持一线部门,同时还负有维持组织自身运转的功能。例如企业中的行政、财务、人事部门,军队中的政工、后勤、医院等系统。无论任何组织,一线部门都应是核心部门,因为它体现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因此,一个高效能组织应该是一线部门导向型组织,即一线部门领导后面的支持部门。然而,随着组织的异化,很多组织本身生存的需求掩盖了其功能目的,致使三线部门日益成为凌驾于一线部门
8、之上的主导部门。结果是一线部门处处受到掣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多余精力周旋于身后的支持部门,大大降低了组织的功效。项目型组织的特点,是以价值和目标实现为中心,是典型的一线导向型组织。它的诞生逆转了上述异化趋势,体现了组织原始功能的回归。仍以人类最典型的组织军队为例,近代军队编制的变革,典型地说明了项目组织的生命力。按传统军队编制,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航空兵、侦察兵都是基于专业分工的职能部门,而现代战争中的机动师或混编旅可以集成配备上述所有的兵种,直接面对打击目标。这就是典型的项目型组织,编制高度机动灵活,具有充分的主动权,一切以实现目标为原则。组织的形态不但取决于资源组合模式,更重要的是取
9、决于信息传递模式。根据不同的信息传导模式,组织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垂直式组织架构,网络式组织架构,矩阵式组织架构。722垂直式组织管理架构如图73所示,垂直式组织结构呈现为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它起源于军队,得益于专业化分工,至今仍处于人类组织形态的主流地位。虽然在今天的管理体制改革中,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已经显示出了种种弊端,但是不可否认,一个具有如此生命力的组织架构必有它的突出优点。它的责权清晰,分工明确,纵向信息沟通比较顺畅,易于分层授权,便于统一指挥,尤其适合于大型项目和大型组织的管理。全世界最庞大的中华民族,历经2000多年仍能保持统一的国家,不能不归功于这个金字塔式的官僚组织架构。
10、然而,垂直式组织架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着不可避免的弊端:由于过于强化纵向信息沟通的效率,导致横向信息沟通不灵。从图73的示意中我们可以看到,右端的工作人员若需要与左端的工作人员沟通,需要先将信息逐级上报至最高层的首脑;然后由最高领导逐级下达给信息的最终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传达信息的箭头由粗变细,让人不难想象信息的传输损耗。幸好中国人擅长搞关系,关系造成大量信息传输渠道的横向短路,否则都按照正常渠道办事,谁都无法忍受。分层授权和专业分工所形成的部门,酿成了本位主义的顽疾。各部门抢夺资源,与邻为壑,欺上瞒下,争功诿过,已经成为官场上人尽皆知的潜规则。这套潜规则没有留下过任何文字记载,但是干百年
11、来运行自如。与这套潜规则鼎的老板,无不落得个堂吉诃德挑战风车的结局,屡战屡败。高度集权的指挥系统,形成巨大的决策风险。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只有塔尖的最高首脑掌握最后决策权。这要求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领导人既是能人又是圣人,否则他的错误决定将造成全局性的危害,而且没有任何制衡的的斗争,从这个金字塔架构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但是从口含天宪的皇帝,到一言九鼎的老板,无不落得个堂吉诃德挑战风车的结局,屡战屡败。i。高度集权的指挥系统,形成巨大的决策风险。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只有塔尖的最高首脑掌握最后决策权。这要求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领导人既是能人又是圣人,否则他的错误决定将造成全局性的危害,而且没有任何制衡的力
12、量可以逆转。专业化分工组织的本意在于节约短缺资源,例如,军队设立炮兵部队,是为了更有效地集中使用或机动配置短缺的大炮;公司设立汽车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有限车辆的利用率。但是,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换来的后果是运营成本的浪费,责权清晰的优点为人力资源的横向调配造成了障碍,以致各部门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司空见惯,造成人力资源的 利用率大大降低。也许在交通和通信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信息分层传递、权力分层控制的模式,有它不容置辩的存在理由。而上述种种弊端,则是这个理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在信息社会和过剩经济时代降临之际,当电话、电视、电脑网络可以轻易地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时候,当我们不需要集中使用设备,而
13、可以让每个人都全副武装的时候,当人力资源的成本超过设备投资成本的时候,这个组织架构的优点便丧失殆尽了,而它的缺点则变得越来越突出,以致让整个社会都再也无法容忍了。723网络式组织管理架构网络式组织形态有两种模式,一种如图74所示,表现为网络式项目组织;一种如图75所示,表现为价值链式网络组织。 从图74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式项目组织的特点,每个组织成员都可以是某个子项目的负责人,但同时又是其他子项目的助手。相对于金字塔式组织,这个网络式项目组织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横向信息沟通流畅。整个组织呈扁平状,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级别,相对平等,相互沟通没有障碍。没有本位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灵活调配人力资源,
14、有效地节约运营成本。决策风险大大降低。由于权力相对分散,任何一个局部决策的失误都不至于影响全局,而且都不是不可制约或不可逆转的。上述网络式项目组织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很高,若管理大项目或多重项目很容易造成项目主管兼顾不及,分身无术,形成混乱局面。因此比较适合于小型项目组织。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全能的多面手,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专业化程度降低,缺乏纵深的技术开发潜力。对设备配置水平的要求也很高,例如没有单独的技术支持部门统一管理电脑设备,就得每人都配备电脑,自己管理,这会造成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增加,设备重复购置,公共资源利用率降低。不过,价值链
15、式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金字塔式组织和网络式项目组织的优点,并同时屏蔽两者的缺点。从图75中我们不难看出价值链式网络组织的特点,它的主体只保留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团队,其余的分工合作一律采取外包式方法,用契约衔接价值链,再用价值链整合社会资源。相对于金字塔式的组织,这种价值链式组织形态保留了网络式组织所有的优点:没有本位主义,原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异化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没有决策风险,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组织都独立承担决策风险,风险被分散了。没有沟通障碍,阻碍沟通的行政级别不存在了,所有信息沟通都受到利益驱使。节约投资成本,每个组织都只保留自己最必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16、。相对于网络式项目组织,这种价值链组织形态又保留了金字塔式组织的所有优点:专业化程度强,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从事自己的核心优势业务。责权清晰,价值链各组织间的责权是法律合约,比行政授权更加明确。适合于大项目,上帝的无形之手通过利益性契约可以整合全社会资源。若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价值链式组织只是做了一个机制变革。等于将一个建筑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大而全金字塔组织,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把原来的行政授权式分工合作,变成契约式分工合作,让前线部门依次变成了后续支持部门的客户。规模效益和分工合作模式并没有改变,但是产权关系转变了,组织的功效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724矩阵式组织管理架构从图7
17、-6中可以看出,矩阵式组织是垂直式组织与网络式组织嫁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它的好处在于,在保存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引进了项目组织的管理模式,使两者的优势都可以得到发挥。在金字塔组织架构中,没有专业职能部门对一个完整的价值实现程序负责,因而就没有完整的方法去测评这一过程。而项目组织则可以克服这一弱点,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建立完整的测评指标。在典型的网络式项目组织中,组织成员的角色转换频繁,综合素质要求高,因而专业化程度降低,而矩阵式组织中保留的职能部门可以弥补这个弱点,在保持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突破专业壁垒,追求资源配置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矩阵式组织又可以严格分为两种类型:弱矩阵架构 以职能部门的
18、垂直式管理架构为主,以项目组织为辅。职能部门是常设稳定的,而项目组织则根据项目特点从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建。指挥序列和资源配置也仍旧以职能部门为主,项目组织在项目完成之后就解散。强矩阵架构 以项目组织的扁平化管理架构为主体,职能部门只扮演二三线的支持角色。项目组织成为常设组织形态,指挥序列和资源配置都以项目为中心。若以动态的眼光考察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对金字塔式组织的体制改革过程中,矩阵式组织实际上将扮演一个过渡的角色。第一步,先过渡到弱矩阵架构;第二步,再过渡到强矩阵架构;最后,过渡到网络式组织形态,项目团队将独立成为核心项目公司,一些职能部门将独立成为价值链条上的专业项目公司。不过,在
19、上述进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矩阵式组织若过渡得好,可以兼得两者优点,若过渡得不好,则兼收两者弱点。信息在横向和纵向流通中会产生冲突,那时最难当的莫过于项目经理,双重汇报关系让他成了钻进风箱的老鼠,夹在客户和职能部门中间两头受气。中国有很多组织的机构改革,因为无法突破职能部门的本位瓶颈而陷入了这种窘境,最后不得不复辟,退回到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中去。725项目团队的工作流程 组织管理架构取决于信息流通的模式,而信息流通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流程。如图77所示,项目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类: 图77项目团队的工作流程汇集型流程 由并联岗位组成,岗位之间依赖关系很弱,员工基本上单独完成任务,合作
20、沟通可以降到最低限,团体的整体绩效仅基于个体绩效的简单累加。这种工作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是保险经纪人。接力型流程 由串联岗位组成,岗位之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任何一个员工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使命。团队的绩效依赖于集体的努力,并受制于绩效最差的短板员工。这种工作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是产品的加工生产线。互动型流程 岗位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员工之间需要密切沟通反馈,共享信息,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团队的绩效依赖于组织的沟通效率和学习效率。这种工作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是研发部门。聚焦型流程,岗位之间有主次之分,核心岗位直接面对客户,是价值实现单位,并对支持性岗位存在单向依赖关系,团队的绩效取决于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和合作
21、协调。这种工作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是外科手术医师和组装车间。工作流程是根据项目的特点设定的,但是它一旦设定,就会反过来决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也许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介绍很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但世界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不同的工作流程,都会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有一个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3人才的获得与评估731获得人才的五种途径既然人力资源是项目实施的核心资源,那么正如宝洁公司的CEO雷富礼所说:组织内部没有比招聘员工更重要的工作了。如果核心资源的选拔犯了错误,组织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浪费的工资、培训费、工作损失、沟通成本、辞退补偿成本,
22、以及获得一个合格员工的机会成本。图78显示了选拔人才常用的三种方法,以及获得人才的五个途径。其中招聘和举荐是开放式选聘。内部培训选拔或从其他组织挖人,属于定向式选聘。租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定向选聘,指的是借用外脑,就像租用设备一样租借人才。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有了问题招之即来,解决了问题挥之即去,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价格很高的人才,不失为一种性价比较高而风险较低的聘用模式。面试、笔试、试用,是选拔人才的三道例行门槛。对开放式选聘者,因为不确定因素较多,三道门槛都要筛选,尤其是试用期不能省略,为双方都保留后悔的机会;通过内部培训选聘者,由于比较了解,试用期可免,只需要面试和笔试了解培训需求并测试培训
23、效果;至于外部定向聘用或租用者,在选定目标之前已经进行过业绩调查,等于其他的企业或项目团队代为试用过了,因此只要面晤洽谈条件,其他门槛可免。人是世间最复杂的资源,因此识人就是世间最复杂的工作。所谓识人善任,其实难在识人,易在善任。了解了一个人之后,怎么使用他就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们设计了很多科学的方法用于识别人才,但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个732人才评估的基本原则人才的评估尽管很难使用硬性指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基本原则。至少以下六个原则可以供大家参考:人才的标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一个组织挑选人才和男人挑选媳妇没什么两样,一切以适合自己的主观标准为原则。公认漂亮贤惠的女人,未必适合给
24、你当媳妇。舆论一致追捧的人才,未必适合本组织。宁要一个适用的庸才,也不要一个不适用的天才。与其用非凡之人,不如用凡人人之长 每个普通人都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能够识别并发挥普通人的优势,乃用人之最高境界。非凡之人往往心高气傲价格高,用凡人之长的性价比,要远远超过用非凡之人。重质量不重数量 在今天这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标准应该改写了,如今300个滥竽充数的臭皮匠也顶不上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专家。因此,找不到合适的诸葛亮,宁愿虚位以待,也不拿臭皮匠凑数。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人才无法储备,何时需要何时招,用多少招多少 储备超过组织需求的人才并且束之高阁,是人
25、力资源管理的大忌。人的能力用进废退,武功不练就废了,浪费了人才不说,还会积怨于人。积怨一旦爆发,储存的就不是人才而是定时炸弹了。在实践中识别好吗 真正的人才不是在履历表和试卷中可以识别的,必须在实践和竞争中才能显露出来,需要有参照物才能分辨出高低。不能以考试成绩多少作为赫连人才的主要标准,会考试的人术必会处理实际问题 尤其在中国这样应试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很多都是考试机器。谁要是在中国过于相信考试成绩,一定会饱尝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感受。733人才的综合评估指标人才的评估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指标,二是选择方法。人才的评价有多重指标,例如人才的价值取向标准,性价比标准,功能取向标准,结构取
26、向标准,境遇阶段取向标准等。人才的评价也有多种方法,其中图2-9介绍的双指标评估法是简单而常用的一种。人才价值取向评估 图79演示了用双指标评估法进行人才价值取向的评估。确定的两个指标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定义:是否认同组织的共同目标,是否具备团队的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效率、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用这两项指标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所有的团队成员将会被划分为四类人:第一象限:态度好,能力强第二象限:态度好,能力弱第三象限:态度差,能力强第四象限:态度差,能力差按图2-9的模式,将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量化为10分,每个人经过双指标评分后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落点,倒
27、三角的选择框就是人才价值取向的筛选框。选取原则依次是:A重用,B可用,C慎用,D不用。人才性价比取向评估 图710演示了另外一个角度的人才价值取向的评估。以组织的目标为圆心,设定两项指标:横坐标是需求指标,纵坐标是供给指标,前者表示该类人才对组织的贡献价值,后者表示该类人才的稀缺程度。这样我们就有了四个象限的人才,并且分别有了针对这四种人才的使用原则:第一象限属于价值高但是很难得到的稀缺人才,他们掌握着组织关键技术,与重要客户有特殊关系,或者具有特殊的公众形象等,他们的贡献能够决定组织的命运和项目的成败。这种人属于组织的核心人才,应该从内部筛选,锁定重用。需要用高薪甚至股权把他们与组织绑在一起
28、,尽最大可能防止他们的流失。第二象限属于价值高但是比较容易获得的通才,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管理能力或技术水平,不过这类通用的素质和能力在社会中并不稀缺,资源比较丰富。这种人才属于组织的骨干人才,最好从内部提拔,重点培养,给予较高的待遇,尽量减少其流动性,保持组织稳定。第三象限属于对组织价值不大的独特人才,他们同样掌握稀缺的技术或资源,但这些技术或资源对于组织并非不可或缺,或者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组织才需要,而一般情况下可有可无。这种人才对组织有一定意义,不过意义在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此没有必要保持固定的雇用关系,最好等需要的时候再从外部聘请,在具体的项目上进行短期合作,利益分配一次
29、一结。第四象限属于对组织价值不高的普通人,其能力或技术处在平均或平均以下的水平,对组织虽然有用,但是可替代性很强,在社会中供大于求,很容易获得补充。这种人只能归于辅助性人才,他们通常构成员工的大多数,一般从外部招聘,协议雇用或者临时雇用,必要时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人才功能取向评估 图711表达的是著名的赫尔曼人脑功能四维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扩展的人才双指标评估模型。这个模型试图对人的职业素质进行科学的解释,在对人脑功能半区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人才评估的客观指标体系。在这个模型中,人脑被分成了四个功能区:右上象限为探索区,执掌好奇心、想象力、冒险精神等心理功能。左下象限为谨慎区,执掌防御
30、保守、律己循规、警觉等心理功能。左上象限为理性区,执掌着客观观察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的功能。右下象限为感性区,执掌着处理人际关系,进行感情交流的功能。图中的每一个圆,都构成一个级别的量化指标,5个圆就是5级指标,10个圆就是10级指标。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会在这四项功能区中体现出来。将四个功能区的得分点用线条相连,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大脑功能图形,这个图形可以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程序反过来,先将一个职业所需的标准脑功能图形画出来,然后再用候选人的图形对照标准图形,判断候选人是否适合这个职业。例如,图711中的N图形就是护士的标准职业图形,而s图形是电脑软件工程师的标准职业图形。我们可
31、以看出,护士的职业要求谨慎区和感性区得分很高,而理性区和探索区得分低一些没关系;相反,电脑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要求理性区和探索区得分很高,而谨慎区和感性区得分低一些无碍。如果一个候选人的脑功能图形接近N图形,说明他绝对不适合当电脑程序员;如果他的脑图形非常接近s图形,说明他天生就是个当电脑程序员的材料。人才结构取向评估 图712演示了一个人才结构取向坐标,这是一个从整体结构把握人才评估的模型。在一个执行力和决策力双指标坐标中,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应该由不同层次的阶梯人才组成:第一个层次的人是帅才,决定做什么,需要具有选择项目的战略眼光,并有能力制定出可执行的战略规划。第二个层次的人是将才,判断谁能做,
32、是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有能力带领并激励工作人员实现项目的目标。第三个层次的人是谋士,策划怎样做,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把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计划和细化的程序方法。第四个层次的人是士兵,按计划去做,认同组织目标并具有执行能力,是项目具体工作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不同层次的人才,须在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中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这个比例结构不合理,即使这四种人才俱全,组织非但会缺乏效率,甚至会失去稳定。决策层的人太多,则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管理层的人太多,则将多兵少,龙多不治水;若动脑的谋士多于动手的士兵,则办事华而不实,雷声大雨点小。世间很多组织都有盲目追求高素质人才的倾向,殊不知高素质人才过于密集,就会因
33、争夺职位形成激烈内耗,把组织带入震荡期。难怪拿破仑说: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战胜一群狮子带领一只绵羊。 人才境遇阶段取向评估 图713提出了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人才评估指标:人才的境遇阶段取向。人在事业上很难总是一帆风顺,往往会有顺境或逆境,组织在一个人的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的哪个阶段得到他,意义完全不同。 很多组织一提到人才,总是把眼光盯在成功人士身上。且不说这类人往往都是心高气傲价格高,即使他们的心态良好,身后也通常跟着一群三顾茅庐的刘备,不开出个天价未必能拔头筹。就算好不容易抢到手了,若要激励他再创新功,恐怕还要花更大的成本。终有一天到了无禄可赏、无位可封的地步,后果不是分道扬镳,便是反目为
34、仇了。 相反,那些跌进谷底的失败者队伍常常被人忽视或轻视,殊不知这中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人才宝藏。他们期望低、姿态低、条件低,出于恢复自身价值的动力,激励他们所需要的成本微乎其微。患难之交,可遇不可求,可是交之患难,却易遇可求。只要在他们中间认真地挖掘一下,说不定你能发现典刀的杨志,卖马的秦琼,掉进陷阱的虎,落进鸡群的鹰。更重要的是,一个曾经被绊倒过的人通常不会被同一块石头再绊倒一次,这种宝贵的经验需要花巨大代价才能获得的,可幸运的是别人为你付了学费。 MBA教科书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公司某部门副经理在一个交易中因失误为公司造成了100万元的损失。董事长提议对他罚薪一个月,同时提升他补缺该部门经
35、理。其余董事纷纷提出异议:“给公司造成这样损失的人辞退也不为过,怎么还能够提升他呢?”可是董事长道:“我们刚刚为他交了100万元的学费,辞退他岂不是浪费了吗?” 过去的“帝王学”中有个秘传的原则:使功不如使过,意思是犯错误的人比功臣好使。一个能臣若做到功高盖世的地步,老皇帝就该给他找点莫须有的罪名了。投到牢里关几年,然后由继任的儿皇帝解放干部,把人从牢里放出来。那时候,他什么功劳和心态都归零了,但是一身的本事还在,感恩戴德地再为小皇帝鞠躬尽瘁。 不过,在走麦城的队伍里挖掘人才会有巨大的风险,这要求伯乐具有慧眼识珠的水平。万一走了眼,挑了个下坡路还没有走到底的人可就祈福惹上祸了。这种人哪怕才高八
36、斗满腹经纶,也是绝对不能用的,甚至连暂时的合作都会给组织带来灾难。他们最大的特点是眼高手低,人已经落到了地下,可是心仍旧停留在天上,盲目沉醉于往日的辉煌。人在这种心态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猎头的道理与炒股票一样,逢高减磅,探底建仓。最糟糕莫过于买了一支向下滑,但是还没有滑到底的股票,后果如何,不难想象。一个何种境遇的人才适合本组织,并没有一定之规,只是人生境遇的指标不容忽视。正在上坡的人才就像一支正在攀升的股票,人见人爱,适合于任何组织。也有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麦肯锡,更青睐那些刚出炉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专门收购刚刚起步的潜力股。按照他们的理论,经验的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毕竟在一张白纸上绘
37、图要比在一张旧画上涂改要省事得多。734岗位要素加权评分法要素加权量化表是项目管理中应用最普遍的量化工具之一,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供应链管理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图714演示的岗位要素加权评分法,是它用于人才评估的衍生工具,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将岗位所需的素质列在表格左栏,图中列举的是电脑系统工程师职位所需的素质。根据每个素质对于该岗位的重要性设置权重,例如,知识技能和排难解困这两项指标对于电脑系统工程师的岗位最为重要,分别给予最高的权重,而人际关系和身强力壮这两个指标对于这个职位意义不大,因此给予最低的权重。下一步是对候选人进行评分。分数的级差可以任意设定,可以设3级
38、,5级或10级,级差越高评估越精确。图中的案例设为5级。然后,将每项素质的权重乘上候选人的评估得分,求出候选人的每一项素质的加权得分。例如,知识技能的要素权重为30,候选人该项评估分数为4分,加权得分为304=120最后,再将所有要素的加权得分相加,得出要素加权总分。一般情况下,应该事先为该岗位设置一个总分底线,如果候选人的要素加权总分高于底线,就是合格者,低于底线就不合格。例如,上例中底线分为30分,而候选人的加权总分为32分,高于底线分,为合格者。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世界上最难量化的莫过于人,而设置一套适用于任何人的通用量化指标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在评估过程难免夹杂着评估者的主观臆断了。
39、尽管如此,我们仍旧认为量化评估比非量化评估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量化指标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晕圈效应,评估者必须在15的分数中给出一个精确的评估值,就排除了“一般”、“还行”、“不错”、“够呛”之类的模糊评价。量化指标具有可比性,即使尺度不够精确,但只要标准是客观一致的,就不难鉴别判断,就易于达成共识,就让人感觉公平合理。要素加权评估可以为薪酬体系奠定基础。既然薪酬体系是精确量化的,它就不能建立在一个含糊不平的地基上。量化指标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有利于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管理效率,有利于与其他领域的量化指标接轨。735岗位设定与职责定义岗位设定首先要对该岗位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穷尽
40、罗列该岗位所需要从事的工作,然后经过综合梳理,做出两个判断:这些工作是否会与其他岗位的工作发生重合或冲突;这些工作是否能够让至少一个工作人员负荷饱满。如果答案是满意的,则这个岗位就是有必要的,如果答案不能令人满意,则可以找其他人兼任这些工作,不必单独设立这个岗位。岗位设定之后,下一步需要对岗位职责进行定义。图715演示的就是岗位职位定义的一般程序:设定工作目标,原则是简单明确。工作目标基于岗位使命,具体体现为关键业绩指标。例如,质量经理的岗位使命就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关键业绩目标就是使产品合格率达到或超过4个西格玛。将达到目标的所有工作进行分解,具体到基本单元。例如,质量经理要制定质量
41、检验表,督察质量检验,编制质量管理报告等。职位关联分析,包括该职位由谁授权,向谁汇报,领导哪些岗位,须与哪些岗位进行衔接、配合、协作等,划清该岗位的职责边界。对上岗人员提出能力要求,包括学历要求、经验要求、素质要求等,必要时可采用上述要素加权评估法,使量化的指标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根据岗位职责设定该岗位的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方面要能体现该岗位职责的价值,同时也要兼顾与其他岗位待遇的平衡。图716演示了一家国际著名咨询公司为国内IT业某公司产品经理的岗位定义及职位说明,供读者参考。从宏观的角度看,岗位的职权边界,是通过层层授权划定的。图717展示的就是一个职责授权的纵切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管
42、理规范化的组织的授权原则: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绝大部分工作都是规范化的重复劳动。可根据提取公约数的原则将这些重复性工作的规律提炼出来,在量化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的程序,采用框架式的表格化管理方法。这个层面上的决策,可设置临界点进行自动控制,把例行决策简化为电脑都可以胜任的简单选择。一线员工的职责,仅仅是核实输入表格的数据是否规范或者真实。在规范化管理比较好的组织,这部分职权范围可以占到整个组织工作量的70以上。在现实中,总会有一些常规性的问题超出电脑程序的硬性指标可以判断的范围,这时候就需要一线的员工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定。这部分职权大约可以占整个组织工作量的20。还会有一些例
43、外或者边缘性的非常规问题,超出了自动控制程序的规定范围,也超出了一线员工的决策范围,但是仍在整个管理制度的框架之内,可以由现场督察的中层管理人员判断决策。这部分职权范围一般控制在8左右,如果超出了这个比例,就说明控制指标设置得不合理了。如果某些例外的事件完全突破了管理制度的框架,并且从中暴露出制度性的缺陷时,才需要报告最高层的领导。最高领导的决策属于制度性的重大管理决策,应针对制度、程序、指标等规范的调整或改革。这个层次的决策一般不应超过2的工作量。如果超出了这个比例,要么说明高层领导过于集权,要么说明管理制度极不合理。WTO立法的基本理念是:原则有例外,例外有原则。这个理念从两个方面高度概括
44、一切组织的授权原则:任何制度规定都不可能涵盖一切情况,总会出现例外,否则整个组织使命都可以完全交给计算机管理了。因此,制度要为例外的情况做出灵活性的规定,给管理人员留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余地。这就叫:原则有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可以任意做出决定,如果这种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事情失控泛滥,整个管理制度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制度还要为处理“例外”事件规定原则,如授权的层次、例外的范围、豁免的期限等。这就叫:例外有原则。实际上,我们在成本管理中介绍过的挣值管理制度与上述授权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项目实施基本上按照计划执行的时候,临界指数在可容忍范围之内,就按照电脑规定的程序执行。如果临界指数的
45、波动扩大到需要给予关注的区域,意味着计划执行的情况发生异常,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由现场一线人员处理。如果临界指数的波动扩大到了需要给予警告的区域,说明项目实施情况已经严重偏离计划,需要采取纠偏措施让执行回归计划,由现场督察的中层管理人员处理。直到临界指数的波动突破了警戒线,说明计划已经严重脱离现实,需要重新修订计划的时候,才需要报告最高层领导进行决策。现在的家具生产,往往都采取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方式。一般家具工厂都有若干流行款式的定型产品,放在家具商城展销。客户可以订购定型产品,也可以按照定型的样式要求做部分改动。如果客户订购的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就按照既定的图纸、既定的流程,用定型的模具进行
46、批量生产。这类订货占整个产量的70以上。如果客户在定型产品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一线的生产工人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板材,决定剪裁规格、组装方式,以及配色方案。这类轻微修改的案子,约占整个产量的20。如果客户的修改要求涉及到不同质量的替代材料,引起成本变更,则需要由现场值班的相关管理人员决定。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或客户使用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合理,如结构性设计有严重缺陷,或者涂料产生的气体被发现有害健康,必须重新修改设计产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则需要上报企业总经理亲自决策了。73。7人力资源配置的工具人力资源配置是项目管理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但它比人力资源评估要简单得多。
47、当人被抽掉了质量标准,只剩下单纯的数量的时候,就比较容易量化处理了。项目管理体系中,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的计划,如人力资源平衡图、工时矩阵表、线性责任表等。图7一18展示的是一个人力资源平衡图,纵坐标以人为单位,横坐标是时间单位,每一个方格表示1个人工作日,而字母ABC表示不同的工作任务。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天A任务需要一个人,B任务需要两个人,c任务需要一个人,B任务在此后的两天需要6个人工作日。人力资源平衡图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中心,并且可以与时间进度相衔接,因此它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甘特图。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宏观视觉效果很好,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任务这两维空间上的整体布局。然而,这个甘特图的不足之处在于把人作为标准化的资源进行分配,无法表达人力资源的特殊意义,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区别,无法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图719显示的是一个人力资源工时分配矩阵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量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