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藏语言文字及藏文字体发展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藏语言文字及藏文字体发展的调查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藏语言文字及藏文字体发展和完善的调查报告【摘要】 :藏族历史上的几次文字改革,采取了调整那个文字母体系,简化正字法、规范词语、并立法推行等措施。从而促进了藏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字的平等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表现。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条件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它自身的稳固性和渐变性。长期以来,藏语文在提高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关键词】:藏语言文字 藏文字体 发展 完善藏语言文字及藏文字
2、体发展和完善的调查报告一、 藏语言文字发展历史: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具有悠久历史、表达功能完备的古老语言文字之一,它承载着藏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代表着藏民族的特定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语文属于汉藏语系,千百年来一直是西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是西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语言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障西藏人民学习使用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为促进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藏语言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
3、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藏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共有6种形式,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此外,还有云头符,用于书题或篇首;蛇形垂符,用于文章开头处;单垂符,用于短语或句终;双垂符,用于章节末尾;四垂符,用于卷次末尾。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便于更加准确地表达语义,藏文中已开始借鉴并使用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从1993年开始研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过藏语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准专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研制藏文编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最终方案
4、的任务,并经过国际标准组织的多道严格的程序和数轮投票,终于在1997年获得顺利通过,使藏文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获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证的文字。同时国家已正式公布了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和藏文编码字符集点阵字型第一部分白体两项国家标准。时代要前进,社会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只有顺应现代化潮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弘扬,在开放中发展,才能保持民族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达赖集团和一些西方反华势力自己享受着现代文明和文化
5、的成果,却以“保护西藏文化”为名,要求藏民族和西藏文化永远停留在中世纪状态,成为活化石,这显然是别有用心,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不会答应的。二、藏文字体得种类以及艺术(一)、八大乌金体藏文创制以来,十分注重书法艺术,仅在吐蕃时期就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即蟾蜍体、列传体、稞体、串珠体、雄鸡体、鱼跃体、雄狮体和蜣螂体。有八大乌金体的碑文或岩刻文,文献中有记载,只是至今只找蟾蜍体和串珠体的所在地与石刻文。 后弘期的漫长历史中,历代大译师和班智达创制出了形态各巽的多种新体即书家体。其中流传至今的有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仁布体、央丹体、美妙体等。还有八思巴创制的新体即新蒙文体。(二)、丹
6、体在吐蕃时期,乌金体产生了两大书体,即丹体和黎体。丹体是在八世纪由大译师丹玛孜芒独创的。后来,丹体成为规范书体,流传至今。迄今一切乌梅体都是由丹体派生出来的。而黎体则失传了。(三)、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吐蕃时期还产生了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许多书体。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修行范畴。密宗传人吐蕃是在公元八世纪,是印度佛教大师莲花生传人吐蕃的。密文体莲花生和他的吐蕃密妃康卓益西措杰创新的专门用于记录书写密宗典籍的特殊书体。虽然,其形状与通行的藏文书体不太一样,但是其拼写读法、文法、正字法等均与通行的藏文一样。因此,密文体是藏文的一种特殊的书体。密文体有十几种。伏藏体: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常常遇到
7、挫折。因此,为了避免佛法失传,佛教徒常将佛教典籍埋入地下,称为伏藏。其目的是以备日后的佛教徒掘藏佛经,继续宏传佛法。伏藏体正是专门用于书写伏藏经文的特殊的藏文书体。伏藏体也有十几种书体。幻妙体:是一种秘密的字体。它也有十几种字体。此外,一些高僧、译师和班智达(精通五明的大学者)创立了一些独特的书体。比如,努桑杰益西书体等。(四)、琼体吐蕃时期,八大乌金体等多种书体,但是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规范的乌金体。针对这一情况,吐蕃时期末或前弘期初,著名高僧兼学者琼布犹赤依据绘制坛城的坐标法对乌金体进行了规范。规定了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走向、长度和粗细等。这种书体被称为琼体。(五) 、前宏期的乌金体随着吞
8、弥藏文的迅速推广,藏文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公元七至九世纪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乌金体出现八种大的不同风格的字体。1、蟾体吞弥桑布札所创的最初的乌金体其形状如同草坪上的一只伸开四肢的黑色蟾蜍。因此被称为“蟾体”。吞弥桑布札将这种字体亲书刻于拉萨北面颇荣卡岩上,“文革”中已毁2、列砖体这种乌金体是公元七世纪末的大书法家恰阿仁钦巴所创。因这种字体的每一个字母形似方砖,每行字如同排列整齐的方砖而得名。3、雄鸡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恰嘎比乌次所创。这种乌金体形似昂首高叫的雄鸡。它的显著特点是字体的腿细长,横向笔画略带倾斜,三个元音符翘起。4、稞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
9、家格年贡觉旺所创。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文稿酷似青稞粒撒在古色的毡子上一样。青稞粒呈橄榄状即椭圆形。这种字体也呈橄榄状。其主,要特征是顶端横向笔画是弧形的,同样凡是横向或斜向笔划都采用弧形,字体呈扁状,酷似横放的橄榄或青稞粒。5、串珠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末的大书法家伯雪昌姆所创。立于桑耶寺大殿大门左侧石碑上的铭文就是这种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圆弧形笔画醒目。因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每行字很象一串珍珠,故得此名。6、蜣螂体这种字体系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次奔降秋所创。其特点是字的主体粗大,而元音符号和字的腿细而短,酷似蜣螂。它是在稞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字体。7、鱼跃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初叶的
10、大书法家智瓦云旦,所创。这种字体形似鱼儿跃出水面。它是雄鸡体和稞体的结合型,每个字呈左高右低,元音符的倾斜度更大。它不同于前几种字体,它的字形主要由斜形曲线或左高右低的斜向弧形笔画组成。这种笔画近似鱼形或柳叶。8、腾狮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札氏和许氏二人共创的。其形状如腾跃的雄狮一般。它是综合雄鸡体的雄姿、鱼跃体的腾态,加上厚重的笔画书就的一种雄健的字体。这种字体扁长、斜向笔画和纵向笔画末端斜挑。(六)、后宏期的乌金体前宏期的八大书法家虽然都独创了一种有别于他家的字体,但是并未定出比较精细的字体格局和运笔法则。从大的方面分乌梅体有七大字体。1、白徂体“白”即经卷之义,“徂”即稳健
11、之意。合起来就是书写经卷的稳健体的意思。2、朱匝体按字面意思,朱匝是“形似谷粒”之义。(1)弯腿朱匝体。弯腿朱匝体的字的主体呈圆粒状,长腿略带曲度,再配以弯曲的元音符号,显得和谐柔丽。(2)直腿朱匝体。直腿朱匝体的字腿长而直。整个字体酷似长杆经幡,每行字如同列队的仪仗。(3)短腿朱匝体。短腿朱匝体内分棱体、粒体等多种。3、徂仁体所谓徂仁体就是大稳健体。其字高一般在二至三寸。字的主体部约为一寸高。4、徂同体徂同体,即小稳健体。其结构与徂仁体相近。徂同体又分为“伊体”和“雄体”两种字体。(1)“伊体”是噶丹颇章时期产生的一种字体。(2)“雄体”雄体即官方体。这是徂同体的一种。5、酋体(酋)即迅疾、
12、敏捷、活泼、熟练等之意。这样酋体可以称做“迅捷体”或“疾字体”。当然也可称做“草体”。酋体又分小草和大草(诳草)二种。(1)小草小草的形体近似徂同,只是小许多。小草和大草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小草不能连笔。(2)大草大草连笔多,并且许多字母与小草有别。(七)、其它书法家字体藏文除有以上二十余种实用字体外,自后宏期开始以来,历代学者和书法家中不少人创造了多种新体,这些新体形态各异,各有其用途。(1)八思巴体八思巴所创的藏文新字体有四个显著特点。一、其形状呈正方形,二、横竖笔画一般粗,三、竖向排列,即从上到下排列。四、元音符号都标在字母下方。这种体多用于印章、佛殿门框二边铭文等。(2)多旦体多旦体也是
13、以藏文为基础,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所创的藏文新体。多旦体也是用竹笔书写。它是乌梅体的一种。(3)贵罗体它也是以藏文为基础参照其它文种字体所创的一种藏文新体。这种字体与乌金体相近,即字母大多有平顶帽,属于乌金体的一种。(4)恰罗体这种字体由大译是由恰罗所创,这种字体是乌梅体的新体。(5)洛旦体这种字体很象前宏期腾狮体,即字母顶部倾斜,使整个字母倾斜 45度。(6)央旦体(7)殊妙体(8)觉罗体(9)三种仁布体(八)、藏文字形结构 藏文字形结构均以一个字母为核心,其余字母均以此为基础前后附加和上下叠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字表结构。通常藏文字形结构最少为一个辅音字母,即单独由一个基字构成;最多由6个辅音
14、字母构成,元音符号则加在辅音结构的上、下、正中。核心字母叫“基字”,其余字母的称谓均根据加在基字的部位而得名。即加在基字前的字母叫“前加字”,加在基字上的字母叫“上加字”,加在基字下面的字母叫“下加字”,加在基字后面的字母叫“后加字”,后加字之后再加字母叫“再后加字”或“重后加字”。藏文30个字母均可作基字,但是,可作前加字、上加字、下加字。后加字的字母均有限。再后加字,在文字厘定中已经取消,只出现于文献中。藏文书写习惯为从右向左。字体分两大类,即“有头字”和“无头字”,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形式而得名。有头字相当于楷书,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无头字相当于行书,主要用于手写。无头字又可细分为
15、“粗通”意为“笔画短促”;“粗仁”,意为“笔画长”;“珠杂”,是一种笔画转折处棱角突出的行书字体。还有一种书写迅速、笔画简化的草写体,藏文叫“丘”,适合速记,其形体与印刷体差别甚大。卫藏地区盛行无头字,安多地区盛行有头字。三、藏文字的几次厘定和完善 每种文字创制之初都不可能十分完善,需要在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规范,日益完善,藏文同样有一个发展过程。据藏文史籍记载,藏文在历史上曾进行过3次较大规模的厘定规范,分别是8世纪中叶9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11世纪初叶。1. 藏文辞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8世纪中叶墀松德赞(730797)至9世纪初叶墀德松赞(?8一五)时期编写了规范译语的翻译工具辞书梵
16、藏词典这是藏文的首次厘定规范。2. 吐蕃赞普墀祖德赞(热巴巾,803841)时,集藏、印著名译师,专设译场,统一译名,规定译例,校订旧译经典,新译显密经典,进一步对藏文进行规范。藏史称此为第二次厘定规范。这次规范中形成的藏文结构、拼写规则、创造新词语、表达新概念的规则至今未变。3.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的五世孙阿里古格王意希沃之子大译师仁青桑布(9581055)同入藏的天竺班智达善护、德护、智护一起,共同修订文字,厘定新译语。藏史称此为第三次厘定规范。【结束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藏语文的词汇和字体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现在藏文仍是藏民族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古老的藏语言文字,如今已步入现
17、代网络时代、乘着信息化的翅膀美丽的飞翔,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参考文献:1、西藏科技报2、西藏科技信息报3、藏文的创制与发展4、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致谢:四年时光,转瞬即逝。在此即将毕业之际,向众多给予我帮助和建议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是在次欧老师多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修改完成的。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尚的敬意。 再次真诚地感谢所有在我四年大学期间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祝大家工作顺利!扎西德勒!12.16.202216:0316:03:3722.12.164时3分4时3分37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4:03:37 下午16:03:37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6: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