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515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第六版东北财大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件.ppt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会计(第六版),陈国辉 迟旭升 主编,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全国优秀畅销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基础会计(第六版)陈国辉 迟旭升 主编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前提条件,质量要求,确认、计量要求,处理基础,会 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条件,会计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明确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前提质量确认、计量要求处理会 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条件会计,前提条件,会 计,第一节 会计假设,一、含义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核算所

2、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合理设定。,前提条件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计量方法会 计第一节 会,A会计主体,C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D会计主体,企业“本身”的含义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交易,事项,二、会计假设的内容(一)会计主体假设1.定义: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交易,事项,严格区别,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财务收支。,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ACBD企业“本身”的含义交易事项二、会计假设的内容交易事项,【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 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

3、认结果。,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 注意:以,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其他基础,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其他,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团就是如此。,B母公司,A1子公司,B1子公司,企业集团,B1子公司,B1子公司,A母公司,只是会计主体不是法律主体,既是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BA

4、1子公司B1子公司企业集团B,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二)持续经营假设1. 定义: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 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经营发展趋势, 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 是“会计分期”假设等建立的基础。,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会计持续经,(三)会计分期假设1.

5、定义: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人为的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1月1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三)会计分期假设1月1日会计月度季度半年度12345678,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等),报告,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1月1日,会计主体,3月各账户的发生额、 余额怎样?结账可知,12月31日, 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会计报表报告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1月1日会计月度季度

6、半年度,(四)货币计量假设1. 定义: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四)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月度季度半年度123456789101,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货元会计要素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 用利,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

7、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虚构的交易或事项,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不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停,会计信息,会计会计会计会计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1.可靠性(客观,2.相关性(有用性)企业提

8、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测,是否进行投资或贷款等,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进行宏观调经济控等,与供应商等方面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测,采取怎样的货款结算方式等,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相关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调整经营策略等,2.相关性(有用性)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决策相关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3.可理解性(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9、,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交易或事项,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3.可理解性(明晰性)会计会计会计会计交易或,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实质重于形式,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资产、负债、,2009年,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账 簿,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

10、易或者事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交易或事项,会计信息,2009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重要交易或事项账 簿6.重,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未来可能实现收入 不应高估:不,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提前或者延后。,账 簿,会计确认,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8.及,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

11、求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一)会计要素确认(会计确认)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包括初始确认、中止确认和最终(再次)确认等。,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认, 财务会计的重要程序。,交易或事项,会计信息,中止确认,毁损资产等,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1.初始确认条件(记入账户)(1)符合要素定义;(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资产、收入)或流出(负债、费用)企业;(3)有关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仍然强调必须符合确认条件,是因为原来确认的结果可能会有变化!,后两条为确认条件,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

12、告,交易或事项,会计信息,2.最终确认条件(列入报表)(1)符合要素定义;(2)符合要素确认条件。二者必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初始确认条件(记入账户) 仍然强调必须符合确认条件,是,(二)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计量) 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认,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交易或事项,会计信息,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1.计量单位: 以货币做为主要计量单位。,(二)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计量)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认会,2.计量属性(性质)(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所有者权益取决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收入、

13、费用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利润取决于收入、费用的计量。,2.计量属性(性质)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其他成本计量属性时,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原则 采用其他成本计量属性时,应保,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确认为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确认为收益性支出。,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2

14、.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二)收入与费用配比,1.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相互配比, 时间意义上的配比, 因果关系上的配比,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收入、费用要素,2.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二)收入与费用配比,(三)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也称原始成本、实际成本)。 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购买、生产或建造等)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 当财产物资的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已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而不再是确认、

15、计量要求,资产、负债要素,(三)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一、研究意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特别是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事项)的两种基础(06准则中称为会计处理基础)。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合理进行配比,应确定按照什么方法(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问题。,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收入实现与收款时间不一致,费用发生与付款时间不一致,【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 对以上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同方法会计处理基础,即权责发生

16、制与收付实现制。,收入实现与收费用发生与付【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销售产品,二、收付实现制基础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惟一确认标准。,4、5、6月实际受益,但不负担费用,实付标准,实收标准,二、收付实现制基础4、5、6月实际受益,但不负担费用支付4、,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一)定义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应收应付。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责任应当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二)权责发生制

17、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方法【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应收标准, 已获得收款权利,应确认为3月份收入,销售产品,货款3000元5月收到,收入确认, 本月不受益,不确认费用应由46三个月份分摊,收入,应付标准,(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方法【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1.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应计已付款费用的确认,应收标准,应付标准,应计未收款收入,应计已付款费用,(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1.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应计已付款,2.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应计预收款收入,应计未付款费用,8月初虽然实际付息,但本期并不受益,不承担费用,应收标准,应付标准,7、8

18、两个月供货后各确认收入2000元,2.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1日,借入短期借费,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特点 1.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以实收实付为标准: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2)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根据账户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切实性:分别根据实收款和实付款确定,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4)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等。,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特点 (2)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2.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采用应收应付标准: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2)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日常账户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调整(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4)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2.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2)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 见基础会计第六版教材 P39-40复习思考题课后作业,本章结束,THANK YOU,本章结束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