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3676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专业说专业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秋天,落叶飘洒在小院里,看上去像给小院铺上了一层叶被”。无花果挺着它那光秃秃的枝权和几个残留在枝头来不及成熟的果子,在萧瑟的秋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说产冬天就要到了,我要睡觉了,明天春天再见!”葡萄和桃树也已谢尽了叶片,只剩下互相交错的枝条。曹帚苗己经割去,只有草蓦,还在一片金黄中抖动着不甘凋谢的绿叶。2、秋季的天使,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来到了大自然。她趁着大地来不及叠起天使馈赠的雾衣,就挥动神笔,将赤、橙、黄、绿、青、蓝、紫融为一气。而后,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之上。当雾退云消,初升的朝阳惊奇地发现:哦!迎接它的,竟是一派赫然金黄!3、清明刚过,苹果树的枝头上就长出了无数花骨朵。花骨朵呈

2、浅红色,是那样鲜艳,那样可爱。随着大气变暖,花骨朵逐渐长大。4月下旬,苹果树上的花和其它花儿一样,争先恐后地开放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变成了花的海洋。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片,春风一吹香飘万里。这无边的花海,不但招来了成群的蜜蜂采蜜,也招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观赏拍照。4、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育窿,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5、桂林秋,说 专 业,旅游管理教研室,(旅游管理专业),一、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 顶 层 设 计,二、 专 业 调 研 与 专 业 定 位,三、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构 建 与 实 施,四、课程开发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

3、,五、 专 业 建 设 的 保 障,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作,一、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层设计,(一)总目标 经过学院示范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建设成师资过硬、教学设施齐备、教学方法、手段先进、具有较稳定的办学规模、集校、政、企于一体、在高职旅游教育中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品牌专业。为全国旅游业输送更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一专多能,知行并重,能够适应现代旅游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基层管理人才。,一、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预期目标1.本专业形成品牌效应,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陕西省旅游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培养的摇篮。每年招生数稳定在120-160名左右,新生报到率高。2.本专业的毕业生人格健

4、康,动手能力强,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就业率高达100%。上岗以后能短期内适应岗位工作,同时有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3.专业教师职称学位结构趋向合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有明显进步。达到100%的硕士学位,形成高、中、初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4.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探讨和总结出有学院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5.实验室建设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拥有一批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一、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层设计,(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经济的拉动、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2.据预测,未来10

5、年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世界三大经济支柱产业(石油业、汽车业、旅游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必将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崛起,我国和全球特别是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4.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行业对外开放的连动效应,不仅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更为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5.另外,我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也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二、专业调研与专业定位,(二)

6、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和预测 1.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这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国内旅游的潜力很大。 2.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和快速发展与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

7、人员一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十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紧缺。旅游人才的短缺,为旅游院校的兴建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旅游业的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支撑各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市场急需一批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才。当前旅游人才市场上服务性人才偏多,而高层次管理人才则奇缺,需求出现结构性不均衡,从事旅游营销、经营、策划、规划、开发和会展的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全国年均缺口达到上万人。 4.良好的就业和收入预测,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业内人士指出,旅游业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黄金产业,在未来十年内,从事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导游和旅游社管理人才等高级旅游专业人才,将成为令人羡慕

8、的高薪一族。良好的就业和收入预测,会使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职业成为莘莘学子追求的职业,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习,选择在旅游行业发展。,二、专业调研与专业定位,(三)社会对旅游专业需求状况旅游服务业专业人员认为企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学生应该提高个人素质,以满足旅游企业对学生的要求(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掌握与客人沟通的能力(3)熟练掌握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技能技巧(4)能懂一定的外语(5)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二、专业调研与专业定位,(四)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旅游管理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9、,掌握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中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外语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风景区、旅游星级酒店、旅游培训部门等从事行业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及相关技术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二、专业调研与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三段式培养人才。即:酒店业务0.8+0.2半年在学校学习,半年在学校和酒店进行工学结合学习和实践;旅行社业务0.8+0.2半年在学校学习,半年在旅行社进行工学结合实践;旅游管理0.5+0.5半年在学校学习,半年在酒店、旅行社、

10、风景区等旅游企业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学习与工作结合:体现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培训过程与工作岗位结合,构建“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培养模式,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安排2个学期直接到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学校与企业结合:校企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并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双证结合: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

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总体思路 “工学交替”模式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的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构建将专业核心课分为酒店业务、旅行社业务和旅游管理。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为参照点,将每门课程设计为若干项目,根据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活动与知识关系,构建知识和技能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在课程编排上遵循“工学交替”规律,按照课程性质分为三段式工学交替进行,即:,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1第一阶段:酒店服务与管理 实施时间:第一、二学期 培养目标:通过基本素质教育和酒店技能实训及真实环

12、境中的教学与 实践,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具备酒店服务员 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职业岗位群:前厅、客房、餐饮等对客服务及营销岗位 核心能力:酒店对客服务能力、培训督导能力、管理能力 培养途径:理论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 相关课程:饭店管理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 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心理学、茶艺、调酒等,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2第二阶段: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实施时间:第三、四学期 培养目标:通过导游员及旅行社业务课程相关项目的学习、模拟实训 及在真实环境中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行 社部门业务知识,协调各种旅游接待活动,初步

13、具备旅行 社管理的能力。 职业岗位群:旅行社设立、旅游产品研发、外联销售、基调业务和导游接待。 核心能力:旅行社设立能力、计调能力、外联销售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导游 接待能力。 培养途径:理论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 相关课程:旅行社业务,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3第三阶段: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实施时间:第五、六学期 培养目标:通过旅游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及模拟操作,使学生的管理技能、 管理意识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在企业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 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初步具备担任管理岗位的素质能 力。 职业岗位群:旅行社、酒店、风景区、旅游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岗位(部门经 理)。 核

14、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 力、经营管理能力 培养途径:理论学习、顶岗实习 相关课程:旅游风景区管理、旅游风景区开发与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财务管理、 旅游信息系统管理、旅游公共关系,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二)课程体系内容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工学交替”模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选修课。,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三)形成“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学生所面向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进一步分析要达到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所必备的能力。在此基础

15、上,围绕培养目标,制定了以“分段培养,逐段递进,全面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的层次结构。如下图:,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三)形成“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教学的三个阶段,我们设置了五个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模拟导游综合实习(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技能(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综合顶岗实训(酒店、旅行社、风景区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训)。,四、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实施,(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旅游管理系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于2006年12月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至今共召开四次专业建设研讨会(校企合作座谈会),我们与

16、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旅游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向、培养目标、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的设置及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二)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 以培养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双师型”素质为目标,通过选送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学习,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结业证;选送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实践锻炼;通过参加教学改革,锻炼教师的职业能力;成立职业能力测试小组,鉴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制订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指标体系。 培养了1名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师,高级职称占16.7%,中级职称占83.3%,硕士学位占83.3%,具有资格证的教师100%,所有专业带头人和骨

17、干教师培训比例100%,实践锻炼教师100%。制订了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指标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聘请21名四星级以上酒店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二)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二)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二)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实践锻炼情况一览表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 校企合作的思路是: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以至国外,企业必须是大型的综合性企业、高层次企业、品牌管理模式的企业。 工作思路是:确立教师在校企合作工作

18、中的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主体力量,以顶岗实习为切入点,使校企合作工作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采取措施:教师外出考察,寻求合作企业;结合外出实习、培训等机会,利用熟人、朋友、毕业生等关系,利用网络、报纸、信刊等媒介,寻找企业进行合作。,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具有国际品牌的酒店24家、旅行社15家、4A级以上风景区、度假村10家,在实习就业、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6个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旅游人才培训等做了许多工作,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等稳定

19、的实习就业网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酒店),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旅行社),五、专业建设的保障,(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风景区),五、专业建设的保障,(四)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1.成立“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旅行社行业专家、景区景点的企业领导,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同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20、建立健全教学、实践各环节的质量及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各门核心课程的过程考核标准。根据本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特点,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旅行社工作实务导游业务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标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考核标准等教学工作标准;针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性环节聘请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手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工作手册等。修订和完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 3.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建立学校、行业专家和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

21、研及毕业生反馈管理办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共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和教师参与管理的具体落实情况,实施教学过程监控,阶段性地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过程考核、成绩评定等主要环节进行检查。开展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情况调查、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调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五、专业建设的保障,目前已完成“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三届学生的试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一阶段:“

22、实习+就业” 实施时间: 2005年9月-2008年7月 试点专业: 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05010/11班 运行机制: 采用“学校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就业”方式,学校负责教学;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实践实习及顶岗实习,合同管理;双向选择就业。其中,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好苑建国酒店、北京法官培训中心、常州万豪国际花都酒店等承最后一学期的担顶岗实习,并接受学生就业。 实施效果: 2006年4-7月旅游管理05010/11班的学生在杨凌田园山庄酒店和西安华浮宫酒店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掌握了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进入高层次的企业奠定基础; 2007年68月在宝鸡10家旅行社定岗实习,掌握了旅行社的

23、基本操作技能;2008年16月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好苑建国酒店、北京法官培训中心、常州万豪国际花都酒店、进行毕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经双项选择约有80%同学在实习单位就业,毕业2年后,约有30%学生走向管理岗位。何江峰同学已升职为常州万豪国际花都大酒店西餐厅经理。,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作,目前已完成“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三届学生的试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二阶段:“半工半读” 实施时间: 2006年9月-2009年7月 试点专业: 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06012/13班 运行机制: 采用“学校教学+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就业”方式,学校负责教学;企

24、业负责顶岗实习与就业,合同管理(实习由企业管理培训学生,教师上课指导实习)。 实施效果: 实行了“工学融合”的带薪教学实习模式,学生在企业边上课边实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吃苦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同时实习期间学生有800-1000元的实习补助,有利于学生勤工助学,真正实现校企双赢。2007年3月至9月,根据教学计划2006级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4个班150名学生在上海3家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和课堂教学。这次实习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60多名,在上海华怡宾馆实习的张强强、黑壮丽、王静、张娜、张鸿赟,代表宝山区参加上海总工会组织的“

25、新市民风采大赛”,获得金奖。2008年68月,旅游管理专业2个班的80名学生在西安、咸阳、宝鸡、汉中等地的40家旅行社进行定岗实习,效果显著。其中在太白山旅行社实习的罗立超同学在实习期间多次受到旅行社和客人的好评,并受到客人表扬信。200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好苑建国酒店、浙江金陵保罗大酒店浙江金马饭店、常熟悉来登酒店、太原九州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经双项选择约有85%同学在实习单位就业,目前约有20%学生走向管理岗位;毕业顶岗实习中,学生表现突出,受到企业表扬的学生多,被提拔升职的多。其中在金陵保罗酒店实习的罗立超同学在实习期间被提拔为领班,实习期满就提拔为西餐厅经理,在上海华怡宾馆

26、实习的周文同学在实习期间被提拔为餐饮部主管。,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作,目前已完成“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三届学生的试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三阶段:“工学交替” 实施时间: 2007年9月-2010年7月 试点专业: 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07014/15、涉外旅游专业01001/02和酒店管理专业07007/8班,共6个班 运行机制:采用“学校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交替方式,学校负责教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合同管理(实习由企业管理培训学生,教师指导实习)。 实施效果: 2008年3月至10月,07级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6个班230名学生在北京9家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

27、顶岗实习,并取得阶段成果。这次实习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130多名,实习期间同学们为灾区捐款近万元,拾金不昧的学生有100多人,还有学生为灾区义务鲜血,翠宫饭店酒店专业的学生李爱花获“北京市奥运及残奥会服务先进个人”,是北京市几万名实习生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实习生,等等。同学们的先进事例不胜枚举;08年顶岗实习学生总收入达300多万元。仅北京学生的收入130多万元,实习期间个别表现好的学生月收入达3000元;增加了同学门的见识,把工学结合实习与国家大事结合起来,北京两奥会,杨凌农高会,全国人代会等等,省委副书记王霞、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光强高度赞扬同学们服务。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同学们赠送自己签名的纪念章,奥组委主席罗格给同学们赠送国际奥组委领带,感谢同学们周到的服务。同学们在为这些领导和名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增加了见识。2009年68月,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专业的4个班的150名学生在西安、咸阳、宝鸡、汉中等地的40家旅行社进行定岗实习,效果显著。2010年1月至6月,在北京西苑酒店、金陵保罗酒店、上海隆德丰酒店、上海紫金山酒店、无锡雷迪森酒店、苏州皇冠假日酒店、鄂尔多斯酒店等酒店,已经开始为期6个月的定岗实习。,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作,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