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3950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41 大小:6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1页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1页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1页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1页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doc 337页).docx(3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CONTENTS引言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与行业特征分析第一章 物流配送相关概念及行业特征1第一节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物流?什么是配送?物流配送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它如何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它有哪些特点?在企业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如何?这一部分将一一为您阐释。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1二、配送的概念 3第二节 物流的分类 6一、按物流的作用分类 6二、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7三、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 8第三节 物流行业构成及环节 9一、物流行业构成 9二、物流的主要环节10第四节 企业与物流13一、物流市场结构13二、物流与企业关系15第五节 物流的地位与作用16物流在

2、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现代物流具有什么特点?一、国内外对物流的认识与利用 16二、物流在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中的关键作用18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第六节 现代物流的特点23一、物流是成本中心23二、物流服务对经济活动具有依赖性24三、服务性 24四、新的利润源泉25五、综合性 25六、管理集约化、信息化25第二部分 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现代物流业在全球发展态势如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时期?全球主要物流市场发展状况如何?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一部分将给您提供指引。第二章 世界物流业发展状况 27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概述27一、现代物流的内涵27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状况28三、现代国际

3、物流的发展30第二节 世界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33第三节 美国物流业发展概述35一、美国物流业的市场规模35二、美国物流发展的特征36三、美国物流成本管理及启示38第四节 日本物流业发展状况42一、日本物流业发展概况42二、“宅配便”物流模式普遍运用43三、重视分销渠道,改善物流的途径45四、日本二十一世纪的物流发展战略50国外一些主要物流市场是怎样发展的?其发展水平如何?有什么样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五节 欧洲物流业的发展状况52一、欧洲物流业发展水平52二、欧洲物流产业的特点53三、欧洲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概况57四、欧洲物流业发展趋势59五、欧盟物流组织发展分析60第三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

4、状况64第一节 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64一、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及产业市场规模64二、我国物流业进展状况66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69四、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72第二节 我国物流业的布局特征75一、我国物流业格局形成75我国物流业目前市场状况如何?地区间物流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对市场影响如何?二、东中西部物流产业的发展差距分析 75三、南北物流产业的发展差距分析77四、城乡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78五、全国物流业格局的发展趋势79第三节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概述79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79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特点82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86第四章 物流市场需求

5、分析88第一节 物流市场总体状况88一、按产业看物流需求89我国物流市场的物流市场蛋糕有多大?物流业将如何发展?各个物流环节运行情况怎样?不同物流领域发展态势如何?重点地区物流发展状况以及趋势如何?物流企业如何竞争?二、按性质看物流需求89第二节 影响物流市场需求的因素91一、国内生产毛额与产业结构91二、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92三、市场环境92四、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92五、技术进步93六、物流服务水平93第三节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现状调查94一、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94二、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96三、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97四、企业对现行物流的满意度99五、企业对新物流商的选择 101六

6、、需求市场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 103七、各类型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需求 105第五章 物流与运输 106第一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分析 106一、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 107在我国,物流业是暴利还是利润趋向平均化?它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第二节 铁路运输 116一、铁路运输 116二、固定资产投资 119第三节 航空运输 120一、航空货运行业的优势 121二、我国航空货运的现状 122三、航空运输发展形势展望 124第四节 管道运输 125第五节 物流运输结构分析 126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总体规模 126二、物流运输结构 127第六章 物流运用领域分析129第一节 制造业物

7、流 129一、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趋势 129二、现代制造企业物流战略的发展 133三、案例-海尔集团的物流选择 140第二节 商业连锁业物流 143不同领域内物流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区别?其前景怎样?一、连锁经营-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 143二、我国连锁业的走势呈现三个显著的特点 145三、连锁业呼唤物流配送 145四、连锁经营:解决B2C物流难题146五、案例-沃尔玛的物流配送147第七章 物流配送模式与选择151第一节 企业自建物流 151一、自建物流的含义 152二、自建物流的优势与不足 152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 153一、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153不同物流配送模式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它们分

8、别适用在什么领域?企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物流模式?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153三、第三方物流的利与弊 156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158第三节 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161一、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161二、企业对物流控制力要求 161三、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161四、企业规模和实力 162五、物流系统总成本 162六、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162七、自用资产和非自用资产第三方物流的选择 163第三部分 物流业市场竞争与格局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如何?区域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怎样?竞争格局有什么特征?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市场格局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国际国内

9、物流企业?它们的发展水平怎么样?第三部分将详尽地为您分析。第八章 区域物流市场分析164第一节 广东物流市场 164一、广东物流概况 164二、广州地区-要做华南物流中心 166三、深圳物流业展翅欲飞 168第二节 上海物流-打造国际物流中心169一、发展物流优势明显 169二、十五期间上海物流发展目标 171第三节 北京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与规划 172一、北京流通现代化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期 172二、北京现有流通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尚有差距173三、北京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型流通行业 174四、北京将以信息化带动流通业现代化 175五、北京力争成为亚太区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176第四节 西部物流市

10、场现状与展望 177一、西部物流的现状 178二、西部物流发展的“瓶颈”与优势 179三、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西部物流业180第五节 香港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 183一、从传统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 183二、香港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瓶颈 184三、香港内地优势互补 186第九章 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188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加入世贸对我国物流业是利还是弊?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国内物流界如何应对WTO?第一节 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188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88二、我国物流服务对外开放状况 191三、我国对物流业的管制现状 194四、我国加入WTO对物流业市场开放的

11、承诺195第二节 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政策建议197一、WTO对我国物流业的挑战197国际物流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从中能得到什么借鉴?国内物流领先企业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业务模式又是怎样的?二、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01三、相关对策及政策建议 202第十章 物流企业分析206第一节 国际物流企业 206一、美国联合包裹(UPS) 206二、马士基物流(Maersk Logistics)211三、香港怡和物流 217四、Ingram Micro(英迈)公司的物流方案 217五、国外知名企业物流发展借鉴 219第二节 国内知名企业 221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成功之路221二

12、、中远国际货运公司走向综合物流 227三、北京中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233四、中国外运集团-物流升级238五、招商局物流 241第三节 物流业上市企业概述 244一、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244二、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247三、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249第四部分 物流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对策全球物流发展趋势如何?物流市场竞争趋势将会怎样?物流模式变化趋势如何?国外物流企业业务、运作、赢利模式如何?国内物流企业有什么对策?在第四部分,您可以找到决策的信心。第十一章 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52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趋势 252一、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 25

13、2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特征及运作类型 255第二节 全球经济下的流通业整合趋势 258一、流通业整合的核心内容 259二、促成流通整合趋势的主要原因 261第三节 物流市场竞争趋势 262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262二、区域竞争硝烟四起 264三、我国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方向 265第四节 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 267一、第四方物流的定义及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 267二、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268三、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方式 270四、第四方物流案例270五、成为第四方物流的前提条件271六、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局限性 272第十二章 物流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74第一节 国外物流企业模式借鉴

14、274一、业务结构 274二、运作模式 280三、赢利模式 281第二节 我国物流企业对策参考 283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如何运作?其赢利模式是怎样的?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国内物流企业应该怎么办?一、市场细分的深入 283二、科学地制定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84三、组织创新一物流专业化与规模经营 286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企业物流现代化发展287五、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 287第十三章 企业物流案例 289第一节 华润物流:“1+3”模式的典范289一、华润集团的背景 289二、集团内部物流-华润物流的“1” 290三、与客户同创价值-“华润物流”的“3” 291第

15、二节 台湾彬泰物流公司的经营之道 293一、彬泰物流的沿革 293二、设备294三、组织体系296第三节 海尔的“一流三网” 297一、企业信息化297二、海尔利用mySAP.com构建现代化物流297三、“一流三网”实现四大目标 298第四节 中外运为摩托罗拉提供的物流服务 299一、摩托罗拉对物流服务要求和考核标准 299二、中外运空运公司的主要做法 300三、中外运为摩托罗拉服务的启示 302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304附录二 我国确立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 313附录三 我国物流业将制定船龄限制规则情况 315附录四 “十五”商品流通业结构调整规划纲

16、要316图表目录表1-1 1999年我国各地区交通运输事业从业人数 22表1-2 国内外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构成比例 23国内外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构成比例表2-1 美国20年来物流成本变化(单位:亿美元) 36表2-2 1986年-2000年美国物流支出构成及比例40表2-2 2000年美国物流支出明细 41图2-1 1998年欧洲物流市场总值分布比例图 54表2-3 1999年第三方物流在欧洲市场状况表 58图3-1 1997年-200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变化图65图3-2 1992年-2001年我国物流业产值变化图66图3-3 我国三大地带物流产值变化示意图 761997年-2001年我国社会

17、物流总成本变化图3-4 我国三大地带物流产值构成示意图 77图3-5 我国南北部物流产值变化示意图 78表3-1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优劣势比较 85表4-1 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物流总量 89表4-2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表4-3 近两年中国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89表4-4 历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90表4-5 物流市场需求调查回收问卷构成比例 94我国企业物流执行主体构成图4-1 企业库存周转周期(单位:天) 95图4-2 企业物流作业指标图 95表4-6 2000年生产企业原料物流需求状况 96表4-7 2000年生产企业成品物流需求 96表4-8 2000年商

18、业企业销售物流需求 96图4-3 我国企业物流执行主体构成 97图4-4 我国生产企业物流执行主体构成 98图4-5 我国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构成 98图4-6 物流外包项目统计 99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的行业分析图4-7 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满意度99图4-8 商业企业对物流的满意度100表4-10 企业对自理物流不满意的原因101图4-9 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需求意愿102图4-10 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需求意愿102表4-12 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的行业分析102图4-11 工业企业物流需求内容103图4-12 商业企业物流需求内容1042001年我国交通运输主要统计

19、指标数据表4-13 企业选择物流代理商的标准104表4-14 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设施保有情况105表4-16 各类型企业设施需求状况105表5-1 全国交通运输线路长度(单位:万公里) 106表5-2 1992年-2001年公路水运货运量一览表 111表5-3 1992年-2001年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一览表111表5-4 2001年我国交通运输主要统计指标数据115图5-1 1991年-2000年我国铁路运输货运量 117图5-2 1991年-2001年我国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 117图5-3 1991年-2001年我国航空运输货运量 123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货物周转量变化图5-4 1991年-

20、2001我国航空运输业货物周转量 124图5-5 1991年-2000年我国管道运输货运量 126表5-5 1991年-2001年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货运量变化126表5-6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货物周转量变化127图5-6 2001年我国交通运输货运量构成图128图5-7 2001年我国交通运输货物周转量结构128表6-1 我国连锁业发展数量统计144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之比较图8-1 2000年广东各运输渠道货运量及其所占比例165表10-1 UPS业务状况介绍 210图10-1 我国物流业上市企业分布244第一章 物流配送相关概念及行业特征物流对企业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

21、势具有关键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技术进步和需求个性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和降低成本的压力。物流对企业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作用,在市场中也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和涵义。第一节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一、物流的基本概念(一)物的概念1、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

22、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2、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的“物”区别在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3、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

23、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 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4、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5、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 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6、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

24、勤、教育等领 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 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二)流的概念1、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2、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

25、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流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作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3、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

26、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一词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次大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 关于物流的理论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根据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

27、月份发布的一个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改动之一,是以满足客户要求,而不是客户需求,供需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概念,满足客户要求则更具体了;第二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对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储存所进行的计划和流行的动作。原来没有反向,现在把反向也放进来了。国家经贸委、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现代物流指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不管怎么讲,物流是一种操作性

28、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理论的研讨,它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二、配送的概念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

29、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一)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30、,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

31、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二)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下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

32、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以“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

33、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

34、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第二节 物流的分类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虽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在对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按物流的作用分类(一)供应物流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企业供应物流不仅是一个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还是处在最低成本并以最

35、少消耗、最大的保证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的限定条件下,因此,就带来很大的难度。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可以说是企业物流的最大难点。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零库存在的问题。(二)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在这种前提下,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

36、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三)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原料等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生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注重

37、一个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串在一起,使得一个生产周期内,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所以企业生产物流的研究,可以大大缩减生产周期,节约劳动力。(四)回收物流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而且,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也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五)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二、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一)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人称宏观物流。社会物流是指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