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666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刘贺 物流管理1024班 学号25摘要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并指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港口发展1 近年来,现代港口物流在传统港口物流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在功能上,现代港口物流不再只具有简单的装卸搬运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

2、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等技术,同时还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保税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服务功能,从而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长

3、三角区域指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该区以仅占全国 1.1%的土地面积,6.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 20%的国内生产总值,近35%的进出口总额,近35%引进外资总额,以及占总数50% 以上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必将带动、牵引和辐射整个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 2.1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

4、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T 字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结合部,是联结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天然纽带,在长江流域与沿海及国外的运输联系中,该区域起着江海陆联运中枢的作用;同时长江下游是长江干流上的深水泊位分布区段,南京以下全年可通航两万吨级船舶,安庆以下全年可通五千吨级船舶,因而本区是长江沿岸与沿海及远洋的部分大宗内外贸易货流中转运输的枢纽地域。其次,长江三角洲临近西太平洋航线,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西太平洋和亚太地区的转移,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本区将成为长江流域与环太平洋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2.畅通的集疏运条件 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密集的铁路公路网,交通十分便捷。公路在现已建成的以沪宁、沪杭、杭甬为骨干的

5、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321”战略,打造“半日交通圈”。“321”战略是指在长三角都市圈内中心城市“3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长三角都市圈内可以 “1 日往返”,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的“半日交通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由沪宁、沪杭、杭甬、浙赣、宣杭、宁芜等铁路组成的国家干线运输网,现有铁路营运里程4366公里。为配合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建设,上海计划修建一条117千米的浦东铁路,与沪宁铁路连接。远期还将跨越长江连接崇明和江苏南通,向南连同浙江的乍浦,使上海与江苏、浙江的铁路通道新增加两条。浦东铁路建成后将承担疏解洋山港、外高桥和浦东空

6、港货流的重要作用。目前长江三角洲现有 12个大小机场,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密度较高,并且拥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国内一流的机场。通过海陆空大联运,加快了港口货物的集散,将使长三角成为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3.繁荣的经济腹地 长三角地区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已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中。2005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生产总值合计15549亿元,占全国67422亿元的23.1%。同时,以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为依托,完善的金融体系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

7、强大的支持,2005上半年,长三角16城市出口总额1263亿美元,出口商品总量占全国的36.9%。长三角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港口提供了巨大的业务量。2.2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劣势 首先,长江三角洲内港口发展无序,存在同质低水平竞争。自从中国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以及港口的管理权逐步下放到地方之后,我国出现了比任何发达地区和国家都更为明显的利用港口资源进行以城市为单元的竞争。港口物流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港口物流的发展,势必对附近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发

8、展当地相关产业。正由于此,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港口建设,一批定位不明确,效益不明显的地方港口投入运营,港口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各港口纷纷通过降低价格来争抢货源。而各地政府为一些因效率低下而亏损的港口提供财政补贴和行政干预以维持其生存,这不仅削弱了港口自身良性滚动发展的能力,而且造成了港口发展的恶性循环。 其次,港口结构不合理,硬软件服务相对落后。由于港口发展之初缺乏谨慎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很多港口自然条件并不优越,更多的是中小型普通码头,大型专业化码头仍然短缺。比如集装箱和铁矿石的运输由于缺乏大型专业化码头,导致船舶吨位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成本升高。港口的软环境建设也亟待

9、提高,我国的港航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服务意识较差。港口装卸和通关的效率无法和国际港口相比,船东、货主、船代、货代和港航企业关系不畅,依然制约着三角洲港口群国际化的发展。32.3 上海港物流的发展现状 上海港作为中国港口的代表和领头羊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散地,聚集内陆运输,水路等大量的货物;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从上海港及周边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出口货物约有50%增加值来源于其物流产业。港口周边已成为包括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乃至IT等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的

10、重要基地。41.上海港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 从层次上看,上海港的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上海港设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3.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航运市场发达 上海港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中转货物运输最为便捷、总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2.4 宁波舟山港物流的发展现状 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区域经济发达,物流发展环境良好,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促进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1.腹地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

11、明显宁波一舟山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长江口南翼,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及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等辽阔腹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所在区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宁波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重要枢纽,汇集了同三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329国道、杭州湾大通道及多条省道公路干线,是萧甬铁路的终点,甬沪宁管线直接服务长江三角洲及其沿线地区,杭甬运河将沟通京杭运河并与长江三角洲水网相连。在建的舟山市连岛工程将对舟山区域经济和舟山港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舟山市与上海、宁波和杭州及更广泛地区融为一体,经济交往更加便利,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舟山港域以水水中转为主的

12、货物运输结构将得到改善,尤其对推动集装箱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3.建港条件得天独厚宁波一舟山海域在西侧形成大陆海岸线为主,东侧舟山群岛形成天然掩护,整个海域内口门众多,深水近岸、航道纵横,岸滩未定,淤积轻微,锚泊水域广阔,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和航道资源。 4.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临港布局、国土开发对港口的需求迫切宁波舟山海域地处我国经济发达、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宁波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以“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国内大型重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局面,舟山随着陆路交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益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圈的辐射,接受产业转移。53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特

13、点3.1 从 “竞争”走向“竞和”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从港口功能竞争走向物流与供应链竞争是长三角港口群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港口群内主要港口之间以及支线港和枢纽港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由“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支线港通过对枢纽港的支持,提高枢纽港的竞争力。港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由“竞争”走向“合作竞争”。从战略上来看,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实现:一是对区域内港口的总体布局及市场结构进行合理化规划,协调各方利益,以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等资源重复浪费的局面;二是加强各港在具体分工上的协作,细分货运市

14、场,完善运输功能,减少区域内各港口间的激烈竞争而引发的“内耗”,促进物流在区域内全面畅通;三是壮大合作各方港口的实力,提升整体力量,维护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共赢”的效果。区域各港口已经意识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局部合作已经开展。在市场发展和政府推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长三角港口已经有合作发展的端倪。例如上海的南北两翼港口内部逐渐一体化发展,宁波港、舟山港合并,组合形成宁波一舟山港;苏州也推进港口一体化战略,把张家港港、太仓港和常熟港整合起来,共打 “苏州港”品牌。上海港也与扬州等沿江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地方政府以当前长三角港口市场为导向,积极为长三角港口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长三角地区的上

15、海、南京、宁波、南通、苏州、镇江、无锡、常州、泰州、扬州、舟山、台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16城市的港口管理部门,早在2006年9月,就共同建立了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建立长效协调合作机制,形成畅通的工作协商、协调渠道。通过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加强管理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互补,促进区域内港口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港口产业与市场的优势集成,城市港口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为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搭建平台的有益尝试,对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研究

16、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设,适时成立长三角港航企业协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是长三角l6个城市港口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为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搭建平台的有益尝试,对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研究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设,适时成立长三角港航企业协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3.2 形成港口全方位一体化跨区域港航产业结构的市场化整合。以全球航运中心东移、产业结构大调整这一契机,作好区域港口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各区

17、域的比较优势,加强产业结构的分工与互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形成科学的区域港航产业结构政策。跨区域的港航产业市场化整合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跨区域的港航产业结构的市场化整合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形成整体合理的区域港航产业网络,促进区域港口的持续、协调发展。港口运行与管理机制一体化。港区企业合作、制度融合趋同,长三角港口企业能够满足跨 域经济活动的需要。当前区域港口合作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

18、协调,缺乏系统性、一体化的考虑。 良性的港口竞争合作关系,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无序竞争造成“内耗”。各港口通过相互问的公平竞争,在服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市场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制定一致的服务技术标准,对外统一打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品牌,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体现集体效率,提升长三角港口群的形象和竞争优势,实现长三角物流一体化 应加快构建先进的覆盖整个长三角区域乃至长江流域港口航运的实时信息网络,为各方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推进长 角区域“物流通关一体化”。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模式,扩大跨地通关,

19、改变内地企业进出口货物,需要在企业所在地和货物进出口岸两次报关传统做法,进而改善口岸环境,加快长三角物流速度。因此,当务之急,尽快建立长 角港口合作协调机制,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谋求一体化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才能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又快又好发展。64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的港口大国,长三角区域近年来受外国投资的快速增加,发达国家继续对该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有利因素刺激,港口行业在未来20年中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长三角区域的港口建设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上海港、宁波港和江苏港等一批新建和续

20、建的港口大中型项目进展顺利,港口物流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与城市的社会化物流组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物流协作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加重视贸易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都更加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21世纪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十二大趋势。现代港口正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秉承港口传统行业优势,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针对市

21、场差异化和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商务代理,将成为未来的港口经营的一个趋势。 港口物流没有固定的模式,长三角区域港口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供求关系、腹地情况以及港口自然条件等,并依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 ,因地制宜地发展港口物流。但从总体上说,未来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实质上又具有同一性,所不同的只是在港口物流实现形式上的差异。为此,笔者认为,就宏观而言,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4方面特征:1“大物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港口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内部的整合,与路域、航空物流的全方位的合作都是势在必行,通过联合规

22、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2“一体化”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充分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开展如腹地运输、拆装箱、报关。报验、包装、质量控制 ,库存管理、订货处理和开具发票等增值服务;提供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3“智能港”高科技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力度加大,各种先进的技术,如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自动仓库、集装箱电子识别技术、物流仿真技术、辅助决策技术等将在港口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劳动密

23、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步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实现物流运作方式的现代化,物流工艺合理化,物流设备自动化、电气化,全面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4“虚拟链”港口是“虚拟物流链”的控制中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虚拟供应链”,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电子定舱、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虚拟银行等网上服务;依托“虚拟链”,建设服务覆盖全球的“虚拟港”,加大港口的腹地范围;通过“虚拟链”,使港口物流的供应链上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

24、标。7 以下具体列举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上海港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世界上第三大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如下: 1.加快深水港的建设,投巨资发展集装箱码头;2.逐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并开始规划内河集疏运网络; 3.完成对EDI中心的整合,提出“大通关”工程,改善港口软环境服务;4.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宁波舟山港物流发展战略如下:1.发展港口联盟,形成贯通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喂给港体系;2.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3.组建物流链合作团队,大力发展港政、港航、港区联盟;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5.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6. 加强与邻近港口合作,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实现协同发展;7.制定港航船货一体化战略,促进港口中转物流的发展。812.16.202213:0213:02:2022.12.161时2分1时2分20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1:02:20 下午13:02:20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3:0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