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233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李志平HHH1109414920,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李志平,向导案例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大致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产值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导案例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大致用10年时间,实现国,宏观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一个指标,四个决定,四个问题,两个补充,1 + 4 + 4 + 211,宏观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一个指

2、标四个决定四个问题两个补充1 +,地位: 宏观经济学的解剖学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与纠正 经济循环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介,地位: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介,萨缪尔森说: 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 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帮助总统、国会和企业决策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求刺激还是需求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涨威胁之中。 没有像GDP一样的灯塔般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如果没有GDP,人们就无法谈论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法提供经济健

3、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无法反映一国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无法确定一国该承担怎样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萨缪尔森说:,第一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七个关键词: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和,第一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七个关键,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内部,无论是A公司、还是B公司,在一个国家内,都是一

4、个国家内部的经济组成部分。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四个季度12个月)生产的:就不包括仓库里的存货。销售量可能就包括存货。是合法生产的,不包括非法生产和销售的地下经济。最终:直接供消费者消费,面与面条,面卖给面条厂,则面是中间产品,面直接卖给消费者就是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前者,比如书本;后者如技术。市场价值:产品乘以自己价格的值,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品和劳务不包括在内。比如家务劳动和自制玩具。总和:没有遗漏,房子房租每个人都支出,虽然有人住自己的房子。,七个关键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内部,无论是A公司、还是B公司,在,二、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

5、ct:GNP)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posable income:PDI),二、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人民,无论他在中国还是美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注意: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出版的新SN

6、A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GNI),(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人,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一国常住居民为准。若以国界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一国常住居民,GDP与GNP,中国,美国,GDP=5;GNP=3,GDP=6GNP=8,GDP与GNP中国 美国GDP=5;GNP

7、=3GDP=6,(二)国民生产净值,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二)国民生产净值 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三)国民收入,即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三)国民收入 即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四)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

8、入总和。个人收入=纳收国民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四)个人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五)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部分,实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亦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GNP NNP NI PI PDI,折旧,GNP NNP NI PI PDI,减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减

9、公司留利和社会保险税、加个人利息和红利岁入和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减个人所得税非税收入,GNP NNP NI PI PDI折旧 GNP NNP,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GNP或GDP,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GNP减:折旧NNP减:间,GDP 美国2002年、单位10万亿美元10446,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

10、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500=15500NI=15500-2000=13500PI=13500+500=14000 DPI=14000-(3000-2000)=13000,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如果某一年份某,三、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是使用基期的价格(或者称为不变的基期价格)衡量目标年份的GDP. 年份 红薯 单价 GDP GDP (斤) (元/斤) ( 名义) (实际:2004基期20

11、04 10 10 100 100 2011 20 20 400 200 2012 30 20 600 300,三、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是使用基期的价格(或者称,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产品支出法(或者产品流量法) 从产品使用的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在一年内,如果以Q1,Q2,Q3 ,, Qn表示购买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以P1,P2,P3 ,, Pn表示购买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则国民生产总值为:GNP= Q1 P1+ Q2 P2 + Q3 P3 + + Qn Pn= Qi Pi,i,n=1,第二节 国民收入

12、核算方法一、产品支出法(或者产品流量法)in,用产品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包括以下四项(谁把它拿走了):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重置投资 折旧:保持资本存量的完整性净投资 增加生产能力(资本品、新的住宅投资、存货投资等)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G)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差额(X-M),用产品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二、要素所得或者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用要素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项: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非公司企业主的

13、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二、要素所得或者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三、部门法,部门法是按照物质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收入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所以称为生产法。通俗地讲:就是把所有的产业部门的产值加总。产业部门包括:农林牧渔;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等。,三、部门法部门法是按照物质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先看一个产业链(收入法计算的结果等于支出法计算的结果),棉农 纱厂 织布厂 制衣厂 中间商 顾客15 25 35 40 50 5015 + 10 + 10 + 5 + 10 50,先看一个产业链(

14、收入法计算的结果等于支出法计算的结果)棉农,四、投入产出表,四、投入产出表面包钢铁C(个人)IX-MG总产出D面包553,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投入是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所必须的生产消费,包括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投入,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

15、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象限的总量=第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象限主要反映按

16、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C、I、X-M等。行表示产品,列表示各使用类别,总计行反映各使用类别的最终使用。第象限主要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第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目前为空白栏。第、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见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3-20 增加值部分 总投

17、入等于总供给321 最终使用部分 总产出等于总需求,见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评,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反映一国总体水平和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便于进行国别比较强调劳务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y0=yf,则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匆需干预经济; y0yf,则存在着通货膨胀,政府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评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计算中的错漏难以反映福利状况难以准确进行国别比较,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计算中的错漏,三、绿色GDP正效应-负效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

18、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三、绿色GDP正效应-负效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第四节 国民经济循环,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四节 国民经济循环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这个经济体系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而且

19、部门内部不发生交换活动的情况。其中:家庭是要素的供给者,商品的需要者。企业是要素的需要者,商品的供给者。二者通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要素成本=要素收入=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家庭把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则家庭部门的总支出就可以衡量总产出。家庭的支出又等于总收入,则总产出也等总收入。,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这个经济体系只有家庭和厂,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微观中学过),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一、两部门经济

20、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微观中学过)要素市场家,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漏出(leakage):两部门经济中,实际上家庭不一定把全部要素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会多少有一部分用于储蓄,即漏出。从而使商品市场上一部分商品销售不出去。注入(injection):在家庭有漏出的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资本市场,使储蓄转化为投资,注入相应的销售收入。只要厂商的投资等于家庭的储蓄,注入等于漏出,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可以达到平衡。,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漏出(leakage):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产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界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

21、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产品市场劳,宏观经济学第一章GDP课件,二、三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C金融市场S产品市场企业,现代经济中的政府,现代经济中,政府部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三部门经济就是把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的主要经济行为有:从家庭和厂商部门货币流以税收(直接税、间接税)的形式流入政府;以公债的形式从资本市场流入。货币流流出方面:购买厂商商品支出;向家庭转移支付;向资本市场发行货币。最终仍然会保持宏观经济的均衡。,现代经济中

22、的政府现代经济中,政府部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三部门,政府行为,直接税是指其负担不能转嫁的税,包括根据收入和财产征收的税,如个人收入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等间接税是指其税负可能转嫁的税,包括与商品的交易相联系的税收,如消费税、货物税、关税等。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包括经济萧条年份的失业救济金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对盲人退伍军人和其他人的补助金以及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政府行为直接税,三部门中的注入和漏出,三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注入- 企业投资;漏出- 居民储蓄第二:注入- 政府支出; 漏出- 政府税收,三部门中的注入和漏出三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

23、,三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产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三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产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三部门恒等式,总收入的构成Y=C+S+T,其中:净税收T;总支出构成E=C+I+G,其中:政府购买G;总收入总支出所以S +(T-G) I,其中:政府储蓄(T-G)。,三部门恒等式总收入的构成,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C,产品市场,C,政府,资本市场,S,企业,家庭,Y,要素市场,I,G,T

24、,G,国外,X,M,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储蓄-投资恒等式C产品市场C政府资本市场,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对:注入- 企业投资; 漏出- 居民储蓄第二对 注入- 政府支出; 漏出- 政府税收第三对注入- 出口;增加国内消费漏出- 进口;退出国内消费,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四部门恒等式,总收入的构成Y=C+S+T+Kr,其中:Kr为国内向国外的净转移支付;总支出构成E=C+I+G+NX,其中:NX=(X-M)为净出口;总收入总支出所以S +(T-G)+(Kr-NX) I,其中:外国储蓄(Kr-NX)。,四部门恒等式总收入的构成,宏观经

25、济分析的五大平衡及其综合均衡:,要素市场:主要是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率和劳动政策,调整劳动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劳动均衡。产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通过物价指数和物价政策,调整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商品均衡。资本市场:指用于投资的资本市场,通过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整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货币均衡。政府收支: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通过税率和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达到财政均衡。国际市场: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以通过汇率和对外经济政策,达到外汇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分析的五大平衡及其综合均衡:要素市场:,一个例子:,一个例子:,图示回顾,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重要概念,国

26、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支出法,两部门核算,三部门核算,四部门核算,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均衡条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部门法,图示回顾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重要概念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国,本章小结,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国民经济的循环可以用各部门的收入流转来表达,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储蓄投资。现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更真实地反应经济福利状况,需要作出一些修正。,本章小结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章主要概念、思考题,主要概念:GDP,GNP,NDP,NNP,NI,PI,DPI,名义GDP,实际GDP,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消费,储蓄,投资,政府购买,净税收,净出口,转移支付,间接税。思考题:为什么GDP能够用不同方法来衡量?为什么储蓄恒等于投资?为什么说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水平?,本章主要概念、思考题主要概念:,第二章 完,第二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