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教育部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教育部职业经理精品课程2007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同学们,这个学期由我和大家来共同完成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开始讲述管理学有关原理和方法之前,我想首先给大家交代清楚以下几件事情: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学?管理,是一个内涵
2、极其广泛的概念。从字面上讲,管即管辖,管制,经管,管教,掌管等等,理即治理,理事,处理,整理等等。可见,管理是一个与权力有关的概念,既然与权力有关,那么一定有行使权力的人管理者,以及接受权力的人被管理者或管理的对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或管理对象又构成组织;而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比如,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狩猎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就是一种管理,其目标就是获得猎物。管理世界的基本元素,有3个人,物与组织。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在这三个元素上做文章。因此,我们可以将管理简单定义为:“管理就是组织人力与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关于管理活动的科学,是从管理实践
3、中总结、归纳,提练出来的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科学,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是指导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的方法论。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都在参与管理;例如,管理国家,或管理家庭,或管理企业、医院,或管理业务等等。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小到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甚至个人,都需要管理。又如,一个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以及全班同学来共同参与管理;同学们决定外出秋游,那么什么时间去?去哪里?花多少钱?怎么个去法?如何保证玩得开心,玩得安全,都需要组织全班同学
4、共同发表意见等等,这就是一个管理过程;那么你说,“我不参加任何组织,我与世隔绝,那么我不需要管理。”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至少你需要管理你的金钱,管理你的时间,管理你的事业,管理你自己!管理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你的身边,伴随你的左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管理学理论和知识,把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看待(如英语、数学),把它视作如阳光,空气和水一般的重要,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充实我们的头脑,使我们的行为处事,都能自觉贯彻管理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来修正和指引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你会发现,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与人交往,
5、待人接物上都会少走许多弯路,使你的行为处事目的性较强,条理清晰,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三、怎样学好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1、多读、博览群书,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管理学理论和书籍数量繁多,门派林立,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管理学的研究涉及众多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等;加上管理学又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许多管理界人士及理论工作者都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管理学理论,观点。因此,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尽可能博览群书,多看些管理学专著及文献,从中汲取营养,理解并且掌握管理学最基本的要素。2、多思,多动脑筋想。管理学是一门不
6、精确的科学,它不象数学,只要给出足够的条件或函数关系,按一定的法则进行演算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管理学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定律,况且影响管理的因素众多,而且管理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可控因素太高,使得人们只能借助于假定或人为的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因此,任何管理学的理论和学说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个时期适用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另一个时期不一定适用;这个国家运用得当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另一个国家未必亦然。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中,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要多思考,多提问,想想为什么的问题?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对管理学适学适用。3、理论联系实际,多练习案例分析,在“参与”
7、管理中学会管理。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我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到的理论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运用,将会是一种损失。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学,除了要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磨练,积累管理经验。我们目前虽然无法在工作中实际操作,但可以以模拟的形式开展管理实践,即案例分析和课堂实训活动,使大家有点感性认识,从管理者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来分析、研究问题,解决困难,获取收益。从而真正地能够所学为所用,深入理解并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四、我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计划1、教材的选用。有关管理学的教科书可谓名目齐全,种类繁多,诸如,管理学、管理学原理
8、、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生产管理学等等,被称为管理学“丛林”。每本管理学著作都有其优势,也有不足之处。我们的这本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的管理学,由周志春教授主编。这本书的优点是有关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论述全面、细致、条理清晰,理论性强。但不足之处是,理论概括比较抽象,定性研究的东西太多,缺乏必要的案例练习。因此,我在备课时又参考了邢以群著的管理学、胡祖光著的管理全论东方管理学和管理学大师哈罗德孔茨(哈乐德Koontx)、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著的管理学,把其中认为是对同学们有益的东西,尤其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到的东西讲述一下。那么,这门课的讲述主要以我的课件和教案为主
9、,当然,我将遵循这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来开展,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原理和理论大家在这本教材上都能找到;同时我也补充进不少东西,是这门教材没有的。如管理方法,技巧,案例分析等。因此,我希望大家上课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些重要内容我会详细讲解。2、教学方式。每一章开始学习以前,我会告诉你们学习要求,这些就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每一章结束后我会给大家总结一下,再次归纳概况本章的学习重点,使同学们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是否掌握要领作个检验。每章结束后还要布置作业或作案例分析。课堂上也将进行实训联系或案例讨论,希望同学们从实践中学会管理。3、教学计划。整个教学活动分两部分展开。
10、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第二章组成,讲述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管理科学的演变发展历史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分章讲述管理的五大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由第三章第七章组成。两部分共七章。学习要求掌握管理的定义和实质;明确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管理学的定义、性质特点;认识学习管理学的价值。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了解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节 管理、管理学一、人类的管理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和人类历史以来,管理实践活动就始终伴随在人们左右。管理活动从几千年以前就开始了。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7C)中国的商代,国王已经统辖、指挥几十万军队作战,管理上百万分工不同的奴隶进行生产劳动。朝廷中的管理机构已
11、相当复杂,设有百官辅佐国王进行统治。到了公元11世纪的周朝,中央没有“王公”,“六卿”, “五官”,掌管朝廷中的政务、宗教,起草文书,编写史书,策命大夫,祭祀,卜筮等职务,并且还制订了许多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提出了”以德慎罚“的管理思想。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巴比伦、罗马等都早在几千年前就对自己的国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并且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组织,完成了许多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巨大的建筑工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兵马俑,可以证明,在两千年前人类已能组织、指挥、协调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劳动,历时多年去完成经过周密计划的庞大工程,其管理才能令人折服。由于人类的活动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三大特点
12、,因此使得管理实践和管理活动成为一种必然,管理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而存在和发展的。它不仅有着与人类同样悠久的历史,还会不断地延续发展下去,并指导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二、管理的定义对于什么是管理,众多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员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括四个要素:为完成某种目标;由人进行的协调活动;通过管理职能进行协调;是某一组织群体努力的活动。2由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Henrl Fayol)于1916年提出的:“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第一次提出管理职能的观点
13、,该定义成为管理定义的基础。目前,国内外高校流行并得到公认的管理学理论教学,也是以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研究来展开的。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决策过程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即任何组织,任何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都要进行这种决策过程,所以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4管理学家穆尼认为,任何组织中一切有目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下进行的,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的有效性,所以:“管理就是领导。5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为了达成管理的目的,要进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管理就是由这几项工作所组成的。6人际关系理论认
14、为:“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观点重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它包括三层意思: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管理者应当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相互沟通和理解,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管理定义的多样化,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为了反映管理的本质,人们博采众长,形成了现代管理学中的管理概念。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共
15、同目标。2、管理的实质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管理与组织目标就象是双胞胎一样,有你便有我。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它只是人们用以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作为一项工具,用的好,通过管理有助于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用不好,则可能适得其反。3、 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得好可以有助于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所谓有效的管理,就是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效率和效益是相互联系的,既有共同点,又有所区别。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它要求我们确定正确的方向与
16、目标;效率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要求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法和途径,以求比较经济地达到既定目标。例如:某企业的年利润指标为5万,当年实现利润5万元,即为有效益;但如果这5万元是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时间和资源,以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获取的,但认为是没有效率的。三、管理学1、管理学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2、管理学的特点。(1)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人们通常把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学科称之为精确的科学。如数学,只要给出足够的条件,按法则演算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管理则不然,在管理学中几
17、乎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定律。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内部的,宏观的,微观的,在某单位,某组织里通用的管理方法在其他地方不一定合适。因此,同学们要有这样的认识:“没有哪一条管理原则是永恒的真理。”这也就要求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时刻注意密切结合实际,而不应该生搬硬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不必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管理是一门科学,虽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精确,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总结,管理已形成了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并可据此解释管理工作中现象问题,预测未来变化。因此,我们应在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来全面、正确地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8、。(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每个组织的管理,涉及到人、财、物、信息、技术、环境的动态平衡。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管理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因而管理学的研究也必然涉及众多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等,这就要求管理者有广博的知识,相对管理问题应付自如。(3)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管理是艺术)。学习管理学的目的在运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除了要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管理经验。(4)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
19、由于历史背景不同,产生了各种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有些已经过时,有的仍在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由于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还只不过几十年时间,因此它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还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大发展之中。同时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也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进一步发展。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又称实证研究法。即以案例研究入手,通过对客观存在的典型案例的观察、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即从典型一般(例如,研究高校教学情况)。(2)试验法:人为的就某个问题确定一项试验,创造条件观察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来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
20、实际结果相比较,分析研究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如霍桑试验,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例子)(3)演绎法:即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建立模型来定量地研究管理问题的方法,常用于决策中。即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来模拟被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在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和回归分析基础上的各种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0+1X+0=(y-1x)/N 1=( Nxy-xy)/ Nx2-(x)24、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管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2)一旦走上社会,人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假如你不得不
21、为生存而工作,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你是在某个组织中工作,你将成为管理者或在管理者手下工作。通过学习管理学,你就可以较多地了解你的“老板”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运转过程,从而有助于你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增强你的生存能力。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定义任何组织都是由一群人组成的。组织成员可简单划分两类:操作者和管理者。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且对他人的工作不承担监督职责的人。如工人、教师、医生、营业员等等。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如厂长、校长、系主任、经理等,他们虽然有时也做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工作。因此,管理者区别于操作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管理者有下属
22、向其汇报工作。二、管理者的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将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侧重于决定有关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和与外界的联系。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贯彻高层管理者所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注重日常事务的管理。基层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关心具体任务的完成。2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起作用,肩负职责的不同,将管理者分为:业务管理人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直接责任,负责组织日常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原则。管理者 财务管理人员:从事与资金的筹措、预算、核算和投资、使用等有关活动的管理。人事管理人员:从事人力资
23、源管理,如对人员的招聘、选择、培训和使用、评估、奖惩等工作的管理。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其他管理人员:组织中从事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三、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具体说明一位“全面”的工长应具备的九种品质,法约尔也从身体、智力、知识、经验等方面提出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某些品质与管理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是根据各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关于管理者基本素质的一个大致描述:1品德。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是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指导。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品德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和强烈的管理意愿。(1)良好的精神素质。奉献精神:
24、管理者要有一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奉献精神,对事业执着追求,愿意为此牺牲个人利益。实干精神: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合作精神:管理者的工作取决于他人的努力程度,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创新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管理者要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起用新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要勇于冒风险,没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是管理不好企业的,会影响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影响企业的发
25、展。(2)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管理愿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学会并运用管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因素。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认为,缺乏管理欲的人是不可能敢作敢为,敢于承担工作责任,因此也就不可能在管理的阶梯上捷足先登。只有树立起一定的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才会有干劲,勇挑重担,渴望在管理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2知识。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基础与源泉。由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知识很多。一般来说,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政治、法律知识。要掌握所在国家和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令、条例和规定,以便把握组织发展方向。(2)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要懂得按经济规
26、律办事,了解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3)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知识,本行业科研及技术发展情况等,无论管理什么行业,都得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3实际能力。实际能力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与知识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有助于潜能的开发与实际才能的提高,而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发展,又能促进管理者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具体运用。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指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
27、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掌握并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诊断技术、译价技术等),并普遍熟悉和了解本部门及组织其他部门所从事的技术项目。(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他人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3)概念技能:反映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适应这种复杂性的能力。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和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复杂多变,作为各管理者,需要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辨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问题的实质,并根据形势和问题果断作出正确的决策。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培养的。对于不同层次
28、的管理者,由于承担的主要职责不同,这三种技能的重要程度也不同。四、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上述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呢?途径有两种:1、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与技能。一个管理者要获得管理上的成功,接受正规的管理教育是极为必要的。正确教育的好处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熟悉关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管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管理专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许多其它专业也开设管理学课程,使管理学如同基础学科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之课。许多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再教育,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2通过实
29、践提高管理活动。实践是提高管理技能的最有效方法。一个人即使把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只有通过实践,面对各种问题、压力和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进一步深化书本知识,促使管理者对管理问题作深入的探索,以获得全面、具体的管理技能。通过实践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有:(1)管理工作扩大化。即从横向扩大管理者的工作范围,进行职务轮换,使管理者全面了解本组织各有关职务的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管理能力。(2)管理工作丰富化。即从纵向扩大管理者的工作范围,通过职务的升降来扩大工作范围,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3)设立副职或助理。主管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去
30、影响和训练副手,也可通过授权方式考察,下属的管理能力,使其对管理工作有亲身感受。(4)案例讨论会与管理研讨会。(5)敏感性训练。用于培养管理者自我认识和与人相处物能力。(6)计算机模拟训练。把实际管理情境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练习如何处理各种实际的管理问题。第三节 管理工作一、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又指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或基本步骤,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做的管理工作。在本世纪初,法国的法约尔第一完整阐述了管理的各种职能,将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要素,以后,许多管理学者又提出管理的15种、6种、7种、4种、3种职能。根据教材的提法,我们将管理的职能概括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
31、制这五项: 执行 实现管理者 决策 组织目标 计划组织 领导 控制 凡是管理人员都是执行管理职能,但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有所差别,如图所示:次 高层经理层决 组 领 控 织组 中层经理 策 织 导 制 基层管理人员二、管理的属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改变的客观存在的活动。即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存在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不同的执政党下具有不同的目的、形式和特征。例如:资产阶级的管理是为利润最大化,而无产阶级的管理是为全人类的共
32、同富裕。目的不同,其相应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各具特征。本章小结(1)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协调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手段。(2)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并负责指挥他人。按其在组织中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尽管不同地位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职责,他们都是履行五大管理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者要履行其职责必须具有一定的品德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和实践获得。(4)管理是一种职业。不管管理者处于组织的哪一个层次,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相同的职能,其基本工作是相同的。管理的普通性也存在于社会制度、文化
33、背景等方面大致相同的国家之间。然而在文化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东西方之间,管理存在着较大差异。(5)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6)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科学。在管理学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定律,它需要借助多种知识、方法和手段,在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并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大发展之中。(7)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已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等;说它是艺术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8)人们在生活中已开始认识到良好的
34、管理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学习管理,对于那些想从事管理职业的人,可得到会帮助其成为更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对于那些不想从事管理的人,则可以帮助其了解他们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的活动。练习题1、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2、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3、管理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案例分析案例一:管理者干什么?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C之类的事,引起顾客极大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蒋华不想让
35、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请问:他应该亲自校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为什么?案例二:管理工作的特性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七个月前,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比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比负责,哪怕B不拿钣头干活。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学习要求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掌握不同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和观点,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掌握未来管理的基本发展
36、趋势。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思想是指导管理人员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路标和蓝图,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总和。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首先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一、西方管理思想的连续谱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管理思想也伴随着古代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但那时的管理思想处于萌寐状态,是一种不自觉地、无意识行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在18C中期及下半叶,为了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难题,一些人从各
37、种角度对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对后期管理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是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和查尔斯巴贝奇,后人称他们是管理思想的早期贡献者。19C末,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专业化程度提高,工厂制度日益普及,劳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拙劣方式成为当时阻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障碍。这种情况下,从20C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40年代资本主义垄断形成之间的几十年,诞生了科学管理思想。在同一时代,针对思想中出现的难题,从20C20年代至至今,先后出现了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及权变管理思想,从而形成西方管理思想的连续谱: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早期贡献者 科学
38、管理 行为管理 定量管理权变管理 思想 思想 思想 思想 亚当斯密 科学管理 管理科学 系统 霍桑试验 罗伯特欧文 一般管理人际关系运动 作业管理权变巴贝奇 官僚组织 行为科学管理信息过程二、西方管理思想评述1、早期贡献者。(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有不少关于管理方面的理论,其中对以后的管理思想有重大影响的是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为第一,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第二,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第三
39、,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它能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亚当斯密还通过实例充分论证了劳动分工的优越性。分工理论成为以后组织管理中机构的设计、分工、考核的基础。“经济人”观点:认为人都是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即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个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限制。这就趋使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社会利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人”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为管理中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企业家,空想社会
40、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最早注意到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出缩短劳动时间,禁止招收童工、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等理论,并在自己工厂里率先实施。欧文将工人看作“人”,而不是机器,在企业人道主义实践方面,欧文是开拓者,他的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管理思想。(3)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提出劳动分工,用科学方法有效地使用设备和原料等问题。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工作方法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谋求劳资双方之间的调和,提出按照生产效率的不同确定工人的报酬,对工人有激励作用
41、。尽管这些先驱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管理思想,但并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这一阶段的的管理思想呈现出下列特点:*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当时社会普遍只注重生产组织,怎样减少浪费,增加产量,追求最大利润。因此,管理的内容局限于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由于是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还没有形成普遍适用的管理知识体系,也没有共同的管理行为准则,因此,早期的管理人员通常凭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由于劳动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是由资本聚集起来的,拥有资本的工厂主自然而
42、然地成为企业管理者。2、科学管理思想(又称古典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出现在20C初40年代,着眼于寻找科学地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有三个不同派别:科学管理学派,一般管理学派和官僚组织学派。(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Frederick Tayloc ,1856-1915)美国企业家,总工程师,他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观点,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懒散的天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落后的管理。泰罗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克服“磨洋
43、工”现象,并总结了四条管理原理:A科学地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订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前工人们是按各自的经验来进行工作的)。B细致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所制订出来的科学方法工作的培训(以前工人自己选择工作和决定工作方法)。C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工人按正确的方法工作。D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管理者负责按科学原理制订工作方法,工人负责按此执行相应的工作(以前几乎所有的工作和责任都是由工人承担的)。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泰罗从上述管理思想出发,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进行劳动方法、工具材料的标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训练,制定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明确管理工作专业化;采用职能组织形式;推选
44、“例外管理”制度等。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还有享利、甘特、弗兰克杰布雷斯夫妇、福特、亨利法约尔等。甘特(Henry l.Gantt,1861-1919),重要贡献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甘特图。用于编制工作进度计划。甘特还提出“计件奖励工资制”,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的工作组织。杰布雷斯(Frank Gilbreth,1868-1924年),和妻子心理学家莉莲杰布雷斯,机械师,以进行“动作研究”著称,首先在建筑行业,分析研究哪些动作合理应保留、哪能些动作多余应省略,研究成果是1911年出版的动作研究。福特(Henry.Forol,1863-1947年)研究如
45、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充分考虑大量生产的优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使整个生产过程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创造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一汽车流水生线,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使成本的明显降低。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设备及工具专用化等等,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向大量生产发展。(2)一般管理理论。当泰罗等人在美国研究和倡导科学管理的同时,欧洲出现了对组织管理的研究。最为著名的是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泰罗学派关心作业方面的问题,注重的是车间管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而法约尔进了一步,他关注整个组织,研究有关管理者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才能作好管
46、理工作等更一般的管理问题,即注重于管理者用于协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基本原则研究。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法国工业家,长期担任某大公司总经理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管理五大要素: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责相当C纪律严明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G报酬合理H集权I等级链J秩序K公平L人员任期稳定M主动性N团体精神。如果说提出科学管理原理,使管理成为一门科学,是泰罗的主要贡献的话,那么法约尔的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理论,要素和原则,在学术上把管理科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原则对以下的管理理论发展一直起重大作用,因而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现实中的许多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教学内容都可以直接追溯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3)官僚组织理论韦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他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