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94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2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2、浑河流域防洪预警预报系统3、RCD与RCC筑坝技术在白石水库工程应用中的新发展4、辽宁农业地下水源合理利用与节水增产技术研究5、液压开槽埋膜防渗技术研究6、辽宁省采矿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技术研究7、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8、低山丘陵区沟壑水土保持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9、大凌河流域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10、辽宁省水资源评价11、白石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12、通过优化调度提高多泥沙水库兴利效益研究13、辽西地区中低产田水利综合技术研究14、平原水库工程技术研究15、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技

2、术研究16、河道险工综合治理技术研究17、阎王鼻子水库计算机监控与运行调度系统18、水文资料微机整编系统19、浑河设计洪水复核20、水利工程智能化仪表与总线式21、水文情报收集处理与应用系统22、东北地区流速仪自动检定系统开发研究23、英那河泵站安全控制调速技术研究与应用24、加筋挡土墙筑坝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5、高粉煤灰掺量常态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6、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调蓄工程的兴利调度研究27、碾压混凝土斜层铺筑法施工技术28、辽宁省河流环境3S集成技术评价研究29、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30、白石水库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应用研究31

3、、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32、辽宁省水功能需求分析及水功能区划研究33、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技术研究34、现代喷灌技术应用研究35、双井柱式桥墩桥上测流方式研究36、辽宁省应用“3S”技术及WEB信息智能管理技术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研究37、迷宫式溢洪道在西藏加达水电站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38、本溪市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39、双体吊管表层取水技术研究40、辽宁省涝区现状及对策研究41、寒冷地区重力坝加高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42、洪水资源化水库的调度研究43、辽宁省防汛信息系统44、Js-18防水卷材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研究45、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研究46、氯

4、氧镁复合材料防渗技术应用研究47、辽宁省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48、阜新市水资源公报49、阜新市经济转型期水资源评价50、石质山区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模式研究51、太子河流域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52、退水阶段库水位调度技术研究53、小型水利工程衬砌渠道经济断面优化设计研究54、稻田养殖金鱼技术试验55、大银鱼移植、增殖开发试验研究56、抚顺县水资源评价报告57、辽阳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研究58、鞍山市后备水源石湖水库供水工程研究59、辽宁省观音阁水库工程60、营口市玉石水库工程地质勘察61、辽河下游(太子河)河道防洪工程62、辽宁省观音阁水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63、辽宁省引兰入汤工程

5、64、盘锦市新开河口灌排站工程65、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技术研究66、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可研报告67、辽宁省辽河下游(大辽河、浑河)河道防洪工程68、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9、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成 果 编 号:2002-J-222-2-02-D03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组织鉴定单位:湖南省科技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碾压混凝土坝是当今坝工界较流行的快速筑坝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基本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

6、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零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碾压混凝土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日本“金包银”模式为代表的RCD,采用中心部分为碾压混凝土填筑,外部用常态混凝土防渗和保护。另一类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称为RCC,其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强度高。江垭大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45m,坝顶长度373m。大坝分11个坝段,横缝间距(22.535)m,不设纵缝。中间5、6、7坝段为溢流坝段,设3个孔口尺寸5

7、m7m(宽高)、底板高程180 m的中孔和4个闸门尺寸为14m12m(宽高)、堰顶高程224 m的表孔。中孔、表孔泄洪采用高低坎大差动式挑流碰撞消能。坝体上游面铅真,下游坝面坡比1:0.8。坝体混凝土总方量135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RCC)114万m3,占坝体混凝土总量的84。常规混凝土主要用于坝体周边与基岩的接触面、中孔周边、溢流面、闸墩、导墙及上部结构的桥梁、防浪墙等部位。坝体主要防渗结构是上游面厚度为(38)m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区),其厚度在165 m高程以下为8.0 m,在(165215)m高程之间为5.0 m,在215 m高程以上为3.0 m,最大骨料粒径40 m m,标号为R

8、9020Mpa;坝体内部为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80 m m,这是坝的主体,其中190 m高程以下混凝土标号为R9015Mpa,190 m高程以上混凝土标号为R9010Mpa。大坝碾压混凝土属于国内广泛采用的“中等胶凝材料,高粉煤灰掺量,坝体少分缝结构,大仓面薄层连续上升铺筑”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其前提条件是及时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浑河流域防洪预警预报系统成 果 编 号:200134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1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浑河流域暴雨洪水频繁,暴雨突发性强、强度大、易产生陡涨陡落

9、的大洪水,是辽宁省重点防汛地区之一。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平均每十年左右发生一次大洪水,每次洪水都给浑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1995年浑河特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0多亿元。随着浑河两岸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日趋重要。防洪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了抗御洪水,减少洪涝灾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国家在浑河流域内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及防洪设施,如大伙房水库等,对防洪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最大限度发挥防洪工程防洪效益必须加强对非工程措施方面的研究。河南“75.8”大水后,我国对水情信息采集和水文预报系统及水库调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

10、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存在着系统完整性差、实用性差、使用不太可靠、不灵活、时效性不好、技术落后等问题,不能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远远满足不了防汛工作的需要。根据辽科发199655号强降水综合诊断及洪涝预警系统研究文件要求自1996年开始研制,1999年汛期投入试运行,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本项目是在浑河流域建立的一个完整的防汛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水情监视与查询、洪水预报与调度和洪水风险分析等五部分组成。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国电信GSM无线网SIM信道传输水情信息;采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信息的自动接收、处理、纠错、存储、分类检索;实现

11、了实时雨情、水情的自动监视;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洪水预报数学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交互式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预报精度达90%以上,作业预报时间缩短1个多小时;建立了完整的防洪调度模型;研制了洪水风险分析子系统,根据调度后洪水数据,进行可能决口堤段、可能淹没范围的风险分析,向可能淹没的地区发出预警警报。本系统在防汛中为领导抗洪抢险决策的各个阶段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与国内外同类系统比较,本系统具有系统完整、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通用性和实用性强,可实现人机交互,目前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RCD与RCC筑坝技术在白石水库工程应用中的新发展成 果 编 号:2001J-2

12、-41完 成 单 位: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1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白石水库工程是辽宁西部大凌河干流上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库容16.45亿m3,总投资22.9亿元,大坝混凝土总量50.3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11.14万m3。1995年开工,2000年竣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近30年来兴起的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优点是减少单位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水化热。简化施工工艺,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造价。目前,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世界已经形成两种学派,即以欧美及我国南方为

13、代表的RCC筑坝技术(高掺粉煤灰,薄层摊铺与碾压,连续浇筑,防渗体形式多样化)和以日本为代表的RCD筑坝技术(低掺粉煤灰,薄层摊铺厚层碾压间歇浇筑,防渗体为常态混凝土)。实践证明:两种筑坝技术各有所长,这是世界上坝工专家们一直讨论和研究的课题。辽宁省白石水库碾压混凝土坝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认真总结两种学派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成功的将高掺粉煤灰的RCC配合比与RCD筑坝工法结合在一起,在世界上第一次打破两种学派的界限,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拓宽了碾压混凝土筑坝的领域及条件,同时解决了RCC混凝土配合比稠度损失较快、保塑时间短的技术难题,研究出了三复合外加剂,使RCC配合比碾压混凝土

14、初凝时间长达10h以上,停放45h后仍有很好的可碾性。通过坝体钻取芯样试验比观音阁水库工程引进日本典型的RCD筑坝技术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另外每m3少用水泥19kg,节省造价2.7元/ m3。RCD与RCC筑坝技术在白石水库工程中的联合应用,是世界上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又一新突破,为寒冷地区广泛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欧美和我国南方地区借鉴RCD筑坝技术开辟了道路。辽宁农业地下水源合理利用与节水增产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105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朝阳市水利局、建平县水利局、葫芦岛市水利局、锦州市水利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

15、001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该项目历时四年半,对井灌区水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抗旱保墒、水源合理利用、一井灌两田、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建设、优化的种植模式以及砂砾土壤种植水稻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我省调整种植模式、改变种植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主要成果如下:编制的辽宁省井灌区发展规划在总结了全省地下水开采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地下水开采现状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地下水开采措施、开采方式和开采方案,保证地下水均衡开采,使我省地下水的开采有章可循。研究总结出的“一井多用”的农业优化种植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将系

16、统工程理论和最优化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根据线性规划建立了“提高单井利用率”的优化模型,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大大减轻了工作量。砂砾土壤深层衬膜种植水稻技术,对有效利用辽西地区的砂砾土壤,调整作物品种,节约用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研制开发的管灌用“双向塑质出水栓”,解决了铸铁出水栓易丢失和易损坏等缺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专利。建设了国家级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为辽宁省节水灌溉指明了发展方向,并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尤其是微喷区自动化控制灌溉系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从1998年开始,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就得到了推广应用。液压开槽埋膜防渗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10363完 成

17、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河务局 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 :河道堤防和水库大坝在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起到了巨大作用。我省有1.9万km的堤防和土坝,1/3左右建在透水的砂土地基上;当汛期来临水位抬高时,容易形成渗水通道,进而引起堤坝决口造成重大损失。仅以1995年浑河洪水灾害为例,堤防决口4037处,受灾人口680万、损坏房屋91万间、受灾农田16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亿元。对易出现堤坝决口段的传统处理方法,有砼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粘土铺盖等防渗技术;这些技术存在投资大、工期长、质量不易保证等

18、问题,通过调研和论证比较认为:先开挖连续槽再铺设土工膜的防渗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液压开槽埋膜防渗机组由加力机(牵引)、开槽机(开槽)、铺塑机(铺塑)、附属设备组成。技术原理是通过液压开槽埋膜机组上的电动机带动油泵驱动液马达,通过变速箱、拐臂连杆机构使开槽锯在槽内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开槽锯上的锯齿和由泥浆泵通过开槽锯下弦管上的喷嘴射出的高射流共同冲切切削面上的岩土,切下的混合物由砂石泵通过排渣管路输送到沉淀池或直接送到铺塑完成后的槽内回填。液压开槽埋膜防渗技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在设备研制上,将液压技术应用到机组设备中,可对设备起到保护作用,承受施工时的振动荷载。根据土层变化,

19、无级调整切削频率和行进速率,使施工效率达到最大。开槽锯上的高速水流,既能冲切土层加快刻岩速度,还可以对粘在锯刀上的土进行冲洗,减轻或消除“糊刀”现象,提高施工效率。开槽锯上设有抹壁装置,可挤密土体使槽壁更趋稳定。在工艺技术上,机组可由水平状态成槽至垂直状态,从而打破同类技术先钻孔后下锯的贯例。施工时开槽锯近似铅直状态,因而能开挖弯曲的连续沟槽,最小成槽曲率半径为47.0m(同类技术200m以上)。该机组可连续成槽、铺膜,避免了其它防渗形式存在连接不上或 “分衩”的现象,防渗效果优于其他防渗技术。在技术经济指标上,可在各种土类和砾径小于10cm、含量小于30%的卵石地层中开槽,根据需要开槽宽度2

20、050cm,深度15m,工效150300/台班。采用土工膜做为防渗体具有防渗效果好、适应变形等优点。试验表明,悬挂式防渗体可消减水压力80%以上。采用垂直铺塑技术较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处理渗透破坏问题,可节省工程投资3/4以上,缩短工期1/2以上。液压开槽埋膜机组自1997年研制成功,到2001年底成果鉴定,共推广应用了15项砂基砂堤防渗工程,总长度27250m,防渗面积231125m2。防渗效果显著,深受各地业主的好评。辽宁省采矿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20068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土保持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

21、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该项目针对辽宁省矿业采矿业弃渣占用的林地、耕地和草场,原有植被被破坏,造成矿区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和石砾化现象日益突出,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亟待解决的的现实问题,采用先进的水土流失观测和研究方法,对矿业水土流失及防治技术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根据矿业废弃物因组成、颗粒大小及结构与一般土壤不同及侵蚀兼具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等特点,按废弃物的容重、抗侵蚀和抗风化能力将其分四类,并以石灰石矿、粘土矿、铁矿和煤矿废弃物为代表进行野外模拟侵蚀降雨试验,建立了四个侵蚀数学模型,经F和基准水平的双重检验,精度达90%以上,为矿区水土流失计算与预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2、这项技术在矿业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矿区复垦技术研究中,针对不同矿业弃地的特点,提出、研究和推广了采挖迹地整平、弃渣场坡式梯田、尾矿库(贮灰场)紫穗槐护坡等有效的矿区植被恢复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植被恢复技术具有实用性强、手段先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等特点,解决了我省采矿业在矿区植被恢复上技术落后的实际问题,在推广应用中不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5358.49万元,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成 果 编 号:20030168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土保持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

23、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3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本项目针对辽西地区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有限降水径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加剧该地区的干旱,使得这一地区长期未能脱贫的现实,以雨水径流资源调控利用为切入点,对降雨径流的调控方法和径流利用途径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适合辽西特点的自然坡面集流场产流模型,为径流调空措施布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首次提出了坡面径流-窖群集蓄式、沟道径流-坝窖结合式、山泉-窖池长蓄短用式以及储水设施防渗、防冻技术,找到了新的集水途径;首次提出了集聚储存的径流进行年内和年际时空调控利用技术,为辽西旱区农业产业机构的调整

24、探索出一条新路,为适时春播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该成果在试验区农该研究成果在业生产中进行了应用,通过解决春旱播种、果园灌溉、发展山地大棚等,试验区累计效益达5032.74万元。如将辽西每年50多亿m3的降水径流实现50%调控利用,其效益将达到20亿元。同时在全省以“库、塘、井、窖”为重点的大禹杯竞赛中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低山丘陵区沟壑水土保持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成 果 编 号:2003J-2-47完 成 单 位:朝阳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3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本项目是根据水利部有关国家重点治理区建设要求和朝阳市委提

25、出的建设“三个大市”(干、鲜果大市,保护地大市,畜牧业大市)的农业发展战略部署,并针对低山丘陵区沟壑侵蚀严重,沟壑治理滞后于坡面治理,沟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而开展研究的。在对朝阳市沟壑侵蚀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模糊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等方法,研究朝阳市沟壑侵蚀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按照沟壑蚀分类结果及各类型沟侵蚀特点,运用水土保持大农业(复合农、林、果业)原理及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沟壑治理开发试验,与大面积沟壑治理开发推广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最佳模式。即:初期“V”型发展沟模式“坡上槽、台、梯,沟道

26、锁、截、淤”;中期“U”型扩展沟模式“坡上林、果、壕,沟道拦、蓄、造”;后期“”型缓蚀沟模式“坡上果、牧、棚,沟道封、栽、农”。开发规模涉及全市七个县(市)区731条小流域,共应用推广治理了1.45万条沟壑,治理开发总面积558.46km2,占全市沟壑总面积20.9%,达到和超过了原拟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治理开发的沟壑,效益十分显著,年蓄水量与保土量分别增加了6153.21万m3和248.15万t,蓄水效率和保土效率分别提高了61.15%、69.01%,其蓄水保土效益达1.35亿元。到2002年末,沟壑梯级治理开发各项措施部分生效,年净增产值达1.16亿元,5年累计增加产值2.51亿元,产投比为

27、1.05:1。预计10年后,各项治理开发措施全部生效后,该研究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达到15.4亿元。该研究成果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治理开发面积大、效益显著,技术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大凌河流域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成 果 编 号:20050193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土保持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5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容简介:该项目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大系统控制论原理,建立了“大集中、小分散”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管理系统,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

28、体制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了大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创新,为今后开展大范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提供了借鉴。该系统在治理实践中,抓住对流域水流、土流有控制意义的关键部位或战略性组分,对这些景观斑块进行集中治理,把大流域作为整体,制定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将治理区域集中在若干个水土流失严重的中、大流域,实行重点突破,并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开发单元,优化配置多种生物、工程措施,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通过局部系统环境的改善与重建,实现大流域全局系统环境的改善与生态平衡,使治理措施达到了费省效宏。同时,将环境治理与区域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采取

29、规模治理、集约经营,促进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以此推动了流域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创立了小流域“多级网络式”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推动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创造出诸多有推广价值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建设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10年来,先后对大凌河流域的朝阳县、阜新县、北票市、凌源市、喀左县和义县开展治理,共治理小流域12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7.49km2,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后项目区年拦蓄地表径流量达16231.79万m3,占

30、年径流总量的75.1%,使更多的降雨径流转化为土壤水,极大减轻了降雨产生的土壤侵蚀。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由3410t/km2.a下降到720t/km2.a,保土效率提高到79.5%,年保土量605.07万t。同时,项目区的旱、洪灾害明显减轻,为植被恢复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经过10年治理,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16.3%提升到60.9%。结合环境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本项目共创直接经济效益达57.89亿元。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成 果 编 号:20040277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奖类别及等级:2005年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31、奖内容简介:该项目辽宁省水资源评价对全省降水、径流、蒸发、泥沙等水文要素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全省地表水资源量和地表水可利用量进行了评价;对各类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全面分析率定,对山丘区地下水各排泄项、平原区各补给项进行全面分析计算,对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对全省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总量进行了评价;对全省各类供水工程的供水量,对各行业的用水、耗水、排水量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价;对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全省地表水的天然水化学特性、点污染源、面污染源、河流水库的现状水质、供水水质进行了全面监测和分析评价;对全省地下水天然水化学特性、现状水质、供水水质进行了全面

32、监测和分析评价;在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我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和保护的基本策略。本成果直接应用于全国、松辽流域、全省、省内各流域或各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节水等各类水资源专项规划;直接应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等阶段的水源分析与确定;直接应用于取水许可、排污控制等水资源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并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所有与水相关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本项目在评价单元划分、GIS的应用、平原区三水转化的研究、山丘区小型河谷平原区水资源量计算、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等方面均有创新。我省作为全国水资源评价的试点单位,评价方法已经在全国的水资源评价工作

33、中得以推广,并在未来的各项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白石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成 果 编 号:2001J-3-108-1完 成 单 位: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容简介:白石水库是辽宁省“九五”期间水资源开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该坝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多年平均气温7.9。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24.1,冬季寒冷,最低月平均气温-11.1 。年内变幅大为35.2,昼夜温差大且寒潮频繁,对控制基础贯穿性裂缝和混凝土表面裂缝极为不利。根据如此严酷的气候条件,混凝土的施工期一般为4月至

34、10月,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初为停浇期,这种间歇式的施工方式,使混凝土坝越冬层面上、下游表面附近产生较大垂直应力和顶面中间部位较大的水平拉应力,给混凝土坝的防裂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北方严酷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热间歇式的施工特点,白石大坝的温度控制与防裂成为白石水库工程建设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一是课题研究理论与方法先进。温度应力有限元全过程仿真计算,考虑了国内外最为全面的初始、边界条件与各种载荷作用,包括浇筑温度、边界保温、升温过程、水库蓄水、外界气温变化等。应力计算采用涂缝模型裂缝扩展计算引入裂缝带模型和软化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与原型观测基本吻合。二是首创

35、在越冬层面上、下游面点附近采用水平人工预留缝措施,以缓解释放附近应力,解决越冬各层面水平开裂问题。溢流反弧段设垂直人工预留缝避免了反弧段开裂。采用人工预留缝措施具有独创性。这一措施适用于北方高、中坝。施工方便、费用较低、技术上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分年度施工的中高碾压混凝土坝,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通过优化调度提高多泥沙水库兴利效益研究成 果 编 号:990007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省闹德海水库管理局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容简介:本项目主要解决建在多泥沙河流上水库最突出的淤积问题,即解决防洪、兴利、淤积三者之间的矛盾

36、,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实现多泥沙河流上水库的优化兴利调度。本课题研究成果依据实测、实验资料,利用水利计算学、水文学、流动力学理论,在分析流域河流特征的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多泥沙河流上水库闹德海水库的产汇流预报方案和水动力学泥沙冲淤经验模型及数学模型,运用模型对水库水沙做定量、定时段分析、分析总结出多泥沙水库洪水与输沙的相关关系,发现了洪水排沙规律,依据利水计算、预报方案、泥沙冲淤计算制定出“平蓄洪排”方案。该方案较“蓄清排浑、冬蓄春放”方案有突破性进展,在限定条件下可以“蓄浑”,并能达到进出库泥沙当年或多年平衡,长期保持有效可利用库容。库区土地可以蓄水、耕种兼用,充分利用了水土资源,闹德海水库运

37、用此方案,提高兴利效益显著。我省及我国多泥沙河流水库众多,如何优化调度、防止淤积此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闹德海水库,提高了闹德海水库的工农业供水量,增大了经济效益,防洪排沙、兴利有机结合,水库综合利用缓解了阜新地区缺水问题,推进了彰武地区盐碱地改良,开发水田的进程,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辽西地区中低产田水利综合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242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朝阳市水务局、朝阳市水科所、建平县水利局、建平县榆树林子水利站组织鉴定单位: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 容 简 介: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38、:对辽西地区中低产田的类型、分布及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重新研究了传统的冬春灌溉、作物生育期节水灌溉、梯田修筑等技术,重点试验研究了储水保墒节水灌溉。管喷灌联合灌溉技术、田间优化灌溉技术、梯田优化设计及修筑技术等共10项水利治理技术。提出了六类中低产田水利综合技术组合模式,每类中低产田最少组合技术4种,最多组合技术达10种,为辽西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课题的特点:以调查为基础,充分分析中低产田现状和治理技术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以水利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试验研究为先导,向周边辐射;充分结合生产实际,具体应用各项技术,并跟踪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直接面向生产,

39、使研究中的成熟技术快速得到推广和应用。该项目课题主要创新点:首次系统调研提出了辽西地区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成因;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针对辽西地区中低产田不同类型,提出了适宜的治理技术组合模式,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次提出了管喷联合应用灌溉技术;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对地下水资源短缺地区,首次提出发展春灌、限制冬灌的新思想。据统计,1998年到2000年,该项技术已在辽西地区的4个市地得到推广应用,总推广应用面积达到320万亩,实现节水20800万亩m3,增产粮食48000万kg,增收节资39360万元,为辽西地区农村经济振兴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更广泛的推广前

40、景。 平原水库工程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 :20010451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盘锦市大洼县开发建设三角洲指挥部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容简介:本项目结合大洼三角洲平原水库以及沈阳石佛寺水库建设,经过了十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主要技术成果有:结合大洼三角洲平原水库工程实际,提出了沿海滩涂高含水量土壤机械(碾压)填筑土坝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结合石佛寺水库工程实际,通过室内外试验提出了改性粉细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两种新型筑坝技术方案及其设计与施工控制参数;提出了土工织物软排用于平原水库土坝软基处理的设计断面型式及施工方法

41、,并对土工织物软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简易模袋、肋梁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框架干砌石、机织模袋混凝土、链锁混凝土板五种护坡结构型式的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护坡结构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工效指标,提出了北方地区平原水库护坡优选的结构形式,并通过室内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了平原水库机织模袋混凝土护坡工程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系统地分析了3种堤坝水平防渗技术和9种垂直防渗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工程实际经试验研究提出了液压机械开槽垂直铺土工膜防渗技术和抓斗造槽成墙防渗技术两种新型垂直防渗技术;立体交叉布置方式“双向泵”泵站工程的修建成功,填补了这方面技术的一项空白,

42、为平原水库的大型排灌站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项成果还可以在河道护岸及堤防防渗、水库护坡及防渗、渠道衬砌与防渗、砂土及滨海盐土筑堤等工程上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20801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容简介:本项目研究是根据辽宁省水利厅的部署,受辽宁省辽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局的委托而承担的。工作成果由技术研究报告、投资估算附件、附图集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编制的总则;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概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投

43、资估算及效益分析;实施的保障措施;结论和建议。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属平原水库。在技术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区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并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又对类比工程(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平原水库工程)进行了现场勘测,测取相关数据,为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措施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技术研究是为了在预测上达到数学模型和类比法的有机结合之目的,首先对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数学模型法中各因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计算、选取。同时,选择并改进了水土流失预测计算程序;其次,为了验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又通过类比工程的调查、分析、计算,验证所选取的数学模型参数和获得的类比数据合理性和准

44、确性。经专家评定,所采用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上,针对该工程弃渣量大的特点,对弃渣的堆放场地进行了比选论证,并在弃渣的临时防护措施上,进行了方案比选,采用了填土编织袋做为临时防护措施。这种措施在东北地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属首次应用,经专家评审,该方法既经济,又可行。待主体工程结束后,弃渣用于土地复垦,使工程弃渣得到了有效利用,仅此一项节省投资3868万元。此外,在主、副坝的防治措施上,采用了林、草、花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办法,加强了生态建设,经建设单位与专家认定,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利于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另外,在管理局与穿堤建筑物的水土流失防治

45、上,采用了园林绿化与建筑小品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加大了园林绿化的设计深度,突破了水土保持方案中常规的定性描述的办法,深入细致地规划布置了建管局等永久占地的园林设施,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园林规划设计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河道险工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成 果 编 号:20010452完 成 单 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河务局、沈阳农业大学组织鉴定单位:辽宁省科技厅获奖类别及等级:200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内容简介: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浑河、大辽河整治以及中部平原地区险工险段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河道险工治理新技术的研究、制定河道险工施工技术规程与预算定额、建立全新的管护模式,并通

46、过典型示范工程进行大面积推广。研究采用室内外试验、典型工程、推广应用相结合,科研、设计、施工、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首先对辽宁省的河道险工险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成险原因、危害、发展趋势,进而对险工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险工的成险类型、当地资源状况、财力情况,研究了护岸工程、沙堤沙基防渗工程以及生物防护和工程管护模式等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的新结构、新方法、新工艺与浑河、大辽河整治重点工程相结合,修建了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新型险工险段试验或示范工程。开展了新型孔板系列护岸工程模型试验、土工膜沙堤沙基防渗模型试验等大量的室内外试验以及原型观测分析等研究工作。在试验研究和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辽宁

47、省河道险工护岸工程技术规程和辽宁省护岸工程施工定额等省级试行标准,出版一部辽河险工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专著,指导和促进了研究成果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创新成果:通过对辽河中、下游河床近50年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辽河中、下游河道冲淤及演变规律和特点,为辽河中、下游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链锁板护岸技术、新型孔板系列护岸技术、冰期软体排施工工艺、生物防护技术等具有北方寒区特点的河道险工治理新技术,为我省的河道险工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新的技术支持;提出土工织物在有防护条件下使用寿命至少30年的结论,提出了较大孔径织造布用于防护工程中的反滤新准则:O9010d90 ,该成果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河道险工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省辽河干流整治,太子河、浑河、大辽河整治工程,并已在辽宁省大江大河上得到了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