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80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长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分析的科研论文团队编号: SL009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 研 论 文团 队 名 称: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暑期社会实践团 负 责 人 姓 名: 肖 刚 指 导 老 师: 蔡 红 英 带 队 老 师: 鲜 军 实践类别 :社会调查类 文化宣传类志愿服务类 就业见习类其他(请注明) 公益支教 组队方式: 院系 学生党支部校团委直属学生组织 其他(请注明) 共青团湖北经济学院委员会二一年九月关于开拓教育资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分析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肖刚等25人吴天祥小组朝阳之行赴宜昌暑期社会实践团【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

2、个民族的特殊性构成了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共同构成了孩子强大的教育网络,为教育提供多层次的教育资源,而民族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加之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不足及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导致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性在慢慢丧失,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其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关键词】开拓,教育资源;少数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乃民族之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永葆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除汉族)的民族文化对其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性。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折射出各个民族

3、不同的民族观念,并显示着各个民族的独特性。(二)民族文化的团体性。民族文化是民族个体共同遵循的内在规则,是具有团体性的东西,它可以将同一个民族的人群聚集起来,这对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二、我国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笔者和我们的团队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两所小学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其间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发放了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群体四个类别的调查问卷,应发330份,实发313份,收回313份,合格308份,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有关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得出的结论如下:(一)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化水平偏低显示着当地教育的

4、水平偏低,从家长和社会人士回答问卷的速度和质量可以看出他们的素质相对不高,而在一份问卷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水平问题中反映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初中及以下的已经占,高中及以下的占到,大专及以上仅占,这是对当地居民教育水平偏低的直接证明,与我国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和民众素质偏低是吻合和一脉相承的。表一:当地居民所接受最高教育水平统计表最高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职高)大专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比率()数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赴宜昌长阳社会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二)当地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过于形式化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从而达到让人们普遍接受并遵循的目的,但是限于当地

5、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民众获取教育信息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导致传承民族文化时的不真实性,我们发放的有关获取教育信息的方式的问题中显示很多居民都是靠电视、网络或报纸来了解教育信息和获取其他信息,其中仅电视传播就占到了51%,获取信息的形式比较集中,同时这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只能起到一定宣传作用,很多都是为了宣传而公布信息,并没有落实到居民的生活中去,让他们真正领会他们的民族文化还要进行更多的努力。图一:当地民众获取信息方式的饼状图数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赴宜昌长阳社会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三)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消极性和差异性我们的团队在宜昌长阳的两所学校进行支教,对学校方面传承民族文化

6、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都不是很乐观,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性。1、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我们所在的两所学校对传承其民族文化的思想认识不一,一所学校有一些教授和展示民族文化的课程或课外活动,另一所学校则几乎没有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和展示民俗风情的课程或课外活动,显示出不同的学校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在思想和行动及应尽义务上的巨大差异性。2、学校对从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认识水平低在我们支教的两所学校,虽然有学校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课程或课外活动,但是结合整个的民族文化与这些课程所教内容来看,他们仅仅只有土家族的巴桑舞是民族文化,意味着学校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度不够,认知水平偏低,因此在开设课程等方面与民族文化严重脱

7、节。(四)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不明显政府作为服务于人的团体,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应该积极的引导和支教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在这个文化泛滥的时期,政府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引导和支持方面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政府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视度不够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于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土家族居民占51%,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在长阳开展支教和调查期间发现那里的民族文化并不浓厚,可见当地政府在宣传和弘扬当地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做的努力较少,没有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其结果是广大民族也失去了要弘扬当地民族文化的意识。2、政府在弘

8、扬民族文化上的投入不足政府对宣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势必会造成政府财政在民族教育上的投入不够,这在我们对学校老师的调查数据中也可以体现。学校老师对教学资源比较和一般满意的占71%,不满意的占29%;学校器材更新周期在五年以上的为71%;认为财政支持力度勉强维持学校日常开支的占43%,认为难以维持的占57%;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福利待遇中,没有的占72%,一种和多种的均为14%;通过实地访谈得知当地学校的教师都普遍老龄化,教师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占到6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当前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资源也是有限的,一般都会出现学校经费紧张,教师福利待遇差,教师结构老龄化,设施更新周期长等问题

9、,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财政部门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投入不够,财政的资助力度还需加强。3、政府对民族教育的少数投入的不合理性(自上而下模式)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对于调节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资源应负有重要的责任,但是在教育投入上却呈现出不合理性,表现为从省会大中城市到乡村城市的投入出现“倒”型,即自上而下的模式,具体可见一下图表。图二:教育投入自上而下模式图资料来源:文中长,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五)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没有利用好学校在资源利用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重拥有轻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们所在的两所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但是通过访谈法得

10、知其利用率极低,学校盲目追求多媒体设备却忽视了对它们的合理使用,这与另外一份有关青海少数民族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调查数据反映着共同的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课时还不是很高,没有达到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基本上任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进行教学,多媒体教育资源闲置,没有起到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图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课程比例图示数据来源:王静、赵顺真、李林、陈善继、卓么措,青海少数民族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基础教育(六)民族文化的淡化与缺失1、当地居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缺少了解。基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个原因,当地

11、居民对于什么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了解程度也较低,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地社会群体很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的仅占,其他均是了解一些但不是很清楚,没有真正领会他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显示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传承其民族文化和特色上的不足。表二:当地社会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统计表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很了解了解一些了解一点,但不是很清楚不了解比率()数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赴宜昌长阳社会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2、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丧失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载体,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石,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正在慢慢丧失,以蒙古语为例,当今辽宁蒙古族语言,属于我国蒙

12、古语中部方言区的科尔沁、喀喇沁土语,现在67万蒙古人中,基本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占50.6%(其中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人逐渐增多),其余40%50%已经失掉了民族语言,主要转用汉语。(引用闹扎西(藏族)文化论坛,论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传承),可见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地位在削弱。三、开拓教育资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从以上现状可以分析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在传承和发展当地民族文化上的低层次性和迫切性,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开拓教育资源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一)政府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1、政府要从宏观上引导民族文化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对于唤起广大民众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13、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有形手段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知晓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二是要促进民族文化在民众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对乡风民俗的培养,让民众在生活中运用本民族优良文化的习惯。三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实质和在生活中的积淀,可以举办一些民俗民风的竞赛、演义等活动,主要是从赛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2、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资助力度政府仅仅从宏观上引导民族文化还不够,文化的发展需要有资金做强有力的后盾,同时要采用自下而上的财政投入模式,具体如下图。采用此种模式可以让财政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教育资源上,农村教师的福利,学校的教育环境

14、等都会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才可以有较高的提升,民族文化才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图四:教育投入自下而上模式图资料来源:文中长,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二)学校也应该利用教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1、学校要重视自身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重视这种不可忽视的需要它们承担起来的责任。2、学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为弘扬民族文化做的贡献学校在重视了自身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后要

15、积极在教学工作中落实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一是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社会基金,可以将弘扬民族文化与适当的商业赞助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保持传承民族文化的普遍性,争取同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学校都可以进行同时同步的传承工作和教学活动;三是在现有教育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尽量避免出现“重拥有轻使用”的现象,首先要利用好课堂资源,适当多的开设一些有关本民族文化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基础的应付考试的课程;其次要利用好现代化的设备,对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可以在每周适当地使用,而不是让他们闲置着,同时现代化的设备可以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

16、要利用好孩子在校的课外资源,课外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在课外,在体育、音乐、绘画等艺术课上教授孩子们一些有关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对他们在娱乐中感悟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家长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也不可估量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作用巨大,因此家长应该在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中起带头作用。1、家长要注重自身的素养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度。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是教授他们错误的知识那是对他们的迫害,因此家长一定要首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是对孩子无形的教育。2、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言传。家长对孩子的言传是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要从孩子的日常起

17、居等细节入手给孩子正面的教导,比如要对本民族的始祖尊敬,本民族需要传扬的优秀传统美德等,让民族文化精神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3、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身教。家长仅仅给孩子一定的言语教育还不够,毕竟家长在他们心中是很神圣的,而家长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因此家长要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对孩子的教化作用,用行动告诉孩子哪些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哪些是应该剔除的不良文化,这样才可以和言传结合,做到言传身教。(四)社会的应该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多些关注和支持社会是各个不同层次人群的集合,社会的力量无比巨大,因此社会应该联起手来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做贡献。1、社会要有积极的民族文

18、化观念,不被外来的庸俗文化所迷惑,要追根索源,寻找我国少数民族的优良文化,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文化网络和共识。2、社会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求同存异。3、社会应注重对语言文化的认可和回归。(1)语言研究和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汇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书籍,让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和理解其语言文化。(3)学校要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教授,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利用本民族语言的习惯,而不是被汉化,可以使用“双语教学”,同时用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教学。【参考文献】1、文中长,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杨改学,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46卷第6期3、庄万禄,来仪,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4、赵静冬,作为教育资源的民族传统体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20卷第3期5、闹扎西(藏族),文化论坛,论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传承6、孙宏开,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7、湖北经济学院吴天祥小组赴宜昌长阳社会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